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有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兩辦“通知”精神情況

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全省春季麥田管理電視電話會議、全省春耕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我市及時召開相關會議,傳達貫徹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全市各縣區迅速行動,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接到《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后,市委書記王鐵,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瑞民,副市長張繼敬等領導高度重視,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認真落實通知精神,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各項工作。按照市領導的批示精神,我市認真傳達貫徹“通知”精神,4月3日,市委市政府兩辦下發了《關于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的緊急通知》。按照省委省政府兩辦通知要求,對我市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

(一)切實抓好各項政策的宣傳落實工作。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把貫徹落實《通知》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大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并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研究制定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和具體操作辦法,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不縮水,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到加強小麥、油菜田間管理,搞好糧油生產上來。

(二)進一步加強春季麥油田問管理工作。一是抓好麥油防澇防漬。二是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抓好小麥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漿蟲、麥穗蚜、麥蜘蛛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三是適時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工作。

(三)認真做好春耕備播和農資市場監管工作。組織各級各有關部門根據農業生產需要,積極備足備好各類農資。重點抓好水稻種子的調劑和供應工作,確保300萬畝超級稻推廣工作順利完成。深入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治理活動,突出抓好種子、農藥、化肥等市場的檢查和整頓,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的違法行為,杜絕不合法農資上市經營。

(四)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一是大力推廣超級稻、花生、玉米、蔬菜、棉花、紅薯以及豆類、芝麻、瓜類等農作物優質高產新品種,突出抓好超級稻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工作。二是圍繞各種農作物主導品種確定配套的主推技術,全面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生產。重點落實測土配方施肥、盤育拋秧、地膜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間作套種等技術。三是做好各種春管、春耕、春播所需機械的調配、維修、保養工作,保證春管和春耕春播工作順利進行。

(五)加強對春季農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領導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市政府組織督查組,開展隨機抽查和重點巡查,確保上級會議和通知精神落到實處。

我市農業部門行動迅速,工作扎實:一是4月4日召開了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縣區農業局長座談會,安排了進一步抓好項目區小麥生產各項工作的措施;擬于4月中旬左右召開一次全市小麥田間管理現場會議,扎實推進小麥油菜后期田間管理工作;二是嚴格要求各級農業部門,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和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切實搞好春耕春種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三是市農業局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小麥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切實搞好我市小麥、油菜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抓好一噴三防工作,力爭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確保糧油生產安全。四是抓好檢查指導和服務工作。3月30日,市農業局齊城局長帶領科技專家深入平橋區檢查指導小麥油菜田間管理工作,重點指導督察病蟲害檢測防治工作。4月2日、4日市農業局張建平副局長等深入光山、商城等縣區督導落實通知精神,指導春季農業生產。五是抓好督查工作。市農業局組織成立了5個督導組,由局領導和高級農業專家帶隊于4月2日起分赴10個縣區指導督促工作開展。

二、當前小麥生產形勢和麥油田間管理進展情況

(一)小麥油菜生產形勢。去年秋冬種我市小麥播種面積460萬畝,較上年增加40萬畝。油菜播種面積185萬畝,較上年有所減少。根據農情調查,目前我市小麥已普遍進入孕穗末期,“雙低”油菜已進入莢果期。麥油總體長勢良好,為再創高產打下了的有利基礎。但同時由于冬前氣溫較高,病源基數大,加之前階段雨水較多,今年我市小麥生產中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問題,隱患較大。一是大面積小麥生育期提前。由于受暖冬天氣的影響,我市有近一半左右的小麥生育期提前,部分地塊已抽穗,較往年提前10天左右。二是小麥存在倒伏的危險。據調查,受異常天氣的影響,加上群體偏大,田間郁蔽,今年小麥基部節間普遍較長,莖稈脆弱,后期如出現大風大雨天氣,極易造成倒伏。三是病蟲害將趨向偏重發生。由于冬季氣溫偏高,病蟲越冬基數大,特別是小麥紋枯病、赤霉病、蚜蟲、麥蜘蛛發生面積較大,吸漿蟲、條銹病等仍有偏重發生趨勢。油菜菌核病比較突出。四是部分地塊出現脫肥現象。冬季氣溫高,小麥生長加快,旺長麥田土壤養分消耗嚴重,部分麥田出現脫肥現象。

(二)小麥油菜田間管理進展情況。當前我市春季農業生產的中心工作是小麥、油菜田間管理工作,重點是清溝排漬、病蟲害防控和后期追肥等。目前全市小麥、油菜春季田間管理進展良好。據農情統計,截止4月4日,全市小麥已追肥242萬畝次、化除141萬畝次、中耕111萬畝次、清溝197萬畝次、防治病蟲害130萬畝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40萬畝次、30萬畝次、30萬畝次、50萬畝次、29萬畝次。目前春季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150萬畝次,防治130萬畝次,防治率達到86.7。其中小麥紋枯病發生面積76萬畝次,防治70萬畝次,防治率達到92.1;麥蜘蛛發生面積37萬畝次,防治32萬畝次,防治率達到86.5;麥蚜發生面積37萬畝次,防治28萬畝次,防治率達到75.7。油菜已追肥83萬畝次、化除27萬畝次、中耕85萬畝次、清溝111萬畝次、防治病蟲害31萬畝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20萬畝次、8萬畝次、20萬畝次、2 0萬畝次、6萬畝次。

三、春夏播作物預計播種面積和結構調整情況

今年我們加強了對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引導,鼓勵農民穩定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大力發展區域優勢優質農產品。根據農業部門初步調查,預計今年我市春夏播作物播種面積890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增長0.34%。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750多萬畝,比上年有所增長。今年我市把超級稻示范推廣種植列為市委市政府“雙十”工程的重點工作,下達了300萬畝的推廣種植任務。預計今年超級稻種植面積將發展比上年進一步增加;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將發展到70萬畝,優質玉米春夏播面積將達到48萬畝,與上年相比將有所增加;優質棉花種植面積將發展到2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將達到55萬畝,瓜類種植面積將達到25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今年我市種植業結構將繼續得到優化,優質農產品的種植比例進一步提高,優良品種覆蓋率進一步提升。

四、春耕備播和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情況

(一)春耕備播工作進展情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農口各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我市各級農資生產經營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備足備齊各類農資,基本能夠滿足生產需要。目前,全市春季農業生產種子需求1033萬公斤、已備1000萬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90萬公斤;化肥需求63萬噸、已備6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0萬噸;農藥需求1517噸、已備1494噸,比去年同期增加90噸;農膜需求1730噸、已備1680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0噸。目前我市各類農資價格總體基本穩定,其中種子價格穩中趨降,農藥、農膜、化肥價格穩中有升。當前我市春播工作已陸續展開。目前全市已整地面積62萬畝、育苗可移栽大田面積達7萬畝,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0萬畝、2萬畝,春耕備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各項進度均好于往年。目前各級各有關部門正根據本地農業生產所需,加緊備足備好各類農資,搞好監管與服務,確保春季生產需要。

(二)農資市場監管工作情況。春節過后,我市各縣區就積極組織開展農資市場大檢查。農業、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加強聯合,認真開展了放心農資進村入戶工作,嚴格執法,積極整頓農資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確保農戶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讓農民安全地開展農業生產。農業部門結合自身職責,深入開展了農資市場專項治理活動,突出抓了種子、農藥、化肥等市場的檢查和整頓,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的違法行為。當前特別抓了水稻種子市場監管,為確保300萬畝超級稻推廣任務的順利完成保駕護航。

五、春季植樹造林和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情況

(一)春季植樹造林開展情況。全市春季植樹造林工作基本結束,各項任務均超額完成。截止4月9日統計,共完成造林36.94萬畝,占市下達任備34.64萬畝的106.7%;完成農田林網建設48.02萬畝,占任務45萬畝的106.7%;義務植樹參加人數399.1萬人次,植樹1699.65萬株;完成林業育苗2.692萬畝,占任務2.5萬畝的107.7%。

(二)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情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要求,去冬今春我市各縣區從當地實際出發,將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節水灌溉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塘堰壩建設、水毀工程修復等作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點,多措并舉,機制靈活,形式多樣地開展工作。截止目前,已鋪開各類水利建設工程2萬多處,完成土石方6600多萬立方米,完成投資6億多元,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16萬多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萬多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0多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21萬多畝。

六、開展春耕生產的主要做法

(一)強化領導,做好春耕備播的組織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春季農業生產,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到基層調研和檢查指導工作開展。為加強對春耕生產的組織領導,我市召開了相關會議、印發了有關文件,并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安排部署春季農業生產工作,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全力組織好春季農業生產。市農業局及時召開全市農業工作會議,各涉農部門也都召開了專業會議,把春耕生產作為當前農口部門的中心工作來抓。各縣區也召開了相應的會議,安排本地的春耕生產工作,層層落實工作任務。有些縣區黨委政府對春耕生產還實行目標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經常抓,負責同志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了春耕生產的組織領導。

(二)抓好宣傳,營造良好的春耕備播氛圍。為切實搞好春耕備播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春季農業生產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各縣區積極行動,宣傳麥田管理措施,引導農民合理進行小麥的田間管理。并充分利用電視、宣傳資料等有效形式,積極宣傳春耕備播工作,各級干部還深入基層與農戶交談溝通,讓農戶深刻認識到春耕備播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春耕備播氛圍,增加春耕生產的積極性,迅速掀起春耕備播的。

各涉農部門也都積極行動,市農業局先后于1月30日召開當前農業工作會議、2月2日召開全市春季麥田管理電視電話會議、3月21日召開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等會議專門安排部署春季農業生產工作、3月23日,組織市種子管理站、土肥站等單位在息縣舉辦了第三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

(三)抓好培訓,做好春耕生產的服務工作。為及時指導農民抓好春季田間管理,搞好春耕備播工作,農業部門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利用多種途徑,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現場指導和培訓;積極創辦科技示范田,用先進實用技術帶領群眾科學生產;利用電視《農業科技》欄目和印發《農業信息》、《病蟲情報》等技術資料,傳播春耕生產技術及備播知識;農業信息網站定期刊登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群眾合理搞好春耕生產。目前,全市農業部門已開展技術培訓500場次,培訓人員40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10萬余份。

(四)抓好田間管理,為夏季糧油豐產豐收奠定基礎。春節過后,全市各級農業部門按照《——市20__年小麥油菜田間管理技術意見》,指導農民開展田間管理工作。各級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實地調查農情,及時掌握田間作物生長情況,病蟲害預報信息,指導全市農民群眾進行中耕、追肥、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紋枯病、赤霉病、銹病、白粉病、吸漿蟲、紅蜘蛛、蚜 蟲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蟲害,消除病蟲害對麥油的危害,確保小麥油菜長勢良好、豐產豐收。

(五)抓好物資貯備,引導農民積極開展春耕備播。年初,我市農業部門就了《——市20__年春耕生產品種布局意見》、《——市20__年300萬畝超級稻示范推廣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關于推介分布20__年超級稻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并將推介的主導品種公布在——農業信息網站,引導全市搞好春播種子的準備工作,積極貯備和購進優良品種,大力發展區域優勢優質農產品,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各涉農部門及農資經營部門按照今年的春耕備播的要求,拓寬門路,多方籌積資金,備足備好各類農資,保證春耕備播的順利開展;金融部門也為春耕生產提供足夠的資金,為春耕備播提供有力支持。

(六)抓好農資市場管理,為春耕備播保駕護航。我市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管理力度,保護農民利益。一是認真開展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引導農民如何識別種子、化肥、農藥,如何對待假劣農資,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要看證明,不要購買流動商販和無證、無照經營的農資;二要看標簽,不要盲目輕信廣告宣傳;三要留票據,不要接受未注明品種、名稱、數量、價格及銷售者的字據或收條。二是建立健全了農資長效打假機制。我市積極探索建立農資長效打假機制,建立一整套工作制度,推動工作開展;一些縣區還成立了農資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狠抓執法檢查和市場監管。三是嚴格監管,規范農資市場。執法部門多次對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并設立了舉報電話。通過“四查”,即查資格、查標識、查檔案、查質量,規范農資市場,打擊假劣農資等坑農害農行為。四是加強聯合,共筑農資安全網。在春耕備播工作中,我市農業、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加強合作,相互溝通,聯合執法,確保了我市農資市場健康和安全。

(七)加強督導,促進春季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為把春耕備播工作落到實處,市政府成立了春耕生產督導組,市農業局也成立了5個督導組,分赴各縣區檢查督導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指導督促春季麥油田間管理、春耕備播等工作順利開展,并在督導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市農業局還公開了小麥病蟲害防治值班電話、傳真和電子信箱,業務科室加強了農情調查和聯系、安排了節日值班,及時掌握全市春耕備播和春季田間管理的情況,指導和服務于當前春季農業生產工作。

七、目前春耕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由于冬前氣溫一直偏高,麥苗出現部分旺長,春季麥苗群體偏大,生育期提前10天左右,受災風險加大;病蟲越冬基數較大,年后,雨水偏多,空氣濕度較大,給病蟲害的爆發流行提供了便利條件,麥田后期管理形勢比較嚴峻。

2、化肥、農膜等農資價格上漲,部分縣區漲幅較大,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正常備播。

3、由于多數有文化懂科技的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麥田管理和春耕備播缺乏必要的勞力,在家務農的一些農民受傳統耕作習慣影響,春耕生產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認真抓好以“一噴三防”為主的小麥田間管理工作,計劃于4月中旬召開以病蟲害防治為主的全市麥田管理現場會,尤其做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的小麥田間管理工作。

2、指導農民合理備播,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并適時播種,順利完成春播任務,并搞好苗期管理,力爭苗齊苗壯。

3、認真做好技術培訓和服務工作,把春耕生產的先進技術宣傳到位、服務到位,指導和服務好春季農業生產。

(三)工作建議

1、請省政府繼續重視和支持我市超級稻開發工作,在推廣經費上予以傾斜;并請省政府將我市水稻良種推廣納入省財政補貼范圍,使我市同周邊安徽、湖北稻區稻農一樣享受國家公共財政的陽光。

2、由于暖冬造成病源基數大,病蟲害發生面積大,給我市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較大壓力,請求省政府在病蟲害防治經費上給予支持。

3、請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指導、協調、加強對化肥、農膜、農藥、種子等農資價格的監控管理,平抑農資價格,防止過度上漲,減輕農民生產負擔。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目標任務

(一)完成大地園林化建設任務4.942萬畝。

(二)完成重點工程造林5.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4萬畝,封山育林1.9萬畝。

(三)完成經濟林基地建設2萬畝,建成高標準示范園4000畝。

(四)完成林皋湖直觀坡面和倉頡廟周圍綠化任務。

(五)完成縣城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并進行補植和管護。

(六)完成全縣154公里的道路綠化、補植、管護工作。

(七)抓好退耕還林、天保及防護林工程的補植補栽工作,全面鞏固提高工程建設成效。

(八)完成9.25萬畝退耕地還林的驗收兌付工作。

(九)加強林政資源管理,搞好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

(十)開展林政執法專項活動,嚴厲打擊一切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制止牛羊上山、亂砍濫伐、非法征占用林地行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工作安排

2014年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從9月23日開始到12月15日結束,共80天,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9月23日—9月28日)。宣傳動員,組織發動,做到任務、資金、苗木、勞力、組織措施“五落實”。

(二)實施階段(10月1日—11月5日)。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搶時間、抓進度,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完成造林綠化任務。

(三)檢查驗收階段(11月6日—12月15日)。完成自查上報,檢查驗收,總結評比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加強輿論宣傳。各鎮、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春季造林綠化的宣傳工作,采取廣播、電視、宣傳標語、動員會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群眾干部職工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積極發展核桃產業,提高全民造林綠化意識。真正形成群眾廣泛參與、社會積極支持、各級齊抓共管建設生態綠色新的良好社會氛圍,迅速掀起全縣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

(二)明確任務,夯實領導責任。要抓住當前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認真落實造林工作行政領導負責制,各鎮、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造林綠化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切實抓好春季造林綠化工作。要認真做好工程的組織實施,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把任務落實到村組戶,落實到山頭地塊,按期完成春季造林任務。同時,各有關職能部門要明確在秦東大地園林化建設中的職責,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實施大地園林化建設綠色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共同參與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三)突出重點,狠抓科學造林。一是抓好工程造林。要嚴格按照造林技術規程和標準,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有序施工,嚴格管理;要堅持推廣以節水保墑為目的的整地措施,積極應用旱作節水徑流技術,提高苗木成活率,嚴格實行“一簽兩證”用苗制度,堅持用良種壯苗造林;繼續推廣使用截干造林、壓條覆土等抗旱造林技術,推廣ATP生根粉的應用,提高造林的科技含量。二是抓好產業建設。按照《縣經濟林基地建設規劃》要求,重點抓好以核桃、花椒、柿子、雜果為中心的四大經濟林基地建設,通過宣傳動員、市場引導、示范帶動,建立健全鄉村經濟林產業協會,力爭建成高標準示范經濟林4000畝。三是突出重點區域綠化。今春開始對林皋湖直觀坡面、倉頡廟周圍全面綠化,同時對城區等主要公路和南橋生態示范區進行補植、修剪并加強管護工作。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手段,抓好農業生產,控制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治,增強后期防旱衰,防干熱風,防高溫逼熟等能力,挖掘增產潛力,促進小麥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農委下發我鎮一批農藥、葉面肥,用于發展小麥“一噴三防”。

二、補助標準和對象

1.補助標準:

補助藥肥重點用于小麥生產所有村(居)。以防治小麥赤霉病危害為重點,結合后期噴施葉面肥給予補助,控制小麥病蟲危害,增強后期防旱衰,防干熱風,防高溫逼熟等能力,挖掘陪產潛力,對施用的殺菌劑和葉面肥給予補助實物。

2.補助對象:

為充分發揮植保、農機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補助對象為項目區內自愿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的農民或者開展服務的服務組織,獲得補助實物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必須經工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有專業技術人員和相應的服務能力。

三、補助方式和操作辦法

1.落實補助面積

將補助面積,作業地塊落實到農戶或社會化服務組織,地塊要集中連片,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要全覆蓋。

2.補助發放方式

農藥、葉面肥由村(居)民委會直接發放到農戶或服務組織。

3.補助兌現到戶

補助實物落實到戶,以專業化服務組織為主,村組織為輔,通過合同和協議方式,統一組織噴施落實到戶,也可以將實物發放給農戶,由農戶在技術人員指導下自行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噴施,確保農民實際享受財政補貼不打折扣。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引導

各村(居)要加強小麥“一噴三防”工作的領導,加強補助政策宣傳,全面、迅速、準確宣傳小麥“一噴三防”政策,盡快做到家喻戶曉,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2.強化登記公示

對農戶的補助面積,補助實物數量要以村為單位組織公示,并登記造冊。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縣委、縣政府將組織縣農委、財政局進行抽查和驗收。各村(居)要有3張以上村務欄中的照片,上報縣農委,并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森林資源;現狀;問題;對策;蘇臺林場

中圖分類號 S75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225-01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1-2]。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3-4]。

1 蘇臺林場森林資源狀況

1.1 氣候資源

蘇臺林場屬于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劃,由六盤山林管局管理,蘇臺林場氣候屬中溫帶半濕潤向半干旱過渡帶,具有大陸性和海洋季風邊緣氣候特點,春季低溫少雨,夏季短暫多雹,秋季陰澇霜早,冬季嚴寒綿長,光照資源豐富。蒸發量大于降雨量,多災害性天氣,年平均氣溫為6.1 ℃。平均降雨量600~800 mm,年日照時數為2 200~2 700 h。

1.2 森林資源的作用

一是調節氣候。森林資源夏季能夠減少地表溫度,成為避暑的好去處;冬季能夠降低風速,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二是防止水土流失。樹木的覆蓋率越高,水土流失越小,樹木的根系發達,根系能固定土壤,并且能很好地吸收水分,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凈化空氣。森林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天然的氧吧。據多年的測算: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條件下的5~10倍。

1.3 森林覆蓋率狀況

森林覆蓋率又稱森林覆被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隨著經濟的發展,森林齡組結構、樹種結構和林種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蘇臺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由2003年的25.8%上升至2013年的70%以上。經過努力,森林資源總量逐年提高。

2 蘇臺林場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森林病蟲鼠害防治不力

森林病蟲鼠害防治是森林資源保護的“核心”。森林病蟲鼠害的發生可以使整個森林大面積毀壞,比森林火災更為嚴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監測預報系統不完善,導致預測、預報不及時;防治技術落后,預報不夠及時有效,往往發生嚴重時才防治,且不了解藥物的搭配,不能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很好地結合;防治經費短缺,由于防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才是防治的基礎保障;防治工具落后,隨著森林管護面積的增加,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單憑落后的技術設備遠不能適應防治的要求。

2.2 森林防火缺乏系統保障

一是森林防火經費不足,缺乏規范化專業培訓,護林員文化素質偏底,不能及時掌握防火器械的運用。二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滯后。林區防火隔離帶規劃不完善,加大了防火的難度;撲火設備陳舊,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時,很難及時撲救,損失嚴重;撫育不到位,造成雜草叢生,樹枝隨處堆放,很容易引起火災;森林防火意識淡薄,蘇臺林場處于鄉村結合地段,群眾防火意識差,偷牧溜牧現象嚴重,難以管理;外來游客在野外不注意防火,給森林防火造成隱患;逢年過節,上墳焚燒也使森林防火的難度增大。因此,森林防火是一項復雜而又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3 撫育管理不到位

森林資源的撫育管理也是重要環節,改變林分結構、樹種變化,既能很好地防火,也能抵御森林病蟲鼠害的發生,蘇臺林場現有林種以松樹為主,其他喬木樹種較少。

3 蘇臺林場森林資源保護對策

3.1 加強業務培訓

由于林場人員素質偏低,因而應建立長期業務培訓機制,逐步幫助護林員掌握防火知識和森林病蟲鼠害的防治方法,普及有關森林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對森林資源保護的認識,在各項工作中達到及時、有效的目的。

3.2 完善森林病蟲鼠害監測預報機制

堅持“預防為主,早發現,早防治”的防控目標。首先做好森林病蟲鼠害的監測預報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監測、預報機制。根據林場林業病蟲鼠害的主要特征、氣候因子,采取踏查等方法進行監測、預報,然后調查防治后的效果,分析測報準確率,確定防治的方法[5]。

3.3 增加資金投入

一是改善防火基礎設施,每年提前做好全年森林防火預案、實施方案,建立火警預警系統。做好森林撫育工作,清除雜草、枯枝,做好生物防火林帶和防火隔離帶建設[6],對往年的設施、森林防火通道提前維修,防患于未然,同時應購入一些先進的防火設備。二是增加病蟲害防治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噴藥設備,根據林場病蟲鼠害發生情況,預測來年發生實際情況,儲備林場防治森林病蟲鼠害藥物,及時防治,確保森林資源質量提高。

3.4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力度

根據寧夏天然林保護工程系統,將場區細化,按照小班由專門的護林員負責,層層簽訂責任書,將各項工作認真落實。

4 參考文獻

[1] 何宗海.湟源縣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海農林科技,2010(4):71-73.

[2] 葉紹明,張麗君.廣西森林資源現狀及可持續發展[J].云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2000,25(1):37-40.

[3] 張毅,孫興全.上海林業病蟲害防治對策[J].綠色科技,2012(7):145-146.

[4] 韓天芳.固原市原州區森林資源動態變化分析[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春季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春播生產情況

(一)廣泛宣傳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各項補貼。一是開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活動,使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今年以來,我州各級農業部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多種渠道向廣大農民宣傳強農惠農政策。各縣(市)在科技之冬活動中,把強農惠農政策作為重要內容向廣大農民宣傳、講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嚴格把握政策界限,確保種糧農民能夠享受到糧食直補政策。主要是在小麥生產上,嚴格執行自治區下達的47萬畝的種植計劃,做好宏觀調控,確保既不多種,也不少種,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目前,全州已落實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加工番茄、工業辣椒、打瓜、甜瓜良種補貼面積395.6萬畝、補貼資金4741.15萬元。三是我州在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糧食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按照州人民政府與各縣(市)人民政府簽訂的糧食種植責任書的要求,對47萬畝小麥種植戶每畝補貼10元。

(二)克服不利天氣影響,全力抓好春播工作。今年開春以來,我州各地天氣多變,氣溫不穩定,春灌期間水資源緊缺。尤其是3月份以來,我州大部分地區遭受了大風、沙塵暴和雨雪等災害性天氣,對春播影響較大。各級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千方百計克服不利影響,確保了春播的順利進行。截至5月10日,我州已播各類農作物297.87萬畝,同比減少6.0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42.43萬畝,同比減少11.64萬畝,經濟作物255.56萬畝,同比增加6.45萬畝,飼草飼料0.08萬畝,同比減少1.48萬畝。糧食作物中播種春小麥34.21萬畝、玉米7.37萬畝、薯類0.69萬畝、豆類0.04萬畝。經濟作物中,已播棉花196.7萬畝、工業辣椒16.59萬畝、工業番茄15.51萬畝、蔬菜6.88萬畝、甜菜6.21萬畝、小茴香4.89萬畝、打瓜3.68萬畝、西甜瓜3.13萬畝、白瓜子1萬畝、油料0.32萬畝、藥材0.12萬畝、其他0.36萬畝。一是領導重視,責任明確。為加強對春耕生產的組織領導,州農業局成立了2010年春播工作督導組、技術專家組。從2月18日開始,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督導春耕生產工作。期間,各縣(市)先后召開了春播春管工作動員大會、春播技術現場會,推動了今年春播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加強春季田間管理工作。目前,各類農作物已進入田管階段,各級農業技術人員按照田間管理要求,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切實抓好田管工作。截至目前,各類農作物灌溉面積已累計達100.36萬畝,施肥面積68.47萬畝,中耕除草面積86.32萬畝,化除面積43.25萬畝,病蟲害防治面積31.85萬畝。三是科技培訓工作扎實有效。各縣(市)去冬今春的“科技之冬”活動仍在延續,培訓內容更加豐富,重點就推廣良種補貼優良品種、節水滴灌、缽盤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實用技術開展培訓。目前,全州已召開各類現場會11次,開展科技培訓945期,培訓農牧民14.01萬人次,發放資料10余份。四是認真組織訂單生產。在春耕生產中,各縣(市)積極組織國有糧棉流通、生產單位與農民或鄉、村簽訂生產銷售合同,州內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原料生產合同,各縣、鄉政府牽頭與外地廠商簽訂原料購銷合同等訂單方式,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市場監督力度加大,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各縣市農業局加大了對種子、化肥、農膜、農藥等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對轄區內農資質量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查處。在確保春耕春播生產資料安全的同時,要求各經營門點嚴格實行信譽卡制度,進一步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確保農資質量安全。目前,全州已出動執法人員746人次,舉辦現場咨詢培訓41場次,印發宣傳資料9.2萬余份,群眾咨詢人數2萬人次,受理投訴舉報人數15人。

(三)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糧棉高產創建。成立了糧棉高產創建工作行政與技術相結合的領導小組,行政上成立由自治州副州長馬成同志任組長、州農業局、州農技中心、州種子站、州農科所參與的糧棉高產創建攻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成立了糧棉技術指導工作組,有關縣市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在糧食生產上,我州按照統一技術要求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重大新技術推廣“五統一”要求,重點抓好主要技術措施的落實。主推以新春6號、新春17號為主的春小麥優良品種和以新冬20號、新冬22號為主的冬小麥優良品種;大面積示范推廣膜下節水滴灌技術;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降低病蟲害危害。2010年自治區下達我州的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面積2萬畝,示范片地點分別為焉耆縣七個星鎮和輪臺縣的哈爾巴克鄉。其中:焉耆縣七個星鎮1萬畝、輪臺縣哈爾巴克鄉1萬畝。兩縣落實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鄉(鎮、場)數2個、村數12個、農戶數3290戶。其中焉耆縣涉及村數及農戶數分別為8個和1440戶;輪臺縣涉及村數及農戶數分別為4個和1850戶。在落實自治區糧食高產創建的基礎上,我州將繼續開展小麥、棉花、工業番茄等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力爭完成小麥畝產400—500公斤以上高產創建面積33萬畝,其中小麥單產450公斤以上面積15萬畝,500公斤以上3.5萬畝;完成棉花畝產皮棉150公斤以上高產創建面積60萬畝,其中180公斤以上10萬畝。

(四)高度重視設施農業,政府推動力度加大。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各縣市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業工作會議及在吐魯番地區召開的設施農業現場會議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明確設施農業發展目標。如庫爾勒市在塔什店地區規劃了近3萬畝的設施農業發展基地;和碩縣在塔哈其鄉新建了2000畝設施農業基地,博湖縣在南山規劃了近千畝設施農業基地。二是積極出臺扶持政策。如:輪臺縣每新建1畝溫室補貼材料款2000元;集中連片新建溫室大棚占地面積50畝以上、并通過統一科學規劃和設計的日光溫室設施農業小區,溫室大棚按建筑面積每畝5000千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和靜縣對新建春秋生產型日光溫室大棚,在耕地新建的每畝補貼2500元,戈壁荒灘新建的每畝補貼3500元,牧區按此標準加倍;對新建深冬生產型日光溫室大棚50畝,每畝補貼5000元。

二、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情況

今春以來,由于我州大部分地區遭受了大風、沙塵暴和低溫等災害性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截止目前,全州各類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達55651.3畝,直接經濟損失916.92萬元。

針對防災減災,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州有關防災抗災工作通知,切實做到思想不放松,行動不遲緩。天氣過程來臨前,我局及早部署,通過下發文件、電話通知、信息等形式及時傳達到各縣市。我局成立了防災減災指揮領導小組,加強應急準備工作,力爭災情發生后,在最短的時間里取得第一手資料,拿出應對措施,為防災減災工作贏得時間,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是及時做好宣傳。為使廣大農民群眾能科學進行防災減災,我局結合全州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具體的防災減災措施,第一時間把防災減災措施下發到各縣市農業局。各縣(市)農業局還通過分發傳單、出墻報等方式廣泛開展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措施的宣傳,使各種防災減災措施迅速傳到千家萬戶。同時,積極做好農民對農作物災害性保險的宣傳工作。針對我州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災害性天氣頻發,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等因素,農業部門加大對農業保險的宣傳,確保農作物在受到災害性天氣侵襲過程中,農民利益不受損失。按照我州2010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的要求,玉米、水稻、小麥、棉花以及大豆、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已被列入政策性保險范圍,在中央、自治區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州、縣財政補貼15%,農民自繳20%。

三是在災情發生后,我局及時組織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專家組成工作組分赴各縣市開展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及春播春種工作,把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和防災減災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到春播春種工作第一線,指導幫助農民采取有效措施開展災后恢復工作。

四是種子部門認真做好各項服務工作。首先各級種子部門在災情發生后,立即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管與檢查,嚴防假劣種子混入市場。其次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嚴打哄抬種子價格及出售假劣種子的行為。第三要求所有經銷商對銷售的種子進行分樣,以保證農民用種的安全。

五是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立即組織技術人員分赴生產第一線查看災情,針對不同情況提出災后的防止措施:對于風口沙土地地膜完全被風吹走的地塊,立即澆跑馬水后重播;對受風災大部分棉花已完全死亡的地塊,膜未被刮走,膜下商情較好的地塊直接在膜上重新播種補種;對4月10以前播種較早的地塊,因前期低溫棉苗雖未死亡但發生爛根現象的地塊,要加緊中耕,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赤霉素促進生長,對爛根嚴重的地塊需要重新補種;對棉苗被刮死,但地膜未被刮走、膜下商情不好的滴灌地,直接在膜上播種后滴灌一次可保證出全苗。

三、存在的問題

1、今春以來,頻繁的降溫、大風天氣導致氣溫回升不穩定,延長了各類農作物的播種期。

2、在春播期間,由于集中用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影響了南五縣市棉花播種進度。

3、由于焉耆盆地冬季無穩定積雪,冬小麥越冬時易受凍害、干旱和鹽堿危害,經調查部分冬麥春季保苗在20萬株/畝以下。特別是焉耆盆地供水一般從四月初開始,冬小麥返青水不能及時澆灌,造成冬小麥春季分蘗成穗率低,嚴重影響了小麥產量。

4、由于天氣過程發生頻繁,春季氣溫回升慢,地溫偏低,工業番茄、加工辣椒育苗移栽時間較往年推遲。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1、根據我局制定的《冬小麥田間管理主要措施》、《春小麥田間管理主要措施》,進一步細化小麥田間管理方案,認真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澆水、施肥、防止病蟲害發生、防止倒伏、預防干熱風等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小麥葉面肥噴施工作,用尿素、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提高小麥對干熱風的抵抗能力。

2、加強對各類農作物田間管理。及時灌好水,追好肥,以促進作物正常生長。并及時進行中耕,增溫保墑,消滅雜草,減少病蟲發生,促進農作物根系發育。對于苗期遭遇雨水的地塊,及時進行破除板結,早放苗、早封洞、早定苗,保證苗齊、苗壯。對旺長類作物,如冬、春小麥及時進行化控。

3、對直播工業番茄、加工辣椒等農作物要及時松土破除板結。破除板結后仍出苗較差的地塊要及時補種或翻種。

4、加快對工業辣椒、加工番茄的移栽定植,移栽定植后要及時滴定植水,以保證成活。

5、對水源難以保證的地塊,實行強制休耕,緩解旱情帶來的農業用水壓力。

6、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對棉花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做到定點、定期調查,準確、及時預測預報,及時組織田間防治,及時發放病蟲害預測預報。

五、援疆工作的對接及工作建議

(一)對接工作有序開展

自4月19日以來,河北省農業廳廳長趙國嶺同志隨河北省黨政代表團來我州考察,專門聽取了在職援疆干部對我州農業生產的匯報,并與我局主要領導就農業發展方向及援疆項目進行了交談和交流,我州發改委在職援疆干部曾多次研究、部署巴州農業需對口援疆工作。目前,此項工作正在逐步得到落實。

(二)援疆工作建議

1、加快推進設施農業發展。結合我州自然資源的特點,為提高我州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建議擴大保護地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培育和發展市場競爭能力,集中財力、人力和物力,利用3-5年時間,使設施農業在質量和規模上有所突破。

2、進一步拓展特色農產品加工能力,降低農民市場風險。近年來,我州焉耆盆地以工業番茄、加工辣椒為主的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且經濟效益高。從目前企業加工能力分析,已不能滿足對現有資源量的粗加工。農產品初級加工型需向精深加工型轉變。從近年來的發展形勢看,初級產品生產能力強盛。建議龍頭加工企業生產能力需要擴展或合理布局或新上加工企業。

3、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支撐能力。為縮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變為生產力的時間,更快促進高效、高產、優質農業發展。建議在農業行政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提高業務素質和知識更新培訓方面,要增加交流力度,在設備資金支持方面予以傾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民丰县| 商丘市| 遂宁市| 枣庄市| 五河县| 名山县| 若尔盖县| 太白县| 同江市| 三门峡市| 苍南县| 广丰县| 青海省| 遵义市| 比如县| 卫辉市| 全南县| 叙永县| 阜平县| 大同县| 霍林郭勒市| 蒙自县| 赤峰市| 临武县| 林甸县| 巩义市| 株洲县| 资溪县| 滦南县| 台中县| 滦平县| 佛教| 杭锦后旗| 钟山县| 合山市| 揭西县| 尤溪县| 乌兰察布市| 长葛市|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