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及應用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技術自誕生起,就以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獲得了人們的極大青睞,并隨之得到了飛快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我們整個社會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各行各業服務方式的改革與創新。中職計算機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第一,現代微型處理器。對于計算機系統來說核心部分就是處理器。毋庸置疑,計算機的微型處理器越小越好但是因為量子效應等因素的制約,其尺寸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要想減小其尺寸只能減小處理器芯片里的晶體尺寸與線寬。第二,以納米為主的電子科學技術。電子元件技術的改進也極大地改善了計算機技術,但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計算機微型化、智能化和高速化的要求。因此,加果想改善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和集成度,我們就需要創新計算機技術的開發理念。第三,分組交換技術。所謂分組交換技術就是指將劃分成多個等長部分的、需要傳送的數據傳送出去海個部分叫作一個數據段在每個數據段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就構成了一個分組。我國計算機用戶與互聯網用戶數量迅猛提升,計算機技術也開始被應用于我國的電子商務方面,但其技術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電子政務建設仍然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2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融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優勢分析
筆者認為,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融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優勢表現在:(1)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融入可以提高基礎數據信息錄入的自動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管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進而有助于提高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制定發展戰略的科學性、合理性。(2)計算計應用技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辦公的自動化程度,有利于實現無紙化、自動化辦公,進而節約企業辦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同時由于流程的簡化以及人為因素的減少,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準確性。(3)有利于優化企業整理工作流程,消除不合理的環節和浪費,進而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有利于將員工的經驗與技術轉化成企業內部資源,提高了員工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同時避免了因人員的流動而導致的工作延誤。(4)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企業信息化水平,有利于為企業的電子商務打下堅實的信息基礎,進而推動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還有利于實現企業的遠程辦公和移動辦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辦公的靈活性。
3創新與改革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策略
3.1應用技術的創新納米技術能夠有效打破當前電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使計算機甚至是量子計算機得到更好的發展,這種新型計算機就是當前發展的重要趨勢。納米技術不受計算機集成和處理速度的限制網絡發展空間也更加廣闊。
3.2體系結構的創新計算機是組合體具有強大功能體系結構肖前的主流體系結構是并行計算可以處理不同的問題幾乎所有的計算機都具有這些功能但是集群系統能夠給用戶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3.3中職技術人才培養的創新中職技術人才是推動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從事計算機的中職技術人才應具備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操作、管理、維護能力掌握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初步設計和使用能力具備熟練的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能力,具有利用所學的高級語言編寫一般應用程序的能力。
1.1本項目是在下列情況下提出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①我院高職學生逐年增加,現在每年高職學生人數達到700多人,入校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差次不齊。②根據現有實驗室條件,學院能滿足高職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上課的實驗室有3個,分別能容納35人、50人和65人,實驗室嚴重不足。③信息技術系現有教師21人,承擔全院高職、中職、計算機專業班所有專業課和基礎課的教學、實驗、實習等任務,教師數量相對緊張。
1.2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一直沿用按系、按專業分班,通過對2012-2013學年和2013-2014學年我院各專業開設該課程學時數和人數統計。從表1可知,①通過對12-13、13-14學年各系各專業學生人數統計,動科系參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人數839人;經管系參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人數171人;農業系參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人數12-13為557人;機電系參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人數12-13為446人;合計:2013人,根據學生人數完全能滿足分級教學要求。②各專業的學時數雖然比較分散,如:畜牧獸醫、獸醫、機電、機電設備與維修專業均為52學時;電氣自動化專業為48-96學時;植保專業65-102學時;園林技術、設施農業、農產品質檢、園藝技術等專業均為65-80學時。在分級教學中怎樣設置不同專業不同模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授課學時數。③每年參加該課程學習的學生約1000人,經過調查其中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系統學過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系統軟件以及網絡基礎知識等,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和技能。入學前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上課感到內容太淺,而入學前程度低的學生又感到聽不懂、跟不上,課后難以消化。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起點不一,給教學實施帶來很大的困難。怎樣按人數、專業、模塊進行分班。④根據以上分析提出我院完全有條件對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根據專業按模塊進行分級教學。
2、問題的提出:
2.1怎樣進行全院高職班按系按專業統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學時數的問題。
2.2根據表1、表2,通過匯總、總結、分析,確定教學內容模塊,如下圖。
2.3根據表3:學生按專業、專業方向選課調查表(如下表)確定的教學內容模塊和由表1確定的學生人數和各專業學時數來確定如何進行分班。
3、解決方案
3.1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模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三個模塊:基礎模塊、專業模塊、考級模塊;合理確定各模塊內容。
3.2整合課程,合力設置模塊: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設置教學模塊時,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計算機知識與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融合,讓學生認識并掌握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3改革考核方式,為學生提供服務:
3.3.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引入教育部ITAT教育工程職業技能證書網上考試系統,全部學生參加考試,作為學生的期未考試成績,對于考試成績達到70分及以上的學生由學院推薦,自愿申請的方式獲得教育部ITAT教育工程職業技能證書。
3.3.2對學有余利的學生,把以上三種證書考核內容納入到教學內容中,作為一個模塊--考級模塊,供學生選擇,幫助學生實現取得計算機證書的愿望。
1.1精講多練,講練結合
核心:以學生為主現在的教育模式要求從以前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向現在的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模式轉變。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更是如此,教師要精講,讓學生多練,真正實現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不知不覺掌握了該節課的基本技能,并通過基礎練習、鞏固練習、提升練習使學生的技能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高。真正達到向動手動腦的應用技能型人才轉變。
1.2任務驅動教學法
核心:創設有效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教師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有效的學習情境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有感而發,從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靈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然后通過設置一個一個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小的、簡單的任務由學生獨立完成,大的、較難的任務由小組合作完成。通過這種把大的問題細化,把難的問題簡單化的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不對該門課失去興趣。
1.3分組合作法
核心: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師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認識和了解,由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一般為4-5人一組。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平均分配,使各小組水平均衡。組長由教師指定。一般為有責任心,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能指揮協調小組內部成員的學生擔任。分組完成后,每節課較難的教學任務由各小組合作完成。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每次小組合作的形式也不同。可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由組長分配指定任務由小組成員獨立完成,也可以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教師在這個環節只起到協助、指導的作用。最后每小組指派一人代表該小組展示交流該組作品。通過小組合作環節,既能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又可以確保該組每個成員的水平都得到提升,更好地掌握該節課的知識技能。通過展示交流環節,即展示了自己又學習了他人,開闊了思路,提升了自我審美能力,還能更好地發揮中職生愛表現的個性,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喜悅。每節課結束前統計各小組的成績,期末評選出成績最好的小組并頒發獎品。通過獎勵的激勵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求勝心。
1.4重過程輕結果
核心:與考證掛鉤。新課改要求全面考核每一個學生的各個方面。不再像以前只是單純的看重考試的結果。考核評價要求多方面。該研究者的課程考核機制是平時占80%,考試成績占20%。而平時考核中每節課都要求學生進行一個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但即使這樣也不足以讓一些學生重視該學科。該校的做法是這門課必須參加考證考試,而這個證書和中職畢業證書掛鉤。這樣一來就促使一些學生不得不適當的重視一下計算機基礎課。同樣的,該研究者看到其他的學校不單要求這門課還要求學生拿到一些其他的證書,比如:普通話、打字錄入、外語口語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單可以提升向社會輸送的生源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更可以改變一下文化課的尷尬處境。
2結語
進行培養目標的確定學校在進行培養目標確定的時候,必須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進行,保證培養目標確定的科學性,做到針對崗位或者職業需要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培養人才的時候應該對其職業素養要求以及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進行分析,進行學生應具備素質、技能以及技術的確定。在分析社會需求的時候必須將行業調查和市場調查作為基礎,分析社會對計算機應用性崗位的分析,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培養目標的確定。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本身的專業素質,讓其將來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去,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2明確計算機教學的人才培養方向
由于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當高職學生畢業時他們所學的內容就過時了。所以在網絡設計的備課階段,老師要盡量選擇當下流行的網頁設計進行教學,實時調整授課計劃,刪掉陳舊的無用的知識,補充新的實用的計算機知識。老師還要密切關注市場動向,根據市場的需要培養出知識理論過硬、動手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優秀的網頁設計制作人才。要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以Dreamweaver為主要線索,教授網頁設計的一些基本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的學習,還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要讓學生實踐結合理論地進行知識的整合與應用。
3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老師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職教材與普通本科教材不同,它要求體現教材的職業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實踐性。在選擇網頁設計的教材時,不僅要保證教材上有足夠的網頁設計基礎知識,還要有典型的網頁設計案例。并且要在計算機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階段的網頁設計教材,這樣才可以保證網頁設計教材不落后于時代,保證學生與時代接軌,與社會接軌,更重要的是與市場需求接軌。
4提高課程體系本身的實踐性
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在高等職業學校中,教學體系建設對于人才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進行課程體系構建的時候,是不是真正的合理,會對計算機教學的質量造成重要的影響,甚至還會對培養目標造成重要的影響,怎樣進行合理的課程體系構建是高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因為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的時候,不僅僅需要考慮到專業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結構,還應該考慮到這個行業將來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現狀。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在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時候,不但要保證其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還應該保證課程體系本身的穩定性。在高職學校中,人才培養的目的便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就業,所以在實踐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學生本身職業技能的培養。在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時候,導向應該是社會對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能和知識,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應該重視實踐教學,采取措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應用技術本身的門類是比較多的,并且發展的速度非常地快,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時候,基礎性知識比較多,老師在實踐教學的時候,除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還應該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內容,培養學生拓展能力以及創新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進步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真題真作引進來,進行題目設計的時候,將一些公司企業的實際項目運用進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或者需要進行課題的選擇,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請一些公司的人員來進行任務的安排,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設計的需要和步驟,制訂開發計劃的時候也會更加合理,學生的體會也會更加深刻。通過真題真作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確學習目標,這對學生自身學習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的激發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就業以及工作崗位的適應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這樣還能夠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需要,不斷對實踐教學進行完善,教學質量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5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網頁設計課程中,老師要做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要注重啟發式教學,避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第一,老師可以結合教學案例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超鏈接”時,根據教材的知識重點選擇當下比較流行的典型案例。首先,要為學生系統地展示該案例中超鏈接的效果。其次,再將超鏈接進行分解,向學生逐步講解“絕對鏈接”、“相對鏈接”和“錨鏈接”的具體知識點,并且在每講完一步都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最后,在講解完所有知識點后,要求學生結合老師教授的重點進行自主練習操作。在課下要求學生將該案例進行系統復習,并且布置與該案例類似的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對以前所學的操作方法進行復習。經實踐證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教材上的知識,還可以使學生通過案例對知識點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夠很好地消化老師講的重點內容。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將課程內容的課件或者資料傳到班級的公共郵箱中去,以便學生隨時翻閱查看。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老師錄制教學視頻,傳到校網站上去,不僅提供給學生,還提供給社會各界人士觀看。另外,有些學校會在班級中建立QQ群,這也方便了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第二,舉行網頁設計大賽。有些高職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次網頁設計大賽,并給參與者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質獎勵。學生可以選擇以個人或者小組形式參加比賽,經過初賽、復賽后選舉出最優秀的作品在整個計算機系進行展示。這種比賽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老師對學生的專業課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完善教學計劃、充實教學內容。
6改變課程的考核方式
網頁設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以考試的形式不能夠考核出學生真實的操作水平。網頁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網頁設計的基本操作,并且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網頁進行創新設計。所以在網頁設計的考核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學生課堂表現和實際作品的評價。在評價時,學生平時出勤率占總成績的30%,網頁總體設計占40%,網頁創意占30%。這種考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7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
由于計算機人才已經得到了社會輿論中的普遍認可,即便不從事計算機工作的畢業生,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日常化的普及。不論是學者撰寫的學術論文,還是會計財務人員的核算方式,抑或是教師在課堂上廣泛使用的PPT技術,都顯示出計算機基本技術在工作領域中的通用性[3]。然而在現實的高校中,由于課程地位的不是很高這一現實狀況,使得教師少有從業的激情,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以混學分為目的,而認識不到計算機的應用基礎技術在未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與無限制的發展空間。雖然和英語一樣,計算機應用基礎學問也存在著社會考級這一現象,省級二等與國家級二等的證書也是非專業的很多學員應該持有的證件。但是在具體的考級教育中,學生更感興趣的依然是英語四六級考試以及一些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方面的考試,校方也往往不把計算機等級證書作為學生畢業學分的參考標準,這就使得計算機在學生的意識和學習取舍中徹底邊緣化。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改革方略及建設性思考
(一)提高公共課程的學科地位解決計算機用用基礎教學的這一問題,首先還要遵循著“解鈴還須系鈴人”的策略方針,在高校公共教育體制之內踐行深度化的改革方略。首先要在教學方針上,提高公共課程的學科地位。雖然高校是一個為學生謀求業務發展的平臺,但是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畢竟仍然要以生存技能的重視為主要前提。不論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還是大學外語或者大學語文,都是每一個學員基本常識培訓的重要學科,屬于生存技能層面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高校要在四年學制中,秉持并把握住“先求生存,后謀發展”的理念,在前一兩年的教學進度中加強公共課的教學重視力度。
(二)擴大相關專業的招聘規模加強計算機課程內的師資力度是實現改革方略中的最重要一環,不論是企業單位還是機關、教育單位,任何改革都離不開人這個最活躍的因素。基于這種認識,計算機專業中的人才需要在社會價值的疏導過程中正確樹立自身的擇業傾向,要認識到理論教導高于實踐應用的原則,一定程度上培養“君子不器”的價值理念。畢竟人才的衡量尺度是多元化的,教育的成功仍舊可冠之以人才的美名和稱謂,而不僅僅局限于技術部門之內。高校也應當擴大計算機專業的招聘規模,并適當提高教師的待遇,以調動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三)宣傳社會考級的重要價值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最重要改革過程中,與社會考級的重要地位緊密聯系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略。社會考級的一度熱門,正因為等級證書在具體的就業過程中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價值。而在公共課的講授中,通過刺激學生的考級目的而增強課堂流程中的活躍程度,不失也是一個很好的建議。鑒于當前英語考級體制發生的變革,計算機考級也應當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與人才市場行情的需要而適當調整原有體制。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