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第1篇

近年來,我國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并且涌現出很多優秀事跡,亦收獲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但就目前現狀來看,我國的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還存在些許不足和難題,為此,我們需要找出完善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社區管理;問題研究

0 引言

我們通過對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工作特點、工作內容分析,淺析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完善我國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有效對策,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提出我們更好的管理想法及方向。

1 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工作特點

1.1 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涵義

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是指在城市社區內開展的以提高社區福利,促進社區和社會協調發展的公共事業服務或管理活動。城市社區管理是城市中一項基層的管理,是為了推進公共事業的發展,進行有效調控的自我管理模式。

1.2 淺談城市社區的工作特色

我國城市社區目前發展來看,其共建機制逐步完善,且社區基礎設施逐步加強。針對社區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部門城市社區建立了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社區辦公條件和社區服務設施條件有所改善。這些成熟的城市社區正成為實實在在的服務載體。隨著城市社區服務網絡逐步形成,各城市社區均開展面向老年人、幼童、殘疾人或是社會貧困戶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并且有些城市社區建立了社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例如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有效解決了群眾的生活來源問題,建立了以關愛社區人員為核心的社區公共事業服務網絡。

2 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在社區公共事業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經濟發展速度較為滯后,城鎮化水平低,圍繞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投入難以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加之體制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理職能和管理資金及公共事業管理設施方面。

2.1 城市社區管理職能劃分不清,行政化傾向嚴重

經了解,我們的城市社區平均承擔10多類近百項工作,既有治安、文體、教育、衛生、救助、法律咨詢等公共服務,也有物業管理、家政、水暖維修等便利,還有上級政府部門下達的禁毒、流動人口管理、愛心公益等專項任務以及開會、學習、檢查等臨時性事務,而且其中很多工作都有評比要求,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再者社區管理的行政色彩濃烈,缺乏公眾參與,管理體制有較大問題。

2.2 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設施建設薄弱

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由于管理缺位、監督不力,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日益突顯,大大制約社區發展,甚至出現滯后現象。尤其顯著的是很多社區在對待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立上,技術落后且運轉不足。也有一些城市社區存在重復性建設問題,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造成了浪費,也進一步制約公共事業管理中基礎設施服務功能的發揮。

2.3 城市社區資金短缺,影響管理工作正常運轉

由于絕大多數城市社區沒有專項資金,主要靠政府下撥經費和向轄區內共建單位籌集,嚴重的經費不足,導致社區很多正常工作難以開展,更談不上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城市社區建設中政府投資一元獨大的局面,也導致對社區建設投資多少取決于政府對該社區有多認可。我國城鎮居民對城市社區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而政府一元獨大的經費調撥,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建設管理的資金需求,經費改革勢在必行。

3 完善我國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的對策建議

為了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提升社區自治功能,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現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理順城市社區工作職能

針對當前社區服務行政化傾向嚴重和工作任務超負荷的實際情況,必須理順社區工作職能,創立新的工作模式。現有的社區服務內容較為混雜,有社區代政府部門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有社區應該承擔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互自治服務,還有社區內的商業服務等。建議對原有的社區服務組織職能進行整合,各部門在社區原有的辦事機構統一并入社區工作站,實行一站式辦公,主要承辦部門下派的具體任務,以便社區能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好群眾性、公益性的自治服務。

3.2 規劃城市社區公共事業管理

要將社區公共服務建設納入城市規劃,科學統籌制定全市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規劃好配套的公共設施建設。社區應該廣泛聽取城市居民的意見,并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加強規劃,避免重復性盲目性的工作。重視城市社區建設的問題,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優秀策略,結合我國城市社區的實際,運用到我么的公共事業管理工作中去。

3.3 為城市社區提供經費支持

建設經費是城市社區建設的難點,落實經費,促進社區管理全面發展。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人員工資、社區服務經費及工作經費等列入預算,確保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建立社區服務基金,鼓勵社區共建單位、個人和優秀企業家為社區服務捐贈,用于為社區提供公共服務和資助貧困大學生、殘疾人等公益事業。除政府出資外,我們還可以多種籌資渠道方式來解決城市社區建設所需資金。

4 結論

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社區管理在我國的公共事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雖然我國的城市社區起步晚,管理上存在些許問題和難題,但是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堅定的一一解決,城市社區管理一定會有著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徐雙敏.公共事業管理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陸云飛.城市社區管理及其問題對策[J].社區建設,2006

[3]程婕.當前城市社區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

[4]于躍.完善我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的路徑探索.南京師范大學,2011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第2篇

關鍵詞:空巢家庭;社區養老;多元化;保障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2-0128-02

隨著黑龍江省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成為黑龍江省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承擔養老重任,社會化養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可能取代家庭養老。因此,社區養老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也隨之蓬勃地發展起來。與此同時,社區養老作為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的一種輔助方式,迫切需要更全面的研究和合適的定位。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1.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

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最主要的挑戰就是養老問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高齡化的來臨,養老逐漸變成一種彌漫全社會的壓力。2007年,黑龍江省老齡委統計,黑龍江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446萬,占人口總數的11.67%。并預測,2010年以后,黑龍江省老年人的增長速度將達到4.8%;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數將達到792.67萬,占人口總數的19.4%;到203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的高峰期,全省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1 120.74萬,占人口總數的28.27%。國際上判定社會老齡化的標準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60歲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達到10%或5%以上,就認為其進入老齡化社會。依據這個標準,黑龍江省已經屬于老年型人口結構。

2.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

家庭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是與我國長期存在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的文化價值觀念相適應的。歷史演進至今,家庭養老仍是最基本的養老方式。然而,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正面臨一系列的沖擊。由于黑龍江省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家庭日趨小型化,“四?二?一”家庭增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與養老供給的矛盾日益尖銳。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中青年人的跨地域職業流動加大,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人的照料問題面臨危機。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0年黑龍江省的空巢家庭將到達80%,家庭養老功能在逐漸弱化。

3.老齡化超前于城市經濟發展

發達國家普遍是在經濟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才開始老齡化過程,如英國老齡化滯后于其經濟“起飛”約50年。而我國城市老齡化則超前于城市經濟發展,在人均收入水平較低條件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以黑龍江為例,黑龍江進入人口老齡化時(200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8 500元。而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 000美元時,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才5.5%,當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9%時,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萬美元。“未富先老”成為黑龍江省城市老齡化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開展城市社區養老工作兩年多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1.觀念認識不到位

社區養老觀念的問題主要來自社區職能管理部門和老年人自身兩個方面。一方面,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認識不高,很多老年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與社區關系密切性,同時,對社區服務還存有一定的顧慮,總覺得服務人員的服務沒有自己兒女照顧的好。這兩方面的觀念問題都影響了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

2.政策法規不健全

政策法規的出臺,制度的健全,能夠為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發揮有力的指導和規范作用。黑龍江省一些地市根據國家和省政府的有關文件精神,出臺了《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特困老人補助辦法》等相關文件。但是,由于黑龍江省是在經濟不太發達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許多地方需要承擔“扶貧”與“養老助老”雙重任務,使傳統的養老方式和養老觀念受到一定的沖擊,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保障;部分人道德水準較低,養老助老意識淡化,不盡瞻養義務等現象時有發生。

3.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

黑龍江省的社區養老服務是依靠政府資助才發展起來的,但是這種僅靠政府投入的單一模式無法滿足社區養老服務日益壯大的需求,致使社區養老處于資金短缺的困境。高福利國家實踐表明,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可持續的福利制度的。而且黑龍江省的經濟尚不發達,僅依賴政府直接的經費會給政府帶來財政壓力。目前,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經費主要是民政廳投入。同時,民政廳用于社區養老的經費的籌集渠道比較單一,主要來自于社會福利彩票的福利金,而社會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著不確定性,使得社區養服務難有大的發展。

4.服務設施與服務內容不完善

判斷社區養老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是否完善。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無疑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舉措,對于黑龍江省整個老齡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黑龍江省各類福利機構僅為1 400多家,床位3.5萬張。其中,長期照料床位更是少得可憐。以哈爾濱市為例,全市擁有110多萬老年人口,其中生活不能自理和半不能自理的約占到4.8%,也就是近6萬人。而哈爾濱市目前僅有一家可專門長期照料老人的“臨終關懷”老年公寓,僅能容納30多位老年人。同時,黑龍江省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內容與方式相對單一,多數局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完善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保障的建議

1.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識

要充分認識發展和加強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區養老服務是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在發展過程中,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加大宣傳力度和資金投入,制定優先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同時,要規范管理,明確職責,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2.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

政府應該從政策上來支持城市社區養老模式的建設。在規劃市政建設時,應把發展老年福利事業設施列為社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和發展老年社區服務,對舉辦社區服務給予優惠政策。可考慮借鑒國外經驗,在學校開辦社區服務的學科,培養從事社區服務理論研究的專業人才,同時要開展基礎服務培訓,為提高老年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發展老年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完善社會福利機構的相關法規制度,對社會福利機構的非營利性質進行統一,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加入到社區養老服務的隊伍中來。

3.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機制

要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籌資機制,積極爭取政府加大投入。黑龍江省各城市應結合本地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建立和完善財政投入的保障機制。黑龍江省各地應發揮福彩公益金作用,對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給予支持。為了調動各地工作積極性,更好地推進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爭取省能從本級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并協調爭取省財政拿出一定資金,作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引導資助資金,支持各地開展工作。要制定嚴格的資金撥付程序,規范管理,禁止虛報、瞞報和挪用社區養老補貼經費。適時組織抽查,發現問題將立即停止對該市引導資金的資助。要落實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和動員社會資金投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事業,建立起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投資養老服務業的有效途徑和籌資機制。

4.豐富和創新社區養老的服務方式和內容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以志愿者服務為補充的社會化服務。城市各社區要根據不同對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日托照料服務、機構輻射服務,并通過設立“社區養老”服務點和發放“社區養老”服務卡等形式,積極探索福利化、社會化、市場化服務和無償、低償、有償相結合的服務方式。在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要注重信息化建設,不斷健全老年人信息資料和為老服務信息檔案,構建更加便捷、及時、高效的服務信息系統。在創新服務方式的同時,要拓寬服務內容,努力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餐飲供給、精神慰藉、送貨代購、法律援助等項服務,全面提高社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5.加強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

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素質好、熱心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對于全面推進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至關重要。各級民政、老齡部門在推進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過程中,對社區養老服務的專職人員,要普遍實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按照統一大綱和教材對服務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發給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要加強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還應有計劃地從大專院校養老護理專業畢業生中吸納老年康復、護理、保健、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實到社區養老的服務隊伍中,不斷改善和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結構。

參考文獻:

[1] 付林,李志寶.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2010,(1).

[2] 楊宗傳.居家養老與中國養老模式[J].經濟評論,2008,(3).

[3] 張良禮.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及規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7).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第3篇

關鍵詞:社區;體育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一、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社區體育認識不清,社區體育宣傳力度較低, 全民體育運動的意識不強

社區體育是我國一種全新的體育形態,完全不同于我們已經習慣的體育形式,它在運行機制上強調合作、實效等功能,如何認識這一新的體育形式,不僅體育管理者需要改變觀念,社區單位和居民也需要更新觀念。一些街道領導認為,體育是體委的事,而體委對街道社區體育也只進行指導,在沒有街道社區管理的情況下,對社區體育更是不理不問,造成群眾對企事業單位的歸屬感、認同感不強,對社區沒有什么感情,再如上出于對社區體育內涵的認識非常模糊,有些居民認為街道系統內的自發體育活動和老年體育活動就是社區體育。

同時,社區體育宣傳力度較低.光依靠社區或是基層的宣傳,很難實現全民體育運動的目標。利用廣告、媒介、健康講堂等形式顯然不夠,而且在群眾體育運動的競賽,尤其是有規模的大型全民活動同樣顯現動力不足的特點,城市居民健身意識又落后于城市發展規模和水平。

(二)社區體育的基礎建設不足

體育設施是社區體育發展的基礎保障, 我國在群眾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但是社區體育基礎設施總量不足、體育設施的維護上不足。社區體育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建設都未能跟上城市化的腳步,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化進程的速度。

(三)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崗位設置滯后

我國的社區體育指導員,每年都有新的增加,而且量數上不少,但是在從事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工作卻是極少,我們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缺少義務機制的建設,他們往往身兼多職,工作繁雜,真正投入到社區體育工作的時間、精力遠遠不足,造成社區體育活動缺乏經常性,管理缺乏科學性。

(四)社區體育組織與政府行政機構結合度不夠

社區體育是社區發展程度的一種體現,它是社區組織管理的縮影。目前城市社區體育存在兩種主要組織管理形式:一是民間性組織;二是半官半民性組織。然而,這兩類組織普遍存在著活動經費和場地的不足、指導力量薄弱等現實困難,而要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就必須重視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依靠政府行政機關的幫助和支持取得相應優惠政策,解決社區體育組織投入不足的困難。

二、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升社區居民的健身參與意識。提高城市社區居民的體育健身參與意識是促進城市體育發展的重要工作,只有首先從思想意識層面加強體育參與的觀念,才能營造出和諧、健康的城市體育參與模式。要加強宣傳,提升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意識和社區體育管理水平,增強社區居民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的意識,讓社區居民在身體鍛煉的同時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在社區居民強身健體的同時構建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在社區營造良好的體育參與氛圍,推崇健康快樂的體育健身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體育價值觀,對于城市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快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及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隨著國民體育意識的不斷加強,必須探索一條挖掘學校場地、設施潛力為社會服務的道路,如可以使轄區內各單位共同出資出力改善轄區內學校的場地、設施。不少個事業單位,尤其是一些學校都有體育場、健身房和體育教師資源,它們是社區體育最寶貴的體育資源。

(三)積極發展業余體育指導員隊伍。業余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發展,可以彌補專職體育指導員的不足,尤其是當前全民健身計劃剛剛起步,國家不可能一下子培養出足夠的體育指導員。發展業余體育指導員,可以利用社區內現有的體育教師或各種教練員,動員他們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輔導;或者利用現有的體育鍛煉積極者,將他們擅長的健身方法傳授給他人。除此之外,大力扶植社區體育服務志愿者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從目前情況看,只有社區服務志愿者的無私奉獻,才有可能使社區體育繁榮發展。長遠看,社區體育服務志愿者也是今后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強社區體育組織管理,重視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依靠政府行政機關的幫助和支持取得相應優惠政策,解決社區體育組織投入不足的困難。基層政府(街道辦事處)應承擔對社會體育組織尤其是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政策指導、資金資助等責任。各級政府體育職能部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應考慮社區居民的需要,對于急需的體育健身娛樂設施應及時興建。對于營利性的社會體育組織。政府應更多地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有條件的社區通過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方式,多渠道地籌集資金,為其發展注入活力;而對于公益性的非營利組織,政府則需要更多地給予經費支持,扶持其健康發展,為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需求服務。

三、結語

國家的宏觀發展環境,決定著相對微觀的體育發展的規模、質量與速度。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體育發展特別是群眾體育發展相對落后。但是,人們已經注意到,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經濟的發展深刻影響人們的文化體育生活,影響到群眾體育特別是城市社會體育的發展。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受到城市化進程、居民經濟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應提升居民健身參與意識,完善社區體育管理機制,積極發展業余體育指導員隊伍,加強社區與政府的深度合作來促進和諧社會背景下社區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淵彥,李明:《2l世紀中國社區體育》,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第4篇

【關鍵詞】社區服務;發展現狀;解決措施

我國中小城市占城市總數的30%左右,中小城市的社區服務建設情況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進度。研究和推進中小城市社區建設,推動中小城市社區服務的發展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的發展階段性任務。相較于沿海一線城市社區服務的發展,中小城市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的發展起步晚,投資少,人們對于社區服務的意識薄弱。因此,中小城市社區服務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格局相較于大型城市有著顯著地過渡期的特征,造成了諸多問題。如:社區服務管理職能權限不明確、服務人員的素質不高、社區建設資金匱乏等。本文就這些出現的問題,切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當前我國社區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1、社區服務管理職能權限沒有得到明確劃分

我國的社區服務管理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我國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其弊病優點都得到了透徹的分析,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尚未解決,社區管理的“政社統一”,具備著行政管理和自治管理集于一身的特權,居民并不能充分的進行自治,而我國政府也并沒有減輕在社會管理方面的巨額負擔,同時在保障居民自治權利的情況下,卻并沒有充分的讓居民進行自治管理,社區的管理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行政管理而非自治管理。社區服務的職能劃分不清,使得管理情況出現混亂,無法準確的行使職能,導致行政效率下降,無法建設一個滿足政府和居民需要的社區管理服務體系。

2、社區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在我國,因社區管理服務體系起步較晚,并沒有專業的從職人員,因而,社區管理服務任務的整體素質不高。而商業性的“社區服務”并不能得到大多數居民的接收,對于社區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并不十分滿意。因相較于其他行業,社區服務人員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和體系,導致社區服務人員的整體文化素養不高,缺乏足夠的專業技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而且,大多數社區服務人員為退休離職職工,年齡較大,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其相應的服務態度和質量自然無法保障。這種狀況的出現嚴重影響著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準。

3、資金的匱乏將嚴重制約社區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相較于其他行業,社區服務行業的收入水平較低,但是要求的資源卻是較多。社區服務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就來自于政府的資金投入,而在我國政府的資金投入大約占整體資金投入的30%左右,其余的資金需要居民進行自行籌集,這一點將嚴格限制了社區服務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我國在財政資金不富裕的情況下無法對社區服務的資金進行更加進一步的支持,那么資金的匱乏將會是嚴格制約我國中小城市社區服務水平提高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針對社區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應當采取的主要措施

有了問題,就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作者就以上的幾個主要問題提出了個人的看法和解決措施。

1、嚴格劃分社區服務的只能,準確把握行政手段在社區服務中的介入深度

在社區管理服務的體系中,應當嚴格規定政府在社區服務的具體職能,同時明確劃分各個單位各個級別應有的權利和權職,鼓勵居民的自我管理,同時行政政府應當撤出一部分在社區管理中的行政管理,不能夠出現政府包攬社區管理服務的現象。在社區管理過程中,居民應當充分發揮出自治管理的優越性和積極性,充分實現社區自治管理文員會進行自治管理的目標,社區自治管理委員會應當更明確的實現由社區管理政府、企事業單位代表、社團法人代表、社會知名人士進行共同組成的自治委員會,并不僅僅是由政府行政人員的行政單位。政府行政人員僅僅負責監督和督導作用,并不直接參與社區的建設和管理。而每一位居民更應該直接成為社區建設的維護者和建設者。

2、多方籌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政府投入資金的基礎上,社會更需要進行籌資來完成社區管理建設的進行,多方的籌資行為更是無可避免的,在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資金、土地等多種形式投資建設,同時可以打出自身社區服務的品牌,吸引企業、社會團體的贊助和捐贈。同時資金的使用情況已經要高效率,透明化,保證每一份的資金使用都記錄在冊,都用的好,用的必要,是實現社區服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前提。

3、加強社區服務隊伍建設,提高社區服務人員整體素質

一個優秀的社區服務隊伍就是一個優秀社區的集中體現,每一位優秀的社區服務人員都是一個社區服務體系中的精英。即使我國在社區服務方面的起步較晚,但是依舊拿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社區服務隊伍組成方案:以專職人員為核心,以兼職人員為主題,以志愿者為補充的社區服務隊伍。提高社區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已經成為了我國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的重中之重,應當以政府為牽頭人,聯合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等諸多具有專業培訓能力的場所對社區服務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在培訓結束后進行統一測試,嚴格規定其工作者的工作級別和水平。同時要大力發展相關的專業性的社區服務性質的培訓機構,并且積極聯合和引導公會、婦聯等半官方的政治團體與社區服務行業進行互幫互助,讓他們也進入到社區服務的大家庭中,共同為我國的社區服務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社區服務水平的提高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國政府給予大力的幫助和支持。這是一項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任務,更是全面完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實現社區的穩定與和諧,解決失業人員在就業問題的良好手段。為了構建我國城市和諧社會,就需要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健.我國城市社區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2629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第5篇

1、系統化原則

環境系統化理論意即組織系統外在的系統,組織系統同外在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兩者之間始終保持互動關系,外在環境能夠促進組織系統的成長和發展.城市社區作為基層一級自治組織,但是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城市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各種活動等方面所需的經費依然對上級政府主管部門有著很大的依賴性,兩者之間存在著無法分割的內在聯系。所以,如果要創新城市社區的管理體制,首先需要徹底改變之前孤立、靜態的管理觀念,以系統、全面的原則去發展當前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同時還要對社會自治組織的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夠把握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整體方向。

2、社會化原則

社會化原則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對政府提出了新的更嚴格的要求,要求政府不斷對自身的職能和管理形式進行轉變,而政府主導下的公共行政其發展方向就只能是政府只能與公民治理的社會變革。社會原則則要求政府部門在發展過程中樹立起小政府大社會的發展思路,支持民間中介機構發展,制定出宏觀調控政策,并在其中發揮好市場運作,如采用委托、合同等形式,由民間的中介組織或社區機構來執行一部分服務職能,精簡社區行政工作,使其從瑣碎的行政工作中走出來,實現其功能本位回歸。

3、責權利一致性原則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創新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處理好社區工作中的權責利一致問題,此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到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成功。而要將社區組織工作中的權責利問題處理好,就必須全面認識到城市社區中人事權和財權二者之間的關系、社區自治及社區自治能力的管理、政府定位和政府職能之間的關系。確保社區管理在新的框架體制內部可以在實現社區自治的基礎上還能順利完成政府下派的各項工作。

二、如何推進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創新

1、政府職能及管理方式的轉變

在城市社區的各項行政事物中,政府一定要堅持自身的處事原則,并在其中努力發揮自身的調節控制和指導作用。第一,在思想文化建設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社區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如文化、教育、娛樂、衛生、體育等,努力創建文明社區。第二,在城市社區發展的過程中,要將微觀和宏觀管理充分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主導社區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而社區中的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則應由社區自己進行操作。第三,在開展社區各類公益事業服務中,要樹立起小政府大社會的發展思路,挖掘各個基層團體的自治能力,只要是民間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能夠處理的事情,政府部門就要徹底放手。第四,在城市社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充分激發出各個經濟建設主體的創造性,真正讓社區內各事業單位和企業實現自主經營,從而實現城市社區的健康發展。

2、規范政府和社區之間責權利的關系

在當前承受著巨大壓力的社區管理體制中,要實現社區的自治就只有規范政府與社區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在社區行政工作的準入制度中融入政府服務的事項,這是社區管理工作重要的創新方式。而在社區中構建起社區工作站,由政府購買服務,由民間組織落實服務職能,這樣就能有效解決當前社區居委會過于行政化的問題。當前社區工作站的運作需要的全部費用都是由主管政府部門購買政務、服務的經費,以及為居民提供部分有償社會服務而取得的。當前需要進入社區服務的所有事項,都須經由上級部門審核,做到層層把關。而建立社區工作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范政府和社區責權利,還能為城市社區的管理體制創新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

3、厘清街道辦事處和垂直管理部門之間的條塊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佛山市| 申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兴宁市| 临澧县| 新竹县| 宣恩县| 鲁山县| 满城县| 潜江市| 静乐县| 克东县| 三明市| 襄汾县| 宁强县| 贵南县| 通山县| 屯留县| 柘荣县| 新津县| 无为县| 克山县| 托克逊县| 沈丘县| 天镇县| 施甸县| 宕昌县| 嘉荫县| 黄梅县| 天祝| 随州市| 桐梓县| 永胜县| 舒城县| 新竹市| 永兴县| 琼结县| 平塘县| 齐齐哈尔市|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