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進行體育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積極性
體育課教學有幾個目的:第一,通過體育課堂,來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意志力。第二,讓學生根據體育活動的要點,掌握鍛煉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第三,利用體育鍛煉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思想意識也能進一步加強。
如何解決這種長期存在的問題,是要我們學校,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首先,學校應該重視,加大在教學器材,教學場地方面的投入,建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體育教學更加輕松和規范;其次,我們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技能。要經常思考如何加強體育教學,在此,本人提出一些個人思考,供大家一起探討:
一、提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在體育課堂上,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特性,我們多開展一些游戲,比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和興趣,才能促使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二、掌握基本技能,加強學生意志
體育運動的激烈程度,要求學生在進行運動之前,進行規范的熱身,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運動中受傷。在此前提下,我們教師一定要教授學生最基本的運動技能,保證每個學生安全地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并且通過體育運動的艱難性來加強學生的意志。
三、加大體育建設,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于體育課不是重點課程,導致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都不能在思想上重視。從而出現很多客觀的原因,影響體育的教學。從教師水平來說,教師的專業性是影響整個體育教學的一個很基本的因素。再加上學校的場地小、器材少、班級多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展面臨很大的困難。長期以來,不僅讓學生不能及時地將教師的講解示范很好地理解,對整個體育課堂教學特別是動作技能教學效果,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所以,提高體育建設,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
總之,高中生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是以鍛煉身體,增加意志為目的的。我們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加強管理,注重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利用體育課的機會來進行有效的調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關占軍.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
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而教學的目的是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德育教育。各個運動的項目內容不同,達到的教育效果必然不同。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可給學生講中國體育發展史,體育界名人的成長與事跡,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田徑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在籃球、排球等球類教學中,可培養學生機智靈敏、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體操、武術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勇敢沉著的優良作風,增強其民族自豪感。中長跑中教師講解中長跑學習的意義作用,告訴學生練習中長跑的障礙和科學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只有不懈努力、戰勝自我、戰勝困難,才能達到增強體質和培養意志品質的目的。隊列練習可以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嚴肅認真的精神;體育課上采用競賽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培養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深入鉆研教材,制定相應措施,保證德育教育任務的完成。
二、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要體現德育教育。
教師要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的培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育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練習,使學生的思想活動在教學中呈現積極狀態。在體操、隊列隊形教材中,采用“觀摩、匯報、評比”式的組織教學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良好行為。課堂上,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體操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意志力較差、軟弱膽小、猶豫不決的學生,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實際情況設定一定的障礙,降低難度,讓他們通過努力能夠完成并獲得成功,培養他們勇敢、果斷、頑強的精神。
三、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教法,促進學生品德的提高。
合理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完成各種練習任務時,必須用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難,圓滿完成。如在跳箱、跳山羊教學中,往往有不少學生由于恐懼心理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這時教師應及時采取保護措施,用行動和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勇敢、果斷、不怕困難的精神。例如運用競賽式游戲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及時肯定成績,表揚好人好事,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教師一定要利用各個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四、合理地進行評價,加強德育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在學生運動之前用適當的語言鼓勵和表揚,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責任心、榮譽感和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評時,根據學生的心理,把批評放在贊揚之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贊揚學生的長處后,往往會點出要當一名優秀學生,還需得到同學的信任和支持,學生聽后,自然會有所收斂。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教師只有以情感人,才能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德育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教學中應創造機會給技術水平較差的學生鍛煉的機會。絕不能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他們,侮辱謾罵他們。
五、教師發揮示范作用,推進德育教育。
關鍵詞 體育 德育滲透 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根據教材的特點注意引導教育
學校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如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樹立為四化建設鍛煉好身體的思想,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貢獻結合起來;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敢于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因此,體育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的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
體育教材的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屬于體育運動的技術。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便于培養學生勇敢精神;籃球、排球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維護集體利益,自覺遵紀守法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練習中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如本人在教授中長跑時,把技術動作認真講解示范并提出了練習的要求,注重強調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緊張、畏懼和怕苦心理,運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體力好,感覺也不錯,以達到穩定情緒的目的,用注意力轉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轉移到調整呼吸的節奏上來,這樣既促進了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完成任務,也使他們在努力完成任務時進一步磨練自身的意志品質。
二、結合課堂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各個教學主要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教育,使課堂教學規范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養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一些優良的思想品質。
課的開始要對學生進行動員,提出本次課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結束時要進行講評總結。通過動員,對他們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通過競賽和游戲,培養他們集體主義精神和果斷、機智、勇敢、頑強的優良思想品質;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可以培養他們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們反映速度、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還體育器材和整理場地,可以培養他們熱愛集體、熱愛公益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這樣,將思想教育同體育教學中的組織與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徑運動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堅持練習卻能培養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球類項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進行,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又可以增進學生的勇敢頑強、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思想品德。優秀道德品質的主題很多,有愛國、勇敢、團結等。我們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指定相關的內容以及游戲,讓學生在不經意之間學到這些優良的品質。例如: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體育盛會,對學生介紹運動員積極備戰,刻苦訓練的感人事跡,通過觀看多媒體感受運動員的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還可以以奧運為主題,在課內開展一次小型的“奧運會”,讓學生在比賽中學到不怕失敗,團結協作的精神。還可以學習那些奧運明星,如姚明、劉翔等。學習他們的愛國,助困,不服輸的精神,作為我們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注重榜樣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運用體育先進事例進行榜樣教育:通過介紹我國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所取得的新成績,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為祖國爭得榮譽,使我國在國際體育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使學生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美育教育,審美意識
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是培養和塑造全面發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美育滲透在體育教學中、現代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是增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促使學生愛美、健康、創美,從而獲得美的儀表、美的心靈、美的行為、美的形體、美的動作,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1.體育教師要具有審美意識
把美育運用教材中,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審美意識,必須有再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沒有較高的審美意識就難以把教材中美好的內容挖掘出來,再現給學生,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一個體育教師要具備以上兩點,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認真地鉆研教材,對教材要懂、透、化,領會動作要領。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把握教材的內在邏輯聯系。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思想性、科學性熔化在一起,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應用美的旋律、美的動作、美的造型、美的環境、美的設計、美的教態,感染給學生,使體育課增加娛樂欣賞和美的享受,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教育,首先表現為培育完善的人體。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對學生進行形體、姿態美的教育尤為重要,作為學校體育教師,更要以常參加體育活動,使身體保持和諧健美,利用自身形體美、姿態美的感召力,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進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安排與美的形體、姿態的相吻合的能體現、感受、鍛煉美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通過動、靜結合的體育鍛煉,從形態和技能上完善人體,使學生感受人體美,熱愛人體美,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身體姿態,形成良好的站姿、走姿、坐姿,使身體發育正常、勻稱,獲得健美的形體,提高學生形體、姿態的美感。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精神面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塑造一個健康優美的體態
身體形態是一個人外在氣質的表現形式,其質量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且還直接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素質和形象。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不良體態有脊椎側彎和駝背。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高峰期,骨的彈性好,可塑性大。所以,培養學生塑造一個健康優美的體態,首先要向學生介紹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基本知識,使其懂得,不良的姿勢不僅易造成體形變態,還會影響心肺功能,危害身體健康。其次加強體育鍛煉,經常從事體育鍛煉可使學生全身骨骼、肌肉全面增強。在體育練習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督導脊椎畸形的學生多做專項的矯正練習,幫助他們矯正不良體態,只要每個人通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練習,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正確的身體姿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有逐漸矯正不良的生活狀況,獲得健美的形體。
4.進行行為美、語言美的教育
在學校開展體育教學,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運動中的言行和表現,針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語言美、行為美的教育。如在教學比賽中,因求勝心切,學生往往會表現出不守規則、損人利己、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為,教師要及時針對這些行為加以批評教育,使學生懂得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理當做到行為美、語言美,懂得遵守規則、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是一種美德。結合學生在運動中的行為表現,對學生進行語言美、行為美的教育,要比空洞的說教有效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追求美是體育運動的靈魂,美融會在體育運動的每一個動作中,體育運動的美是通過形體美、技術美、動作美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嫻熟和諧、優美大方的體育動作,給人以剛毅、瀟灑的美感。體育教師應具備正確、熟練、協調、優美的示范能力。在教學中力求把每個動作都示范完善,通過完善的示范動作把體育運動的美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欣賞,通過完善的示范動作把體育運動的美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欣賞、感受體育運動美的同時,激發學習的情趣,在學生進行練習時,要強調動作的準確、規范、優美,以優美的動作,美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達到形與神的有機統一。
6.場地器材美的布置,培養美的創造能力
場地器材布置的美是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直觀表現。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線條清晰、圖形新穎、井然有序、豐富多彩的器材場地布置,不僅會給學生一個完美的印象,一種耳目一新,賞心悅目的感受,而且能直接培養學生認識美、鑒定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平時應多學些美學知識,課前認真備課,從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據教材的特點,精心策劃,并充分利用美學中的線條、圖形等美學知識,把場地設計得美觀清晰,器材放置得和諧有序,營造一個賞心悅目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身處優美的環境中,由簡單的喜歡產生興趣,進而產生較強的求知欲,激發學習靈感,啟迪美的藝術思維,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鑒定、創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7.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中要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寓美于教,如耐力跑教材可以運用跑各種圖形、跳健美操或花樣跳繩(規定時間、次數)等方法、手段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練習興趣,在發展耐力素質的同時豐富學生美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配樂體育練習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已被廣泛運用,讓學生在優美悅耳的音樂伴奏下進行身體練習,不僅可以緩解和消除由運動引起的單調感和疲勞感,而且可以讓學生進入美的境界。使其美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增強學生對美的創造力和表象力。教學中運用配樂練習,要注意掌握好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課的準備部分進行準備活動練習時應配以清晰明快的音樂;基本部分應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選擇相宜的音樂,使音樂的節奏、旋律與練習的內容相吻合,達到統一和諧;結束部分進行放松活動時,應配以輕松愉悅的音樂。實踐證明,配樂練習不失為一種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總之,教師自身的美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因此,體育教師應培養自己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判斷、評價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礎,從科學的意義上懂得美、懂得審美意識,這樣才能寓美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體育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 集體主義
2001年初,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明確提出“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指出應把“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因此,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應堅持以德教育為核心來開展教書育人的活動,增強德育的滲透性,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把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貫穿于一切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體育教師也同樣擔負這樣的使命,那如何在體育課上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成長的陽光
1.教師必須堅持語言的規范性和純潔性,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注意不生編亂造詞匯,不違背邏輯和語法,更不能把低級庸俗,粗魯污穢語言帶到課堂上來,或用尖酸刻薄,有傷風雅的侮辱性語言去挖苦,嘲弄和辱罵學生,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教師要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切合學生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語言進行教育,在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缺少自信的學生,這時要針對學生這一特點,語言要注意有鼓勵性,有一點成績教師多給些肯定的語言,多些表揚,讓學生克服困難。
2.教師作為“以人育人”的職業勞動者,不僅要用自己全部的知識才華去教育學生,而且要用自己整個的人格風范去影響學生。在一切教育過程中,學生永遠都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給予”的東西,他們總是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模仿和體驗,主動從教師生身上去“索取”東西。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絕不能只是進行“言教”,更重要的是必須做出表率,進行“身教”。在我國,孔子是身教的最早提倡者。他關于“正人先正己”的名言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身教可以促進學生認識提高,為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作為兒童青少年的學生,知識經驗比較缺乏,要想沿著正確方向去促進他們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健康成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教師能夠自始至終堅持用自己的行為對學生加以示范和引導,用“身教”來印證平日的“言教”,也是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生由“知”向“行”的轉化。
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教育學生的重要前提。德國詩人海涅說過:“每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一經撥動就會發出一種獨特的音響,教師要想使學生能夠與自己所開展的教育活動產生共鳴,就必須首先與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即對學生有深刻的而不是膚淺的了解,沒有了解的教育,只能是主觀主義的教育。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指出“了解兒童,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對每個人來說,不存在誰更聰明,誰更有潛力的問題,只存在不同個體各自在哪方面更聰明及怎樣更聰明的問題,因此,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教育應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智力優勢領域,并努力挖掘每一學生個別差異的需要,也是我國現代建設中需求多樣化的必然要求。作為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知、情、意、行統一發展。
三、在教學中要維護、開發、培養學生的自尊感
人的自尊感是基本人格素質的核心和基石,是一個人形成健全人各的原始動力。人一旦失去的自尊感和尊嚴感,他就會產生人格扭曲,就會“破罐子破摔”,不但自身得不到健康成長,還可能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攻擊性,破壞,從而造成巨大的社會危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是最強大的源泉之一”。“沒有自尊心就沒有人”。對于學校里的后進生,教學中應該給予他們特殊的關照和小心的維護,如果他們一旦被歧視、被放棄,導致他們的自尊感收到傷害越來越重,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是他們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作為教師要帶著放大鏡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完全一無是處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例如我教的班級有一個這樣的學生,對周圍任何事情都不能積極參與,而且還會說一些風涼話,對班級的同學都漠不關心,同班同學對他的印象也很差,我找到他,和他交流,了解的家庭狀況和環境情況,后來在我的課堂中讓他去借還器材,并且它的身體協調性好,動作學得快,我就讓他保護幫助別的同學完成動作,漸漸這位同學臉上也時常露出笑容,感覺和同學相處容易,為別人做事情也感到輕松快樂,也有責任心了。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表揚和鼓勵。表揚和鼓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但是表揚也具有雙重性,并非一切的表揚形式都值得提倡,在教學中要把表揚和鼓勵著眼放在激發學生自尊感上,讓他真正成為推動學生自覺提高素質的“建設性力量”。
四、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
每個人都應當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主人,自覺的培養一種關心集體,熱愛集體,把集體的利益看得高于個人利益的道德意識,努力追求個人與集體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在我的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競爭性的集體比賽項目,一些集體游戲,促進學生齊心協力,共同爭得榮耀。
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