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運動對學生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提高體育學困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
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不重視是體育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轉化學困生的思想觀念,使其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是激發其運動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灌輸科學的知識和生動的事例打動學生,同時了解學生周圍真實的例子,并列舉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讓學生明白體育運動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家長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也可以間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家長的重視主要表現為帶領學生在課后及假期進行體育運動,這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而且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會逐漸積累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為了得到父母的賞識,學生會更具積極性。
2.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學困生對學習體育的興趣是叩開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大門的鑰匙。教師要善于觀察學困生平時的興趣愛好,對學困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要積極引導,也可以將學困生生活中的興趣愛好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并在學困生感興趣和擅長的體育項目中要給予其更大的展現空間,幫助那些內向或自卑的學困生在班級中展現自己,更好的進入到集體中去。同時,體育教師應該具有靈活利用體育教學的多變性,同樣的運動技巧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更能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將枯燥的體能訓練轉變為有趣的體育競技活動,能進一步提高學困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小學體育教師作為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啟蒙者,應該更加大膽的推銷自己,通過展現自身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優點吸引學困生,幫助其打下熱愛運動的基石。
3.適當的賞識教育和情緒激勵
體育老師在教學中要充當伯樂,抓住學困生體育學習中的種種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學困生取得較大自我突破時給予適當通報表揚和獎勵,這不但可以激勵受表揚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給其他學困生樹立榜樣。在體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賞識能夠樹立其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另外對體育成績在班級中較為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與獎勵,能使體育學習充滿競爭性,也是激發學困生上進心的一種方法。對于體型和身體素質原因所造成的學困生,要讓他們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其自身的好處,舉出一系列成功的事例,制定運動目標來激勵這類學困生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幫學生審視運動中自身體型的改變和身體素質的改善,來維持學生持續的運動積極性,幫這類學困生樹立自信心。
二、總結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育 體育素養 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arge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gradually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teach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o maintain a healthy physique,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literac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accomplishment; cultivation education
對高等院校來說,體育素養是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并且體育教學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體育發展,尤其是在新時期,社會對學生體質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體質的鍛煉。所以,高等院校必須要開展有效的體育課程,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什么叫體育素養?所謂的體育素養是指體育文化水平,是指一個人平時養成的在體育方面的修養。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環境與體育教育影響所產生的,它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質水平、體育技能、體育品質、體育個性等方面要素綜合體育素質與修養。
1 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1.1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休閑娛樂時間變得越來越多,在學習生活之余,學生也向往擁有更加高質量的精神生活。體育運動因為其所具有的挑戰性,競技性和對抗性,體現著力量的美感,彰顯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體現人們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因此,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對此著迷,被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征服,進而積極參與到各種體育運動的鍛煉當中,成為大學生重要的休e方式之一,既使學生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且還能夠讓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1.2 終身體育運動的重要途徑
終身體育運動作為全面和長期發展的體育思想,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中接受體育教育,也同時為終身體育運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終身體育運動是指一個人終其一生,都進行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能和擁有健康的體魄,讓身心獲得愉悅感,讓人一生都能夠從中獲益。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終身體育也從屬于終身教育的范疇。終身體育運動,可對所有人的一生形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既符合有當前體育教學改革內容形式和方法的需要,同時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
1.3 學生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體育作為文化建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思想建設的重要途徑。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增強一個人的體質,有效開發人的智力。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讓人擁有智慧,以此來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的教育,能夠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體育運動的各種項目當中,短跑是爆發力和速度結合,中長跑是耐力勻速跑的結合,跨欄是勇氣與技巧的結合,擊劍運動是力量與優雅的結合,帆船運動是挑戰自我與搏擊風浪的結合,足球、籃球等球類運動則是講究團體的協調一致,相互配合。不同體育運動都有不同的運動特性,學生通過體育運動項目的鍛煉,能夠擁有頑強拼搏,堅持不懈、挑戰自我的體育精神,同時在集體運動項目中,能夠有效地養成學生奮發有為,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精神。
2 高等院校學生體育素養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不夠
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都認為自身無任何疾病,身體健康,不需要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也有些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任務過于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這都導致學生鍛煉時間少。因此,學生的健康意識不夠完善,站在體育素質的角度來說,很多學生都缺乏對身體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體育鍛煉行為十分的隨意,沒有系統的規定,同時,學生也缺乏進行積極體育鍛煉的意識,最終導致自身的身體素質無法達標。
2.2 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差
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學生過于重視專業技能的學習,這導致學生對體育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自身的素質非常差,近幾年來,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生的身高,體重,以及胸圍等形態指標不斷提升,營養狀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學生的耐力速度以及爆發力等指標都進一步下降,尤其是一些有氧運動為主的耐力素質下,降的幅度更大。
2.3 學生體育道德品質有待提升
通過調查發現,現今很多大學生進行體育競賽鍛煉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并且很多學生對這種行為持漠視以及認可率比較高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極不正確的。這主要是受到社會不良道德觀的影響,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體育素質無法提升。教師也沒有有效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導致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不夠高。
3 高等院校學生體育素養養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如今的高校越加重視體育教學,尤其是對學生體育素養的養成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水平。人的活動是受感情、意志以及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及支配,這些非智力因素會直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地發揮這些非智力因素的能量,從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運動的樂趣,同時也會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科學鍛煉技能以及衛生保健常識的傳授,從而來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
3.2 提升大學生的體育意識
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對大學生素質能力的成長意義非凡,體育意識中所涵蓋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成功意識,進取意識,能夠幫助大學生掌握各項技能,尤其是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將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大學生來說,不能僅僅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同時也要充分提升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及優勢,從而來激發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體育的重要性,以及體育鍛煉對人的影響,能夠促進學生主動進行鍛煉,培養自身健康的體質以及品質。體育會伴隨人的一生,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提升人的工作效率,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提升生活質量。所以,大學生必須要樹立一個終身體育意識,利用學習的技能來不斷提升時效性,以此來充分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3.3 加大體育鍛煉宣傳力度
體育鍛煉不僅僅是在體育課上要鍛煉,更多的是希望大學生們利用課外的時間多參加一些課外體育活動,以便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一位資深教育學家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實現在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輕視,不是因為高校老師的工作沒做到,更多的是因為學生自身的觀念在作怪,畢竟到了大學的年紀,他們已經有了相對獨立的思想,只是還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的。環境的影響是個體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環境、群體環境和物質環境。通過加強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對人們的思想積極教育,來奠定大學生們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思想。人們對體育觀念的錯誤認識,長期以來影響著很多人,進而導致了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此,加大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并積極開展好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非常有必要,這些舉措都會讓人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對體育鍛煉有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并積極參與進來。
3.4 加強對學生體育道德品質教育
在高校w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體育道德品質的教育,我國體育運動員在體育運動中的團結向上努力,拼搏精神等都屬于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這些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必須將其傳授給學生,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從而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加強自身體育道德品質的教育,將會有效地在校園中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氛圍,同時也會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體育風氣,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
3.5 提升教師的素質
對于高校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來說,必須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這是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關鍵所在。高校體育教育的主要是通過教師來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專業能力必須要提高,以此來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要不斷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能夠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利用一些新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能來進行課堂教學,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更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能夠讓學生健康成。同時,教師也要提升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讓學生樹立終身的體育意識,以此來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曲宗湖.體育與心理潛能的開發[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6).
[2] 文瑾.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鍛煉行為的關系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9).
[3] 蔣健保,李廣宇,霍磊.浙江省大學生體質與生活方式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
[4] 吳永慧,劉志紅,李輝.我國大學生的生命質量與體育鍛煉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2).
關鍵詞:親子體育;身體素質;心理;智力;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22
引言
親子體育運動的概論至今沒有一個專門的學術性的界定,但顯而易見這種運動是子代與親代共同參與的有關體育運動或年長者對幼者進行體育運動的指導。母順碧在浙江體育科學上發表的《中國“親子體育”研究述評》認為狹義的“親子體育”概念是:“父母親”與“孩子”共同參與的、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促進彼此身體、心理健康,并以加強“父母親”與“孩子”感情聯系與和諧發展為主要目的的體育活動內容和手段的總稱[1]。浙江寧波的學者張琛軼在“親子鍛煉淺議”中,認為“親子鍛煉”是指: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的體育鍛煉,也包括家長指導孩子鍛煉[2]。
親子體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外,國內的研究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但其研究的對象主要針對學齡前的幼兒家庭,對于學齡期小學生的親子體育研究甚少。本文主要探析親子體育運動對學齡期兒童帶來的影響。
1 親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體質的影響
當今學生普遍存在體質弱的現狀,對學生身心健康而言適當的體育鍛煉有著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加強體育鍛煉,培養終身體育觀念,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不僅對學生現在的身心健康有益,還會對學生的一生有深遠影響。體育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體育精神,體育運動的產生要充分地調動和發展運動主體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體育運動對于促進小學生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心血管功能的完善、提升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消除大腦疲勞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3]。親子體育的運動形式豐富多樣,項目種類繁多,在家長的帶動和鼓舞下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1親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骨骼、肌肉的生長和心血管功能的完善的影響
體育運動的產生是運動主體肌肉以骨骼為支架做功,心跳及血流加速供能的一個過程。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時期,經參加體育運動可以使身高增加、肌肉變得發達,增強各個器官的工作機能,使學生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孩子能長高是因為全身骨骼的生長,尤其是長骨的生長,機體運動時心率加快,血液攜帶供能物質和吸收的營養物質流經長骨兩端的骺軟骨的速度也加快了,骺軟骨是長骨的生長部分,獲得更多的營養的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作用,從而促進了長骨的生長。肌肉也隨著運動的強度和運動時間發生適應性的變化。在小學生進行鍛煉的時候,通過放松肌肉和進行內部代謝過程都有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在進行有氧運動時也有助于更多肌肉的形成,從而加強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并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4]。小學生的體育運動多以有氧運動為主,能刺激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使機能更加完善,從而使學生的體質更加強健。
1.2 親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影響
體育運動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運動時機體各部分的協調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統一控制和調節下進行的,因此,在進行體育運動時,神經系統本身也在經歷鍛煉和提高,這是對神經系統良好的調節。體育運動能預防疾病,孩子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接受,陽光、空氣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皮膚和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鍛煉,增強其耐受力,大腦皮層也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當自然環境變化時,能迅速而準確地進行反應,使身體跟外界環境保持平衡,這樣就不容感冒和中暑。在戶外活動,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后,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機體對鈣和磷的吸收,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紅血球,防止貧血。新鮮空氣中的氧氣,能促進新陳代謝,并有殺菌的作用。
2 親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2.1 親子體育運動對小學生性格養成的影響
小學階段是孩童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孩童處在學齡期,課堂上他們在不斷地接受新鮮事物,心智也在隨著知識的積累慢慢變得成熟,這期間孩子的性格極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體育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鍛煉大腦,而且也能鍛煉小學生的性格和意志。孩子在與父母等長輩進行體育運動時,感受到了家長關愛和平等的對待,對孩子在今后的交友中能保持一顆平等友愛的心。在團體運動項目中,孩子通過和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合作完成一些團體項目,使得孩子懂得團體的重要性,只有合作才能成功。在一些戶外運動中接觸大自然,接觸更多的人,使得孩子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
關鍵詞:體育興趣;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2-0008-01
興趣是人類認知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興趣是從事體育運動的內部動力。大學階段是每個學生接受體育課的最后一個機會,而且學生的價值觀也已基本形成并穩定。因此說,大學階段是培養“終生體育”的最好機會。體育老師在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特征,挖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學習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方法,使學生愛上體育課,從而也愛上體育運動,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打下堅實基礎。
一、大學生的體育興趣特征
“體育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是指學生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個人心理傾向。就表現形式講,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需要的動態表現形式,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應。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
1.體育認知。體育認知是指學生對體育的知識性和理性的追求。現今的大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的掌握也非常有限,對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了解不深。究其原因:(一)中小學時期升學應試壓力大,認為參與體育活動是浪費時間,對體育課、體育知識很輕視,進而形成思維定勢。(二)認為參與體育運動后人很累,或對運動損傷沒有正確的認識,有恐懼心理。(三)對體育認知存在誤區,對很多運動項目抱有某種幻想,而經過練習沒能達到效果,造成對該項目很快失去興趣。
2.體育情感。體育情感是指對體育的感受和評價。大學生中有極少一部分對體育運動是有好感和極大興趣的。更多的那部分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沒有好感和興趣。如對參加學校規定的早鍛煉和課余體育活動很是反感,對體育課也是應付了之,這些學生更加樂于電腦游戲、睡睡懶覺以及其他悠閑的方式。
3.體育意志。體育意志是體育意識的能動方面,是學生自覺地確定參加體育的目的,并在確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動中的障礙、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形態。可是,能形成真正體育意志的學生所占比例實在是太小了,很多的大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缺乏恒心,不能養成有規律的體育運動習慣。
二、影響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因素
1.積極因素。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所查閱文獻資料,總結如下幾方面:(一)增強體質,因而自愿參與體育運動,在參與中逐漸體會到運動的樂趣,繼而興趣被激發。(二)增進同學感情。平時喜歡在一起的學生,其中誰的影響力大,而那個誰喜歡的那項運動項目也會成為同學們都喜歡的項目。(三)家長的人格魅力和運動價值取向。家長本身有體育方面一技之長的,其子女一般也會對該項運動產生興趣。(四)教師的人格魅力。一般有一技之長的體育教師很受中學生的追捧,學生對該項運動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五)體育明星效應。喜歡姚明、林書豪等明星的學生對籃球運動就比較感興趣;喜歡貝克漢姆等明星的大學生對足球項目就比較感興趣(六)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總有部分學生覺得體育運動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豐富他們的生活。
2.消極因素
1.覺得學習壓力大,沒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活動。2.體育課很乏味,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教學手段老套,一成不變,教師缺乏人格魅力。3.感覺到參與運動后人很疲勞很累,不愿意下次再接受挑戰等
三、培養和提高大學生體育興趣的途徑或方法
1.思想教育是根本。提高體育理論課教學水平,分別從認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入手,讓學生全面的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對體育運動項目有詳細而深入的認識,促使體育運動興趣的萌發,使學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清楚理解健康、體育、成功之間的關系,為其參與體育運動做好必要的思想熱身,激發體育運動意志力的形成,為其擁有“終生體育”的思想打下牢固的基礎。
2.發揮各種人格魅力
(1)體育明星的人格魅力。明星崇拜是大學生中很普遍的現象,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參與某項體育運動的興趣,并通過一同分享明星事跡、經歷,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追星價值觀,從而逐步對該運動項目形成運動習慣,成為其喜愛并可以堅持終生。
(2)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體育教師是直接和學生面對面交流運動感覺最多的個體。大學里專項體育教師健美的身形,健康的面貌,氣質的舉止是學生能親身感覺到的無形引力。課堂上準確而堪稱優美的示范是學生模仿的直接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新穎有創意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不得不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必須先從自身抓起,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精湛教學技術,樹立自身的模范形象。自己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運動,有一兩項運動技術過硬,并應該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足夠的健康意識,從而在專項體育實踐課堂上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的刺激,培養和提高學生參與該項體育運動的興趣,并影響學生的體育運動價值觀,使該項運動成為學生可以終身堅持的運動項目。
(3)家長的人格魅力。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家長的體育運動習慣,與有良好運動習慣的家庭取得經常性的聯系,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孩子“終身體育”的實踐活動中來。多與這樣家庭出身的學生溝通,讓他向父母親學習,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形成“終身體育”觀。
興趣是學生參與運動的原動力,我們在明確大學生興趣的特征的前提下,要根據大學生的興趣特點,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體育興趣,為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奕.論高職學生體育興趣的特點與培養[J].教學園地,2011.12.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終身體育思想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6-040-01
當今教育正在不斷的進行改革,目前教育體系更多看重的是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而不像以前一樣僅僅注重學生的成績。要想使學生各個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就需要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因此,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校要加強對體育課的重視,讓體育教師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來,使學生能夠明白體育活動對自身的重要性,能夠自覺參加體育運動,養成一個每天鍛煉身體的習慣,讓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得到培養,為學生日后的良好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
一、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很多高校對體育重要性哦認識不夠全面,更是根本忽視了終身體育思想對學生來說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由于許多學校對體育方面的不重視更是直接導致學生活動的場地不夠,設備也十分陳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這樣對學生體育課的正常體育鍛煉十分不利,使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成為空談,高校體育也基本上就是一種形式罷了。
學校領導對于體育的不夠重視是一個方面,可是許多問題正在逐漸的被發掘出來。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態度是最重要的環節,教師不夠認真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態度不積極,使終身體育思想這一重要因素沒有貫徹到自身的教學過程當中來,對學生以后的職場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才是所有問題當中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一直很少,甚至有很多學生基本不進行體育方面的鍛煉,課余時間更是在宿舍玩游戲,這種情況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十分不利。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情總有一天會消失不見,對日后的發展就有著不利的影響。
二、將終身體育思想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當中的重要意義
所謂終身體育思想就是指人們在一生中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堅持體育運動的習慣,對人的生活工作等等都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高校時期的學生即將面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而學生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就需要自身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來讓自己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對各種方面知識的學習當中。但是以后在生活當中學生的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個十分優秀的身體素質,更需要學生有一個終身體育思想來督促自己在每天的空閑時間都能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使自身的身體素質每天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為日后的緊張而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
三、如何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
(一)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身的終身體育思想,有需要體育教師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自身的教學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明白終身體育思想對自己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養成一個每天都進行體育運動的好習慣。
(二)用比賽幫助學生產生正確的認識
但是在實際的體育課進行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如何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就夢到終身體育思想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下這樣的方法:舉行適當的比賽,比賽可以以兩個方面為主題舉行。第一就是適當的籃球、足球等運動的比賽,因為這兩種比賽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激烈的比賽過程中生產隊開兩場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之后自己來練習這兩種運動。而籃球和足球這兩種運動不是幾天就可以學好的,這兩種運動都需要學生每天都投入一些精力來學習,學生在每天學習的過程就促使了學生養成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從而讓學生有著自己的終身體育思想,這就是一種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體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二個方面就是體育思想知識方面的一些競賽,學生可以在這種知識競賽中不斷的增強自己對體育運動的理解,更加明白體育運動對自身的重要性,讓自己在競爭當中不斷提升自身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使自身的體育意識得到培養,而學生這些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師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體育教學的過程。因此,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高校體育的教學過程當中是目前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高校體育教學當中終身體育思想的應用是體育教學的重大改革,是體育教學歷史上的里程碑!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愛,保持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因此,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將終身體育思想應用于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