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放射醫生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國內醫藥衛生領域應用研究的可視化圖譜。經計算,得到節點數271,連接數234,同時我們取出現頻次≥5的17個關鍵詞,得出高頻關鍵詞詞頻表,另取中心度≥0.10的28個關鍵詞,得到高中心度關鍵詞,發現高頻關鍵詞與高中心度關鍵詞并非完全一致,也就是說,一些高頻關鍵詞并非與其他關鍵詞聯系緊密。被引頻次和中心度都比較高的關鍵詞包括社會資本、自感健康、生命質量、社會支持,它們有助于進一步分析此類研究熱點。綜合分析可以看出,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醫藥衛生領域中的應用現狀。從研究內容看,在醫藥衛生領域中,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主要應用于疾病傳播與防控研究、衛生政策研究。一是在疾病傳播與防控研究方面,有作者通過分析社會網絡在艾滋病、吸毒、性傳播等過程中的作用,來探討預防干預疾病的方法,相對應的關鍵詞有艾滋病預防、網絡結構、流行病學研究、安全等。二是在衛生政策研究方面,有作者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網絡互動進行分析,對健康風險管理的整體網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情感支持網絡、信息支持網絡,建立非正式的健康風險機制,形成健康風險管理體系。其中,對社會資本與社會支持在居民就醫行為以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研究也很廣泛,代表性的關鍵詞有自感健康、心理、生命質量、社會支持、調查分析、危險行為、信任、影響因素、行為、對策、社會參與等。還有作者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知識創新的社會網絡關系進行分析,以增強公立醫院的創新能力,有代表性的關鍵詞為健康教育、影響因素、網絡結構、干預等。從方法的技術運用角度看,通過共現分析、可視化技術來研究和展現某一特定醫藥領域的合著情況、研究熱點、發展方向等是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國內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共現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學科情況,監測學科領域動態發展情況,多角度揭示信息的內容關聯和隱性知識。將提取的共現矩陣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如Ucinet、Pajek、Gephi等)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快速定位特定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
2討論
本文通過對國內醫學領域近十幾年發表的社會網絡分析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對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應用情況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2.1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應用于醫藥衛生研究取得的成績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是情報學研究的最新手段,將它創新性地運用到醫藥衛生科技領域的研究有助于更快地獲得某些領域的研究動態與發展前沿,同時能較直觀地進行國家間的對比,從而找出差異,為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提出具有時效性的決策參考。通過對比表1和表2我們發現,有些頻次較高的關鍵詞中心度并不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傳統的統計頻次的方法顯然不適用于對研究熱點的探測。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能夠從網絡的個體屬性、整體屬性方面進行分析,挖掘出更多深層次的信息。通過可視化技術直觀展示關鍵詞網絡,可增強研究問題的現實感,使人們更容易了解網絡內部結構,揭示隱性知識。國內醫學界運用社會網絡可視化工具探測醫學領域的研究進展與熱點、作者和機構間的合著網絡等的研究構成了近年來這一領域的熱點。雖然社會網絡分析在衛生政策領域的應用研究數量有限,但研究大多規范、操作嚴謹,將社會網絡分析的理論進行了本土化理解,產生了多樣化的研究成果。如陳嘉偉等通過建設醫院科室團隊的社會網絡結構來分析醫院知識創新的影響因素,為提高醫院知識創新能力提供借鑒;王歡等將每戶家庭作為一個節點,了解農村貧困家庭所處的健康風險和分析網絡的結構特性,并構建了健康風險管理的整體網。
2.2社會網絡分析應用于醫藥衛生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 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共享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4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816-02
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醫院的建設必須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信息化,為此醫院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的重點是建設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信息化,即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HIS系統、EMR系統、LIS系統,這些是醫院信息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研發使用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真正做到了影像學資料的傳輸、存儲完全數字化、網絡化。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實現放射線、CT、超聲、腔鏡、核醫學、病理、心電、腹腔鏡手術、宮腔鏡檢查等的圖文報告傳輸到醫生的電子病歷工作站上,使各個科室之間的醫療信息得到共享。
1 圖文報告傳輸系統研發的目的與意義
長期以來醫技各科室圖文報告信息形同孤島,數據不能共享,醫技醫生在做診斷時不能參考患者的其它診斷因素,患者基本信息只能通過患者口述或參考申請單,易出現不準確。實現網路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可以將患者基本信息直接導入,對患者需檢查項目、項目費用等相關信息了解明確;可以實現患者醫技檢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提高醫技科室信息統計管理;可以方便歷史資料的快速準確的查詢,以及進行檢查費、日常工作量和綜合信息的快速準確統計等工作;可以構建各個影像學科圖像及文本信息整合,實現在統一ID、統一界面及統一索引下涵蓋醫療、教學和科研信息的管理;可以在電子病例系統中查閱患者檢查的圖文報告數據;可以為醫院全面數字化、信息化奠定基礎。
2 圖文報告傳輸系統的研發方法
連接醫院各科現有主要影像設備,實現全院影像資料標準化存儲與管理;建立服務器集群和大容量集中存儲系統,并可平滑擴容,所有數據按照國家相應法律法規進行長期備份保留,提供多級數據安全體系保障;建立數據的備份及容錯系統,提供數據轉移、恢復措施;在系統內部建立統一全面的用戶權限管理;提供多種影像調閱模式,實現放射科、門診、住院及部分相關科室的影像快速調閱,提供各種影像后處理功能以提高質量診斷;實現影像檢查質量控制管理和診斷報告質量控制管理;實現臨床科室影像調閱和報告閱讀;連接放射線科、超聲科、腔鏡科、核醫學科、病理科等影像科室,實現全院范圍內的標準化數字化影像系統;實現醫院內部影像資料及相關信息的統一存儲管理,數據共享;實現與HIS系統及電子病歷系統的進一步融合;建立整個圖文報告傳輸系統系統的系統安全機制,主系統出現故障進可快速切換;實現數據的容錯、容災及安全備份,在線數據系統出現災難性故障時,可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恢復。
3 結 果
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實現了圖文報告系統的網絡化傳輸,使醫生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病人的診斷結果;實現了放射線、CT、超聲、腔鏡系統、核醫學、病理、心電、腹腔鏡手術、宮腔鏡檢查等的圖文報告傳輸到醫生的電子病歷工作站上;實現了醫院影像數據及相關信息長期的可靠存儲與科學有效管理,使其能更好的應用到醫院的診斷、科研、教學等實際工作中;實現了醫院影像診斷過程中各類信息的全面科學管理,提高了醫院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通過完善的系統接口功能,實現了與醫院HIS進行無縫連接,實現了醫院信息系統、工作流程的高效整合。同時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使醫技圖文報告信息網絡化,數據集中存儲到服務器上,定期備份,避免在本機時數據易損壞易丟失。數據共享使得醫技醫生通過此系統可以調閱參考患者在其它檢查科室診斷,可以為此次檢查結果作出明確診斷。信息集中處理簡化了作業流程,提高了歷史資料的快速準確的查詢,以及進行檢查費、日常工作量和綜合信息的快速準確統計等工作。
4 結 論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醫院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已成為現代醫院管理的必然趨勢,給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對于提高醫院和科室的整體管理水平和醫院科室的數字化發展、并融入整個社會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必不可少的,結合網絡化圖文報告傳輸系統完成醫技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綜合信息及數據資料的自主管理等工作,規范的診斷報告使臨床醫師閱讀方便,減少了手工重復性勞動,大大提高了醫技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效率,提高了醫院及科室的綜合管理水平,塑造了醫院的窗口新形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更好的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參考文獻
[1] 趙晨暉.醫療信息系統集成問題研究及實踐[D].浙江大學,2010.
摘要:本文在借鑒理論界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簡單梳理中外醫療過錯認定標準的理論及實踐,以及結合我國當前認定醫療過錯標準的理論,探討在我國到底應該如何來認定醫療過錯,以期對醫療過錯實踐中的認定有所裨益。
關鍵詞:醫療過錯;認定標準;探究
當前我國醫療糾紛多發,而解決醫療糾紛的關鍵在于如何認定醫療過錯。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關于醫療過錯認定的標準卻是長期以來大家有爭論卻一直沒有定論的問題,本文在借鑒理論界對該問題研究的基礎之上,通過比較目前中外各國關于醫療過錯認定標準的理論與實踐,來探討我國到底應該如何在實踐中認定醫療過錯,希望能對此問題的解決有所裨益。
一、醫療過錯的概念界定
2009年公布的《侵權責任法》確定了醫療損害責任的歸則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由此確定了醫療過錯作為醫療侵權責任構成主要要件的地位。因此,醫療過錯的認定是確定醫療損害責任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即認定醫療責任的關鍵就在于對醫療過錯的認定。
所以,目前理論界通說認為,醫療過錯指的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違反業務上必要的注意義務,從而引起患者生命、身體傷害的情形。
二、各國醫療過錯認定的標準理論
(一)英美法系認定醫療過錯的標準——“一般理智之人標準”(the reasonable person)
英美法系在侵權法領域采用“一般理智之人的標準”對行為人是否違反了注意義務進行判斷。所謂一般理智之人,又稱通情達理之人,實際上是一個假想出來的人,即是理性的和謹慎的人。而在醫療認定領域,“一般理智之人”被一般理智醫師(the reasonable physician)所代替,這里即是引進了專家證人制度。
該項判斷標準是通過一系列的判例而確立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 醫生的注意義務標準是該醫生所在的技術領域中一名普通醫生所具有的一般的技術、知識和一般的注意水準, 而不是該領域中最有經驗、最有技術、或最有資格的醫生所具有的技術水準, 也不是該領域中最沒有經驗的醫生所具有的技術水準 。②判斷某一醫生的行為是否有過錯,并不要求該醫生的行為得到全部醫療同行的承認,而是只要他的行為被一種醫療實踐或者醫療觀點承認即可以作為其沒有過失的強有力的證據。因為在醫療領域中, 往往存在著多種醫生同行所普遍接受的醫療實踐或觀點。相反, 如果某醫生的行為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種醫療實踐或醫療觀點, 那么, 他就很可能被證明為具有過失。如果有一部分職業者認為 某醫生的行為是錯誤的, 但是另外有一部分醫生卻認可該醫生的行為的話, 就不能證明該醫生存在過失。③法庭對醫療過錯的審查具有最終決定性,也就是說即便醫生的行為得到了一種被同行廣泛接受的醫療實踐或者醫療觀點的承認,但如果法庭審理認為這種被同行廣泛接受的醫療實踐或醫療觀點本身是有過錯的話,該醫生的行為也會被認定有過錯。即不能因為被告的行為與同行中被普遍遵循的做法一致, 就可以決定被告沒有過錯。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法庭可以審查這種醫療實踐或醫療觀點,并且可以確定其本身就具有過失的。這時法官就會介入,并譴責這種醫療實踐或醫療觀點, 符合這種醫療實踐或醫療觀點的被告的行為就會被判定為具有過錯。
(二)日本的醫療過錯認定標準——“醫療水準理論”
該理論最先由學者松倉豐治提出,認為判斷醫生注意義務違反的標準應該是“醫療水準”而非“醫學水準”,即認為“診療當時臨床實踐的醫療水平是醫師注意義務的內容”。而醫學水準主要是指醫學理論發展所達到的水平,是一種理論上的標準,而非實踐中的標準。從醫學水準到醫療水準的轉變是在日本判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松倉豐治的這種見解被“最高裁判所1982年高山紅十字會醫院案判決”所采納,也得到了醫學界和法律界的一致贊同。目前“醫療水準”已成為日本學說及審判實務上對醫療過錯認定標準的共同見解,并在不斷發展完善自身內涵。
“醫療水準”是指一種應該盡到醫學專業人員應盡的鉆研義務、轉診義務、勸說義務、說明義務的水平,“是醫師在進行醫療行為時,其學識、注意程度、技術以及態度均應符合具有一般醫療專業水準的醫師于同一情況下所應遵循的標準 。可見,在日本,醫生因為其所負有的高度注意義務,而應本著專家的“醫療水準”,履行其“最善的注意義務”。如果醫師未盡該醫療水準所應盡的注意義務即構成醫療過錯,則就應該承擔醫療民事責任。
三、我國認定醫療過錯標準的理論
我國學者對于醫療過錯認定的標準主要依循日本的醫療水準說,主要圍繞著“醫療注意義務”和“醫療水準”展開討論。
(一)王利明教授——“中等偏上”的標準:即認定醫療過錯應結合醫療行業和職業特點所確定的“中等偏上”標準是作為一個合理的和謹慎的醫師應有的注意,這種注意是行為人能夠盡到并且應該盡到的注意,未盡到此種注意義務即為過錯。
(二)學者龔賽紅——“抽象標準”和“具體標準”相結合
學者龔賽紅在《醫療損害賠償立法研究》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認定醫療過失,應該結合具體標準和抽象標準,這樣才能得出適當的結論。抽象標準具體就是指醫療水準,而具體標準則是結合醫生的注意義務來判斷是否存在醫療過失。即在以“醫療水準”作為認定過失的一般標準的基礎上,認為還應考慮醫療的專門性因素、地域性因素和緊急性因素對醫療過失判斷產生的影響。這種認定醫療過錯標準的方法目前在我國醫療過錯的認定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鑒定機構在對醫療過錯進行鑒定時參考的就是該種做法。
四、我國《侵權責任法上》關于醫療過錯認定標準的相關規定
楊立新教授認為醫療損害分為醫療技術過失損害、醫療倫理過失損害和醫療產品損害,而對于不同的損害實行不同的過錯判斷標準。具體如下:
首先,醫療技術過失標準——借鑒日本“當時的醫療水準”規則。《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該條規定,可以知道我國目前在認定醫療技術過失時采用的是“當時的醫療水平”標準,而不是醫學水平。即確定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盡到與醫療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技術注意義務,即“合理的專家標準”或者“合理醫師”標準。 凡是醫療機構或者醫護人員在病情的檢驗診斷、治療方法的選擇、治療措施的執行以及病情發展過程的追蹤或術后照護等醫療行為中,不符合當時的臨床醫療專業知識或技術水準的懈怠或疏忽,就是醫療技術過失。楊教授認為這種醫療技術過失的認定標準,借鑒的是日本的“當時的醫療水準”規則,是完全正確的。如果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行為,則可以推定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其次,醫療倫理過失標準——根據醫療注意義務判定。確定醫療倫理過失的基本標準是按照醫療良知和職業倫理確定的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 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違反這些注意義務,法官就可認定存在醫療倫理過失。《侵權責任法》第55條第2款規定:“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另根據第61條、第62條、第63條和第66條等規定,醫務人員未盡告知義務,違反對危急患者的救助義務,不依法提供醫療文書和其他醫療資料,違反保守患者的醫療秘密義務,以及對患者采取不必要檢查等行為,都構成醫療倫理過失。
再次,對于醫療產品損害責任雖然實行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在對醫療機構承擔醫療產品損害的最終責任的時候,也必須認定醫療機構對醫療產品缺陷的發生具有過錯。盡管《侵權責任法》第7章對此沒有規定,但對此應當適用第42條關于“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其過錯的認定,應當是對醫療產品存在缺陷的過失。
五、我國實踐中關于認定醫療過錯標準的具體運用
在我國實踐中醫療過錯的認定主要由鑒定機構或者醫學會來認定,法官判決的做出,主要依照鑒定結論。而鑒定機構鑒定報告的作出,主要是在醫療過失的抽象認定標準的前提上,針對不同醫療行為的具體醫療注意義務而分別加以認定。
(一) 違反一般醫療注意義務的過錯:
1.診斷行為的過失。診斷行為的過錯在醫療實踐中主要表現為誤診。
2.治療行為的過失,治療行為過錯,表現在一般治療、手術、麻醉、注射、用藥等各種治療行為的過錯。
(1)一般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求醫師按照當時的醫療水準,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如選擇適當治療方法、適合的治療時期,并向患者作充分說明并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盡到謹慎小心的治療注意義務,實踐中治療過失行為主要表現為延誤治療、錯誤治療。
(2)手術行為過錯一般包括手術前判斷過失、手術進行中的過失和手術后管理過失。
(3)麻醉行為過失:麻醉過失行為一般因麻醉準備工作不充分、麻醉操作不當以及手術后麻醉處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4)注射行為過失:注射過程中一般要求醫師嚴格遵循注射操作規程、詳細詢問患者既往過敏史及有關情況,并注意及時檢查、謹慎觀察。實踐中注射過程中的醫療過失行為要包括注射部位選擇錯誤、注射藥品使用錯誤、注射器消毒不嚴錯誤、注射引休克的過失等。
(5)放射治療行為過失:醫師在運用放射線為患者進行治療時,更要謹慎小自,盡到高度注意義務。如須依照疾病的狀況及其他有關因素正確判斷是否使用,使用過程中應對放射線射量、放射部位、放射方法等作出正確選擇。”
(6)用藥行為過失:實踐中常見的用藥行為過失主要有違反用藥原則的過失、用藥劑量不當的過失、錯用藥物的過失、用藥方法錯誤的過失、忽視藥物過敏的過失、使用過期藥物的過失等。
3.采血輸血行為過失:采血輸血過程中醫師的注意義務一般包括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輸血技術規范要求,針對患者病情謹慎判斷是否應采血或輸血、認真檢查核對血型和血液,嚴格檢驗和化驗血液等等。若醫師違反上述應盡的注意義務,即可認為存在過失。
(二)違反特殊注意義務的醫療過失
1.說明過失。說明過失指的是醫生違反了其在診療、手術等醫療行為的過程中沒有或者沒有充分履行其對患者或者其家屬的說明告知義務。《侵權行為法》第55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轉診過失。轉診過失主要指醫務人員對符合轉診條件的患者未盡到轉診義務而被認為有過錯。
3.保密過失。《侵權責任法》第62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基于診療活動的特點,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極易掌握患者的隱私,醫療機構及其義務人員應負有保密義務。
4.拒診過失。一般情況下醫療者依據其診療能力、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水平等,可以拒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對于危急患者的就診,醫院必須采取緊急救治措施,不得拒絕急救處置,若有違反即應承擔損害后果。
(三)其他醫療注意義務違反的過失
1.違反記載和保管病歷資料義務的過失。實踐中,醫務人員違反記載和保管病歷資料的行為很普遍。如病歷記錄不完整、涂改病歷以及拒絕向患者依法提供病歷等。我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病歷權利規定》、《病歷書寫規范》、《侵權責任法》都對此作了專門規定。
2.醫療機構的組織義務
醫療機構應進行規范化管理,組織良好的醫療服務體系,應在包括科室設置、醫療設備、藥物提供、醫務人員的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培養、就醫環境等多方面提供規范化醫療服務,履行應盡的高度注意義務。如某醫院疏忽管理,造成急診患者從推車上跌落的過失行為,雖為給患者造成損害,但違反了普通醫師應盡的管理義務,應認定為醫院存在管理上的過失。
綜上,國內外理論界在探討醫療過錯的認定標準時基本上都采用的是“醫療水準”,即醫學實踐的水準,而非醫學理論發展的水準,只是在司法實踐中關于如何操作并認定醫療過錯標準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本文從理論的角度出發,并立足于實踐,在借鑒國內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醫學實踐,梳理了我國目前醫療過錯認定當中的普遍做法,以期對進一步研究并運用該理論做出有益貢獻。
參考文獻:
[1]強美英:《醫療過失認定標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3月
[2]張擁軍:《論醫療過失的認定》,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4月
[3]林穎:《醫療過錯認定問題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10月
[4]劉燕鋒:《論醫療機構違反醫療注意義務的認定》,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5]周江洪:《日本醫療水準說評析》,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6]楊海云、徐波:《試析醫療過錯判斷的法律思維——以審查醫方法定義務為路徑》,《中國司法鑒定》,2009年第4期
[7]丁春燕:《香港法律中醫療過失判定問題研究》,《法律與醫學》,2007年第2期
[8]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改革醫療損害責任制度的成功與不足》,《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9]楊立新:《論醫療損害責任的規則原則及體系》,《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0]楊立新:《論醫療過失的證明及舉證責任》,《法學雜志》,2009年第6期
[11]姚迪:《英美法對醫療過失的判定原則及對我國的啟示》,《法律與醫學》,2007年第1期
[12]吳成玉:《醫療行為過錯判定的實質標準研究》,《法制與社會》,2011年第5期
[13]劉鳳媛:《誰才是有權者——北大醫院非法行醫案析》,《研究生法學》,2010年2月
[14]蔣奎、詹啟奎:《對醫療過錯司法鑒定中幾個關鍵問題的司考》,《司法鑒定》,《中國司法鑒定》
一、積極創造條件,加快人才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點起步,設備配置先進,配有et-space全身熱療系統;6-mvx 線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全自動多葉準直器、多參數監護儀、除顫儀等先進設備,從而具備綜合治療腫瘤的較高的手段。科室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高,除了先進設備外,還要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隊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任醫師3名,主管護師5名,所有醫師分別先后在山東省腫瘤醫院、三0一醫院、西京醫院進修學習,并與上述醫院專家建立良好的學術關系,為業務的進一步提高和科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科室要得快速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有不斷學習進步的團隊,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為廣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學習型團隊的建立非常重要。內三科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診療工作外,利用業務時間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的進展情況。
科室內定期舉行業務學習和病例討論,科內每位主要技術人員均先準備不同的講課題目,詳細準備好講課內容,然后在科內講課,使科內醫務人員共同提高,對疑難危重病人,鼓勵大家查資料,然后科內討論,這樣使科內人員的技術基礎比較牢固,解決疑難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加強對年輕醫務人員的業務培養,高年資、業務強的醫師一對一幫教年輕醫師,使他們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內每一位醫生包括年輕醫生一對一帶教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一方面促進他(她)們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學能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大家不斷總結經驗,撰寫醫學論文,兩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篇,從而推動大家的科研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科室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綜合治療水平處于市級先進行列,收治病人不斷增多,年收治各類腫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縣就得到高水平的診治和服務,特別是腫瘤全身熱療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開展的腫瘤治療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療62例腫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社會效益,為廣大腫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種治療希望,得到了醫院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
三、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迅猛發展
科室主要技術人員先后在省、國家級著名醫院進修,因此與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術聯系,不定期邀請山東省腫瘤醫院、齊魯醫院查字典腫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醫院的專家來該科教學、查房,使他們能夠緊跟腫瘤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進一步了解上級醫院的治療水平,使我們的診治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華放射學會熱療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等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腫瘤熱療學術會議在北京腫瘤醫院召開,我院內三科作為全國縣級醫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會上,科室劉新華護士長的學術論文《晚期腫瘤熱療患者全身熱療中臨床護理的重要性—附53例報告》一文,作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材料進行交流、研討,受到與會人員和專家的高度稱贊。
一、積極創造條件,加快人才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點起步,設備配置先進,配有et-space全身熱療系統;6-mvx 線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全自動多葉準直器、多參數監護儀、除顫儀等先進設備,從而具備綜合治療腫瘤的較高的手段。科室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高,除了先進設備外,還要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隊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任醫師3名,主管護師5名,所有醫師分別先后在山東省腫瘤醫院、三0一醫院、西京醫院進修學習,并與上述醫院專家建立良好的學術關系,為業務的進一步提高和科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科室要得快速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有不斷學習進步的團隊,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為廣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學習型團隊的建立非常重要。內三科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診療工作外,利用業務時間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的進展情況。
科室內定期舉行業務學習和病例討論,科內每位主要技術人員均先準備不同的講課題目,詳細準備好講課內容,然后在科內講課,使科內醫務人員共同提高,對疑難危重病人,鼓勵大家查資料,然后科內討論,這樣使科內人員的技術基礎比較牢固,解決疑難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加強對年輕醫務人員的業務培養,高年資、業務強的醫師一對一幫教年輕醫師,使他們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內每一位醫生包括年輕醫生一對一帶教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一方面促進他(她)們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學能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大家不斷總結經驗,撰寫醫學論文,兩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篇,從而推動大家的科研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科室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綜合治療水平處于市級先進行列,收治病人不斷增多,年收治各類腫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縣就得到高水平的診治和服務,特別是腫瘤全身熱療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開展的腫瘤治療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療62例腫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社會效益,為廣大腫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種治療希望,得到了醫院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
三、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迅猛發展
科室主要技術人員先后在盛國家級著名醫院進修,因此與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術聯系,不定期邀請山東省腫瘤醫院、齊魯醫院腫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醫院的專家來該科教學、查房,使他們能夠緊跟腫瘤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進一步了解上級醫院的治療水平,使我們的診治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華放射學會熱療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等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腫瘤熱療學術會議在北京腫瘤醫院召開,我院內三科作為全國縣級醫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會上,科室劉新華護士長的學術論文(晚期腫瘤熱療患者全身熱療中臨床護理的重要性—附53例報告)一文,作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材料進行交流、研討,受到與會人員和專家的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