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想象力對幼兒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可以培養幼兒的理解力。對于幼兒的理解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理解中幼兒會逐漸提高對理解的認識,并不斷去思考,從而使其智力得到開發。幼兒的智力在對舞蹈的不斷理解中逐漸得到開發,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多,幼兒會把舞蹈動作和舞蹈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
(2)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幼兒正處于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這時候的幼兒會因為對新事物的了解而產生很多獨特的想法,并不斷地提出問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及時抓住幼兒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舞蹈教學,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在舞蹈學習中充分去想象,去自由的發揮,從而實現幼兒智力開發的目的。
(3)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有的想象力還不符合常理,但這些恰恰是幼兒心理真實的寫照。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引導幼兒把豐富的想象力培養成為創造力,也就是指導幼兒把腦中的想象,去進行創造,去進行表演,去進行內心情感的抒發。通過引導幼兒去進行主動的探索和創造,使幼兒對舞蹈教學產生興趣,從而實現智力的開發。
二、開展舞蹈教學對幼兒潛能開發的重要性
(1)可以發展幼兒的身體機能。一方面是對身體柔韌性的鍛煉。通過舞蹈教學可以促進幼兒骨骼等身體機能的發育,使幼兒的身體協調性更好。另一方面也是一項體力運動,不斷進行舞蹈的學習,會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幼兒的體力,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
(2)可以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舞蹈教學是結合音樂進行的,優美的音樂會讓幼兒身心放松,使幼兒在輕松、歡快中得到成長。通過舞蹈學習,可以讓幼兒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避免出現孤僻、自閉等心理問題。
(3)可以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幼兒由于年齡的關系,在舞蹈教學中注意力不夠集中,這就需要教師利用音樂或者舞蹈動作去吸引幼兒的注意。在幼兒學習舞蹈的過程中,要去掌握所學的動作,就需要幼兒認真觀察、認真聽講,還要不斷去記憶。為了加深幼兒的記憶,就需要教師多次重復動作,讓幼兒去進行模仿,進而促進其記憶力發育。
三、開展舞蹈教學對于幼兒審美能力開發的重要性
(1)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的能力。舞蹈教學在幼兒教育中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學具有的美感是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舞蹈所具有的動作美、舞姿美,才能吸引幼兒主動地學習。幼兒年齡小,對于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不斷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感受、欣賞、追求。對于舞蹈教學的美也同樣如此。
(2)有助于幼兒增強形體美感。舞蹈的學習,對于身體發育中的幼兒具有重要作用。幼兒通過不斷地學習舞蹈,不但可以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而且幼兒的氣質也發生著改變,在日常活動中,都顯得禮貌得體,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受到大家的認可,也會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四、開展舞蹈教學對于幼兒品格培養的重要性
(1)有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舞蹈是優美的,幼兒在不斷的學習中,伴隨著歡快、輕松的音樂,感受著舞蹈傳遞的積極向上的情緒,就會逐漸養成樂觀、開朗、活潑的性格。
關鍵詞:繪本;幼兒教育;主題式教育;綜合活動;課程開發
一、繪本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在幼兒教育中,由于幼兒具有年齡偏小、智力和身體發育不成熟、領悟和理解能力較弱等特點,如果通過日常說教的方法對幼兒進行教育,顯然與幼兒的心理特征不相符。在教學中,教師最好采取可操作性、直觀性、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且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教育方法和內容,而利用繪本來進行一系列的綜合活動課程教育,與基本的教學規律以及幼兒的心理特征相符合。所謂繪本是指以繪畫為主,含有少量文字的書籍讀物,由文學家和畫家們用心設計,繪本的每一面都具有特定的教育意義和內涵,對于塑造幼兒良好的品格、培養幼兒想象力以及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等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幼兒教育者開始意識到了繪本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幼兒教育培訓機構也開始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融入繪本閱讀,通過繪本來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提高幼兒想象力以及對美的感受,繪本閱讀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二、以繪本為主的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開發實踐
1.基于幼兒想象力培養的繪本載體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
人類進行創新和發展的源泉之一是想象力,而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開發是培養幼兒想象力的最直接途徑。首先,在繪本閱讀前,教師應該引導幼兒看封面猜故事并且讀扉頁來想象故事,封面是最先映入幼兒眼簾的畫面,在閱讀前組織幼兒通過繪本來猜測故事,同時教師可以從扉頁開始,讓幼兒對故事情節、故事人物以及結尾等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會激發幼兒較強烈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想象力。其次,在繪本閱讀時,教師可以將繪本畫面中的部分人物、情節等適當遮蓋住,這樣幼兒可以充分調動以前的學習經驗,進行思考和想象并將繪本故事前后的聯系建立,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最后,在繪本閱讀后,教師可以根據繪本的內容適當組織一些游戲活動,還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創編、仿編、續編故事等,或者通過閱讀角、語言角、畫故事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進行繪本閱讀的滲透,讓幼兒帶著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更加立體、深入地對繪本內容進行感受和領悟,讓繪本內容能夠較充分地體現出來,從而完成繪本閱讀的目的。例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的閱讀中,可以先鼓勵幼兒對封面上自在散步的母雞圖片進行想象,然后在閱讀中將狐貍被釘耙打到臉的一頁遮蓋起來,讓幼兒根據前一頁母雞的表情進行大膽的猜測想象,這樣開闊了幼兒的想象空間,達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
2.基于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繪本載體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
繪本閱讀能拓展幼兒的閱讀種類和方式,讓幼兒的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為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基于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繪本載體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首先教師應該對繪本進行認真的研究,對作品的思想內涵、作者的意圖以及藝術風格等進行準確了解和把握,針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來設計課堂活動,對幼兒的多種知覺、感覺器官進行充分調動,讓它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的視覺、聽覺來對繪本信息進行捕捉,從而激發幼兒講、聽、做的愿望和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態度,鼓勵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大膽的想象和猜測,讓幼兒能夠通過比較生動、清晰、完整的語言來進行自我觀點和想法的表達,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積極投入到語言能力的訓練中。其次,應該為幼兒創設比較具有吸引力的語言學習環境,充分利用表情和聲音來進行故事的展示,讓繪本內容與幼兒周圍環境相融合,同時應該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幼兒的感想、認知、觀點等被知曉的同時,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感覺、知覺器官進行參與的教育實踐方式,在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開發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在探討了繪本閱讀對于幼兒教育的價值以及作用的基礎上,從幼兒想象力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提高這兩方面詳細闡述了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開發的實踐和應用,對于幼兒良好的人格塑造、想象力的培養以及語言能力的鍛煉等具有重要參考作用,在促進幼兒主題式教育的同時突出了繪本閱讀教學的重要功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9.
[2]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12.
關鍵詞:音樂親子游戲;家長;想象力;創造力;創新
幼兒游戲活動中最應該引起家長們高度重視的就是音樂親子游戲,這種方式的游戲,幼兒自己不但十分喜愛,最主要的是可以讓他們學習到很多東西,當然,家長們給予的指引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們必須要積極的有意識的引導兒童學習、研究。從不同目的展開不同的音樂游戲方式。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游戲,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對事物的審美能力逐漸提高;創造力、思想感情逐漸豐富起來;創新的能力更強了;更有助于將來他們心理素質的提升。
1 家庭音樂親子游戲的重要性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生活里都是游戲,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通過游戲認識事物,在游戲的同時顯現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希望孩子更快的發展更快的成熟的方式就是與他們進行親子游戲互動,在游戲互動中,最常見的就是家庭音樂親子游戲,它是家長和孩子增進感情的紐帶。家長們必須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和途徑對孩子們進行創作能力的開發和智力的開發。
2 音樂游戲中以幼兒為主體
在與幼兒共同游戲的時候,家長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應該把幼兒放在主導的位置上,盡量的給幼兒提供發展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主動的觀察事物,看其應對事物的方式,使幼兒自己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學習,最大化的激發幼兒潛在的能力,家長只起到指引的作用就可以[1]。家長不妨也站在幼兒的角度查看問題,指引孩子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并使他們自主的進行音樂表現。
3 提高幼兒音樂游戲能力是重要途徑
在進行音樂游戲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動活靈活現的早教用具來提高幼兒對音樂游戲的興趣,比如圖片、圖形、木偶等等,通過這些直觀性的東西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致。還可以根據這些直觀性的道具,讓幼兒們親自理解體會,幼兒可以變幻不同的角色進行不同的動作、表情、態度的表達,對于同一種事物、情景,每個幼兒都有自己不同的表達形式,通過這些表現,可以看出幼兒不同的創造能力[2]。因此,引導幼兒進行音樂游戲的角色互換,可以提升幼兒的游戲能力、創新能力。
4 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游戲是有效手段
音樂游戲活動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特點和創造性的特點,因此,音樂游戲的活動必須是幼兒自身愿意的活動,屬于幼兒自己的游戲。家長們必須設計出不同的游戲情境,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自己最想要扮演的游戲人物,選擇自己最想表現的內容和方式,這樣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愛好、興趣,而且把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了起來,最終有助于幼兒創新能力的開發[3]。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呈現出了不同幼兒的發展特點,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個性,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設計出符合自己孩子的游戲內容。(1)設計的游戲內容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自身發展的特點。家長們先要對自己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對音樂不同的見解、理解、感受、表現力和想象力等做充分的分析、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設計出符合自己孩子年齡段和自身發展情況的游戲來。(2)家長們應該設計出吸引幼兒興趣和符合問題情景的音樂游戲[4]。孩子如果對某種東西感興趣就一定能激起他們探索學習的欲望,所以,家長們需要設立生動、形象、活靈活現、有趣的音樂游戲老吸引幼兒進行探索和發現。比如,家長可以設立某些問題情境,一步步指引幼兒自主的探索、發現、創新,讓他們掌握、發明新的音樂旋律,自主發明新的音樂作品。(3)音樂游戲的設計要給幼兒留下自主想象的空間。這一點對于幼兒想象力、創新力的發掘具有重要意義。
5 結束語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只不過需要進行不斷的發掘和培養。幼兒時期是人類創造力的啟蒙期,這個時候就更需要人們進行積極有效的發掘和培育了,我們可以抓住這一時期采用各種各樣的途徑和方法對幼兒的創造力進行培養。在音樂親子游戲中,開發幼兒潛在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是最后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家庭和家長們開始吧!
參考文獻:
[1] 梁潔紋.神奇的音樂親子游戲[J].母嬰世界,2012(2):124-127.
[2] 嚴羚.家庭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3):116.
【關鍵詞】幼兒 審美特點 審美能力 培養 重要性
一、幼兒期審美的特點
1. 注意審美對象的外形美,對那些鮮艷、活動、富有兒童情趣的審美對象易產生美感幼兒喜歡美麗的色彩,喜歡有趣的,特別是以小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和節奏感強烈的兒歌。幼兒對作為審美媒介的文藝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活動,情感是構成審美心理的要素。幼兒在審美過程中,情感活動十分強烈。孩子來到野外,看見花呀、草呀、小動物呀,會高興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滾,表現出極大的審美愉悅。
3. 美術活動中,幼兒的想象是大膽而又奇特的。兒童的畫往往是造型夸張、構圖出格、想象奇特,魚可以游到天上,太陽、小鳥、云朵卻畫在地上。同時,幼兒的審美想象又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他們把自己強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審美對象,審美想象則隨著自己的感情而變化。
4.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在審美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急于對各種事物做出審美評價的強烈愿望。
二、幼兒美育的特點
根據幼兒期審美的特點,在對幼兒進行審美興趣、意識、情感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點:
(一)情感表現性
幼兒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總是毫不掩飾的。在幼兒審美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讓幼兒充分表現其情感和體驗。例如:早上一入園,幼兒就告訴老師:“媽媽昨天給我買了一個好漂亮的大蝴蝶(風箏)!”這時教師應當與幼兒一道描述風箏的美,表達自己對風箏的喜愛之情,讓幼兒的審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節虛構性
幼兒審美情節往往不因現實中的審美對象才發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體現在編故事及繪畫活動中。例如:幼兒在畫小白兔時,突然說:“小白兔迷了路,到處找媽媽。”畫熊貓時,不按老師的要求而添畫了床、吊針,還解釋說:“熊貓生病了,在打吊針。”這時教師絕不能批評幼兒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因批評只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力,盡量保護幼兒的這種超現實的審美情趣。
(三)手段表現性
在幼兒審美活動中,手段總是為了表現一定的審美內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兒在砂堆里插上樹葉,表示“綠在沙漠”。又如,教師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表現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兒畫出了小朋友穿著厚厚的棉襖,有的則用白色手工紙剪出美麗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紙屑拋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體自主性
審美活動不是由教師強迫幼兒進行的,它是作為活動主體——幼兒的自主活動。在審美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是對美的自我體驗。對幼兒的審美活動,教師可以引導,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師在玩色活動中害怕幼兒將顏料弄臟了衣服桌椅,常會代替幼兒完成點色的過程,不讓幼兒自己動手。這樣的活動幼兒完全是旁觀者,根本談不上對美的自我體驗。
三、幼兒美育的重要性
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幼兒所接觸到的美的事物及創美活動中所整合的各種知識經驗,他們從事審美活動時所發展起來的直覺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抽象、邏輯思維起互補作用,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的發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兒期就有濃厚的審美活動興趣并經常參加審美活動的幼兒,他們上學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識結構的學習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強、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動作靈敏協調、感情充溢等特點。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指人們對美的事物或藝術的欣賞和鑒別的能力,從小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導幼兒去發現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藝術作品中蘊涵著各種美的事物和現象,要經常借助它們引導幼兒去發現美,讓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是培養幼兒具有良好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幼兒從大自然中尋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蔚藍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飛在藍天中的風箏變得更生動、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掛在天邊的七色彩虹、小鳥和蝴蝶帶著鮮艷的色彩快樂地飛舞;春天,在綠綠的草地上,孩子們在奔跑、打滾,草地與孩子的服裝交錯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斕,富有動感的畫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過程中,同樣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色調,也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教師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并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要發揮教師語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語言可以通過語氣、表情、語調等方式來達到表達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說出來,配上不同的表情、動作即可表達兩個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師要注意發揮自身的語言魅力,使用語言時不斷提醒自己注意:語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傳情(聲情并茂),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注意自身的語言面貌(包括語言的清晰度、適宜的音量和適度的表情等);注意適度的語言修飾(恰當的語詞),讓語言更富美感。“要給幼兒一杯水,教師自身必須是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來,在文學欣賞中教師的語言美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讓美育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美,對于幼兒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務就是要將其具體、豐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大量地接觸作品。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該與教育相結合 ,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置身于美好的環境中。這樣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并從中得到美的情趣。例如,我帶幼兒欣賞詩歌《云彩和風》時,在給幼兒展現系列畫面后,幼兒體驗到了云彩的美是由風帶來的。于是,我讓幼兒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片云朵,會變成什么樣呢?伴隨著優美的鋼琴曲,幼兒凝神聽之,細細體會,并運用想象和聯想,他們感知出的表象分外豐富。他們爭先恐后地說,“我變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變成了小鳥,在自由的地飛翔。”
2.生活中我常見到孩子看電視非常喜歡模仿電視中的角色及語言動作。例如:“老師,我這個動作像不像奧特曼呀?這樣的我很厲害吧,還可以打死很多的怪獸,我是英雄,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讓他們自由去尋找美,發揮美。因此,在審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圖片、實物、電視等生動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并使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審美活動。
一、生活是幼兒想象力的源泉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沒有形象的呈現,就沒有理智活動。”他指明了形象思維發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復出現會在人的記憶里產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礎上發展而來,培養幼兒繪畫的想象首先應豐富他們感性經驗。首先應多帶幼兒去郊外體驗大自然的風光。春天的百花齊放、柳枝發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蕩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釣、聽青蛙歌唱;金秋碩果累累,樹葉有紅、有綠,遍地金黃;嚴冬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大地著上神秘色彩,使幼兒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許多的幻想。其次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如馬路上的車水馬龍,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揮車流;媽媽每天不辭辛苦地騎車送孩子上幼兒園,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看到修路工滿身塵土揮汗勞動,使幼兒知道現代建筑是許多人不辭勞苦的結晶,就會產生不同的新鮮感受,更會聯想出許多往事傳說。帶幼兒聽音樂,看晚會演出,使幼兒不但領略到樂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審美意識。例如教幼兒畫“新式汽車”前,我先帶他們觀察馬路上各種車輛,而后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各式各樣的玩具汽車,使他們由遠及近、有淺入深地感知了汽車的構造、用途,在此感性經驗基礎上又向他們出示了許多奇特的新式汽車圖片,孩子們興奮異常,思維開闊,大膽想象,按捺不住急切作畫的心情,就連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創作中去。結果孩子們創造出了“飛機汽車”、“蘋果汽車”、“機器人汽車”等極其富有想象力創造性的作品。
二、情感是想象力發展的不竭動力。
幼兒天生就會畫畫,他們會用繪畫來發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自己的心智,因為心靈是智慧的土壤。藝術的表面是形象,藝術的背面是情感。我們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孩子在畫什么東西,但實質上是一個孩子在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發泄,是用畫筆來表達他內在心靈的需求。畫畫是人人本有的天稟,幼兒天生就愛畫畫,因為人是有情感的動物,那種不能用語言和言情表達之外的表達,就是繪畫。所以兒童畫是幼兒情感的必要表達方式。他們從兩歲開始,只要手中有畫筆,就喜歡畫畫涂涂,旁若無人地陶醉在想象之中,如果大人橫加喝斥,就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學習過程,讓幼兒畫其所畫,畫其所想,使幼兒按自己的興趣由感而發,由情而畫。注重引導幼兒的情感因素,只有情趣才能愛畫畫,只有愛畫畫,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好作品。例如聽了故事《美人魚》后,孩子們深深為美人魚的故事所感動,討論熱烈,有的說: “美人魚太可憐了,我不想讓它死。”有的說:“我想讓美人魚會說話。”有的說:“我想讓美人魚結婚”等等。我讓孩子們畫“我能為美人魚做點什么”,孩子們紛紛拿出手中的筆,畫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魚,五彩繽紛,形態各異。劉音小朋友畫出了美人魚過圣誕節,小魚們送給美人魚許多漂亮的禮物;齊筱穎小朋友畫出了美人魚要生孩子了,美人魚的肚子特別大,里面有兩個小美人魚。我問她為什么要這樣畫,她說:“我想讓美人魚有孩子,這樣她就不會死了!”多么稚拙的語言,毫無造作之氣,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
三、實踐是想象力的發展的歸宿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想象力豐富,作畫自由,無所顧忌,隨意夸張,對世界充滿新鮮感,什么都想知道,他們好奇好動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長知識,在玩中求樂。了解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在輔導時就應該從玩開始,玩就是美術啟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活動就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在輔導畫畫時,應打破常規,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順應童心,傾聽他們的見解和判斷能力,為其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尊重天性,順其自然,潛移默化地引導。想象是創造的前奏,不會想象就不會創造。對此,教師要多種手段、多種方法相結合,集繪畫、詩歌、舞蹈、音樂、游戲于一體,積極引導,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好奇的張揚,啟發幼兒大膽落筆,創作與同伴不一樣的作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創作過程中,幼兒才會畫出智慧的火花,才會更好地發揮想象、創造潛能。多鼓勵和提倡兒童大膽地畫,無論是想象畫、寫生畫、創作畫、自由畫,都應讓兒童親自去體會一下,實踐一下,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兒童的天賦才能得到發揮、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性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挖掘,兒童的聰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記得有一次我讓孩子們畫“水果想象畫”,在孩子們觀察和了解各種水果的基礎上啟發想象:“現在我們來變魔術,讓這些水果變成小精靈,有眼睛、嘴巴、手、腳……而且會哈哈大笑,會生氣,跟小朋友一樣,它們生活在自己的王國里,如果你是水果小精靈,你愿意打扮成什么樣子,做什么”。孩子們興奮不已,隨著音樂做出了各種動作,并且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在繪畫時興致昂然,邊畫邊聯想,沒有一個說“老師我不會畫的”。結果有的畫出了水果小精靈放錄音機開舞會,有的畫出了西瓜國王發脾氣,有的畫出了美的菠蘿公主,長著長長的卷發,穿著美麗的花裙子……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