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班級文化方案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指導思想:
班級文化是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具有班級特色、書香氛圍濃厚、環境優美整潔、富有激勵性的價格取向、行為舉止、文明陽光、制度規則和班級風尚等的集合體。實施班級文化建設,有助于積聚班級素養,達成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和主體發展的目標。
總體目標:
為學生營造和諧、進取的班級成長氛圍;建立寬松、清新、充滿人性關懷的班級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約性、激勵性的班級文化;豐富班級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使班級文化與學校辦學理念融為一體;營造熱愛學習的風尚,促進學生才干的發展,推進生態德育和活力課堂的實施。
預期效果:
1、班級環境大為改觀,地面做到“三無”(無紙屑、無瓜皮果殼、無痰跡),每面墻上都能“說話”,與此同時,鮮花、小小動植物、科技制作等走進教室,使教室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樂園”、自己的“家”。
2、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養成。這些習慣諸如見了老師主動問好,見垃圾主動打掃,見不文明言行主動制止,見別人困難主動幫助等等。
3、班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逐步認識到集體榮辱與個人榮辱的關系,每天關心班級評分情況,人人努力為班級爭光添彩。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得到加強和鞏固。
4、班級管理進入自主管理狀態。學生大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班級管理進入制度化軌道,班主任從繁重的事務堆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
5、學生思品素質得到提高。不知不覺中學生變得文明禮貌、嚴于律己、樂于學習、整潔衛生,班級德育工作也隨之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實施內容:
一、精神文化建設
要激發一個集體,首先一定要形成全體成員共同擁有的渴望和追求,正是這種追求和渴望,才能團結一致、激發整體,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1.把握學生的需要,找準切入點。學生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有各自的心理需求、發展需要。把握學生該階緞的需要,找準教育切入點,激勵他們身上潛在的勤懇和執著,有利于學生認同感的發生。
2.發掘教材人文因素,激昂學生。在新課程教材中,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氣味。應充分使用教材,讓學生去感想愛,感受關心,并讓這種情感在教室中洋溢,在生涯中滋生。
3.豐富班內評價,學會賞識。
進行賞識評價,被贊揚的個體的積極行動獲得了確定,增強了自信;未被贊揚的個體則形成積極發覺別的人的優點的習氣,知道如何使自己也變得杰出。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過程,可以激勵自身不斷進取。
4.洞悉每個學生思想動向,及時個體教導。
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要努力做到集體訓導和個體幫扶相結合。既要把握好班級發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悉每個學生思想動向。對個體中浮現的好的苗頭要積極予以輔導推行,力求把好事辦得更好;對個體中浮現的不太好的苗頭要極力引導,把壞好或者把禍害降落到最小水平;對于個別學生浮現的心理毛病要積極予以開導,讓學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
5.言傳身教,以遼闊的胸襟,做真摯的教導。
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師生關系始終處于首要地位。教師要以遼闊的胸襟,去包容、接收學生獨立的人格。學生可以自私,學生也可以自我,教師有義務去影響他們,用愛去教會學生愛,用寬恕去教會學生寬恕。
教師要將學生的感情發展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首要目的之一,使班級成為培植學生感情文明的場合,讓學生在學校、班級里積蓄做人的情理。
二、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系班級文化建設的保證,只要在制度的規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制度文化建設要基于民主、平等、-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原則,和學生一起磋商來擬定班規,讓學生認同所擬定的制度。
1、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學生在規范中成長。
2、建樹切實可行的班規(包含文明禮儀、學習章程、考勤條例、基本規范、衛生值勤、獎懲制度等方面)。
班規的擬定和完美要激發每一位學生加入,普遍聽取每一位學生的觀點和提議,再通過民主表決肯定,這樣才可得到學生的心理認同,進而內變成其追求的目的,才能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履行,才能促成學生進展自主倌理。同時,班級還應制定相應的品行評分細則,進行有效的約束。
3、建構有效的班干部隊伍。
1)班委會:班委會可分成行政部、學習部、紀律部、宣傳部等部門,從學習、紀律、宣傳、思想、就餐、兩操、文體活動、個人衛生、行為禮儀等各方面進展分管鞭策。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6-8人一組),由常務組長對組內事物全權負責,記錄小組成員成長足跡。同時,對班干部的工作負定期考核。
2)干部值日制:為培植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班級可執行干部值日制,即1個班干部加1個小組長輪番值日,對每天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記載,放學之前進行總結、反饋。
三、物質文化建設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課堂環境建設。它是班級精神文化的表現,是師生、生生溝通的平臺,是班級輿論導向的載體。
新課程教育教學是一種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學習過程,是教室和生涯緊緊相連的一種學習情態。它需要師生、生生有動態和靜態的交流,需要時常有信息的更新,需要小組內部和組際的協作和競爭。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就要充分使用每一面墻,讓每一面墻都說話。
1)班級名片: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級口號、班風、班訓等,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
2)書海拾貝。張貼學生自寫或摘錄謄寫工整的美文和優秀作業,展示學生動手創造的剪貼畫、書法美術作品和自制小報等,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長處,熏染學生的性情。
3)百科海洋。張貼學生搜集的各種小常識、小材料、各類學習格言、名人在我心中。讓學生學會搜集,學會判斷,拓展他們的知識面。
4)班級公告。做到“四表”上墻(作息時間表、課程表、班級崗位及人員分工表、清潔值日表)和班規或班級公約上墻。
5)班級書庫。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好書使人得益畢生,為豐厚學生的知識,開朗視野,班級展開“捐一本好書,讓圖書流動起來” 運動。聘任圖書管理員對其歸類置放,辦好借閱登記,并完好維護。
6)心語心愿。展示班級成員夢想,迸發理想火花,立志成人成才。
7)景觀樓閣。擺放綠色植物,愜意學余心情。
8)成長腳印--誰是最亮的那顆星。對班上的每個同窗從文明禮儀、學習水平、考勤紀律、行為規范、衛生保潔、獎懲表彰等多個方面每天進行評比量化分,一周一評,優秀者進行獎勵,然后再以周、月比提高,期末總評,表彰各類優秀個人。
9)你追我趕。強化小組建設,聚焦小組文化(組名、組徽、組訓、組歌等),培植小組協作意識,多方面進行評比,一周一評,優秀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等。
四、活動文化建設
集體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途徑。一次用心設計的集體活動的教育作用遠勝于一百次空泛的說教。
1、主題班會活動。
開展班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經過活動,在思想上受到教導,在行動上獲得改良。班會的形式可以是討論、演說、小品、相聲、歌曲、爭辯、匯報等,內容以培植良好的行為習慣、傳統美德、文明守信、節日祝賀、感恩、責任、勵志等為主。
2、班內學習競賽活動。
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與互動,激發學生個體與整個班集體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發展。
3、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活動。
通過遠足、踏青、參觀、軍訓、調查、走訪、報告會、講座、志愿者服務等活動,走進社會,歷練性情,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4、文體活動。
輕松活躍的文體活動有利于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發展特長。班主任可以結合節日或學習階段,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拔河、跳繩等比賽,或在平時經常舉行唱唱跳跳、說說笑笑的文娛活動等等。此外,班主任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如歌詠比賽、廣播操比賽、田徑運動會、文藝社團等,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通過這些活動,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活動中既獲得成功的體驗,又進一步發展了特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級文化建設影響甚至會改變學生的成長方向,所以班級文化建設一定秉承科學性、人文性、教育性,真正地為教育學生服務。
附1:年級組班級文化建設主題(僅供參考):
高一年級:著眼細節 培養習慣 學會尊重 誠實守信
高二年級:富有同情 表達善意 具備良知 強化責任
高三年級:為人謙遜 做人公正 善于自律 勇于擔當
附2:班級名片參考
班級名字 : 追趕太陽107 班魂: 優、雅、勤
班級形象: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急,
顏色宜靜、宜莊、宜和。
班級公約: 學風嚴謹 奮勇拼搏
優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寬廣 表里如一
尊師愛友 團結互助
自立自強 知恩圖報
我們的班名:奔向太陽
班徽:勤勞的小蜜蜂
我們的班風:勤學習養習慣重誠信勇拼搏。
我們的班訓:彩虹風雨后,成功細節中。
我們的口號: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努力,我們成功,我們收獲。
我們的班歌:《愛拼才會贏》
班級目標:
1、我們要制定班級法規,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意識。
因為鐵的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沒有紀律,何談學習?
2、我們要形成良好的各種習慣。
因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播種一種命運,收獲美好明天?!?/p>
3、全員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人成為真正的主人,把班級的榮譽放到首位,把班級建設成溫暖的家、健康成長的小樂園,使班集體具有強大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共同的心聲,共同的約定:
1、上課認真聽講,開動腦筋,踴躍發言,并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2、每位同學都要爭取做到文明守信、團結互助、尊師愛友、自立自強、知恩圖報、永不言棄。
3、遵守各項校紀校規,遵守班級公約,維護學校和班級的榮譽。
4、不無故缺課,課堂上不隨意插話、講話,影響同學、老師。
5、學會休息,課間不在教室內大聲喧嘩,追趕打鬧。
6、從平時做起,從小事做起,看到紙屑主動撿起,看到老師主動問好,講衛生,懂文明,盡到自己班級主人翁的責任。三五五四工程永不忘記,做到自己四周無紙屑,桌箱時時都干凈,書包天天都整潔。
7、離開教室做操、上課等,自覺迅速排隊;快齊靜的準時到達指定地點。
8、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保護學校的公共設施。
班級文化建設:
公告欄:課程表、班級約定、臨時通知等。
陽光平臺:張貼每月表現最優秀的為班級做貢獻最大的同學照片。
雛鷹行動:學校舉行各種活動的要求以及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的作品、成績等。
小眼睛看大世界:孩子們看到的精彩的世界用相機或畫筆等描繪出來的作品展示祖國在我心中:祖國最近發生的大事的圖片或文字介紹。
心靈驛站:孩子們想對老師、同學說的話,或讀過文章,書,電影等之后寫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給大家推薦好書等等。
小書法家:孩子自己滿意的字、畫、作業展示。
數學豐收園:展示孩子們的優秀數學作品,如:乘法口算測試展、自制乘法口訣表等
一、為了增加師生展示交流的機會,學校在每班教室門前設有一塊班級文化展示欄,內容有:班名、班主任姓名、星級評比欄、溫馨提示、班級特色展示欄——學生每星期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自己動手,將本班的優秀作品、特色活動展示在教室外的展板上,為校園環境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色彩。(負責:各班正、副班主任)
二、充分利用空間,在校園內設置文化特色長廊:
1、操場上設置校園文化特色長廊——學校文化專欄,內容有校史、?;?、校訓、校風、校紀、校規、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內涵。(負責:德育科)
2、建行窗后附加二樓設置藝術特色長廊:古老的剪紙窗花、精美的陶藝作品、立體紙雕、各式學生作品錯落有致、獨具匠心的設置,體現出了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負責:美術科)
3、教學樓東面各層之間設置書香特色長廊:二樓——走進童話(負責:語文科低年部)、三樓——走進詩詞(負責:語文科中年部)、四樓——走進名著(負責:語文科高年部)、五樓——走進哲理名言(負責:語文科高年部)
4、操場北面兒童天地設置奧運長廊(下學期再改為德育特色長廊——五強化教育專欄,內容有品德優、智能高、身心健、個性活、團體心理輔導)(負責:德育小組)
5、西面各樓層之間設置二樓——英語吧(負責:英語科)、三樓——科技吧(負責:科學科)、四樓——網絡吧(負責:信息技術科)、五樓——奧數吧(負責:數學科)
一.指導思想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及上級主管部門關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有關文件精神,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師生間的友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合本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二.
活動設計
三.
組織機構
為了確保學生課余文化活動健康有序地深入開展,學校成立課外活動指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主任、各教研組長、組合教研全體人員
四.
活動要求
1)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豐富課余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
2)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能力,增長知識,發展智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五.
活動要求
1)各項活動由負責人制訂好方案后,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預賽,每班選出一定數額的學生參加學校的決賽;
2)班主任為班級活動的第一負責人,負責班級學生課外活動的組織、實施與安全,科任老師為班級學生課外活動的協助者,力爭使每位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
3)每位學生必須自覺遵守各項活動的規則,違反則被淘汰;
4)活動場地及器材管理,由總務處統一安排;
5)活動時間見活動具體安排。
六.
安全管理
1)每個活動組織者要認真組織,精心安排,確保安全事故為零;
2)活動前要認真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規則,并認真進行安排,做好準備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開展,是班級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進行德育管理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由于教育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的主題班會管理機制,班會作用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當前的主題班會存在諸多問題:主題班會的活動主體不是學生,變成教師單方面的說教;教師的教育方法單一、老生常談,主題缺乏創新性,不能與時俱進;主題班會的開展時間零碎化,往往被主課霸占。要開展一堂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并受益的主題班會需要從設計原則開始說起。
一、主題班會的設計原則
主題班會的設計原則主要可以從三個設計角度展開:“過程說”、“整體與局部結合說”和“文化角度”。大多學者都主張“過程說”觀點[1],主題班會要把握教育性、系統性、真實性、藝術性和全體性這些原則。陳英[2]也在“關于主題班會的幾點思考”中談到,主題班會要適時、適當及適量。同樣李學明[3]認為,一堂有效的主題班會必須做到針對性強、參與面廣、創意新、趣味足及形式靈活。特別是張克龍[4],他為當前主題班會的創新提供了一條新思路:“理想的主題班會應該不是預設,而是通過積極的選擇、提煉、整合而后生成的”?!罢w布局結合說”的代表觀點有李敏[5]提出的“立意有高度,參與有廣度,內容有深度的整體設計要求,以及局部上達到主題表現形式要有新意、內容銜接要有創意及環境布置要有寓意”。而“文化角度”的代表人物是白蕓[6],她指出開展主題班會的前提是欣賞和理解學生文化生活,做到回歸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
在明確了設計原則之后,如何確定主題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主題確定的依據
1.具有目的性。班會主題的選擇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行為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發展,即目標性。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要以明確的意圖為依據。仇志熠[7]在《淺談如何開展主題班會活動》中提出:主題班會需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它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為了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某一個問題或某一類問題而展開的。
2.具有針對性。吳勇斌[8]在《社會主體確定“四結合”》中指出:“特殊性”是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特點和特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定主題開展班會課活動,捕捉學生“亮點”,讓每堂班會課都“有聲有色”,學生都有所收獲,對于改善班級體面貌起著重要作用。而這個“特殊性”就是我們所說的針對性。
3.符合時效性。在一年中,有著不少的節日和紀念日,因此,不僅要以一些重要的節日如“五四”青年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教師節、國慶節為契機,開展各種各樣以歡度節日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活動;同時還應在一些特殊的紀念日里開展活動[9]。
三、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
具體開展的時候,豐富的形式往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主題的形式[10]可以將主題班會分為日常式、政治式、階段式、節日式和偶發式幾類。若要將精彩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有機融和[11],可采用知識競猜式、模擬情境式、現身說法式等;除此,為了實現教育的社會化[12],也可請學生家長共同開主題班會,班與班聯辦,畢業年級與未畢業年級聯辦。另外也可以根據班會舉辦的要求分為發動群眾式、尋找共鳴式、發揮創造式和持之以恒式[13]。
四、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
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可分為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參與情況、以及活動后的總結三大部分。
活動前的準備包括方案設計、人員安排、以及道具準備。方案設計要設計主題班會的目的、開展形式、邀請嘉賓以及教室的布置。人員安排首先要確定負責人和協助管理的人員,參與班會服務的學生也要落實到位。道具的準備要遵循簡約經濟又不失趣味性的原則,需要教師給學生時常進行把關。
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教師應該在關鍵的引導環節啟發學生,不應該全程參與,否則會影響學生自己的創造性,對自由發揮造成約束;學生通過主題班會經歷思想碰撞,產生認知沖突并解決認知沖突,形成自己的認識;要通過師生雙方的同努力完成活動目標。
活動后的總結包括教師的教學總結,學生小組的總結與自我總結。教師活動總結主要從班會落實程度、學生發展情況,活動中的可取之處與不足等方面進行。學會小組總結要綜合小組各成員意見,體現小組觀念,實現合作學習、互助學習;學生自我總結過程主要包括學生自身的體會和感悟,從中學到了什么。
五、主題班會的作用及意義
一堂好的主題班會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學生而言,主題班會為學生創設了教育情景,由學生直接參與,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構建教育意義,習得教益。而學生作為接受教育活動的主體,需要主動地參與到班會活動的組織與進行中,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接受了積極的道德教育或實用的日常技能,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是大有脾益的。
從教師工作的角度看,主題班會是增強班級凝聚力、提升班級文化氛圍的重要手段。主題班會可以實現對學生集體價值觀念的培養。由于平時課堂教學任務重,學生眾多,教師有時要想完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態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主題班會則可以是課堂教育的一個延伸和擴充,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
最后,師生之間的和諧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主題班會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現個人才華,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臺,另一方面也是師生同歡共樂、情感交流的場所。與人和諧共處、社會規范、平等的社會觀念等,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讓學生對照榜樣規范自身養成,形成更加友好融洽默契的師生關系。對整個班級的健康向上發展是功不可沒的。
【參考文獻】
[1]李少元.農村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2]陳英.關于主題班會的幾點思考[J].班主任,2005(8).
[3]李學明.如何開好主題班會[J].教學與管理,2004(5).
[4]張克龍.主題班會的生成策略[J].班級管理,2007(03).
[5]李敏.“一箭多雕”――主題班會的作用初探[J].新課程(下),2011(11).
[6]白蕓.打造魅力班會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仇志熠.淺談如何開展主題班會活動[J].內江科技,2010(3).
[8]吳勇斌.社會主體確定“四結合”[J].教學與管理,2009(5).
[9]饒雅琴.巧用主題班會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J].衛生職業教育,2010(14).
[10]程亞華.論主題班會任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貴州教育,1997(1).
[11]何月英.班主任工作藝術與主題班會設計[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