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一級強化處理 污水處理 高效沉淀池

1、概述

由于經濟的發展,很多城市水環境的有機污染不僅沒有得到控制,還有惡化趨勢。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對污水進行二級脫氮除磷處理,但二級生物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由于能耗大,運行費用高,建成后,由于運行費用等因素沒能正常運行,使實際處理能力低于設計能力,加劇了水體的污染程度。

污水一級強化處理工藝的研究,首先控制磷的排放,同時達到大幅度削減有機污染物總量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結合上海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確定的出水水質目標,對一級強化工藝開展綜合研究,對高效沉淀池應用于城市污水一級強化處理進行較為系統的試驗研究,取得一級強化工藝的處理效果和運行參數。

2、一級強化處理工藝的研究

2.1一級強化處理工藝

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有多種形式,根據國內外發展情況,采用較多的有化學法一級強化處理、生物絮凝吸附一級強化處理和厭氧處理等;

化學加強一級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水中投加混凝劑,通過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水中懸浮物質及膠體物質,從而達到對污水中有機物及磷的去除目的;

生物絮凝一級強化處理則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快速去除污染物質,同時伴有少量的生物氧化,其去除機理既有污染物質的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生物吸附、吸收作用,又有吸附架橋、沉淀物網捕等絮凝作用;

厭氧法處理不需要動力,且負荷高,產泥率低,處理投資及運行費用均較低,對于城市污水,控制厭氧反應至水解階段,代替了傳統的初沉池,污水中的有機物不但在數量上發生很大變化,而且在理化性質上發生更大的變化,使污水適宜后續的好氧生物處理。

課題分別對三種一級強化處理工藝進行試驗,結合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進出水水質特點,推薦采用化學一級強化處理高效沉淀技術。

2.2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工藝

污水首先與混凝劑快速混合,使混凝劑迅速均勻分散到污水中,利于混凝劑水解,充分發揮混凝劑高電荷對水中膠體電中和脫穩作用;然后進行慢速攪拌作用,通過脫穩顆粒的有效碰撞,同時在水中投加高分子助凝劑,發揮助凝劑的吸附架橋作用,使細小顆粒逐漸結成較大絮體,水中的懸浮物質及膠體得到有效去除;同時通過混凝劑與污水中磷酸鹽的化學作用,達到對磷的去除。常規化學一級強化處理流程如圖1:

3 高效沉淀池試驗研究

3.1、高效沉淀池的特點

高效沉淀池是根據化學強化一級處理的原理,采用機械攪拌快速混合、機械絮凝與水力絮凝相結合。絮凝池在前段設置提升攪拌機,部分沉淀的污泥回流至前段,助凝劑也投加在前段,脫穩的原水與絮凝池的絮體形成有效碰撞,結成粗大顆粒,進入后續的反應段,通過水力作用進一步形成粗大、密實的礬花;沉淀池部分根據淺層沉淀的原理,采用斜管沉淀池的形式,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負荷明顯提高;沉淀池底部采用機械刮泥,使沉淀污泥進一步濃縮,提高污泥的含泥率,減少污泥量和污泥處理設施的規模。

高效沉淀池流程框圖如圖2。

相對于普通初次沉淀池,具有以下特點:

在裝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與進水混合,使進水中的脫穩微粒與活性泥渣充分接觸,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回流污泥中的混凝劑、助凝劑在絮凝池中得到充分利用,節約混凝劑及助凝劑的投加量。

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達到泥水快速分離的目的,水力停留時間和占地面積明顯減少,節藥工程費用,其比較如表1所示。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開發;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U6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09-0376-01

1、技術開發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沿革,經歷了從單一工藝到組合工藝的過程。從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則沿著“厭氧好氧厭氧+好氧厭氧+缺氧”的軌跡發展。從去除對象來看,早期技術僅能去除SS物質,而現在的工藝還具備脫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紹幾種目前常用的處理技術和設備。

1.1 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其主要構筑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被其浸沒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由于池內具備適于微生物棲息增殖的良好環境條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豐富、食物鏈長、微生物濃度高、活性強,不產生污泥膨脹,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沉淀。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物外,如運行得當,還能夠脫氧和除磷。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關鍵部位是填料。傳統的蜂窩狀塑料管較易堵塞,現在常采用吊掛式軟性填料和懸浮或半懸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好。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采用的技術之一,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污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為豎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別為O.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氣,氣水比為10:1~12:1,停留時間為2.5~3.3h。設計進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1.2 兩段活性污泥法。兩段活性污泥法,簡稱AB法。該法把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視為一個污水處理系統。其工藝特點是:不設初淀池,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兩段污泥分別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為不同時期生長的優勢微生物種群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污水格柵頂曝氣調節池A段曝氣池A段沉淀池B段曝氣池B段沉淀池排放該類設備,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氣機、無支架的污泥懸浮型生物填料、側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進技術。BOD5去除率為90%,COD去除率為80%。

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法。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隙反應器,在一個運行周期中,按運行次序,分為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五個階段。SBR法的關鍵設備潷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有虹吸式、旋轉式和套筒式三種。SBR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沒有污泥膨脹,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污水調節池SBR反應池消毒池出水

采用該工藝流程的上海某污水處理站設計平均流量750m3/d,進水水質BOD5200mg/LSS50mg/L,TN 40mg/L,NH4+50mg/L,出水水質達到黃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標準,即BOD5

1.4 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是—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并產生沼氣。厭氧生物濾池有多種變型,填料的發展迅速,其工藝流程為:進水沉淀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

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進入厭氧消化池進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在拔風系統作用下,生物濾池處于兼氧狀態,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細菌的產生,使整個系統仍處于酸性階段,而氧化溝內溶解氧一般可穩定在1.5~2.8mg/L,污水在此進一步好氧處理。該工藝的實質類似于A/O法,但兼性厭氧生物濾池使厭氧段得到強化。拔風系統是處理過程的關鍵。其主要優點是不耗能、造價低、管理簡單、無噪聲、無異味、掛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

2、問題探討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就其處理技術而言,可以采用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的成熟技術和工藝,但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有其自身的特點,應予考慮。

2.1 住宅小區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宜優先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豐富、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能好等優點,適用于小量的污水處理。過去擔心的堵塞問題,在采用新型填料后已基本解決。

2.2 住宅小區用地緊張,應優先考慮占地省的污水處理工藝,并在設計中采取一定措施。現在,一般設計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為污水處理站,地面為綠地或花壇的格局,可以美化環境。但這樣設計時,應注意埋深、提升設備、通風要求和臭氣處理等問題。

2.3 由于受小區管理人員人數和專業素質的限制,應優先選用運行維護管理較方便的工藝,并努力提高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

2.4 住宅小區建設工程工期要求緊,污水處理設施由構筑物向設備的轉化,似是一種必然趨勢。采用裝配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捷,工期短,便于維護。大亞灣核電站引進法國的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站,主要設備全是散件,現場裝配,其中,暖氣池和沉淀池由10塊小件組成,從土方開挖到開始調試,僅用20天就完工。國內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但良莠不齊。多數生產廠家設計、研究、測試化驗力量較弱,很難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售后服務也比較差。國家應加強這方面的監控管理。

2.5 隨著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單一工藝難以滿足需要,組合式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得以發展。目前的組合方式,主要有多級好氧處理、厭氧+好氧處理、厭氧+缺氧處理等。從降低能耗、回收生物能方面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有著廣闊的前景。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潛在能量。厭氧處理時,一方面,勿需曝氣充氧,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其生成物一沼氣,可回收利用,供小區采暖和供熱,形成小區生態平衡系統,這是比較理想的發展趨向。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污水處理廠 非正常運行 現象 原因 措施

隨著我國水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國家對水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作為水務產業鏈下游的污水處理業也將呈現出廣闊的前景。但是,隨著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建成,其擅自停運、非正常運行、超標排污等問題也凸現出來[1]。污水處理廠建成之后,如何應對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而導致的非正常排放,保護水環境質量,成為污水治理工作的首要問題。研究城鎮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的原因及其應對措施,契合時代需要。

1 城鎮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常見現象

1.1 活性污泥異常

活性污泥法是廢水生物化學處理中的主要方法。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底物,在有氧的條件下,對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混合連續培養,形成活性污泥[2]。如果活性污泥出現異常,則不能保證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正常分解,不能做到污水達標排放。

活性污泥異常時發生的現象主要有:活性污泥不能在二沉池內進行正常的泥水分離,二沉池的污泥面不斷上升,污泥流失;曝氣池內的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活性污泥解體;二沉池內污泥上浮;二沉池表面出現黑色塊狀污泥;發生活性污泥的泡沫現象等。

1.2 出水異常

通過觀察出水是否清澈、是否攜帶絮體、顏色是否正常等性質可判斷污水處理廠是否正常運行。出水異常主要現象有: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增大;反應池末端絮體正常、沉淀池出水攜帶絮體;反應池末端絮體細小、沉淀池出水渾濁;反應池末端絮體松散、沉淀池出水清澈但攜帶絮體等。

2 城鎮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原因

2.1 發生活性污泥異常的原因

(1)活性污泥不能在二沉池內進行正常的泥水分離是由曝氣池活性污泥發生絲狀菌污泥膨脹導致的,二沉池的污泥面不斷上升,污泥流失,使曝氣池中的MLSS濃度過度降低,從而破壞工藝的正常運行;

(2)當曝氣池內的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時,其原因有以下幾種:①曝氣池內發生污泥膨脹;②進水有機負荷偏低;③曝氣充氧量過大;④進水營養物質含量不平衡;⑤剩余污泥排放量過大;

(3)當沉淀池出現出水非常渾濁、處理效率急劇下降等現象時,可以考慮是否發生了污泥解體。污泥中毒、過度曝氣均會使菌膠團的絮凝性能下降,導致污泥解體;

(4)在二沉池中污泥沉淀30-60分鐘后呈層狀上浮,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夏季。這是由于污泥在二沉池內發生酸化或反硝化,從而導致污泥漂浮到二沉池;

(5)二沉池表面出現黑色塊狀污泥,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排泥設備發生故障,致使剩余污泥沒有得到及時排放,或者其他處理構筑物的腐化污泥進入而導致;

(6)發生活性污泥法的泡沫現象,導致降低生化效果,出水水質惡化。產生泡沫的原因有三種[3]:

①啟動泡沫。活性污泥工藝運行啟動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質,易引起表面泡沫。但隨著活性污泥的成熟,這些表面活性物質經生物降解,泡沫現象會逐漸消失。

②反硝化泡沫。如果污水廠進行硝化反應,則在沉淀池或曝氣不足的地方會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氮等氣泡而帶動部分污泥上浮,出現泡沫現象。

③生物泡沫。由于絲狀微生物的異常生長,與氣泡、絮體顆粒混合而成的泡沫,它具有穩定、持續、較難控制的特點。

2.2 發生出水異常原因

(1)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增大產生原因主要有:①活性污泥膨脹;②進水量突然增加;③出水堰或出水集水槽內藻類附著太多;④曝氣池活性污泥濃度偏高;⑤活性污泥解體;⑥吸(刮)泥機工作狀況不好;⑦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時間過長;⑧水溫較高且水中硝酸鹽含量較多;

(2)反應池末端絮體正常、沉淀池出水攜帶絮體主要是由沉淀池超負荷或水流短路造成的;

(3)造成反應池末端絮體細小、沉淀池出水渾濁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進水堿度偏低;②絮凝劑投量不足;③水溫過低;④混凝條件改變;⑤反應池內大量積泥,絮凝時間縮短;

(4)反應池末端絮體松散、沉淀池出水清澈但攜帶絮體,主要是由絮凝劑投加過量造成的。

3 控制措施

3.1 活性污泥異常時的控制措施

3.1.1 曝氣池污泥膨脹的控制措施

①臨時控制措施。臨時控制措施主要方法有絮凝劑助沉法和殺菌法兩種。絮凝劑助沉法一般用于非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而殺菌法適用于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

絮凝劑助沉法是向發生膨脹的曝氣池中投加絮凝劑,增強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二沉池實現泥水分離。常用的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鐵等無機絮凝劑和聚丙烯酰胺等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絮凝劑可加在曝氣池的進口,也可投加在曝氣池的出口,但投加量不可太多,否則有可能破壞細菌的生物活性,降低處理效果。

殺菌法是向發生膨脹的曝氣池中投加化學藥劑,殺滅或抑制絲狀菌的繁殖[4],從而達到控制絲狀菌污泥膨脹的目的。常用的殺菌劑如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漂白粉、雙氧水等。實際加氯過程中,應由小劑量到大劑量逐漸進行,并隨時觀察生物相和測定SVI值。當發現SVI值低于最大允許值或鏡檢觀察到絲狀菌菌絲溶解,應當立即停止加氯。投加H2O2也對絲狀菌有持續的抑制作用,H2O2投加量一般應控制在20~400mg/L,過低不起作用,過高會導致污泥氧化解體。

②調節運行工藝控制措施。

a.在曝氣池的進口處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實性。

b.使進入曝氣池的污水處于新鮮狀態,如采取預曝氣措施,使污水處于好氧狀態,避免形成厭氧狀態,同時吹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c.加強曝氣強度,提高混合液DO濃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厭氧。

d.補充N、P等營養鹽,保持混合液中C、N、P等營養物質的平衡。

e.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避免在二沉池出現厭氧狀態。

f.對污水進行預曝氣吹脫酸氣或加堿調節,以提高曝氣池進水的pH值。

g.利用在線儀表的手段加強和提高化驗分析的時效性,充分發揮調節池的作用,保證曝氣池的污泥負荷相對穩定。

h.控制曝氣池進水的溫度,對溫度較高的小流量工業廢水進行降溫處理。

③永久性控制措施。常用的永久性控制措施是在曝氣池前設置生物選擇器。

生物選擇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好氧或厭氧生物反應器之前,設置一個停留時間較短的反應器,使回流污泥和未被稀釋的污水在其中接觸,即在選擇器中維持較高的F/M值。在高F/M值下、沉淀性能好的微生物可以優先在選擇器基質濃度高的區域吸收利用基質,并在整個懸浮活性污泥體系中處于優勢地位。生物選擇器的類型有好氧選擇器、缺氧選擇器和厭氧選擇器三種。

3.1.2 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的控制措施

①若因污泥膨脹導致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可使污泥在曝氣池中直接靜止沉淀,或在曝氣池進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劑;

②若因進水有機負荷偏低導致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則可提高進水量,或減少風機運轉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或減少曝氣池運轉間數,縮短污水停留時間;

③若因曝氣充氧量過大導致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可采取減少風機運轉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合理調整曝氣量,減少供氧量;

④若因進水營養物質含量不平衡導致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或減少,應及時補充足量的氮、磷等營養鹽;

⑤如果產生原因是剩余污泥排放量過大,應減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3.1.3 活性污泥解體的控制措施

①如果因污泥中毒導致活性污泥解體,此時應將事故排水及時引向事故池或在均質調節池內與其他污水充分混合均質,并充分發揮預處理設施的作用,利用混凝、沉淀等物理、化學法進行處理后,再進入生物處理系統的曝氣池。

②如果產生原因是由于有機負荷長時間偏低,而曝氣量仍維持正常值,其結果就會出現過度曝氣,引起污泥的過度自身氧化,菌膠團的絮凝性能下降,最后導致污泥解體。此時應減少風機運行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或減少曝氣池運轉間數,只運行部分曝氣池。

3.1.4 二沉池污泥上浮的控制措施

一是及時排出剩余污泥和加大回流污泥量,減少污泥在二沉池內的停留時間;二是加強曝氣池末端的充氧量,提高進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證二沉池中污泥不處于厭氧或缺氧狀態。對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還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SRT,通過控制硝化程度,達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3.1.5 二沉池表面出現黑色塊狀污泥的控制措施

保證剩余污泥的及時排放,排除排泥設備的故障,清除沉淀池內壁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處理系統污泥的硝化程度,加大污泥回流量,防止其他處理構筑物腐化污泥的進入等。

3.1.6 發生活性污泥法的泡沫現象的控制措施

①噴灑水等增加表面攪拌。通過噴灑水流或水珠以打碎浮在水面的氣泡,可以有效減少曝氣池或二沉池表面的泡沫。

②降低污泥齡。降低曝氣池中污泥的停留時間,可以抑制生長周期較長的放線菌的生長。當污泥停留時間在5~6d時,能有效控制絲狀菌的生長以避免其產生泡沫問題。

③向曝氣反應器內投加載體(填料)。在一些活性污泥系統中投加移動或固定填料,使一些易產生污泥膨脹和泡沫的微生物固著生長,這既能增加曝氣池內的生物量,提高處理效果,又能減少或控制泡沫的產生。

④投加化學藥劑。向曝氣池中投加聚合氯化鋁等陽離子絮凝劑后,可以有效控制泡沫的產生,使混合液表面的穩定泡沫失去穩定性,進而使絲狀菌分散重新進入活性污泥絮體中。

3.2 出水異常應對措施

3.2.1 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增大的控制措施

①如果因活性污泥膨脹使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增大,應通過分析污泥膨脹的原因,逐一排除。

②若產生原因是進水量突然增加,則應充分發揮調節池的作用,使進水盡可能均衡。

③若產生原因是出水堰或出水集水槽內藻類附著太多,操作運行人員應及時清除這些藻類。

④若產生原因是曝氣池活性污泥濃度偏高,應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⑤若因活性污泥解體引起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增大,應找到污泥解體的原因,逐一排除和解決。

⑥如果產生原因是吸(刮)泥機工作狀況不好,應及時修理吸(刮)泥機,使其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⑦如果產生原因是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時間過長,應加大回流污泥量,在二沉池中縮短停留時間[5]。

⑧若產生原因是水溫較高且水中硝酸鹽含量較多時,應加大回流污泥量,縮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時間。

3.2.2 反應池末端絮體正常、沉淀池出水攜帶絮體的控制措施

若因沉淀池超負荷導致沉淀池出水攜帶絮體,則增加運行池(格)數,降低水力負荷;若因水流短路造成此現象的發生,則查明短路原因(死角、密度流),采取整流措施。

3.2.3 反應池末端絮體細小、沉淀池出水渾濁的控制措施

若因進水堿度偏低引起沉淀池出水渾濁,則應補充堿度;若因絮凝劑投量不足,應增加投加量[6];若為水溫過低,應改用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等受水溫影響較小的絮凝劑;如果是混凝條件改變的原因,應提高混合強度;若反應池內大量積泥,則絮凝時間縮短,應排除積泥。

3.2.4 反應池末端絮體松散、沉淀池出水清澈但攜帶絮體的控制措施

此種現象是由于絮凝劑投加過量造成的,應對措施是降低絮凝劑投加量。

4 結語

以上只在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技術、工藝層面上作了城鎮污水處理廠非正常運行的一些探討析,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展開。已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能否正常運行將直接影響城鎮周邊的水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無論城鎮污水處理廠采用何種工藝、何種運行方式和何種管理模式,應結合自身污水處理工藝系統存在的不同情況,逐步完善污水處理操作規程、應急措施和工藝控制參數,使城鎮污水處理廠長期穩定達標排放。為改善城鎮的水環境質量,確保水安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慶宇,曹國強.淺談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監管方法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4).

[2]王燕飛.水污染控制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3]李探微,彭永臻.活性污泥法的生物泡沫形成和控制[J].規劃與評價,2004(3):44-46.

[4]黃忠泉,陳明.影響小城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因素分析[J].環境科技,2010,23(4).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是BIOLAK工藝流程:首先要預處理和一級處理污水,將大的漂浮物給去除掉之后,混合池中進入出水,通過推進器來混合水和污泥,然后向BIOLAK生化池中流入,借助于曝氣充氧來將好氧處理給開展下去,沉淀池沉淀處理后的污水,符合相關標準之后就可以排放。利用污泥泵來向污泥濃縮池送入BIOLAK反應池產生的剩余污泥,向BIOLAK反應池的混合區中流入污泥濃縮池產生的上清液。由風機供給BIOLAK反應池需要的氧氣,外運填埋處理與處理設施產生的機械雜物。二是工藝流程:首先是污水的預處理,我們利用粗格柵將城市排水截流干管中的大漂浮物給去除掉,然后向集水池中自流。借助于立式污水泵提升污水到細格柵,細格柵將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粗粒粗雜質給攔截掉,細格柵可以從水中分離雜物和沙粒,可以將一部分有機負荷給除掉。其次是混合池,經過預處理之后,曝氣池前端的混合池會進入污水和回流污泥,通過攪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在曝氣區中存留。在攪拌作用下,會充分混合混合區中的進水和回流污泥。因為混合區是缺氧環境,就會有部分水解酸化反應發生于污水中,廢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這樣后續曝氣區的負擔就得到了減輕,動力消耗以及曝氣區的體積進而得到減輕。配合混合區和好氧處理區的延時曝氣,就可以推動污水脫氮脫磷的實現。然后是曝氣池,在本池中,在活性污泥上聚居著微生物群體,廣泛接觸到曝氣池的污水。借助于曝氣池底浮動的空氣擴散裝置,鼓風機將微小氣泡形式的空氣提供到池內。通過曝氣裝置的攪拌,可以更好混合污水和活性污泥,微生物有效降解掉污水中的有機物。之后是沉淀池,生物處理之后,沉淀池中進入污水,以便澄清、濃縮和固液分離混合液;經過溢流堰流出沉淀池中的上清液,符合相關標準之后,排放掉。通過污泥泵來向曝氣池送入沉淀下來的污泥,在污泥池中濃縮、貯存、待運極少量的剩余污泥。最后是污泥處理,BIOLAK工藝有著較低的污泥產率,因為在曝氣池內微生物產生的污泥有很少,這些污泥是無臭、容易脫水和穩定的,厭氧消化處理是不需要進行的。因為有著較少的污泥量,為了節約經濟,我們不能夠將污泥機械脫水系統給應用過來。農田位于污水處理廠的周圍,本地區缺乏足夠的水資源,污泥因為有著較高的含水量,可以直接將其應用為農業肥料。剩余的少量污泥利用剩余污泥泵來向污泥池送入,在池中沉淀和濃縮污泥,向曝氣池中排回上清液,貯存濃縮的污泥一段時間,用罐車將其運出去。

2BIOLAK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我們以某城鎮污水處理廠為例進行了分析,本污水處理廠在1999年開始建設,當年正式投入運行,市政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為處理對象。整個系統設置了一組構筑物,首先借助于粗格柵將污水中大的漂浮物給去除掉,向集水井中流入,然后用泵,向轉鼓式格柵提升,之后分別進入到除磷段、曝氣段和澄清段,曝氣充氧穩定在二次曝氣段和穩定段來實現。將土池防滲結構應用到曝氣池和穩定池內,經過20個小時的停留。我們從技術角度方面對比了常規活性污泥法,BIOLAK工藝、氧化溝工藝以及AB工藝有著各自的特點,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優勢,如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較高的處理穩定性以及較好的處理效果等,但是技術和經濟性卻不同。相較于氧化溝工藝,這兩種工藝都將延時曝氣法給應用了過來,將延時曝氣法的優點給延續了下來,但是延時曝氣法存在著一定缺陷,如有著較長的曝氣時間,就有較大的動力消耗,曝氣池還有較大的容積和占地面積等。相較于AB工藝,AB法的處理階段多了一個,吸附池、中間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統都是需要設置的,那么就會在較大程度上增加土建、設備投資和能耗費用。我們對比了另外兩種方案,在投資成本、日常運行能力、設備維護檢修方面,BIOLAK污水處理工藝都有較大的優勢。因此,我們將BIOLAK技術應用到城市污水處理中,可以穩定可靠的運行污水處理工程,處理后排放的污水符合相關標準,可以更好的深度處理和回用污水;簡化了建筑物和主要設備結構,可以更加方便的維修,土地、基建投資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節省。

3結語

沉淀池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煤礦;生活污水;處理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煤礦生產的擴大,特別是我國水資源的匱乏,以及對煤礦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視,對煤礦污水的處理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但大多數煤礦地處偏遠山區,生產規模大小不一,難以統一模式處理。尤其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污水廠的建設資金不足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因而不能期望污水處理達到最理想的處理程度。

1煤礦生活污水的特點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污水,它主要由廚房、炊事、洗浴、洗滌衣物的廢水及沖洗廁所的污水等形成。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雜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纖維素和合成洗滌劑、肥皂等,另有一些泥砂、巖屑及溶解性鹽類等無機雜質。因此,生活污水對水環境的主要污染影響就是有機雜質降解時產生的惡臭,消耗溶解氧和帶來富營養化。煤礦生活污水由于大量洗浴水稀釋,COD大大降低。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故通常在預處理后采用二級生物處理。水體中的有機物的降解主要靠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學過程來完成,這一過程包括好氧降解和厭氧降解等好幾個階段。污水好氣生化處理總的氧化代謝反應可以下式表達:

從反應式可以看出,有機物進行好氣生化處理的必要條件:一是有機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二是有充足的氧供應;三是微生物存在;四是保證微生物需要的營養。低COD污水生化處理,由于營養物質不足,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缺乏物質和能量,生化反應始終處于遲緩狀態,甚至難以維繼。

2煤礦生活污水水質分析

煤礦生活污水一般來自于煤礦居住區和工業場地的浴室、辦公樓、單身宿舍、洗衣房等用水場合,其浴室排水的比重較大(占到 40%- 60%);其次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廠區地面沖洗水,因此此類廢水往往具有水量水質波動較大,含煤泥、浮油、砂量大等特點。但水質成分單一,沒有城市中的輕工、食品、飲食等有機物排放大戶那么復雜,雖然也具有一般生活污水所具有的有機污染的一面,但在其污染物濃度上又有別于一般生活污水。

3現有設施存在問題

目前在不少地方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建設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入水水質COD設計標準偏高(按200 mg/L計算),大多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在其處理程度、方法、工藝單元組合和設計參數的選取上,基本仿照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思路和做法。脫離實際,造成了投資高,運轉不佳,處理效率低且不易維護等一系列問題。忽視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包括水環境,土壤—植物生態環境),環境容量的原則;忽視了水污染治理對策要因地制宜、處理為利用服務、使污水資源化。因此,希望能轉移一下傳統污水處理方法的視角,在全面、綜合、系統地考慮問題的基礎上,尋求煤礦生活污水處理的有效途徑,真正體現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1)目前煤礦生活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已運行的設施,多采用表面加速曝氣活性污泥法、鼓風曝氣活性污泥法等生化處理工藝。現在的常規—二級生物處理,很難去除N、P,還含有N為20 mg/L、P為5 mg/L左右,此水排入自凈能力較小的河流,會使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溶解度下降、魚類死亡等,單純依靠建設污水處理廠,消耗大量資源而沒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土地—植物凈化污水的功能,并未徹底改變對水體的污染狀況。

2)由于COD小,可靠數據統計COD濃度統計值為58.9 mg/L,可生化性差。不應照搬大中城市污水處理模式,傳統的系列化處理方法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

3)現有的設施運行過程中,往往由于原水水質、水量波動大,操作人員很難掌握好操作技術等,使得處理效果不夠理想。尤其是活性污泥法技術性強,需要專門的技術員來管理。

4)投資大、運轉費用高。不僅會使國家增加這種間接的投入,而且還會因為這些工業的建設和生產帶來新的環境污染。再者,很多污水處理廠,沒有完善的污泥處理系統,污水廠的建設和運行還會帶來其它材料和化學藥劑的消耗,這樣還會帶來二次污染。

5)沒有考慮充分的回收利用。

4幾種常用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工藝及特點

4.1傳統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城市生活污水和有機性工業生產污水的有效處理方法。它于1914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市建成試驗廠以來,已有70多年的歷史。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河川自凈原理的人工強化高效處理工藝,已成為有機性污水生物處理的主體。在煤礦生活污水的處理中,活性污泥法的應用是相當普遍的。該法對COD在60%~80%之間。傳統活性物泥法處理效率高,適用于處理要求高,而水質相對穩定的污水,但是它對進水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較低,不耐沖擊負荷,需要較高的動力和基建費用。

4.2氧化溝

氧化溝法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種。氧化溝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穩定,操作管理簡單,運行成本較低,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氧化溝法由于其占地面積大等原因,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站中的應用目前還不廣泛。

4.3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生物處理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污泥生成量少,無污泥膨脹,易維護管理,如設計不當,容易產生堵塞。該法對有機物去除率COD在80%左右。近年來,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生物接觸氧化法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應用更廣。

鑒于前兩種方法受到使用條件的限制,目前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區很少采用。而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因此本文著重討論該方法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問題。

5生物接觸氧化法常用工藝流程

5.1典型工藝

典型工藝一般由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組成。其中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構成一級處理;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構成二級處理,這是一般生活污水二級處理常用的、典型的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經外管網流入調節池(通過格柵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粗大的懸浮物),調節水量、均衡水質,再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的混合液也回流至此)污水在此進行缺氧反硝化反應,將硝態氮和亞硝態氮還原成氮氣去除,同時可去除部分COD,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經缺氧反應后流入接觸氧化池,通過鼓風曝氣,污水在此進行好氧生化反應,污水中絕大部分COD、BOD5等有機污染物被分解去除,出水流經沉淀池,在此污水中一些脫落的生物膜和污水中絕大部分懸浮物被沉淀去除,沉淀池的出水自流入中間水池,再由過濾泵提升至機械過濾器進一步過濾(必要時投加部分藥劑),出水流入消毒池,經二氧化氯發生器消毒后達標排放。

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池,當污泥池液位達到一定高度時開啟污泥泵使污泥進入濃縮脫水一體機對污泥進行濃縮脫水處理。

5.2二段接觸氧化工藝

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以下簡稱二段工藝)的一級處理部分與典型工藝相同,二級處理由一段接觸氧化池(簡稱一氧池)、一段接觸氧化沉淀池(簡稱一濾池)、二段接觸氧化池(簡稱二氧池)、二段接觸氯化沉淀池(簡稱二濾池)組成。

5.3工藝流程探討

(l)上述兩種工藝各有優缺點:a.復雜程度上二段接觸氧化工藝比典型工藝復雜,因此其造價略高;b.處理效果上二段工藝比典型工藝要好,且水質較穩定,其原因是二段工藝中的第一段對污水負荷能起到緩沖作用,兩段中的微生物也各不相同,相當于兩次生化處理,因此其出水效果好。

(2)上述兩種工藝處理煤礦低濃度生活污水時,其一級處理設施值得探討,主要是沉砂池、初沉池的必要性問題。一級處理的作用一般是對污水進行預處理,以減少二級處理的負荷,其懸浮物和COD的去除率一般為50%和25%左右,對低濃度污水處理效果還要差一些。煤礦生活污水中大多已經過化糞池處理,污水中泥、砂含量均比較低。據資料介紹我國城市污水廠也有因污水COD濃度低而停止使用初沉池的,如廣州大坦沙污水廠、大慶乘風莊污水廠、深圳污水廠。因此一級處理可以簡化或改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一級處理:a.只設沉砂池,不設初沉池。沉砂池最大流量停留時間按30-60s;b.采用粗沉池代替沉砂池和初沉他。粗沉池沉淀時間取20min即可,遠小于一般初沉池的沉淀時間1.0-2.0h;c.保留沉砂池和初沉池,但預設超越管。污水濃度高時使用初沉池,濃度低時污水超越初沉池直接進入二級處理;d.不設沉砂池和初沉池,但需加細格柵或采用水力篩以攔截污水中的顆粒物。以上四種方法應根據污水及現場實際情況,慎重選擇。

(3)二級處理部分除了上述的典型工藝和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以外,也可根據當地的污水情況及現場實際情況演化出許多其它工藝,比如一段活性污泥、二段接觸氧化工藝:一段厭養、二段接觸氧化工藝等等,現在都有了應用實例,究竟采用何種工藝好,應視當地的水質而定。

(4)二沉池的形式目前常用的有豎流式、平流式、斜板式,而接觸氧化式沉淀池的特點是具有氧化和沉淀雙重作用,它可以利用污水中的剩余氧氣在沉淀池繼續氧化分解有機物,從而提高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磊, 郭光.SBR 法在煤礦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煤炭工程, 2006,(01) :

相關期刊更多

給水排水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鈾礦冶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渝中区| 游戏| 龙岩市| 北碚区| 建水县| 英德市| 乌恰县| 凉山| 许昌县| 攀枝花市| 通州区| 太仓市| 莱阳市| 周口市| 慈利县| 耒阳市| 金堂县| 南川市| 平邑县| 文登市| 松溪县| 明星| 和田县| 岗巴县| 昂仁县| 嘉禾县| 淮安市| 新河县| 奎屯市| 都江堰市| 石阡县| 平顶山市| 三门县| 北辰区| 南木林县| 民权县| 巴林左旗| 九台市| 高清|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