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基本常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本科護士;臨床護理;常見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水平飛速的提高,醫學技術也隨之不斷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也在發生著變化,對生命的重視程度和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向著更高層次和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因此開展高等護理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
然而,我國今天的護理教育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衛生事業的發展需求仍不相適應,嚴重地滯后于國際護理教育的水平。因此,探討本科護士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存在哪些常見問題及誤區,以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是檢驗護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優化護理教育課程設置,加快護理教育改革,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課題[1]。
1 調查資料
本研究共發放了600份問卷,分別對護理管理者本科護士本人進行了調查,其中有效回收問卷577份,有效率為96.17%,數據有較好的代表性。
2 調查結果
2.1護理管理者對本科護士臨床護理工作的評價(見表1).
表1所示:護理管理者對本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最滿意的方面依次是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誠信意識和護理倫理意識;評價最低的依次是心理素質、動手能力、團隊意識和科研能力。
2.2護理同行對本科護士臨床護理工作的評價(見表2)
表2所示,護理同行對本科護士臨床工作評價最高的方面依次是職業道德、護理倫理意識、誠信意識和專業知識;評價最低的依次是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2.3本科護士本人對本科護士臨床護理工作的自評(見表3)
表3所示,本科護士本人對本科護士臨床護理工作的自評最滿意的方面依次是誠信意識、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和職業道德;評價最低的依次是創新意識、外語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3 本科護士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的糾正
3.1本科護士自身的努力 作為高學歷本科護士在做好臨床工作、積累臨床經驗的同時,應把自已所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有機結合,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強化職業認同感,認識到我國高學歷護理在職業發展當中面臨的機會,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從基層做起,從各方面不斷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讓自己在工作中發揮作為。讓患者,社會看到新時期高學歷的護理工作是集技術性、科學性、服務性、人文發展為一體的技術性工作[2]。
3.2醫院和管理者應制訂培養方案,為本科護士搭建平臺 醫院方面應制訂培養計劃,對本科護士開展集中技能培訓,使其在短期內盡快完善自我,獨當一面,做好護理隊伍的排頭兵。護理管理者應根據本科護士的優勢安排工作,能職相稱,揚長避短,尊重她們的職業發展需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意愿,為其搭建體現自身價值的平臺。醫院管理部門應提供必要的資金、設備等物質和技術支持,為本科護士提供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會的機會,鼓勵創新,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3.3護理高等院校應結合臨床需要,優化課程設置
3.3.1加強實踐課程、培養科研能力、注重臨床護理實踐能力。當今我國護理本科課程設置已不能滿足護理學發展的需要,各護理本科院校應根據各自存在的問題,修改課程設置[3]。加大護理學專業課程比例,更要突出護理學專業特色,構建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課程體系。要在相關課程中設置模擬科研課題,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學校也要加大投入使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在實踐中掌握科研方法,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同時也要使學生能早期接觸到臨床,將實踐經驗貫穿于理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護理活動,使學生及時有效地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護理聯系起來,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4]。
3.3.2加強社會人文教育。護理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包括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各方面知識全面發展,其中人為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將人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真正地做到認識人、理解人和關懷人[5]。
參考文獻:
[1]吳倩,徐淑秀.醫院對護理本科生使用的常見誤區及對策[J].醫學新知,2012,25(1):529.
[2]黃凌.臨床本科護士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0):1529-1530.
[3]何佳,楊名鈁,馬國.高校本科護士實習階段角色轉變現狀[J].現代臨床護理,2012,9(8):114-116.
摘要目的:評價巴基斯坦本科留學生開展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并提出意見和策略。方法:對新疆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08級1班臨床醫學專業36名巴基斯坦本科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教師質量及教材選用情況滿意率達77%以上,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環節調查項目滿意率達78%以上。結論:從師資、學生等方面分別予以改進,是提高留學生常用護理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 醫學留學生;常用護理技術;教學實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3
Discussion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teaching for Pakistan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YOU Shu-ping,DAI Ya-li,JIANG Yue-ying,et al
(Nursing School of Xinjiang Medcial University,Urumqi830000)
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for Pakistan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and submit its views and policies.
Methods: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2008 level of 1 clas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ized,including of 36 Pakist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sults:The teacher quality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 the situation satisfaction rate to reach above 77%,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link,the investigation project satisfaction rate reached above 78%.
Conclusion:We should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from the teachers,students,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Medicine foreign student;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Teaching practice
隨著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護理教育交流的不斷深入,留學生護理教育已成為新時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校常用護理技術課程已納入留學生教學有1年左右的時間,成為教研室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在這1年的教學實踐中, 相關任課老師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在巴基斯坦留學生授課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發現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現報道如下,以期對以后留學生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新疆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08級1班臨床醫學專業全體巴基斯坦本科留學生,共計36名。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1]。我校巴基斯坦留學生使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護理學基礎教材第1版《Fundamentals of Nursing》,該教材涵蓋了所有基礎護理的理論知識和各項基礎護理操作流程。教研室參考教材的中文教材以我國四年制本科護理普遍采用的《護理學基礎》(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為主。本調查涉
作者單位:830000烏魯木齊市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基礎護理教研室
由淑萍:女,博士,副教授,講師
及授課內容均為護理學中基本的護理理論及實驗知識。
1.2調查方法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采取整群抽樣進行現況調查,集中發放問卷,被調查者無記名當場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共計發放問卷36份,回收36份,有效問卷36份,有效率100%。內容涉及the quality of teachers(留學生對授課教師的總體評價),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教材選用情況),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等方面,每一個條目按照“good,general,no”3個等級進行評定。
1.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授課教師質量及教材選用情況評價、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情況評價情況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結果
2.1授課教師質量及教材選用情況評價(表1)
2.2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情況評價(表2)
3討論
作為一名巴基斯坦國家的醫學留學生,掌握一定的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他們不僅可以掌握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常用護理技能,而且還可以全面了解基礎護理學的相關知識。這對今后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于全科醫師而言,能夠更好地為病患服務。總體上講,采取有效手段,可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2]。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巴基斯坦留學生對開展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的效果是認同的。但另一方面,在課程內容安排、師資培養及見習模式上亦存在諸多問題。
3.1存在的問題
3.1.1教師隊伍水平仍需提高調查結果顯示,仍有5~7名學生對部分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組織方面不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語言能力的局限性影響了留學生教學的開展。雖然學院非常重視英語教學的程度,多數教師能熟練地進行醫學文獻閱讀,但是,我院護理師資仍然存在專業外語及口語“聽、說”能力均較差的問題,這就不能滿足英文教和學兩方面達到順暢的交流。另外,巴基斯坦留學生所使用的英語具有明顯的方言特色,剛開始師生之間交流有困難,也增加了全英文授課的難度。
3.1.2學生學習態度有待加強留學生同國內學生不同,紀律觀念不夠強,上課缺課、遲到、早退現象均存在,自由度大,課堂不時地小聲說話。因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巴基斯坦留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到學習興趣濃,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是課程的另一大問題。
3.2對策及建議
3.2.1提高英語水平,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繼續加強學院、教研室、課程組對整個課程的跟蹤監管,包括試講、集體備課、大綱、 教案、課件等的監督和檢查,使教學順利進行。教學中應注意以“教學”而不是以“英語”為中心,教學過程中注意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為目的而不是以講英語為目的[3]。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盡量用簡短的句型和熟悉的詞匯,有時需要借助手勢和表情來表達語意;同時在授課時盡量結合臨床護理實際情況和護理病例講解,不但可以加深印象,還可以豐富講課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不同的講授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4]。可以嘗試在教研室中采取留學生課程英語角、英文講課比賽、定期選派教師進行國內外培訓等形式幫助護理教師提高素質和英文水平。巴基斯坦留學生在課堂主要是聽和問,很多留學生都沒有做課堂筆記的習慣,喜歡拷貝PPT,因此,任課教師每堂課可以把課件拷貝給他們,并鼓勵他們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把重點、難點做適當標注,這樣有利于課后復習和總結。
3.2.2培養留學生自身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發現,留學生對于護理技術的實驗課內容很感興趣,動手能力強,常常反復詢問實驗課帶教老師并進行練習,我們應充分利用和發揮留學生活潑、好問的特點,對其進行規范、正規的操作示教,并適當引入理論課中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我們在修改教學大綱時適當提高了實驗課的比例,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比例由24∶16改為18∶18。對于留學生教學,提問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是很好的手段[5-6],尤其是案例式教學,環環相扣的問題,可以迫使他們加強對知識的回顧,認識到思路連貫和緊湊的重要,促使他們上課更集中精力聽講;授課結束后,需要對留學生對課程的內容積極地提問和再總結,多數留學生積極性很高。另外,保持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在生活中保持充沛的精神,可以提高心理水平[7-8]。
常用護理技術課程在巴基斯坦留學生教學上尚處于探索階段,雖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仍需要不斷摸索,及時總結[9],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結合巴基斯坦留學生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一套適合于本專業留學生教學的模式,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管理有序進行,穩步提高[10]。總之,我們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巴基斯坦留學生常用護理技術教學工作一定會為今后開設更多的留學生護理課程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趙維彥,梁美榮,邱旭東,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巴基斯坦留學生外科總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179-180.
[2]張晶,王堯美.來華預科留學生閱讀策略調查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2):25-32.
[3]吳正蓉.印度留學生病理學實驗課教學實踐及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2):288-289.
[4]曾艷,趙瑞剛,劉智敏,等.關于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3,17(5):275-276.
[5]鄧建川,婁世鋒.留學生血液內科學教學實踐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4):624-625.
[6]鄒泓.巴基斯坦留學生病理學教學實踐及體會[J].農墾醫學,2008(4):342-343.
[7]柴萍,何江川.廣西大學生與東盟留學生心理結構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96-97.
[8]周靜華.關于如何提高南亞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問題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20(6):953-955.
[9]周靜華.對南亞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問題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35):4478-4482.
[10]顧斌.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1(22):27-28.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一)
一、培訓任務
家政服務員培訓旨在使沒有家政服務知識的人通過培訓,初步掌握家政服務基本理論知識和服務本領,較快勝任一般家庭的服務工作。
二、培訓對象
女性年齡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準備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中國公民,可參加家政服務員培訓。
三、培訓方式與時數
采用集中培訓與自學、統一考試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集中培訓與自學時數比例。
備注:“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完成理論知識部分培訓的任務;“專項技能培訓”主要完成專項職業技術培訓的任務。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標準
1.家政服務員培訓合格考核標準
(1)基礎理論考核標準(根據試卷的答題標準給予評分):
掌握家政服務的定義和主要內容;家政服務員的職業操守;了解家政服務相關法律常識;掌握相關安全和衛生常識。
(2)專業技能考核標準:
會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會制作兩種以上主食、五種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潔衛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驟,能使居室整齊清潔、廚房衛生間整潔無異味;
會鑒別服裝面料,并科學合理地予以分類洗滌(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機或手工洗滌)、晾曬、收藏。
會使用一般的家用電器(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電飯鍋、吸塵器、電熱水器)及燃氣具(燃氣熱水器、煤氣灶);
懂得常見花卉養護、一般家庭寵物的飼養;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識(如滅蟑螂、蒼蠅、老鼠);
掌握基本的護理產婦、新生兒的技能;
掌握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能安全看護嬰幼兒;
能對老年人進行飲食起居護理。
能對病人進行簡單的生活護理。
五、培訓工作的原則與要求
(一)培訓工作的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根據各級家政服務員的實際需要,解決學員應知應會的問題。
2、實效性原則。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能力培養,克服純學術性教學的傾向。
3、靈活性原則。形式多樣,方法靈活,除采用課堂講授外,可適當采用參觀考察、研討等方式,使學員開闊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務員崗前培訓教學內容綱要、課時及授課教師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二)
培訓目標:初級家政服務員
一、培訓課時:
總課時數(180)學時
理論授課(100)學時
技能授課(80 )學時
二、課程設置和要求
(一)應知知識要求
1. 基礎知識
三、培訓教學計劃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單元測試
2、結業考試
3、國家技能鑒定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三)
為解決失業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并提高他們的再就業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市家政服務業與和詣社會的發展,針對當前我省失業農民與下崗職工的現狀,及全國和我省家政服務業的現狀,利用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設備與其它相關資源優勢,通過在校集中面授、專家現場指導與技能訓練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定期對我省新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和下崗農民工,省直單位下崗職工組織開展家政服務員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相關技能,決定舉辦家政服務員培訓班。考慮到培訓對象的地域、年齡、性別、經濟條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特分初級、中級與高級家政服務員三個層次的培訓。現就初級家政服務員培訓制定如下計劃: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受訓人員具備以下條件:制作家庭餐,進行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同時掌握“照料孕、產婦”、“照料嬰幼兒”、“照料老人”、“護理病人”(四項中任選一項)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培訓對象
新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和下崗農民工,省直單位下崗職工。
三、培訓時間
每期150標準學時。
四、培訓內容
1、社交禮儀:言談舉止;人際交往;家庭人際關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潔:清潔家具;清潔家具及用品。
4、洗滌擺放衣物:洗滌衣物;擺放衣物。
5、照料孕、產婦:照料孕婦;照料產婦。
6、照料嬰幼兒:主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7、照料老年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8、護理病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異常情況應對。
五、培訓方式
1、學校面授。分批次組織相關人員到學校對培訓人員進行集體面授。
2、實地訓練與考察。培訓期間,組織受訓人員進行現場技能訓練,加強受訓人員對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認識、理解及掌握。
3、理論教學與情景模擬教學相結合。
4、理論教學與穿插案例相結合
家政服務員培訓計劃(四)
一、課程任務和說明
通過培訓,應使培訓對象掌握初級家政服務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完畢,培訓對象應能夠獨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選擇性地掌握照料孕、產婦、照料嬰幼兒、照料老年人或護理病人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教學方式應以情景模擬教學法為輔助手段,以實際操作演練為教學重點。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是家政服務工作的基本內容,是每個家政服務員必須完成的基礎性工作,應強化訓練,使每個培訓對象都能通過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此基礎上,使培訓對象掌握1至2項專業選修課程的知識與技能。
二、教學目標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初級家政服務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職業道德,擇業與就業、相關法律法規常識,掌握社交禮儀、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潔、洗滌擺放衣物、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以及病人或護理病人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三、課時安排
1、課時安排:150標準課時。
理論知識課占總課時的40%。理論知識各部分的比重為:職業道德10%,基礎知識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潔15%,洗滌擺放衣物10%,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與護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課占總課時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為:社交禮儀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潔25%,洗滌擺放衣物15%,照料孕、產婦、嬰幼兒、老年人與護理病人32%。
2、授課形式:以理論授課為基礎,以情景模擬教學為輔助手段,以實際操作技能演練為教學重點。
四、教學大綱內容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1)職業道德
教學要求:掌握家政服務員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守則知識
(2)擇業與就業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家政服務員的擇業與就業常識。
(3)安全與衛生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工作相關的案例與衛生常識。
(4)社交禮儀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工作相關的社交禮儀常識與能力。
(5)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與家政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關知識與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團的基本方法;餡料調拌常識;主食成熟性狀鑒別常識;燃氣灶具、高壓鍋、電飯煲、電冰箱和微波爐的使用方法)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烹飪原料及烹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烹制菜肴(采買記賬基本知識與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狀鑒別常識與能力;常見調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狀的鑒別、采買記賬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潔相關知識與能力
(1)清潔家具(家庭常見清潔用品和用具知識;家用電器的使用方法;常見清潔劑、消毒劑的使用方法)
(2)清潔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試、清潔常識與技能;燈具清潔常識與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家庭常見清潔、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以及家用電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滌擺放衣物
(1)洗滌衣物(服裝面料鑒別常識與能力;常見洗滌劑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滌衣物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洗衣機使用方法)
(2)擺放衣物(常見衣物折疊方法;常見衣物擺放常識與能力)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服裝面料鑒別常識與能力、 常見洗滌劑的性能與用途、手工洗滌衣物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洗衣機的作用、常見的衣物折疊常識與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產婦
(1)照料孕婦(孕婦生理變化基本特點;孕婦飲食常識;孕婦日常生活起居常識;孕婦盥洗與沐浴方法)
(2)照料產婦(產婦飲食基本要求;產婦日常生活起居常識;產婦盥洗與沐浴方法)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孕婦生理變化特點,孕、產婦營養常識,孕、產婦日常起居常識,以及她們的飲食制作知識與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嬰幼兒
(1)飲食料理(嬰幼兒人工喂養方法與能力;嬰幼兒進食、進水基本方法與能力;嬰幼兒餐具清潔方法與能力)
(2)生活料理(嬰幼兒盥洗基本方法與能力;嬰幼兒看護常識與能力;嬰幼兒衣物洗滌方法與能力;照料嬰幼兒便溺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3)異常情況應對(緊急呼救常識與應對能力;外傷和燙傷緊急處理常識民應對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嬰幼兒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能力,以及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飲食料理(老年人飲食特點;老年人進食注意事項;老年人進水注意事項;)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點;老年人性格特點;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項;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項;與老年人相處的基本方法)
(3)異常情況應對(老年人常見的意外情況;老年人常見外傷和燙傷緊急處理)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老年人的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能力,掌握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第八部分 護理病人相關知識與能力
(1)飲食料理(病人飲食特點;給臥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與 能力;給臥床病人喂飯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2)生活料理(臥床病人盥洗方法與能力;臥床病人便溺護理方法與能力;體溫測量基本常識與能力;給臥床病人洗頭基本方法與能力;給臥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與能力)
(3)異常情況應對(病人常見的異常情況;緊急呼救常識) 教學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病人飲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與處理能力,以及異常情況應對的基本常識與能力。
服務員培訓計劃(五)
第一天 開歡迎會。人事主管帶領熟悉酒店環境、內部組織機構(認識相關領導)。學習著裝要求。學習禮儀規范。介紹本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時間、員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課,資深經理培訓酒店意識。第二天下午開始培訓酒店的應知應會。常用的禮貌用語及服務忌語。客房管理理論。
第三天 培訓了解領、交磁卡的手續,了解房態、接聽電話、敲門通報,使用磁卡開門,熟悉房間內物品擺放及設施設備與使用方法。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過道燈,空調開啟的時間和規定。
第五天 培訓如何準備工作車及熟悉車上物品的名稱、用途,了解清掃順序,即打掃房、貴賓房、走客房、住房、請勿打擾房、空房,注:請勿打擾房一般在下午兩點后進行打掃,先請領班打電話到房間詢問客人是否要打掃,如無人可請領班陪同進去打掃。
第六天 培訓查退房,遺留物品的處理,清掃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塵要按從上到下,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抹布折疊使用,補充房內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訓細節服務,如打掃住房需注意事項,打掃途中客人回來時的處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開門需注重的事項。
第八天 培訓如何打掃衛生間,正確使用消毒藥水,補充物品。
第九天 培訓在工作中要學會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衛生間門是否呈45度,文件夾內信簽是否4張。
第十天 培訓如何填寫清掃表及交班本,大垃圾每天如何清理,與洗衣房聯系報送棉織品,及各營業點的電話號碼和營業時間。新員工培訓計劃第十一天 培訓整理工作間、服務臺、公共區衛生、花木、地毯的保養工作。
第十二天 培訓服務員的素質,如心理素質、職業素質、服務態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響工作,了解酒店領導和老顧客的名字、職稱、習慣,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務客人。介紹以往有關案例,如動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訓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開夜床、服務。
第十四天 培訓個性化服務,服務員應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賓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務,有關案例分析。
關鍵詞 社區健康教育 高膽固醇血癥 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9.2; R19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1-0036-03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XU Tai
(Beixin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3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educated by health knowledge such as drug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anges of life behavior, blood fa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life behavior such as diet, sleep, exercis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ctive learning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neither drinking nor smoking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s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P = 0.028, 0.031, 0.000, 0.005, 0.0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tervention
高膽固醇血癥是人體血脂代謝異常的一種疾病,主要指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飲食方式、睡眠質量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血脂異常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能引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1] 。目前,人們對血脂異常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的基本常識缺乏了解,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缺乏基本的健康護理能力,從而增加了高膽固醇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血脂異常的基本常識普及已成為當今趨勢[2]。本研究通過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實施一定程度的干預,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上海市長寧區新涇六村小區356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平均年齡(63.9±10.4)歲,平均病程(17.3±1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由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高血脂診斷標準。部分年齡>60歲的患者,以生活能夠自理,自我鍛煉,正常語言溝通等作為入選標準。所有患者能夠自主學習,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雙方簽訂知情同意書。
干預方式
健康教育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宣講,攜帶DVD或PPT等相關資料,發放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注意事項等基本常識的宣傳單。使患者了解基本的醫學知識,加強對自身健康的護理[3-4]。
合理用藥
多數患者往往在出現疼痛或不舒服等情況下才會服藥,平時并不能按時、按量服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了解各項藥物的特異性和不良反應,根據病情選擇正確的藥物服用,并定期去醫院進行血脂、血壓以及血糖的測定,一旦有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反饋給醫生[5]。
中醫調理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織進行中醫預防常識的普及,每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不同的病情、發病特點制定個性化的中醫治療措施,從膳食、養生、養氣等方面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更好地預防高膽固醇血癥[6-7]。
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飲食方面制定合理的食譜,注意飲食結構,不抽煙喝酒,少吃油膩食物、肥肉以及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低脂、低膽固醇食物,如豆類食品、粗糧、大蒜、香菇和木耳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每位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運動方式,如廣場舞、散步、太極拳等[3, 8]。適量的家務等也可作為運動方式。
心理調整
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恢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加強與每位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態度和認識,避免焦慮、恐懼甚至抑郁的負面情緒。患者之間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交流和溝通,形成小群體式的管理模式,共同恢復健康[9]。
評價指標
患者行為方式的改變:隨訪1.5年,記錄每位患者在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的行為,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患者血脂、血壓的變化:隨訪1.5年,測定患者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舒張壓和收縮壓的值,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方差)的形式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
結果
干預前后生活的行為方式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忌口意識、睡眠、有效運動、溝通意識、藥物依從性、主動學習醫學常識以及不抽煙喝酒等行為方式較干預前均有明顯的改善,干預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前后血脂、血壓的變化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TC、TG和LDL-C、舒張壓、收縮壓較干預前有明顯的降低,干預后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HDL-C的平均值明顯升高,結果見表2。
討論
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不僅要控制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含量,更要改善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為方式,從而避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的發生。單純的醫院就醫并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識和科學的健康態度是重中之重[10]。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教育,合理有效的溝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能使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達到生活行為方式的自我管理,降低高膽固醇血癥危險因素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的探索,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宣講、放映幻燈、互相提問等,從而增強干預作用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總之,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起到了積極的干預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孟麗蘋, 張堅, 王春榮, 等. 我國中老年人群高膽固醇血癥的膳食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8, 42(z1): 118-122.
劉軍, 趙冬, 劉群, 等. 中國多省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現況[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9, 37(5): 449-453.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突變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2): 4134-4137.
Ahn-Jarvis J, Clinton SK, Riedl KM, et al. Impact of food matrix on isoflavone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adul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Food Funct, 2012, 3(10): 1051-1058.
Mittal A, Sathian B, Chandrasekharan N, et al. Rol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prostate cancer ― case control study from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Pokhara, Nepal[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1, 12(8): 1905-1907.
丁躍有, 蔣世峰, 康彬, 等. 辛伐他汀對老年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骨密度和骨轉換影響的研究[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 29(4): 457-459.
馬斐斐, 王綠婭.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亞型――隱性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癥研究進展[J].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2006, 26(2): 99-101.
徐超, 周波, 王曉紅, 等. 補鈣對高膽固醇血癥女性血脂影響[J]. 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12): 1465-1467.
黃治平. 中西醫結合治療穩定性心絞痛合并高膽固醇血癥48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14): 237.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214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 醫院信息化成為當今醫院成長的必然趨勢。本院在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中比較超前也比較科學, 首先建立了部分信息系統, 如財務收費管理系統、患者費用查詢系統等;然后是臨床信息化管理系統, 如電子病歷系統、護理工作站系統、OA辦公系統、醫學影像系統等, 并在各個部門達到了資源共享。醫院信息化建設在護理管理工作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大量、多種類護理信息的采集、存儲、訪問, 各種護理評估單、護理診斷標準的應用, 都需要借助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處理系統。因此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速度及準確性, 而且節約了資源, 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本科自2015年11月開始全面使用“聯眾”和“好智”護士站系統后, 取得了滿意效果, 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實施信息化管理前(2015年11月之前)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頭外傷15例, 腦出血手術30例, 動脈瘤10例, 其他疾病5例;其中男28例, 女32例, 年齡32~56歲, 平均年齡45歲。抽取實施信息化管理后(2015年
11月之后)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 其中頭外傷15例, 腦出血手術30例, 動脈瘤10例, 其他疾病5例;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齡31~59歲, 平均年齡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護士進行信息化知識全面培訓 一一了解護士站工作系統全面功能, 包括:來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療信息、護理記錄、醫囑處理、臨床用藥、患者費用查詢等等, 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電腦操作能力, 對護理工作應用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常用功能做到熟練操作。由于科室護理工作量大, 除了參加院里集中培訓之外, 科室內部進行集中交流, 并輪流操作演練, 使全科護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都熟練掌握了“護士站系統”各項功能。提升了護理效率,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1. 2. 2 引導患者或家屬使用信息化系統 指導患者或家屬應用信息化系統搜索信息資源, 如預約掛號、出診專家、科室簡介、費用查詢、用藥查詢等, 利用醫院公眾平臺了解自己的病情、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生活小常識、發病原因、發病后的自我護理以及相關的專家建議, 瀏覽自己感興趣的電子圖書, 轉移對疾病注意力等。住院期間的費用問題是患者及家屬密切關注的問題, 本科專門設立了患者費用查詢時間段, 為每天下午15:00~16:00, 并派一名護士專門負責, 指導患者或家屬自己查詢方法, 解答患者對費用方面的疑問, 滿足了患者需求。同時負責護士利用下午健康宣教時間對患者信息化使用方面進行關注、指導, 使患者或家屬掌握醫院為患者提供的信息化平臺內容, 并告知科室QQ群號和微信平臺號, 大大方便了患者和家屬, 提升了患者和家屬對醫院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能力, 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1. 2. 3 保障患者疾病信息安全 保護患者的隱私是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國內眾多醫院都在積極研究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醫療質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數據庫。作者所在科室也非常重視患者的信息保護, 設專人對科室電腦進行管理, 嚴防非醫務人員操作工作電腦, 并對科室工作電腦都設置了密碼保護, 保證了患者個人信息儲存在數據庫中的安全性。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情況, 滿意度評定標準參照文獻[1]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33%,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8.33% (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