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借鑒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關于思想政治內化教育的理論淵源上,探討分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深刻認識和自覺運用自身的融合機制,真正融入到社會生活實踐之中,做到與時代融合,與環境融合,才能真正完成應有的任務,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功能,順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化。

關鍵詞 思想政治 教育內化 融合

一、關于的“需要”的理論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有需要。是立足實踐的觀點分析“需要”的。認為,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孤立的,“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以及他們求得生存滿足的方式,把他們聯系起來”人是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于其他一切動物的。人不僅有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探討的主要是人的精神需要,滿足精神需要的過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過程。人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而獨立存在,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精神需求,也不可能拒絕所有的意識形態。

二、關于“灌輸”的理論

“灌輸”最早是由考茨基提出的。考茨基認為,社會主義意識是從外面“灌輸”進去的,而非自發產生。之后,列寧發展了考茨基對于灌輸的觀點,形成了關于灌輸的理論。對于“灌輸”的理解,不能單從字面意思出發。經典作家認為,灌輸的過程就是用科學合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武裝人們的頭腦,引導人們樹立科學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灌輸的實質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里的 “灌輸”沒有絲毫越俎代庖的意思,更沒有“填鴨式”強制性,而是一種啟發,讓受教育者在適當的環境中自己去理解,去體會,自發地去掌握和吸收必要的社會道德和思想觀念。

三、完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實踐機制

(一)采用溝通機制

溝通通常是指人與人傳達思想、觀念或交換情況、信息,使雙方能通連的過程。溝通作為機制的形態,在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增進相互理解。溝通能幫助教育雙方進行換位思考、認識問題,從而減少矛盾,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其次,深化彼此之間的認識。溝通并不是將一方的思想強加給另一方,而是力求達到共鳴,它通過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架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橋梁,推動雙方思想觀念的交流,從而達到認識上的統一和升華。溝通是人的生存需要。在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良好地溝通無論是對個人心理還是集體心理都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意蘊。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過程中的溝通,首先必須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溝通的內容和方式既要遵循既定正確的方向,又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通,以保障信息能順利地被受教育者所內化。其次必須堅持平等性和主導性的統一。溝通的雙方地位是平等的,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尊重對方的人格和情感。溝通的主導性,是指教育者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性,有效引導受教育者,以保障雙方交流向預期方向運轉。再次,必須堅持及時性與頻率性的統一。溝通的及時性是由思想信息的時效性決定的,它要求教育者要及時抓住有效信息與受教育者進行溝通。溝通的頻率性則指溝通的雙方要保持一定的溝通頻率。最后,堅持誠實與守信的統一。

(二)采用融合機制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融合機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必須與生活實踐相融合,深深地融入生活實踐之中,與生活實踐發展的主流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化離不開生活實踐,離不開現實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不能離開生活實踐而獨立存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必須融入生活實踐之中,與生活發展主流相一致,才會擁有生命力,才會受到受教育者的歡迎,實現內化的目的。相反,如果想政治教育內化脫離了生活實踐,與生活實踐發展的主流相脫節的話,內化就成了空中樓閣,失去了應有的保障和基礎,從而難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結構性地位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必須實施融合機制。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個社會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社會生活機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熱蕁⒎椒ā⒒疃等,都必須與社會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相一致、相融合,也就是要立足于社會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之上,反應社會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為社會經濟基礎發展和整個社會生活發展服務。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融合,首先表現為時代融合。企業思想政府致教育必須融合到整個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之中,努力做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相統一。以往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許多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模式已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難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作用。當前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大任務就是改革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理論和模式,創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相融合、相統一的新理論、新模式。其次,環境融合。即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融于企業教育的整體教育大環境之中,做到與企業教育環境運行機制相統一。

參考文獻: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水蜜桃;季也蒙假絲酵母;采后生理;貯藏品質

    水蜜桃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水果之一,但由于其采后生理變化快、易腐爛,極大地影響了它的貯運保鮮效果,縮短了其貨架壽命,因此,水蜜桃的貯藏保鮮具有重要意義[1-5]。果蔬采后腐爛造成的嚴重損失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水果在采收、包裝、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易受到機械損傷,采后腐爛大多由真菌引起[6]。目前世界上控制采后果蔬病害的主要方法為化學殺菌劑,但長期使用化學殺菌劑易引起病原菌的抗藥性,影響果蔬的食用安全,增加生產成本并造成環境污染。

    生物防治作為一種新興的保鮮方法,已成為果蔬采后腐爛的主要防治方法,而拮抗微生物,尤其是來自果蔬表面的拮抗酵母菌對果蔬采后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果實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達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減少腐敗的目的[8]。果蔬采后病害拮抗菌的微生物有細菌、霉菌和酵母菌等,而酵母菌由于具有拮抗效果好、不產生毒素、可以和化學殺菌劑共同使用等優點成為果蔬采后生物防治研究的熱點[9]。酵母菌能在較干燥的果蔬表面生存,能迅速利用營養進行繁殖,且具有廣譜抗性和較為穩定的防治效果 [10-11]。范青等[12] 的研究表明,季也蒙假絲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能在水蜜桃傷口處迅速繁殖,并對果實不產生任何傷害,且該菌不產生抗菌素,其抑菌機理可能與營養競爭等有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拮抗菌的來源:季也蒙假絲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從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購得。

    試驗用水蜜桃品種為‘白花’水蜜桃,采于張家港市鳳凰鎮,7成熟時采摘。選擇色澤相近、大小相似、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的果實分組編號后,置于冰箱0 ℃冷藏待用。

    試驗儀器:血球計數板、接種針、電子天平、顯微鏡、無菌操作臺、水浴鍋、恒溫震蕩培養箱、恒溫冷藏冰箱、GY-3型水果硬度儀、VBR-18型手持折光儀、DDS-11A型電導率儀、756M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GL1650-WS臺式高速離心機。

    1.2 方 法

    1.2.1 拮抗菌的活化及菌懸液配置 在無菌操作臺中,將季也蒙假絲酵母凍干粉活化,取一環活化菌液于100 mL馬鈴薯液體培養基(水100 mL、葡萄糖2 g、馬鈴薯20 g)中,于恒溫振蕩培養箱中(150 r·min-1,28 ℃)培養24 h后制成下列3種處理液:C1處理組為100 mL發酵液溶于1 000 mL無菌水;C2處理組為50 mL發酵液溶于1 000 mL無菌水;C3處理組為25 mL發酵液溶于1 000 mL無菌水。

    1.2.2 試驗分組及處理 C1、C2、C3處理組,每組6個果實。分別用相對應的上述3種濃度的拮抗菌發酵液均勻噴灑水蜜桃表面,噴果結束后強制通風晾干,分別裝袋,置于室溫中保存,并設置對照組。24 h后,每天測量各組果實生理指標,每次測量做3個重復,整個試驗重復2次。

    1.2.3 測量指標和方法 失水率采用稱重法測定[13]。腐爛指數:將果面的腐爛程度分為5級。0級:無腐爛;1級:果面出現1~3個小爛斑;2級:果面腐爛面積在1/4~1/2;3級:果面腐爛面積在1/2~3/4;4級:果面腐爛面積>3/4。然后按下面的公式計算腐爛指數:腐爛指數=[Σ(級數×對應腐爛果數量)]/該組果實總數[14]。果實硬度采用GY-2、GY-3硬度儀測定[15],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手持折光儀測定[15]。呼吸強度采用靜置法測定[15]。相對電導率采用DDS-11A型電導率儀測定[15],相對電導率=(初始電導率-純水電導率)/(煮沸后的電導率-純水電導率)×100%。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測定[11]。多酚氧化酶(PPO)含量采用鄰苯二酚法測定[16]。

    1.2.4 數據及圖表處理 為消除兩次重復試驗起始值不同帶來的差異,在進行數據處理時將部分生理指標變化量換算成生理指標變化率來表示其變化,即某生理指標變化率=(某生理指標24 h后的值-某生理指標的初始值)/某生理指標的初始值×100%。用Excel 2007進行運算后繪制圖表,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One-way ANOVA 進行鄧肯氏多重差異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失重率的影響

    果實失重是因為果實失水造成果皮皺縮,導致品質下降。同時由于水是細胞內多種生化反應的溶劑或反應物,失水過多會造成其它正常的代謝無法進行,使果實進一步衰老,故控制失重率是果實保鮮的第一步。套袋處理可以有效控制失水率,其次是不同的保鮮劑處理控制[17]。不同處理組水蜜桃失水率變化如圖1所示。

    季也蒙假絲酵母各濃度發酵液處理組與對照處理組相比,前3 d效果不很明顯。但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對照組失重率持續上升,3種菌懸液處理組果實失重率均上升緩慢。說明這3種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實的失重率,對照組在第7天的失重率已達到2.7%,而3種發酵液的失重率分別為:2.13%,2.10%,2.38%。在失重率變化程度上,效果最好的為C2處理組,其次為C1、C3處理組,且3組均好于對照組。

    2.2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腐爛指數的影響

    果實腐爛指數是根據果實表面腐爛程度通過公式[14]換算得出。腐爛指數越高,果實腐爛程度越大。當腐爛程度達1級時,水蜜桃仍可以食用,但就商品出售而言,果實已需進行下架或折價處理,對水蜜桃經濟價值造成影響。不同處理組水蜜桃的腐爛指數變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對照組水蜜桃在第2天開始出現腐爛現象,在第4天腐爛現象大規模爆發,到第5天達到峰值。處理后,水蜜桃桃腐爛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在前4 d基本上無腐爛現象,說明季也蒙假絲酵母可以有效控制果實腐爛,且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效果最好的是C2處理組,其次是C1處理組,最后是C3處理組。腐爛指數是最具經濟意義的指標,也是果實保鮮最需控制的指標之一。

    2.3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硬度的影響

    果實放置一段時間后硬度會降低,即細胞壁被酶水解,果實發生軟化。軟化的果實口感也發生了變化,就水蜜桃而言,軟化后果實的品質得到了提升。軟化一旦完全發生,即意味著果實呼吸高峰的到來和迅速腐爛變質的開始,故控制果實軟化并非保持果實硬度不變,而是使果實硬度在一定范圍內有所下降,但不造成腐爛和其他生理指標的大幅度變化[17]。不同處理組的水蜜桃硬度變化率如圖3所示,各處理組的水蜜桃硬度均降低(變化率為負值),其中對照組的變化最明顯,第1~4天水蜜桃的硬度迅速下降。拮抗菌發酵液處理后,水蜜桃硬度曲線相對平緩,說明季也蒙假絲酵母發酵液對水蜜桃軟化起到緩解作用,從平穩程度上來說,C2處理組效果最好,硬度曲線變化趨勢較為平緩,C3處理組其次,C1處理組硬度曲線變化幅度較大。

    2.4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影響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指果汁中能溶于水的糖、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物質的含量,其中糖分是最主要的成分。水蜜桃采后依靠自身積累的營養物質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因而在貯藏期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由于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糖,可使可溶性固形物上升,因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貯藏期并不表現出單一的上升或下降趨勢[17]。不同處理組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變化率如圖4所示,各組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表現為一個先降后升的趨勢。在保存3 d后,C2處理組下降趨勢比較平緩,對照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下降,C1處理組有小幅度的上升趨勢,C3處理組先上升后下降。數據表明,C1處理組促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而其他3組均為抑制作用,C2處理組的抑制作用較為明顯。

    2.5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呼吸強度的影響

    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生命活動的中心,與果蔬品質的變化、貯藏壽命、貯藏中的生理病變及果蔬的商品處理方法和貯藏保鮮方法都有密切的聯系。桃屬于呼吸躍變型果實,采后始終處于較高的呼吸強度,并迅速出現雙呼吸高峰,這可能是桃不耐貯藏的重要生理原因[18]。不同處理組水蜜桃呼吸強度變化如圖5所示。對照組在第4天出現明顯的呼吸高峰,呼吸值達到97.28 mL·(kg·h)-1。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后水蜜桃呼吸作用減弱,水蜜桃的呼吸高峰在第5天到達。而C1、C2、C3處理組的呼吸值分別為58.72,68.02,80.24 mL·(kg·h)-1,相比之下,C1處理組可以有降低水蜜桃的呼吸強度。

    2.6 季也蒙假絲酵母處理對‘白花’水蜜桃電導率的影響

    水蜜桃在貯藏過程中,果實的軟化、腐爛、霉變等過程均導致細胞膜受損,透性會增大,從而使細胞內的電解質外滲,以致果實細胞浸提液的電導率增大。故測量果實細胞浸提液的電導率是判斷果實細胞膜受損程度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果實的軟化、腐爛程度[19]。不同處理組水蜜桃相對電導率變化率如圖6所示,各處理組電導率均呈上升態勢,說明果實細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從整體趨勢上看,C2處理組和C1處理組的相對電導率變化率較低(分別為34%和48%),且與對照組(55%)有顯著差異,說明這兩個處理組在抑制水蜜桃細胞膜被破壞方面的效果較優;而C3處理組的相對電導率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說明其不能很好地抑制果實細胞膜受損。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ea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better study the meaning of this science, but also can make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clear and more scientific. This requires us first define the concept of " theoretical basis ", then fi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supporting its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oretical basis;Marxism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4-0211-01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整個學科體系的奠基石,不但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定位。因此,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不僅能夠更有利的研究這門科學,而且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體系更加明晰、更加科學。

1什么是“理論基礎”

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就必須對“理論基礎”這個概念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總的來說,一門學科的“理論基礎”應該包括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它能夠為相應學科體系的整體構架提供根本觀點、立場或理論。既然是“理論基礎”,就必須能夠為學科的構架提供一個起根本支撐性的觀點或理論。如果缺失了這個理論基礎,整個學科就將成為空中樓閣。如果這個理論基礎發生了動搖,則整個學科或局部分支也必將發生動搖甚至崩潰。理論基礎對于基其而建的學科來說,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凡具有上述特點,應該可以稱為“理論基礎”。第二種:它能夠為相應學科的研究領域提供基礎的知識體系,從而促成該學科的建立。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科的細分已經十分深入,現在已出現了大量的邊緣學科。這種學科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有密切聯系,在其學科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必將借助于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自身領域,并不斷發展完善成為獨立完整的學科。那么原有學科為新興的邊緣學科的研究領域提供了基礎的知識體系,也應算作后者的理論基礎。但這并不表示所有對該學科有借鑒的知識體系都可稱為此學科的理論基礎。只有那些提供了最基礎的知識體系,對新學科的建立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才能作為學科的理論基礎。那些只是對學科中的某具體觀點提供了一定借鑒的理論,不能稱為學科的理論基礎。綜上所述,學科“理論基礎”的含義應該是能夠為相應學科體系的整體構架提供根本觀點、立場、理論或為相應學科的研究領域提供基礎的知識體系,從而促成該學科的建立的理論體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除了要明確“理論基礎”的大致含義以外,還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學這門學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體系構成、它的研究領域等。

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邊緣學科。[1]它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兩個規律”,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以及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2]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人的一種心理行為,屬于心理范疇,所以符合心理學關于人的心理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要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首先就要研究人類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因而心理學關于這方面的知識體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政治學,將從何處入手去研究人們政治觀的形成和變化的規律。正因為如此,政治學也必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以支撐其上層構建。同理,倫理學作為研究人類社會道德規律的科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揭示人的道德品質形成發展的特殊規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離開倫理學的理論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學也就了政治教育學而面目全非了。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對象的第二個規律,即“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則突出顯示出了對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的需要。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學就是建立在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與教育學相關理論體系上的一門邊緣科學,汲取并綜合了它們研究成果,通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已經逐步具備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與教育學這四門學科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意義重大,缺失其中的一項,就不能成為完整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應該被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3幾個容易混淆的問題

大多數觀點把的完整科學體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我認為有幾點不妥之處。

首先,這種理解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我們現在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全人類的科學,有著全體人類社會的共通之處,并沒有特別強調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就算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學也并沒有喪失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不應該把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其次,混淆了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或者說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理論內容。的理論體系并不能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直接提供理論支持,加之上述原因,固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理論基礎;但他卻可以而且必須作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理論,或者說基礎理論,利用開展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再次,混淆了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最后,從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意義上把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筆者認為也是不妥的。科學的真諦就是發現這個客觀世界上的客觀規律,或者規律間的必然聯系,而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科學研究的最佳工具。但它并不是科學本身,運用的方法論發現出來的規律并不能說成是以方法論為基礎產生的規律。它本身與規律沒有任何關系,只不過是發現這個規律的工具,本身不為該規律提供任何理論基礎。比如,研究物理學也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以此把哲學確定為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就有些不合適。

參考文獻: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第4篇

心理疏導工作是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之上的,因此去遵循的基本規律和理論基礎也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象的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基本理論,即人的思想品德的構成是心理、思想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在這三個方面中心理是基礎,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礎也是一切行為的重要指導,同時也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其價值體現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對于教育者的價值,首先是能夠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的需求,其次是也是高校教育改革過程中教育者工作理念轉變的需求,同時能夠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次是對受教育者的價值,一方面心理疏導的工作能夠滿足受教育者本身的心理訴求,幫助解決他們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受教育者實現自我心理疏導的需求,心理疏導工作的開展中會逐漸的加強受教育者對心里疏導工作的認識程度,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并能夠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者專業性差

相關的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性不足是影響當前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要原因,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開展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的主體,其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心理疏導工作乃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且心理疏導工作本身就是一項科學性、規范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工作,不僅要求過硬的理論基礎,還需要較好的心理素質和實踐經驗。心理疏導是通過與大學生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的,因此教育者的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心理疏導的技巧是影響這一過程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到傳統工作模式和專業素質的影響,當前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比較重視思想和行為的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備心理疏導的經驗,而且很多高校并沒有設置專門負責心理疏導的工作人員。從而直接影響了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的開展。

(二)受教育者沒有足夠的重視

高校不僅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是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并沒有認識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多數的學生忽視了自己生活和學習中問題的影響,而且很多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并不會選擇向相關的心理疏導的工作人員求助,盡管當前大多數的高校都設置了相關的心理質詢部門,但是實際的效果卻太理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對于心理疏導工作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于心理輔導、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的概念模糊,認為找心理疏導就是出現了心理疾病,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三)心理疏導的理論基礎差

心理疏導教育的過程缺乏理論指導也是影響當前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關于心理疏導工作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少,很多研究成果真正的付諸于實際工作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理論基礎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心理疏導的理論研究的匱乏導致很多教育者并沒有認識到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還沒有認識到心理疏導本身就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其次很多思政教育都是走走形式,相關的教育者很少參加工作和學術方面的研究,缺乏研究其理論和學術的積極性。

(四)單一的教育方式

單一的教育方式也是其職業素質和理論基礎差的重要體現,具體的體現是教育方式單一。不能夠根據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的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多是說教式的、沒有針對性的,思政品德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必須認識到新時代的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五)相關的體制建設不健全

心理疏導的工作不僅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更加應該得到社會和校方的大力支持,進而不斷的完善相關的體制建設,并促進實踐工作的開展。特別是當前的心理疏導的工作正處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位,缺乏與社會、學校、家庭等多反面的溝通和協調,沒有形成一個足夠的保障體系來維持相關工作的運轉。首先是必須要認識到心理疏導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需要得到學校各個部門的支持,將心理疏導的工作直接的納入到學校整個教育體系中去。其次是心理疏導必須獲得社會和家庭的支撐,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大多是來至于家庭和社會,充分的與社會和家庭結合能夠及時的獲得學生心理現狀,全面的促進相關的體制建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的改革措施

(一)樹立心理疏導的理念

在這個歷史變革是時期,社會的越來越復雜。為此學校的教育者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為此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的轉變觀念,改進和加強相關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的認識到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此高校的教育者們必須樹立起心理疏導的理念,需要對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進行積極地引導。首先必須要對心理疏導有著科學客觀的認識,認識到心理疏導工作不僅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實現手段,更加將心理疏導看成一種教育的理念。并將心理疏導的工作納入到思政教育的工作體系中,樹立其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觀念。及時的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心理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起心理疏導的觀念,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需求,學會求助和自我疏導,從而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疏導的整體水平

1、首先是加強心理疏導的能力,由于這個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為此必須直接的提高相關的工作能力,這些能力包含的內容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疏導的理論知識。另外還需要教育者本身有良好的自身心理健康素質、思維敏捷、將強的溝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具備心理學的基礎知識。2、掌握時機的心理疏導的方法,為此必須深刻的認識到心理疏導的原則,在相關的工作原則的基礎上實現受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方法的確立是復雜的,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本身就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遇到的問題也是形形的。另一方面是方法建立的過程缺乏理論基礎的指導過程。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足夠大的差異性,為此必須充分的認識到學生心理問題不同特點,一切都要以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不要主觀的認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成因,全面的分析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3、加強對理論研究的重視。理論能夠指導實踐,為此必須充分的加強相關的理論建設,理論建設能夠促進相關的高校思政建設的科學性和時效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這不僅要在豐富的實踐基礎上掌握其載體、方法和技巧,更加要充分的結合實踐,不斷的總結和分析相關的理論健全和完善。我國心理疏導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一已經去了一定的成果,為此我們必須注重這些成果,將理論成果盡早的轉化到具體的工作中。

(三)創新心理疏導的工作方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途徑逐漸的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特別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相關的思政教育,高校可以專門的建設先關的思政教育網站,或者在本校的校內網上開設相關的心理疏導的內容。并且完善網站的建設,讓學生可以在網上獲得心理輔導和疏通,從而避免了學生因為礙于臉面不敢參加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也可以通過微博等社交網站,開設先關的心理疏通的工作,一方面積極的宣傳心理疏導工作的途徑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積極的依照學生的特點一些有著積極健康引導作用的電影、書籍等,來輔助心理疏導教育的開展。

(四)完善相關的心理疏導體系建設

由于學生的壓力是來至于多方面的,學業、就業以及來至家庭的重要影響,為此我們的心理疏導體系建設也要充分的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來完成。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環境,家庭和社會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的重要因素,現代心理學家證明家庭環境對于一個人有著重大的關系,特別是在早年形成的人呢個會在以后的心理發展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為此必須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家庭生長環境,來調整先關的疏導措施。其次是必須認識到社會的影響,社會是學生成長的大環境,來之社會的壓力是造成學生壓力最大的部分,另外社會的道德觀念、社會風氣都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健康的社會環境對于學生成長非常的重要,為此在思政教育中要對于社會的不良現象進行抨擊和批評,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社會問題的根源,提高學生的認知和覺悟水平。最后是校方的協調工作,既能夠充分的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心理疏導體系建設,創建一個完善的氛圍,全面的促進心理疏導工作的實際效果。

四、結語

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范文第5篇

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主導―主體相結合”

西方建構主義者一貫標榜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生為中心”,即與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而且教師越主導,學生就越被動,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構主義剛好相反――只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往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認為正確的教育思想應當是把這二者結合起來,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凸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即要“主導―主體相結合”。事實上,我們在引進西方建構主義的時候,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盲目照搬,而是結合我國的國情加以創造性的發展與應用。

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等。可見,學習環境是促進學習的外部條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學習者的“自主建構”,這就要求學習者應具有高度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何調動這種主動性與積極性呢?這就要靠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拋錨式、啟發式、自我反饋等策略,這些自主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誘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內因。兩者(即教學目標分析和學習者特征分析)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二者不但不會互相對立,而且相輔相成。這正是主導―主體相結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建構主義的認識論到底是“主觀主義”的還是“主客觀統一”

西方建構主義者為了標新立異,歷來宣稱自己的認識論純粹是主觀主義的。因為大家知道,認知學習理論認為,人們的認識不單純是外部刺激的產物,而是外部刺激與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內部心理過程是指認知主體的興趣、愛好、態度、需要以及主體原有的認知結構。可見,認知主義的認識論是強調主觀(內部心理過程)與客觀(外部刺激)相統一的。而西方建構主義者為了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劃清界線,以便獨樹一幟,則明確宣示自己的認識論屬于主觀主義。

其實,建構主義本來就是認知主義的一個分支,它的哲學基礎與認知主義應該是相同的――都是強調主觀(內部心理過程)與客觀(外部刺激)相結合,即“主客觀相統一”的認識論。個人的知識必然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產物。

由此可見,西方的建構主義者宣揚主觀主義認識論,并把它渲染為建構主義的本質特征(以此與認知主義劃清界線)是完全錯誤的――不僅不符合客觀事實,而且會把建構主義引導到否定“講課、考試”等基本教學過程,甚至削弱乃至否定教師作用的邪路上去,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將導致基礎教育質量乃至整個教育系統質量的大幅度降低!這并非危言聳聽。美國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紀初,在教育信息化進程快速實現的前提下,基礎教育質量不僅沒有提升,其教育部門的高層主管還承認有較大程度的削弱。為什么?個中原因當然很多,但筆者認為美國教育界一直把喬納森等人的思想(即把主觀主義認識論作為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這樣一種極端思想)奉為經典,并且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廣為傳播,是難辭其咎的。今天,隨著國際教育技術界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建構主義的認識論也到了重新審視的時候――拋棄純主觀主義,堅持以主客觀統一的認識論作為自己的哲學基礎(實際上也就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育思想提供哲學基礎)。這就是我們的結論,也是使建構主義能夠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

是否應該將建構主義作為指導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

進行教育改革需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而教育理論涉及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教育心理、教育評價、教育測量、教育傳播、教學設計等許多方面。當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不過,就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而言也有各種不同的流派,而且各種流派都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都有各自適合其應用的領域與范圍。在教育科學中目前還找不到一種普遍適用的、十全十美的理論。所以一般說來,指導教育改革的理論不應當只有一種,而是有多種,即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應當多元化而非一元化。但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換句話說,不同時期的教育改革必定針對不同的目標,而為了更有效地達到這個目標,往往要采用與該目標直接相關的理論。由于這個因素的影響,實際指導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又經常是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的。

可見,“是否應將建構主義作為指導當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論基礎”這樣一個問題(這是在當前教育界引起頗大爭議的焦點問題),實質上涉及對以下兩種關系的正確理解,即:指導教育改革的理論基礎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即應多元與一元結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东城区| 永康市| 三台县| 安达市| 根河市| 兴城市| 广南县| 桂平市| 福鼎市| 丰台区| 连州市| 南陵县| 澄城县| 漠河县| 南溪县| 诏安县| 柳林县| 九寨沟县| 诸暨市| 楚雄市| 武宁县| 齐河县| 双辽市| 沽源县| 宝清县| 丰顺县| 克拉玛依市| 金阳县| 五莲县| 晋州市| 新蔡县| 韶关市| 武鸣县| 巩留县| 陵水| 萝北县| 清新县| 庄河市| 邵阳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