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消費趨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進入21世紀,環境保護和能源問題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將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水平和國家發展狀況,因此各行各業都在竭盡所能尋求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設計界也是如此,環境保護和能源危機改變了設計師的思維和行為,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和趨勢--綠色設計。
一、 綠色設計的內涵
對于產品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即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其發展需求,其基本思想有兩點,一是強調發展,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與文化水平;二是強調持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和利用,以及可再生資源不斷增值、永續利用。
綠色設計的核心思想和內容,也就是被國際上普遍承認的“3R”設計原則:“Reduce(減少)”、“Recycle(再循環)”、“Reuse(再利用)”,即不僅要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許平,潘琳:《綠色設計》,江蘇美術出版社,南京,2001,第50頁。)在21世紀的今天,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上的考慮,更重要的是一種設計觀念上的變革。
“3R” 設計原則強調的是設計的技術因素,“少量化、再利用、資源再生”的物盡其能三原則,優點是可以量化和對比,但是實際設計的過程中,過于強調技術因素,忽略了人性化因素,而導致工作效率低和易出錯現象,造成產品過早淘汰,浪費了資源,這一點跟綠色設計的目標相悖。因此,綠色設計除了前面提到的“3R”設計原則外,還需要加入一點,就是產品的人性化設計原則,即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在使用功能上的需求,滿足適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應關注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精神文化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產品――環境”自然和諧的綠色目標。
很多人都有過晚上睡覺怕黑的經歷,尤其是兒童。Guardian lamp(圖1)只要在睡覺之前扭動燈頭,根據刻度調整好需要的時間,燈光的亮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直至完全熄滅。從而不僅滿足了兒童的安全心理,而且增強了的睡眠舒適性。同時Guardian lamp還具有鬧鐘的功能,清晨可以按照設定的時間逐漸的變亮直至最大光源,避免了突然睜開眼睛產生的眩光,減弱了對眼睛的傷害。
通過試驗測試,Guardian lamp比正常夜燈節約電能60%以上(圖2)。不僅遵循了綠色設計的“Reduce減少化”原則,同時從人性化的角度去關懷人的情感需要,有效的節約了能源,達到了真正的綠色設計之目的。
Snow light(圖3),是基于“Reuse(再利用)”原則,以廢棄啤酒瓶為原料,融合人性化設計的一系列燈具設計。將回收來的啤酒瓶打磨后噴上白色的漆,透出瑩瑩的白色光源,不由讓人回憶起兒時打雪仗的情景,充滿了對童年的深深懷念。
二、 綠色設計的內容及方法
產品綠色設計的內容及方法主要包括:產品的材料選擇;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1.產品的材料選擇
一方面,不僅僅要考慮材料的性能與產品功能之間的適應性,即產品應滿足功能、使用性能以及經濟性要求。另一方面,還應具有很好的環境協調性,即選擇可再生、可回收,同時對環境污染小,低能耗的材料。因此,在產品綠色設計中應首選環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選用有毒、有害和輻射性的材料。
高爾夫釘(圖4)是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在釘子的使用周期過后,即便散落在高爾夫球場,也可以自然降解與草場融合,對環境不造成任何負擔,使設計達到循環和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2.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
產品綠色設計在結構設計方面,除了滿足產品的基本要求外,強調結構的易于拆卸和回收處理。傳統的產品設計,一般不考慮產品的組裝關系的可逆向回轉,甚至有一些產品根本不能拆卸,或者拆卸難度大,導致拆卸成本增加。為了降低產品的裝配和拆卸成本,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產品結構和外形,減少零部件的數量和類型,或者是結構設計更加利于拆卸和分離,減少拆卸難度,提高拆卸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
“夾子”垃圾桶(圖5),像夾子一樣,由兩個相同的半桶狀部件及一個圓形的按鈕卡接而成,非常容易拆卸和組合。當垃圾桶的把手收攏時,底部就會打開,垃圾就輕易地被倒出,從而增強了產品的可操作性,從而達到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
3.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可回收性設計,就是在產品設計之初充分考慮到產品零件的回收可能性、回收價值大小、回收處理方法、回收處理結構工藝性等與回收性有關的一系列問題,最終達到零部件材料資源、能源的最大利用,并且對環境污染最小。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是可回收設計的主要目標,其途徑一般有兩種,即原材料的再循環和零部件的再利用。
種子雪糕棒(圖6),就是在雪糕棒內置種子,吃完雪糕的時候,可以把雪糕棒插入泥土中,種子發芽過程中,雪糕棒的主干也會在土壤中慢慢降解,從而達到材料循環再利用的綠色設計之目的。
三、 從消費文化理論看綠色設計發展之趨勢
消費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人們在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社會生活以及消費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和消費環境的總和。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掀起了一場空前壯闊的綠色革命,它從經濟到政治,從觀念到行為,對整個世界和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人們開始關心消費中的環境代價,要求既無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綠色產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這就是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有三層含義:一是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三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符合“三E”和“三R”,經濟實惠(Economic),生態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Equitable),減少非必要的消費(Reduce),重復使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cycle)。
那么從綠色消費的角度而言,21 世紀產品綠色設計發展趨勢預測如下:
1.經濟化:產品設計應朝向輕、巧、薄的方向發展,盡可能使用少的資源達到同等使用功能。追求大眾化,避免極度個性化,提升整體資源使用效率和經濟成本。
2.材料綠色化:產品材料能迅速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回歸物質循環體系而不對環境造成影響和負擔,或者分解后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和負擔很小,這樣才能避免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達到人―產品--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
3.可回收化:在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其廢棄之后的處理方法,盡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簡化結構,以提高產品相容性及可拆解性,進而促進回收與再利用。
4.多功能化:通過產品的更新、升級或者更換少數零部件而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可以大幅降低生產制造和使用后拋棄時資源的耗用及污染。因此隨著未來綠色消費普及化,應考慮耐用且易于維護、可拆卸組合的多功能產品。
四、 結語
任何一種產品在生產與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消耗資源和并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無可避免的,在產品綠色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綠色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加強產品回收體系,從而增強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提高綠色消費水平和能力,達到產品綠色設計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許或青:《綠色設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2007,第13-18頁。
[2]李茜,劉寧,陸根法,吳小慶:《環境保護科學》,2009.35(3):37-39 。
【關鍵詞】中國居民 消費行為 消費心理 綠色消費
引言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者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復雜。在日漸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如何使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如何使消費者產生消費動機?面對這些問題,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研究就顯得尤為迫切了。
一、我國居民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現狀及變化趨勢
(一)我國居民消費心理的總體特征。
1978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規模不斷擴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總體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無論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變化使得當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新的特征。概括來說有以下幾點。
1.個性消費的復歸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工商業都是將消費者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服務的,在這段時期內,個性消費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才使消費者的個性淹沒于大量低成本且單一的產品中。當消費品市場發展到今天,無論數量或品種都已具備讓消費者能夠按個人喜好和意愿來挑選和購買產品或服務,消費者選擇的已經不僅僅是商品的使用價值,還包括它的“延伸價值”,個性化消費正在成為消費的主流。
2.消費心理穩定性減小,轉換速度加快
現代社會發展和變化的速度飛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受此趨勢帶動,穩定性必然降低,在轉換速度上與社會趨于同步,在消費行為上表現為: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品種花樣層出不窮,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反過來又會促使消費者心理轉換速度進一步加快。
3.消費主動性增強
消費主動性的增強來源于市場復雜性的增強。人類天生就有很強的求知欲,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的今天,即使在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中,大多數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對產品進行鑒別和評估,但他們對于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的心理需求卻日益增強,這是因為隨著商品種類與樣式的增多他們的選擇也隨之增多,為了挑選最滿意的商品,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從中選擇最好的商品,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降低風險感和減少購后的抱怨。
(二)我國居民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變化趨勢。
1.消費層次上升,消費領域擴大
21世紀初,我國城鎮已完成以耐用品為代表的第一次消費革命,農村正在進行第一次消費革命,城鎮將進入第二次消費革命。目前,我國居民實物性消費的比重在減少,耐用品的消費比重不斷加大,整個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在發生著重大變化。中國社會正處在消費轉型時期。
(1)衣
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顏色單調,樣式呆板,服裝市場和人民消費總在低谷徘徊。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消費觀念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發生了巨大轉變。衣著消費由一季多衣向個性化、時裝化發展,人們的衣著消費越來越講究高檔、美觀、大方。西裝、名牌皮鞋、裘皮大衣等已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擁有,如今漫步街頭,映入眼簾的已不再是一片“藍色的海洋”,而是一幅艷麗多姿、色彩斑斕的畫卷。
(2)食
現代人已經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消費觀念,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講究質量、營養保健,由以糧食為主的主食型消費繼續向追求多種營養成分合理提取的食補型轉變,高營養、高蛋白的食品消費支出不斷增長。
(3)住
人類有一項重要的生活需求——安居。現在由于中國的住房改革建設,人們對房屋各方面要求的提高,開始講究寬敞、美觀,營造溫馨舒適環境已成為越來越多居民家庭的消費時尚,國民人均用于住房裝飾、裝修的消費逐年升溫。
(4)行
古時人們把馬當做車,現代人把以車代步作為生活的追求。如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條件。公路、鐵路、航空、航海的建設在國家的發展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尤其是汽車消費越來越成為家庭生活水平的一大標志,擁有轎車的消費者在逐年增加。
(5)玩
娛樂也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內容,旅游業、文化娛樂業、商業、服務業以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吸引著消費者,休閑消費的投入比重有著逐年增加的趨勢。人們通過娛樂休閑活動提升個人的素養;凸顯自己的個性;享受愉悅;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美好。
2.個性追求、情感消費
(1)個性消費
個性消費是指人們要求他們所使用的產品能貼上自己的標簽,讓產品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情趣和心情。消費者通過“個性化”選擇來加強自我地位的優越感,提升個人魅力。如今,個性化消費正在我國悄然興起。
(2)情感消費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無疑使人類獲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非人性、虛擬性的缺陷也日益顯露出來。人們消費的注意力將從物質需要轉移到精神需要,購買的目標將轉向能夠滿足情感與精神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最簡單和直接的就是贈送禮品,由此可見禮品行業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3.綠色消費,商機無限
在國際上,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了一個廣義的概念,在中國,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目標是: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綠色生活,環保選購。綠色消費所提供的商機是多樣化的:綠色食品、綠色服裝、綠色家電、綠色家居裝修等等。
4.消費觀念,趨于多元
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人們逐漸摒棄了自給自足的傳統消費觀念,代之以量入為出、注重消費效益、注重從消費中獲得更多的精神滿足等新型消費觀念。
我國消費觀念的變化趨勢:由溫飽型到享受型;由積蓄型到信用型;可持續發展消費觀念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二、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存在的問題及消費誤區
(一)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現代型過渡階段,但是目前消費狀況存在以下問題:
1.我國居民消費差異大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導致地區之間在消費水平上有較大差異。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地區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層次均存在較大差異,且差距呈明顯的擴大趨勢,其中以東西地區尤為顯著。
城鄉之間也存在較大消費差距。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結構尚處于較低水平,在城市開始普及時,家用電器才剛進入農村家庭,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只相當于城市十年至十五年前的水平,而家用電腦、空調、移動電話、轎車等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更是微乎其微。
2.國內市場消費梗阻
事實上,在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存在國內市場消費阻塞的問題。國內相關行業由于沒有及時地針對消費升級做出適應性的調整以致國內的部分消費需求要有國外滿足,即使調整了也由于技術水平的落后使產品的競爭力遠不如人,許多市場利潤空間拱手讓人。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今的電腦、手機、汽車,居民所認同的大多都是國外品牌,而國內的同類產品卻少有能與其抗衡的。
(二)我國居民的消費誤區。
消費誤區是指消費者采取錯誤的、甚至違法的、對社會和環境帶來現實或潛在危害的消費行為。消費誤區的出現來源于全球資源枯竭、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社會消費越來越不平衡的背景之下。
我國居民的消費誤區主要表現在:消費格局的不公平;非持續性消費浪費;毀滅生物多樣性;個人消費的非理性;個人消費缺乏社會責任。
面對以上這些消費誤區,國家應對消費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消費知識傳播,培養消費技能,提高消費質量,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
三、綠色消費心理與行為
“綠色”代表生命、健康與活力,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21世紀的社會經濟與生活消費,更多的開始重視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與消費模式。人類對環境的重視,對綠色的關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綠色消費的內涵與實質。
綠色消費,又稱可持續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購買和消費活動,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理性消費行為。它以“綠色、自然、和諧、健康”為宗旨,是有益于人類健康和社會環境的新型消費方式。
我國消費者協會參照國家標準,將綠色消費行為及理念概括為5R原則,即節約原則,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類,循環回收;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二)綠色消費的心理特征。
1.綠色需要
所謂綠色需要,從廣義上講,是指人類為了健康可持續發展而產生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有利于人類的永續生活和發展;從狹義上講,綠色需要是指由于人類生理機制中天生的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依賴性與不可分割性而產生的需要,也是人們為了滿足生理和社會的需要,而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意愿。
消費需要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已滿足的綠色需要;尚未滿足的綠色需要;人們尚未意識到的和潛在的綠色需要。
2.簡約主義
簡約主義源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非寫實繪畫雕塑藝術形式,其理念在于降低藝術家自身的情感表現,而朝著單純的選擇發展。由于綠色消費理念的興起,簡約主義被消費者認可并利用,從而轉化為以簡約為榮,偏好適度、理性的消費方式。就是花盡量少的錢,獲取更多的愉悅,過著更有品質的生活。
3.引致效應
在人的行為方式中容易出現各方面趨于同一方向的特點。在綠色消費行為中這一特點會明顯的表露出來,我們稱之為引致效應。即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態度會引起他們對其他同樣具有引起該種態度因素的事物產生相同的反應。
綠色產品涉及多個消費領域,引致效應可以使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從一個領域擴展到另一個領域,從而加深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
(三)綠色消費行為的變化趨勢。
與普通消費者相比,綠色消費者在其消費行為上也帶有明顯的特征。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綠色消費行為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綠色消費者的行為偏向于理性化消費
消費者的“攀附性”消費行為在逐漸減弱,“前瞻性”消費行為在逐漸增強,這是消費者理性提高的重要表現,也是消費者走向成熟的標志。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經過深思熟慮,抱著對社會環境負責的念頭選擇。
2.注重產品的綠色價值
綠色消費者會盡可能多的搜集綠色信息,希望買到真正的綠色產品,一方面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一方面又不斷汲取新的信息,讓自己能在消費中隨時接收到綠色信息。
3.價格仍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
綠色產品的定價必須要設定在消費者能接受的心理界限內,如果定價過高,消費者將無法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市場上也會出現綠色產品之間的價格競爭,此時價格就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
4.產品的期望值更高、選擇上更挑剔
產品的種類層出不窮,消費者一方面期待新的綠色產品,另一方面希望原有的綠色產品能夠有所改善和提高。這就迫使廠家不斷研發新產品以適應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
結束語
如今的社會已進入了充分展示個性化的階段。因此,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行為正處于轉型期,關注消費者的個性,關注人們新的生活主張與方式,將會給營銷者帶來更多嶄新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曉霞,劉劍.消費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江林.消費者心理與行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湯杰,高延鵬.消費者行為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P
行
內容
原文
正譯
77
8
為了使營銷決策有遠見和激情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and inspiration for marketing decision
要為營銷決策提供洞察和靈感
注:洞察一詞較好,至于決策激情,個人認為分析是無法帶來激情的,但是會有靈感
8
更為顯著的最新微觀信息
more micro effects particular to their business
對業務有影響的更為微觀的因素
注:翻譯的水平可真是有點夠嗆
78
7
如何發展以跟上潮流
develop processes to track trends.
注:開發探查趨勢的流程
11
在許多公司中
more than any other group in the company
注:比公司中的其他群體
79
10
交叉訪問各個營銷經理
interview a cross section of marketing managers 訪問營銷部門經理
注:交叉訪問是何意?cross section是橫截面的意思,也就是指營銷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的意思,不需要什么交叉訪問。
80
11
使它能及時得到第二手的信息
allowing representatives to have up-to-second information 銷售代表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
注:這個翻譯又是學生所為?
82
22
獲得利益
win prizes
獲得獎勵
84
1
這些意見多是由于重傷和誹謗而引起的財務之爭和潛在官司
reviewers at most opinion sites tend to offer positive comments due to financial incentives and potential lawsuits for slanderous of libetous negative comments.
多數意見網站的評論認因為經濟利益激勵更傾向于提供正面評論,以及因中傷或負面評論引發的潛在官司方面的問題
-9
十個使消費者眼界更寬的大趨勢
ten magetrends shaping the consumer landscape 十個形成消費者新圖景的大趨勢
注:shape是塑造的意思,原文之意是這十個趨勢將改變消費者的構成狀況
86
-5
一個公司不大會突然對---表示驚訝
there is no excuse for a company's being suddenly surprised by
一個公司沒有借口突然對―――表示吃驚
92
3
花在我們的產品上
on your product
花在你們的產品上
注:翻譯錯誤就很難理解整段話
93
-7
營銷者必須密切注意在與公司業務有緊密關聯的收入與消費者支出模式中的主要趨勢,特別是高收入和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marketers must pay careful attention to trends affecting purchasing power because they can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business,especially for companies whose products are geared to high-income and price-sensitive consumers 營銷者應密切關注影響購買力的趨勢,因為購買力對業務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其產品適合高收入及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的公司
95
2
信貸在美國非常適合低收入者購買者,但利息很高
credit is very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t fairly high interest rates,especially to lower-income borrowers.
信貸在美國很普遍,但利息偏高,尤其對低收入者而言
注:利息高怎么可能非常適合低收入者?
-1
制作藝術品和手工藝品
藝術品和工藝品
97
-12 其包裝食品在日益增加
a rise in chip-snacking by grownups
其成人消費量日益增加
注:沒有翻出“成人”概念意思變不到位
98
8
消費者常常會和環境產生沖突
consumers often appear conflicted abou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消費者在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上常常自相矛盾
注:下文有說明,消費者的態度是矛盾的
10
日益增長的綠色食品數目使消費者的忠誠度發生了改變,同時也改變了消費者對推銷綠色食品的動機和其質量的態度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green products that are bought requires breaking consumers' loyalty habits, overcoming consumer skepticism abtout the motives behind the introduction of green products and their quality level, and changing consumer attitudes about the role they pla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綠色營銷這一概念產生于世紀之交,是現代市場營銷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它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照顧生態層面的新營銷思維方式和操作模式。英國威爾斯大學肯.畢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新著的《綠色營銷--化危機為商機的趨勢》一書中指出:“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辨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并且可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因此可知,綠色營銷是以滿足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共同利益為目的,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的市場營銷方式。這就是說,綠色營銷,不僅要求企業對人、財、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無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還要求企業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這三者(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地結合,從而產生綠色效益。
綠色營銷和傳統營銷的區別在于:其焦點著重于保護自然環境;肯定保護生態價值超過社會使用價值;關注全球環保狀況;著眼于長期營銷策劃。綠色營銷絕不是誘引消費者購物的一種手段,也不是企業塑造時髦形象的美容師,它實際上是引導人們走向自我調節、持續發展的過程,最終實現人類和自然的和諧交融與共同發展。
二、實施綠色營銷的必然性
綠色營銷的發展緊隨著綠色需求和綠色消費的發展趨勢,只有順應了綠色潮流,確保了綠色經營的綜合條件,才能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因此,實行綠色營銷是大勢所趨。
(一)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綠色營銷產生的基礎。
俗話說:“需要是發明創造之母”,而“綠色需求”則是綠色營銷誕生的基礎。概括地說,人們的綠色需求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綠色精神需求。隨著氣候條件的惡化、水資源危機、礦產資源耗竭、土地退化、環境污染加重等,人們開始意識到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精神上需要“綠色價值文化”的支撐。二是綠色物質需求。人們喜歡藍天,需要清澈的水。純凈水的問世正是滿足了人們的某種物欲。環境越惡化,人們就越喜歡凈化的環境。綠色需求的“膨脹”是特定時期的客觀存在,它是企業集團成功地進行綠色營銷的基礎。
(二)綠色消費的興起給企業的綠色營銷帶來新的機會。
綠色消費有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避免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費方向轉變。受收入水平、職業性質、受教育程度、消費觀念等方面的影響,中層消費者也在消費模式上表現出了不同于其他階層的獨有特征。據研究,21世紀的消費將以旅游消費、文化教育消費、住房消費、汽車消費、信息消費為特征,消費的“智能化”、“健美化”、“個性化”、“生態化”等方式將成為新的消費趨勢。綠色消費既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迫切需要,也代表了消費觀念的新潮流。
(三)綠色組織的建立與法規的出臺促使企業實施綠色營銷。
綠色組織的建立始于70年代的英國,此后在世界各地廣為普及,單在美國就有18000個這類團體。這些綠色組織團體為了宣傳綠色意識,建成后便迅速廣泛地開展了各種綠色活動。如1993年由聯合國規劃署與澳大利亞環保組織“清潔澳大利亞”聯合發起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綠色活動---“清潔世界”。我國也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目前,我國已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建立了自己的綠色組織。世界各國綠色法規的出臺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限制著一切不利于環境發展的行為的發生,也促使企業的營銷活動必須以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發展為前提,與社會協調發展。
(四)科技的進步也為綠色營銷的實施提供了條件。
目前,在經濟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已達到70%左右,成為經濟增長中的決定性因素。運用科技開發出的替代資源更進一步減少了自然資源的耗費,保證了人類社會在有限自然資源的條件下得到無限的發展。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用年均消耗量計算,現有資源還可用500年;若以年均2.5%的遞增速度計算消耗量,現有資源只能維持90多年,技術的進步可以大大降低自然資源的耗費;美國早期發射的火星“海盜號”耗資10億美元,而后來發射的“探路者號”僅耗資1.8億美元。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說明科技的發展和運用為企業開發綠色資源和合理運用綠色資源(即綠色營銷策略的實施)提供了條件。
除此之外,實施綠色營銷也是構建綠色企業形象的有利保證,從而使企業贏得獨特的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企業要想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之中立于不敗之一,樹立綠色企業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國外的一項調查表明:社會公眾在對企業經營好壞的評價中,除了考慮價格、質量和服務指標以外,還考慮“環境保護”、“公眾形象”等等。加入WTO后,面對強手如林的國際市場,我國企業更應該注重樹立綠色企業的良好形象,可以通過有影響的宣傳媒體和公關活動宣傳企業在保護生態方面的實際行動、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支持和重視等,以擴大企業的影響面、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在樹立綠色企業形象方面,作有中華老字號的王致和食品集團就作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眾所周知,王致和品牌在腐乳行業中排名第一,近年來,年銷售量達6億多人民幣。正是因為看到了國際市場及世界消費需求的變化,意識到了綠色企業形象的重要性,王致和企業率先研發了適應市場新需求的綠色紅腐乳。王致和綠色紅腐乳在其制作過程中使用的是經過認證的綠色大豆、綠色白砂糖、綠色食用鹽原料,這些原料均來自綠色食品產地。其制作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符合綠色標準的要求,并通過了綠色認證,被許可使用綠色標志。王致和這一綠色營銷策略不僅是要告訴消費者綠色紅腐乳突出是無污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豐富等特性,也是在告訴人們王致和企業正在為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和創造自然界和新和諧而努力。
三、綠色營銷的發展
從1970年的地球日,新興的環境保護主義運動首次大范圍地對群眾進行渲染開始,雜志上的文章宣傳、電視黃金時段節目的播放,以及數不清的有關環保的其他事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近些年來,環境保護主義運動更得到了公眾的廣泛支持,許多行業的生產商也對此做出反應。
麥當勞為綠色營銷提供了絕好的樣板。麥當勞以前將出售的飲料汁放在塑料袋中再裝在紙箱里,現在直接將運罐車上的飲料汁送入飯店的貯藏罐中。這一改變每年可節約數以百萬磅的包裝。對于大企業來說,極小的改變也會帶來巨大的差異。例如,麥當勞僅將吸管減輕20%就會為公司每年減少100萬磅的廢料。除了“綠化”自己的產品外,麥當勞還花掉10億美元購買原料,重新裝修店堂,這一舉動也迫使其供應商提供并使用再生產品。
雖然綠色產品營銷曾有一定限度的突破,但仍是喜憂參半,綠色產品品種不豐富,價格無明顯競爭優勢,綠色標識的認證和管理不完善等等,都說明綠色營銷事業的發展仍是任重道遠!對于綠色營銷如何發展,本人認為在充分理解綠色營銷的內容、特點,充分把握綠色營銷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的基礎上,還得多管齊下。一方面,企業進一步強化產品的綠色功能,不斷增加綠色商品的種類和品種,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以豐富的商品組合、較高的信任度和合理的性能價格比,贏得市場的積極配合,從而加速綠色市場的完善與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及綠色商品認證機構也要開展綠色消費的倡導和輔助工作,凈化綠色市場環境,杜絕假冒產品對綠色市場的不良影響,宣傳、普及綠色商品及其認證知識,使商場經營者和市場消費者都清楚什么是綠色商品,如何識別、了解綠色商品對環境的貢獻,做到理解綠色商品功能價格比的真實含義。總而言之,綠色需求和綠色消費產生了巨大的綠色市場,從而推動了綠色營銷的發展。環保意識的增強與環保運動的壯大,更促進了綠色營銷的發展與完善步伐。面對顧客對環境的關心,一些企業只是避開新的法規或者使環保主義者平靜下來,而另一些企業則針對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利用鉆空子,瘋狂的賺錢。但明智的企業之所以采取行動實行綠色營銷并不是因為有人強迫他們,也并非追求短期利潤,而是因為他們看到“綠色消費”將是21世紀消費形式的新潮流,同時他們也明白實行“綠色營銷”乃是順應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的必然選擇。更重要的是他們采取了行動,使計劃成為了現實,采用綠色產品,較高定價,綠色公關等策略,跟顧客做了朋友!他們相信,今天的綠色營銷的遠見在明天將是得到回報對顧客、對企業、對世界都是如此!
[關鍵詞] 綠色消費;綠色營銷;企業營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49
[中圖分類號] f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1- 0078- 02
1 綠色消費引領當代消費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消費者不再單純滿足于物質的享受,逐漸開始追求生活品質。社會環境自然、健康開始成為消費者的市場消費需求,成為了一種消費現象。基于這種原因,綠色消費轉化為市場發展的趨向。綠色消費開始轉變消費者傳統的消費觀念,也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營銷策略,由此產生了企業的綠色營銷。企業實施綠色營銷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導市場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的發展。我國消費者協會將綠色消費定義為,消費者在社會消費過程中,不僅滿足了當代人的消費需求,還能滿足后代人的消費需求。因此,無論是綠色消費的市場需求變化,還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企業都應該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順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實施綠色營銷。
2 綠色營銷策略實施建議
綠色營銷對企業在市場的生存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領新世紀營銷的發展。因此,企業想要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實施行之有效的綠色營銷策略。
2.1 綠色產品策略
結合產品層次結構,分別就核心產品層次、形式產品層次和擴增產品層次實施不同的綠色策略。如,核心產品層次出于消費者對安全、健康的綠色產品購買需求,可以重點突出核心產品層次的綠色優點;形式產品層次結合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將清潔生產融入到產品的各個生產環節,實施綠色產品的清潔生產。在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應使用綜合資源,采取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包裝產品,減少稀缺資源的耗費,減少產品的不可再生包裝,盡可能降低產品對環境的污染;擴增產品層次結合消費者對售后的需求,實施綠色產品的綠色服務。在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后,可以結合綠色產品的生命周期,為消費者設計折扣回購的服務,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支出,還提高了綠色產品的使用率。
2.2 綠色價格策略
綠色產品剛投入綠色市場初期,其生產成本與傳統同類產品相比是較高的,具體表現為:在綠色產品設計研發階段,為增加綠色產品的環保功能而增加的研發成本;在綠色產品生產制造階段,為生產無污染的綠色產品而增加的生產流程成本;在綠色產品生產制造階段,為生產無污染的綠色產品而增加的綠色資源成本;在綠色產品營銷階段,為實施綠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而增加的銷售成本。
綠色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在市場上勢必反映為較高的綠色產品價格。在綠色產品剛投入綠色市場的初期,為了與傳統同類產品相區別,符合消費者評判綠色產品的品質,綠色產品往往采取高價策略。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綠色市場的成熟,綠色產品的生產成本將有所下降,市場價格也將趨于穩定。
企業在實施綠色產品的價格策略時,不僅需要考慮綠色產品的生產成本,還需要考慮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隨著綠色消費觀念的盛行,消費者從對產品價格的關注逐漸轉移向對社會環境的關注。因此,企業實行較高的綠色產品價格,消費者還是能夠接受的,企業不僅可以彌補增加的生產成本,還可以獲得綠色利潤。
2.3 綠色渠道策略
綠色渠道策略是指綠色產品從企業到消費者所涉及的通道,企業實施綠色渠道策略需要構建從以下3方面入手:第一,與渠道中間商構建共贏營銷關系。渠道中間商在企業的分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決定著企業和消費者在進行產品交易時的溝通。因此,企業要慎重選擇渠道中間商,尤其要選擇忠于環保事業的中間商,引導中間商以綠色營銷的意識,共同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不斷完善綠色渠道營銷網絡。第二,注重對渠道綠色工作環節的建設,如綠色倉庫、綠色運輸、綠色裝卸、綠色存儲以及綠色管理辦法等,為真正實施綠色渠道策略做好基礎工作。第三,構建綠色短渠道和綠色寬渠道,不僅可以降低渠道資源的浪費,還可以降低渠道成本的耗費。
2.4
色促銷策略
綠色促銷策略是指企業為了構建綠色形象,符合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采取綠色廣告、綠色營業推廣、綠色員工推銷和綠色公共關系等手段實施的市場活動。具體的實施手段如下:第一,以綠色廣告引導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在綠色廣告中,要以綠色產品的真實性喚起消費者的環保行動,確保消費者能夠得到環保利益。第二,采取綠色營業推廣策略,占據市場消費份額。如,以贈品形式和有獎銷售形式,讓利于老顧客群體,穩定市場份額。以免費試用的形式,鼓勵新顧客群體,擴大市場份額。第三,綠色員工推銷,與消費者實現雙向溝通。員工在開展綠色推銷工作時,可以和消費者面對面交流,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回答消費者的疑問,并將真實信息反饋給企業,以指導營銷工作的開展。第四,構建綠色公共關系,塑造企業形象。綠色公共關系手段是綠色促銷策略中高層次的手段,可以培育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感,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
總之,綠色消費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是綠色營銷的產生基礎,企業想要順應市場需求的發展,就必須實施綠色營銷策略,以綠色營銷理念指導策略實踐,促進消費者、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龐赟,綠色消費行為分析與綠色營銷策略研究[j].農業問題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