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源技術論文

電源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源技術論文

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作者:張亞婷 丑修建 郭濤 熊繼軍 單位:中北大學

近年來,為了探索新型的使用壽命長、能量密度高的微能源,國內外學者開始收集人體、聲音、道路、高層建筑等周圍環境中的振動,以實現微納機電系統的自我供能,這將有望解決能源微型化過程中電池體積大、一次性使用壽命短、能量密度小等問題。靜電式微能源目前,T.Sterken等人[5]提出的靜電式發電機采用靜電梳齒結構和MEMS工藝,在150V的激勵下、振動頻率為1020Hz的環境中,獲得1μW功率輸出;在3750Hz下得到16μW功率。美國Berkeley大學S.Roundy等人[6]研制出的靜電式發電機采集120Hz的低頻振動(圖略),采用變間距式改變電容,仿真和實驗結果證實變間距式的結構更有優勢,當在120Hz,2.25m/s2的加速度振動下,輸出功率密度達116μW/cm2。(圖略)為變面積式結構。Y.Chiu等人[7]提出了一種靜電式微能源,利用鎢球調節裝置的固有頻率,整合機械開關被安放在換能器內,實現同步能量轉換。東京大學T.Tsutsumino等人[8]提出了一種靜電式發電機,其利用高性能的有機膜全氟樹脂(CYTOP)作為駐極體材料來提供電荷,加載20Hz振動,振動幅度的峰峰值為1mm,最大輸出功率達6.4μW。電磁式微能源目前在電磁能量轉換研究方面工作較突出的是英國Southampton大學,從2004年開始采用硅微加工技術制作了微型電磁式振動能量采集器,在1.615kHz的振動頻率下,輸入加速度為0.4g時,其產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04nW[9];此外還提出了一種發電機在9.5kHz,1.92m/s2加速度振動驅動下,獲得21nW的電能[10]。D.Spreemann等人[11]設計了一個雙自由度電磁式能量采集器,中心轉子帶動磁鐵運動,使磁通量產生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克服了單自由度能量采集器固有頻率的限制,適用于實際環境中的振動。在低頻環境中30~80Hz,可得到3mW的功率。H.Kulah等人[12]提出了一種鐵圈同振型發電機,通過一個電磁式頻率放大器將低頻振動轉換成高頻振動,而輸出功率與振動頻率的三次方成正比,從而提高了能量轉換效率。P.H.Wang等人[13]提出了一種銅平面彈簧式結構,為了獲得更低的固有頻率,測試結果顯示在121.25Hz頻率和1.5g的加速度下,開路電壓為60mV。以上研究初步達到了電磁發電單獨供能的目的,但在提高電源的能量密度和轉換效率,以及輸出能量收集與控制方面仍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壓電式微能源為了在低頻低強度的普通環境中提高轉換效率,大多數研究對微能源的結構進行了改進。S.Roundy等人[14]制作的矩形單懸臂梁結構的壓電發電機在120Hz、加速度為2.5m/s2下,產生25μW/cm2的能量。D.Shen等人[15]研制的低頻(183.8Hz)能量采集器,采用單矩形懸臂梁-質量塊結構,體積僅為0.769cm3,輸出平均能量為0.32μW,能量密度為41.625μW/cm2。E.K.Reilly等人[16]研究了矩形、梯形、螺旋形等不同結構的壓電懸臂梁。研究表明,螺旋形結構承受的應力最大,可產生較大的形變,輸出較高的電能,梯形結構次之。但是由于矩形結構加工簡單,故被廣泛應用。2010年,G.Zhu等人[17]收集說話聲音,采用豎直結構的ZnO納米線陣列代替常用的PZT壓電材料制成了納米發生器,通過實驗證實了在-100dB強度的聲波振動下,輸出峰值為50mV的交流電壓。近年來國內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18-20]也開展了關于壓電振子發電的微能源研究工作,并在壓電微能源應用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常環境下振動分布在一個較寬的頻率范圍內,如果微能源帶寬過窄,則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目前的頻帶擴展方法主要有陣列式[21-22]、多梁-多質量塊系統[23]以及頻率可調式[24-25]。陣列式是通過具有不同固有頻率的單懸臂梁-單質量塊結構來實現頻帶擴展,即使振動頻率改變,某些頻率的懸臂梁也會處于工作狀態;多梁-多質量塊系統是通過使結構某兩階頻率接近來實現頻帶擴展;頻率可調式分為主動調頻和被動調頻。主動調頻需要調頻器,而調頻器耗能大于產生的能量,故不可行;被動調頻需要激勵和傳感器,這提高了復雜性和成本。2006年,M.Ferrari等人[26]提出了一種多頻能量轉換器,覆蓋100~300Hz波段;2007年A.IbrahimSari等人[27]采用不同長度懸臂梁陣列式結構擴大了微型發電機的帶寬,在4.2~5kHz的振動頻率下,產生4μW的能量,覆蓋800Hz的波段。上海交通大學的馬華安等人[28]采用永磁鐵代替傳統的質量塊,并且在質量塊的上方和下方也放置了不同極性的永磁鐵,通過吸引力和排斥力來調整壓電懸臂梁的固有頻率,固有頻率范圍拓寬為80~100Hz。電能采集、存儲電路微小能量的采集、存儲也是微能源系統的關鍵技術,否則振動產生的微電壓并無實用價值。能量采集存儲電路主要包括整流電路、升壓電路和存儲電路。對于此部分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基于經典的分立器件所搭建而成,具有靜態電流高、采集存儲效率低的特點。LINEAR公司[29]新推出了一款專門面向能量收集的集成芯片LTC3588,它內部集成了AC/DC、電荷泵以及電源管理模塊,可以直接采集微小交流電壓信號,持續輸出100mA的電流信號,且其靜態電流只需950nA。TI公司[30]在2011年底推出的BQ25504芯片,也同樣集成了采集存儲電路的幾個模塊,其靜態電流僅為330nA,可以將能量存儲在鋰電池、薄膜電池以及超級電容中,同時其良好的電源管理實現了充放電保護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集成度。它們都具有操作簡單、能量采集存儲效率高、性能穩定、價格低廉的特點,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由振動驅動的微能源系統。電能存儲的介質選擇也是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沈輝[31]對超級電容、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的儲存電荷能力進行了比較,發現電容器的充放電速度較快,可以迅速地回收產生的電能,同時其充電效率最高可達95%,并且充電次數理論上也可達無窮次;與之相反,電池的充電速度慢,不能立即使用回收的電能,同時其充電效率僅為92%(鋰電池)、69%(鎳氫電池),使用壽命為500~1000次,但其具有放電時間長、輸出電壓比較穩定的特點。經過一個月的自放電測試,超級電容自放電效率最高,剩余電量僅為65%,鎳氫電池為70%,鋰離子電池為95%。但是對于需要經常充放電的場合,自放電可以忽略,超級電容憑借其可以無限次重復使用的特點,受到了科研人員的青睞。三種不同類型的微能源相比較,壓電式微能源有結構簡單、易于集成和微型化的獨特優點,已經應用到生活中。日本的研究員在東京火車站的地面上鋪上了四塊包含壓電發電裝置的地板,其可以顯示產生的能量,可為自動檢票門提供能量[4]。以色列Innowattech公司[32]建立了第一條發電公路,用預制塊和環氧樹脂作保護,防止壓電晶體破損。英飛凌公司[33]推出了MEMS傳感器、MCU、RF、MEMS自供電電源四合一的新型TMPS。

電磁式微能源的設計僅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對器件進行仿真分析較少[34],所以,難以得到最優的結構模型;壓電微能源的大部分研究都通過改變幾何結構來降低共振頻率、優化電路以提高能量轉換效率,而對于研究新型的壓電材料來提高系統性能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MEMS的微加工、微裝配與封裝技術處于發展階段,使得振動式微能源不能按照設計要求達到精確制作與裝配,從而難以得到理想結果。振動驅動微能源技術存在以下應用方面的問題:實際生活環境中振動頻率范圍比較寬,從十幾赫茲到幾百赫茲,至今沒有提出有效調節頻率的方法。因此,有人提出使用非線性振動模型來研究微能源[35],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儲存電能的介質需要做進一步研究,特別是超級電容,其放電速度快、輸出電壓不是很穩定的特性需要改進。理論上微能源具有壽命較長的優點,但是實際應用環境中振動加速度和頻率對微能源壽命有很大的影響。振動驅動微能源已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目前,電磁式、壓電式微能源的研究相對較多,但是為了提高其性能指標,從而更快應用到實際中,振動式微能源的結構還在不斷得到改進、優化,并且提出新的結構模型。而靜電式微能源由于需要外部電源,限制了其應用,因而研究相對較少。振動驅動微能源技術向低頻、多頻、寬頻、非線性振動模型、復合微能源發展[36-37]。同時,將幾種不同轉換形式的微能源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可以綜合不同原理微能源的優點,提高能量密度,這些都是微型化和實用化的關鍵。振動驅動微能源有望為野外和置入結構的微系統提供高可靠、長時間的電能,為無線傳感網絡節點和便攜式微電子產品提供充足的電源,所以研究振動式微能源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通信電源開關技術

通信電源是通信行業的動力,在電信網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基礎地位。通信電源又是通信設備系統的心臟,即使是瞬間的中斷也是不允許的,因為通信電源系統發生直流供電中斷故障是災難性的,往往會造成整個通信局(站)和通信網絡的全部中斷和癱瘓。通信電源是電信網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完整、規模日趨龐大和復雜的交換、傳輸、數據、信息、業務、智能等通信網的基石和后臺保障,因此通信電源直接關系到整個網絡的穩定、可靠和暢通,而開關電源因效率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被大量運用在通信設備供電中。

一、開關電源占據通信電源的主導地位

通信直流穩壓電源按照其實現直流穩壓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線性電源、相控電源和開關電源三種。

1.1線性電源是通過串聯調整管來連續控制,其功率調整管總是工作在放大區。由于調整管上功率損耗很大,造成電源效率較低,只有20~40%,發熱損耗嚴重,安裝有體積很大的散熱器,因而功率體積系數只有20~30W/dm3。因此線性電源主要用于小功率、對穩壓精度要求很高的場合,如通信設備內部電路的輔助電源等。

1.2相控電源是將市電直接經整流濾波后提供直流,通過改變晶閘管的導通相位來控制直流電壓。由于相控電源的工作頻率低,工頻變壓器的體積和噪聲大,造成對電網干擾和負載變化的響應慢,設備笨重,且危害維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另外,其功率因數較低,只有0.6~0.7,嚴重污染電力電網,效率較低,只有60~80%,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傳統的相控電源已逐漸被淘汰。

1.3開關電源的功率調整管工作在開關狀態,主要的優點在"高頻"上。其工作頻率高,大都在40kHz以上,無煩人的噪聲。體積小,重量輕,適用于分散供電,可與通信設備放在同一機房。效率高,大于90%,在當前能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能夠在節能上做出很大的貢獻。功率因數高,大于0.92,當采用有效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時,功率因數可接近于1,且對公共電網基本上無污染。模塊化的設計,可實行N+1配置,可靠性高。維護方便,可在運行中更換模塊,而不影響系統供電,擴容方便、分段投資,可在初建時,預留終期模塊的機架,隨時擴容。調試方便,內設模擬測試電路,無需另配假負載。具有監控功能,并配有標準通信接口,可實現集中監控,無人值守。

二、開關電源的關鍵技術

開關電源中具有技術突破主要有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均流技術

大功率電源系統需要用若干臺開關電源并聯,以滿足負載功率的要求,另外通信電源必須通過并聯技術來實現模塊備份,以提高電源系統的可靠性。因此并聯技術在供電系統中必不可少,而并聯運行的整流模塊間需要采用均流措施,它是實現大功率電源系統的關鍵,用以保證模塊間電流應力和熱應力的均勻分配,防止一臺或多臺模塊運行在限流或滿載狀態,同時延長電源系統的壽命和平均無故障時間。

2.2軟開關技術

DC-DC變換器是開關電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功率變換技術一直受到全世界電力電子學科和行業研究的關注。而如何降低開關損耗,提高開關電源的頻率和開關電源的系統效率,代表了開關電源的發展趨勢。在經過了硬開關PWM(或PFM)技術和硬開關加吸收網絡技術后,軟開關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這樣能夠極大地降低開關損耗,減小功率器件電和熱應力,改善器件工作環境,降低電磁干擾,提高功率密度等,為開關電源實現高效、節能、體積小、重量輕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做出了貢獻。軟開關技術有:諧振技術、準諧振技術、PWM和準諧振相結合的技術。

2.3功率因數校正技術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有:采用三相三線制整流,即無中線整流方式,可使諧波含量大大降低,功率因數可達0.86以上;采用無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即在三相三線整流方式下加入一定的電感,可使功率因數達0.93以上,諧波含量降到10%以下;采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即在輸入整流部分加入一級功率處理電路,使無功功率幾乎為0,功率因數可達0.99以上,諧波含量降到5%以下。

2.4智能化監控技術

開關電源大量應用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進行各種異常保護、信號檢測、電池自動管理等,實時監視通信電源設備運行狀態,記錄和處理有關數據,及時發現故障,以先進的、集中的、自動化的維護管理方式來管理通信電源設備,從而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智能化監控技術的應用,使得維護人員面對的不再是復雜的器件和電路,而是一個人機表達和交流的信息,大大改進了維護管理方式。

三、開關電源的發展

開關電源在發展,今后仍要不斷提高開關電源和供電系統的高新技術含量,以支撐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為主導方向,以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可維護性為最終目的。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小型化

隨著通信設備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發展,以及勢在必行的分散供電的廣泛應用,要求開關電源也相應小型化,而開關電源工作頻率高頻化和控制電路集成化,使開關電源的小型化成為可能。特別是隨著小型化開關電源的市場迅速擴大,如接入網、數據產品、移動基站、無線市話等,一些小功率模塊插件形式的開關電源將應運而生,大有蓬勃發展之勢。如中興通訊的ZXDU45嵌入式電源,在結構上采用標準的19英寸插框設計,高度為4U,功能齊全,使用起來極為安全方便。

3.2高智能化

隨著開關電源在通信領域多方面的廣泛使用,而維護人員又不是專業電源維護人員,只有借助其智能化,對電源設備的運行狀態自動檢測,對電源故障及時發現、診斷和處理。這就要求智能化在原有監控功能的基礎上,增加診斷功能,即故障診斷專家系統,以指導維護人員處理問題,加快故障診斷和檢修過程。

3.3電池管理

電池在通信電源系統中的重要性,要求開關電源應具備完善的電池管理功能,充分考慮到電池對管理的需求,全方位地管理電池。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滿足于對電池的均/浮充、溫度補償、電池保護等方面的管理,還要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容量測試、容量恢復等方面進行高層次的管理。

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通常情況下,電力電子得理論教學都是按照教科書的章節順序進行,難免枯燥乏味,高深難懂。電力電子學科涉及面比較廣,如果將電力電子學科理論劃分為多個部分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劃分為四大變換電路部分、器件與控制部分以及電力電子前沿技術等三部分進行教學,三部分既可以先后進行也可以同時穿行。

1.分析電路盡量使用多媒體。

電力電子技術的核心就是整流、逆變、斬波和交交變換四大基本電路,在電路工作過程的分析中,通常一個電路都有多個工作狀態,不同的工作狀態又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電壓電流波形,也就是說電路的工作過程往往都是動態的過程,而傳統的書本上的文字和原理圖是無法很好地展現動態過程的。這時,如果采用幻燈片等多媒體形式,可以將電路工作的動態過程很好地展現給學生們觀看,把書本上靜態的電路以及波形圖動起來,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電力電子電路的工作過程。與此同時,結合書本上的理論,再將不同電路的特點進行總結,使同學們復習時結合著書中的理論,頭腦中聯想著多媒體演示動畫,便會在學習中事半功倍,容易記憶,提高學生的分析計算和實際解題的能力。

2.器件與控制部分應注重練習。

電力電子器件及控制部分具有覆蓋面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特點,學好這一部分,就必須將概念的理解與相關的計算進行練習,在習題式的教學中,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階段,各高校幾乎很少帶領學生做與課程相關的習題,多數學生也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才有機會在試卷中解答一些問題,雖說現在不提倡傳統針對考試的題海戰術,但是平時適當做一些典型的練習還是有必要的,電力電子器件種類多、特點各不相同,而控制方法也有很多,甚至與自動控制原理等其他學科相關聯,在教學中適當找一些典型例題進行講解,可以讓同學們在繁雜的知識中抓住重點內容進行突破,最終掌握這部分知識要點。

3.學生自主參與新技術教學。

電力電子技術具有發展速度快的特點,新的技術和應用領域不斷出現,加強電力電子新技術的教學可以擴展學生知識面,掌握電力電子技術發展新方向。這一部分的特點是沒有定量計算、難度不大、但對于資料的收集工作量比較大,根據這些特點,在教學中,可以將這部分安排給每個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前每個同學查找相關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分類總結,加入自己的理解,在講解過程中既可以使用多媒體也可使用板書的形式,講解后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提出問題,相互討論,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在這種學生自主教學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概括的創新能力,還為研究生畢業學術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相關的經驗。

二、實驗教學應進行分類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有相應的實驗來配合和補充,開設實驗課是對理論課的延伸和補充,更能夠突出應用型學科的特色。在實驗教學上,應分為驗證實驗、探究實驗、拓展實習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1.驗證實驗應緊密結合課本。

驗證性實驗的特點是對已經有的理論進行實驗驗證,與學生的理論教學緊密銜接,通過書上的理論來指導實驗的操作,同時實驗的結果又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書本理論的深度理解。在理論課程之后,應當有相應的實驗課程相跟進,在實驗開始前,老師帶領學生對課本知識點進行回顧,確定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同學們按照實驗要求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并能夠運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解釋實驗中的現象,最后通過實驗報告的形式進行總結,得出驗證性的結論。

2.鼓勵開展探究性試驗。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正在快速發展的學科,在實驗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一些相關的小制作、小發明,在探究性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結合當今電力電子發展的前沿技術,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獨立設計出屬于自己的電子作品,而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老師應進行適當指導,給出一些方案,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平時盡可能地開放實驗室,使學生增加動手操作機會。此外還應當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等科技比賽,增加在創新方面的交流合作,從而學會更多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3.拓展實習應突出實際應用。

在傳統的教學環節之外,對于電力電子技術這種應用型很強的學科,應適當組織學生到某個單位進行參觀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當今電力電子技術已經應用在了許多領域之中,在實驗教學中可以聯系某個具體單位進行參觀,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讓學生們更加具體地了解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除了參觀之外,也可由老師或者學生找一些與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相關的視頻資料,分享給大家進行觀看,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實習結束之后,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寫出自己學到了什么或者是心得體會。這樣,理論聯系實際,對于理工科的教學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總結

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1.1靈感源泉

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當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靈感源泉,其古典造園藝術設計思想更是當代園林藝術的理論基礎。中國古典園林作為風景式園林設計的典范,是設計師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高超造園手段,將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組合,形成源于自然環境,又高于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1.2文化傳承

園林景觀設計師必須對國內優秀的風景園林景觀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觀元素加以運用,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味道”的風景園林景觀作品。園林景觀藝術是直觀體驗性藝術,觀賞者無需接受專門的培訓,就可以感受到園林景觀的形式美。同時,這種直觀藝術受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可以使觀賞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當時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2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常見問題

2.1不尊重自然環境

許多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和營造過程中對景觀的功能性考慮不足,注重表現外表的美觀。某些開發商為了追求表面的氣勢和美觀效果,達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購房者的資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業管理面臨巨大考驗。

2.2缺乏神韻

現代居民小區已經成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設置的休閑活動空間充足,有健身區、兒童游樂場地、休閑步道等,這些空間普遍尺度較大,且多以鋪裝為主,相對缺乏可供好友休閑小憩的私密空間。3.3施工時間短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傳統建造技術已經被機器化大生產式的快速施工技術所淘汰,當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現代技術手段,使得傳統建造技術開始失傳,其精髓更難以再現?,F代居住小區中經??梢钥吹狡渌ㄖ牧戏轮颇静慕ǔ傻耐づ_水榭,雖然形似,卻沒有了木材的生動,傳統工藝的風采不復存在。

3傳統造園藝術對現代居住區的影響

3.1理解古典園林的內涵

要設計具有中國元素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不能完全依賴新技術、新材料,更不能對現代西方園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學習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藝術的造園理念和設計手法。

3.2尊重自然原則

大自然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遵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與自然之間尋求和諧。尊重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態自然的客觀規律來造園,以自然景致為主,強調設計師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化的表現。

3.3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相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依山林而建,通過借景、比喻等方法將園內景觀和周圍自然生態結合起來,同時,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間的作用,使各個區域之間相互連接、滲透,彼此呼應,形成一個整體?,F代景觀設計也要求設計師將視域作為設計范圍,以地平線為空間參照,突出與本地區景觀的融合。這與古典造園手法中追求無限想象的外延空間理念是一致的。

4結語

電源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一)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強于其他專業,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表現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設計能力。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學生在文化知識、繪畫能力、藝術修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參差不齊的素質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理念和思路存在欠缺

就業市場和崗位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發生變化,社會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要求也在持續提高,當前很多院校依然是傳統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占主導地位,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播,忽略了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這些都嚴重的阻礙了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良性發展。

(三)實訓教學內容存在不足

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注重的是動手實踐能力,當前很多高校的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模式還是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播,而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訓內容基本來源教材,實訓案例單一、陳舊,與職業崗位要求嚴重脫離。

二、高等院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昌盛,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已經迎來了新發展契機。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專業特色創新等方面。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的改革

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據企業需求和職業技能及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來調整教學計劃中課程的側重點,并且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及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的專業教材,教學內容和課程的調整后,采用教、學、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想、多觀察。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全面的掌握課程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理論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切實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專業素養和專業素質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二)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發展,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已經逐漸成為高等院校的重要問題。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通過專業的教學體系來實現,在其制定過程中需要組織教師到國內藝術設計較為發達的城市和相關企業進行考察交流,真正的了解市場發展狀況和行情,建構新的教學體系和目標。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提供新的實踐平臺、引進市場的競爭機制、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教育主導,兩者需營造出雙向互動、引導與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有創造性地獲得新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高等院校只有加強對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才能切實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學條件

建設一支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較強文化藝術修養并且精通專業知識及職業能力的教師隊伍,對于高等院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院校應當加強對“雙師型”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鼓勵教師積極的參與到實體工程設計和建設當中,通過企業真實案例項目來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和教學實踐水平,促使其具備雙師型教師素質。同時,完善的教學條件也是加強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應當安排專項基金,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造,建設一個體系、配套的教學場所。例如建立一個完善的電腦藝術設計工作室、或者計算機實驗機房、多媒體教學中心、電腦藝術設計工作室、專業畫室、攝影工作室、噴繪實驗室等實訓場所,并且可以積極的引入校外資源與社會企業合作,進行聯合辦學以滿足教學的需求。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榆中县| 枣庄市| 大埔区| 区。| 峨边| 兴业县| 惠州市| 楚雄市| 大冶市| 隆化县| 张家港市| 南阳市| 宁安市| 阜新| 红桥区| 漠河县| 金平| 抚顺县| 齐河县| 获嘉县| 湘潭县| 德州市| 文水县| 杨浦区| 吕梁市| 双柏县| 桐城市| 贵溪市| 石家庄市| 安顺市| 大悟县| 清新县| 浪卡子县| 深泽县| 喀喇| 大新县| 武陟县| 灌南县| 娱乐|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