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化學發展史

綠色化學發展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化學發展史

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第1篇

 

隨著城鄉不斷交流與融合,城市農業的發展,為向往田園生活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在城市某一個角落可以享受靜謐田園生活。把果樹資源應用到城市園林綠化中,美化城市街道、百姓居住小區、公園庭院和廣場等區域,讓城市簇擁在園林中,把城市裝點得絢麗多彩、生機盎然,以滿足廣大百姓的審美要求,凈化人們的心靈,進而提升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它符合國家要求的把城市打造成環境科學、綠色生態園林城市的劃時代主題。如何利用果樹資源豐富城市園林內容,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已逐漸成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

 

1果樹觀賞的分類

 

根據觀賞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觀葉、觀花、觀果、觀干及綜合性狀觀賞等。

 

1.1觀葉果樹

 

觀葉果樹一般是指彩葉果樹。這類果樹一般是紅葉或紫葉果樹。常見的有紅葉桃、紅葉李、王族海棠及紫葉稠李。

 

1.2觀花果樹

 

觀花果樹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碧桃類、海棠類、石榴類。

 

1.3觀果果樹

 

除了傳統果樹,蘋果、梨、桃、杏、李、等以外,像海棠、石榴、觀賞棗、部分碧桃等都是較好的觀果樹種。

 

1.4觀干果樹

 

觀干主要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干形,如龍須棗彎曲的干形,碧桃品種中枝條下垂的紅雨垂枝、朱粉垂枝以及垂枝櫻花等。

 

1.5綜合性狀觀賞

 

某些觀賞果樹的觀賞性是多方面的,如紅葉碧桃除了觀葉外,紅色的重瓣花也是一個亮點;碧桃中的人面桃既可觀賞雙色的花,又可觀賞較大的果實;牡丹花石榴,可同時觀賞紅色的花及紅色的果;碧桃中的紅雨垂枝、朱粉垂枝以及垂枝櫻花,既可以觀花,又可以觀賞干形。

 

2目前發展觀賞果樹存在的問題

 

2.1樹齡的選擇

 

目前,有些小區園林在果樹的選擇上求快的心理比較嚴重,大都選擇10年以上的大樹,力求早結果。而果樹在整形上與大多數綠化樹種不同。綠化樹種大樹移栽將樹冠回縮,帶土坨,一般就可以成活,并很快長成樹冠;而果樹需要每年修剪、打枝,形成較規范的樹形,因此,移栽時不能破壞原有的樹形,否則很難恢復原有的樹形。因此利用大樹反而欲速則不達。

 

2.2樹形及修剪

 

每種果樹都有它的樹形,如蘋果、梨等,可以選用紡錘形、疏散分層形等;桃可以選用開心形。無論哪種樹形都要求主枝平緩,不能直立,否則不能正常結果。所以在果樹修上一定要有專業人員管理。

 

2.3結果問題

 

整形對于結果至關重要,而正常開花也需要進行授粉才能坐果,對于某些果樹或品種需要配置授粉樹,甚至需要人工授粉。

 

除了上述問題,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園林果樹綠化應創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環境,把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使之相輔相成,充滿生活氣息,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二是選用特色鮮明的果樹植物,使景觀形象增添綠化活力和藝術感染力。三是科學搭配,注重植物造景,運用不同的果樹植物素材,創造不同的景觀,滿足人群對不同的空間需求。四是以利用本土樹種為主,同時引進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品種,來增強果樹綠化環境、美化景觀的效果。

 

3觀賞果樹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配置

 

絕大部分觀賞果樹都是陽性植物,如把觀賞果樹種植在高大喬木間或建筑物陰影下,它只能成活,不能開花結果,觀賞價值低。所以必須把果樹種植在地域較開闊、光照充足的位置。對不耐澇的果樹樹種,要選擇在地勢較高處種植。多數樹種、品種的年生長期長,種植時要考慮株距適當,株距過小,觀賞果樹生長空間狹窄,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3.1居住小區和單位附屬綠地綠化

 

居民住宅小區綠地種植觀賞果樹要把綠化美化效果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庭院栽植果樹的種類有很多,當今住宅小區的綠化美化已逐漸成為新的焦點,出現了生態圍墻、生物墻、屋頂綠化和綠屋工程等新熱點的垂直綠化,果樹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長廊的綠化,可以在花架上栽種葡萄,春季繁花葉茂,秋季碩果累累,不僅美化了小區,而且人們還能吃到葡萄,提高了的生活質量。果樹在庭院和單位附屬綠地中種植,不僅能達到景觀美化效果,還可形成生態植物群落,發揮出一定的保健功能,提高環境的質量。同時還可以收獲美味的果實,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3.2公園綠化

 

公園的種植觀賞果樹要和建設公園的總體規劃相結合,根據地理條件選擇的品種與栽植形式、果樹特點和公園建設的方法來科學合理的確定。栽植果樹要與公園造景相結合,其樹種的選擇與栽植形式可依據當地條件、果樹特點及造景手法而定。在公園中群植形成果林或果園,是果樹主要應用形式。此外,果樹作為觀賞樹或園景樹也較廣泛。

 

3.3城市道路綠化

 

作為行道樹要選擇能適應城市各種環境因子,抗病能力強,生長旺盛的樹木壽命長,樹干挺直、端正、優美、冠大、花香、果豐、葉色具有季節變化的果樹最佳;耐修剪,愈合力強,通過修剪能避免架空線路的矛盾。適宜的果樹有銀杏、華山松、櫻桃、枇杷、柿、橄欖、芒果、核桃等。對街頭綠地面積較大的地方,應栽植桃樹、李子樹和杏樹,在草坪的襯托下,具有田園的情趣。墻壁處可以栽植葡萄,使空間展示出綠化的觀賞效果。

 

3.4風景區和森林公園綠化

 

風景區與森林公園一般人為破壞痕跡較少,講究保護生態環境。在這類園林中種植果樹既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又不破壞環境,同時還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這類果樹有桃、白梨、海棠果、杏、楊梅等。

 

3.5作為果樹盆景的應用

 

果樹盆景是在盆栽果樹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樹樁盆景的造型藝術,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形成觀賞價值很高的藝術品。它們以其春花婀娜多姿、夏葉青翠欲滴、秋果色彩艷麗、冬枝骨硬蒼勁的特有魅力,別有情趣,被園林專家贊譽為將新、奇、妙融為一體的活體藝術。由于其特有的美化效果,它們將成為居室、陽臺、大型賓館、酒店、庭院等室內外綠化裝飾的一大景觀和時尚。如金橘,樹姿優美,夏日花白如玉,秋冬碧葉金丸,是人們喜愛的盆栽果樹。

 

4綠化果樹的栽培管理

 

4.1整形修剪

 

綠化果樹的整形修剪,要與它的綠化功能、經濟功能相適應,既要體現枝、葉的整體美,使枝條疏密有致,型體美觀,形成合理的樹形結構,又要體現花繁果滿,從而提高其觀賞價值。因此,根據功能的需要,一般只在冬季進行修剪,對不同的樹形分別采用短截、回縮、刪疏等方法,同時對傷口要刷白或涂藥后包扎保護,以促進愈合。

 

4.2肥水管理

 

在進行肥、水管理時,既要區別于其他園林植物,又要區別于生產栽培的一般管理,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分清主次,充分發揮果樹在園林中的作用。綠化果樹可施入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以及腐熟無害化的有機肥,但一般不施人畜糞尿等有氣味、易揮發的肥料,以免污染環境。

 

4.3病蟲害防治

 

蛀干害蟲(天牛)、食葉害蟲(蚧、粉虱、蚜、螨)為園林果樹的主要害蟲。在對食葉害蟲及病害進行噴霧防治時,也可用內吸傳導型農藥進行土壤處理和高壓注干施藥。在進行化學農藥防治時,要注意對周圍空氣、水域等環境的保護以及對人和其他動物的影響,對綠化果樹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有機農藥。

 

5結束語

 

近年來,國內外培育了諸多的觀賞果樹品種,這對于改變城市園林綠化樹種單調和生態多樣性不足的現狀具有現實意義。目前各地都在規劃旅游觀光果園、采摘果園,美化城市及庭院,觀賞果樹資源的開發利用日漸廣泛。在城市園林綠化果樹配置中應針對觀賞果樹的各異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造園方法,環境景觀應該和多種綠化植物相互配置,讓觀賞果樹彰顯其獨特的性格魅力,達到情景交融的美化效果,以發揮出觀賞果樹在城市同林綠化中的應有作用。

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學化學;化學實驗;綠色化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265-02

化學在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同時,給人類也帶來了危難,這也給公眾造成了一種錯覺,以為是化學是造成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而每一門科學的發展史上都充滿著探索與進步,由于科學中的不確定性,化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合成出未知性質的化合物,只有通過經過長期應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質,這時新物質可能已經對環境或人類生活造成了影響。

嚴峻的現實迫使我們必須尋找一條不破壞環境,不危害人類生存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今,冠以"綠色"的名詞成為最時髦的名詞,從綠色蔬菜、綠色產品到綠色科技、綠色化學,綠色話題成為人類最具共識的話題。這種綠色意識,是人類重新審視自然的表現。傳統觀念中把人類和自然放在對立的位置上,人類總是妄圖征服自然,操縱自然,為己所用,卻完全不顧及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而綠色意識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員,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統以及人對自然的尊重。它和通常所講的"環保意識"不同,通常講的"環保意識"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當我們談到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多少疾病,經濟損失時,仍然把"人"放在與自然對立的位置上,以"人"為中心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培養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意識",才能實現對環境,對人類更友善的化學-綠色化學。作為化學教師,應具有綠色化學的思想,提倡綠色化學教育,在化學實驗中以身作則,具備一定的對實驗排放的"三廢"進行控制的能力,以減少排放量,保護環境,從而使學生的環保意識潛移默化地形成。

首先要樹立綠色化學的思想。在實驗教學中,應當讓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有利于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盡量消除學生對化學的恐懼情緒,讓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發展狀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聯。因此,教學中,盡量幫助學生樹立綠色化學思想,盡量體現綠色化學的"4R"原則(即拒絕使用危害品;減量使用;循環使用;重新使用),盡可能推廣綠色實驗,并利用"4R"原則來考慮和解決化學實驗中出現的污染問題,以利于達到最好的環境效應。

其次綠色化學在實驗的選擇、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要選擇低毒、污染較小且后處理容易的實驗項目。規范實驗操作。例如:我們要練習液體的取用,有些同學就用藥品--氯化鈉溶液來取用,按照規定取出的藥品是不能倒回去的,那取出后沒用就倒掉了,這不是浪費藥品嗎?因此,我就用水代替液體,這不僅讓學生真正的練習了液體的取用,而且也節約了藥品,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使用藥品。加強學生的基本操作的學習,使學生能更好的做實驗,為此打好基礎。這樣減少了藥品的損失和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微型化學實驗是在實驗操作技術是以盡可能少的試劑來獲取所需的化學信息的實驗方法。它具有現象明顯、效果良好、節約實驗材料和時間、減少污染、安全、便于攜帶等優點。在微小型的儀器中,用盡可能少的試劑來進行實驗(一般為常規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為只有儀器微型化了,才能減少試劑在器皿上的附著量,同時還應盡可能減少中間產物的轉移過程,以減少試劑在器皿上的附著。為此,師生可對教科書的常規化學實驗進行二次開發。如在對"氧氣的性質"教學中,常規化學實驗是用燃燒匙盛硫或紅磷進行實驗,存在的問題是燃燒匙凹陷太深,可燃物與O2接觸受阻,燃燒時間長,燃燒不完全,不易熄滅,因而產生大量的SO2、P2O5等物質污染環境。對這個實驗可將燃燒匙進行改進,取一細玻璃棒的一端燒至半熔后用鑷子壓出一個小凹槽,微型燃燒匙就制成了。用青霉素瓶作微型反應容器,該燃燒實驗現象明顯。所以,微型化學實驗不是常規實驗的簡單微縮,也不是對常規實驗的補充,更不是與常規實驗的對立,它是在綠色化學思想下用預防化學污染的新實驗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對常規實驗進行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結果。盡可能小劑量是微型化學實驗的核心,它是沒有終止的,是動態發展趨勢,它使每一個化學工作者無論在何種實驗條件中都在考慮:"為了保護環境,只要能達到實驗目的,我能不能把實驗技術、方法、儀器和設計等改革一下,使改革后的實驗相對于改革前,盡可能少用一點試劑? ""盡可能小劑量實驗"是一種思維方向,為了追求新的"盡可能小劑量實驗",解放人們的思想,推動化學實驗的不斷改變,這是化學實驗改革和發展的動力之一,是綠色化學思想在化學實驗中的具體體現。

實驗操作過程中,體現綠色化學理念。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大部分實驗的藥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確給出限量。以至學生很難把握藥品的實際用量,這樣既影響實驗的科學性和實驗效果,又會造成藥品的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規范化操作。若將藥品規定了用量和濃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讓學生接受、觀察、和記憶,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同時節約藥品,減少環境污染。教師實驗教學過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經驗傳播給學生,妥善處理化學實驗的廢棄物(回收、無害化處理),加上正確引導,既提高了實驗的科學性、為實驗操作的規范化奠定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學生學到實際應用技術。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

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第3篇

關鍵詞:化學史;科學發展觀;按需設計;教學情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1-002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6

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展現創造魅力的學科,化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功不可沒。用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有機化學家伍德沃特的話來說,化學家們“在老的自然界旁邊又建立起一個新的自然界”,化學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發明創造史。

化學史中大量的發現或發明,都遵循著按照人類需求而發展的“按需設計”的規律。當世界面臨著糧食危機時,哈伯在1909年發明用鋨作催化劑的高壓合成氨工藝,滿足了人類的糧食需求;當人類在與各種傳染病激烈抗爭時,抗生素應運而生,提高了人類至少25年的平均壽命。“按需設計”是化學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式。

“按需設計”體現出化學發展的人文理念――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需”即“以人為本”,筆者將本文的“科學發展觀”界定為“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代,環境、能源、食品安全等問題困擾著人們,于是人們將這些問題聚焦在化學上,甚至聞“化”色變。然而“化學不是問題,化學解決問題”,在中學課堂中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是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在課堂中除了傳授系統的化學學科知識之外,還應開發化學人文資源,滲透化學史中的科學發展觀,開展學科內涵教育。

“按需設計”的教學情境是化學史中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載體。筆者有意識地挖掘了部分教學素材中科學發展觀的學科內涵并創設了“按需設計”的教學情境,現與大家做如下分享:

案例 1:氯氣與漂白劑

[講述]1774年,舍勒發現了氯氣,并且發現氯氣能夠漂白有色鮮花和綠葉,由此舍勒推斷出氯氣具有漂白性。

[對比實驗]氯氣與干燥的紅色小花、氯氣與濕潤的紅色小花。

設計意圖:以化學史為切口,通過探究實驗,引導學生關注氯水的漂白性。

[過渡]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

[學生活動]書寫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述]次氯酸不僅具有漂白性,還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1897年英國首次使用氯氣給自來水消毒。

[講述]1785年,法國化學家貝托雷提出將氯水的漂白作用應用于紡織工業,實際應用中,發現放置一段時間的氯水漂白作用明顯減弱。

[演示實驗]次氯酸的分解。

[學生活動]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推導次氯酸分解的產物。

[提問]次氯酸見光易分解,表明次氯酸具有不穩定性,所以久置后氯水的漂白作用減弱,那么如何保證次氯酸的漂白性呢?

設計意圖:鑒于次氯酸見光易分解的事實,提出如何改進漂白劑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引起學生“按需設計”的意識。

[講述]化學家貝托雷偶然情況下把氯氣通入草木灰的水溶液中,發現穩定性提高很多。

[視頻實驗]氯氣通入草木灰水溶液后,對其產物進行光照。

[講述]草木灰是一種堿性的物質,次氯酸是一種酸,二者反應生成了鹽,此實驗證明次氯酸鹽比次氯酸更加穩定。次氯酸鈉制備成本較高,限制了以次氯酸鈉為有效成分的漂白劑的推廣。1789年,英國化學家臺耐特把氯氣通入石灰乳中,制得現在仍廣泛使用的、價格低廉的漂白粉。

設計意圖:在“提出需求―按需設計―提出新需求―按需優化”的漂白劑設計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感受到“按需設計”在漂白劑發展歷史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案例 2:氨氣與氮肥

[設疑]植物生長需要氮肥,空氣中有大量的氮氣,但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如何將空氣中的氮單質轉化為氮肥?

[講述]1909年哈伯發明合成氨工藝,將氮氣轉化為氨氣,實現人工固氮。氨氣是氣體,不適宜直接作為氮肥,可制成氨水再使用,如何證明氨氣溶于水?

[演示實驗]塑料瓶變癟實驗、噴泉實驗。

[學生活動]氨氣與水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氨水性質分析。

[提問]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氨水作為氮肥,曾經廣泛地使用于農業生產,不過近些年,卻不再被大力推廣了。為何氨水不能成為氮肥的主角?

設計意圖:氮氣―氨氣―氨水,從人工固氮講到早期使用的氮肥,為氮肥的“按需設計”做鋪墊。

[講述]氨水易揮發且加熱易分解,不穩定是氨水作為氮肥最大的弊端,于是科學家們將液態的氨水與酸反應轉化為固態的銨態氮肥。

[學生活動]氨水與硫酸、硝酸、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講述]早期的銨態氮肥主要是硫酸銨,硫酸銨一度在意大利、英國、日本和印度等國的氮肥生產中所占比例特別高。氨氣經過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硝酸,硝酸與氨水反應生成硝酸銨,使氮肥工廠避免了運輸硫酸的困擾。我國著名實業家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后,氯化銨作為侯氏制堿法的副產物,成為我國主要的氮肥來源。

[講述]農民伯伯在高溫天氣下施氮肥時,經常會戴著口罩。碳酸銨、氯化銨等固態氮肥在加熱條件下會分解。

[學生活動]碳酸銨和氯化銨加熱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講述]無機氮肥不僅加熱易分解,高溫天損失肥效;而且無法更新土壤有機質,使用頻繁后,土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板結。于是有機氮肥――尿素在此背景下得以合成,成為當前使用程度最大的氮肥。

[講述]全世界每年化學工I的固氮量,只能達到生物固氮量的1/4左右。因此,在不斷設計的人工固氮方法中,生物固氮的模擬過程最受人矚目。當前化學家們圍繞固氮酶催化固氮活性中心這一問題展開模擬工作。人們正期待突破性的氮肥品種出現,這將會是繼哈伯合成氨工藝后,又一載入史冊的轉折性的科技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感受氮肥“按需設計”、不斷發展的科學過程,體悟化學家們積極探索的科學品質、甘于奉獻的社會情懷和日臻至美的理想信念。

案例 3:原電池與化學電源

[講述]公元1800年,伏打把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制造出最早的電池――伏打電池。不久后,伏打發現,用任何兩種金屬代替鋅和銀都可以產生電流。這種將不同的金屬片插入電解質水溶液形成的電池,通稱伏打電池。

[提問]伏打電池在使用時,電流電壓不穩定。伏打電池的模型是單液原電池,請你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并試著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學生活動]得出結論:鋅與硫酸銅溶液直接接觸,將鋅與硫酸銅溶液進行隔離。

[講述]1836年丹尼爾將銅片和鋅片分別浸在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鋅溶液中,用多孔陶瓷將兩種溶液隔離,發明了丹尼爾電池。

設計意圖:伏打電池和丹尼爾電池在化學電源發展史上有不可估量的地位,與中學化學里講解的單液原電池和雙液原電池有直接關系。學生能夠獨立參與到電池改進中,切身體會“按需設計”的。

[講述]丹尼爾電池不便于攜帶和使用,于是科學家們又開始投入電池的設計工作中。1887年,英國科學家赫勒森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方便攜帶,獲得了廣泛應用。

[講述]當前家電越來越小型,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功能,人們迫切需要小型化、多功能化的電池,于是人們制造出了紐扣電池。

[過渡]由供電不穩到供電穩定,由不便攜帶到方便輕盈,由功能單一到功能多樣,化學電源的設計越來越完善。但電池使用過后,如若廢棄,對環境的污染較為嚴重。如何保證化學電源的生態環保,成為化學家們的研究課題。

[講述]可充電的二次電池應運而生,鉛蓄電池、鎳鎘電池等二次電池在生活中屢屢可見;綠色高效的燃料電池大放異彩,氫氧燃料電池、甲烷燃料電池等清潔電源越來越受到關注。

設計意圖:化學電源在化學發展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化學家們貢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但化學電源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科學家們不斷地遇到挑戰,不斷地取得突破。通過化學電源“按需設計”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問題會不停顯現,面對問題最佳的態度,應該是積極思考與認真解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通過融入“按需設計”的教學情境,學生得以在化學的歷史海洋中去發現,去探索。發現滲透在化學史中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發現蘊含在化學史中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發現之余,做一個探索者,不斷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今后化學的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第4篇

一、創新概念的提出

什么是創新?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目的和任務,在現有信息的基礎上,以能動的思維活動發展一種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現在的這個經濟時代,創新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能力,可以說它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創新引領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善于創新的民族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民族,一味地因循守舊只能落后,而落后的結果就是挨打。在這個新的世紀,技術與人才是重中之重。對于高中化學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深刻理解創新的內涵,從思想上重視創新,引導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有創新的需求,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以及學習能力。對于社會,若想長期穩定地發展,創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它是素質教育的必要實現途徑,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形成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注重目標的確立以及價值的取向,具有創造性思維,加強人格培養,重新確立“學生觀”,優化教學過程,拓展自由空間。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實用性和創造性。但是隨著化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好多學生對它失去了興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們認為化學與生活無關;同時當今高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受到缺乏教學設備和升學考試的雙重影響,一直以應試為主,所以現在我們應高度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幾點創新嘗試

1.引用化學史中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化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而化學史也是具有著獨特美麗的歷史,它是具有進步性的科學史。這樣的歷史講給學生們聽,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老師們需要生動形象地講解一些化學史上著名的實驗案例,繪聲繪色的實驗現象的描述,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們動手能力的提高,增強參與熱情。舉一個例子:老師在講解空氣的時候,可以講解一下空氣研究的發展史。學生們學習氫氣時,通過查找資料,可以了解到16世紀中葉和17世紀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金屬與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一種可以燃燒的氣體,這就是氫氣的產生。對于磷的學習,老師可以介紹一下磷的發現者法國人布蘭特以及他的發現過程。

2.運用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高中學習中有好多實驗屬于驗證性實驗,這種實驗缺乏現實意義,既沒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沒有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缺乏創新精神。如果把這些驗證習慣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就更加有科學性了。這樣,學生們就處于一種主動求知的興奮中,自然增加了學習興趣。例如講到制備Fe(OH)2以及它的性質時,老師需要把這種物質的顏色、狀態、溶水性等講解清楚,然后親自做實驗演示FeSO4與NaOH溶液的反應,此時學生們需要注意觀察,學生們看到的結果就是灰綠色的沉淀代替了白色絮狀沉淀。如果學生們認真觀察了就會想: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實驗中需要注意很多問題,比如:實驗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實驗時滴管的使用需要注意,要插到試管底部,并且保證浸沒在溶液里,然后再緩慢地擠出NaOH溶液。NaOH溶液時間放久了會溶解一些物質,學生們認真思考過后就會知道,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所以FeSO4和Fe(OH)2很容易被氧化。這樣為了證明思考的正確性,需要換用煮沸后除去氧氣的NaOH溶液再次進行驗證試驗,同學們可以觀察到,反應首先產生的是白色沉淀,隨后立即變成灰綠色沉淀,最后變成了紅褐色沉淀。這樣的變化也會引起同學們思考:怎樣可以降低Fe(OH)2的氧化速率?同學們可以自由討論、分析,經過一系列的過程,可以得出結論:在FeSO4液面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滴管需要插到試管底,然后再加幾滴經過煮沸的NaOH溶液,這樣做可以有效地降低白色沉淀的氧化速率。

綠色化學發展史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化學教學 德育 滲透

一、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學這門自然科學充滿了豐富的德育內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氧化-還原反應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規律;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體現了內因與外因的相互關系;化學反應中的能量守恒,質量守恒,電荷守恒……等等這些內容對學生感悟辯證法,客觀對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積極指導作用的;化學實驗貫穿于整個化學課程,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實驗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化學家們為科學發展矢志不渝鉆研到底不放棄的精神鼓舞著學生們執著追求真理……;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而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化學知識,教師可利用此平臺對學生進行和諧發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學發展史,化學家帶給人類的精神財富等等都能給學生更多的啟示。因此,本人認為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策略

從上文的分析,本人總結出以下幾點德育滲透之實踐策略:

(一)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綠色環保理念

化學實驗教學與綠色化學聯系最為緊密、最為直接,在實驗教學中貫徹綠色化學思想最為重要。本人在實驗教學中摸索到以下兩種方法:

1.將幾個實驗合并在一起,節約原料,減少污染。

例:“苯酚是一種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苯酚鈉和水。苯酚鈉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濁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會變澄清。”我們需要做兩個實驗,分別證明苯酚是一個酸性比碳酸還要弱的酸,苯酚能與氫氧化鈉反應。那么可以把這兩個實驗結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發現濁液變澄清,證明苯酚與氫氧化鈉反應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氣,發現澄清的溶液又變渾濁了,實際是苯酚鈉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氫鈉。這樣有效的節約了原料。

2.在不影響實驗效果的前提下,將某些易產生有害物質的實驗換為產生無害物質的實驗。

例:“比較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實驗”,教材上用的酸、堿、鹽分別是鹽酸、醋酸、氫氧化鈉、氨水和氯化鈉,其中的鹽酸和氯化鈉溶液在通電時,電解產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氣,所以可以將鹽酸和氯化鈉溶液換為稀硫酸和碳酸鈉溶液,電解產物都是氫氣和氧氣。這樣既達到了比較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氣的污染。

(二)利用化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例如:我國化工先驅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學界一面光輝的旗幟。出身貧苦的侯德榜通過刻苦的學習,以 10 門功課 1000 分的優異的成績被公費派往美國留學。當他學成之際,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接受永利堿業公司的聘請,于 1921 年回到災難深重的祖國,發展中國自己的化工事業。面對外國資本家制堿技術的封鎖,他憑著外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也能辦到的信念,發明了著名的“侯氏制堿法”,即聯合制堿法。而對他的發明,他不僅沒有高價出售專利發大財,而是寫成《制堿》專著,將它公布于世,轟動了整個世界。但是當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與其合作時,侯德榜與其同仁卻凜然拒絕,寸步不讓。他們說“寧肯給工廠開追悼會,也決不會與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風亮節、愛憎分明的品質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進行德育滲透

1.無私奉獻精神

學生是教師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系。因此,教師的專業道德別強調為學生奉獻的精神。

2. 以身作則,行動引領

我們常常教育學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師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提重物;如果老師在校園里隨手撿起一個包裝袋扔進垃圾桶;如果老師在升旗儀式上嚴肅、崇敬的唱著國歌;如果老師扶起了吹倒在路邊的交通指示牌;如果老師帶著受傷的打著繃帶的胳膊出現在課堂上;如果老師多年來捐助著幾個貧困學生。那么無需多言語,他的學生也會是充滿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因為老師的行動已經教會了他們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本人的研究及探索,本人覺得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有意義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研究也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對于在化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策略還不夠深入,也值得進一步推敲。

參考文獻:

[1]詹可義,新課程化學教學中德育工作亮點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2/03

[2]程平,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同行[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开化县| 淮北市| 九龙坡区| 上蔡县| 林口县| 峨边| 大姚县| 浙江省| 甘谷县| 固原市| 徐闻县| 儋州市| 丹棱县| 泾阳县| 黄龙县| 固原市| 曲水县| 太白县| 玛曲县| 乌鲁木齐县| 东阿县| 菏泽市| 邯郸市| 余干县| 安丘市| 资中县| 保德县| 黔西| 安阳县| 嫩江县| 瓦房店市| 寿光市| 尖扎县| 西充县| 涿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祁阳县| 永泰县| 连平县|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