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基礎護理基本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護理學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2、護理學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護理心理學、藥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包含護理學導論)、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護理教育;糖尿病足;預防;足部護理
糖尿病足屬于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變和(或)神經病變和感染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組織受到破壞的一種病變[1]。臨床上,由于忽略護理或護理不當常引起感染,嚴重者會引起潰瘍、壞疽甚至截肢。研究證明,糖尿病足患者缺乏有效護理足的知識,截肢的危險性可增加3.2倍,強化患者足部護理能夠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生率[3-4]。我院近年來加強護理教育對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預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3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8例,其中觀察組男10例,女8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為63.2歲,病程4-17年,平均病程為8.3年;觀察組男9例,女9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為62.5歲,病程5-19年,平均病程為9.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0關于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并進行糖尿病基本知識教育和指導,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糖尿病飲食、運動方式、藥物治療、監測方法以及并發癥預防治療、足部的護理等日常常規護理知識,給予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手冊以便于患者隨時閱讀學習。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教育干預。護理教育內容除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教育和指導外,給予觀察組系統的糖尿病足預防護理知識和行為教育干預指導,采用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方式,使患者了解引起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高危因素評估、早期檢查的方法及意義;并對患者進行足部護理的指導、示范,掌握護理步驟和方法;指導糖尿病足患者選擇合適的鞋襪,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方法修剪趾甲等,同時給予糖尿病患者每人一本足部護理知識手冊以便患者隨時閱讀學習,鞏固學到的知識。比較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足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及足部護理狀況。
1.3 評定標準
按照醫院制定的評分標準評價干預前后糖尿病足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40分)及足部護理狀況(40分)。糖尿病足的認識包括:早期篩查以及日常足部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20分),選擇合適的鞋襪以及正確修剪趾甲(20分)等各項知識掌握情況;足部護理包括:足部胼胝發生情況(10分)、足部是否有損傷(10分)、是否穿著不合適鞋襪(10分)、是否不合格修剪趾甲(10分)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
2 結果與分析
2.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情況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足部護理狀況比較
3 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及足部護理狀況明顯好于干預前(P
參考文獻
[1]石紅麗.糖尿病足的家庭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2495-2496
[2]朱亞君.糖尿病足病人自我防護及評估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4B)):988-989,
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為此,除外出進修學習外,主要靠平時刻苦鉆研,在學習和教學中積累資料。近年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不少考題與臨床病例、藥理知識等聯系緊密,這就要求相關專業教師不僅要學習本專業的有關資料,還要學習與本專業有關的科學知識及新進展,定期到醫院進行臨床實踐,將書本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教給學生“一杯水”的知識,教師就應具有“一桶水”知識的要求。
二、認真備課
(一)備大綱
教學大綱和CLEN考試大綱是指導教學的重要指南,是教學的依據,也是檢查教學質量的標準及尺度。因此,在開課前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大綱,深刻認識外科護理學課程在整個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鉆研外科各章節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制定出全面的授課計劃,要遵照大綱的要求,在鉆研大綱的基礎上,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樹立正確的學術觀點和思維方法等。
(二)備教材
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精選教材內容,努力做到“懂、透、融”。懂,即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基本概念要搞清楚;透,即在弄懂的基礎上進一步搞清楚教材的組織結構和前后連貫的內容,分清重點和難點,熟練掌握;融,是把教材內容的目的性、系統性、思想性及科學性融合起來,努力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得心應手,這是講好課的重要基礎工作。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多做一些相關的練習,了解考試的題型,掌握考試的重點及難點。
(三)備學生
我們鉆研教材、備課、講課的教學效果,最后要落實到學生,老師每節課講到相關內容時,便會為學生指出重點、難點和考點,并讓學生做上記錄或標明記號。如此,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里相關知識點和考點,做到巧妙結合,重點突出,難點簡化。
(四)備教法
教師不僅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學習方法,教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臨床外科疾病的集訓、見習以病案討論、病例分析形式為主,培養學生按護理程序的護理工作方法,綜合評估,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記憶,教會學生自己找到疾病發生、發展、轉歸及護理等方面的規律,掌握常用的護理操作規程,對癥護理及特殊護理措施及技術。鼓勵學生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五)備教具
教具富有說服力,形象逼真、生動具體、使用簡便,易學易記,效果較好,可幫助學生消化和理解。教具有掛圖、圖表、標本、模型、實物、儀器、幻燈片、教學影片、錄音、錄像等,每節課使用什么樣的教具,教師應在教案中列出,以便熟悉,到時攜帶,以免遺漏。
三、教師善于歸納總結
護理本科學制四年,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的科學知識和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培訓,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系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畢業后可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
(來源:文章屋網 )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尋求健康服務的群體不斷擴大,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是醫院競爭中迫在眉睫的問題。而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高低與護士的禮儀行為規范密不可分,為了使護生盡快完成角色轉換,也為了更好的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加強護生人文學科的教育和禮儀行為的培養對于提高護生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必不可少。
1 明確護理禮儀教學目標
護理禮儀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禮儀的基本知識,能夠在工作中正確運用禮儀知識貫穿整個護理服務過程,使患者得到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更好的完善當代護士形象。
2 介紹護理禮儀教學內容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護理這一行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外,更應通過自身優雅的姿態,端莊的舉止,適時的微笑給患者以美的享受。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開展護理禮儀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內容包括:護理禮儀導論、護士著裝規范、護士儀態舉止、護士職業形象、護士工作作風、護士工作場合的日常禮儀、護士在醫院內部人際交往中的禮儀,同時針對臨床實習和社會求職所需,補充介紹護生實習禮儀和護士求職禮儀,并針對大量男護生進入護理領域,根據各班級具體情況介紹男護生禮儀。
3 改革護理禮儀教學方法
3.1 構建科學系統的教材:目前,護理學專業使用的護理禮儀教材普遍比較匱乏,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內容簡單而瑣碎,為了避免護理禮儀變成基本禮儀知識的普及讀物,也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應該構建全面、系統、符合學生實際需要,能夠反應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禮儀問題的教材。
3.2 培養師資隊伍:從事護理禮儀教學的教師首先應掌握護理禮儀的基本知識及形體訓練的基本方法,并有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等專業知識。同時,應加強對護理禮儀人才的培養,送培教師到高等院校進行護理禮儀的培訓,以不斷提高教師本身對禮儀知識的重視與修養。
3.3 合理安排開課學期:對五年制大專學生開課學期應設在第三年或第四年為宜,對四年制英語護理專業應設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對三年制普通護理專業應設在第二年,待其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后、臨床實習之前開課,即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對禮儀在臨床工作中應用的了解。
3.4 積極改革教學方法
3.4.1 理論講述:護理禮儀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應重點講述良好的身體姿勢對患者以及護士本身的影響,突出良好的姿勢可以帶給患者以美的享受,體現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各種身體姿勢的變換不僅能夠讓操作更省力,同時可以幫助護士緩解局部肌肉的緊張感;訓練學生在工作中面對各種情況如何保持微笑;闡述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護患溝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講解護理禮儀技能訓練的基本方法、要領和注意事項。
3.4.2 形體訓練:基本姿勢的訓練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四個項目。進行各種姿勢訓練時需要在形體房進行,要求護生必須佩戴燕帽、著護士服、穿護士鞋。首先給學生觀看《護士基本行為規范》等電教片,其次結合理論內容由教師分別展示各種基本姿勢的要求及具體做法,同時結合多媒體通過圖片觀看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不同姿勢的運用,然后請學生分組練習,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配上輕快的音樂使學生不易枯燥,最后由每組選派1名代表進行比賽,全班進行投票選出“禮儀之星”,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4.3 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在講述醫護人員的人際關系時,由教師講述溝通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設置規定情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練習,利用課堂時間展示出醫院的某個場景,作為醫生、護士、患者包括患者家屬在內可能在醫院工作中涉及的各個角色進行模擬,體驗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如:護士如何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及得體的身體姿勢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適。表演完畢請其他小組派代表來說明她們觀察到的交流技巧以及運用了哪些禮儀的基本知識,教師小結。
3.4.4 舉辦護士風采賽:比賽針對護理專業各個年級中學習了護理禮儀和基礎護理學的班級進行,分年級評獎,比賽內容除包含護士的基本姿勢訓練外,另外應涉及醫護交際禮儀,內容包括打招呼、握手、鞠躬等,學生可以通過直接展示護士各種姿勢,也可以通過情景模擬來展示,規定在5分鐘內完成,每個班參加者不超過6人。在賽前應加強校內宣傳,使各個年級各個專業都了解這個比賽,這樣可以使低年級學生更為期盼學習本門課程,還可督促高年級同學更為重視本門課程,以此促進理論教學的開展。
3.5 采用合適的考評辦法
3.5.1 形體考核:本門課程實踐性較強,故形體考核結果占期末成績的40%,其中10%來自于平時的情景模擬訓練,30%來自于老師的面試過程,即要求學生能夠完成護士的基本姿勢的展示以及2人1組的規定情景的模擬,比如:輸液穿刺失敗后如何向患者解釋;對新入院的患者如何進行入院宣教;對不肯合作的小兒如何應對等。由學生抽簽選擇自己需要應對的場景。
3.5.2 理論考核:通過理論知識的考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核結果占期末成績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