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第1篇

范疇這個概念自古就有,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范疇”詞條下收入了兩個意義,其一是作為哲學術語的“范疇”的意義;其二是“范疇”的一般意義“類型、范圍”。孔子有句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提出的“正名”學說就是指所用的詞語的語義范疇要有明確的外延和內涵,才能確保思想的準確表述和交際的有效進行。工藝美術的范疇是指其內涵和外延。工藝美術的內涵即概念的特征,是工藝美術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本質屬性。工藝美術屬于美術這個大集合中的一個元素,那么工藝美術區別其他美術的特征是什么?工藝美術的外延是指這個概念所包含的客觀內容。一個明確的概念具有明確的內涵與外延,反之,一個不明確的概念它的外延是模糊的。大美術本身就是一個模糊集合,身為其分支的工藝美術自然而然地也具有這種模糊性,而這種模糊性來自于概念的外延和它的內涵的模糊不清。

一、工藝美術的范疇

工藝美術是美術的一部分,是藝術與美術的復合,即美術帶有工業性,工業具有美術性。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成就輝煌,且明顯帶有手工藝性,受到實際應用及物質生產的制約。而包含著工藝美術的“美術”則指的是訴諸視覺的造型藝術。歐洲10世紀使用美術這個詞語時,泛指繪畫、雕塑、文學、音樂等。我國“五四”運動前后也開始沿用,以后才逐漸以“藝術”總稱,“美術”只是與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并列。

“工藝美術”一詞最早出現在1920年先生的《美術的起源》。蔡先生所譯的“工藝美術”中的工藝是指手工藝,這就為以后此詞概念的模糊性留下了隱患。工藝美術一詞在1949年以前并不普及,解放后,工藝美術一詞更多地用來專指手工藝,尤其是指50年代后專供出口的傳統手工藝品。顯然,這一概念與現在的工藝美術的概念是有出入的。傳統工藝美術僅指手藝或手工藝。在現代設計領域中的很多產品就很難歸結于工藝美術領域。在現代工藝美術中,如將現代設計都包含在其內,那么,工藝美術含括的范圍是很廣闊的。在各種設計領域,實用與純藝術是兼而有之的。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的外延相互融合,在現代藝術與設計領域,它們的差別是很模糊的。現代平面構成有時就象一幅現代繪畫,立體構成簡直就是現代雕塑。而很多現代雕塑,就是運用生活現成品。

對于工藝美術這個概念的內涵,即工藝美術區別于其它美術的特征從古至今是有變化的,這種變化也就是工藝美術內涵模糊性的一個重要來源。普遍認同的觀點中工藝美術的內涵是指將工藝與美完整地融合在一個過程中,而不是分成兩個階段,先美術后工藝,或是先工藝后美術;而工藝美術的外延則指的是各種手工藝。

二、工藝美術概念外延的模糊性

工藝美術是工藝與美術結合的最典型例子。手工藝的設計過程始終伴隨著技術進程,每一刀一鑿、一針一線,都是設計思維和創造新的美的形態的過程。這是紙面上的設計絕不可替代的。

我國工藝美術源遠流長,解放后,由原輕工業部主管的就有十三個大行業六百四十個小類。工藝美術可大致分為日用工藝美術和欣賞用工藝美術,有偏重于應用的,如染織、陶瓷等,也有偏重于欣賞的,如玉雕、牙雕等。工藝美術區別各個小類的基本特征應該是它的形象性,前提是使用物質材料,也就是說各個小類的差異在于所用材質的不同和精神內容的差異性。但是這點差異卻在歷史的推進中日漸模糊,物資材料在各大藝術門類中的使用已經更具多元,更加融合,邊界更具有模糊性。材料如同媒介,是傳達思想的手段,這是一個模糊集合,傳統藝術以材質進行的分類仍然存在,但它們的邊界已經走向模糊化了。

三、工藝美術概念內涵的模糊性

將工藝與美完整地融合在一個過程中,這就是工藝美術的內涵。與傳統的造型藝術相比,當代藝術在物質材料的表現形式上更加綜合化,藝術門類之間材料使用的藩籬已經被打破。在傳統的造型藝術中,材料的使用在各門類中的分化是很明確的,你不曾見過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把顏料涂得象水泥一樣,把雕塑弄得象我們的生活用品一樣,你也沒有見過在羅可可繪畫上綁上金屬、木材等材料的。在傳統的造型藝術中,材料的使用就象音樂中的樂器,鋼琴、提琴彼此都會奏出優美的曲調。現代藝術中,彼此間的界線都被模糊了。美術中物質材料的模糊性表現在材料的使用不再拘泥于繪畫、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的具體門類之間。綜合各種材料的藝術形式在美術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人們以具體材料區別于具體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失效。

四、工藝美術概念的邊界模糊

(1)工藝美術與純美術的界限模糊化

大美術簡單地分為純美術與工藝美術,因此它們的關系應該是密切相關的,但是許久以來卻被人劃分成不同的部分。隨著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純美術與工藝美術兩者的關系日漸模糊,縱觀以往歷史上的知名畫家,可以發現他(她)們不但是本領域的楚翹,還是相關工藝美術領域的專家,例如達芬奇、倫勃朗、阿爾瑪塔德瑪、畢加索等人。其中達芬其與倫勃朗的多才多藝不必多說,阿爾瑪塔德瑪則除了是維多利亞時期最杰出的畫家之外還是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稀有古物持有人、工藝美術品的收藏者,至于畢加索對于各民族工藝品(特別是非洲木雕)的愛好與欣賞,在其繪畫作品的變形及裝飾性中可見一斑。

純美術與工藝美術之間的本質劃分就美學本體的角度而言從來沒有存在過,藝術本身就是相通的。純美術與工藝美術共同附著在一個叫作美感的主體上,兩者就像一個多面體上的兩個面。囚禁在個人世界中閉門造車企盼成為大師的畫家是可笑的,而缺乏制作技能與獨特個性的優秀工藝美術品也是不存在的。純美術與工藝美術的日趨交融已經有目共睹,對于在這一融合過程需要多長的時間,最終產生的結果是完全合并、再次分化還是新事物的誕生,我們不得而知。

(2)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界限模糊化

有著悠久歷史的“工藝美術”有可能是喚醒中國本土設計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中國不同思想、宗教、民俗、區域影響下的那些傳統工藝,我們如果站在現代的角度對它進行重新發掘,將會發現其蘊含著巨大的設計文化價值,它們也會成為“世界的中國”設計的一種文化身份識別,而能為多樣的世界消費方式所接受。因此,面對“工藝美術”,人們重新發現了它的獨特的不可代替的價值,在此前提下,“工藝美術”和“藝術設計”不是截然分開的東西。與人民生活需要直接關聯的室內環境設計、服裝美術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包裝設計和日用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等現代工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為工藝美術事業的主流。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第2篇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經歷了2008年奧運,到世博,到剛過去的亞運,傳統工藝美術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和了解,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但如何繼續傳承和發展下去,就需要我們對傳統工藝美術有更深的認識。

1.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回顧

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傳統藝術重要部分,擁有幾千的歷史,凝聚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和生活藝術的智慧,是現代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傳統工藝產品的背后,都蘊涵著非物質的技術內容和豐富的文化藝術內容。傳統工藝美術作為商品,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經濟價值,至今仍維持著一個以手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群,作為與工業大生產相比,手工藝術發展相對緩慢。可以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和歷史意義都需要我們傳承和發展。

所謂傳統工藝美術,主要指在手工業時代形成、以用與美的結合為特征的造物部類與設計,在現代大機器工業生產的比照下,尤指那些手工技藝性強、并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傳統型產品,如為一般人所熟知的陶瓷、玉雕、牙雕、景泰藍、漆雕、木雕乃至皮影、風箏、燈彩、剪紙、藍印花布、泥玩、刺繡、抽紗等等。其品類繁多,樣色更是無數。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四大發明,其實大多與中國傳統工藝相關,或者說就是傳統工藝文明的產物。久遠的工藝美術文化留給現代人的,既有無數令世人驚羨的產品,還有需要傳承的技術工藝文化及其創作精神。

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品類。當代考古資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我國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長江流域的江西、浙江,東南沿海的廣東、廣西等地都已有燒陶器的活動。到明清時期,各色彩瓷展示著制瓷業的杰出貢獻,各種制瓷技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斗彩、琺瑯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個驚羨天下的彩瓷時代。

中國的青銅工藝,從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至殷商、西周達到鼎盛,歷經十五個世紀的輝煌。中國青銅工藝其冶鑄技術之進步、生產和鑄造規模之宏大、生產的品種和造型之多樣、設計之匠心、裝飾之精美、文化意義之豐富,都可以說舉世無雙。

中國是最早發現漆樹、種植漆樹、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國家。目前發現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紅色漆。楚漢漆器是人類漆器史上難以比肩的經典之作。

中國人對玉石充滿了敬意,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以玉比德”,對玉質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有學者曾認為中國文化實可稱作玉石文化,我們從新石器時代各種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時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種玉制品,大到高達兩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種玉佩飾。可見傳統工藝美術體現在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和藝術心智的產物,是民族文化與歷史的真實續存,在任何時代,我們都沒有理由將其拋棄。

2.中國奧運,到世博,傳統工藝美術的得以迅速發展

2008禮品中國元素引領全球設計的潮流。2008年大牌的設計師們從俊逸靈動的中國陶瓷、浩然宇內的祥龍玉鳳、刺繡、熱烈奔放的中國紅等意蘊精深的傳統中國元素中汲取靈感,如今的大牌紛紛對中國青睞有加,緣起緣續之間,成全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世界潮流的完美結合。

中國奧運獎牌“金鑲玉”就是最好的例子。2007年3月27日,在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之際,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流光溢彩的北京,當三塊鑲嵌著美玉的奧運會獎牌展現在眾人面前時,人們看到了“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玉璧”,“充滿動感活力的中國印”,“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這些中西元素被完美地集合在一起。3030枚奧運獎牌所用的玉環是由中國青海的昆侖玉加工而成,澳大利亞和智利的金、銀、銅在上海造幣廠進行鑄造,再通過 “金鑲玉”、“銀鑲玉”、“銅鑲玉”的工藝。整個獎牌尊貴典雅,蘊含濃郁中國特色,既體現了對獲勝者的禮贊,也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工藝美術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展現。與獎牌同時的獎牌包裝盒、絲帶,也均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凸顯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北京奧運會獎牌包裝盒為中國傳統工藝制作的木制漆盒,四方造型,天地蓋四邊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滿之意。絲帶由機織而成,朱地云紋,喜慶祥瑞。這是歷屆夏季奧運會所不曾有的巨大突破。當北京奧運會獎牌實物樣品被送到了國際奧委會,不禁稱道:“北京奧運會獎牌將被證明是一件藝術品。它們高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

金鑲玉

2010世博的完滿成功,更是讓全世界不但看到也能擁有中國傳統工藝品,木雕、堆錦、剪紙、皮影、推光漆器、瓷器、刺繡、泥塑……各具特色,光彩奪目,經過精挑細選,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制作工藝精湛的工藝精品運抵上海,入駐上海世博會。這些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最能反映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最能夠彰顯民族顯著特征。

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傳統工藝禮品迅速走紅市場,是傳統工藝美術的價值觀的一次巨大改變,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元素,讓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沖出國門,瘋魔全球。

3.2010亞運,給傳統工藝美術帶來全新的改變

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是亞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賽會,作為東道主廣州充分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 向世人展示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廣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名城,傳統工藝美術有粵繡(廣繡)、象牙雕刻、廣州玉雕、廣州磚雕、廣州木雕、廣州欖雕(核雕)、廣州灰塑等。

番禺民間“繡娘”黃潔明向廣州亞組委贈送了廣繡作品《五羊吉祥迎亞運》和《紅棉盛放喜洋洋》。黃潔明是廣繡高手之一,有“金針刺繡”之美譽,其中,《紅棉盛放喜洋洋》高50厘米、寬70厘米,以廣州的市花紅棉為題材,表達了祝愿亞運成功的愿望;而《五羊吉祥迎亞運》高50厘米、寬50厘米,以亞運會吉祥物樂洋洋為題材,寓意亞運祥和如意。

廣東省肇慶市為支持廣州亞運會,特制端石“亞運硯”一方贈送給廣州亞組委,這個“亞運硯”長46厘米,寬36厘米,厚8厘米,取材于端硯名坑――宋坑,硯材名貴,石質優異,由硯雕藝術大師羅建泉歷時半年雕刻完成,亞太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和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羅海共同監制。作品以廣州亞運會會徽、吉祥物、14個非北京奧運項目造型和16朵木棉花為創作主體。16朵木棉花比喻第16屆亞運會2010年在廣州舉辦。作品構圖嚴謹,“方圓”結合,古樸典雅,以硯藝的形式表現人們迎接亞運的喜悅和深情祝福。

85歲高齡的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夜以繼日地趕在亞運開幕前,完成了城市雕塑《啟航》,向亞運獻上一份厚禮。《啟航》以廣州亞運會“亞洲之路”所用的“闊闊真公主號”仿古木帆船為創作原型,充分體現出中國南方福船“底尖上闊,首尾高昂”特征,又如同一個南海螺號,寓意在為廣州和亞運吹起嘹亮號角的同時,也為亞洲各國來穗參賽的運動健兒歡呼吶喊,更讓和平的號角聲響徹世界舞臺。它還將成為廣州新的城市標志,長5米、寬3.5米、高2米,座落在廣州新中軸線上。無論是從雕塑本身還是其承載的意義上來看,都具備成為廣州亞運城市名片的潛質。《啟航》不僅能為市容增色,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起到‘凝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作用

4.結語

奧運、世博、到亞運,所帶來價值連城的傳世珍品又何止這些,但我們已經看到傳統工藝美術跨時代的新一面,傳統工藝美術改變了舊有面貌,注入了全新的現念,與現代審美承接、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并行,打造中國工藝美術在世界的美譽名牌,這是后亞運時代,給傳統工藝美術行業帶來積極層面的附加值,廣州美術學院副主任李擁軍認為,傳統工藝美術格局的變化,將是留給今人一份最寶貴的傳承,將深刻影響著傳統工藝美術的未來發展。

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光大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一項光榮而又重大的使命,也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在后亞運時代,我們應該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讓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得以永久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使中國的工藝美術事業呈現更加璀璨的奇葩!

參考文獻

[1] 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 吉林美術出版社,1991:100、104.

[2] 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 孫非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215.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第3篇

中世紀建筑藝術產生的背景

早在羅馬帝國的末期,西歐的經濟已經變得十分衰落。就在公元5世紀初,大量的日耳曼民族的一個分支部族――哥特人的入侵下,使羅馬帝國的政治和經濟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借此機會踏遍了整個歐洲大地,使歐洲的政治和經濟從此一蹶不振。而此時,教會卻利用人民的苦難,大肆宣傳禁欲主義,試圖起到愚昧和迷信百姓的目的。

公元5―10世紀,西歐的建筑仍然不發達,很多大型的公共建筑根本起不到實際的作用,而與之相適應的結構技術或藝術經驗也失傳了,而此時只有修道院是當時唯一的質量較好的建筑物。由于人們長期受到教皇的愚昧統治,出現了一些市民開始展開對封建領主的斗爭,同時也展開了對教會的斗爭。建筑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時期,無論是建筑中的人力還是物力,都要超過古羅馬時期。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時間是18世紀,此時正是歐洲的工業革命時期,由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的發展并沒有讓人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相反,卻帶來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在藝術上,由于機械化的生產,使藝術的品味越來越低俗。一些藝術家面對這種狀況,試圖通過設計改革來達到改善的目的。他們提倡回歸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將藝術與設計結合的思想,然而,工業革命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使藝術家的理想最終成為泡影。但是他們并沒有終止自己的藝術創作,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進行藝術創作,最終他們將目光停留在了中世紀的藝術中,試圖從中世紀的建筑藝術中尋找出他們理想中的典范。工藝美術運動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對后來的設計運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中世紀建筑藝術對工藝美術運動中家具設計的影響

1. 哥特式教堂對工藝美術運動中家具設計的影響

(1)哥特式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形體特征是空間上垂直線和水平線的發展以及簡潔的裝飾風格。建筑師普遍采用拱券造型,在建筑主體上面修建了許多層疊向上、變化有序的獨立塔樓,增加了建筑物的高度,強調了建筑的垂直性。教堂內部則采用橫向線條的構成,一排排連綿不斷且方向一致的窗戶、穹頂、柱子和長長的廊墻相結合組成了一道道水平的線條,加強了教堂內部的縱深透視感。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拱孔巨大、造型簡潔。由于經濟落后,柱子沒有過多的裝飾,墻壁著原始的石材,整個建筑內部空間很大但陳設的家具很少,這一切使整個空間顯得純凈而簡潔。工藝美術運動的家具設計師很好地借用了哥特式教堂的這些造型符號,他們設計的家具很多都采用垂直和水平線條作為結構線和裝飾。

垂直和水平線條是這一時期家具設計的明顯特征。同時,家具表面沒有更多裝飾,體量較大,由于大量使用垂直和水平線條,整個造型方正結實,非常具有中世紀建筑樸實耐用的典型風范,很符合設計師們返樸歸真的民主主義思想。

2.中世紀羅曼式風格對工藝美術運動中家具設計的影響

在中世紀的羅曼式風格時期,建筑師有意拉長了建筑節點,使其有了裝飾的可能。工匠們在柱頭上使用了一些紀念性的雕刻,但雕刻中人像被拉長,背靠立柱,融入了柱子的形狀之中。在隨后幾個世紀的發展中,由于經濟落后等原因,人們很少在教堂內使用裝飾,但為了美觀,他們將一些結構的節點外露,開創了以結構作為建筑裝飾的先河。除了這些作為結構的裝飾外,絕大部分家具都不再有其它的裝飾,最多就是一些諸如拉手、柜門玻璃等的裝飾品。這樣一種裝飾方法突出了材料的質感和手工制作的精細,既顯得樸素大方,又與當時設計師追求自然簡樸的心態一致。這都是受到羅曼式建筑風格的影響而衍生的設計風格,使這一時期的家具設計獨具特色。

結 語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工藝美術;工藝美學;工藝文化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工藝美學是建立在工藝學和美學的基礎上,探討工藝領域里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工藝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在這些生活日用品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積淀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產生了朦朧的工藝美學思想。在工藝美術的學科領域里,應當開展對于美學的研究,可稱之為“工藝美學”。工藝美學研究工藝美和生活美的關系,研究工藝美的法則和規律,研究工藝美術的造型美、色彩美、裝飾美,以及材料美、結構美,研究社會發展的新工藝美等。

保存和發揚其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載著衣食住行的工藝造物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脈”。因此繼承和發揚傳統優秀的工藝造物文化和美學思想,是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眾所周知,中國工藝美術及造物文化的悠久、發達、輝煌、豐厚,無與倫比、舉世公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未能形成獨立、系統的理論學科。但是沒有系統整理不能誤解為沒有系統的工藝美學思想存在。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傳統工藝美學已經初步形成了思想體系和理論形態。

一、工藝美學思想的發展

工藝美術至所以重要,是由于工藝美術的特性所決定的。不同種類的藝術,具有不同的認識現實、反映生活的藝術手法,也具有不同的藝術作用和社會職能。工藝美術不同于繪畫,由于它受實用性的制約,以及制作條件的限制,所以它往往不以直接描寫具體事件為藝術手段,而是通過人們的精神世界,即通過人們的愛好、情趣、風尚等去把握現實,反映生活。這一點,它和音樂有某些共同之處。音樂也主要是表現人們的精神世界,不過音樂是以聽覺的感受為基礎的時間藝術,而工藝美術則是可視的空間藝術。工藝美術和建筑則是極為接近,就兩者的性質來說,只有量的不同,而沒有質的差別。工藝美術總是注重于現實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的方面,予以肯定、歌頌、充實,或是使不美的變為美,而很少去表現批判。總之,是為了創造工藝美。

從理論上講,藝術的作用包括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三個方面,它們是統一的,也是互相聯系的。但不同種類的藝術,根據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這三個方面又往往各有側重。工藝美術的審美作用占有首要的地位,比之其它藝術是更為重要得多。工藝美術主要是通過審美作用而達到認識和教育作用的。因此,審美作用決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思想、意志等交溶在一起。人們的審美觀,關系到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看法,也關系到對社會的實踐行為。崇高進步的社會活動,不僅會引起道德上的頌揚,同時也會產生審美的贊賞。真善美是有著內在聯系的。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說:“藝術,也是趣味。藝術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們內心的反映,是對于房屋、家具……人類靈魂的微笑,是滲入一切供人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工藝美術,也正是從審美的角度,去創造“人類靈魂的微笑”,又是用審美的手段,以發揮其對于“情感和思想的魔力”。它運用審美手段去表現生活,又通過審美作用來實現其社會職能。它是為了創造工藝美,并用工藝美服務于生活。

我國工藝美術的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制作精美,在世界工藝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顯然,古代和民間許多優秀的工藝品,是勞動者運用了工藝美學法則進行創造的。例如:原始社會的彩陶工藝,在裝飾紋樣上虛實的變化,黑白的交替,曲直的對比,都構成了音樂般的節奏和韻律。它運用雙關的圖案組織所產生的復雜的結構變化,注意從正視和側視都能體現的完美的藝術效果,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莊重的造型,對稱的裝飾,具有神秘和威嚴感的饕餮紋,從工藝美學上成功實現了當時奴隸社會對于工藝美術的社會要求。西漢,是漆器工藝史上的發展和繁榮時期。裝飾紋樣的題材內容豐富,并采用線描、針刻、鏨金、鑲嵌等多種新技藝,使線條曲折縈回,流暢不滯,圖案瑰麗。宋代陶瓷的輝煌成就,與其說是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還不如說,在造型和釉色等美學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明式家具給我們創造出典雅優美的工藝形象。一點一線,賦予了很強的藝術表現力,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成為我們學習古代家具的典范。

在我國古代的工藝美學思想里,十分重視不同工藝種類的特性,從而以發揮各自的特點,以創造工藝美。材料是體現工藝美的物質條件,所以在古代許多有關工藝的著作中,把注意材料的性能和運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即所謂“工以理材為難”。所謂理材,就是利用材料和改造材料。各種不同種類的工藝,由于材料性能的不同,因而需要運用不同的理材過程,以體現工藝美的效果。陶瓷、染織、金工和木工、玉工、石工就各有區別。陶瓷和釉料和胎土,印染的配色,金工的合金,往往因為經過物理的或化學的處理,而產生與原材料完全不同的新的藝術效果。

我國春秋末年的《考工記》是世界上最早的工藝學理論文獻之一。它提出的“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一樸素的工藝觀,至今仍可作為工藝制作的基本法則。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蘊含有豐富的工藝美學思想,明代黃大成的《髹飾錄》,系統闡述漆藝的基本原理,制定“巧法造化,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三法則和“二戒”、“四失”、“三病”的工藝制作原則,已經接觸到工藝美學的有關內容。雖然工藝美學思想的產生很早,但都是零散的,未能上升到理論的形態。工藝美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世紀后半葉英國威廉?莫里斯和“藝術與工藝運動興起”之后,在我國則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人研究。工藝美學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從事工藝美的創造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為基本任務,其具體內容是:工藝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征;工藝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以及與其他藝術門類的關系;工藝創造的形式美的法則;工藝的創造規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工藝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能;工藝的發展歷程和工藝觀念、流派、風格的興替嬗變過程;鑒賞工藝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方法等。

在工藝美學要求上,許多工藝論著大多強調一個“宜”字。例如:陶瓷的“各隨其宜”,刺繡的“因其所宜”,(《繡譜》),園林布置的“精在體宜”(《園冶》),等等。所謂宜,就是和諧,就是適應,就是合理,這可以說也是工藝美的一種高度的境界。

古代的工藝美學觀,對于工藝制作,注重“致用”,主張 “利人”。所謂“百工者以致用為本”,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實用第一性,正是科學地反映了工藝的本質。墨子提出“利人謂之巧,不利人謂之拙”,是以利人作為巧拙的審美標準。明代《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主張“貴五谷而賤金玉”。都是出于同一的觀點。這些觀點顯得十分可貴。中國古代的設計思想、技術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學思想融匯一體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對于道與器、物與欲、文與質、技與藝、用與美等工藝美學基本范疇展開了熱烈的爭論。或取譬引類,或直言闡述,連篇累牘,史不絕書。

工藝及工業歷史的對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打開之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馬克思語)。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實際上工藝美學比傳統美學更接近哲學。建立在實用理性、經驗直覺、意象思維方式和講究“經世致用”的傳統哲學如《易?系辭》,更接近于廣義的“營造學”。如果說《考工記》為傳統工藝美學提供了基本的技術論,那么《易?系辭》為傳統工藝學提供了基本范疇和方法論。兩者構成了傳統工藝文化的理論基石。

我國古代的工藝美學思想,盡管只是些零散的,但內容卻是很豐富的。上面提到的一些,也只能是工藝界產生的形形的工藝思潮,對于我們都有正面或反面的參考作用。

在工藝美學領域里,外國還有不少關于形式法則的研究,其中包括實驗美學的探討,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視為形式主義而被拒之門外。例如:著名的“黃金分割律”,以及由此引伸的關于矩形、渦線、級數、律的研究;方形、圓形、三角形等三原形的研究,以及“桑齊原型”的組合,以三原形組成九個基本形,經過兩個、三個、四個互相交替結合,而可獲得幾千個不同形體的成型;與此類似的“瑪臺爾型體”的組合,以方形為基礎,運用曲線和直線兩種線型組合的多種形體變化。六十年代以來流行的“歐普美術”,或稱光效應美術,利用幾何線形所產生的視幻覺的種種變化,等等。都是可以啟發和開拓我們對于造型和裝飾的設計意象的。

工藝美源于生活美,生活是工藝美的源泉。工藝美離開了現實生活,就會失去藝術生命力。一切古代的或外國的資料,都只能是我們的借鑒。歷史在前進,生活在發展,工藝美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革新,不斷提高,不斷豐富。例如: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給我們提供了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工藝形象資料,開拓了工藝美的更新的領域。

美是可知的,也是具體的。美不在幻想的太空,而是在現實的土地上。一句話,美并不神秘。人們對于現實的觀察和掌握,經常包含著審美因素。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著自己的美學觀點,對于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美學要求。人們用自己的美學觀,評價和對待自己周圍的事物。

美學不應只是研究藝術美的科學,也應該研究人們對于現實生活的更為廣闊的審美關系。美學應當從學院派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加強同人民生活的聯系,使成為生活的美學,大眾的美學,使人們感到生動、親切。這一點,工藝美學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有些藝術理論家和美學家,往往把工藝美術排于藝術之外,也把工藝美排于美學之外,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生活需要的。

工藝美能夠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性質,體現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和美的創造智慧,反映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所以,工藝美不僅能使人們在美的陶冶中,提高審美趣味,加強美學修養,也能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建樹優良的道德品質。它是塑造新的精神風貌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工藝文化的傳承

傳統工藝文化有自己獨特造型理念、創造心態、視覺模式和構形規律。從形象發生學范疇講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論形”或追求所謂科學的視象(如透視、光影等)。反映了中國造型哲學和藝術思維的獨特性。首先形、象對舉而有別:“視之則形也,察之則象也”。形是視而得之的客觀形貌,偏重于客觀性、空間性、靜止性的一面;象是“心眼”觀察思考得來的形象,與形的實體性相比,具有空靈性、意想性、象征性的明顯特征,是對有形之物的超越。以象形取意、立象盡意的致思方式,突出“意”的主導地位,樹立了“意象”和“意匠”的核心概念,奠定了傳統藝術注重心理意象創造的基本特征,也決定了傳統美學偏向倫理或社會美學的價值取向。制器的社會象征意義或祈福、納吉等觀念意蘊的表達,成為傳統工藝美學顯著的構形意識。

工藝文化是工藝造物活動及其物質、精神成果文化內涵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工藝文化觀念、工藝歷史衍變、工藝顯型式樣、工藝文化符號諸方面的復合整體。工藝美學思想體系是以工藝的立美、審美為主干,以工藝造物論、工藝形象論、工藝鑒賞論為網絡,融匯設計思想、技術思想、美學思想和傳統文化思想為一體,廣泛涉及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文明建制的思想體系。這是一個由歷史衍生、選擇、建構和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而傳統工藝造物文化基本范疇,就是這一理論大廈的基石。所謂工藝美術優秀傳統,不是指保留至今的大量古代工藝美術珍品,也不是傳統圖案或某種風格式樣,而是傳統工藝文化一種內在的思想定勢和定向發展的內趨力,其核心就是傳承沿續不斷發展的工藝美學思想。它的豐富內容和理論指導價值,正是傳統工藝文化的精華所在。

中華民族在其發展的漫長歲月中,以勤勞和智慧為人類工藝文化歷史創造了境界獨到、風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藝造物樣式。傳統工藝美術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富有鮮明的美學個性,主要體現出:

1、和諧性。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工藝美術呈現出高度的和諧性;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范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2、象征性。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受制于強烈的倫理意識,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

3、靈動性。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s形的結構范式。這種結構范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4、天趣性。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對工藝加工技術的講求和重視是工藝美術的一貫傳統。豐富的造物實踐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產生的審美效應,并有意識地在兩種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審美理想境界,刻意雕琢之跡的渾然天成之工巧性和盡情微窮奇絕之雕鏤畫繪的工巧性。

工藝美術運動特征范文第5篇

美術 感悟美術 美術學習

一、美術教學首先要感知美術

美術,指占據一定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一般指除了建筑藝術之外的造型藝術的通稱。“美術”這一名詞始見于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于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也稱“造型藝術”。按照目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類。

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造型手段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的藝術。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形象,以反映客觀世界和表達對客觀世界的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美術又稱之為“造型藝術”“空間藝術”。

二、分類

在藝術分類中,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類型。

1.繪畫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壁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于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征。中國畫又稱水墨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于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采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在工具材料上,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在表現方法上,傳統的油畫家采用焦點透視法作畫。在畫面構成上,它講究畫面景物充實,按自然的秩序布滿畫面,呈現出自然的真實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質材料制作出具有實體形象、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雕塑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劃分。從制作工藝來分,雕塑可分為雕和塑。雕是從完整而堅固的坯體上把多余部分刪削、挖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結性的材料聯接、構成為所需要的形體,如泥塑、陶塑等。從表現形式來分,雕塑可分為圓雕、浮雕。圓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從四面八方觀賞的立體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藝術形象,表現手法借助于體積和結構等。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 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各個時代宗教 、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中國陜西何家灣和遼寧凌源、建平等地發現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頭像等,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和對動物的崇拜以及認識人本身、認識世界的過程。

3.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經過藝術化處理以后,使之具有強烈的審美價值的產品。我們一般把工藝美術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陳設欣賞的工藝美術。實用工藝美術是整個工藝美術的主體和基礎,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藝品類,實用價值是這類工藝品的主要價值,審美價值是作為輔助價值存在的。這類工藝品包括經過裝飾加工的茶餐具、燈具、木器家具、繡花制品、草竹編織品等等。陳設欣賞工藝品是指那些以擺設、觀賞功能為主的工藝品,這類工藝品以審美為其首要價值,手工技藝性很強,實用價值已不明顯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銀首飾、象牙雕刻、景泰藍、漆器、壁掛、陶藝等。轉貼于

三、建筑藝術

建筑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筑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以其功能性特點為標準,建筑藝術可分為紀念性建筑、宮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園林建筑、生產建筑等類型。 從總體來說,建筑藝術與工藝美術一樣,也是一種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藝術。建筑的本質是人類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動的生活場所,所以,實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物質技術的進步,建筑越來越具有審美價值。

如何巧妙地學習美術,筆者認為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有的同學作畫非常刻苦、勤奮,但是技能并沒有達到提高,至是在現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這往往就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思路和方法不對。從表面上看,他們老老實實,勤勤懇懇,沒有做到及時的總結,沒有去看到自己的畫為什么沒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練,在這樣的情況下怎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呢?那么我們就應該做到多動手,多動腦,實戰經驗結合理論知識,每次作畫后都要認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與優勢,盡量少走彎路,達到學習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針對性地去學習。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就是要求我們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學習狀況,存在哪方面的問題,針對性地去克服與解決。比如,有的同學技法比較熟練,但是色調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純屬,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通海县| 台东市| 壶关县| 榆林市| 东海县| 新源县| 富阳市| 沂水县| 昌平区| 赣榆县| 富锦市| 汤阴县| 德保县| 察雅县| 固原市| 屏东县| 清涧县| 筠连县| 巴青县| 弥勒县| 苍溪县| 巫溪县| 南澳县| 辉县市| 中阳县| 忻州市| 东丽区| 长武县| 甘孜县| 蒙城县| 开原市| 时尚| 佛坪县| 衡南县| 南靖县| 瑞金市| 新巴尔虎左旗| 靖安县| 铜川市|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