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市場機制 污染治理市場化

一、我國污染治理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經濟政策體制下,從1980年以來,我國在工業污染防治和城市環境保護上,實行的是工業企業自己治理污染并負擔治理成本、在城市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上則全部由政府買單的投資體制和管理模式。由于傳統的環保投資和污染治理運營模式不是建立在經濟運作基礎上的,市場發揮不了作用,也適應不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從20多年的實踐和治理效果看,這種污染治理模式并不能真正達到有效削減污染負荷,防治污染,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其碰到的問題為以下幾點。

一是付費者與受益者不匹配性?!罢l受益,誰付費”,這是商品經濟中的最基本原則,而這條原則卻難以應用到環保行業,因為環保受益者十分廣泛,不可能讓所有受益者付費,與其他產業不同,為環保付出代價的往往不是受益者本人,至少不是直接受益者。如為減少污染,企業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治污設備,企業本身并沒受益,反而增加了負擔,受益者是其他公眾,排污企業缺乏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一些本該執行環?!叭瑫r”污染治理項目久拖未治。

二是沒有考慮到污染治理的邊際成本,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這一政策基本是適用的,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則存在這規模不經濟問題,如污染較嚴重的鄉鎮、個體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污染治理設施來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因為這樣不僅企業負擔過重,運行也不經濟。

三是因為環境保護是經濟學中所謂“外部性”的典型領域,受環境問題是“企業外部不經濟性、企業污染成本外部化”的長期影響和經濟利益驅動、基層環境執法難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無論是工業污染防治設施還是城市環?;A設施,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著建成后不運行的情況,成為應付環保部門檢查時的擺設,造成了環保投資的極大浪費。

四是由于生產企業眾多,排污源頭過大,尤其是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政府各級環保部門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因此在一些中小企業密集地區,迅速發展的中小企業日益成為重要的工業污染源,其污染治理也無疑會成為環保部門監管的重點。

五是受融資渠道不暢、治理技術因素和企業管理上的限制,排污企業迫于行政壓力而建造的污染治理設施往往存在著治理技術上和達不到與實際排污量相匹配的處理規模上的缺陷和不足,導致污染治理設施建成后不能正常、高效運行和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污染治理投資效率低下。此外,大量中小企業分散地點源治理的不經濟性也導致污染治理投資效率低下。

因此,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排污量將快速地成倍增加,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防治污染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在一些個私企業、中小企業密集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異常突出。如果我國的污染治理不改變現行的投資體制和運行管理模式,治污效果得不到提高,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環境問題將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有效治理污染,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就要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大力推進污染治理實行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軌,走環保設施運營的市場化和工業污染集中治理產業化道路,除了大江大河污染治理及全球性的環境資源問題由政府解決外,一般性的問題由環保資源企業承擔,把原來“誰污染,誰治理”的點源治理改為今后的“誰污染,誰付費”的集約化政策。從而進一步提高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質量,力爭取得最大治污效果。

二、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的內涵和意義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和完善的形勢下,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為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提供有利依據。所謂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就是要徹底打破原有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遵循經濟規律,實現環保設施的社會化投資、專業化建設、市場化運營、規范化管理、規?;l展的目標。具體是指經過國家認證的可具有從事環保設施運營或污染物處理資質的治污企業單位(服務方)接受排污單位或政府部門(委托方)對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和污染物處理進行專業化承包、經營。其根本宗旨是通過服務方提供給委托方有償的和良好的環保技術及運營水平,達到有效控制污染,降低治理成本,使雙方均獲益的目的。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有三層含義:第一,治污企業與排污企業之間是購買服務關系,第二,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自負盈虧;第三,在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的選擇上存在著競爭。

通過實施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的治理模式,將污染產生者和治理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排污者通過向治理者購買治污服務而承擔了治理義務,治理者則通過出售治污服務而從中受益,從而促使投資者、經營者自覺運用資源價值、環保成本、經濟效益核算機制,把環境保治理效果與運行管理者的經濟效益統籌兼顧起來,形成環境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環。這種市場化的運作的好處是:不僅解決了個體企業、中小企業治理技術落后、達不到規模經濟要求和治理投資、融資難、運行成本高的問題,又可克服單純由排污企業進行分散的點源治理,不僅一次性投資大,而且產業化程度低,運行管理難,效率也低下的弊端,保證排污企業建成的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環保投資效益,提高和穩定達標排放率,保障企業環境守法,較好地解決了排污企業存在的偷排、漏排污問題,有利于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削減,有力地促進我國環保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浙江省的杭州、嘉興、臺州、溫州;江蘇省的宜興、無錫;廣東省的深圳、湛江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在實施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方面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據浙江省環保局的不完全統計,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后的達標排放率可達70%-80%,有的可達90%以上,同污染企業自己運營相比,達標率提高了30%-50%,運營成本約節約10%-20%。由此可見,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不僅使環保設施運營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同時也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的發展方向

1、治污融資社會化、多元化

在當前經濟發展任務繁重、政府財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要打破傳統的以政府為主要投資主體的環保投資體制,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化、多元化投資的治污融資體制,其運作的基本原則是:政府指導,企業為主,兼容各種資金,保證環保設施建設的需要。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類型和多種規格廣泛吸納來自國際和國內所有可利用資金引入環保產業,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包括私營、個體、外資)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要促進多種融資方式的應用,如項目融資、租賃、用戶集資、股票債券、BOT、TOT專項基金和綠色銀行等,使政府投資和社會融資相互結合,互為補充,擴大環境保護資金來源,解決目前環境保護資金緊張,投入不足的問題。并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在企業化運作下,政府還可將環保投入的資產引入資本運營領域,成為營運資產,在運營中不斷保值和升值。這樣既能大大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又能實現投資的滾動發展。

2、治污集約化、產業化。

將“誰污染,誰治理”改變為“誰污染,誰付費”,走一條聯合―集約―規模―經營的新路子,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和規模經濟效應,實現集約化、產業化治污。既由環保專業公司以多種經濟形式承建各種污染治理設施并實行市場化運作。這種模式不僅可運用在如城市的污水、垃圾處理廠、城市熱電廠以及集中供熱等,也可運用在原來分散的工業污染點源治理為集中治理。國家應鼓勵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把同類或相近行業、一些布局分散、污染嚴重且治污困難的同類中小企業,如造紙、食品、印染、制革和電鍍行業,通過搬遷將企業相對集中在一定的區域內,由相鄰的同行業企業聯合投資入股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組建污水處理公司并按股份公司市場化經營,一般采用由環保專業公司承包或BOT方式。也可在新建的工業園區、各類經濟開發區和排污企業集中區內,采用集中治理模式,將污染治理設施同新區的其他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同步施工。采用企業出資、政府投資或民間融資等多元化投融資形式建設污水處理廠和鋪設污水輸送管網,污水處理廠實行企業化管理,專業化運營,入網污染企業交納污染治理費,利用集中治理的規模效應,使企業有償使用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

3、運行、服務市場化

要通過推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大力推進環保設施運營服務業的發展,盡快形成有一定數量及規模的環境保護設施運營專業化公司和運營服務市場,來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設施的運營的社會化服務,實現治污規?;洜I??晒膭畛鞘协h保基礎設施和工業污染源治理采用“污染企業以有償技術服務合同方式聘請環保專業公司參與企業的環境管理,向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監測和分析服務、協助企業規范日常環境管理、幫助企業培訓設施操作人員等;污染企業將其設施以承包合同方式委托環保專業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和維護,環保專業公司保證達標排放。污染企業委托環保專業公司從治理方案設計、工程施工、調試到建成后的運營管理提供綜合的有償服務,并確保達到治理效果。大型污染企業將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維護從企業剝離出去,進行企業化的運作和獨立核算。一些排污水量不大和排放有毒有害危險固廢物的企業將污染物收集后,委托有治理設施的企業代為處理,委托企業支付費用”等多種形式的市場化運作,由環保治理公司通過發揮專業技術和規模經濟的優勢,使邊際治理成本低于企業自己治理的邊際成本,從而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效率。

四、結論

實現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是有效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必然的發展趨勢。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要靠現行政策和制度的配套改革,因此在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的過程中,政府應積極制定相關的法規法律和優惠傾斜經濟政策,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對環境保護的推動作用,為實施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經營營造一個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充分發揮市場配制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調動政府和企業兩方面的積極性,促進我國污染治理市場化運營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第2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思路,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城市為目標,以異味、煙塵、粉塵、揚塵和水污染治理為重點,采取“一企一策、細節管理、分類施治”的辦法,突出抓好群眾反映的焦點熱點問題,進一步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

二、工作任務

今年共確定129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預計總投資11.8億元。其中,大氣污染治理項目80個,預計總投資5.66億元;水污染治理項目49個,預計總投資6.14億元。

(一)工藝廢氣異味污染治理。列入治理任務的工藝廢氣排放企業,要嚴格按時限和要求完善廢氣治理設施,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新建廢氣排放項目,必須嚴格按照“三同時”的要求,安裝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并保證設施正常運轉,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引起跨界異味污染糾紛的鎮和生態經濟園區的魚粉廠等企業,要繼續實施異味治理,堅決杜絕跨界污染糾紛事件的再次發生;巨能金玉米要加快搬遷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搬遷任務,并在搬遷完成之前繼續加大廢氣異味治理力度。

(二)燃煤污染治理。列入治理任務的項目要嚴格按要求建設脫硫、脫氮和除塵等污染治理設施;鼓勵使用燃油、燃氣、電熱等清潔能源;劃定金海路―農圣街―黃海路―文圣街所圍區域為禁止直接燃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區域;凡是處于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單位,一律采用集中供熱,今后不再審批新建鍋爐;針對電力、鋼鐵、20蒸噸/時以上燃煤鍋爐等列入煙粉塵治理任務的企業,要進行煙粉塵治理設施改造,確保2014年6月底前完成,煙塵排放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和《省固定源大氣顆粒物綜合排放標準》(DB37/1996-2011)等國家、地方標準。

(三)粉塵揚塵污染治理。產生工藝粉塵的工業項目要安裝粉塵收集或綜合利用裝置;大型的企業物料存儲場所,要根據存儲面積、存儲種類等因素,建設符合要求的防風抑塵裝置,切實做到廠區周圍無可見揚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道路施工、房屋拆遷、建筑施工工地等易起塵區域的揚塵污染防治;城區主次干道要實施“機吸―沖刷―灑水―撿拾”等高效清潔的清掃作業方式,最大限度減少路面揚塵;建立環保、住建、公路、交通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有關防治揚塵污染的政策措施。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要包括防治揚塵污染內容,否則,各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

(四)機動車尾氣治理和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全面開展機動車尾氣年檢和治理工作,裝用點燃式發動機汽車(含汽油車、柴油汽車和雙燃料汽車)達到國Ⅰ及以上標準、裝用壓燃式發動機汽車(含柴油車)達到國Ⅲ及以上標準,對經排氣污染檢驗合格的,以及按規定免于檢驗的新購置機動車,核發綠色環保檢驗標志。未達到上述標準的機動車,按規定經排氣污染檢驗合格的,核發黃色環保檢驗標志。經檢驗不合格的機動車,應當經維修治理后到原檢驗機構進行復檢,經復檢合格的,核發相應的環保標志。未獲得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車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予年審、掛牌及過戶,禁止上路行駛。由環保、商務、交通、財政、安監、質監、消防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油氣收集、回收利用工作,確保在2014年底前,全市所有儲油庫、加油站、油罐車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治理任務,汽油油氣排放達到國家相關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五)秸稈焚燒污染防治。秸稈禁燒工作實行鎮街區屬地管理,按照領導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巡查的工作機制,由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負總責,分管領導同志集中精力靠上抓。麥收和秋收期間,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確定專人負責,加強秸稈禁燒工作的調度檢查。對工作安排部署不力,出現問題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六)工業廢水污染治理。環保部門要將重點企業水污染物治理項目納入年度減排重點工程,對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不按規定規范排污口、偷排偷放和超總量、超標準排放廢水等違法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嚴厲打擊利用滲井、滲坑、灣塘等排放廢水的環境違法行為。

(七)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繼續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各危廢產生單位要按要求加強本單位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的規范化管理,完善危險廢物管理機制,并定期開展危險廢物環境突發事故應急演練,切實增強危險廢物環境污染事故的應對和處置能力。

三、組織實施

污染治理工作分五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6月8日-6月10日)。制定下發《市環境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召開環境污染治理專項會議和片區分點會議,安排部署治理任務。

(二)制定措施階段(6月11日-6月20日)。按照“一企一策,細節管理,分類施治”的辦法,各企業、單位認真分析產生污染的環節和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污染治理措施,環保部門、各鎮街區都要與有關企業簽訂污染治理責任書。

(三)集中整治階段(6月21日-9月30日)。根據制定的污染治理措施,各企業、單位要保障治理資金,組織專門施工力量,進行污染治理。工程結束后,按有關部門和各鎮街區與企業簽訂的責任書要求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視為完成治理任務。

(四)分類處置階段(10月1日-11月30日)。由市政府組織專門工作組,對治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單位,實施關、停、限產等分類處置措施。

(五)驗收總結階段(12月1日-12月15日)。治理工作結束后,各部門、鎮街區對治理情況進行總結,并向市政府寫出匯報,市政府成立驗收小組對各部門和鎮街區的治理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驗收評議,對治理工作表現突出的單位進行表彰獎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和鎮街區負責人為成員,具體負責治理工作的組織、監督、協調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鎮街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制定措施,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及時解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定期通報考核。市政府把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納入2014年環保工作考核范圍,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點評,半年一總結,一年一考核”的工作辦法,環境污染治理將作為年終市委、市政府綜合考核治污減排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加強監督監管。環保部門要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建立突擊檢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監督檢查機制,督促企業加快治理進度。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或不能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依法進行分類處置。對個別嚴重違法的污染單位,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依照各自職責,齊抓共管,嚴厲查處。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第3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20號《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第三條【行政許可原則】

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實行資質許可。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產業集群 規模經濟 可轉讓許可證

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的中小企業達到3000萬家,約占企業總數的99%,其中80%以上的中小工業企業在生產中存在污染問題,其排放的污染物約占目前中國污染總量的60%。當前,中小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增長迅速,在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中的比例迅速提高,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且污染源正由過去的點狀分布發展為城鄉復合型的面狀分布。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中小企業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做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造成中小企業污染急劇增長的首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中小企業的技術設備水平大多較低,生產過程中資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排污量高。在排污量日趨增大的情況下,由于中小企業的污染治理落后于大型企業,因此其在整個工業污染負荷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

1990年以來,我國政府針對這種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淮河、太湖零點行動”、“一控雙達標”、“關停15小”等國家級治理行動。從面上來看這些措施初步達到了預定目標,但相當部分治理成果是靠關停中小企業獲得的,這種措施很難再有大的潛力。本文著重討論市場機制在中小企業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市場導向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可克服單個企業治污“不經濟”

我國從1980年代開始實施“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從過去的實踐看對大型企業基本是適用的,但對于中小企業,這一政策的實施遇到了困難。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資金實力有限,其資信級別較低,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而治污設備往往較貴,如果單個中小企業去購買,其資金壓力往往無法承受,即使購買,也將蒙受極大的財務壓力。

同時,目前技術條件下污染治理設施有比較苛刻的經濟運行規模要求。例如根據國家環??偩趾驮瓏医涃Q委共同頒布的《草漿造紙行業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草漿造紙廢水處理中的關鍵環節堿回收工藝的經濟運行規模為Q>1000噸/日;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經貿委共同頒布的《印染行業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印染行業廢水處理的經濟運行規模為Q>1000噸/日。顯然,大多數單個中小企業的污染排放規模與處理設施的經濟運行規模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集中治理是解決中小企業污染的正確途徑。鑒于中小企業的特點及其對市場的依賴,只要政府加以正確引導,完全有可能將其相對集中于一定的專業區域或工業園區,從而使中小企業污染的集中治理成為可能。這就解決了因企業規模過小,導致污染治理設施達不到經濟運行規模要求的難題。

中小企業集群化為專業治污、企業規?;卫砦廴咎峁┝丝赡?。在解決中小企業污染的問題上,浙江創造了許多好的做法。這些做法的基礎是變“誰污染誰治理”為“誰治理誰收費”,在將污染企業集中到特色工業園區后,由具有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專業公司負責集中治理,從而解決了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技術落后、“不經濟”的難題,監管也變得容易。例如,由于收費機制日趨完善,在2003年8月開始的浙江省固體廢物處理招標中已出現了民間資金爭相競標的局面。

對產業集群內的治污設施實行市場化運營,這當中包含三層含義:第一是治污企業與排污企業之間是購買服務關系;第二是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自負盈虧;第三是在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的選擇上存在競爭。

推進治污市場化的好處有三個。(1)明晰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原來由政府建設、事業單位運營時,治理成本是模糊的,政府收費后也可能會用于其他方面;由專業化公司運作后,則要獨立核算,花多少錢在污染治理上有案可查。(2)形成了制衡機制,降低了監管成本。原來政府要對眾多的排污企業監管,難度較大。實現市場化后,排污企業與治污企業之間形成服務的提供者與購買者的契約關系,不僅降低了管理成本,還可以提高監管效率。(3)實現了專業化治理,解決了治理規模的不經濟問題。

在推進中小企業污染集中治理的政策實施上,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按照市場規律鼓勵競爭,給治污企業設置的“門檻”,不應妨礙社會資金的流入。對排入公共環境的污染物,應按總量或濃度的統一標準收取費用,同時要權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的負擔逐步趨于合理。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企業化運作,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效率。由于治污企業的相對壟斷地位,在批準、核定排污收費價格時,既要保證民間投資者能夠還本付息并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業的負擔,排污收費價格不宜定得太高。因此,民間投資者的盈利就必須依靠政府的政策優惠,包括土地價格、稅收和其他方面的優惠。在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民間資本,把政策優惠轉變為治污企業的盈利,并按實際需要提取折舊和修理費用,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效率,為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二、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動力

所謂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市場,就是把排污權作為一種商品進行買賣。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買入和賣出來進行排放控制。其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要求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規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權,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配這些權利,如公開競價拍賣、定價出售、無償給予等,并通過建立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市場使這種權利能合法地買賣。在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市場上,排污者從其利益出發,自主決定買入或賣出排污許可證。因總的可轉讓排污許可證是以滿足環境要求為限度的,因此不管這些許可證如何分配,環境質量和環境標準都會是一致的。

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市場為減污成本不同的企業治理污染提供了靈活選擇。中小企業平均生存期短、轉產頻繁,治污設備折舊成本高。例如,水污染治理設施的使用年限一般為20年,在加速折舊的情況下也得10年,而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小于7年。這樣,即使政府投資為每一個中小企業建設起污染治理設施,其結果也必然是大部分設施還沒有折舊完,這些企業就已經不存在了。這樣,污染治理設備將成為沉沒成本無法回收,最終抵消資源重復利用所能帶來的收益,致使中小企業失去引進污染治理設備的動機。

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控制中:如果排污者能削減其排污量,他的余額就可以出售獲利,因此可以刺激排污者發明或利用新的更經濟的處理技術和方法,這樣社會治理環境的總費用就會減少,效益差、污染嚴重的排污者在市場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環保團體也可購買可轉讓排污許可證,從而阻止排污者使用這部分權利,這將使環境質量高于環境標準。

我國經濟轉軌時間不長,市場發育尚未成熟,目前的環境管理狀況仍然是以行政命令和控制性環境法規為主,經濟(市場)手段應用較少且效率不高,自愿性環境措施幾乎空白。自2003年起國家在江蘇等7個省市開展了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及排污交易試點,但是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市場發育、管理體制、法律機制欠缺等諸方面的原因。就市場因素而言,由于經濟激勵的實質是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化優配置,并通過鼓勵性或限制性措施,促使排污者減少、消除污染,故不受干擾的市場競爭機制是企業環境管理之經濟手段有效運行的基礎條件。

實踐證明,市場化運作不僅降低了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其能夠集中精力關心市場,發展主業。據美國環保局1992年的研究,環保設施市場化運作成本要比公營(政府或事業單位)低10%~20%。江蘇用直污水處理廠的集中治理,比分散治理僅基建投資一項就節約208萬元,每年還節省廢水處理費84萬元。

【參考文獻】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范文第5篇

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采取了許多有力措施,環境惡化的城市已有很大改觀。我國農村占國土面積的絕大部分。如果農村的環境不好,鄉鎮農村的環境污染沒有解決,也就基本上沒有解決我國的環境保護問題。本文通過對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的客觀分析,找到了農村環境污染的四點成因,并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使農村環境污染得到控制進而得到及時有力的治理。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

農村環境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納方。近年來,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村尤為突出。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

1、現代化農業生產造成的各類污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已接近極限,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的蔬菜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在化肥施用中還存在各種肥之間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世寐实?、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

2、由于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3、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

受鄉村自然經濟的深刻影響,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反積聚效應的工業化,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僅造成污染治理困難,還導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而且鄉鎮企業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于工業污染物平均處理率。

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體廢棄物、承受了大量工業污染的轉移,農村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已經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由于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迅速“小污”變“大污”,而且已經“小污”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二、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四條成因

1、目前的環境管理體系難以應對污染問題。

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上的,對農村污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加之農村環境治理體系的發展滯后于農村現代化進程,導致其在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上不僅力量薄弱而且適用性不強。

2、財政渠道的資金來源不夠,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鄉分治戰略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具體到環保領域,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于專項治理的排污費。

3、扶持措施不力,導致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難以建立。

我國對城市和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如排污費返還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征地低價或無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還可以申請用財政資金對貸款貼息等。而對農村各類環境污染治理,卻沒有類似政策。由于農村污染治理的資金本來就匱乏,建立收費機制困難,又缺少扶持政策,導致農村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市場機制難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套用解決城市污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的主要手段,但卻存在技術、經濟障礙。除了面源污染難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類污染用末端治理常會出現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情況: 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則會因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最小經濟規模限制以及高折舊率限制而不可行。

三、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幾點建議

筆者認為,要有效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創建美好生態家園,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著重從幾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強化宣傳引導,增強群眾環境意識。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環境法律法規,倡導生態文明,營造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逐步引導農民改變生活陋習,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對村民、企業經營者和青少年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農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樹立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

二是暢通投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主動與上級相關部門協調溝通,爭取中央、省、市的專項資金投入,重點解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問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農村環境保護,采用多種措施確保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到位。引導村民建設居民小區,逐步實現農民向社區集中,以便生活污水集中凈化處理。

三是強化源頭管理,整治生活垃圾污染。在生活垃圾的處理上,堅持做到統籌規劃,科學處理,從源頭杜絕污染問題。對鄉鎮生活垃圾采取“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統籌處理模式,提高垃圾收集覆蓋率和集中處理率,對不具備條件的偏遠鄉鎮生活垃圾采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處理生活污水。扎實開展城鄉綜合環境治理,以生態創建為載體,有效推進農村環境污染治理。

四是引進先進理念,科學發展畜禽養殖。借鑒外地先進經驗,集中建設集畜禽飼養、糞便無害化處理和有機肥綜合利用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養殖場,提高畜禽養殖規模,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實現農村經濟增長和廢物綜合利用雙贏的目標。劃定禁養區和非禁養區,扶持規模養殖場,控制小型養殖場,走農業加工業、種植加養殖的循環經濟之路。

五是提倡標本兼治,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堅持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結合地方實際,加強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強化鄉鎮企業的監督檢查,鞏固達標排放成果,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嚴密監控,對新建企業實行嚴格的環評審批。整治農村河溝池塘污染,保護村莊現有水源,發揮河溝池塘的自然環境凈化能力。

六是強化監督檢查,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把環境保護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體系,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笄蒺B殖場和重要農產品產地等的環境監測。堅持“執法從嚴,處罰從重”的原則,嚴懲環境違法行為。

七是堅持疏堵結合,健全治理長效機制。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清除農村衛生死角,建立長效保潔機制。開展以村莊綠化、河道凈化、衛生潔化為主題的“三化”活動。組織成立新農村建設委員會,具體負責對村莊環境整治進行長效管理,確保有人管事,有人辦事。健全環保責任制,實行環境保護轄區首長負責制,開展農村環境質量考核并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確保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參考書目:

1、《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建議洋淀水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6, 14 期楊志新, 馮圣東, 劉樹慶;

2、《隔、鋅、鉛單元素及其復合污染與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關系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5, 13期 ;

3、《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對策》 醫學動物防治, 2003, 19期 連彥峰, 劉樹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汉阴县| 宝清县| 寿光市| 凉山| 阜南县| 曲靖市| 枣强县| 泸溪县| 唐海县| 玉田县| 酒泉市| 紫阳县| 白河县| 株洲市| 海口市| 长沙县| 霍林郭勒市| 合水县| 周口市| 福安市| 利辛县| 革吉县| 祁阳县| 绩溪县| 华亭县| 揭东县| 彭泽县| 高雄县| 什邡市| 上饶市| 榆中县| 浙江省| 湘西| 沐川县| 莒南县| 调兵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洞口县| 凌海市|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