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盆景的嫁接技術

盆景的嫁接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盆景的嫁接技術

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靈芝栽培;嫁接技術;盆景制作

靈芝盆景制作采用生物嫁接技術和特殊處理,使靈芝成為形神兼備、巧奪天工、姿態萬千的藝術造型;使靈芝永久保存美好的形態和色彩,成為品味極高的藝術盆景。筆者擬就介紹自己多年來從事靈芝盆景制作積累的一些經驗和體味,以同各界朋友交流,共同提高制作技術和水平。

一、品種選擇

為了營造形態各異、色彩不一的藝術造型,品種應以赤芝為主搭配一些其他種類,如黑靈芝、黃靈芝、紫芝、鹿角靈芝等。

二、栽培與管理

(一)栽培料配方

配方一:木屑74%、玉米粉24%、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pH值5.5-6.5;

配方二:木屑73%、麩皮24%、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pH值5.5-6.5。

木屑須選用硬質闊葉樹的陳舊木屑,因為新木屑含單寧、生物堿等不利菌絲生長;松、杉、樟等針葉樹含有松節油、芳香性等殺菌物質,要加石灰發酵20多天,才能使用。木屑要過2~3目篩使用,以防刺破塑料袋。

按比例稱量各種原料,充分混拌均勻。為防料的酸敗,人工拌料應盡量在2小時內完成。含水量不宜過高(以用手攥緊時指縫有水但不滴下),否則,菌絲生長慢,易老化和污染。

(二)接種培養

1.裝瓶 裝瓶要求松緊適度,上下均勻,應采取上實下虛、外緊內松的方式。一般用500~750毫升廣口瓶或耐高溫高壓的花盆,先冼凈內外瓶(盆)壁,然后將料裝入瓶(盆)內,壓到瓶(盆)肩,再用棉塞或二層報紙加一層牛皮紙封瓶(盆)口。

2.裝袋 將拌好的料裝袋,每袋裝干料400克左右。高壓滅菌宜選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壓滅菌宜選用聚乙希烯塑料袋。

3.滅菌 無論采用常壓滅菌還是高壓滅菌,裝鍋時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呈“井”字形排壘在滅菌鍋里,這樣便于空氣流通,滅菌時不易出現死角。如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加熱升溫后,當壓力表指向0.049MPa(0.5kgf/cm2)時,放凈鍋內的冷空氣;壓力表指向0.147MPa(1.5kgf/cm2)時,維持壓力,開始計時,2小時后停止加熱,自然降溫,讓壓力表指針慢慢回落到“0”位。然后打開放氣開關,再開蓋出鍋。采用常壓蒸汽滅菌,開始加熱升溫時,火需旺、猛,從生火到鍋內溫度達到100℃后,再用中火維持8~10小時;然后用旺火猛攻一陣,再停火燜一夜出鍋。

4.接種 培養料冷卻后,在無菌室內在無菌的條件下將封口打開,將蠶豆大小或用小鐵匙鏟一匙靈芝栽培種放入栽培瓶或塑料袋中,然后用蓋子封口,放入培養室,進行靈芝造型培養。接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播種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

(2)培養基溫度在28℃左右接種良好;

(3)滅菌出鍋的菌袋要在1~2d內及時播種,菌袋久置不播種,會增加雜菌感染率,制袋成品率顯著下降;

(4)高溫期,接種箱內采用酒精燈火焰殺菌,箱內可達40~50℃,極易灼傷和燙死菌種,因此播種要盡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間進行,有條件可以安裝空調降低接種室溫度,能有效的減少雜菌感染;

(5)適當加大播種量,使菌絲在一周內迅速封住袋口的料面,阻止雜菌入侵,提高播種成功率。

5.培養 靈芝為中高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溫度以26℃~28℃為最佳,子實體在25℃~28℃長勢最好,低于18℃子實體不能正常發育。

(1)發菌階段。發菌期間,培養室內保持27℃~29℃,空氣相對濕度要求65%~70%,每天通風半小時,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動1次,當菌絲體發滿2/3時,移入培養棚內,松開料袋口,用手輕輕一提,留一點縫隙(進點氧氣可加快菌絲生長)。棚內以散射光為宜,避免強光直射。一般經25~32天,菌絲便可長滿料袋。個別料袋菌絲發育不勻,可挑選出單放。

(2)出芝管理。當菌絲長滿后,把塑料袋解開,以利出芝。出芝時棚溫保持在2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保持地面存有淺水層,每天噴水3~4次,噴水時應將噴頭對空、對地、對四周,在通風窗口噴重水,千萬不可將噴頭直接對幼芝及盆內噴水,以免導致料面污染和子實體霉爛。每天上午8時以前及下午4時以后打開門及通風口換氣,氣溫低時中午12~14時通風換氣。原基膨大3~5天,逐漸形成菌蓋,增加噴水保溫,氣溫過高要噴水控溫。

(3)靈芝造型培養

A.容器造型制作活的靈芝盆景

制作活的靈芝盆景,直接用花盆培育。把配制好的靈芝培養基放入耐高溫的特制花盆中滅菌、接種、培養,菌絲長滿瓶后,出菇,待靈芝原基長出來后要減少通風和光照,使菌柄伸到需要長度后再加大通風和光照。栽培時選不同口徑的花盆,以控制菌枝稀稠、盆景的造型。若選用耐高溫的大口盆栽培,菌枝多成簇的靈芝似團團彩云繚繞;用耐高溫的小口盆栽培,成單枝狀,有的還有分枝。

B.控制生長條件培養奇特靈芝

a.控制通氣條件。將已形成菌蓋而未停止生長的靈芝,放在通氣不良的條件下,菌蓋下面出現增生層,形成比正常菌蓋厚1~2倍的菌蓋。在加厚培養中,繼續控制通氣條件,從加厚部分伸出二次菌柄,再給以通風條件,從二次菌柄上形成小菌蓋(子母蓋),有時1個,有時是多個。

b.控制溫度條件。可采用溫度限制菌蓋形成,一般產生正常菌蓋的溫度是22℃以上,把栽培盆(袋)放在20℃以下的環境里, 靈芝可長出長柄、粗柄或不規則菌蓋。

c.控制光照條件。靈芝子實體生長有趨光性,通過控制光線的方向、光線的強弱、調節光照強度,就可以影響菌蓋大小和菌柄粗細,使造型多樣化。如四面遮光則菌柄垂直生長,一則通光,二則靈芝向有光的一側生長,不斷改變光的方向,則靈芝扭曲生長。

C.利用生物嫁接技術造型

幼嫩組織愈合力強,靈芝的菌蕾、幼嫩的菌柄和菌蓋邊緣的白色生長圈等均具有很強的愈合能力。靈芝子實體的嫁接技術,是大田靈芝局部芝蕾過密或過稀的一種強制性“種性漂移”技術。特別是對定向培育的靈芝盆景,是一種快速達到預期效果的方法。

a.接穗的選擇。選擇接穗應在需疏蕾的菌筒上選粗壯、未分化菌蓋的鹿角狀子實體為接穗,并用消過毒的刀片沿基部平切下來,用已消毒的牛皮紙包好待用。

b.天氣的選擇。靈芝嫁接成活與否,與天氣密切相關。其中最關鍵的還是空氣濕度和溫度。所以,嫁接時的天氣選擇,最好是在陰天或雨后初晴的傍晚進行,因為空氣濕度較高(85%~95%)和溫度適合(26~28℃),是子實體傷口快速愈合的關鍵。禁止在晴天的中午和雨天進行。

c.嫁接技術:①插接。當子實體長到七成熟的時候形狀已經形成,有紅、黃、白三種顏色,此時就可嫁接盆景。首先選取花盆中造型奇特且美觀的子實體,再選室內袋栽的同樣美觀的靈芝子實體,用酒精棉球消毒滅菌,并將剪刀和刀片消毒,用剪刀剪下子實體作為扦穗,之后用刀片將兩邊削尖,再把花盆內子實體的中間部位用刀片割開一小口,將扦穗插入即完成一次嫁接。嫁接后的子實體在溫室內一星期左右就能愈合。可根據造型需要用同樣的方法嫁接。②靠接和截枝。根據造型的需要,將2個或若干個菌柄的生長點用細線固定在一起,或者用已消毒小刀削去一部分幼嫩皮殼后再固定,愈合后再拆去細線連接成一個整體。

嫁接后要加強管理,掌握好適宜的空氣濕度和溫度,才能保證嫁接靈芝的高成活率。嫁接后的靈芝在未成活前嚴禁向子實體噴水,可以向四周噴水,以保持空氣濕度;另外也可罩緊培養基上的薄膜,使小環境形成較高的空氣濕度。3~4天后,接穗與接點上的菌絲就會扭接牢固,接穗生長點恢復生長,即算成活。接穗成活后即可按常規方法管理。

D.化學藥劑涂尖造型

給正在生長的菌枝尖端涂些藥劑(如酒精)即出現柄粗、分枝、偏生、結巴菌蓋。

6.采收及采后處理 靈芝采收前一周停止噴水,關閉通風(門)口,清潔地面,通道地面鋪上塑料薄膜,收集散發的靈芝孢子粉備用。采收靈芝時從柄基部用已消毒的剪刀切取靈芝,烘干或曬干備用。

采收靈芝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養袋重新排放于棚內,提高濕度至85%~95%,溫度仍保持在28℃以上,一周后,又可在原來菌柄上繼續生長長出子實體。按照前一階段方法培養管理,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靈芝,一般可采收3~4茬。

三、靈芝盆景制作

(一)配盆

盆的要求:和諧美觀,相映成趣。按靈芝的種類、顏色、形態、大小等選擇不同類型的盆,一般以暗色陶瓷盆較好。如果是赤色靈芝、松杉靈芝,則以棕色、紫色盆較理想,可使色調協調、古樸典雅。如果是黑色的紫芝、黑靈芝,宜選用白色的瓷盆,以強烈的對比突出靈芝形態的特征。不宜選用與靈芝色調相同或近似的盆,以免色調單一。

(二)靈芝材料的處理

(1)將采集來的靈芝晾曬至干;

(2)用配制好的重量比為1.5:1000的洗潔精水溶液浸洗靈芝,再用清水漂洗干凈;

(3)把清洗后的靈芝蒸1~10分鐘;

(4)把蒸過的靈芝置于陽光下或通風處干燥至硬;

(5)把干燥后的靈芝存放于通風干燥處備用。

(三)粘接造型

根據盆景的主題和設計,從造型靈芝中挑選古趣奇特的靈芝,通過剪粘貼制作成千姿百態的靈芝精品。也可借粘貼彌補生物、物理、化學等造型的不足,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

為反映出綜合藝術美和體現和諧自然美,還可設置山石、亭閣、小橋、花木、草皮等配件,以豐富其形式和內容,體現傳統盆景的風格。

(四)盆景命名

它既要能幫助人們理解盆景所表現的意境,又要表現出自己心中的一片詩情畫意,起到概括全局、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入盆固定

將造好型的靈芝盆景放入盆中,盆內放置一些干陶粒,干凈的沙石,以固定盆景,盆的上部覆蓋一些曬干的苔蘚。彩色的鵝卵石等。如此過程之后,一盆造型奇特,極具觀賞價值的靈芝盆景就完成了。

利用靈芝造型栽培技術,改變了靈芝傳統單一栽培模式,將造型栽培的靈芝,經人工稍加整修點綴,并配以山石、爐渣、樹樁以及曬干的苔蘚、枝狀地衣等不易碎爛的植物制成形態各異、色彩艷麗的靈芝盆景,它是凝生態和諧于一盆,集藥用與觀賞于一身,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

四、盆景保存

(一)要注意防潮和防蟲

做好的靈芝盆景要存放在干燥通風處,防止回潮霉變;在盆中放入適量的樟腦丸等殺蟲劑,以防蟲害。若發現有蟲時,則應進行熏蒸、冷凍或干燥處理,也可在陽光下曝曬。如靈芝有破傷或有蟲眼,要用石蠟或膠布封住,以防害蟲侵入繁殖。靈芝菌絲體最容易生蛆或生蟲卵,可用酒精注入或用酒精棉球涂擦。但要注意不要在靈芝表面噴涂酒精,否則會損傷表面而失去光澤。

(二)要注意涂漆和防塵

因靈芝盆景可長久放置,表面容易污染贓物和灰塵而失去光澤。為防止污染和保持光亮度,可用清漆涂刷靈芝體,這樣既可防蟲防潮,又可保持靈芝原有光澤,還可避免污染(即使粘染了灰塵一抹即掉)。但涂漆不宜太厚,否則會出現龜裂,影響外觀美。為了防止灰塵和害蟲入侵,也可用玻璃罩將盆景罩上。

【參考文獻】

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第2篇

紫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易繁殖,壽命長。同時還易開花,花團擁簇鮮艷,花形美觀,花期特別長,一年能多次開花。對氣候環境適應性極強、喜光好肥,但也能耐貧瘠,對環境、土壤等自然條件要求不嚴。盆栽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pH值6左右中性壤土基質為好。

紫薇和其它盆景植物一樣,適合制作直干式、斜干式、朽干式、曲干式、臨水式、叢林式、懸崖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紫薇葉片中等,采用自然形較為適宜。由于紫薇長勢旺,在培養樹冠時,應根據植株形態及生長勢,并通過截、疏、撐、拿、拉等造型技法,調整樹形的枝條方向和角度,促其枝條粗短,枝葉豐茂,繁花朵朵,搖曳枝頭,造型美觀。

一、繁殖方法

常用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

1、有性繁殖:一般在11月采收的種子,第二年春季2-3月播種,出苗率為95%以上。種子發芽溫度為15℃至25℃,播后覆土2mm左右,用薄膜覆蓋,進行保溫保濕。

2、無性繁殖,分為扦插、分株、嫁接等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分春季硬枝扦插和夏季嫩枝扦插兩種。

A、硬枝扦插:春季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萌動前扦插。選背風向陽處做插床,也可在盆缽中進行,一般插條長10cm-15cm,入土8cm-12cm,扦插后澆透水,罩薄膜,保溫保濕,二個月后可發芽生根,成活率可達98%左右。

B、嫩枝扦插,在5~7月問,當枝條呈半木質化,可在沙床、盆缽中進行扦插,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5cm~8cm左右,上面保留2片葉片。按行距10cm進行壓溝,株距2cm,插入土壤4/5,插后澆透水,罩薄膜遮陽網降溫保濕,視天氣情況向枝條噴水或向沙床內澆水,以防插壤干燥,枝條缺水。半月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可達95%以上。

C、分株繁殖:因紫薇根部萌薛性較強,其基部極易生長多株小苗,在冬季落葉后至春季萌動前,用利器進行切割分離,把帶有部分根系小苗移栽別處進行栽種即可。

二、紫薇盆景素材的選擇

1、紫薇盆景樁頭選育

因紫薇原始種源極為豐富,具有樹干光滑紅潤,古樸自然、蒼勁有力各類品種紫薇較多,一般華中地區較為普遍。如果用其制作盆景,主要有三大缺點:一是枝條生長過長不易控制:二是葉片過大:三是花朵小、花形不美,花色不艷。可在秋末冬初時節,選擇較為粗大,具有盆景基本條件的的各類紫薇,進行品種改良嫁接換種。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成活率特別高,充分發揮了這些紫薇在野外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千變萬化、粗大古樸的自然韻味,圖片中的紫薇盆景多是經過嫁接培育而成的。

同時,也可以選擇具備盆景條件的紫薇品種,直接制作盆景或進行嫁接換種。其特點充分利用原始種的樹樁粗大彎曲、樹姿株形優美,通過嫁接組合現代優良品種后,樹形緊湊、枝短葉小、花色艷美,形如朵朵霞云,婀娜多姿滿樹繁花,高低錯落有致,令人賞心悅目。

2、小苗培育

選擇節間短密、葉片細小、易開花、花色艷、花期長,適應性極強紫薇園藝品種,進行小苗培養,根據盆景造型技法,進行綁扎修枝造型。

3、嫁接換種

因紫薇根系發達,斷根后極其容易發生新根,上盆易成活。當得到較為理想的紫薇樁頭后,先應根據盆景造型的需要進行截剪修剪,如果根系較好的樁頭。可以直接上盆栽種,培養出較粗的枝條,以利于嫁接成活。

嫁接時間:一般習慣在春季萌動前進行,實際上可以利用不同的嫁接方法,一年四季均可嫁接,可根據嫁接成活情況,進行多次補接。一般成活率98%左右。

三、栽培管理

1、上盆栽植紫薇盆景在上盆時,根據紫薇盆景樁頭形狀及以后造型需要,進行擺放好樁景。再將準備好的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壤土,向盆內四周倒入,使其根系與土壤密實,澆足定根水,放置背風遮蔭處養護。平時應經常向枝干噴水保濕,防止樹干風干,萌芽后移至陽光處進行正常養護。

2、澆水施肥在生長季節,由于蒸騰作用大,一定要保持盆土濕潤。在枝葉生長初期,要適當控制澆水量,控制紫薇盆景枝葉生長,這樣枝條粗壯,葉片細小,避免造成葉大節稀,嚴重影響樹形的控制。現蕾后至花期應澆水充足,夏季高溫干旱季節,應加大澆水量,要經常在樹冠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冬季要減少澆水量,盆土稍干。紫薇盆景施肥,主要在冬季施足基肥,生長期每周左右,要施一次餅液肥及其它無磷鉀機肥,現蕾前后期,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以促進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每次花后都要施足有機肥。特別是已成型的紫薇盆景,在當年開至2-3次花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修枝整形,施足有機肥尤為重要,否則,有枝無花,或花朵稀少,花色不艷,達不到最佳觀賞效果。

3、整形修枝

1)一般紫薇盆景的整形修枝,在落葉后要根據盆景造形需耍,普通枝條每枝留1-2芽進行重剪。

2)生長季節修枝主要修除過密枝、擾亂樹形的徒長枝、基部干身上萌發的無利用價值的枝條,都要及時抹掉或剪除。

3)為了使紫薇盆景在一年內多次開花,開好花,每次花謝后要及時摘除殘花,防止結果,促進次生花蕾快速彭大,形成多次開花,但花期有先有后不夠整齊;另外,在花謝后如果次生花營不多,每個枝條留1 2個芽進行重剪,一般14天現營,35天左右可以滿樹繁花,這樣可使紫薇盆景樹枝更加粗短(平均枝長在15cm以內),樹形十分緊湊,花繁色艷,賞心悅目。

4、拉枝、撐枝、拿枝

這三種技法主要是在5―10月間,根據紫薇盆景的造型需要,對紫薇盆景枝條進行調控,加大和控制枝條部位角度,隨意進行調整枝位角度方向,使養分集中,積累營養物質,特別是當紫薇盆景有的枝條被進行拉、撐、拿等技術運用后,部分枝條呈弓形,在其弓形背上長出多個極短的小花枝(10cm以內),這樣,不但大大增加開花枝和花營的數量,而且紫薇花的顏色十分艷麗美觀。

5、翻盆換土

紫薇盆景要根椐其生長勢來確定,每2年左右,在冬春兩季均可進行翻盆換土。根據紫薇樹體形狀需要,及時更換用盆,剔除全部或部分宿土,剪除多余的老根和枯根,補充肥沃壤土,澆透水后進行正常管理養護。

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第3篇

一、技術操作

技術操作是影響嫁接成活率高低的首要因素,要保證高的成活率,以“楔接”為例,有以下幾點十分重要:一是接穗削成楔狀時,削面要選擇在芽的側面,以保證不切斷接芽的營養供應線。削面兩側高低要一致,并芽側略厚于另側,同時要一刀削成,盡量不要回刀,以使削面平滑,使接觸更廣泛。如圖A是正確的,圖B是錯誤的。

其次是砧木要靠一側劈,以利接穗插入與扎接,同時形成層要對準,并使接穗的削面上部留兩個毫米,以利結合與愈傷。如圖A’,是正確的,圖B’是錯誤的。

其三是捆扎要緊,要嚴,防水保濕要好。形成層對;隹后,要用塑帶從下至下捆扎緊,密封接口與接穗,只留接芽外露。或者捆扎緊接合部后,用塑料袋套封,不讓外水進入接口,也不讓砧木的接口與接穗失水。

二、砧木接點與接穗的選擇

接點與接穗的選擇是成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選擇正確,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否則則反。由于根系不同,病、蟲、外傷的原因,以及枝杈的影響,盆景樹枝生長有強勢區、弱勢區之分,所以,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我們要把接點選擇在強勢區域。如圖C的凸出部分為強勢區域,而凹部則是弱勢區域。圖D的兩叉外側半圓弧部分為強勢區域,直線與凹處為弱勢區域。圖E的傷殘部上方D區為弱勢區域,其余則為強勢區域。

接穗的選擇:冬春兩季接,要選無病蟲害,枝芽飽滿,健壯的,夏接要選新枝已木質化,且枝芽已生長飽滿,并無病蟲害的:秋接一般花芽已形成,接穗要選枝芽,不要選花芽,更不要選隱芽與病芽。

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第4篇

盆景果樹的分類與特點

1盆景果樹的分類

李萬立[7]按盆景果樹的大小將盆景果樹分為4大類:

1)大型盆景(樁景)

樹高控制在100~120cm之間,冠幅保持在60~80cm之間。可從老果園及荒山荒坡上收集小老樹,選擇形態好、果色艷麗、果實生長期長的優良品種,初養l~2年后再移植到大盆內進行造型管理。

2)中型盆景(造景)

樹高控制在60~80cm之間,冠幅保持在40cm左右。通過人工培育成矮化中間砧,用短枝型接穗嫁接后,移入中型盆內進行修剪、造型。

3)小型盆景

樹高30cm左右,冠幅在20cm以內。通過人工培育成全矮化砧木,選擇超短枝型接穗嫁接后培育1年,再定植于小型盆內。

4)微型盆景

樹高控制在10~15cm之間,冠幅8~10cm。通過人工培育成極矮化砧木,用極短枝接穗嫁接,選果型小、花果顏色鮮艷多變、觀果期長、冬季落葉不落果的品種,植于微型盆內進行培養管理[7]。鄭樹芳[6]按盆景果樹的發展歷史階段將其分為一般觀果盆景或傳統觀果盆景和盆景果樹兩大類。按農業生物學特點將盆景果樹分為仁果類、漿果類、核果類、柑果類、堅果類;按果樹主干類型將盆景果樹分為喬木、灌木、藤蔓、根樁類;按觀果季節將盆景果樹分為春花夏果、春花秋果、春花冬果類;按盆景果樹的功能將盆景果樹分為藥食同源盆景果樹和其他類盆景果樹;按果樹樹種的生活類型將盆景果樹分為常綠盆景果樹和落葉盆景果樹;按盆景果樹造型的特點將盆景果樹分為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懸崖式、提根式、連根式、枯干式、叢林式、垂枝式[9]。

2盆景果樹的特點

苗博瑛等[2]指出盆景果樹的特點是:一是植株矮小、造型奇特美觀,可用于室內外大小空間的美化;二是觀花觀果、觀賞時間長,通過技術處理及設施調控可實現周年供應;三是生產周期相對較長、技術性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處于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潛力巨大,附加值較高;四是果樹盆景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適合我國國情,而且國外市場空間巨大,是出口創匯的新型產業。李萬立[7]將盆景果樹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1)既可觀景,又可觀果;(2)與觀葉類盆景相比,果樹盆景更富有季節變化;(3)資源豐富,管理簡便。于文華[8]總結了盆景果樹的4個特性,分別是:

1)合四為一性

果樹盆景一個突出的藝術特征就是一個“合”字,即看勢、觀葉、賞花、品果,合四為一。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盆景,應勢、神、韻、果兼備,風姿和諧自然,其巧其妙盡在其中。

2)節奏明快性

四季形態變化非常顯著,具有節奏明快性,春嫩葉油油、夏百花爭艷、秋萬果斗奇、冬鐵畫銀鉤。

3)迷人性與調味性

果樹盆景表現力極強,果樹一旦經過盆景藝術家的藝術加工,再經過科學養護,就會在小盆中生機盎然、花繁果豐,使觀賞者心曠神怡,且能立刻品嘗出該果或酸、或甜、或脆、或面等味道。

4)活潑性與喜慶性

盆景果樹是福壽、開業、婚禮、節日裝點和送禮的上品,弘揚喜慶、體現活潑、紳士儒雅、意濃情深。總的來說,盆景果樹的特點極為突出,主要有:占地較少,美化環境;移動方便,躲避逆境;矮化樹體,管護方便;適材廣泛,便于生產;創造性強,易于發揮;擺放方便,有利科研;管護養心,美形促果;怡情愜意,陶冶情操;賞葉觀花,看景品果;微縮景觀,移動果園;一身兩文明,創造高效益;生產藝術,消費時尚。

盆景果樹集優科學技術

盆景果樹的種類和品種均是果樹中極為優良的,既有藥食同源的果樹,如銀杏、沙棘、藍莓、大棗、釋迦、佛手柑、東北紅豆杉、枸杞、山楂、歐李,還有寄予心愿的蘋果、蟠桃等,更有好吃、好看的大櫻桃、樹莓、海棠、石榴、金橘、枇杷、火棘、葡萄等。目前,盆景果樹集優科學技術主要有: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有機肥速效化、化肥軟化技術;物理防治病害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根外施肥技術;園藝景觀微縮技術;都市農業中的移動果園觀光技術;盆景藝術、文化思想與果樹栽培管理有機結合技術。

盆景果樹藝術造型構思的原則

盆景果樹藝術造型構思的原則有:以物造型,以形傳神;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因材而異,物盡其用;咫尺盎然,宿龍成寸;主從分明,比例協調;生動自然,不拘一格;前后有別,左右分明[9]。

盆景果樹造型創意的原則

盆景果樹造型創意的原則有:符合大自然規律;符合美學規律;結合傳統樹木盆景造型模式;標新立異(靈活運用常規造型模式,在吸收總結前人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新、稀、奇、怪、美、健方面進行創造,使作品能將人們帶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盆景果樹的文化和經濟價值

1文化藝術精湛

盆景果樹將形神微縮于盆缽之間,寓意思想、寄托情趣、體現內涵、創造景觀等,從而形成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既具有一般觀葉花卉的觀賞價值,即通過青枝綠葉供人們欣賞;還具有觀花和觀果花卉的觀賞價值,以花和果再現大自然的美麗與芬芳;還在于它獨具匠心的造型,賦予盆景以人性化的生命和靈魂。因此,盆景果樹是藝術作品,是具有生命的藝術。好的盆景展示著人與大自然的親密情緣,飽含大自然的神韻及情趣,是有形的詩,是立體的畫。盆景果樹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如石榴盆景枝干古拙蒼老,枝虬葉細,分布自然;根系龍盤虎踞,極富田園野趣,象征富貴吉祥、團團圓圓、吉慶幸福。佛手果實形如拳手,金黃色,芳香悅人,諧音為“福壽”,象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尤其受到老年人的喜愛,也寄托著青年人對老年人長壽的良好祝愿。紅艷亮麗的紅棗盆景,為新婚燕爾的新人帶來早生貴子的祝賀。桃樹春花燦爛、夏秋碩果滿枝,象征著福壽吉祥。銀杏盆景將福壽文化與其雄姿有機地濃縮在盆景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橫生,清供案頭令人怡情怡目。盆景果樹的鮮花是美好、幸福、友誼的象征,是慶賀、紀念、交往的好禮物;果實是人們抒發心情,寄寓感情的象征。盆景果樹作為禮品贈送,在局部地區開始蔚然成風,這充分顯示出盆景果樹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盆景果樹文化價值的開發,將是盆景果樹開發的不竭動力[1]。第一,盆景果樹作為禮品,它是溝通情感的理想媒介。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禮品,送盆景果樹不僅好看、好吃,而且還具有文化品位,因為盆景都有特別的寓意。如葡萄“利市”、蘋果“平安”、柿子“事事如意”、石榴“多子多福”、桃樹“長壽健康”。第二,作為藝術品,它是陶情冶性,體現主人情操、修養的良好載體。第三,作為裝飾品,它是調劑生活、美化環境、烘托氣氛的理想材料。盆景果樹造型美觀、色彩艷麗,具很好的裝飾性。室內擺放,奪人眼目,足以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緩解壓力、消除疲勞、調劑身心。第四,作為觀賞品,它已成為大型組擺的一部分。在節假日的廣場、公園、社區、庭院經常可見形態各異的盆景果樹,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6]。

2經濟效益極高

盆景的嫁接技術范文第5篇

眾所周知,白榕具備許多制作盆景的優良性能,因葉大節長結構松散為美中不足,人們長期到處尋求真正的細葉樹種,同時聽過各種的傳說,個別書刊也有過不實的報導。

其實,有關細葉榕最早有記載的,是出現于廈門的耐翁先生所著的《盆栽技藝》一書(1981年),在介紹樹種時,先生認為:“印度榕生長比中國榕快,因葉特小,曾一度極流行,被譽為最上品,終因枝條肥笨、僵直,缺乏古樹老而瘦的韻味,未能保持其榮譽”。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各地出現一些泊外品種,泰國榕,日本榕,美國榕等,由于種種原因,都無法單獨成型,所以作為接穗,對白榕或薯榕進行嫁接造成盆景,充當細葉榕流行于市場。

品種的獲取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福州本地有一種細葉榕,葉子很小,價格很貴,于是筆者千方百計尋找,幾番周折終于在1997年底拜訪了盆景愛好者鄭子明老先生,聽他講述鮮為人知的發現經歷:在1967年深秋季節,葉先生和二位朋友在福州銅盤地區的馬鞍山上挖取樹樁,挖的很多,其中有一棵蒼老又不太大的樹樁,沒有葉子,以為是榆樹,嫌其太小,其他朋友不要,就給葉先生,帶回家放在一邊,待到春天時節發芽,才知道是一棵葉子特小的榕樁。消息傳出后,大家請求一小枝扦插培養,就這樣這細葉榕品種從福州傳開了,時隔31年老先生還記憶猶新。

細葉榕培養一段年月后,大家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細葉榕生長太慢,生長量不及白榕的幾分之一,愛好者失去了耐性和信心,從業者得不到經濟效益。這樣,年復一年推廣停了下來,30年后,培養者寥寥無幾,原種培養幾乎絕跡。

筆者對母樹進行認真的探討和搶救,由于該細葉榕葉緣有一圈黃邊,相對于葉面特小,猶如環形金邊,為了區別其他小葉品種,特給起名為“金邊翠榕”。

自然的變異

福州早年的野外榕樁,多是鳥食榕果后傳播的,金邊翠榕始發地處于山腰35cm×20cm×15cm的石縫中,在冬寒,秋躁,夏暑等惡劣氣候環境中,不斷落葉,發芽,生長的反復傷害的刺激,年年面臨死亡的威脅,為了生存,體內的生理機能,不得不做調節,年復一年的調整和適應,使榕樹體內DNA的損傷,來不及修復或易錯位修復,從而帶來一系列變化。引起基因重組,使遺傳基因產生不可逆的變化,以致形成這種葉子特小,性能迥異的特性,以適生存。生理機能不能相適應或遺傳獲得性不穩定的植株均被淘汰,而能活到今天的這種自然變種,這就是無情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產物。

金邊翠榕是福州本地發現的白榕自然變異樹種,其母樹樹干嶙岣如刺,根干融合一體。發現后蒔養三十年,這一本多干樹體,不見明顯增粗,從而估計母樹樹齡至少在百年以上。并未從母樹上獲得種子,看來從自然界覓取可能性極小,因而只能采用扦插繁殖后代。盡管緩慢并多歷挫折,雖數量有限,但還不至于斷代。通過應用無土栽培和先進手段,走出一條新的培育和養護之路。十二年后的今天,育成金邊翠榕的葉片和特性,與原形態完全一樣,說明變異后遺傳基因相當穩定,已育成一批金邊翠榕盆景,品種純正,也沒有返祖現象。

變異后特性

白榕經自然變異后的金邊翠榕基因,一部分秉承白榕的特性基因,一部分丟失,一部分形成新的基因,因而出現如下新的特性:

1.金邊翠榕葉呈卵狀橢圓形,長2cm-4-cm,寬0.8cm-1.6cm.節間0.3cm-0.6cm,葉面為白榕1/4(肥水充足狀態),葉色翠綠,葉緣環形黃邊,葉面光澤葉質渾厚,葉面質感優于榆、雀梅、福建茶等品種。

2.因自然變異因素,所以萌發能力特強,尤其易于低位萌發不定芽,使主干蒼老,同時也較為耐陰,有資料表明,在室內安放時間為榆樹10倍,福建茶5倍。

3.金邊翠榕幾乎保全白榕的優良制作盆景特性,克服白榕葉大節長、結構松散、不適于中小型盆景的弊端,取其長補其短。枝條柔軟,可塑性強,主干風骨嶙峋,無光滑、僵直之嫌,完全具備獨立造型條件,無需嫁接于白榕。

4.由于變異品種根尖代謝活性差和葉面過小,其生長能力比白榕慢的多,體量也由大喬木變為小灌木,氣根也不多,但植物的抗逆性卻得到很大的加強(高溫、低溫、干旱、水澇和病蟲害)。

這里順便一提:小葉福建茶與中葉福建茶比較,在萌發力、葉面小、生長慢、樹體量幾項與金邊翠榕有異曲同工之妙。

盆景的創作

耐翁先生研究盆栽50余年,對于盆景創作,有一條精辟的創作原則:[必須堅持“以培育為主,雕剪結合”,尊重植物生長規律],所謂生長規律,就是尊重一般植物的通性和生態,另一方面,就是尊重植物品種的特殊性,對金邊翠榕而言,就是尊重它上述四點的特性,金邊翠榕是在半封閉空間中生長的植物,完全能滿足于盆栽的生態,充分了解特性后,創作起來就胸有成竹了。

至于“以培育為主,雕剪結合”,筆者理解是用先進的技術,對盆景素材進行定向、定位的快速地培養。培養是第一性,只有強壯的素材,才有枝可剪,金邊翠榕的根尖代謝活性比白榕差,土壤培養生長慢,因此只好走上無土栽培道路,以提高根系的有氧呼吸作用速率,有利于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十多年培養實踐也證實這條路是走的通的。

相關期刊更多

花木盆景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綠化委員會

花木盆景·花卉園藝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花卉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蒲城县| 左权县| 辰溪县| 东兰县| 黄石市| 时尚| 河池市| 调兵山市| 会泽县| 金山区| 贡山| 黑龙江省| 贵定县| 平谷区| 平潭县| 平江县| 白水县| 定边县| 松桃| 宜兰市| 娄烦县| 桦南县| 宁津县| 汕尾市| 绵竹市| 红河县| 香格里拉县| 扬中市| 常州市| 双辽市| 乌审旗| 黄骅市| 宁蒗| 简阳市| 巴南区| 丘北县| 鹤庆县| 泉州市| 通河县|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