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第1篇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致殘率很高。究其原因,與患者常常在早期不加重視,或者換來換去尋找各種途徑求醫,沒有及時采取規范的治療措施有關。要知道,規范化治療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控制至關重要。

那么,何謂類風濕關節炎的規范化治療呢?那就是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和個體化方案的治療原則。既要通過非甾類抗炎藥(如雙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來緩解關節腫痛和全身癥狀,又要及時聯合“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慢作用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環磷酰胺、雷公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同時,還必須為患者選擇治療效果好、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及時治療

研究證明,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幾個月內即可出現關節軟骨或骨質破壞。因此,國際公認的觀點是在發病之后早用“緩解病情抗風濕藥”。這樣,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完全緩解。

聯合用藥效果好

大多數患者需要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才能使病情得到緩解。聯合應用不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而且藥物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增加。聯合用藥的常用藥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

個體化治療方案

選擇療效好而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的根本所在。根據病情,可給予一種或兩種“緩解病情抗風濕藥”,直至癥狀明顯緩解、血清中自身抗體滴度下降。然后,可考慮改為維持量,并配以最小劑量的非甾類抗炎藥,直至病情完全緩解。

非甾類藥物緩解癥狀好

非甾類藥物是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癥狀的主要藥物。這類藥物大多起效較快,控制癥狀效果明顯。一般可先用療效較好的非甾類抗炎藥(如雙氯芬酸或塞來昔布等)。癥狀減輕后,可減小劑量,以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要注意的是,不能同時服用兩種口服型非甾類抗炎藥。此外,必須盡早加用“緩解病情抗風濕藥”。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9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4(c)-101-02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癥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中醫學的范疇里,屬于“痹證”。RA一旦發病就常會反復發作、致殘率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逐年增高,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1%[2],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本病的發病高峰年齡為20~40歲,以女性居多,通常可為男性患者的2~3倍[3],一般年齡在40~60歲。本研究以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為主要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科2006~2009年3年間門診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13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齡21~72歲;病程5個月~30年。對照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齡19~69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根據美國RA診斷標準,具備以下各項中的4項者即可診斷:①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至少6周;②關節炎癥呈對稱性;③每日晨僵持續1 h以上,時間超過6周;④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腫脹超過6周;⑤手X線檢查符合類風濕關節炎改變;⑥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定度>1∶32;⑦皮下結節。

1.2.2中醫診斷標準[4]:依據主編的《中藥新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指導原則》中有關標準。

1.3 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布洛芬片1.2 g/d,tid,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1 d內服完。同時加以中藥內服。方案方劑為:烏梢蛇15 g、地龍15 g、薟草20 g、木瓜10 g、黃芪20 g、黨參15 g、當歸15 g、沒藥15 g、續斷20 g、杜仲20 g、雞血藤20 g、紅花15 g、川芎10 g。風寒型加附子20 g、細辛5 g、濕熱型加蒼術20 g、黃柏15 g、防己20 g,肝腎虧虛型加全蝎2 g、蜈蚣3 g、熟地黃30 g、山茱萸15 g、赤芍15 g。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2個月為1個療程。期間同時配合針灸治療,主穴為阿是穴,配穴為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太溪。

1.3.2對照組:單純以西藥治療,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兩組均以30 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4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75%。血沉及C反應蛋白正常或明顯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血沉及C反應蛋白有改善或無改善。③無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血沉及C反應蛋白無改善。附:主要癥狀、體征是指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晨僵時間(min)、雙手平均握力(mmHg)、疼痛水平視力對照表數值等5項。整體改善率是指以上5項指標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療前值-治療后值)/治療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1.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t檢驗進行組間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和關節周圍非感染性炎癥為主,能引起關節嚴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結合臨床實踐,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及辨治要點提出如下看法:中醫學認為本病屬“痹證”范疇,肝脾腎氣血虧虛為病本,風寒濕熱痰瘀為病標,滋補肝腎、調補脾胃氣血為治本大法[5]。其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不充,腠理空疏,致使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本治療方案中甲氨喋呤,為慢作用抗風濕藥,對類風濕有改善癥狀、減輕或延緩關節破壞的作用,為本病的首選藥物[6]。本方案選用的中醫藥方從西醫角度講,還能防治甲氨喋呤等藥的肝腎損傷、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修復損傷關節面,減少骨質增生的程度,盡量降低關節畸形發病概率,對患者的預后很好。但同時還要囑患者繼續維持治療,防止風濕活動而病情再次加重。中西醫有機地結合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科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預后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林金盈.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新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老年醫學,2005,14(2):128-130.

[2]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尚永軍,王志強,郎衛紅.BTLA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24):44-45.

[5]任彬,楊敏.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2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4):105-106.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免疫抑制劑;聯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008-01

近年來,隨著環境變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該病作為一種以關節骨滑膜增生、骨、軟骨損害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復發作、致殘率高、預后差等臨床特點[1](據相關資料顯示該病致殘率高達65%-70%[2]),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所以筆者本次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其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按照就診順序隨機選取12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者,納入患者符合《類風濕關節炎》[3]相關診斷標準以及以下條件:休息期間關節中等度疼痛、晨僵超過1h、關節腫脹與關節壓痛達6個或以上以及血沉超過28mm/h;12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者男31例、女89例,年齡40~45歲,病程3~6年;同時在所有患者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后,參考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后,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同樣的基礎治療措施,包括補充葉酸、維生素D和鈣劑,同時給予硫糖鋁等胃粘膜保護劑等,對照組在上述基礎治療基礎上單純給予甲氨蝶呤進行免疫抑制治療,即甲氨蝶呤10~15mg、1次/周、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共觀察兩個療程;治療組患者則采取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進行干預治療,即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口服,來氟米特20mg、1次/d、口服3~6周起效、于三個月時在藥物有效濃度趨于穩定后,來氟米特劑量減少至10mg/d,三個月為一療程、連續兩個療程。

1.4 治療效果評估標準 ⑴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參考美國風濕協會相關標準[4],即:優:關節腫脹和疼痛情況及以上五項中的70%發生改善,良:關節腫脹和疼痛情況及以上五項中50%發生改善,差:關節腫脹和疼痛情況及以上五項中20%發生改善,總有效=優+良。

⑵晨僵時間:患者關節僵硬感自晨起至消退。握力:對血壓計袖帶卷充氣達20mmHg時,患者在無支撐狀態下利用左右手握住袖帶,記錄最大壓力指數、取其三次平均值。關節壓痛指數:利用計分法,無痛:0分,輕度壓痛、初級關節邊緣韌帶壓痛嚴重、被動活動不受限制:1分,中度疼痛、重壓下患者疼痛皺眉、活動輕度受限:2分,重度疼痛、重壓時患者存在退縮且活動嚴重受限制:3分。關節腫脹指數:無腫脹:0分,輕度組織腫脹、無積液:1分,關節腫脹且伴有積液:2分。

⑶生活質量評分標準[5]:包括29項,即生理、心理、社會和健康自我認識,其中生理功能包括患者起床、穿衣、梳頭、洗臉、彎腰、倒水、洗澡、躺下,心理功能包括患者抑郁、擔心、焦慮、緊張,社會功能包括工作、上學、家務、活動、社會交往、娛樂及與家人和親友關系,健康自我認識包括患者對自身健康、精力、體力、疲勞、生活滿意度、對未來認識等;每項1~5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且利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取多個構成比比較的秩和檢驗,將檢驗標準設定為α=0.05, p

2結果

3分析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我國發病率目前已經高達0.32%~0.36%,且是導致我國人群致殘、致貧的主要疾病之一[6];好發于手、足、腕等關節,臨床以關節紅腫、疼痛和晨僵為主,一旦治療不及時或措施不得當,甚至會造成患者關節僵硬、畸形;目前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及機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與自身免疫介導有關,所以筆者本次將免疫抑制劑聯合應用、作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以期探索一種療效較好且合理的治療方案控制關節及組織炎癥、改善臨床癥狀、恢復關節功能等。

鑒于此種情況,筆者本次利用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干預治療,從表2結果可知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治療總有效率高達88.33%且明顯優于單一藥物治療,同時表3中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也顯示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能顯著改善此類患者晨僵、關節壓痛與腫脹,從而對恢復關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結合表4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來看,更有力的說明了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因此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因為甲氨蝶呤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公認的有效藥物,該藥作為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可以與S期產生作用而對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產生抑制,從而使得有活性的四氫葉酸形成受阻、嘌呤合成受到抑制,進而減少了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和炎性因子的釋放,對改善骨質狀況具有顯著作用,往往被臨床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基礎藥物[7];同時本次聯合來氟米特,使得免疫抑制作用得以倍增,所以有效的提高了臨床療效、顯著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等;因為來氟米特屬于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對細胞、體液免疫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顯示來氟米特通過一系列作用能夠轉化為活性代謝產物AL771726,此種產物能顯著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活性致嘧啶合成被阻斷,因此可降低T、B淋巴細胞增生速度而起到減弱免疫球蛋白的功效;另外來氟米特通過對T淋巴細胞蛋白酪酸激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后可阻斷炎性細胞信號等,然后經過一系列作用后可對抗體產生抑制作用、防止細胞粘附[8]。

綜上所述,免疫抑制劑的聯合應用能顯著提高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效果、預后良好,因此該方法值得臨床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顧芳,劉琳. 來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7):1-2.

[2]高泉,周磊,張婷,等.來氟米特與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 (21):4816-4817.

[3]栗占國,張奉春,鮑春德.類風濕關節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87-90.

[4]Albers JM.Treament stratmentstrategy disease setivity,and outcome in fourcohort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00,39 (2):266-274.

[5]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 等.類風濕關節炎生命質量量表的編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1999,8 (1):9-12.

[6]龐澤文.類風濕性關節炎聯合用藥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1):32-35.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第4篇

陳 適

每次坐門診的時候,一旦有患者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都會很擔憂地問一句:“這病能治好嗎?”可見,該病的難治性在人們心中已經扎下了很深的根。

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都是進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關節疼痛、腫脹、畸形、骨質疏松以外,還會出現心臟、肺和血液系統損害。以前,因為其治療困難,患者痛苦,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類風濕關節炎真的不能治愈嗎?回答是否定的。縱觀類風濕關節炎診療的發展,不難看出,近20年來,該病的研究已經取得明顯進展。診療理念已經由診斷疾病、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發展到早期診斷、抑制病情發展、完全治愈疾病。

實驗室檢查中,除傳統的類風濕因子外,近年來又發現了多種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義的自身抗體,如抗環狀胍氨酸多肽抗體和抗角蛋白抗體。它們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有重大的意義。

免疫及生物治療的應用,給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插上了新的翅膀。免疫及生物治療包括:針對細胞表面分子及細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療;以去除血漿中異常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細胞為主要目的的免疫凈化療法,如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及去淋巴細胞治療等;以免疫重建為主的干細胞移植。這些方法有針對性地干擾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及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可能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 早期治療。盡早應用慢作用抗風濕藥或稱病變修飾抗風濕藥,以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變的進展。

2 聯合用藥。聯合應用幾種慢作用抗風濕藥,可抑制免疫或炎癥損傷的不同環節,產生更好的治療作用。

3 方案個體化。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對藥物的反應等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

4 功能鍛煉。在全身治療的同時,應強調關節的功能活動。

近年來,隨著慢作用抗風濕藥的正確使用以及新療法的不斷出現,已使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后明顯改善。若能早期診斷、正規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

警惕生命中的“死海現象”

趙之心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汗做一個有趣的實驗,你肯定就會理解出汗的意義了。

到了夏天,你穿厚衣服去跑步,你的衣服肯定會被汗水打濕,別洗!把它裝在塑料袋子中裹得嚴嚴的,封好袋口掛在太陽下暴曬3天。你打開袋會發現什么?大概你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衣服餿了!臭了!要不得了!”問題就在這兒,為什么你的衣服會變餿變臭?因為只有衣服上有了“有機物質”才會變質。“有機物質”在哪里?正在衣服上的汗水里。可見,人體排出的汗的成分是非常復雜的。所以我們要記住,出汗是排出我們體內垃圾的一個重要途徑。

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死海,告訴了我們自然界一個特定的現象。死海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常年有約旦河等河流往里流。因為死海的水沒有排出,大量水只有靠當地非常高的溫度而蒸發掉。蒸發掉的只是水,水里的物質留了下來。流入死海中的每一滴水都帶一點點鹽分,就這樣經過百年、千年、萬年之后,其鹽分的積累達到了23%~25%,成為“死海”。所以“死海”的水中沒有任何生命,周邊寸草難生。

“死海”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人常年不出汗,相當于創造生命當中的“死海現象”。我在對有健康問題的女性調查中發現,“常年不出汗”是女性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人吃的五谷雜糧、喝進體內的各種物質,僅靠大小便排泄廢物是不行的。當人體內的有機物質排泄不暢,多會引發各種代謝性疾病;而人體內的無機物質排泄不暢,多會引發人體細胞的突變(癌癥)。

類風濕治療的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圖文式健康教育;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案;生活質量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炎癥性自身免疫病,是慢性、進行性、侵襲性疾病,其病情遷延、疼痛反復、關節畸形、預后差,很容易使患者及家屬產生悲觀、焦慮、抑郁、失去信心等消極心理[2]。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痛苦。但是目前臨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是造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3]。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使其獲得管理疾病的相關知識,改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目前,很多患者因為缺乏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正確認識,使類風濕關節炎的控制受到極大的影響,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4]。圖文式健康教育更能使患者清晰、直觀地接收到教育的信息,更能引起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患者的悲觀、焦慮等消極心理。本研究對山西某三甲醫院住院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給予圖文式健康教育方式,現將調查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山西某三甲醫院風濕科住院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32例,女68例,平均年齡在48.2歲,入選患者符合2010年中華醫師學會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伴有智力或記憶障礙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和造血系統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婦女;④伴有精神疾病者;⑤文盲。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類風濕關節炎健康教育,采用一般教育法,由責任護士負責住院期間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給予口頭講解,內容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的基本知識、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用藥及預后和康復訓練。

實驗組由責任護士采取圖文式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內容與對照組等同,但患者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是采用發放書面宣傳知識或調查問卷,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得分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得出結果。

2 結果

2.1患者的一般資料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方面都沒有統計學差異。

2.2實驗組和對照組類風濕關節炎知識水平比較 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類風濕關節炎知識水平無統計學差異,干預后實驗組知識水平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有10%~15%的患者由于發病急驟,受累關節較多,病情嚴重或關節外病變,終因治療困難而喪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需長期和病痛做斗爭,還會遇到工作、學習、婚姻家庭和經濟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精神壓力大,有些患者常表現為性格孤僻、急躁、思想苦悶、精神抑郁,對自己殘存能力估計過低,對治療信卜不足。因此做好卜理指導十分必要。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較高又是一種慢性病,甚至伴隨人的一生。所以長期住院治療是不切實際的,患者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中[5]。因此,患者、家屬應對本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治療藥物、治療措施運動康復手段及護理方面的知識。故在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這方面知識的宣教是必要的。同時,此剿也可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在疾病活動期時,患者身體各個關節的屈曲能使患者感到比較舒服,但這種屈曲姿勢對患者的潛在威脅很大,這種疼痛性屈肌攣縮及治療性關節制動,可導致關節畸形、強直。 因此,指導患者正確地擺放肢體姿勢,保持功能位,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即使在關節炎癥迅速發展,關節免不了要發生強直時,保持功能位是相當重要的。 如:保持肘關節屈曲位、腕和膝關節伸直位等,這樣,假如關節迅速強直,也可保持部分生活功能健康教育可以糾正患者在治療、康復中的錯誤觀點,避免"安靜過度"和"運動過度"[6]。 有些患者存有溫泉浴時溫度越高越好、浸泡時間越長越好的錯誤觀念,健康教育可以避免由于這些錯誤的想法而給患者帶來傷害。

4 結論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患者及其家屬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7]。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實驗組類風濕關節炎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圖文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利于患者主動學習,容易接受。采用圖文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明確的根據圖中所示進行各關節的功能鍛煉,理解各種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從而使患者更好地掌握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85-891.

[2]劉曉紅.護理心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8:228-284.

[3]歐逸華,洪小平,楊菊香,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功能訓練[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8):11-13.

[4]王亦跑.骨與關節損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8.

[5]李曉蘭,張亞美,李曉峰,等.康復訓練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狀態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2,6(37):405-4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焦作市| 南靖县| 葵青区| 和林格尔县| 高密市| 青阳县| 常熟市| 陵川县| 荣昌县| 上栗县| 和硕县| 安溪县| 和平县| 民乐县| 连江县| 凤冈县| 牟定县| 高台县| 贵阳市| 芒康县| 延川县| 聂荣县| 永顺县| 武胜县| 东乡族自治县| 红桥区| 武乡县| 屯留县| 瑞丽市| 酒泉市| 宜春市| 柳林县| 彩票| 道真| 敦煌市| 南丰县| 花莲县| 博野县| 城市|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