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前列腺的超聲診斷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前列腺增生是50歲以上男性的好發病。主要以內腺增生壓迫尿道而引起下尿道梗阻出現的臨床癥狀為主。本文主要對超聲檢查前列腺66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6年5月~2011年4月,超聲檢查共668例,年齡56~86歲,平均66.7±6.9歲。城鎮及鄉村各334例,超聲診斷前列腺增生共348例,其中城鎮261例,年齡56~84歲,平均65.2±5.4歲;鄉村87例,年齡63~86歲,平均67.8±6.3歲。
儀器與方法:采用Aloka與邁瑞DC-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受檢病例均采用膀胱適當充盈后經腹部反復探查、測量得值,詢問受檢者是否有下尿路梗阻的癥狀并記錄。
診斷標準:根據前列腺增生的超聲診斷標準[1~2],前列腺測值超過4cm×3cm×2cm均診斷為前列腺增生。
結 果
前列腺增生在受檢人群中,城鎮與鄉村有明顯的差異。城鎮人群發病率78.1%,鄉村人群發病率23.1%,兩種人群的發病率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多發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人體雄激素、雌激素平衡失調有關[1],而據統計資料顯示,50~90歲,發生前列腺肥大癥的比例從23%升至88%;50~70歲,前列腺的重量大約每10年增加1倍[3]。臨床上的許多前列腺增生患者,癥狀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同其他疾病的研究一樣,如何預防和延遲前列腺增生的發生是現代醫學的新課題。
本研究顯示,城鎮、鄉村人群的前列腺增生發生率有明顯差異。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不同人群生活環境、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的極大不同,從而導致人體內部結構的不同變化和適應,并局部反應在前列腺增生這種疾病上,本文僅通過簡單易行的超聲檢查,初步探討前列腺增生在城鎮、鄉村不同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不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海根,王金銳.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562.
關鍵詞:腹部B超;體檢;作用價值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身體保健的意識也隨之增加,健康體檢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醫療保障,而無痛、無創傷B超檢查在個人體檢中被廣泛應用。某些疾病的初期病理特征不明顯,不易被察覺,而利用B超檢查能檢測出人自覺不到的疾病,因此,腹部B超檢查能夠及早的發現隱密性疾病,及時對癥處理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現將我院110例健康人群體檢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接受健康體檢的110例受檢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110例患者中有80例存在病變情況: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38.4±6.2歲),病程220d~2年,平均病程(42.6±7.2w), 腹部疾病的超聲診斷方法均參考《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進行觀察診斷[1]。
1.2方法 受檢者B超檢查前禁食禁水8h以上,并保證膀胱充盈。采取平臥位,充分暴露腹部,涂抹適量耦合劑,使用800彩色多普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10MHz凸陣探頭,對腹部進行掃查,自右肋間、肋緣下、劍突下的順序對下腹部進行縱-橫-斜多方面進行掃查,并對肝膽脾肺腎胰及鄰近器官聲像圖進行觀察[2]。男性檢查需加前列腺檢查,婦女需增加子宮附件檢查,觀察記錄檢查結果。
1.3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有效統計與分析,各類體檢數據進行有效分類處理并錄入excel進行有效性對比分析。
2 結果
在110例受檢者中,查出膽囊結石、腎結石、肝血管瘤、膽囊息肉、脂肪肝、肝囊腫、腎囊腫及前列腺疾病檢出率都比較高。檢出疾病80例,檢出率72.72%,檢出率=每種疾病病數/體檢總人數×100%。見表1。
每種疾病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檢查結果分(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三組進行統計分析:青年組年齡18~35歲,查出疾病24例,檢出率為21.81%;中年組年齡36~55歲,查出疾病37例,檢出率為33.63%;老年組年齡56歲以上,查出疾病19例,檢出率為17.27%。見表2。
3 討論
膽囊結石、腎結石、肝血管瘤、膽囊息肉、脂肪肝、肝囊腫、腎囊腫、前列腺疾病都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但大部分患者被確診這一類疾病時候已經爆發,只能采取各類藥物與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極大生活不便與影響[3]。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體檢中,能夠針對以上病癥進行有效發現,能夠在早期進行根治,降低治療風險與減輕患者自身壓力。①膽囊結石:本次檢查出膽囊結石17例,膽囊結石主要見于成人,其病因有多種因素,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②腎結石:本次檢查出腎結石12例,其病因包括遺傳性、感染性、藥物性,環境飲食等因素。③肝血管瘤:本次檢查出肝血管瘤患者9例,肝血管瘤是肝臟罪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居多,患者多無明顯不適癥狀,尚無證據說明其有惡化可能。④膽囊息肉:本次檢查出膽囊息肉11例,B超能清晰顯示膽囊息肉發生病變的部位、形態、大小及數量,此類疾病40歲以上患者患病居多。⑤脂肪肝:本次檢查出脂肪肝10例,結果表明,中年肥胖者增多,同時患糖尿病等慢性疾患者數比例比老年組顯著增高,造成體內脂肪代謝障礙,肝內脂肪堆積等。⑥肝囊腫:本次檢查出肝囊腫患者8例,肝囊腫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占位性疾病,按病因分為寄生蟲性及非寄生蟲性兩大類,前者以肝包蟲病多見,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病因有先天性、腫瘤性、炎癥性及外傷性。⑦腎囊腫:本次檢查出腎囊腫患者7例,該病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腎臟疾病,發病率高,多見于男性。⑧前列腺疾病:本次檢查出前列腺疾病患者6例,前列腺疾病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以成年男性居多,前列腺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大約50%的男性會經歷前列腺炎癥狀,25%的男性會發現患前列腺炎導致的泌尿生殖系疾病[4],而只有5~10%的患者被發現有細菌性感染。
腹部B超檢查條件不受限制,影響因素較少,操作簡單、耗時短、確診率高,對大多數病例可做出正確診斷,適用于大面積體檢。B超檢查可有效總結查出病變情況,能及早預防疾病進一步惡化。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溫生貴.淺析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體檢中的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03(8):208-209.
[2]呂敏芬.腹部B超在人群健康體檢中的作用分析[J].工企醫刊,2010,23(2):2-3.
超聲診斷學作為臨床醫學中的一項非創傷性檢查,具有圖像清晰直觀、診斷快速準確、操作方便、實用性強等特點,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并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超聲檢查的成像原理是:利用超聲診斷儀向人體組織發射超聲波,當遇到各種不同的物理界面時,便產生不同的反射、散射、折射和吸收衰減的信號差異,再通過數字掃描轉換器將之加以接收放大和信息處理,從而顯示各種聲像圖、曲線圖以供分析診斷[1]。然而,超聲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亦有其目前難以克服的局限性。首先是它的穿透力弱,對骨骼及含氣組織難以到達深部。其次由于多次重復反射、旁瓣干擾及聲速失真等容易出現偽像,造成漏診、誤診[2]。因此,超聲檢查前準備工作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疾病的診斷和診療。為了確保超聲檢查的診斷效率和診斷效果,結合超聲影像診斷的特點,現將腹部常規超聲檢查前的準備工作介紹如下。
1 護士的準備
1.1 了解腹部超聲檢查的全過程 掌握超聲對腹部各臟器檢查前所需的各項準備工作,便于交待患者和解答有關問題。
1.2 審核申請單 護士接到申請單時,要認真核查,明確檢查部位與檢查目的,如有疑問應及時與臨床醫生聯系,要求糾正、注明或補充。
2 病人的準備
2.1 心理準備 預約檢查時間時,耐心細致地向病人及其家屬做好必要的解釋與說明工作,以減輕或消除其疑慮及畏懼心理,對老人、小兒以及女性病人尤為重要。對行動不便者予以必要的幫助,適當安排提前檢查。
2.2 檢查前的準備 (1)肝臟及脾臟檢查前需禁食8h,急癥重癥患者可根據病情不作嚴格要求或檢查前可飲水。嬰幼兒檢查前應禁食3~5h。(2)膽道系統檢查前須禁食8h以上,尤其以晨間空腹為宜。有時醫生會同時開出鋇餐造影檢查,應先行超聲檢查,或在造影后2~3天再作超聲檢查。對需進行脂餐膽囊收縮功能測定的患者,護士應通知膳食科備好兩個油煎雞蛋,待病人在超聲醫生常規測量膽囊及肝內、外膽管內徑后進食,間隔45min~1h后復測以判定膽囊收縮功能。(3)胰腺檢查前病人應禁食8h以上,前1天的晚餐以清淡少渣食物為主,以減少胃內食物引起過多氣體干擾超聲的傳入。對腹腔脹氣或便秘的患者應在檢查前一天口服消脹片或緩瀉劑,晨起排便或灌腸后進行超聲檢查。另需囑病人備溫水500~800ml,以備檢查顯影不滿意時飲用,讓胃內充滿液體作超聲透聲窗。(4)胃腸道疾病經腹壁超聲檢查前應禁食8~12h,前一天晚餐后禁食至翌晨檢查。腸造影檢查者前一天晚餐禁食,并服用輕瀉劑,次晨行清潔灌腸,排便后再行檢查。(5)腎臟及輸尿管、膀胱檢查時,應囑患者在檢查前1~2h,飲溫水400~600ml,待膀胱充盈后再檢查。單純腎臟檢查亦可不作特殊準備,若要檢查腎動脈者需禁食。(6)腹膜后腫物及腎上腺疾病超聲檢查前宜禁食8~12h,排便后進行,必要時清潔灌腸,以減少腸氣干擾。(7)男性前列腺、女性子宮及附件檢查時,囑患者在檢查前1h飲水300~500ml,使膀胱適度充盈,必要時口服或注射呋塞米,亦可根據病情需要插導尿管注入300~500ml生理鹽水來充盈膀胱。對需要監測排卵及觀察子宮內膜厚度的女性患者,應建議在月經干凈過后8~10天檢查。(8)產科超聲檢查者,12周后至分娩前的胎兒檢查可不作特殊準備,但12周以前的早期妊娠診斷、晚期妊娠陰道出血需了解有無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時囑患者適度充盈膀胱。
3 體會
超聲檢查無痛苦、無損傷、可重復進行。做好充分的檢查前準備工作,可大大提高超聲檢查的診斷率,減少誤診、漏診的發生,使患者早期得到診斷及治療。隨著超聲臨床醫學的日新月異,護士應將護理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與超聲診斷特點相結合,善于學習和總結,不斷發展和完善超聲檢查前的護理配合,協助患者做好超聲檢查前的準備工作,對患者疾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磁共振
磁共振波譜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活體檢測體內物質代謝及生化物質含量唯一的無創性檢查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已廣泛應用于評價人體組織腫瘤的發生及發展 [1,2] 。MRS的發展使影像診斷學逐步深入到細胞生化代謝水平。研究表明,MRS具有很高的鑒別腫瘤能力,有望成為診斷腫瘤的重要工具 [1,2] 。腦是MRS研究最多的器官,其臨床應用日臻成熟,而MRS在體部腫瘤的應用才剛剛起步,本文僅就MR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體部腫瘤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1 磁共振波譜分析(MRS)的基本原理及成像技術
具有核磁共振現象的原子核,當接受一個90°射頻脈沖時,使它們從Z軸自旋到X軸上,停止射頻脈沖后,自旋核便以運動方式回到它們原來的Z軸位置,稱為馳豫(relaxˉation),接受線圈在馳豫時間內能接受到一種隨時間變化而呈指數衰減的信號?自由感應衰減信號(free indication deˉcay,FID)經過傅里葉轉換產生了按頻率分布的函數圖,即磁共振波譜 [2~4] 。
MRS與MRI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在信號采集及后處理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MRI提供給臨床醫生直觀的解剖圖像,而MRS提供的是復雜的波譜曲線,是定量的化學信息。MRI檢查時盡量抑制其化學位移,而MRS卻是充分利用化學位移中的微小變化來采集信息。
由于不同化合物中原子核的化學位移不同,可根據MR波譜中其共振峰(化學位移)的位置不同而加以鑒別。化學位移的大小以磁共振頻率的百萬分之一(ppm)表示,MR波譜中以橫坐標來表示,縱坐標代表代謝產物的信號強度單位。共振波峰的描述指標有:共振頻率、峰高、半峰高處線寬以及波峰積分面積等。共振頻率即共振峰的位置(以ppm表示)。峰高及波峰積分面積與共振原子核的數目成正比,代表化合物的濃度,可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半峰高處線寬反映馳豫時間。
目前用于生物體檢測的原子核有 1 H、 31 P、 13 C、 19 F、 23 Na、 39 K等,其中人體內 1 H、 31 P兩種原子核的自然含量最高,并存在于一些頗具臨床意義的化合物中,故最常用于MR波譜分析。盡管 1 H和 31 P波譜都在使用(其中 31 P波譜能評價組織代謝能的來源, 1 H波譜能提供髓磷質、細胞膜及代謝活性成分等的信息),但 1 H波譜磁敏感性較 31 P波譜高,因此信號更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其空間分
辨率可提高至0.24~0.7cm 3 ,而 31 P波譜其空間分辨率才8cm 3 ,而且 1 H波譜可用臨床1.5TMR系統及常規表面線圈即可獲得,而其它代謝產物的MRS則需要復雜的專用表面線圈 [3~5] ,所以 1 H最常用于MR波譜分析,并作為基準物來分析各種化學環境中的 1 H波譜以確定化學物質成分或研究物質分子結構。原子核的自然豐度和固有敏感性及其在生物體內的濃度是影響MRS檢測敏感性的主要生物學因素,硬件上要求高場強、高均勻度。MRS檢測的敏感性與場強的2/3次方成正比,場強越高,敏感性及分辨率越高;均勻的磁場是獲得高分辨率波譜的必要條件,由于磁場不均勻造成的偽影,可使波譜峰值變形并使波譜質量明顯降低,因此,MRS檢測前必須進行勻場,磁場均勻度越高越好。
在體MRS檢測時一個重要技術就是將檢測范圍局限在一定容積的興趣區(ROI)內,即空間定位技術。這樣才能對病變區域的改變進行分析,并且與MRI檢查結果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ROI區域內化合物檢測的敏感性,減少部分容積效應。目前研究人體 1 H波譜最小ROI可達到0.24~0.7cm 3 。現常用的空間定位方法有:深部分辨表面線圈波譜分析法(DRESS)、點分辨表面線圈波譜分析法(PRESS)、空間分辨波譜分析法(SPARS)以及激勵回波探測法(STEAM)。STEAM和PRESS是最常用的脈沖序列,用三維層面選擇射頻脈沖來激發三維立體空間。STEAM序列的優點是既可使用長T E ,也可使用短T E ,使用短T E 不僅可大大縮短掃描時間。STEAM序列對運動更為敏感,而PRESS序列對運動不太敏感。
目前MRS成像多采用單容積波譜分析(Single volume spectroscopy,SV),SV技術即采集技術數據來自單一體素。其優點在于采集時間短、波譜分辨率高,現在隨著MR軟硬件的進步,新的高場MR機型均可行多體素MRS檢查,這對縮小體素容積及提高空間分辨率大有益處 [8~10] 。
2 腫瘤中主要代謝物濃度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2.1 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 人腦內含有大量的N-乙酰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為NAA。NAA的存在主要基于N-乙酰甲基團,其波譜位置在2.02ppm。Nadler和Cooper等的研究顯示:NAA主要存在于神經元內,是公認的神經元內標物 [6] ,其含量多少可反映神經元的發育情況及功能狀態,許多對腦有損害的疾病均引起其濃度的下降。NAA峰值的降低,提示正常神經元受損,進展期惡性腫瘤NAA明顯降低甚至消失。放射性壞死和瘢痕組織中,NAA幾乎為零。
2.2 膽堿(Cho) Cho的峰值位置在3.22ppm,它包括磷酸甘油膽堿、磷酸膽堿和磷脂酰膽堿。膽堿是細胞膜磷脂代謝的成分之一,參與細胞膜的合成與降解。在評價腫瘤細胞代謝的化合物中,膽堿起首要的作用。惡性腫瘤中膽堿明顯升高,膽堿在除顱咽管瘤以外的所有腫瘤中升高,是由于膜轉換和細胞增殖的增加 [2~7] 。經治療的腫瘤體積變小后,膽堿峰會降低;腫瘤壞死、囊變區膽堿濃度降低;在腫瘤的進展期及術后殘留腫瘤組織中,膽堿常明顯升高;放射性壞死及瘢痕組織,常無膽堿信號;良性腫瘤可正常或升高;惡性腫瘤治療過程中膽堿信號強度的變化總是先于腫瘤大小的變化,若經有效治療,則其峰值及濃度可逐漸降低。
2.3 枸櫞酸鹽(Citrate) 枸櫞酸鹽是正常前列腺腺體或良性增生前列腺(BPH)腺體內含量較為豐富的一種物質,其較高大的共振峰約在2.62ppm處,而前列腺癌內其含量明顯減低或缺如,結合前列腺癌時其Cho峰亦升高,二者結合對前列腺癌的診斷較具有特征性 [8~10] 。
2.4 脂質 脂質的峰值在0.8、1.2、1.5、6.0ppm。這些峰是由甲基、亞甲基、等位基和不飽和脂肪酸的乙烯基組成。脂質峰信號的增加,可作為腦腫瘤惡性度分級的輔助指標。在高級別星形細胞瘤和腦膜瘤中這些代謝物的增加可反映組織壞死的進展。在多數惡性腫瘤中常明顯高于正常,與腫瘤細胞壞死、脂質釋出有關。在肝細胞來源腫瘤中其脂質含量增加,而非肝細胞來源腫瘤中其含量一般不增加 [14] 。
2.5 肌酸(Cr) 肌酸的峰值位于3.03ppm。包括肌酸和磷酸肌酸(PCr)。磷酸肌酸(PCr)的作用可能是在腦細胞中通過貯存高能磷酸鍵、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貯庫中充當緩沖劑來維持能量依賴系統,在正常代謝情況下,總肌酸濃度(Cr+PCr)基本保持穩定,因此經常被作為計算比值的標準,如NAA/Cr、Cho/Cr等。惡性腫瘤由于能量代謝通路不能正常進行,總肌酸隨惡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放射性壞死中能量代謝終止,其肌酸峰亦消失。
3 MRS在體部腫瘤中的應用
3.1 MRS在前列腺癌中的應用 前列腺癌的診斷是影像診斷中的難點。經直腸B超可遺漏8%~30%的癌灶,而且其假陽性率較高,因僅有20%的低回聲灶是惡性腫瘤 [8] 。CT對前列腺癌的診斷亦是難點之一,較多前列腺癌灶并不能顯示出密度差異,即使增強CT掃描亦不能奏效。MRI應用直腸或相控陣線圈T 2 WI上顯示前列腺外帶高信號背景中低信號結節,對檢出前列腺癌有較高的敏感性(91%),但其特異性較低(27%) [8] 。MRS的出現,使前列腺癌的診斷重現生機,前列腺癌在MRS上表現為較高的Cho峰,同時其特異性的枸櫞酸鹽(Citrate)峰明顯減低 [8] ,這對前列腺癌的診斷特異性較高,故目前前列腺癌是MRS波譜體部應用最多最成熟的部位。
Scheidler等 [8] 報道53例前列腺癌病人,其中有一部分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陽性,但其MRI形態學及信號無明顯差異,此時行多體素MRS檢查時可發現某部位波譜異常,然后針對此部位活檢陽性,由此可見MRS是MRI檢查非常有益的補充。Scheidler等 [9] 用MRI與3D-MRS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前列腺癌取得了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其單用 MRI形態及信號學變化評價前列腺癌其敏感性為77%,特異性為61%;單用3D-MRS評價前列腺癌其敏感性為63%,特異性為75%;而MRI與3D-MRS相結合評價前列腺癌可獲得95%的敏感性和91%的特異性。由此可見,MRI與3D-MRS相結合才是最為理想的檢出前列腺癌的方法。Scheidler等 [8] 發現小的低分化的前列腺癌3D-MRS可能檢測不出,其原因是代謝變化的程度與腫瘤的侵襲性相關,高分級的腫瘤(Gleason評分7~8分)顯示明顯升高的Cho峰,而低分級的腫瘤(Gleason評分4~5分)僅顯示輕度升高的Cho峰。其它3D-MRS不能檢出的原因是體素位置置放錯誤或體素容積過大,體素容積過大的問題現已得到解決,技術的進步使空間分辨率提高到0.24~0.7cm 3 ,可行多體素掃描,容積掃描覆蓋整個前列腺,并大大縮短整體掃描時間 [8] 。
Zakian等 [10] 報道40例行MRS檢查的前列腺癌中選出16例,其中11例為移行帶腫瘤,4例為外帶腫瘤,1例不能確定其起源于外帶或移行帶,文章重在評價移行帶腫瘤其波譜變化與外帶發生的腫瘤有否區別,結果發現移行帶與外帶發生的腫瘤有一致的Cho峰的升高,Cit峰的下降或缺乏,腫瘤與BPH組織二者之間的(Cho+Cr)/Cit比值亦相似 [8~10] 。腫瘤組織其(Cho+Cr)/Cit、Cho/Cr、Cho/Cit的比值與對照組織相比差異均有顯著性,腫瘤組織(Cho+Cr)/Cit比值為1.74±1.35,對照BPH組織為0.63±0.20(P=0.001);腫瘤組織Cho/Cr比值為3.01±1.61,對照BPH組織為1.70±0.89(P=0.003);腫瘤組織Cho/Cit比值為1.28±1.16,對照BPH組織為0.35±0.11(P=0.001)。但其研究亦發現腫瘤組織的(Cho+Cr)/Cit、Cho/Cr、Cho/Cit比值與BPH組織之間的(Cho+Cr)/Cit、Cho/Cr、Cho/Cit比值有重疊,其主要原因為BPH組織如為增生腺體組織其Cit較高,如為基質組織其Cit較低,故正常移行帶區的(Cho+Cr)/Cit、Cho/Cr、Cho/Cit比值與腫瘤組織之間有重疊,此時應多注意與臨床PSA值、MRI形態學及信號變化相結合來判斷有否腫瘤的發生。
Coakley等 [5] 報道37例前列腺癌根治術前行MRI及3D-MRS檢查測量前列腺癌的體積,結果發現前列腺外帶瘤結節的平均體積為0.79cm 3 (范圍為0.02~3.70cm 3 ),應用3D-MRS加常規MRI能總體增加腫瘤體積測量的準確性,其與術后病理對照有良好的相關性,對體積大于0.50cm 3 的腫瘤結節3D-MRS測量腫瘤體積的準確性與術后病理對照組其相關系數可高達0.93。
3.2 MRS在肝臟病變中的應用 MRS在肝部的應用較少,這與肝臟受呼吸運動的影響直接相關,其肝部的應用多停留在動物實驗或初級臨床應用階段。
Soper等 [11] 對54例病人肝臟的標本在8.5Tesla MR系統行 1 H-MRS檢查,組織學證實正常肝臟標本31例,肝硬化59例,肝細胞型肝癌32例,然后在MRS與組織學之間行診斷相關性檢驗,結果證實MRS識別正常肝組織與肝癌其準確率達100%,區分正常肝組織與肝硬化組織其準確率為92%,區分肝硬化與肝癌其準確率為98%。
Foley等 [12] 建立肝癌的動物模型并用MRS長期跟蹤監測肝癌的發生發展過程,結果發現肝癌發生的不同時期,腫瘤組織內的脂質發生特異性的變化,在腫瘤發生的早期表現為亞甲酰基鏈及亞甲基氫鏈脂質明顯升高,而在腫瘤發生的晚期為乙烯基鏈不飽和脂肪酸明顯升高。Foley [12] 等認為這一動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推進MRS這一非創性診斷技術應用于人類肝細胞癌的診斷和病理分級。
Siegelman等 [13] 報道一組應用超聲、CT、MRI及MRS檢查的脂肪肝病例,結果發現局灶性脂肪肝與正常肝實質或彌漫型脂肪肝背景上發生肝占位,對超聲和CT都帶來診斷困難的問題,其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下降,而此時MRI及MRS是脂肪肝及其伴隨病變檢出及定性的首選方法,肝細胞來源性新生物,特別是肝腺瘤和有良好分界的肝細胞型肝癌,其腫瘤內均含有脂質,通過識別腫塊內的脂質可對肝細胞來源的腫瘤增加定性診斷的特異性,因為非肝細胞來源的腫瘤一般來講其細胞內不含有脂質。
查閱最新文獻發現質子磁共振波譜在肺部、腎臟、胰腺及脾臟腫瘤性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尚未見報道,個別報道僅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 [14] 。有少數應用 31 P-MRS評價移植腎功能及能量代謝的文章 [15,16] ,但尚未有氫質子波譜應用于腎臟的報道。這主要是受呼吸運動的影響、采集技術條件的限制、富含液體臟器強大水信號的影響以及臟器周圍脂肪信號的干擾等。
總而言之,質子磁共振波譜分析在體部腫瘤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目前雖受諸多因素的限制,但隨著MRI機器場強的提高,超快速MRS采集技術的開發,它作為一種非創傷性活體檢測腫瘤細胞內部生化信息的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Kwock LA.Tuning in on tumor activity with proton MR spectroscopy.AˉJNR Neuroradiol,2001,22(5):807-808.
2 Gajewicz W,Papierz W,Szymczak W,et al.The use of proton MR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rain and tumor-like processes.Med Sci Monit,2003,9(9):97-105.
3 Castilo M,Kwock L,Mukherji SK.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ton MR spectroscopy.AJNR,1996,17(1):1-15.
4 Burtscher IM,Holtas S.Proton MR spectroscopy in clinical routine.J Mag Reson Imaging,2001,13(4):560-567.
5 Cokley FV,Kurhanewicz J,Lu Y,et al.Prostate cancer tumor volume: measurementwith endorectal MR andMR spectroscopic imaging.Radiolˉogy,2002,223(1):91-97.
6 Norfray JF,Tomita T,Byrd S,et al.Clinical impact of MR spectroscopy when MR imaging is indeterminate for pediatric brain tumors.ARJ,1999,173(1):119-125.
7 Negendank WG,Sauter R,Brown TR,et al. 1 H-MRS in patients with glial tumors:a ulticenter study.J Neurosurgery,1996,84(3):448-458.
8 Scheilder J,Hricak H,Vigneron DB,et al.Prostate cancer:localization with hreedimensional protonMR spectroscopic imaging-clinicopatholoˉgic study.Radiology,1999,213(2):473-480.
9 Kaji Y,Kurhanewicz J,Hricak H,et al.Localizing prostate cancer in the presence of postbiopsy changes on MR images:role of proton MR specˉtroscopic imaging.Raiology,1998,206(3):785-790.
10 Zakian KL,Eberhardt S,Hricak H,et al.Transition zone prostate canˉcer: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at 1 H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initial results.Radiology,2003,229(1):241-247.
11 Spper R,Himmelreich U,Painter D,et al.Path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precursors using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ˉtroscopy and a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strategy.Pathology,2002,34(5):417-422.
12 Foley LM,Towner RA,Painter DM.In vivo image-guided 1 H-magˉ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the serial development of hepatocarˉcinogenesis in an dexperimental animal mode.Biochim Biophys Acta,2001,1526(3):230-236.
13 Siegelman ES,Rosen MA.Imaging of hepatic steatosis.Semin Liver Dis,2001,21(1):71-80.
14 Chemin Thomas C,Palevody C,Esclassan J,et bin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metr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panˉcreatic adenocarcinoma heterotransplanted in nude mice.Gastroenteral Clin Biol,1994,18(10):859-864.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閉經5年以上,放置宮內節育器10年以上,年齡46歲以上,平均年齡55歲,取宮內節育器(IUD)困難者。無藥物禁忌癥及過敏史,心電圖、血壓無異常,陰道超聲顯示宮內可見節育器。且子宮明顯變小,宮頸萎縮。排除各種取IUD的禁忌癥,隨機分三組。
A組為術前利多卡因軟膏宮頸內口棉簽上藥30 min后取環 病例57例
B組為術前卡孕栓2枚放置陰道后穹窿處10 min后取環 病例57例
C組 為術前卡孕栓2枚放置陰道后穹窿處10 min后,患者取環前繼續在宮頸口處利多卡因軟膏棉簽給藥30 min。
AB組為對照組 C組為觀察組
1.2 方法 觀察組C組取膀胱截石位 1.0 mg卡孕栓置陰道后穹窿平臥10 min后站立。囑患者上手術臺,術前用宮頸擴張器測量宮頸內口擴張度。并測量出血量,記錄副反應及與對照組比較。取環術疼痛分級、取環術的時間、成功率等。卡孕栓由東北制藥總廠生產。復方利多卡因軟膏由北京紫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 應用卡孕栓計量資料為±檢驗或方差分析 P
1.4 鎮痛標準 臨床判斷標準: 宮頸口直徑
2 結果
2.1 促進宮頸成熟度比較 見表1
2.2 復方利多卡因的鎮痛作用比較,分三組觀察,見表2
2.2.1 疼痛的研發標準[1] 參考MOG[1]疼痛調查中疼痛分級加以改良根據患者術后自我感覺和表現分為Ⅳ級、Ⅰ級為患者自我感覺平靜、無痛,無痛者表情或自訴完全無痛,表現的比較安靜,Ⅱ級為患者感覺輕微的疼痛,能夠耐受可有皺眉、肢體活動,能夠配合手術。Ⅲ級為患者感覺嚴重疼痛,以下腹墜脹為主,可有、躁動、出汗面色蒼白。Ⅳ級為患者感覺劇烈疼痛,不能耐受手術,要求終止手術。
2.2.2 結果表明 A組疼痛效果顯著無痛率達到87.7%,B組無痛率僅為17.5% A組無痛率為52.6%,因此C組與B組存在顯著差異A組疼痛效果優于B組無痛率明顯優于B組,C組優于A組無痛率較A組高,但聯合應用疼痛效果更優。復方利多卡因軟膏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2.2.3 術中術后取節育器的情況比較 見表3。
3 結論
卡孕栓 [2]由于具有增加外源性前列腺素使宮頸降解纖維組織軟化故宮頸變軟,宮頸口松弛達到藥物擴張宮頸口的作用。以致使宮頸擴張器順利通過從而應用節育器取出器將節育器從宮腔內取出,卡孕栓經陰道給藥,吸收,有促進平滑肌收縮抑制宮頸膠原合成E的作用,使膠原合成纖維的合成下降,宮頸軟化易擴張[3]特別針對閉經期婦女,由于絕經后婦女的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宮頸上皮萎縮,活性降低甚至消失。宮頸堅硬,子宮萎縮變小,使IUD變形甚至嵌頓肌壁,使取IUD帶來困難,而配合應用復方利多卡因軟膏由于該軟膏成分為丙胺卡因與利多卡因復合劑。涂用于無損的的皮膚表面能夠通過阻滯N沖動的產生和傳導所需的離子流而穩定神經細胞膜,從而產生局麻的作用,通過兩者結合經實踐證明卡孕栓有收縮子宮和軟化宮頸口的雙重作用,同樣具有擴張宮口的作用,較機械性擴張方法安全兩者合用可以減輕疼痛又可以避免損傷子宮和提高取IUD的成功率,方法簡單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李促廉.臨床疼痛診斷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