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關鍵詞:護理專業;形體現狀;影響因素

為了解我校在護理專業校護理專業的在校生實際形體狀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便于及時調整護理美學形體訓練課的開展,我們設計針對護理專業在校生形體狀況的調查表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均來自我校護理專業學生,分為中專與大專兩個學歷層次。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隨機選取調查對象,人為排除有明顯身體殘疾的學生,確定調查人數1520人。

2.調查方法。2013年5月到6月在我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式抽取護理專業的在校生1520名,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出生地、是否受過系統的形體訓練、監護人的文化程度、是否有形體缺陷、對形體訓練的看法、對已有的形體缺陷是否愿意糾正等。為保證調查質量,我們招募了20名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的大專生,對其進行專業培訓,統一體格檢查標準。調查過程和結果分析都由作者監督、執行。發放調查表1520份,回收1520份,回收率100%。由倆人分別對數據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錄入和校對,然后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二、調查結果

1.描述統計。統計表1D表4

2.分析和討論。我們分析了不同影響因素下護理專業的在校生的形體意識(見表5)和形體狀態(見表6),發現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對護理專業的在校生形體意識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但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對護理專業的在校生形體狀態的影響僅在羅圈腿和近視兩項指標上有顯著差異。

表1 一般性體格調查結果描述

表2 學生來源與監護人學歷程度

表3 形體缺陷調查描述

參考文獻: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關鍵詞:護理學 學科體系 發展現狀

2011年4月我國護理學正式升級為一級學科,護理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在學科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體系,但相較于臨床醫學等其他一級學科,護理學的學科體系還存在不少問題。一級學科的長遠發展需要有明確豐富的二級學科支撐,但護理學的二級學科怎么定,國內專家尚未達成共識。為此本文通過對國內外護理學學科體系設置發展現狀、趨勢等方面內容進行研究,借鑒國外護理學科體系進行分析,為我國護理學科體系完善提供意見。

1 學科體系的概念和作用

隨著醫學、護理學的發展進步,護理學越來細化越專業,以前的分支學科日益更新,護理學的領域越來越專業化,構成一個多層次、綜合性的知識體系。學科體系是一門學科知識的總體,是本體、理論、歷史和方法,以及各分支學科的總和,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把知識分門別類加以規范,形成相互獨立、相互聯系的各個分支學科領域。這樣可以認為護理學學科體系是對學科本體及其理論、歷史和方法以及各分支學科或專題研究的總和,反映護理學研究對象、范圍及其內在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體系,其核心內容是二、三級學科的合理劃分及設置依據,明確護理學各個研究領域的劃分標準,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設置。[1]

2 國外護理學學科體系發展現狀

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形成了護理的專門課程體系。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護理專業基本不按臨床科室分科設置,有的按照生命的周期、有的根據人的生長發育階段設置;比如韓國的護理專業分為兒童護理學、青少年護理學、成人護理學等;而泰國的護理專業包括:家庭護理與助產、意外事故與災害護理、社區健康護理、護理職業發展研究等;美國護理的快速發展、衛生保健事業發展、與醫生和其他衛生系統人員的合作加強、人力財力資源的嚴重缺乏等,這就急需培養不同層次需求的護理人員,使得學科體系的側重點由臨床轉向社區,由管理疾病傾向預防疾病,而且更重視加強對護士文化護理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在高新技術條件下工作能力的培養。[2]

3 國內外護理學課程設置

國外護理學科的公共基礎課程和醫學基礎課程都明顯少于我國,然而卻有較大比例的社會和人文學科;而臨床課程與國內也有很大差異,大多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設置,這與臨床醫學專業的分支結構有明顯不同。護理專業課程按照護理程序設置,注重對服務對象(包括患者和健康的人)的全面評估,側重對健康和疾病的反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不僅包括對患者的護理,還包括對健康人的健康教育,課程中有較大比例的精神、心理、社會學等方面的內容。[3]

4 學科體系發展的規律

以前護理學是二級學科,隨著醫學的深入發展,臨床醫學這個一級學科已經很難完全覆蓋護理學,而且隨著護理學科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需求的增加。護理學與臨床醫學呈現出許多差異。臨床醫學關注疾病情況;而護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整體人,關注人的整體健康,其專業方向自然體現出與臨床醫學的不同。如在護理學研究方向中,健康教育、家庭護理、社區衛生、護理心理等方向在臨床醫學中沒有出現,這些方向也體現了護理學是一門結合自然學、社會學和人文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5 國內護理學學科體系發展現狀

國內護理臨床課程的課程目標是掌握各科常見病的診斷及治療,仍以疾病為中心,沒有體現出整體護理的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健康服務的需求;[4]國內大多數院校也一直延用公共必修課、基礎醫學、護理技術、臨床醫學結構;臨床課程的基本都是醫療加護理,較少涉及人的心理、環境、家庭等方面的內容,對人文學科涉及更少,未能體現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也不能體現現代護理專業化特點。[5]

通過研究國外有關護理學學科體系發展現狀,發現相應的問題提出建議,從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學學科體系,為護理學二、三級學科的細化規范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澤楷.當代國際護理教育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6):9.

[2]姜安麗.中美護理教育比較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38-40.

[3]韓翠,李繼平.我國護理本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護理學雜志,2008,23(22):79.

[4]李靜,姜安麗.從護理學研究生招生方向分析護理學的學科體系[J].護理雜志,2011,28(2B):33-35.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關鍵詞:護生 能力培養 就業競爭力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護理工作的內容也從過去簡單的護理工作轉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工作,不管是病人還是醫院,都對護理人才有了更高的專業要求,不但要有極其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嫻熟的工作技能,還要有很高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各衛校的護理專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從根本上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強化護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的就業水平不斷提高,增加就業率。

一、加強護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

今天的護理專業學生就是明天的護理工作者。作為現代社會的護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礎性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科學等知識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種醫療知識、醫學臨床知識、護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各種實踐技能,這樣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患者提供適宜有效地健康服務[1]。護理專業的專業技能素質從根本上決定了護理專業學生畢業以后是否能夠勝任護理工作,這是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中最為重要的,針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育思路,護理專業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進行實用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使護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護理工作的實踐操作技能,更好的為患者解決護理問題:

(一)結合臨床工作整合實訓流程

中職醫學教育中臨床進展與課本內容脫節的情況一直困擾和影響著臨床教學,從而導致護生不能學以致用,這也是影響護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個臨床學科重新進行課程設置,去除臨床中已淘汰的陳舊內容,補充臨床上已經成熟的經驗和方法,盡可能做到教學與臨床的同步,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從而制定出能適應臨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簡易實訓流程。

(二)運用簡易流程,改變護生學習方式

學校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實訓場地情景模擬醫院,護生運用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簡易實訓流程進行技能操作,從而使護生的學習更簡單更實用,改變了衛校護生以往枯燥的死記硬背、機械操作的學習方法,更突出培養護生的創新思想和實踐能力[2]。

二、加強護生培養溝通能力的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

現在對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在任何場合都少不了人際溝通能力,特別是在護理工作當中,人際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護理專業的學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醫院護理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矛盾很多是因為溝通不好造成的。護理工作者的溝通能力也成為各醫療單位對護理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要求[3]。因此,溝通能力的提高對于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護生在專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一定要加強人際溝通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的培養和提高。

提高在校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我們實施了校內溝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溝通能力的實踐:

(一)溝通能力的校內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養、鍛煉、交流等形式,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表達能力,克服“膽怯心理”,組織演講等方法,鍛煉護理專業學生在多人場合自然發言膽量、得體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新老學生同堂座談,鍛煉與陌生人的接觸和溝通能力。

(二)校外溝通能力的實踐

大多都采用組織活動的方式和通過在醫院實習時加強。組織護理專業學生到不同的敬老院義務活動,讓學生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與老人進行交流護理。或者組織學生到各社區進行各種醫療護理知識普及等,讓學生與陌生人接觸并進行溝通。比較有實效性的是學生到醫院實習期間,讓學生提前熟悉工作環境和內容,對專業知識和各種專業技能的運用有一個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讓學生與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接觸,在運用專業知識護理患者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找到與他們溝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一舉多得。在活動過后再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并總結心得體驗,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醫改的背景形勢下,在提高護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分析護生的就業取向,對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指出各種相應的解決辦法,對護生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各種心理誤區進行闡述和指導,提高護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樣會才會使護生以正確就業觀面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

總之,通過護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溝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增強護生的自信心、提高護生的專業素養和心理素質,增強護生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在新醫改環境下的就業能力已經成為中職醫學教育的首要任務。通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增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亞君. 護生人際溝通學習需求調查[J]. 護理研究,2009(19)

[2]劉雪萍,蔣翔,蒙小嚴. 提高護生溝通能力的探討[J].全科護理, 2009(01)

[3]吳芳.在校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現狀及培養對策[J].家庭護士, 2008(04)

[4]劉巖.培養人際溝通能力 增強護生就業競爭力[J]. 護理學報,2009(11)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1.1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制訂教學計劃、確定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組織教學過程的教學評估的核心。

1.2專業學位碩士

是相對于傳統的學術性碩士而言,培養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以強調實踐能力為主,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訓練。李沐等[6]在基于能力本位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現狀中顯示,專業學位的特性簡單地概括為實踐性、職業性、復合性。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國家提出的培養目標從總體層面上比較籠統,不夠細化,沒有明確能力要求以及所具備的核心能力。

2培養目標

2.1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相關精神,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熱愛護理專業,愿為護理事業而奉獻,直接參與臨床護理實踐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北京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明確定位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采用理論課學習及護理學專業相關方向的臨床實踐為主的培養方式[7]。山西醫科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南方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的培養目標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目標一致。

2.2國外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

美國專業學位護理學碩士是培養擁有專家才能、在某一專科或專病方面具有較高理論和實踐水平的高級護理實踐護士及護士指導者[8]。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美國就開始通過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級護理實踐護士,包括開業護士、臨床護理專家、認定的護士助產士、認定的注冊麻醉護士和高級個案管理護士等5類專門人才[9]。高級實踐護士實踐的特點為: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臨床判斷能力,能熟練地進行自我創造性的護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強烈的探究精神[10]。目前,美國已經形成護理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注重專業性和實踐性,由研究生必修課程、高級護理實踐核心課程、專科課程3個板塊構成,涉及衛生保健政策、倫理學、經濟學、基礎醫學新進展、專科高級護理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內容[11]。英國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能力以及專科護理專家。護理研究的基礎課程包括健康照顧研究、循證醫學等。具有專科化的護理碩士研究領域包括保健護士、小區精神護理、職業健康護理、助產護理、小區服務和學習障礙者護理等[12]。日本的護理碩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養為主,包括研究方法的學習、科研動態的把握以及嚴謹的科學研究作風的養成[13]。泰國主要致力于培養各專業高級護理實踐者,以提高護理、保健及醫療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群。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本科學歷護士可根據臨床發展需要和研究方向選擇專業化的碩士課程[14]。

2.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

主要是面向醫院為主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高層次臨床醫生,要求具備堅實系統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熟悉臨床科學研究過程,培養的側重點在于臨床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同濟大學、青島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以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訓練為主,培養臨床高層次專門人才為目的。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夠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掌握各項檢查治療技術,達到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或高年住院醫師水平。鄭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為,具有較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臨床技能,能獨立處理本學科常見病及某些疑難病癥,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達到初年主治醫師的臨床工作水平。

3護理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現存的問題

①沒有明確能力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比較明確,在培養期間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在培養目標中都有體現。而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沒有明確需要掌握哪些能力要求及核心能力。

②課程設置沒體現護理專業性特色,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不同方向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差異不大,層面上比較籠統,不夠細化,甚至部分高校護理學研究生的公共課,選修課與其他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同堂完成。

③沒有將培養目標細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圍繞培養目標,將培養目標細化分解成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標準,對護理研究生培養起到了較好的引導和規范作用。

④各專科方向的培養目標沒有界定,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國家學位委員會只制定了總的培養目標,但各專科方向的培養目標沒有界定。如臨床護理學的方向很廣,這與國際護理教育專科化發展的趨勢是背離的,同時也導致我國護理學各個專科方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沒有達到共識的原因。

⑤缺少個性化專業培養特色,導致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隨意性較大,培養的規格不統一,也限制了護理學人才的進一步發展。美國專業學位的個性化培養特色鮮明,專業院校的個性化培養百花齊放如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個性化教育創造了一種職業與市場高度融合的產學研培養模式[15]。

4結合實際提出有效整改對策

黃濤等[16]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中認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面向地方、立足衛生行業,培養掌握護理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凸顯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管理、教學、科研能力以及良好職業素養的應用型、專科型、高層次護理專門人才。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院長郭桂芳在2012年9月26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現代護理雜志主辦的現代護理論壇上呼吁,護理碩士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應進一步明確,今后,要進一步明確護理碩士生核心知識需求并組建核心課程,探索滿足不同專業方向護理碩士研究生需求的課程,并將課程設置與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相匹配。同時認為,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應以臨床實踐為主,注意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和科室輪轉順序,探討有效的護理帶教方法,以鞏固學生理論知識,達到掌握最新臨床知識和技術。陳琰晗等[17]研究的中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之比較與啟示認為,借鑒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五大目標能力模塊包括護理專業操作能力、系統支持能力、教育指導能力、科研能力和專業領導能力。專業操作能力模塊包括健康評估能力、護理診療能力、專業知識咨詢的能力。系統支持能力模塊包括參與制訂專業標準、程序、相關政策和提高護理質量的能力。教育指導能力模塊包括病人教育、學生實踐指導、培訓其他護士的能力。科研能力模塊包括數據收集利用、科研調查及循證護理實踐能力。專業領導能力模塊包括組織護理實踐、護理改革和評價他人專業工作的能力。李峰等[18]研究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態勢分析中強調,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護理專業實踐性特色,充分體現新的醫學模式和現代護理理念,體現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及相關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和社區護理等。培養從事護理某一特定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強調職業素質,強化實踐環節,著眼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護理實踐技能。

5啟示及展望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醫學類;學生;護士;形體課;重要性

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獲得同行及專業人士的認可,還要擁有一個完美的外在形象,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爭取一定的競爭優勢。為此,相關專業院校需要適應就業趨勢而開設形體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外在形象。護士為是一種與服務對象接觸甚密的職業,良好的形象不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利于服務水平,為患者留下“白衣天使”的形象。

一、研究對象

某職業院校護理專業50位女生。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向50位發放問卷,收回問卷50份。同時,借助文獻參考法、數據統計法、訪談法以輔助研究,以支持研究結論。

三、結果分析

1、學生對開設形體課的認識和自我體態的評價

問卷調查顯示,28位女生認為“有必要”開設形體課,占總人數56%;有12位女生認為“有點必要”開設形體課,占總人數24%;有8位認為“沒有必要”開設形體課,占總人數16%;有2位女生認為上形體課“浪費時間”,占總人數4%。盡管部分女生認為沒有必要上形體課,可是認為有必要上形體課的學生仍然占有總人數一般以上。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生對形體課的益處有了新認識,對形體課的興趣濃厚了起來。

2、形體課的開設不僅利于改善學生形體,還利于培養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的學生多是青少年,處于一個心理、生理趨于成熟發展的階段。皮下脂肪增多,女性特征越發突出等青春期特征讓她們的性情有些變化,加上缺少體育鍛煉,身體發福、發胖現象比較嚴重。經過問卷調查,50位學生中只有17人對自己的形體較為滿意,占總人數34%的比例,其余的人都對自身的形體不甚滿意,從中不難看出女生對自己的形體有著較高要求。女生缺乏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她們不喜愛參加體育活動,只是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高。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項――“想通過科學、系統、規范的教學與訓練,促進體態協調發展”,共有89%學生選擇了“想”、“特別想”兩個選項,說明這個時期的學生不是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只是想通過科學、系統、規范的教學和訓練來促進自身體態的協調發展。

形體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經過系統的身體形態訓練可以糾正學生以往生活中不正確的體態,使他們得到正確的形體訓練方式,如通過抬頭低頭、頭側屈、轉頭等練習可以伸長和加強頸肌;加強凸側肌肉和身體垂直練習可以伸長脊柱來糾正“C”型脊柱彎曲的缺陷,以長成端正的體型;經過基本站立、基礎步伐與舞步、靠墻站立等練習方法可以糾正學生的扣肩、駝背等不良體形;等等。條件允許的話,可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形體練習,訓練效果更佳。不僅可以達到糾正體態的目的,還可以培養優雅氣質,促進學生自我形象的塑造。

3、形體訓練可陶冶學生情操、調節心理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形體上的不足,正處于青春期的女生心理不免升起一股自卑感。經過形體課上系統化、規范化的形體訓練,逐步改善形體上的不足,幫助自信心的提高,已達有效調節心態的目的。繁重的課業學習,加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節奏,學生心理不免有抑郁、緊張的感受,經常上形體課正好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改善體態,陶冶情操,調節心理。在優美明快的音樂節奏下,配上協調有力的形體訓練,加上各種有效鍛煉身體肌肉的方法,形體、氣質、情操、心理等都得到了顯著改善,讓人油然產生一種滿足感,起到了激發學習興趣的效果,信心十足的投入學習生活。

4、形體訓練可提高身體機能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形體訓練與其他活動一樣,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進行,反過來,形體訓練也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技能水平,增強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進而全面提高身體機能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

5、形體訓練利于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

形體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訓練強度大,如果學生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勇于吃苦耐勞,將難以承受精神上的壓力和身體上的痛楚。為此,形體訓練的過程利于鍛煉學生持之以恒的堅韌品質。

6、形體課程的開設利于激發學習的動力

開設形體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外在形象,增強自身綜合素質,以提高就業成功率。從某種層面山來講,形體課的開設源于社會的需求,關系著學生的就業情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加上用人單位的“挑剔”眼光,應聘中的優勝劣汰更為嚴重,對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患者希望每天見到的醫務人員行為端莊、有氣質、精神飽滿,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言行舉止和形態。為了滿足這一要求,讓醫藥類專業的學生加強形體訓練,不僅能塑造身形,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還能健全身體機能,在競聘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同時也可以提高對患者的服務水平。

四、結論

1、形體訓練中有許多不對稱的動作和較為復雜的上下肢配合動作,經常參加形體訓練,可以糾正身形上的不足,改善形體,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機體協調性,塑造完美身形的同時還可以強身健體。

2、形體訓練是一項講就藝術性的運動活動,訓練中因配有音樂,使得形體訓練有著較強的韻律性和節奏感,長期的訓練亦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韻律性和節奏感,讓學生認識美、鑒賞美,甚至具有創造美的能力,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藝術素養得到了全面升華。

3、長期的形體訓練,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的性情和心理得到有效調節,排除抑郁與緊張,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4、形體訓練作為一項集體活動,在學生集體參與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并鍛煉了交際能力,利于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

5、經過一系列的探討,足見醫藥類院校開設形體課對于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為職業競聘成功增加一定保障。因此,該類院校有開設形體課的必要,對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崗位就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小兵,李秋平.形體訓練對護理學生自信及其應對方式的影響[J].醫學教育探索,2009(06).

[2] 蘇曉云,賀繼平,孫建萍,張涌靜.護理專業開設形體訓練課的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0(07).

[3] 葉碧容.護理形體與禮儀教學對策探討[J].成功(教育),2010(04).

[4] 何玉鳳,王祥榮,王珍珍.護理專業開設形體訓練課的做法與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07(09).

[5] 林麗香.中專護生形體訓練教學引入護理禮儀的可行性[J].衛生職業教育,2007(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香港| 冷水江市| 广饶县| 东海县| 剑川县| 京山县| 青河县| 马鞍山市| 平遥县| 崇州市| 嘉定区| 沅江市| 大埔区| 抚顺市| 林州市| 揭西县| 博湖县| 深泽县| 吉林省| 聊城市| 思茅市| 纳雍县| 江川县| 那曲县| 易门县| 建始县| 广昌县| 鄱阳县| 包头市| 泊头市| 迁安市| 金阳县| 浠水县| 集安市| 承德市| 新源县| 铜梁县| 大悟县| 阜平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