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保護兒童的視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眼外傷,什么最危險?
第一,家中最危險
絕大部分兒童眼外傷發生的場所,既不是在幼兒園,也不是在娛樂場所,而是在自己的家中。眼科醫生從臨床資料整理、調查中發現,幼兒園發生的眼外傷是極少數,而家庭中發生的眼外傷,占眼外傷總數的60%。
第二,特定年齡段最危險
3~6歲兒童是眼外傷的高發人群。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喜歡模仿成年人的一些舉動,但又沒有或缺乏危險意識,不懂得自我保護。所以,這一年齡段的兒童眼外傷占所有兒童眼外傷總數的一多半。
第三,意想不到才危險
兒童的眼睛造成外傷的原因,多是被刀、剪、錐等銳器損傷,或玩耍小動物時被抓傷、啄傷。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所發生的眼外傷也有所不同。1~3歲嬰幼兒時期,常見原因是兒童自己的手指甲、玩具棱角或走路不穩跌倒碰傷所致。學齡前兒童多由于模仿成年人做一些動作時,被刀、剪、錐等銳器損傷。加上由于缺乏生活常識,在游戲中誤傷自己或其他孩子眼睛的事也時有發生,如投擲玩具、石塊,敲或砸硬而脆的物體,還有仿真玩具槍、廢棄注射器、刀、剪、筆等,都會成為傷害眼睛的“武器”,造成兒童眼外傷。許多兒童不識酸和堿的厲害,將“藥水”濺入眼中,這種酸堿燒傷,也會導致視力嚴重損害,甚至失明。
如何預防孩子眼外傷?
為了預防和減少兒童眼外傷的發生,家長在嬰幼兒期就應教會小孩如何與寵物玩耍,教育兒童關于使用銳利工具的危險性,這樣有助于降低發生喪失視力及外傷的危險。兒童房間應該購買圓角的家具,父母及看護者應為兒童創造一個幸福安全的家庭環境。
如何處理孩子眼外傷?
【中圖分類號】R 179 R 778 G479
【文章編號】1000-9817(2006)09-0813-02
【關鍵詞】視力試驗;保健行為;學生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視力低下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解唐山市中小學生對視力保護知識的知曉程度和保護行為形成狀況,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筆者于2004年9~10月對該市中小學生進行了調查。
1對象與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唐山市中、小學校各4所,共調查中小學生11760人,其中中學生4367人,小學生7393人,共發放視力保護知識和行為形成情況調查表11760份,收回117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用標準視力表燈箱檢查視力,裸眼視力/>5.0為視力正常,4.9為輕度視力低下,4.6~4.8為中度視力低下,≤4.5為重度視力低下。雙眼視力不一致按較低視力進行統計。
2結果
2.1視力低下狀況 11760名被調查的學生中,視力低下率為38.34%,其中輕度視力低下占52.36%,中度視力低下占30.92%,重度視力低下占16.72%。小學生以輕度視力低下為主,中學生以中、重度為主。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低下率有所不同,中學生高于小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6.00,P
2.2視力保護知識知曉情況 除“近距離持續1 h應遠望10min”和“運動能預防近視”2項知曉率偏低(小學生為46.07%,57.86%,中學生為65.61%,68.93%)外,其余各項知曉率均在80%以上。
2.3視力保護行為形成情況中、小學生的視力保護行為形成率均較低,其中正確讀寫姿勢的知曉率小學生和中學生分別為93.54%和87.00%,而真正按照要求去做的分別為71.74%和68.50%;知道做眼睛保健操預防近視的中學生占82.54%,而按時做眼睛保健操中學生只占23.44%;知道應定期做視力檢查的知曉率分別為81.29%和82.54%,而定期去做的只有12.50%和10.63%;知道不能在光線較暗的地方讀寫的分別為94.48%和95.21%,而真正去做的只占46.5%和65.4%。調查中發現,有的住宿中學生竟然在熄燈后用手電筒照明讀書,這大大增加了近視發生的可能性,應嚴格杜絕。
3討論
鼻梁的高度取決于鼻骨的高度,而鼻骨的高低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所以戴眼鏡后鼻梁并不會變低。眼鏡的鼻托在正常情況下是均勻地施力于鼻梁兩側,但一些孩子常常會把眼鏡弄變形,或鼻托老化變形,變形后的鼻托戴在孩子鼻梁上就會使得鼻梁受力不均勻,因此,建議高度數的兒童盡量選擇輕薄的鏡架和鏡片,以及受力面積大的鼻托。
戴眼鏡會讓眼球變形嗎?
人們發現近視的人眼球相對要突出一些,以為是戴了眼鏡的緣故。其實,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的孩子,他們的眼球本身就更長,眼球看起來才會更突出。并不是因為戴上了眼睛才導致了這種外觀。近視的鏡片是凹透鏡,有縮小物體的作用,遠視鏡片是凸透鏡,有放大物體的作用。對于一些度數較高的人,因為鏡片放大或縮小的效應更顯著,所以戴上眼鏡后的外觀看起來會有所變化。若兩眼度數差別大,可以選擇佩戴隱形眼鏡,兒童建議配硬性透氣隱形眼鏡。
眼鏡要經常戴著嗎?
很多家長害怕眼鏡度數會越戴越深,或者覺得戴眼鏡不方便也不美觀,于是盡可能不給孩子戴眼鏡。其實,臨床上對于是否需要一直戴眼鏡也存在許多爭議,專家認為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對于一些矯正視力正常,不戴眼鏡的時候也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低度數屈光不正者,可以不用一直戴鏡,僅在看黑板、幻燈或電視等中遠距離用眼情況下戴。但有一些情況,比如孩子有高度的近視、遠視、散光,或者伴有斜視、視物疲勞等狀況的時候,家長必須給孩子戴鏡。
眼睛度數配低點好嗎?
對于配鏡度數,醫生會根據孩子的視力情況和屈光狀態采用不同的策略。一般情況下,近視度數盡量不要配低。醫學研究表明,視物模糊會導致近視更快地增長,孩子本身處于近視的進展期,眼鏡度數配低后會因為視物模糊而導致視疲勞,使近視進展更快,所以對于兒童最好還是配足度數,一般以達到單眼矯正視力1.0即5.0為標準。
遠視的孩子,如果同時伴有內斜視,眼鏡度數也應該配足;對于其他的遠視孩子,醫生一般會適當地配低度數。對于散光,一般會在孩子能適應的情況下盡量把度數配足,已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
學會看懂配鏡單
很多家長看不懂孩子的配鏡處方,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配鏡處方的書寫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大多數還是類似的,如:
OD:+3.00/-1.00DX160=1.0
OS:-3.00/-1.00DX160=1.0
OD代表右眼,OS代表左眼。
“/”前正號代表遠視,負號代表近視,數字代表遠視或近視度數;“/”后前個數字代表散光度數,后一個數字代表散光軸向;“=”后面是矯正視力。
如何選擇兒童眼鏡?
兒童配眼鏡要挑選鏡架和鏡片,面對琳瑯滿目的鏡架和各種類型的鏡片該如何選擇,多數家長會覺得很困惑。下面教幾招挑選鏡架鏡片的小竅門。
眼鏡架的選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鏡架的大小:應和孩子的臉型相匹配,不能太小或太大,鏡架太小會不舒服,鏡架太大則戴不住。
2.鏡架的重量:不宜過重,以不產生壓痕為宜。
3.鏡架的材質:兒童宜選擇板材架,因其相對不容易變形,且耐腐蝕。
4.鏡架的款式:兒童不宜選擇半框架和無框架等穩定性欠佳的鏡架。
眼鏡片的選擇可參考一下幾方面:
1.鏡片材質:通常選擇樹脂鏡片,其重量輕,抗沖擊性強,相對安全,其中以PC片為最佳,但其價格相對昂貴。
2.鏡片厚度:度數高的兒童可選擇折射率高、放大率變化小的薄鏡片,但其價格偏貴。
【關鍵詞】控制 視力不良 社區 聯動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200-02
教育的蓬勃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全面提升青少年兒童人文素養、文化素質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不斷下滑、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肥胖率明顯增加等負面報道,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亮起了紅燈,加強青少年體育、改善青少年體質已經刻不容緩。
為了解油田青少年學生視力不良現狀,我們對油田學生近三年體檢情況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油田學生視力不良狀況堪憂。2013年油田學生視力不良率小學階段為35.35%,初中階段為69.7%,高中階段為79.12%。油田的經濟發展為油田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衣食無憂、就近入學、教學衛生條件達標、活動場所眾多、家校社區聯系緊密無不彰顯著兒童青少年們教育環境的優越,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我們該如何做好青少年兒童的近視防控工作呢?
在防近工作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幼兒園、家庭的責任,社會也要挑起培養健康社會公民的重任。通過各個不同的主體,能動地發揮積極作用,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青少年視力不良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一 學校、幼兒園要各司其職
進入幼兒園,孩子開始接受科學、規范、系統的教育,這就要求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要適宜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以游戲活動為基本原則,在活動中發揮教育的功能。目前很多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趨嚴重,三四歲的孩子就開始學拼音、學寫字、算算數,而幼兒過早用眼,自控能力差,握筆太短,導致讀寫距離過近,是近視發生及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年油田小學一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率分別為33.57%、41.25%和28.53%,視力不良排除視力發育的因素外,不可否認,超前教育是導致超前近視的罪魁禍首之一。
幼兒園應該盡量減少對孩子進行單純知識的傳授,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們游戲、玩耍,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生活技能;同時幼教老師是孩子們行為習慣養成最關鍵的教師,這就要求幼教老師們在言行上要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幫孩子形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要以課堂教育為主,除了教授學生們正確的用眼、護眼衛生常識,教授正確的讀寫姿勢外,還要糾正孩子們不良的看書、握筆、寫字的姿勢,督促學生們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而這項工作,不單是語文老師寫字課上的任務,一個行為習慣不是靠偶爾為之的行為養成的,它需要所有的任課老師長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學校需要在控制視力不良上取得進展,就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落實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運動,增加學生的運動量和望遠量,緩解眼肌疲勞。同時我們要考慮到因性別因素導致的視力不良。2013年油田男生、女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54.02%和61.61%,而女生喜靜、男生好動的天性決定了女生的運動量大大低于男生,由此可見多參加戶外運動可以減少視力不良發生的概率。因此,讓青少年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脫離出來,鼓勵他們,尤其是女生,廣泛參加文體活動是改善視力不良的重要舉措。
學校要密切關注在校學生視力不良的發生、發展狀況,定期開展視力檢測,及時與家長溝通。在視力下降的高發階段,配合家長,采取措施,遏制視力的不斷下滑。專家介紹,中小學生視力降至0.6~0.8時,多為假性近視,經過調整、治療,是可以恢復到正常視力的,但如果降至0.3~0.4,則恢復至正常視力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小。我們跟蹤分析了近幾年在校學生視力不良的發展狀況,分析顯示從4年級開始,視力不良增速加快,增長最快的階段是5~7年級,平均每年增長8.57%。把握好這個階段,定期檢查視力,適時掌握視力變化動向,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關鍵時期遏制視力急劇下降的勢頭,學生視力不良的狀況將會得到有效改善。
二 家長要密切配合
調查顯示,家長會為糾正孩子視力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但在孩子健康用眼的行為習慣上卻疏于管理。表現在從幼兒時期開始,帶著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有限,戶內活動也多以看電視、畫畫、看書、桌上游戲等近距離用眼活動為主,行為習慣在源頭上就出現了偏差。所以家長們除了在飲食、伏案時桌椅的高度、看書寫字時的光線等條件上滿足視力保護外,尤其要鼓勵、陪同孩子多參加室外活動,控制近距離用眼的時間,提醒督促孩子用眼四五十分鐘時,適當閉目、遠眺休息。
同時油田地域環境特點為孩子們就近上學提供了便利,加上很多家庭擔心孩子上學放學在路上耽誤時間,專人專車接送孩子的現象很普遍。家長的行為確實縮短了孩子們在路上花費的時間,但同時也減少了遠距離用眼的時間。而減少的時間,多被用來看書學習或是看電視、玩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長時間使用也是導致近視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提倡,在排除安全因素外,家長們應多鼓勵孩子自己上學、放學回家,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使眼睛在學習時間外得到充分休整。
對視力下降的孩子,家長也不要著急配眼鏡。凡視力在0.5(4.7)以上者,應盡量不配眼鏡,減少視近量,增加望遠量和運動量,促其視力盡快恢復,否則,再考慮配鏡。對已經配鏡的孩子,要根據視力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配鏡的度數,防止因鏡片度數不適導致視力下降過快。
三 社區要大力支持
一、留守兒童使用智能手機的現狀
(一)使用手機基本情況。通過調查了解到,三個自然村的留守兒童共計459人,其中只有少部分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是幾乎全部的孩子都使用過智能手機。入戶調查的30名留守兒童中,除了2個自己擁有智能手機的外,其余使用的智能手機都是監護人的。2名留守兒童的手機價格在1000元左右,手機都是父母給買的。值得關注的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陪伴, 需要通過打電話或者語音視頻的方式與父母溝通交流,是家長讓孩子使用手機的重要原因。
(二)使用手機的主要用途。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智能手機主要用途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玩游戲、打電話、上網聊天。調查的30位留守兒童表示玩游戲占第一位的更是高達100%,打電話和上網聊天占比分別為87%和60%。
在對留守兒童是否充分利用手機做了有益的事情進行調查時,70%的留守兒童監護人認為孩子沒有將手機用在有益的地方,剩余30%的家長認為孩子使用手機比較合理,基本上都用來學習或與家里聯系。
(三)智能手機的使用時長。調查發現,在家庭監護人的監督下,留守兒童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長都可控,90%的受調查留守兒童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學校老師和家長也對兒童過度使用手機嚴格管理,對手機給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比較重視。
二、智能手機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
接受問卷調查老師和學生家長一致表示,由于孩子年齡小,貪玩心強,自控能力差,使用智能手機打游戲娛樂成為主要危害,對留守兒童身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長時間使用使用智能手機造成視力下降。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眼睛已經近視,還有20%的視力有所下降,僅有50%的視力正常。除不正確的寫字看書姿勢和過多的課業作業外,過度使用手機被認為是孩子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過度使用智能手機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調研中,受訪老師們明確表示,經常使用智能手機玩游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班上都偏中下等。主要原因有,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普遍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不佳,不能認真聽課,造成成績下降;一些學生使用手機上網搜作文抄襲、搜作業答案,導致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答題的能力,致使學習成績下降。
(三)沉迷使用智能手機玩游戲導致性格問題。通過調查顯示,受調查中沉迷于手機玩游戲的幾位留守兒童出現了性格問題。表現在玩伴人數較少、對戶外活動沒有興趣、不愿與家長過多的溝通交流等。更為嚴重的是孩子因為被限制玩手機而與家長發生沖突,性格也會變的暴躁。
三、幾點對策建議
相比于城市孩子,農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受到手機消極影響程度可謂深遠得多。這顯然是因為,農村留守兒童更缺少替代性的“消遣手段”和“生活方式”,更缺少父母在身邊進行及時的矯正與引導。
首先,孩子的父母要科學認真履責。為什么提出科學履責呢?因為對留守兒童而言,不在父母身邊生活本來就失去了正常家庭孩子對父母的心靈寄托,作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把外出打工養家理解為就是掙錢,而忽視了養兒育女這個責任。事實上,也有不少家長不是不履責,而是方法不科學,比如,因為手機打游戲,有的家長打罵孩子,孩子不服氣頂撞甚至故意對著干的例子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加強自我教育,學會引導和約束孩子行為的科學方法,讓孩子知錯、識錯,由不情愿改錯,變為逐漸接受,轉好思想彎子。科學還要認真,即不能見好就收,虎頭蛇尾,要講清原則立好規矩,持之以恒,防止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