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蔬菜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發生條件
1.土壤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環境,也是多種病原菌越冬的場所。由于溫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溫度和濕度高,致使病原菌增殖迅速,生產中又缺乏抗病品種,土傳病害隨連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溫室發生瓜類枯萎病后如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從零星病株到普遍發病只需4--5年時間,病株率可達100%,減產50%以上,嚴重威脅著溫室蔬菜生產。近年來茄果類青枯病、茄子黃萎病分布地區的擴大和為害加劇也有類似原因。地下害蟲如螻蛄、韭蛆等,也因溫室土壤溫暖、潮濕、疏松肥沃而發生早、數量多、為害重。
2.空氣濕度
溫室在寒冷季節、夜晚密閉保溫條件下,空氣相對濕度可達90%-100%,溫室屋面、壁面結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黃瓜、番茄等蔬菜熱容量大,葉面和果實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濕的環境,對蔬菜生長發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卻適宜多種病原真菌、細菌的萌發、侵染和繁殖。例如溫室常見的黃瓜霜霉病,病菌在葉面結露3小時后,就能萌發、侵入寄主。病害一旦發生,傳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3.溫度
適宜蔬菜生長的溫度環境,通??梢砸鸢l病,溫室溫暖的條件,成為病害發生流行的條件,溫度對害蟲分布地區及發生為害的影響比濕度更重要。溫室白粉虱在北方寒冷地區不能在露地過冬,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溫室面積的增加,可在冬季溫室中繼續繁殖為害并形成蟲源基地,現已發展成為蔬菜的主要害蟲,其發生為害呈上升趨勢。
4.其他條件
據有關資料顯示,番茄晚疫病病菌只侵染番茄和馬鈴薯,20世紀70年代以前,露地番茄的菌源來自馬鈴薯,北方菜區僅在個別年份氣象條件適宜時發生,危害性較?。弘S著溫室番茄栽培面積的迅速增加,該病為害逐年加重,成為全年常發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另外,生產中盲目地引種和調種,可直接使危險性病害迅速傳播、蔓延。例如,黃瓜黑星病起初在我地只零星發生,但現在已成為一種普通病害,并有向外擴散蔓延的趨勢。
二、防治技術
1.物理措施
①曬種、溫湯浸種。播種前選擇晴天將種子曬2-3天,可利用陽光殺滅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減少發病。瓜類、茄果類蔬菜的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20分鐘,都能起到對種子消毒殺菌作用,預防苗期發病。②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消毒滅菌。目前最常用的是高溫悶棚。在夏秋季節,利用溫室閑置期,采取覆蓋塑料棚膜密閉大棚,選晴天高溫悶棚5--7天,使棚內最高氣溫達60-70℃,可有效地殺滅棚內及土壤表層的病菌和害蟲。③阻隔或誘殺害蟲。于溫室的通風口處設置黃板誘殺。黃板每畝設置25-30塊,置于行間與植株高度相同,當白粉虱或蚜蟲粘滿板面時,需及時更換。覆蓋防蟲網可以阻隔害蟲侵入。
④高溫堆肥殺滅病菌和蟲害。蔬菜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但農家有機肥中多帶有植物病菌和蟲害。在施前1-2個月可將其潑水拌濕、堆積和蓋嚴薄膜,使其充分發酵腐熟,在發酵期堆內溫度高達70℃左右,可有效地殺滅病菌和蟲害。并且腐熟后的肥料施人棚內,不會發生蔬菜燒根和有毒氣體危害等不良現象。⑤扣膜熏蒸??叟锬ず?,酌情采用硫磺鋸末或敵敵畏煙劑,在傍晚密閉棚膜,點燃煙劑熏蒸一夜,可以殺死遷飛到保護地內的蚜蟲、白粉虱、潛葉蠅等害蟲。
2.栽培措施
①輪作換茬和清潔田園。各種蔬菜實行2--4年以上的輪作換茬,都有減少和減輕病蟲害的明顯效果,并有明顯增產作用。將病殘體、病果全部帶出棚外,銷毀或深埋,可減少病害基數。尤其是前茬作物騰茬后,徹底清潔田園,再結合高溫悶棚,能有效防治下茬蔬菜某些病蟲害。②增施有機肥和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再按各種蔬菜對氮、磷、鉀元素養分需求的適宜比例,進行配方施用化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營養狀況,促進蔬菜作物生育健壯,還可增強蔬菜抗病力,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③實行膜下暗灌。溫室蔬菜實行起壟定植,地膜覆蓋,既便于膜下溝里澆水,減少土壤蒸發量,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抑制蔬菜病害的發生發展,又可防止土壤病菌的傳播,從而減輕病害的發生。
3.生態防治
[關鍵詞]蔬菜;病蟲害;防治
烹壩鄉位于距瀘定縣城以北15公里,距州府康定縣城34公里的大渡河西岸,全鄉幅員面積116.3平方公里,轄冷竹關、喇嘛寺、烹壩、沙灣4個村委會。人口0.5萬人,現有耕地面積3108畝。近幾年烹壩鄉的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復種指數顯著提高,格不入但菜農對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方法,蔬菜病蟲害嚴重,影響蔬菜外觀和銷售價格?,F針對烹壩鄉蔬菜基地在蔬菜病蟲害發生情況,闡述烹壩鄉蔬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辦法。
一、選育優良蔬菜品種
選用抗逆性強、抗病蟲危害、高產優良蔬菜品種,是防治蔬菜病蟲危害,奪取蔬菜優質高效的有效途徑。例如番茄早熟栽培應選自封頂生長類型的早熟豐產品種,晚熟栽培宜選非自封頂生長類型的晚熟品種;津研4號黃瓜,較抗霜霉??;豐抗70大白菜,較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軟腐病。實踐證明,優良蔬菜品種,在生產上都表現出一定的抗病增產作用。
二、實行輪作倒茬
實行輪作倒茬主要是減輕土壤中潛伏的傳染性病菌對同類作物連續侵害,如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菌等,凡是能夠發生同一種土傳性病害的作物(如瓜類、豆類枯萎病,茄果類青枯病等),這些作物連作基本是可受到連續感染的。在輪作倒茬中,同一種蔬菜在同一地塊上連續生產不應超過兩茬。換茬時,不要再種同科的蔬菜,最好是與蔥、蒜等辣茬作物輪作,并適當調整播種期,盡量避開病蟲害高發期。
三、進行種子處理
病菌可潛伏、依附種子體或少量種子攜帶病毒,種子萌發時開始為害,通過種子處理可有效殺死以上病源,提高種子生產的安全性。種子處理主要有兩種以下方法:
(一)溫湯浸種
用溫度55℃左右、種子量5~6倍溫水浸種1小時左右,可有效殺菌和促進發芽。
(二)藥液浸種或拌種
1.滅殺真菌
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病源,可用50%多菌靈500倍,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41%特效殺菌王3000倍等浸種1~2h,或用2.5%適樂時、50%福美雙、95%綠亨1號、80%綠亨2號、90%疫霜靈等拌種。
2.滅殺細菌
如青枯病、細菌性疫病(火燒葉)、角斑病、軟腐病、黑腐病等病害病源,可用77%可殺得600倍、41%特效殺菌王3000倍等(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浸種殺菌效果較好,但對十字花科種子浸種慎用,防藥害)浸種1~2h,或用47%加瑞農、50%福美雙、50%DT等拌種。
3.滅殺病害
如花葉病病毒(俗稱“打狗耳”),可用10%磷酸三鈉浸種30分鐘。
四、進行土壤消毒
(一)苗床消毒
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8~10g與適量細干土混均勻,取1/3撒于床面或播種溝內,剩余2/3撒于播種后的種子上(即下鋪上蓋),對蔬菜苗期病蟲害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濕潤,以免發生藥害。
(二)定植土壤消毒
播種或定植前,對溫室土壤進行藥劑消毒,以殺死土壤中的病菌或蟲卵,可預防或減輕蔬菜生長期病蟲危害。土壤消毒時,可根據常年病蟲害發生情況,有針對性的選用下列任一藥劑和用量: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2kg;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每畝.15kg;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每畝1kg;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15kg;3%米樂爾顆粒劑,每畝3~4kg;5%涕來威或鐵滅克顆粒劑,每畝3~4kg。將所選藥劑加適量細干土拌勻,均勻撒于地表,然后耕翻于土中。
五、種植技術防治
(一)深耕曬土
深耕可以使落葉、殘株深埋于土壤內腐爛,同時可以通過紫外線的作用殺死病蟲害,有效地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二)合理施肥
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做底肥,增施磷、鉀肥,實行平衡施肥,促進蔬菜的生長發育,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為防止土壤板結和鹽堿化,提倡菜田使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最好每畝施用1萬kg以上的農家肥,以保障蔬菜生長全生育期的需要。同時,要積極推廣平衡配方施肥,有針對性地施用各種蔬菜的專用肥。
(三)采用蔬萊栽培新技術
采用高壟寬窄行定植,一般要求壟高15~20cm,壟寬30~40cm,寬行壟距80~90cm,窗行壟距40~50cm,不僅可有效調節土壤的溫度、濕度,而且有利于改善光照、通風和排水條件,嚴禁大水漫灌。這樣,不僅可以節約用水,而且還可降低菜田的濕度,減少病害發生。
(四)實行合理的栽培密度
合理密植,做到充分通風透光,達到既有利于個體發育,又有利于群體生長。對于果菜類和瓜果類蔬菜,應通過整理枝權、打尖疏葉等措施,打開通風透光的通路,促進植株生長,并降低病蟲危害。
(五)及時清理田園
蔬菜收獲后和種植前,都要及時清理田園,將植株殘體、爛葉、雜草以及各種廢棄物清理干凈。在蔬菜生育期間,也要及時清理田園,將病株、病葉和病果及時清出田園,予以銷毀或深埋,可更好地減輕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六、科學合理施用農藥
正確選擇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重要保障,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施用農藥,充分發揮農藥效力,嚴格遵循“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用藥原則,嚴禁使用劇毒農藥。
(一)苗期施藥
苗期是蔬菜生長最脆弱的時期,抗病能力弱,土傳性病害和外源性病害容易侵入,蟲害亦較嚴重,各品種蔬菜苗期要求實施病蟲害噴藥預防4次以上。苗期細菌性病害為害較少,真菌性病害為害是大敵。如猝倒、立枯、根腐等病害,用藥可用甲基托布津、根腐靈、壯苗安、敵克松、農抗120、綠亨1、2號、福美雙等,按兌水倍數淋根或噴霧,此措施可對較高齡植株所產生的枯萎病、蔓枯病等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根據對烹壩鄉田間調查,近來病毒病有加重發病的趨勢,已上升為蔬菜生產的大敵,為害大部分品種蔬菜,嚴重減少可達50%。用藥可采用小葉靈、抗毒劑1號、病毒A、植病靈、病毒酰胺、嗎啉呱等,按兌水倍數噴霧。刺吸性害蟲,如蚜蟲、螨蟲等,除吸食植株汁液影響生勢外,它們還是病毒病的傳染媒介,病毒隨蟲源轉移可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和蔓延。用藥可采用吡蟲啉(大功臣、蚜虱凈等)、奧虱克、歷蚜等,結合以上防病毒病措施同噴。嚙食性害蟲,如吊絲蟲、夜蛾類等對蔬菜苗期為害尤其重要,用藥可采用銳勁特、阿維菌素、樂斯本辛、蟲地樂、滅幼脲、農衛、金米等,要求輪換用藥,降低鱗翅目昆蟲抗藥性。
(二)中期施藥
如瓜豆、茄果類花期前后,主要預防瓜豆類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茄果類青枯病、病毒病等。
1.真菌性病害預防
如瓜豆類枯萎病、蔓枯病等,可用枯萎立克、敵克松、根腐靈、綠亨1、2號等淋噴霧;瓜菜類霜霉病、疫病等可用瑞毒霉錳鋅、霜疫立克、輪腐靈、普力克、好生靈、疫霜靈等噴霧,于始花期左右用藥4次左右(每次用藥間隔期5天),并對中后期真菌性病害為害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細菌性病害預防
如青枯病是茄果類蔬菜生產大敵,多數于始花期前后發生,花期前可用農藥鏈霉素、可殺得、新植霉素等灌根或噴霧預防,連續用藥4次左右(每次用藥間隔期5d);另外,十字花科黑腐病和軟腐病在生長中前期可采用以上用藥進行噴霧預防,連續用藥3次左右(用藥間隔期5d);高溫高濕時,瓜類細菌性角斑病、豆類疫苗(火燒葉)容易發生,使用可殺得、加瑞農等預防作用明顯。
3.病毒病預防
防治方法同苗期預防,用藥為復混藥,即病毒病用藥加防刺吸性昆蟲用藥,適加葉面肥同噴,防治效果更加好。
4.蟲害預防
主要針對頑性害蟲,如豆類蛀蟲(豆莢螟、野螟)、夜蛾(斜紋、銀紋、甜菜夜蛾)、小菜蛾(又稱吊絲蟲)等鱗翅目類害蟲,用藥可用樂斯本辛、興農、阿維菌素、銳勁特、樂斯本氯等,要求輪換用藥(注:豆莢螟防治噴藥要求在豆莢花蕾早上開花時進行)。
(三)后期預防
關鍵詞:蔬菜;病蟲害;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2
蔬菜種植業近些年來實現了良好的發展,蔬菜的種植以及管理也逐漸發生變化,蔬菜病蟲害問題也逐漸增多,使得蔬菜遭受極大的損失。當前我國蔬菜的種植面積逐漸增多,各種蔬菜栽培技術快速發展,連作、重茬等問題增多,使得病蟲害有了出現生長的機會。
1 蔬菜病害及防治
1.1 病毒病
這是一種系統性的病害,出現這種病毒病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脫毒種子以及蚜蟲的防治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短截,增加施加磷肥的數量,能夠使植株的營養結構得以調整,使植株能夠快速生長,使得植株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對于病毒病的防治是極為有利的。病毒病一般在溫室中發生的比較嚴重,可以隨著水沖入高錳酸鉀,使用量為7.50~12.25kg/hm2,[1]使病毒病得到有效地抑制,避免其更加嚴重。
1.2 灰霉病
一般出現在春季和秋季,主要出現在番茄、黃瓜上,如果遇到連續的陰天,不能夠及時的防治,就會使灰霉病大面積出現。要防治這種灰霉病,就需要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通風降溫,將病葉、殘花等摘除掉,然后將其帶到田外集中性的處理。出現灰霉病之后需要及時使用藥劑進行防治,應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避免病菌短r間內就對藥劑產生抗性。
1.3 白粉病
白粉病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容易出現的病害。白粉病主要是白粉虱傳毒造成的,為了防止這種病害就需要杜絕蟲源的出現,將育苗室與大棚等相分離,育苗之前要徹底做好熏殺害蟲、清理雜草的工作,用尼龍紗將通風口密封,避免白粉虱進入到大棚、溫室中。作物定植前,要清理干凈枯枝落葉,并進行焚燒。此外可以利用黃油板誘殺白粉虱,還可以噴灑藥劑,或者是熏蒸。
1.4 枯萎病
枯萎病在保護地蔬菜種植中是經常出現的,發病損失能夠達到45%左右。如果發病條件合適,損失甚至會達到85%以上。要防治枯萎病,就需要在選種時挑選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品種,處理好土壤,通過高畦深坑的方法進行種植,地下水位要降低,避免下雨之后出現積水,保證畦面土壤的通風性,減少病害的出現幾率。開始出現病害時,需要對基部的葉片進行疏剪,田間植株、畦面做好通風排濕的工作,對病菌的發生、傳播產生限制,使病害危害減小。將病株拔除,并使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2],7d左右噴灑1次,連續3~4次。
2 蔬菜蟲害及防治
露地蟲害的發生要比保護地嚴重。露地蔬菜蟲害主要有菜青蟲、棉鈴蟲、小地老虎、小菜蛾、菜蚜等,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小菜蛾和菜青蟲。由于菜農不能很好地掌握防治時期,使得害蟲越冬的數量增加。保護地的蟲害主要有白粉虱、蝸牛、菜蚜、潛葉蠅等。潛葉蠅的發生以及危害是極為嚴重的,[3]其危害有著比較強的特殊性,使得防治的難度比較大。
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科學的使用化學農藥,明確不同地區化學農藥的使用情況,檢測病蟲對于常用藥劑的抗藥性,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化學防治方法,使用低毒、低污染、高效的農藥。根據殺菌劑的抗藥性,對防治策略進行適時的改變,每年重點監測菜區,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的用藥方案,延緩蟲害的抗藥性。
此外還需要通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綠色的防治手段,減少蔬菜中農藥殘留,避免其超標,防治其對環境、人以及牲畜的危害。減少盲目、隨意使用農藥,了解防治的關鍵時期,提高蔬菜蟲害的防治效率,提高蔬菜的產量以及質量,滿足人們的菜籃子需要。
3 結束語
當前蔬菜種植的面積逐漸擴大,蔬菜種植的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蔬菜種植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制約性的因素,比如品種選擇不科學、肥力不足,水資源灌溉不到位,連作過度,以及蔬菜的病蟲害問題等,這些都嚴重影響著蔬菜的生長質量。其中蔬菜病蟲害是最為嚴重的,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在蔬菜種植中減少病蟲害出現的機率,有效防治病蟲害問題,減少蔬菜種植中的損失,保證菜農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關鍵詞:日光溫室;蔬菜;病害;蟲害;防治
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由于接茬緊湊、連年種植,為病蟲害越冬、繁殖、積累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同時,由于日光溫室環境密閉,光照強度低,植株光合作用受阻,致使植株生長衰弱,對病蟲害抵抗力弱,也導致病蟲害頻發。日光溫室蔬菜病蟲害發生多、危害重,對生產影響極大,已成為制約蔬菜產量和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是目前溫室蔬菜生產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生產實踐,總結了日光溫室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期指導農民生產。
1 選用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一般具有高產、抗逆性強、品質好、適應性強等特點。因此,選用優良品種是提高蔬菜抗逆、抗病蟲害能力的有效途徑。
2 合理輪作
輪作是防治日光溫室蔬菜土傳病害的關鍵措施。同科蔬菜不能重茬,應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蔬菜合理輪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需肥種類不同的作物進行輪作
青菜、菠菜等葉菜類需要氮肥較多,瓜類、番茄、辣椒等果菜類需要磷肥較多,馬鈴薯、山藥等根莖類需要鉀肥較多,將它們輪作栽培,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種養分。
2.2 需氮不同的作物進行輪作
豆類蔬菜有根瘤菌固氮,可提高肥力,之后應接著種植需氮較多的白菜、茄子等,再次種植需氮較少的根菜類和蔥蒜類。
2.3 根深淺不同的作物進行輪作
如深根性的茄、豆類同淺根性的白菜、蔥蒜類輪作,土壤中不同層次的肥料都能得到利用。
2.4 互不傳染病蟲害的作物進行輪作
不同種類的作物輪作,能改變病蟲的生活條件,達到減輕病蟲害的目的。如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可以控制土傳病害;蔥蒜類后種植大白菜,可大大減輕軟腐病的發生。
3 種子處理
3.1 溫湯浸種
先用涼水浸泡種子,再緩緩倒入55~60℃熱水,邊倒邊快速攪拌,待水溫降至35~37℃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一段時間、此法具有殺菌作用,并可縮短浸種時間,但浸種過程應防止燙傷種子。
3.2 藥劑浸種
枯萎病、立枯病和炭疽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猝倒病和疫病:可用5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浸種20~30 min;病毒?。嚎捎?.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浸種20 min;瓜類角斑病等細菌性病害: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粉劑600倍液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2 h。
3.3 藥劑拌種
每千克種子用70%噻蟲嗪粉劑0.5 g+2.5%咯菌腈懸浮劑8 mL+35%甲霜靈懸浮劑2 mL,對水30 mL拌種,防治枯萎病、猝倒病、炭疽病、立枯病、莖基腐病等病害。
4 棚室消毒
根據棚室病蟲害發生的主要種類,可在定植前每100 m3用硫磺0.25 kg+鋸末0.5 kg,或每100 m3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0 g,與干燥的鋸末混勻后盛在容器里,分幾處點燃,密閉棚室熏24 h;也可在定植前選用40%甲基嘧菌胺懸浮劑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精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500倍液)+ 43%戊唑醇懸浮劑2000倍液噴施棚室表面,然后密閉大棚5~7 d。
5 營養土消毒
育苗營養土每立方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或30%惡霉靈水劑60 g)+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20 g(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00 g)+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20 g,對水噴淋在營養土上,邊噴邊攪拌混勻,堆積后用薄膜覆蓋48 h,然后裝營養缽。
6 高溫悶棚
6.1 高溫悶棚的準備
在上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病殘體,鏟除田間雜草,帶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燒毀;施入發酵物,以利土溫的提高。高溫發酵物有作物秸稈、雞糞和石灰,將作物秸稈切碎成3~5 cm小段,均勻鋪于棚內(厚度5~10 cm),每667 m2撒施腐熟、晾干、碾碎過篩的雞糞2000 kg、石灰100 kg。將發酵物均勻撒入棚內,隨即進行深耕;深翻土壤后隨即大水漫灌,水面要高出地面3~5 cm,待水滲入土壤后,用地膜平面覆蓋并壓實。
6.2 高溫悶棚的操作
關好溫室風口,蓋好棚膜,防止雨水進入,以確保棚室迅速升溫,使地表10 cm溫度達到70℃以上,20 cm地溫達到45℃以上。至少悶棚20~30 d,時間越長越好,以達到殺死深根性土傳病菌和地下害蟲卵(蛹)的目的。悶棚結束后,要及時翻耕土壤,翻耕后一般要晾曬10~15 d方可種植下茬作物。
7 病蟲害防治
7.1 蟲害防治
7.1.1 防蟲網覆蓋技術
在設施放風口覆蓋40目以上防蟲網,可以有效地阻止成蟲進入產卵和幼蟲直接為害,切斷了害蟲的傳播途徑,防蟲效果十分明顯。銀灰色防蟲網還有趨避蚜蟲的作用,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發病率。利用防蟲網覆蓋技術,可有效防治蟲害和病毒病,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利于蔬菜無公害化生產。
7.1.2 黃板誘蚜技術
利用蚜蟲、煙粉虱等害蟲的趨黃習性,在設施壬柚沒瓢澹可有效控制煙粉虱、蚜蟲等害蟲的為害,殺蟲效果顯著。一般使用25 cm×30 cm或30 cm×40 cm的黃板,每667 m2設20~25塊,黃板置于行間,與植株高度相平。
7.1.3 根結線蟲防治
近年來根結線蟲嚴重影響著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防治根結線蟲每667 m2可用10%益收豐顆粒劑1000~1500 g,拌土30 kg溝施。
7.2 病害防治
防治霜霉病、疫病等鞭毛菌亞門病害:可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10%氰霜唑懸浮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防治灰霉病和菌核病:可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30%嘧霉胺懸浮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防治白粉病、靶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4%四氟咪唑水乳劑10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25%乙嘧酚懸浮劑800倍液等。
防治細菌性病害: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噻菌酮懸浮劑500倍液。
防治病毒病:可用1%香菇多糖水劑700倍液、20%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關鍵詞 棚室蔬菜;根結線蟲?。粺o公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5-0141-01
山東莘縣被授予“全國蔬菜生產第一縣”,是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瓜菜菌商品生產基地,與此同時瓜菜菌的豐產豐收也給農民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已成為保護地蔬菜生產的重要障礙。據調查,在莘縣被害作物主要為瓜類、番茄、芹菜、韭菜等,瓜類和番茄被害最嚴重。雖然農民采取了多種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甚至采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進行防治,但是效果不好,反而造成了部分地塊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還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制約了設施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乃至生物多樣性帶來了威脅[1-2]。為此,筆者對保護地蔬菜根結線蟲病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1 發生特點
番茄、黃瓜、茄子、芹菜等30多種蔬菜容易受到蔬菜根結線蟲病的危害。蔬菜根結線蟲病主要危害部位是植株地下部的側根和須根,病變的植株地上部表現為營養不良,植株瘦弱矮小,葉片褪綠黃化,結果表現為籽小并且少,果實品質差,病害嚴重時可導致整個植株萎蔫直至死亡。
2 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大都生活在土壤表層中,進入冬季后,根結線蟲以卵或2齡幼蟲的形式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依靠病土、病苗及灌溉水進行傳播。大多根結線蟲的壽命為1~3年,等到第2年春季溫度、水分等各個條件適宜時,埋藏在寄主根內的雌蟲產卵形成幼蟲,之后2齡幼蟲侵入嫩根,以嫩根組織為食,生長發育并分泌出吲哚乙酸等生長素刺激細胞膨脹形成根結,而幼蟲在根結內繼續發育、成熟,并產卵。根結線蟲最適生活溫度為25~30 ℃,在高溫高于40 ℃或低溫低于5 ℃的環境中很少活動。根結線蟲最適宜濕度在40%~70%。適宜根結線蟲活動的土地一般為地勢高燥、結構疏松、酸堿度為中性的砂壤土地。連作年限越長發病越重。
3 防治技術
3.1 農業防治
一是選擇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制度[3-4]。結合莘縣種植情況,通常選用高抗線蟲病的瓜菜品種。同一種線蟲一般會在同科、同屬或鄰科、鄰屬蔬菜中為害,因此可以通過采用遠緣科、屬間隔法等方法進行2~3年間隔輪作來減少土壤中根結線蟲的蟲口密度。對于輕病田可種植抗病、耐病的蔬菜品種(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等),對于重病田,可與蔥蒜類輪作或禾本科作物輪作。二是減少土壤中初染蟲量。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根、殘根和田間雜草,與此同時翻曬土壤。高溫悶棚,殺蟲效果可達95%以上,此法還可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氣性。具體做法為冬春茬結束后,每50 m棚用生石灰150~200 kg、麥糠或麥秸、稻草500 kg,溝翻于土壤中,一般選擇6月15日至7月10日期間的某一個晴天,大水漫灌后鋪好地膜,然后閉棚。夏季高溫天氣,棚膜不拆,密閉棚室15~20 d,提高地溫到55 ℃以上,利用光照消毒土壤,殺死線蟲。在蔬菜收獲后,如果條件允許,可灌水淹地幾個月,此方法可使根結線蟲失去侵染力。三是施肥防治。增施有機肥、氮、磷、鉀基肥來增加根系發育強度和根表組織韌性,提高寄主抗性和耐性,從而抵制線蟲侵害。在棚室內施用石灰,也可起到明顯的控制和減輕病害的作用。四是移土和凍土。病害嚴重的多年老棚,可在蔬菜拉秧后將表土移出棚外后集中處理。也可在冬季嚴寒季節,將棚室土壤暴露30 d以上,凍死部分越冬蟲卵。五是培育壯苗,嫁接栽培。用沒有種過蔬菜的比較肥沃的大田土壤育苗,或購買帶營養缽的蔬菜苗,定植時必須用藥劑處理,然后利用抗病砧木培育嫁接苗。
3.2 化學防治
一是土壤消毒,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mL/m2加水對苗床土表噴霧,可減少苗床期發??;種植田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mL/m2,稀釋2 000倍后噴霧,再釘耙混土。試驗發現,連續使用阿維菌素后,防蟲效果逐年下降,因此該技術應與其他消毒技術交替使用。二是10%噻唑磷顆粒劑。經過多年的田間使用和監測對比發現10%噻唑磷顆粒劑是目前防治線蟲病的優良農藥。此農藥高效低毒,藥效持效期長,種植前用藥劑22.5~30.0 kg/hm2,拌細土600~750 kg/hm2,均勻撒在土表或畦面,再翻入15~20 cm耕層。也可均勻撒于種植溝或定植穴內,再淺覆土,施藥后當日即可播種或定植,防效達80%~90%。三是溝施灌根。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定植后每株灌根藥液300 mL,坐果初期每株灌500 mL?;虬l病初期可用能夠殺死蟲卵的甲殼素類物質加阿維菌素灌根,每隔45~60 d防治1次。
4 參考文獻
[1] 王樹勛.棚室蔬菜根結線蟲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2(16):155.
[2] 劉天英,劉美霞,趙志偉.蔬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瓜菜,201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