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污水的處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2016年全國廢水排放量達7353226億噸,而目前對于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統計還是空白;2016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量達318億噸,而據經濟師趙暉所說,2016年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僅22%。
據測算,全國農村每年約產生生活污水量90多億噸,絕大多數沒有處理就直接排放。早在2002年我國城鎮就開始了進行污水處理服務市場化改革[1],2015年我國治理廢水項目完成投資高達1184138萬元,但農村的污水處理仍較為落后。由此可見,我國目前農村污水處理現狀不容樂觀,農村水污染現象較為嚴重,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究其原因,農村污水排放存在“面大點小”的問題,即所產生的生活污水較為分散,但總量相當龐大。
已經有許多專家和學者在污水處理方面做出了很多研究,主要結論如下:第一,農村污水處理的方法選擇。李明虎[2](2015年)研究發現農村的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有人工濕地處理、生物膜處理技術、穩定塘。第二,農村污水處理的政策支持。王樹鋒[3](2013年)等認為農村污水處理的支持政策有多元化的污水處理投資機制、分層次制定落實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機制、激勵機制長效的政策引導。第三,農村污水處理的成效分析。據顧華[4](2009年)對北京農村的研究,北京農村污水處理取得的成效有農村污水治理思想建立、污水處理模式選定、污水處理工藝確定、污水處理標準確立、農村循環水務的發展。
二、農村污水處理成效較低的原因
(一)農村污水的特征
農村污水收集較為困難,因為其具有來源多且分散的特點。
趙雪蓮[5](2010)等人在對北京市農村污水的調查中發現,北京農村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農村污水流量小、日夜變化大;第二,污水成分較為復雜,且波動性很大;第三,居民居住分散,要做到污水集中處理很困難。
(二)群眾認知水平不夠
我國農村對于污水治理的重要性上認知不夠。一方面,農戶未能意識到污水治理與自身的相關性,另一方面,農村現存的污水處理方式較為落后,且處理設施陳舊,管理水平低。盡管出臺了如“美麗鄉村”等政策上的支持,但群眾的積極性依然未被調動。
通過在江蘇省農村的調研,本文了解到多數農戶并不清楚該村的污水處理模式,對處理廠有所認知的僅存于村級干部和部分普通農戶中。
(三)資金投入有限
本文前往江蘇省某農村了解其污水處理情況,通過調研得到以下數據:成本方面,該鎮的污水處理廠總投資額9000萬元,其中,土地900萬元,建筑5300萬元,設備、機器等3700萬元,人力150萬元/年,能源、原材料等日常開支0.7元/噸;配套污水管網約6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5座,總投資約1.2億元。每天處理污水約2.5萬噸/座。稅收方面,2016年截至到8月度繳納增值稅108.10萬元,預計2016年全年繳納增值稅150.00萬元。
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污水處理的成本是很高的。而處理的成本均由政府承擔,這對于政府而言是一項極大的支出。而投入了這么多之后,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收獲的效益是否值得這些成本,要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資源和資金都得到節省等等。
三、建議與對策
(一)借鑒國外農村污水處理方式
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到了部分國外較為先進的污水處理方式。
第一,韓國采用的是土地-植物系統。該方法利用處理過的污水對農田進行灌溉,不僅對農作物無害,還能增加其產量。第二,日本應用的是生物膜法、浮游生物法。該方法所用的裝置體積小、成本低,且操作起來簡單便捷。第三,美國采用的是高效藻類穩定塘處理系統。該系統是傳統穩定塘處理系統的改良版,建設與運行都更加容易,但和傳統穩定塘一樣的是受環境影響很大。第四,荷蘭應用的是一體化氧化溝。該方法投資少,便于管理,但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限制。第五,法國采用的是蚯蚓生態濾池。該方法耗能低且高效,根據蚯蚓的特點設計而成。
以上為本文整理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處理方式,其余方法不再贅述。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各國的污水處理目標都是低成本、易操作等,與傳統污水處理相比,此類處理方法最大的特點在于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實現了物質循環與可持續發展。這些技術為我國污水處理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但同時,各地的環境、經濟發展情況都不一樣,不可照搬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成功案例。
(二)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方式的改進建議
1.污水的治理
在污水的治理上,我國農村污水治理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而無論具體情況如何,我國農村污水治理的總體方向均為簡化工藝、降低成本、可持續等。
以前文所提到的北京市農村的污水處理為例。根據其特征,在技術選擇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藝的運行應盡量穩定,并且做到治理完成的水能直接回用;第二,選取投資建設費用較低的方案;第三,利用當地的地理環境建設污水處理站;第四,運行盡可能簡單。而針對本文所調研的江蘇省某農村,有如下補充建議:第一,當地有不少工業企業,例如造船廠鋼?F廠等,這樣一來,資金上可以由這些企業和政府一同承擔;第二,為了提高運行效率,可采用TOT模式或托管模式,這兩種模式有利于污水處理廠的有效運營,且對于運行污水處理廠的公司而言,與政府合作風險較小;第三,該農村占地面積較大,可根據人口密度、地理環境等因素在當地建立小型污水處理廠。
2.污水的預防
在污水的預防上,各地政府應從源頭上解決污水的排放問題。例如,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嚴懲隨意排放污水;嚴加監督,杜絕地方保護主義等。
關鍵詞:農村污水;污水處理;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1、概述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污染出現了從城市擴散到農村的新趨勢,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刻不容緩。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包括垃圾亂堆亂放、污水亂排亂放和灰塵到處飛揚等,其中污水排放不合理引起的環境問題,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不僅造成水源地的安全隱患,而且加劇淡水資源的危機,甚至影響耕地灌溉,危害農民的生存發展。
農村污水是指農村地區居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污水,包括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兩個方面。生活污水由廁所排放污水、洗浴、洗衣和廚房廢水組成,生產污水由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等生產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組成。我國農村污水的特點是:生活污水比重大和集中收集處理難度大。農村污水主要是為生活污水,基本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可回收利用,但水質水量變化較大;另外,我國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排水管網布置不齊全,集中收集處理難度較大。農村污水量大面廣,污水中大量氮磷等污染物質,加重接納水體污染,威脅農村飲水水質,影響居民居住環境,嚴重威脅農民身體健康,從而造成水資源浪費。
2、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造成農村污水問題日益嚴重的原因,不止來自一個方面,而且是諸多因素共同的影響。下面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論述,即防治污水的意識淡薄、管理污水處理的條例缺失和處理污水問題的資金不足。
2.1意識的淡薄
關于農村污水處理問題中的意識淡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民對預防污水污染問題的意識淡薄,二是政府對治理污水問題的意識淡薄。村民意識的淡薄表現在將廁所處理污水、生活污水等隨意排放在地面上,而沒有通過專門處理的管道排放到固定的地點,當然這與設施的不齊備密切相關,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村民在對于污水處理的概念很淺,甚至不認為污水應該處理后再排放,因為他們多年來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將污水排放在地面上,沒有預防污水污染的意識。政府治理農村污水意識淡薄表現在,始終沒有真正將制定的相關條例執行到每個農村點,甚至沒有完善執行這種條例的思想,將農村污水污染問題一拖再拖,愈發嚴重。
2.2管理的缺失
目前,國家只重視編制城鎮總體建設規劃,忽視了與土地、環境、產業發展的有機聯系,農村聚居點缺少規劃,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點源的污染防治上。農村的環境管理還存在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能權限分割與污染性質不匹配、缺少基礎的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等一系列問題。地方政府在對地區做發展規劃的時候認識不足,規劃之后,且大多忽略了環保要求,責任要求沒有落實。同時,對于現階段農村分散型污水處理問題,還沒有相應的排放標準和技術規范。當然,在制定并執行這些標準和規范之前,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這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協調合作共同來完成。
2.3資金的不足
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滯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經濟水平的相對落后,且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城市化的進程上。大多數地區的鄉鎮政府難以承受建設及運行費用,而污水處理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足夠的資金就不能保證環保所需的必備設施,污水的處理自然不能夠行動。從產業經濟學角度分析,農村地區所采用的分散型污水處理規模小,難以市場化,對企業及社會資金缺少吸引力,急需相關政策的支持。
3、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的模式和思考
我國地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居住方式和生活習慣差別大,污水處理方式不能過于單一,而是應該根據農村的具體現狀,采取的污水處理方式也要因地制宜。目前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的模式主要有兩種:集中處理模式和分散處理模式。
3.1集中處理模式
在農戶相對集中、地勢有一定落差的地區,可以借助地勢優勢,將各戶產生的生活污水經隔柵井收集匯流,然后經過地埋式厭氧凈化沼氣池進行處理。充分利用周圍的廢塘、洼地,采用生態塘處理系統和濕地處理系統,減少土地占用,節省投資。分散處理模式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化糞池法、穩定塘法和人工濕地法。
化糞池的功能是接收、貯存家庭生活污水并進行處理。池內分為漂浮層、淤泥層和中間清水層三個區域,能截留生活污水中的雜質、減輕污水廠處理的負擔。沉淀下來的污泥經過厭氧分解和酸性發酵脫水熟化后能轉化為穩定狀態的肥料。穩定塘是利用地形建造的空間,可減少維護費用,但處理效果受到氣候的限制,普及難度大。人工濕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濕地系統,這是一種新興的生態處理法,可以處理氮磷含量較高的污水,主要有潛流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兩種。人工濕地的缺點是土地需求量大,并受到氣溫和植物生長季節的影響。
3.2分散處理模式
污水的分散處理模式,是對源于單獨的住戶和獨立的社區及污水產生點的污水,進行收集、處理、排放的處理模式。針對多數農村地區布局分散的現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難以應用、經濟力量薄弱又缺乏專業人員,因此適合采取因地制宜、運行費用低、便于維護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其中,主要的分散處理方法是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分四種,分別是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生物轉盤和生物流化床,是分散生活污水處理的一個主要的人工處理技術,包括厭氧和好氧兩種生物膜。污水處理的原理是微生物厭氧或好氧附著在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污染物,達到凈化的目的。該方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成本低、效率高。
3.3關于污水處理的思考
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比較薄弱,科學合理地利用農村地區的天然凈化前兩是治理污染的可取措施。積極推廣生活污水濕地處理模式,充分利用農村水田等的自凈能力,開展清淤清潔的生態系統建設。對化糞池建設比較完善的村莊,可以增添污水凈化設施,根據具體狀況進行集中或分散處理。對于傳統農業地區,則應在確保不污染飲用水源的前提下進行簡單的垃圾集中填埋以及污水的匯集排放。
另外,在發展污水處理技術的同時,要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的相關部門要協作交流,共同確定當地的污水污染狀況,并制定有效處理措施。拓寬融資渠道,是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建設費缺乏的主要途徑,這要求政府建立專項資金,從單純靠財政性資金向多元投資、融資還貸、多方合作方式轉變。解決了資金缺乏問題,配合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先進的處理技術,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問題定能迎刃而解。
總結
為加速我國新農村建設,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農村污水處理問題勢在必行。農村污水處理既要滿足當前達標處理,又要滿足今后再生利用的需要。我國地域發展不平衡,對污水處理的要求也不同。我國近年來已經發展了諸多因地制宜的污水處理方法,但仍然不能滿足徹底改善污水排放混亂的現狀,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在管理體制上,端正態度,認真整治;在處理技術上,要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發展適合自己的處理方法。總之,在處理農村污水的問題上,對我國而言依然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卜全民.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模式與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
[2]張克強,黃治平等.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模式與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8.
[3]楊麗英,黃躍華等.淺析農村污水處理方式的選擇[J].科技信息,2007.
一、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質要求、監測及分析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二、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T 6920-1986 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GB/T 7494-1987 水質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測定 亞甲藍分光光度法;GB 11607 漁業水質標準;GB/T 11893 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6-1989 水質 氯化物的測定 硝酸銀滴定法;GB/T 11901-1989 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GB/T 11914-1989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質;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農田灌溉用水水質 ;HJ/T 51-1999 水質 全鹽量的測定 重量法;HJ/T 347-2007 水質 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HJ 505-2009 水質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 稀釋與接種法;HJ 535-2009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質 氨氮的測定 水楊酸分光光度法;HJ 537-2009 水質 氨氮的測定 蒸餾-中和滴定法。
三、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農村生活污水(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農村居民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廁所衛生間沖廁、洗滌、洗浴和廚房排水,農村公用設施、旅游接待戶、旅館飯店、家庭農副產品加工及畜禽散養農戶等排水,不包括鄉鎮企業工業廢水。
四、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般要求
1.應根據村莊所處區位、人口規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點及排放要求,結合當地經濟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污水收集和處理模式進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2.提倡推廣應用新技術、 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材料與技術,在污水收集時,要注意雨污分離,鼓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再利用。
3.對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宜開展生活污水的集中式收集,經農村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回用。
4.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貌復雜以及尾水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農業用途的村莊,宜采用分散式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回用。
五、技術內容
1.標準分級
(1)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標準值分為一級標準、二級標準和三級標準,三級標準分為A標準和B標準。
(2)排入GB3838 III類水域(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和湖、庫等封閉或半封閉水域及稀釋能力較小的河湖的污水,執行一級標準。
(3)排入GB3838Ⅳ、Ⅴ類水域的污水,執行二級標準。
(4)排入用于農田灌溉的儲水塘、儲水渠等農業灌溉水體的污水,執行三級標準。三級標準A標準適用于水田谷物的灌溉;三級標準B標準適用于旱地作物的灌溉。
(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按表1 規定執行)。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后回用于養殖水體的,其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后回灌地下含水層以補給地下水源的,其水質要求應符合GB/T11901-1989的規定。
4.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后回用于林業、草地的,其水質應符合GB20922規定。
六、監測與分析方法
1.本標準規定的項目標準值,要求水樣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層非沉降部分按規定方法進行分析。
2.在排水口設置取樣點,根據污水處理后排放或回用的去向,確定相應的監測項目。
3.表1中規定的污染物原則上在集中式排放口每季度監測1次;若處理排放后直接用于農田灌溉且采用噴灌方式的,則懸浮物(SS)每月測定1次。
目前,我國城市和農村污水現象十分嚴重,這成為制約我國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怎樣治理我國的水污染問題已備受關注。本文首先了解了我國污水的主要來源,分析了我國污水現狀,并在此技術上深入研究我國污水處理技術,同時希望我國盡快利用相關技術進行污水處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污水,來源,現狀,處理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也隨之加快,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問題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的環境問題。同時,由此所引發的水資源短缺也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進步的一個重要問題。
從我國的水環境現狀來看,我國的污水問題是應該受到高度關注和重視的。本文重點講述我國污水的現狀和處理技術方面的相關內容。
一、我國污水的來源
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口數量也劇增,人們對水資源數量的需求越來越多,在生活和生產中,不合理的利用水資源產生了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
我國的污水主要有農村污水和城市污水。農村污水包括農村人口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指農村人口做飯洗衣洗漱產生的污水,以及廁所排放的污水;生產污水主要是農牧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比如水產養殖、禽畜養殖和農產品加工過程產生的農牧業生產廢水,甚至包括了農田中化肥、農藥被雨水沖刷形成的水徑流。城市污水也包括市民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產污水。生活用水與農村生活用水一樣,主要是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工業用水主要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大量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工業污水中含有很多工業用染料和重金屬等。
從上面的分析中,不難總結出農村生產污水和城市工業生產污水是我國污水的最主要來源。
二、我國污水的現狀
由于我國農村分布較為分散、農村面積較大,農村污水來源較廣、有機物濃度較高、成分較為復雜,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鉀、致病菌和病毒等,所以農村污水的處理難度相對較大。城市居民比農村人口生活條件較好,生活產生的污水集中排放,可以進行集中處理,雖然如此,但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不是很明顯,還需要加大技術、經濟和設備各方面的支持。
城市中的工業產生用水量大,水資源的利用方式多樣化,污水中有大量的工業染料和重金屬等,毒性較大,且伴有濃烈的氣味,工業污水是極難治理的。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最早開始于1921年的上海,長期以來,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不協調,城市中的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生活和生產的現實需求,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運用何種技術進行我國污水的處理,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我國污水處理技術
(一)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首先是人工培養微生物,并對這些微生物進行訓話,利用它們對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機物進行氧化和分解,通過一些列的化學反應現象,使有機物的性質發生變化,從而分離出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與傳統的生物濾池污水處理技術相比,占地面積很小,這種技術的實施和管理也比較簡單,而且凈化的效果好,資金投入少。這種方式非常適用于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污水的處理。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夠滿足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分解和排除,在污水處理技術行業又開發和研究出了新的技術,比如如A/O法、A2/O法、氧化溝法、SBR法等,這些改進的方法可以應用于工業生產污水的處理。
(二)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讓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在上面附著和生長的方式進行處理,生物膜可以吸附污水中很多的有機物,在氧氣充足時,還可以分解附著在其上的有機物。生物膜法的實質就是利用生物技術使污水中的微生物自動隔離出來,從而達到水凈化的目的。
這種污水處理技術十分環保,管理方便,投資費用低,可以廣泛運用于工業印染、皮革生產等工業生產污水的處理方面。
(三)厭氧沼氣池法
厭氧沼氣池是新型農村建設中倡導的一種將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清潔能源(沼氣)的生產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沼氣池的建造基本不需要很多投入,僅需將適合的生產沼氣的原材料如農作物的秸稈進行搭配混合即可。
厭氧沼氣池污水處理積水時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運用較多的污水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可以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適宜的推廣和宣傳,以解決我國農村生活和生產中的部分污水。
(四)土壤滲濾技術
土壤滲濾技術有慢速滲濾技術和快速滲濾技術兩種方式,慢速滲濾技術進行污水處理可以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是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技術形式。
人工快速滲濾技術是在快速滲濾基礎上形成的,它是指污水投到有很好滲透效果的土壤表層,污水在地球重力作用之下,在土壤中經過生活氧化、硝化、反硝化和層層過濾多個環節之后,進而凈化。人工快濾污水的過程中,污水流經土壤時,許多有機物被截留下來,這實質上是一種采用物理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方式。
土壤滲濾技術操作簡單、經濟環保,可以廣泛應用于我國的農業和城市生活生產污水的治理中。
(五)紫外線消毒技術
紫外線消毒技術主要是運用紫外線對污水中的病毒和致病菌進行輻射,通過病菌的核酸對紫外線光能的吸收使其自身的結構發生變化,改變其DNA的生物學活性,使核酸鏈斷裂,生物不能生產和復制,最終導致病菌的死亡。紫外線消毒技術可采用的等預案有紫外汞燈和紫外發光二極管。
紫外線消毒技術的使用非常簡便,只需要準備可以產生紫外線的設備就可以。這種技術非常適用于我國農業生活生產污水的處理,這可以在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關鍵詞 污水;人工濕地;農村
在我國,目前共有60多萬個行政村、250多萬個行政村、共居住著至少2億多住戶,8億多農民。農民的勞動收入和生活質量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國策制定的主要方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的勞動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和人均購買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刺激了內需,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創舉便孕運而生了,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型農村要求,并且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明主”的建設目標,而在此之中、農民的日常生活污水的處理與回用便成為了整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我國農村的現狀排水制度
1.1 農村生活污水的主要問題
我國農村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日常的洗滌用水、廚房炊事、糞便以及蓄養牲畜。其中,日常的洗滌廢水占據了絕大比重。眾所周知,農村的分布主要受到水源分布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農民對于水源多數都是抱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態。然而,由于我國農村之中現在并未有合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措施,多以直接灑向地面的方式,因此往往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再者,農村傳統的污水排放方式往往是隨意排放,侵入土壤,寄希望于依托土壤的凈化和再生能力解決生活污水的問題,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由于農村人口數量較大,產生的廢水主要依靠土壤自身的凈化已經無法承載,日常生活廢品的隨意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土壤的土質,進而影響了周遭的水源水質,破壞了生態平衡,水土的流失更是成為了這一時代的重大考題。農村生活污水的妥善處理正逐漸成為廣大農民的急切希望。
1.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
除了直接灑向地面的方式,農村的生活污水的主要處理方式還包括明溝和灌渠的方式。明溝的排水方式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還有農藥,以及牲畜的糞便等其他農村廢物廢水的隨意排放,每到晴天的時候、便到處惡臭難聞,嚴重的污染了農村的生態環境,降低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隨著各地新農村發展的需要,部分地區衛生器具取締了傳統的旱廁,污水管道的排放方式也得以應用,然而灌渠的使用一方面往往會影響灌溉水的水質,另一方面甚至對日常的飲用水也會造成相當大的破壞作用。
由于以前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不齊全,農村的生活污水很難得到行之有效而且生態環保的解決。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的有效實施,一些天然的污水處理方式也在許多地方得到推廣,大大的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別性,這種方式無法在全國統一施展開來、因此,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我們往往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的使用資源并且使資源得到最為充分的利用。
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由于農村居住相對分散,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千差萬別,采用統一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絕無可能,而是應該因時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才能更有效的解決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
2.1 因時制宜,不同的時間采用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
這種污水處理方式只要適合于偏遠的和疏散的農村村落。根據不同的時間,采用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冬季可以采用直接灑向地面的原始方式,春夏秋季則應該采用充分的利用沼氣池的排放方式。這就使得在春夏秋季的生活污水處理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更能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沼氣池是重要的天然氣的誕生地,充分的吸取沼氣池的能量,往往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的發展。日常生活應用的煤氣被天然氣所替代,農民的日常支出減少,收入便會相應的增加、進一步的刺激內需,促進經濟的二次發展。而且,生活污水對于沼氣池的形成和發酵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刻,日常的生活污水已經不是廢棄的物品,而是以一個重要的生產資料的姿態主導著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向。這種方式是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比較適用的生活污水排放舉措。當然,因時制宜是解決生活污水排放問題的重要標準,只有把握了時節的不同和共同之處,采取不同的處理舉措,往往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