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肝硬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141-01
肝硬化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彌漫性、進行性肝病。是在肝細胞廣泛變性和壞死的基礎上,肝臟纖維結締組織彌漫性增生,形成假小葉,導致肝臟正常結構被破壞,生理功能逐漸下降,晚期出現肝功能衰竭、門靜脈壓增高、腹水[1]。對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5例臨床治療及護理效果滿意,現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收治的75例肝硬化患者,男57例,女18例;年齡40~74歲,平均59歲;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54例,其他21例。代償期10例,失代償期65例。腹水42例,其中合并有其他并發癥33例。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并發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昏迷、腦出血。
1.2方法:對病毒復制活躍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首先進行抗病毒治療。常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藥物。保護肝細胞藥能穩定和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常用熊去氧膽酸、甘草甜素類等藥物。腹水處理控制水、鈉攝入,臥床休息,增加水、鈉排泄:可減少體液,減輕腹水。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
2護理
2.1休息與活動:代償期可參加輕體力工作,減少活動量,避免過度疲勞。失代償期應多臥床休息,盡量取平臥位,以增加肝、腎的血流量,有助于肝細胞的修復。但過多的躺臥易引起情緒不佳、消化不良,對病人康復不利,故應根據病情適當安排病人活動,活動以不感到疲勞,不加重癥狀為度。
2.2飲食護理:以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肝功能顯著減退或有肝性腦病先兆時,應嚴格限制蛋白攝入,有腹水者應少鹽或無鹽飲食,限制進水量。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進餐時宜細嚼慢咽,避免食用刺激性強、粗糙和堅硬的食物(如糠皮、硬屑、魚刺、甲殼等),以防損傷曲張的靜脈而出血[2]。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應選擇少渣或無渣軟食,進餐時細嚼慢咽,咽下的食團宜小且外表光滑,避免進食堅硬、粗糙的食物。片劑藥應磨成粉末服用。戒煙,嚴禁飲酒。
2.3用藥護理:遵醫囑用藥,如給予抗纖維化的藥物(秋水仙堿)、利尿劑(主要是螺內酯)等,并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長期服用秋水仙堿,可出現胃腸反應及粒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使用利尿藥時速度不宜過快,以每日體重減輕不超過0.5kg為宜,以避免誘發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征;不宜濫用護肝藥物。
2.4腹水護理:輕度腹水取平臥位,可增加肝、腎的血流量,改善肝細胞的營養,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大量腹水者可取半臥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難和心悸癥狀。但要注意防止坐骨結節處發生壓瘡,必要時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膠體敷料保護受壓皮膚(皮膚脆薄者禁用)??刂扑?、鈉攝入,少食含鈉食品,如咸肉、醬油、含鈉味精、罐頭食品、松花蛋、香腸、啤酒、汽水等。對應用利尿劑的病人,可適當放寬鈉鹽攝入量,以免發生低鈉血癥。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神志、尿量,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監測體重,定期測腹圍(早餐前在同一部位、同一測量腹圍),觀察腹水消長情況。用利尿劑期間還要嚴密監測血鉀、鈉、氯等電解質的變化情況[3]。了解病人有無低鉀表現,如從下肢開始肌肉無力,表現為活動困難、站立不穩。隨著低鉀加重,肌無力可影響軀干、上肢,甚至影響呼吸肌、胃腸道平滑肌,出現呼吸衰竭、腸麻痹等。觀察有無并發癥,如嘔血、黑便、精神行為異常、發熱、腹痛、腹膜刺激征等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腦病或腹膜炎的表現。觀察皮膚有無出血。
2.5皮膚護理:保持床單及皮膚的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擦洗皮膚,避免用力搓擦。病人衣著應寬大柔軟,易吸汗,床鋪平整。骶尾部、足部及其他水腫部位可用軟墊或棉墊支撐,協助定時翻身,減少局部長期受壓,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有黃疸時皮膚往往瘙癢,注意不可抓撓皮膚,以防繼發感染。陰囊水腫者可用托帶托起陰囊,以利水腫消退。避免腹內壓驟增情況:如劇烈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導致顱內壓、心臟負荷驟增。
2.6心理護理:多與病人溝通交流,鼓勵病人及其家屬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憂慮。指導病人進行心理自我調適,在安排好治療、身體調理的同時,勿過多考慮病情,遇事豁達開朗,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心情[4]。對病人家屬應強調在情感上關心和支持病人,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對嚴重焦慮和抑郁的病人,加強巡視并及時干預,以免發生意外。
3討論
向患者講解肝硬化的原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措施。遵循飲食計劃,通過臨床治療及護理,營養狀況改善,腹水和水腫減輕;注意休息和制定活動計劃,提高活動耐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注意有無皮膚破損或感染預防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周永興.現代肝硬化診斷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218-224.
[2]艾松娟. 肝硬化腹水患者護理的體會(附16例報告). 世界感染雜志,2002,2(5-6): 373-376.
摘 要 目的:探討肝硬化門脈高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方法:對70例肝硬化門脈高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嚴密觀察和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藥物治療護理、健康指導。結果:70例患者中,康復出院54例,死亡8例,未愈自動出院8例。結論:及時正確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治愈率、防止再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肝硬化門脈高壓 上消化道出血 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2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morrhage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in patients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70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morrhage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in patients taking effective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diet nursing,health guidance for drug therapy.Results:in the 70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a rehabilitation in 54 cases,8 cases of death,more automatic discharge in 8 cases.Conclusion:the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the prevention of rebleeding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nursing intervention
肝硬化是由于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作用于肝臟,進一步造成的進行性慢性彌漫性肝病1。晚期會出現嚴重并發癥2,主要臨床表現門靜脈高壓以及肝功能損害,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更為兇險,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嚴重疾病。在內科治療以及護理工作顯得相當重要。2010~2011年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10~2011年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O例,男63例,女7例,年齡31~74歲,平均51.2歲;70例患者以嘔血、黑便為首發癥狀。其中41例表現為黑便,21例表現嘔血伴黑便,有8例患者表現為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全部患者根據病情常規抗休克、抗酸劑和保護胃黏膜治療、禁食、補液、止血、輸血、降低門脈壓等治療,經以上治療之后,70例患者中,康復出院54例,死亡8例,未愈自動出院8例。
護理措施
藥物治療護理:①生長抑素的作用是降低靜脈壓,在應用生長抑素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尿量等情況,嚴密注意觀察嘔血、便血的量、頻率、性質,嚴格控制靜脈推注或滴注的速度。②血管加壓素有降低門靜脈壓力和血流量的作用,護理人員在應用血管加壓素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用血管擴張藥,可減輕血管加壓素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還可以降低門靜脈壓力。
密切觀察:患者血容量不足,患者表現為脈博增快,收縮壓低于80mmHg以下,尿量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以及家屬解釋分析病情,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病期較長,患者一般會有易悲觀、失望情緒。如果患者突然出現的大量嘔吐、便血,患者會出現恐懼、絕望以及瀕死感等消極的情緒,護理人員要配合醫生幫助患者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
飲食護理:患者出血時必須嚴禁飲食,在患者出血停止24~48小時后可讓患者進食少量溫涼流質飲食,合理調整飲食,囑患者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食量,宜食含豐富維生素、高熱量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人,避免誘發肝性腦病,如果患者出現肝性腦病應禁食蛋白質,給予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禁止患者進食粗糙食物以免引發再次出血。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了解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疾病過程,治療、護理原則,減輕患者精神、心理上的不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患者由于飲食不當、情緒波動、過度疲勞、受涼等,均可引發潰瘍出血。做好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出院以后患者的活動、工作、休息,如果患者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感到頭暈、心悸、出冷汗、惡心欲吐,應立即到就近醫院就診。
討 論
護理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加強預見性護理意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一般較脆弱,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應及時對因治療,對癥護理,幫助患者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糾正休克是處理出血的首選措施,選用最有效的止血藥物。積極補充血容量,如果患者有明確手術指征,則要及時手術治療,幫助患者以及家屬了解各類患者出血的誘因,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密切注意生命體征變化,盡早治愈和降低復發率,做到與醫生密切配合,以贏得搶救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及搶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消化道出血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嚴重而又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出血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或門靜脈高壓導致胃黏膜彌漫性出血、糜爛、潰瘍所致嘔血及便血,其病死率高。我們5年來收治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將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男89例,女13例,年齡36~76歲,平均56歲。臨床表現單純嘔血47例,便血13例,嘔血、便血兼有42例。34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經及時搶救和治療,大部分患者轉危為安,11例因周圍循環衰竭死亡。
2 臨床觀察和護理措施
2.1 出血時的病情觀察:(1)出血量的觀察:上消化道出血時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和黑便。患者因肝硬化導致門脈高壓、脾功能亢進,出血難以控制,大出血極易導致出血性休克。我們通過密切觀察血壓、脈搏、黑便和嘔血的量來判斷出血量,患者輕微的變化即出現心慌、頭暈、冷汗、血壓下降提示出血量大。我們在臨床中發現以下情況提示可能再出血:反復嘔血次數增多,經輸液和輸血處理后血壓無明顯改善或好轉后又惡化,血常規中紅細胞、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壓積進行性下降。(2)生命體征及出血量的觀察: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血壓、脈搏、面色、黑便或嘔血的量與次數,在搶救過程中注意患者有無頭暈、心悸、冷汗甚至昏厥,可以判斷出血量及再出血情況。
2.2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1)協助患者半臥位,清潔鼻腔,囑患者口服石蠟油20 ml,將管經鼻腔慢慢插入,至咽部囑患者做吞咽動作以通過三腔管。深度約60~65 cm時,用30 ml注射器抽吸胃減壓管,吸出胃內容物,表示管端確已入胃。(2)用50 ml注射器分別向胃囊管注入氣體150~200 ml,緩慢向外牽拉三腔管遇有阻力時表示胃氣囊已壓向胃底賁門部,再向食囊管注氣80~150 ml,用管鉗夾住三腔二囊管,再用300~500 g重物牽引。(3)氣囊壓迫期間,須密切觀察脈搏、呼吸、血壓、心律的變化,加強護理,經常吸盡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以防吸入性肺炎發生。因食管氣囊壓力過高或胃氣囊向外牽拉過大壓迫心臟,可能出現頻繁性早搏,此時應放出囊內氣體,將管向胃內送入少許后再充氣,胃氣囊充氣不足或牽引過大,會出現雙囊向外滑脫,壓迫咽喉,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應立即放氣。(4)放置三腔二囊管的時間不宜持續超3~5天,否則,可使食道和胃底黏膜因受壓迫太久而發生潰爛、壞死。因此,每隔12小時放氣1次。(5)出血停止24小時后可放去食管囊的氣體放松牽引,繼續觀察24小時,確無出血時再將胃氣囊放氣,囑患者口服石蠟油20 ml,再緩慢的拔出管子。
2.3 積極糾正休克:消化道出血系空腔臟器出血,出血量大,此時需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血時吸入氣管,必要時吸氧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溶量,糾正休克。在補充血溶量的同時,應根據患者的脈搏、血壓和尿量數據撐握輸液速度和輸液量,防止發生心衰,肺水腫或因高血溶量導致再次出血。
2.4 心理護理: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對配合臨床治療及疾病的康復起著積極作用。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多為突然發病,出血迅猛、出血量大,因此患者表現異常緊張、恐懼,部分患者還有絕望心理。護士應主動守護在患者身邊,以表情、行為、語言影響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穩定他們的情緒,用嫻熟的操作技術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5 飲食護理:合理調整飲食,患者出血時應嚴禁飲食,出血停止后,在出血停止24~48小時后可給予少量溫涼流質飲食,宜食高熱量、含豐富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避免誘發肝性腦病,如出現肝性腦病應禁食蛋白質,給予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宜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食量,進食不能過飽,應避免進食粗糙食物以免損傷食管胃底血管而再次出血。
2.6 加強基礎護理,預防感染:肝硬化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明顯減退,易繼發細菌感染。消化道出血后易造成感染或原發性感染加重難以控制。因感染后易導致上消化道再次出血 ,加重病情誘發肝功能衰竭。除藥物治療外,護理上應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感染機會。及時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昏迷患者的尿管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密切觀察體溫、咳嗽、咳痰、腹痛、腹瀉情況,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3 討論
【關鍵詞】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臨床護理與觀察
本文旨在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與觀察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間收治的102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86例,女16例。年齡最小的40歲,年齡最大的81歲,平均年齡61.2±2.5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17例。年齡最小的42歲,年齡最大的81歲,平均年齡60.6±3.2歲。所有患者均經化驗檢查、內窺鏡檢查及腹部B超檢查確診,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循環衰竭、嘔血、便血。
1.2方法
1.2.1臨床護理方法:
1.2.1.1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突然出現嘔血癥狀,情緒變為緊張恐慌。護理人員做好心理護理,安撫患者,消除恐懼。在講解病情或者搶救中,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1.2.1.2飲食護理 患者消化道出血,在飲食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要禁食48小時-72小時在患者大量出血同時有劇烈嘔吐時。可以在患者充分止血24小時后適量給予流食補充營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少食,要無渣。
1.2.1.3護理 患者大出血后會表現血壓升高之后迅速下降的極不穩定狀態。在急性出血期患者要臥床休息,不可隨意搬動,要防止暈倒,防止發生墜件。要采取側臥位,腳高頭低,要保持呼吸的暢通,預防嘔血窒息事件。
1.2.1.4治療護理 要給予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補充血容量。輸液種類的順序要合理安排,同時控制好滴注速度。在疾病治療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血壓及心率,觀察患者的嘔吐情況,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及意識變化。掌握止血操作原理及方法,減少患者的痛苦。
1.2.1.5健康宣教 醫護人員給患者講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及現在的狀況,消除患者的恐慌,提高對疾病的認識,講解合理飲食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要告知患者精神狀態對疾病的影響,要保持良好的心態[1]。
1.2.2臨床觀察方法[2]:
1.2.2.1患者基礎生命體征的觀察 患者血容量不足,急需輸血的情況是:改變時血壓變化幅度下降大于20mmHg及心率幅度上升大于11次/分鐘。患者要休克,急需搶救的情況是:臉色蒼白,四肢冰冷,意識模糊,收縮壓小于90mmHg及心率大于120次/分鐘。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1.2.2.2患者出血情況的觀察 當出血量大于10ml/天會大便潛血陽性;當出血量大于50ml/天會大便肉眼黑便;當胃內儲血量大于250ml時會嘔血;當出血量大于400ml時出現全身癥狀,如短時間超過1000ml時周圍循環衰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出血情況。
1.2.2.3患者肝硬化并發癥的觀察 如患者有神志錯亂、性格異常情況出現,則提示可能出現肝性腦病,護理人員應立即向醫生報告,給予相應的處理,預防惡化。如患者脾臟觸診腫大,則提示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存在嚴重瘀血嚴重,需要給予緊急處理,控制貧血。如患者有全身、四肢水腫,小便不利,則提示出現功能性腎衰,腎臟功能減退,臨床應給予及時的利尿保腎治療。
1.3評估標準 120例患者連續觀察3天。顯效為,臨床嘔血及心肌乏力等癥狀明顯轉好,收縮壓在90mmHg以上,心率60-90次/分鐘之間,大便次數小于2次/天,尿量大于800ml/天;有效為,臨床癥狀、收縮壓及心率符合顯效標準但大便次數大于2次/天;無效為,不符合有效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結果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
2結果 12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詳見表一
表一 所有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例數
顯效率
有效率
無效率
死亡率
120例
65.00%(78/120)
21.67%(26/120)
6.67%(8/120)
6.67%(8/120)
由表一可知,經過臨床護理及觀察,12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78例效果顯著,顯效率為65.00%,有26例患者效果有效,有效率為21.67%,有8例患者無效,無效率為6.67%,有8例患者由于急性循環衰竭出現死亡。
3討論
消化道出血屬于肝硬化患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病情危機兇險,進展迅速,一旦出現大量的嘔血、便血,即可引發失血性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所以,積極治療的情況下,臨床應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強臨床護理與觀察。護理人員應掌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發生的誘因,主要臨床表現,具體治療步驟,預后情況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給予預見性護理,促進臨床治療療效效果,還應加強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給予飲食指導,進行健康教育[3]。 綜上所述,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經過臨床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病情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侯社香.12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7):1895.
【關鍵詞】 專科護理;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應用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2.0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2-0092-03
肝硬化作為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患者出現肝臟內部彌漫性的病變,屬于肝臟實質性的改變疾病[1]。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減退及門脈高壓,長期的門脈高壓狀態下導致患者出現側支循環的建立與開放,主要表現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上述狀態下出現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引起,多數患者表現為嘔血、黑便,出血量較大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表現[2-3]。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肝硬化最危險的并發癥,由于其發病急劇、危險性高,所以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4],近年來為了有效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搶救率,筆者所在醫院積極采取??谱o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本文將對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比較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45~76歲,平均(61.3±2.6)歲,肝硬化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觀察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齡45~77歲,平均(61.7±3.1)歲,肝硬化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模式:治療上給予保肝、止血、護胃補液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常規護理模式:(1)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協助患者采取合適、正確的,上身抬高,頭偏向一側,避免患者因嘔血引起的誤吸。及時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內的出血防治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建立靜脈通路,給予補液對癥治療。對于部分需要輸血患者應嚴格執行安全輸血操作流程,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等一般生命體征變化。(2)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囑患者適當臥床休息,避免下床劇烈活動,對于出血控制穩定者可協助患者適量床上活動。早期應禁食禁飲,病情穩定后進食溫涼流質飲食,并觀察患者進食后有無不適癥狀。治療期間仍需觀察患者一般情況,如出現再次嘔血癥狀及時匯報醫生并積極對癥處理,密切觀察患者意識行為變化,避免肝性腦病的發生。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專科護理干預模式:(1)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每隔30~60 min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記錄并告知責任醫師;觀察患者意識、精神狀態等一般情況,記錄并告知責任醫師;記錄觀察患者24 h出入量及尿量、尿色,并告知責任醫師。觀察患者消化系統癥狀,有無再次出血征象。(2)嚴格控制患者飲食情況,對于出血期間患者嚴格禁食禁飲,在患者病情控制穩定后可適量進食溫涼流質飲食,并密切監測患者有無不適癥狀,對于進食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應積極對癥處理并告知責任醫師。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從半流質到軟食,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期間應嚴格觀察患者有無再次消化道出血征象及大便顏色、性質[5]。(3)相應的心理護理及指導:多數患者及家屬對于消化道出血癥狀可出現緊張、恐懼的心理狀態,應該積極同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其病情變化及相應的治療措施和方案。向其講解情緒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消除因消極情緒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4)健康指導:在患者出院前給予正確的健康指導,避免進食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飲酒等不良嗜好。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消化道出血早期的及時有效控制治療措施。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指導患者定期門診復查,注意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療效評r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療效標準,顯效:出血癥狀消失,患者心率、血壓等一般生命體征控制穩定,大便顏色正常,隱血試驗陰性;好轉:出血癥狀較前明顯改善好轉,生命體征平穩,大便顏色及隱血試驗陰性;無效:患者出血癥狀未見緩解或加重,生命體征需要進一步支持治療,大便及隱血試驗陽性[6]。治療有效=顯效+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兩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谱o理干預模式下其臨床治療顯效率為92.0%、治療有效率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0%、8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谱o理干預模式下其護理滿意度為9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肝硬化作為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在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反復的作用下形成的肝臟內彌漫性損傷改變,其主要病理特點為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纖維組織增生假小葉形成。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常合并有門脈高壓表現,導致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在進食、情緒、勞累等因素的作用刺激下患者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便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現[7-8]。但是目前在研究中發現,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9-10]。
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對比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以及給予專科護理干預模式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可以發現,通過給予??谱o理干預模式,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的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在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可以發現,由于觀察組患者給予相應的??谱o理后,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價,減少了患者住院期間、肝性腦病、感染、腹水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綜上所述,??谱o理干預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應用中,明顯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滿意度,減少患者住院期間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夏宗燕.??谱o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措施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50-52.
[2]楊建梅.42例老年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3,27(22):375-376.
[3]黃秀梅,李艷萍.老年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8):136.
[4]崔小紅.專科護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常規措施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23-324.
[5]袁向芳.??谱o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82-83.
[6]姚網琴,謝偉.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谱o理方法及效果[J].醫藥前沿,2014,4(31):313-314.
[7]劉秀榮.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637-638.
[8]羅微.護理干預措施在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應用效
果[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2):428,431.
[9]曹莎,屈文娟,川,等.專科護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觀察[J].醫學信息,2015,29(5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