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散思維訓練的核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文摘要】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這二者之間本身就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可以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就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鑒于思維和語言表達密切的關系,本文從發散思維、收斂思維和辯證思維三方面入手,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通過思維訓練牽動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英文摘要】 The core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thin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And the two elements themselves affect each other. We can say that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lie in the training of their thinking 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oughts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I have sum up some method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by training their thinking abilities with a lot of practice. I will expound my viewpoint in three aspects: Divergent thinking, Polymerization thinking and Discriminate thinking.
【中文關鍵詞】 語文教學; 思維訓練; 語言表達; 牽動
【畢業論文目錄】
中文摘要 6
一、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關系 6-10
(一) 思維、思維訓練和語文思維訓練 6-8
1、思維的內涵 6
2、思維的分類 6-8
3、思維訓練和語文思維訓練 8
(二) 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8-9
(三) 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關系 9-10
二、語文教學中幾種思維訓練牽動語言表達的途徑和方法 10-23
(一) 發散思維 10-16
1、力求新穎——作文立意的發散思維 10-13
1)變換角度,多向思維 10-11
①打破習慣性思維的限制 10-11
②發掘文題的比喻、引申義 11
③發掘文題材料的內涵 11
2)反彈琵琶,逆向思維 11-12
①為反面人物評反 12
②對正面人物質疑 12
③寓言新解 12
④名言新說 12
3)過猶不及,避免極端 12-13
2、引導拓展——作文選材的發散思維 13-15
1)運用聯想,廣泛取材 13
①聯想的申發 13
②聯想的擴展 13
2)殊途同歸,一材多用 13-15
3、鼓勵多變——作文語言的發散思維 15-16
1)詞語突破常規 15
2)修辭豐富多彩 15
3)句式靈活多變 15-16
(二) 收斂思維 16-19
1、去粗取精,選擇最佳立意角度 16-18
1)選擇最切題的角度立意 16-17
2)選擇最深刻的角度立意 17
3)選擇最新穎的角度立意 17
4)選擇最熟悉的角度立意 17-18
2、形散神聚,選材萬變不離其宗 18
1)選擇最切合主題的材料 18
2)選擇最具表現力的材料 18
3、畫龍點睛,點明文章中心主旨 18-19
(三) 辯證思維 19-23
1、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問題 19-21
1)全面把握話題的正面和反面、主要和次要等方面 20
2)關系型話題作文審題時避免顧此失彼 20
3)通過辯論全面認識問題 20-21
2、引導學生發展地看問題 21
3、引導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1-23
三、結束語 23
英文摘要 23
關鍵詞:圖形創意;思維訓練;教學
0 緒論
圖形是平面設計的重要元素,被稱為“視覺語言”。圖形的主要功能是傳達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播。在設計過程中,一切設計都將物化為形象。圖形可為一切理論性觀念提供它們知覺等同,能為自然與社會的網狀結構提供多維度的展示,更能切近生活原型…因而“看”(圖形)比“讀”(語言)更煽情、更具誘惑力。圖形設計的學習和訓練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表達力,以圖形的方式物化思維過程,通過理性思維分析、感性思維進行想象、聯想,發散性思維進行創作。課程中通過不同階段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通過分析事物的過程,聯想與想象,最后形成自己的初步設計。對圖形創意這門教學課程主要從思維訓練的角度進行課程實踐,通過思維訓練過程與內容、思維訓練方法、兩個方面為指導思想。
1 思維訓練的過程與內容
圖形創意課程的教授時間共四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形象思維訓練,課題訓練――從源開始――師法自然。要求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重新了解自然,發現生活。通過拍照,解構性寫生,來真真正正的了解自然、發現身邊的美,學會從自然中提取素材,尋找設計源。此次寫生不同于以往只是注重描繪具體的景物,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從內到外、從宏觀到微觀進行解剖性、解構性寫生,從設計思維的角度重新描繪。課題意在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心觀察記錄,學會從自然中提取元素,在寫生的過程中有所頓悟,并進行圖形創作。第二階段為發散思維訓練,課題――基礎形的聯想。通過圓形、方形、自由形為基礎形進行聯想、發散,通過命題訓練,一個圓、兩個圓、多個圓、方形、自由形進行聯想,從單個的形式設計到多個形式組合設計,讓學生學會利用基礎形去重組、拓展進行新的圖形創意。趣味性貫穿整個課題,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輕松愉快的完成課題。通過此次課題可以對學生的圖形創作進行分析,并引入第三個階段的命題式設計。第三個階段為快題設計,通過課程中命題要求來進行設計。主要結合具體的事物來進行圖形創作,例如以山、水、花、動物等為原型進行抽象圖形創作,從身邊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來進行圖形的提煉概況,這一階段主要從形態方面進行訓練,通過形象提取、聯想、變形、夸張、重組結合、漸變、解構等手法進行圖形訓練,從實景實體中轉為抽象簡化的圖形。
2 思維訓練的方法
創意思維是圖形創意課程訓練的核心方法,一般而言,“思維”是感覺、知覺、記憶、思想、情緒、意志這一系列心理過程中的一種心理活動,可以細化為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知覺思維、靈感思維、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單一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傾向性思維和反饋思維等。圖形創意課程旨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不同階段課程的訓練,讓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學會應用不同思維之間的轉換來進行創作。
2.1 形象思維――分析綜合
思維的訓練實際上是概念物化的過程,思維應當物化為視覺的形式,形成可傳達、可溝通的平面詞匯。形象思維是最為直觀應用最多的,圖形創意通過圖文結合進行思維的展現,文本是抽象的,因此要將抽象的文本轉換為具象的圖形是形象思維的展現。因此形象思維作為思維訓練的第一環節,課題訓練一中將寫生的實體進行圖形的提取需要用到形象思維,加以簡化、夸張、變形等手法進行圖形的提煉創作。課題訓練三種將抽象的概念、實物進行物化也需要用到形象思維進行加工提取,分析與綜合。
2.2 發散思維――演繹歸納
發散思維是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是訓練創造力的重要方法。課題二通過不同基本圖形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內到外、從一到多,將毫無關系的基本圖形通過創意過程中添加元素、組合進行演繹歸納從而使其聯系到一起。
2.3 靈感思維――積累與觀察
靈感思維是借直覺而進行的快速、頓悟性的思維。在設計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應用到靈感思維,但是靈感思維來源于生活和豐富的積累。興趣和知識的積累以及對事物的觀察和留意是靈感思維的重要來源,也會經常應用到設計中。特別在圖形創意的后期,基于一定的積累,在創作的過程中多來源于靈感的碰撞。
圖形創意課程中也應用到到抽象思維、靈感思維、邏輯思維、系統性思維等等,這些也為圖形創意提供了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課題的訓練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不同思維的切換與融合,靈活的應用到創意設計中。
3 結語
圖形創意課程應主要針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圖形創意表現能力和設計文化素養三方面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課程通過創意思維訓練貫穿課程,在進行三個階段的訓練建立圖形語言,在教學過程通過中加強學生對圖形創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并觀察、積累、提煉、綜合運用多種創意技巧,進行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等多方面的訓練來探索圖形創意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獲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視覺效果,從而準確地表達思想和主題,并對設計課程的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珊妍.圖形創意[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2] 周至禹.藝術設計――思維訓練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
一、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前提
1.教會學生分析漫畫的方法。授予學生“魚”固然重要,但授予學生“漁”更為重要。教會學生分析漫畫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分析漫畫時首先要細觀畫面,分析畫題,弄清畫面表意;其次要透視直觀,挖掘寓意,即要在弄清畫面表意的基礎上,挖掘其隱喻的本質含義;第三,要聯想教材知識,以寓意為核心,發散思維,全面分析;第四,歸納總結,抓住中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分析漫畫,以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
2.精選富有深刻內涵的漫畫。漫畫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現實性,一般都蘊藏了深邃的道理。但在思想政治課中運用它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道理必須覆蓋課文知識點。首先,覆蓋要有一定的廣度。漫畫的道理覆蓋的課文知識要涉及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多個知識點;其次,覆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漫畫道理太簡單,學生不費吹灰之力,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問題,就達不到發散性思維訓練的目的。但是,漫畫也不能太深,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老虎吃天沒處下爪”,極有可能挫傷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因此用來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漫畫,其覆蓋課文知識點必須體現廣度和深度的統一。
二、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方法
1.主體換位訓練去觀察、思考、分析問題。在漫畫中,主體一般有多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有的主體較容易為學生注意,有的會為學生所忽視,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就要注意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去觀察和分析漫畫。
2.角度轉換訓練。角度轉換就是要求學生注重運用思想政治課中的經濟、政治、哲學等不同方面的知識,多方位分析問題,而不是局限于單一學科的單一思維形式。它可以從某個主體出發,進行角度轉換。
3.條件變換訓練。
條件變換訓練就是培養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的影響,在另一種條件下,來正確認識該事物的方法,而不是“想當然”地去思考問題。 如在高二教材上冊第104頁中的漫畫里,學生一般都認為籃板中間的那個籃圈就是重點、主要矛盾,在訓練中,老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改變這種思維定勢的影響,使他們的思維盡可能地向各種可能的方向變換。經過老師的啟發,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在投籃游戲中,它可以規定投進中間的那個籃圈不算數,只有投進兩邊籃圈的才算數;還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投資者的資金投向哪個方面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也不一定是中間的那個籃圈。因此,究竟哪個是重點、中心,就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隨大流、相當然。所以,條件的變換將會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變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關節點
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關節點在于引導和啟發。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就要使學生具備思維的流暢性。所謂流暢性,就是指思路暢通,新思想、新觀點不斷涌現,思維活躍。但有些學生在思考某一問題時,往往會受方方面面多種因素的制約,使得他們的思維狹隘或思路閉塞,這時,老師恰當及時的引導和啟發,就有利于學生打通關節點,使學生的思維能毫無阻礙地從一個領域跳到另一個領域、或其他更多的領域中去,這樣就可能出現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新觀點、新思想。在上述訓練方法中,老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不同的主體、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條件出發,顯然出現了一些新觀點、新思想。因此,在關節點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四、運用漫畫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綜合復習政治高考內容。在政治高考復習中,精選寓意深刻的漫畫,引導和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它既能較快地掌握高考知識點,又達到了鍛煉學生思維,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目的。因此,運用漫畫來進行高考綜合復習,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
思維根據它在解決問題時沿著多方向去探尋方法途徑,還是遵循單一的模式進行歸一的求取答案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發散思維和復合思維。所謂發散思維又叫求異思維,是指沿著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展開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具有流暢、變通和獨特三個特征。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是千變萬化的,豐富多彩的。在英語教學中若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啟發學生從不同方面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有利于掌握英語中豐富的詞匯和多變的句型,因而它是我們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在構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占據著核心地位。發散性思維是一種推測、發散、想象和創造的思維過程。發散性思維強調通過聯想和遷移對同一個問題形成盡可能多的答案并尋找多種正確途徑。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質量。
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呢?
一、利用發散思維進行語音教學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能使他們在思維活動中進行發散、聯想等語音材料,掌握字母的拼讀規律,將發散思維體現在整個語音教學過程中。如學習say這個生詞時,啟發學生思考play、way、day、stay、today、away等詞的發音,于是學生便開始積極思考,很快就能推出這些詞的不同發音,又如學習tea這個詞時,學生就能推斷出meat、eat、team、read、teach、please等詞的發音。這時學生在語言方面嘗到甜頭,就開始繼續尋找與此不同讀音的單詞。又如:教學head這個單詞的讀音時,學生利用發散思維規律,就發現了bread、heavy、ready、sweater、breakfast等詞的讀音。通過上述這種發散思維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求異的思維能力,達到了舉一反三的目的,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拼讀、拼寫規律、也為今后的句型、對話、課文中展開發散思維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發散思維進行詞匯教學
在教單詞時,每節課增加一些生詞,以這些生詞作為發散點,學生們就可以展開發散思維,擴大詞匯量。構詞法實質上也是發散思維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學習worker時,學生已學過work這個動詞,而worker是由work這個動詞加后綴-er構成的名詞,意為“工人”。因此,應讓學生根據這種構詞法掌握以下的詞匯。如:speak – speaker、sing – singer、play – player、read – reader。又如學習ev - eryone詞時學生就可以掌握everybody、everything、everyday、everywhere等詞,通過這樣的思維活動,學生掌握了一些詞類轉換的方法,也提高了對詞的理解運用能力。又如掌握了詞的搭配功能,教一些詞組時,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習by bikd這一詞組時,啟發學生說出類似用法的詞組。如:by car、by bys、by ship、by boat、by train等。再如學完last y ear這一詞組時,但有許多學生踴躍說出last night、last week、last month、last Sunday、last tem、laft summer等,學習have one” sseat,學生們很容易地舉出:take one” s seat, do one’s best、try one sbest、 do one” s lessons、do one” s homework,學習how soon這個詞組時,學生們便爭先恐后的說出和how連用的詞組:how old、how long、how far、how many、how much等,學生們能如此迅速而準確地說出以上那么多詞、詞組,這與平時教學時緊緊抓住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和訓練分不開的。
三、利用發散思維進行句型教學
在教英語句型時,學到Who ’s this?個句型時,要求學生說出各種帶有who的疑問句,學生就開始積極思維,說出如下的句子:
(1)Who ’s Lucy?
(2)Who ’s on duty today?
又如學到do well in這個詞組時,要求學生說出各帶有dowellin的句子,用不同的時態學生們積極思維爭先恐后說出了如下的句子:
(1)my sister does well n chinese
(2)my sister can do better in Chinese than last year。
再如學習have sports詞組時,啟發學生說出含義have一詞多用各不相同的句子,學生們就很容易地說出了以下的句子:
(1)l have a book.
(2)we are having supper now.
(3)You often have an English lesson every day.
(4)l didn’t have a meeting last night.
以上句型教學,就是吧do well in一詞組與have一詞作為發散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發散思維的。這種思維具有聯想豐富和多變性,通過這種思維活動,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學生們不但學習了這些詞組在句子中的用法,而且也復習鞏固加深了這些詞、句子在大腦中的印象,增強了記憶。跟重要的是,這比教師歸納總結效果好,印象深。
四、利用發散思維進行對話課文教學
【關鍵詞】地理教學 地理思維 培養方式
1 引言
地理思維是地理素質最本質的東西,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中學地理教學的核心任務和終極目標。隨新課標改革逐步深化,高考命題者更加注意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而考生往往沒有運用地理思維而導致失分嚴重,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今后備考的重點課題。筆者以人教版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為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探索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方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2 地理思維的培養方式
2.1構建地理思維訓練素材庫,培養地理形象思維,為提升抽象邏輯思維作鋪墊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維是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實物、模型、多媒體視頻資料、設置地理情境等方式構建地理思維訓練素材庫,往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理解地理概念、規律。比如在介紹西北地區位置時,首先展示中國地形模型讓學生對西北地區的海陸位置和地形情況有感性的認識,在學生腦海浮現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周邊高原、高山,地處較封閉的地形知識,筆者對此進行點撥“地形和位置對氣候有何影響”,學生就可以聯想到氣候干旱;再展示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圖、畜牧業和灌溉農業圖片,這樣讓學生對自然景觀和農業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然后語言點撥讓學生自然聯系到氣候的不同。
2.2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地理教學中,邏輯推理能力在各種能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各種能力的基礎。隨著學習能力要求的提高,中學生思維特點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邏輯推理和分析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到了高中階段,地理教學必須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學課堂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老師一定要特意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一些典型問題進行設計,以定向培養和訓練學生推理思維和分析能力。比如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最突出的是什么?地理要素對荒漠化的形成有何影響?為什么綠洲農業分布在新疆盆地周圍?通過設計對比性強的問題引導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思維的靈活性,比如,在干旱的地區會出現荒漠化,那在濕潤地區會出現荒漠化嗎?為什么西北地區發展綠洲農業和灌溉農業,而不發展旱作農業呢?
2.3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建立地理事物或現象關系網,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從一個特定的信息目標出發向外輻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想象,從而探索出多種多樣的設想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產生出大量的、獨特的新思想的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學會從不同方面進行思考。地理教學需要發散思維,地理教學也能夠培養和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筆者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把握主干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性和關聯性等,構建地理思維框架,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下圖為學生在課后整理所繪的思維導圖:
2.4設計地理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地理思維的培養
地理實驗教學是挖掘創造潛能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講授西北“次生鹽漬化”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做地理實驗,重塑土壤鹽漬化過程:
【準備工具】魚缸一個、鐵架臺一個、大漏斗一個、臺燈一個、細干沙、鹽。
【實驗方法】將細干沙和鹽混合起來放入魚缸底部,大約2cm~5cm厚。接著,在上面蓋一層5cm厚的純凈干沙(不含鹽)。用夾子把玻璃漏斗固定在魚缸的角上,玻璃管要插入沙中直到鹽層。把臺燈放在魚缸的另一邊上,向下照射魚缸。往漏斗中注水(輕輕動一動玻璃管使水能流下去)。從魚缸側面觀察,可以見到水正透過沙層。注入足量的水,以使魚缸底部的水有2cm深。打開燈,照射幾小時。由于鄰近燈光,水分會因毛細作用而上升,帶上來一定的溶解鹽。熱量導致水分蒸發,鹽分就逐漸殘留在土壤表層附近。讓學生嘗一嘗靠近燈泡附近的沙土,是否有咸味?
通過地理實驗不僅達到預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利于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
2.5精選課堂訓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通過它可以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創造性思維是實施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題內容、核心和主要目標。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筆者精心挑選的課堂訓練習題(如:2012重慶文綜卷第36題第1小題指出我國西北地區后備耕地資源開發不當會引起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2012廣東文綜卷第40題第4小題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區歷史上由于過度開墾與放牧,加上連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壞,土地資源退化。為應對這種危機,當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鼓勵學生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注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思維的創造性,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3. 結語
(1)思維導圖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組成知識框架,從而培養了學生地理思維的深刻性。
(2)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培養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和過程是密切相關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和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視頻等地理思維訓練素材庫,在不同的知識點上“因點施教”,借助精心設問、繪制思維導圖、地理實驗和精選課堂訓練習題的形式有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3)教學過程中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讓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善于創新,很大地提升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更好的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偉星. 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 2008(5).
[2]趙長勝. 淺析形象思維與地理教學[D].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