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日本五針松;嫁接;繁殖;育苗

[DOI]10.13939/ki.zgsc.2016.32.263

1 引 言

嫁接是園林植物中營養繁殖的重要方式,日本五針松多采用嫁接繁殖。嫁接繁殖可保持植株的優良性狀,增強植株抗性和適應性,操作簡單、見效快等。嫁接時要選擇具有親和力的砧木和接穗,以保證成活率。砧、穗間親和力越高,嫁接的成活率就越高,一般認為同科同屬種間親和力強。此外,地域氣候、嫁接方式、嫁接技術、后期管理等也是影響嫁接成活的重要因素。

日本五針松主要采用嫁接法進行繁殖。日本五針松的嫁接最早出現在1909年,并獲得成功,后來發現日本五針松以黑松做砧木嫁接效果會更好。浙江地區氣候條件和日本北海道相近,因此浙江三十六灣村被當作日本五針松生產基地。

為節約成本,北方開始從南方引入五針松,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日本五針松能否就地繁殖是制約其推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秦皇島地區開展日本五針松的嫁接試驗。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從砧木選擇、接穗類型、嫁接方式和時間著手,分析了各種嫁接方法對日本五針松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地點在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昌黎校區園林試驗站。

2.1 試驗材料

以油松、白皮松和黑松作為砧木,選擇嫩芽和一、二年生枝為接穗。采集生長良好且無病蟲害的母株,將樹冠中上部粗壯的嫩芽和枝條采下,放入含水量70%的沙子中并攜帶至試驗站。截取的接穗一般為3~5cm,保留5~8束針葉。

2.2 試驗方法

以油松、白皮松和黑松作為砧木,嫁接在2013年5月中旬進行,采用蠟燭狀芽劈接,6月中旬采用當年生嫩枝劈接,每種砧木嫁接30個,秋季統計成活率。

嫁接的方法是選擇腹接、劈接、髓心形成層對接。2013年6月中旬,選擇黑松為砧木采用以上3種嫁接方式,嫁接30個接穗,重復3次。

接穗選擇蠟燭芽、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枝,在5月上旬用黑松做砧木,采用劈接法。6月中旬以當年生嫩枝做接穗同樣用黑松做砧木,采用劈接法嫁接。在秋季統計其成活率。

嫁接的時間是3―9月,用黑松做砧木,采用劈接法繁殖。每月一次嫁接試驗,比較不同時段的成活率。

嫁接前,確保嫁接刀口鋒利,準備足夠的綁條和薄膜塑料袋。接好后及時用綁條扎緊。劈接和髓心形成層對接的嫁接苗套上塑料袋至切口以下,扎緊袋口,30天后觀察,成活便拆除套袋。

嫁接完成后要加強后期管理,在傷口愈合期要適時松綁。如發現砧木長出隱芽,應及時去除。在第二年開春時須剪除砧木的部分枝條。逐步去除枝條,保證接穗的正常生長。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砧木的親和力

不同砧木類型對日本五針松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如表1所示。適宜的接穗長度為3~5cm,最多不超過6cm,針葉保留5束左右。

3.2 不同枝齡接穗對成活率的影響

接穗類型主要分為蠟燭芽、嫩枝、一年和二年生枝。以黑松做砧木采用劈接法研究不同枝齡接穗對日本五針松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3.3 不同的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嫁接時間可選春季、夏季和秋季。本試驗以黑松做砧木自3―9月結束采用劈接的方法嫁接日本五針松,比較不同嫁接時間對成活率的影響,發現6月中旬成活率能高達60%,8月下旬成活率可達42.9%。

3.4 不同的嫁接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本試驗采用腹接、劈接和髓心形成層對接。不同嫁接方法對日本五針松嫩芽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如表3所示。

3.5 嫁接成功后接穗的生長狀況

5月上旬進行芽接的嫁接苗生長量最大。一般新梢的平均長度為13.38cm,同時新梢的平均粗度為0.37cm。嫁接苗抽梢期和新梢生長量調查如表4所示。

4 結 論

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有激素、砧木與接穗間的親和力、接穗年齡、嫁接時間及方式、技術的熟練程度和后期管理等。形成層活動與多糖顆粒和淀粉酶同工酶譜帶有關。嫩芽和嫩枝的成活率較高,黑松與五針松親和力最強。另外黑松與日本五針松的親和力較強。南方嫩芽嫁接成活率可達90%以上。南方地區嫁接繁殖五針松成活率高達90%~100%。江南地區嫁接五針松獲得97.8%的成活率,北方僅為42.9%。將日本五針松嫁接于濕地松、火炬松、短葉松、黑松上,腹接成活率依次為68%、66%、55%和82%,同樣的砧木,在北方的成活率僅為4%和0。嫁接優選腹接,成活率較高,在北方采用劈接和髓心形成層對接的嫁接方式效果最好。

結論如下:

(1)在秦皇島地區日本五針松能夠進行嫁接育苗。

(2)日本五針松選擇黑松做砧木較油松和白皮松,其效果最好,成活率也最高;日本五針松與黑松的親和力較強,油松次之,白皮松較低。

(3)日本五針松在5―6月最適宜進行嫁接,成活率較高,嫁接苗生長較快;8月下旬成活率為42.9%。接穗選擇蠟燭芽和嫩枝成活率高,一、二年生枝嫁接不易成活。

參考文獻:

[1]陶錫崗.日本五針松種子破殼育苗[J].山東林業科技,1986,58(1):66.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果樹品種;嫁接改良;技術要點

果樹品種嫁接改良,是指利用原有果樹的主干和根系,采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或更新果樹冠部品種,以改善果樹品種結構,提高果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1.選擇最佳的嫁接時間

果樹嫁接有早春嫁接、夏季嫁接和秋季嫁接。早春嫁接在果樹萌芽前進行;夏接在接穗芽熟化后進行,秋接在夏末秋初進行。改良果樹品種的嫁接,除葡萄等需用嫩枝嫁接的果樹必須選擇在夏季嫁接外,一般果樹都可選擇在早春嫁接;芽具有早熟性的果樹,即1年中有多次發枝特性的果樹可選用秋季嫁接,但要注意幼枝的越冬防寒。一般果樹選擇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長和樹冠的形成。

2.剪枝留砧

剪枝留砧是指對需要嫁接改良的果樹進行剪伐,去掉果樹原有的絕大部分枝條,留下適合嫁接的樹枝(也可稱之為砧枝),并剪成適當長度的短橛。操作中需注意如下幾點:

2.1去上留下,減少創面

應盡量剪去上部或遠端樹枝,保留下部和近主干部的樹枝做接砧,并要減少直接在主干和砧橛上造成的創口,同時防止砧橛揭皮和開裂。

2.2 注意留橛方位

做到因樹留橛,因環境條件而留橛,同時要便于操作。主枝方位不理想的可用側枝或強壯的輔枝代替留砧。總之要做到壓低高度,收縮樹冠。

2.3 留橛數量及長度視原有樹形和樹齡大小而定

一般情況應保留下部主枝留砧。較高大的樹形,宜留自下而上第一、二層主枝和經過回縮的主桿部分。留橛長度下部宜長,剪口端距主干30-50厘米;上部宜短,距主干25-35厘米。樹齡5年以內,留橛3-5個;樹齡10年上下,留橛10個左右。蔓生果樹每主蔓留1-2個砧橛。原有樹冠大則應多留橛,原有樹冠小則應少留橛。

3.品種選擇及接穗采集

3.1品種選擇

果樹嫁接改良宜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果品銷路好,與需改良的果樹嫁接親合力強的品種并做到不同成熟期,不同風味,不同色澤,不同果型以及鮮食、貯藏、加工品種的合理搭配。

3.2接穗采集

接穗應選擇健壯無病蟲,芽飽滿,直立向上生長的一年生枝。早春嫁接可充分利用頂芽進行枝接,并要除去花芽。夏季和秋季嫁接改良,接穗的采集要注意芽的熟化程度。枝條顏色加深,葉色深綠肥大,表明腋芽熟化較好。

4.嫁接方法

4.1劈接法

早春枝接直徑3厘米以下的砧橛及夏季葡萄的嫁接宜用此法。砧橛劈口長度3-5厘米。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頭”長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兩斜面等長或略有差別。插接時要求接穗一側的皮層要與砧橛皮層對齊;接穗插入深度以一個削面刀口與砧橛剪口對齊為準,接穗留芽2-3個。接插后綁縛要嚴緊,可先用塑料帶包閉,然后用細繩扎緊;或固定好主要部位后涂上接蠟。

4.2插皮接法

有插枝接和單芽插接兩種方法。其中插枝接法中接枝“楔頭”削法同劈接法,不同之處是“楔頭”短而陡,較長斜面2厘米左右,短斜面1厘米。插接時較長的斜面對著砧橛木質部。單芽插接芽的削取方法是:在芽下1厘米處斜向上削,連同木質部削到芽的上方,然后在芽上方橫切1刀,取下單芽。插皮接砧木開口通用方式為“T”字形開口。插枝接的砧木開口方式還有“一點一橫”式,以及直接在砧橛剪口端縱劃1刀開口的方法。插接后綁縛同劈接法,單芽嫁接的要露出芽眼。

4.3夏季皮接法

夏季皮接法芽的削法同單芽插接芽的削法,芽削下后需要揭下芽片,去掉木質部。揭芽時要防止“抽心”。對于桃、梨,蘋果樹的嫁接,削芽后可帶木質部嫁接。皮接法砧木開口有“H”形、“T”字形等。嫁接時要注意做到芽片與砧木結合平整嚴實,防止芽片卷曲。綁縛方法同單芽插接。此外夏季還可采取嵌皮接、哨接法等。

4.4剪口護理

隨嫁接的先后順序對砧木剪口及接枝上端剪口都要用塑料帶包閉或涂上接蠟,在遇干旱時可用石灰水刷白主桿和大枝,以保護樹體水分,提高嫁接改良的成功率。

5.嫁接后的管理

5.1及時檢查補接

早春嫁接后15-25天,夏季嫁接后7天,秋接后10天可檢查成活率。接穗或接芽變黑或變褐則表明嫁接不成功。若成活率過低,可及時進行補接。

5.2施足肥澆足水,加速接枝生長

果樹嫁接后視樹體大小酌量埋施農家肥5-25千克,磷酸二氨0.50-2.50千克。采取環狀或星形施肥法,開溝深度20-40厘米,可結合根剪疏除部分衰老的側根。施肥后澆足水,保持根盤濕潤。施肥也可以提前進行,即春季嫁接改良于上年秋施肥,夏接于初春施。

5.3加強幼枝護理防止狂風吹折

嫁接后接枝開始生長時,要略松一下包扎物,但不要完全松開,等幼枝長到10厘米長時,取木棍或作物秸稈若干,一半固定在主干或主枝上,一半圍攏住幼枝,并用細繩纏繞以保護幼枝。幼枝固定穩妥后,取小刀將嫁接時的包扎物一并割斷,以利其生長。

5.4及時除去砧樹萌孽,減少對接枝的養分爭奪

但是面臨補接的果樹,應區別對待:一種情況是上一個季節嫁接不成功,需在下一個季節補接的果樹,應放任砧樹萌孽生長;另一種情況是夏季嫁接不成功,補接對果樹根系影響過大,應放棄補接,放任砧樹萌芽生長。

5.5接枝修剪

對生長過旺的接枝在適當高度“摘頂”,可促進二次枝萌發和生長;對于密集生長的旺長枝和競爭枝,采用拿枝、牽引補空等方法處理,不用或少用短截、疏除修剪方法。

總之,果樹通過嫁接可以保持和發展優良種性,從而實現早產,提高果樹適應性。 [科]

【參考文獻】

[1]陳現偉.果樹品種改良嫁接技術.果農之友,2008,(7).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營造紅松綜合果園;嫁接技術;配置整地;果樹選擇

經濟林經營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特點,故被稱為鐵桿莊稼。由于沾河地區氣候寒冷,抗寒果樹品種少、開發年限短,仍然處于小面積栽植狀態,其他面積尚不到林地面積1%,根本沒有形成寒地果樹帶。就目前果樹栽植技術落后的狀況看,所栽培的果樹品種抗寒力弱,質量差,栽培技術落后,栽培面積尚未形成規模,產量低。栽培后經濟效益不佳。近幾年由于紅松種子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引起栽植堅果紅松林的興趣。對此筆者認為應選擇高產結實的紅松與抗寒、優質、見效高的果樹共建綜合果園。

沾河地區雖然地處寒冷地帶,但是地產果樹的生產潛力也很大,據不完全統計適宜種植紅松果樹的低價林、速生豐產林地、退耕還林地、荒山、荒地面積較大,其中可種植高產果樹用地的土地也很多。具有栽植果樹土地資源外,還有山區氣候好的潛力。

紅松樹高大,樹冠寬后,結果期長達百年,它可作為果樹的天然屏障,保護果樹免遭風、凍、干旱等災害。而果樹生長快,由此又為紅松幼苗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促進它的生長和發育。果樹結果早,成熟早,見效快兩類樹木共組合果園各有其長處,具有互補性。

1.選擇嫁接、砧木、接穗和果樹品種及土地的利用

紅松主要分布于長白山山脈及小興安嶺,其樹干通直,材質優良,出材率高,易加工,耐腐朽,工藝價值很高。樹脂、樹皮,種子也有廣泛的用途。紅松種子含油率為25%,種仁含油率為70%以上,松籽油是實用和工業的油料,松籽為食用干果,并能出口國外換取外匯。紅松屬半陽性樹種,幼樹耐庇蔭,對大氣溫度較敏感,濕潤度在0.7以上生長良好,在0.5以下生長不良。深根性,常生于排水良好的濕潤山坡上。紅松雖然對其栽培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嫁接技術的成功運用,用樟子松為砧木嫁接紅松,可以有效地利用樟子松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優良特性,克服紅松實生苗沙地造林難以成功的障礙。嫁接紅松比實生的提前結實。另外完全克服了紅松對立地條件要求高的固有的生物學特性,嫁接成活率高,嫁接紅松無明顯病蟲害,尤其是不感染對樟子松造成嚴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可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防護效益。選用優質紅松結果枝同樟子松進行異砧高枝嫁接,樟子松樹高在1.0-1.5m,選擇立地條件好、交通方便、生長健壯,密度900-1100株/h㎡的樟子松人工林,采用高枝嫁接的方法改建成紅松無性系果林,使紅松果林的結實期由20年縮短至4-5年。果樹采用抗寒型樹苗應用矮化技術進行處理。如果把紅松樹象果樹那樣施肥、中耕修枝等經營措施十幾年就可掛果。果園初期也可在果樹和松樹中間利用手扶牽引旋耕機進行翻耙整地種植黃豆、飯豆,利用農藥虎威、拿樸凈進行田間除草這樣既省去了撫育又增加經濟效益。黃豆根瘤部分疏松了土壤又無形中給松樹果樹增加了營養。紅松綜合建園方法簡要介紹如下:

2.配置與整地

高枝嫁接紅松與果樹隔行交替或一行紅松兩行果樹。紅松株行距為3m×6m;果樹為3m×6m。穴狀整地:穴面積直徑80厘米,深40cm-60cm、可以換土,改良土壤結構,也可修成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培育好的松樹容器苗也可按株行距為3m×2m,果樹為3m×6m進行栽植。

3.砧木的培育

砧木培育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造林地直接培育砧木,即在造林地按設計時的株行距栽植砧木,一般每穴栽植3株,待定植的砧木生長到能夠進行嫁(5年生左右)進行嫁接。另一種是在苗圃地培育砧木,選擇2年生健壯的樟子松苗,裝入較大的塑料容器袋中,袋中的營養土要有三分之一的有機肥,以滿足苗木生長的需要,待容器苗生長到5年生左右時進行嫁接。第一種培育砧木的數量大,速度快,較為經濟劃算,但嫁接時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和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林相往往不整齊。為了避免上述缺陷,采用一穴3株定植砧木進行嫁接,待成活后,去掉另外2株,即可使林相保持整齊。采用容器袋培育砧木進行嫁接,雖然速度較慢,但由于苗木集中,便于管理,且一次造林就能成功,因此,多被采用。

4.接穗的選擇、采集、儲藏

砧木的年齡是按照接穗的粗度而確定的,因為砧木和接穗的直徑配合比是決定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接穗應選擇中壯齡林母樹中,上部無病蟲害、生長旺盛的枝條。穗條長8-12cm以上,每10個穗條為1捆裝入塑料袋中,每個塑料袋裝10捆,然后放入適量的積雪或碎冰,封好后,運輸到儲藏地點進行儲藏。儲藏方法是挖深2.0-2.5m,長、寬視穗條多少而定的窖,底部鋪上積雪或碎冰,一層接穗,一層積雪或碎冰擺放好,在最上一層接穗上面蓋上碎冰后,再用鋸末覆蓋在上面,防止積雪或碎冰溶化。

5.嫁接

采用髓心形成層貼接法進行嫁接,根據嫁接時期的不同,可采取兩種嫁接方式。

5.1四月中旬,在頭一年生長的老枝上嫁接在優林樹冠頂部的雌花枝,接穗的粗度應大于0.6mm,用高枝多頭髓的形成骨貼接砧木高度達1.2米-1.6米。

5.2五月中下旬,當砧木當年生枝條伸長到15cm以上時進行嫁接。無論在老枝還是在新生枝上嫁接,方法都是取3月份儲藏的接穗,去掉接穗下部的針葉,靠近頂芽處留2.0cm長度的針葉,穗長6-8cm,用嫁接刀將接穗剪口處削成馬蹄形,從接穗的底部沿髓心向上切至距頂芽2.0-2.5cm處。砧木去掉針葉后,用刀從下沿形成層向上切削,長度應與接穗切口長度一致。然后將接穗與砧木貼嚴,用塑料條綁緊。30-45天接穗徹底成活后,距接口2cm處去掉砧木頂梢,以促使接穗快速生長。翌年4月初,解除塑料帶,剪掉對接穗生長有影響的枝條,使接穗完全代替主枝生長。一般在當年生枝上嫁接,比在老枝上嫁接成活率要高出20%-45%以上。

6.枝嫁接

在1.2-1.6m人工林里,技術人員試驗中采用了多種砧木,進行了多組合的嫁接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以2針一束雙維管束的樟子松為砧木同5針一束單維管束的紅松嫁接,成活率高,親和性良好特性要互補。紅松主要優點是木材質量好,綜合經濟價值高:缺點是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早期生長慢。所以,選擇的砧木應是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的樹種。根據以上原則,選擇了抗逆性強的樹種樟子松作為組合設計的首選樹種。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第4篇

1 苗木繁育嫁接技術

1.1抓住嫁接的關鍵時期

技術員在費縣馬莊鎮經過多次嫁接試驗證明,春季嫁接的關鍵時期從3月27日至4月25日,此時嫁接成活率達到88%,過早或過晚成活率均不超過60%;夏季嫁接的黃金時期在5月10日至6月20日,此階段嫁接成活率達到95%以上,時間過早,接穗不充實,木質化程度低,時間過晚,雨季來臨,濕度大,樹體傷流大,也影響嫁接成活率。

1.2配套嫁接技術

對實生苗建園的核桃園,春天從3月27日至4月25日,采用春季硬枝接,對枝接不成活的植株,保留1~2個萌孽萌發生長成枝條,等到5月10日至6月20日期間,進行芽接或綠枝嫁接,嫁接成活率達到97%以上。具體嫁接方法如下。

1.2.1春季雙層套袋保濕嫁接法 選取木質充實的接穗,剪成12~15cm長的枝段,上端留有2~3個飽滿芽,下端削成5~8cm長的馬耳形切面,削面要平滑,然后將削面兩側的皮層稍削去部分露出新皮即可,前端削成薄舌狀待用。選砧木平直光滑處,將上端剪去,然后利用刀將斷面削平,在接口兩側橫削2~3cm的月牙狀切口,將接穗插入皮層與木質部之間,插入深度以接穗稍露白為宜,用塑料繩綁緊固定。隨即用一長20~25cm、直徑10~15cm的塑料袋,從接穗的上端套至接口以下,然后將袋內空氣排出,用繩將塑料袋的下端綁緊。塑料袋的上端要高出接穗4~5cm。套此袋的目的是要保證嫁接部位溫度和濕度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然后用16開的紙卷成紙筒套在塑料袋的外面以遮陰,上下綁緊,防止外界高溫灼傷筒內嫩芽。采用這種嫁接方法成活率達到90%。

1.2.2長方塊形放水芽接 其操作方法:先在砧木上切一長方形樹皮塊,將樹皮挑起,再按回原處,以防切口干燥。然后在接穗上取下與砧木皮方塊大小相同的方形芽片,并迅速鑲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然后綁緊即可,并在包扎口下部劃一放水口。要求芽片長度不小于1.5cm,寬度為0.6~1.2cm(芽的兩側保留2~3mm),芽內維管束(護芽肉)保持完好,將此法應用于快繁核桃苗木上,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和出苗率。

1.2.3避雨綠枝接法 此方法關鍵技術要點:在苗圃地建起小拱棚,防止雨水進入,控制苗木傷流;同時溫度高時可以適當遮陰,控制溫度;利用嫁接膜纏緊接口和接穗。此方法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延長嫁接時期,操作簡單,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嫁接成活率可達到97%以上。

1.3春夏嫁接生長情況

根據試驗調查:春天枝接生長量大,夏季芽接生長量比春季枝接減少一半以上。夏季芽接以5月上中旬生長量最大,7月中下旬嫁接成活率雖也較高,但由于嫁接苗生長時間短,生長量小,難以越冬,因此夏季嫁接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好。

2 核桃園標準化管理技術

2.1建園方式

較為理想的核桃建園地應是坡度較緩的背風向陽的陽坡和平陽坡,坡度以15°~25°為宜,不要超過30°,栽植時要修好梯田或搞好預整地。2010-2011年我們進行了平原地、山嶺梯田、山嶺坡地建園的比較試驗,結果為:平原地、山嶺梯田、山嶺坡地667m2產量2010年分別為85、100、75kg,2011年分別為96、116、88kg,兩年的產量均以在山嶺梯田建園的為高。

2.2栽植密度

2.2.1不同栽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表1),定植后第2~3年,供試核桃不同栽植密度處理的早期單株產量大體相同,但由于單位面積栽植株數不同,每667m2產量有較大差異,4m×3m栽植密度處理的產量明顯高于6m×4m處理。

2.2.2不同栽植密度對生長的影響 魯果4號核桃定植后第1~3年,不同密度處理的樹高、干徑、冠徑和單株枝量差別不大。由于4m×3m栽植密度處理采用控冠修剪措施較早,故其在定植3年以后,樹高、冠徑和單株枝量均明顯低于6m×4m處理,但干徑差別不大。6m×4m處理的單位面積栽植株數較少,每667m2枝量在試驗的不同時期均明顯低于4m×3m處理。截至試驗結束,4m×3m栽植密度處理株間樹冠已交接,無空間繼續發展,而6m×4m栽植密度處理尚有一定的空間擴展樹冠和增加枝量,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

2.3土壤管理

2.3.1核桃園生草制栽培效果 生草栽培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果園小氣候。在費城街道辦田勝莊村幼齡魯果4號核桃園內行間種植三葉草、苜蓿,對果園形成地面覆蓋,增加了土壤養分,降低了夏季土壤溫度,改善了果實品質。根據費縣水土保持局測算,生草果園較清耕果園每年每1hm2可增加保水33.5m3,保土16.5t。

2.3.2核桃園覆蓋效果 秸稈覆蓋的園片20cm土層內含水量較薄膜覆蓋的相對高出13%,較不覆蓋的相對高出70.5%(5月份調查)。10月份秸稈覆蓋果園20cm土層含水量較不覆蓋的高出1倍以上。

2.4整形修剪

在田勝莊村試驗區對魯果4號、5號3年生核桃樹采取主干疏層形、紡錘形、開心形試驗研究。從試驗結果(表2)可以看出,魯果4號核桃樹樹勢強健,適宜于小冠主干疏層形;魯果5號核桃樹樹姿開張,以開心形樹形更為適合。

在整形修剪上采用倒拉枝控制技術,對骨干枝下側的背后枝通過前期轉枝造傷、中期回縮、后期疏除等技術,為主枝正常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魯果4號、魯果5號在樹形培養過程中,枝條背后枝往往長勢過旺,嚴重削弱骨干枝的生長,影響樹體成形和紊亂樹體結構。主要采取前期對背后枝扭轉措施,使其受傷轉弱和改變方向,生長過旺、過大時回縮疏枝,最后疏除,使其不影響骨干枝的正常生長,促進樹體快速成形和提早結果。

2.5病蟲防治

2.5.1物理防治 2009年5月課題組在芍藥山大灣核桃生產區安裝了30盞佳多頻振式殺蟲燈,經開燈試驗表明,該燈具有誘殺害蟲種類多、數量大及可以大幅度壓低蟲口密度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

高枝嫁接技術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高接換優;嫁接技術;多頭;腹接

中圖分類號 S6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8-0079-01

高接換優是快速更新結果晚、產量低、品質差、效益小的劣質品種,將其改換成外觀鮮艷、品質好、產量高、耐貯藏和適銷對路的新品種,它可以減少育苗、栽植建園環節,達到改良品種、早結果、提高果品質量、產量和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改造原有的不良樹形。尤其是對多年生大樹,多頭高接有利于迅速恢復樹冠和樹勢,一般當年即可恢復原有樹冠大小,次年形成花芽,3~4年即可恢復原有產量,經濟效益可提高3~5倍。在現有果園面積較大、果品市場競爭激烈、新品種層出不窮的狀況下,高接換優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回報率高的實用技術,應作為一項提高果品質量、產量的捷徑技術而大面積推廣應用[1]。春季高位多頭腹接法簡單,易掌握,工效高,愈合牢固,成活率高(一般均可達98%以上)。

1 工具及材料準備

鋸:用以鋸斷粗大枝條。剪:用以剪截樹冠,剪接口,削接穗。蠟:用以蘸封接穗兩頭,以石蠟最好。塑料薄膜:用以包扎傷口,要求韌而有力,裁成2 cm寬的條備用。

2 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以樹液開始流動至花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宜。此時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成活后長勢旺盛。如果嫁接任務大,也可提早嫁接,如果接穗保存的好,沒有失水和發芽,時間還可延長到花后[2]。

3 接穗的采集與儲存

要從品種純正、產量高、品質好、樹勢旺盛、生長健壯、無檢疫病蟲害的母樹上選取樹冠發育充實、芽子飽滿的一年生發育枝作接穗。可結合冬剪進行采集,將選好的接穗捆成小捆,每捆50~100根,標明品種,然后放入窖內或挖溝并用濕沙埋好。經常檢查,特別是春季天氣變暖,窖溫升高,埋藏接穗的沙子易發干,應及時噴水,以防抽條和發霉[3]。

4 接穗處理

嫁接前先將接穗用清水浸泡24 h以上,然后剪成所需長度。一般長度為10~15 cm,留有4~7個芽。若接穗短缺昂貴,可截成短段,留有1~2個芽。如果接穗充足,也可長枝嫁接,接穗最長可達30~50 cm。用蠟蘸封接穗,蘸封方法:先在鍋或盆內加入5 cm左右深的水,放入石蠟,用火加熱融化至沸騰。保持石蠟液沸騰,然后將剪截成段的接穗兩頭迅速點蘸,晾干后備用。注意接穗點蘸時間不可超過0.3 s,否則,接穗會被煮壞[4]。

5 嫁接

具體技術方法和流程:①鋸剪樹冠,確定接口。一般情況下要依原有骨架進行整形,不打破原有從屬關系。原有樹形不好時,則要進行改造,也要處理好從屬關系,確定好接口高度。嫁接枝頭數量的確定應以樹齡大小及樹形為依據。嫁接過多,則浪費接穗、人工,也不利于整形;嫁接過少,不利于恢復樹冠和結果豐產。一般三至五年生幼樹,采用骨干枝改接方式;五年生以上樹,采用多頭或超多頭高接,除了徹底改換樹體骨干枝外,還要對輔養枝以及大型枝組進行改接,骨干枝下部、內堂空虛部位也可進行腹接補枝。嫁接枝干的直徑以3~4 cm為宜,這樣操作方便,接頭多,利于樹冠恢復;最粗不要超過5 cm。接口與著生枝距離10~20 cm較好。確定接口后,在接口上20~30 cm處剪斷。接口上部所留部分用來作支柱用。②高接順序。先上后下,先內后外,以防刮碰嫁接完成的接穗。③削接穗。在接穗下端削1個長度為3 cm左右的斜面。背面也削一斜面,長度要比正面短。斜面要削平。④剪接口。在枝干平滑處,將剪子與枝干呈30°~45°角斜剪一接口。剪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1/3~1/2。⑤插接穗。將接穗插入接口,形成層要對齊。接穗的削面不要全部插入接口內,上端可露出0.3~0.4 cm,叫做露白,有利于砧木斷面和接穗削面的緊密結合,使砧木與接穗結合牢固,利于愈合組織的形成,提高成活率。⑥綁扎接口。用塑料布將嫁接口綁縛嚴密。最好2~3人成1組,1人嫁接,1~2人綁扎,或進行傳遞輔助工作。接口裹膜后30 min內,膜內有水珠出現,表示纏裹嚴密[5]。⑦刮砧木。在接口上方10 cm處,將砧木的皮層刮掉1圈,防止砧木芽眼萌發,爭奪水分養分。

6 嫁接后管理

具體如下:①除萌。嫁接15 d后應檢查是否成活,未成活的可在原接口下部重新嫁接。經多頭高接的大樹,大量隱芽萌發,原樹萌發的萌蘗要隨時除去,隨發隨抹。當年除萌2~5次,以防萌蘗與接穗新梢爭奪水分與養分。②解綁。當接穗新梢達20 cm左右時,此時嫁接部位傷口已經愈合,接穗加粗較快,綁扎的塑料薄膜勒的過緊而影響生長時,應及時解除綁縛。解綁過早,接穗有時有失水枯死現象,解綁過晚,接口愈合處會形成瘤狀疙瘩,同時也容易勒傷,接穗被風刮折。③綁支柱。嫁接成活后,接穗往往長勢旺盛,但愈合組織不堅實,新梢還沒有木質化,受風吹易折斷。當新梢長度大于30 cm時,應及時將新梢捆綁在砧木接口上留下的干枝,固定新梢,防止受風吹折斷。④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食芽害蟲為害嫩芽和新梢,以及其他害蟲為害嫁接口。解綁后對接口可涂抹石硫合劑、油漆等,保護接口不被病菌入侵和腐爛。⑤摘心。當新梢長度大于30~40 cm時可摘心,以促進副梢生長,增加分枝量。對萌芽發枝力較強的樹種,可進行多次摘心,一般2~3次。盡快成形,恢復樹冠。⑥剪樁。冬季修剪時,將接口上部的殘樁剪去,以利于接口愈合包縫。

7 參考文獻

[1] 邱政芳,韓淑偉,孫艷艷.核桃樹高接換優簡易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12(4):82-83.

[2] 向曉銘.秦巴山區核桃高接換優技術試驗初報[J].四川林業科技,2012(4):64-66.

[3] 甘麗銘.核桃高接換優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2(8):37.

相關期刊更多

廣東園林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教育廳

菌物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科學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兰州市| 汝城县| 名山县| 普兰县| 揭东县| 大石桥市| 贵德县| 华安县| 临海市| 改则县| 曲沃县| 英山县| 石景山区| 石首市| 大宁县| 聊城市| 康马县| 建湖县| 新蔡县| 德昌县| 清河县| 济源市| 岚皋县| 玉环县| 佛教| 同德县| 长寿区| 濮阳县| 岳西县| 神木县| 贺州市| 昌黎县| 宜兰市| 洛南县| 永康市| 抚顺市| 罗城| 屏山县| 米易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