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講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轉變學習理念,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
作為當代高中生,雖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學習,但仍有許多同學依舊存留著錯誤的學習觀與學習方式,如在面對高中生物課程時,僅是注重了解知識表面而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經常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而當其秉持此等學習觀的時候,在考試中一旦題型出現變化,便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們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養成正確的學習方式,以便在生物課堂中掌握更豐富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自身的醫學健康水平。
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我們在生物課堂中學習醫學健康知識的時候,應該對醫學健康知識充滿興趣,深化了解高中生物以及醫學健康知識,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緊密結合起來。真正認識高中生物本是一門與醫學、食品、能源等各方面均有高度關聯的學科。這樣不僅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而且能幫助學生找準學習的重點。
例如,基于高中生物與醫學健康之間的關聯,我們在課堂的實際學習過程中便可以找出一些關于“乙肝與脂肪肝的檢測與預防”、“維生素與健康”、“生殖與發育的秘密”等專題進行研究,這樣不但能夠親身體會到醫學健康與高中生物之間的密切關聯,而且通過解決我們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能夠有效調動起我們對醫學健康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我們還需要將實踐內容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隱藏的醫學健康知識,以便逐步樹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識,懂得利用這些知識去維護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出醫學健康知?R在高中生物課程中融入的重大價值。
三、加強自主探究式學習
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師占據著課堂的絕對主導,而我們雖為學習主體,但也只能在教師的強制灌輸下被動接受,這樣難以增強我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應用相關生物知識的能力。因此,我們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自主探究的意識,深入探究醫學健康知識,深化對醫學健康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我們在生物課堂學習中的水平。關于醫學健康知識于高中生物課堂中的融入,還必須堅持直觀性與鞏固性原則,即針對高中生物及其相關醫學健康知識應充分掌握和理解,深入分析當前最新的前沿科技,以此激發自己在生物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激情,深入學習相關的醫學健康知識。
如針對“艾滋病死因與免疫系統受損關系”的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便可以了解通過自主學習,探究一些關于艾滋病的要點,如艾滋病病原體的致病機理、為何國際上至今尚未研制出能可治療艾滋病的藥品、艾滋病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傳播?艾滋病該如何預防?我國在防止艾滋病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基于以上問題,我們在不斷深入探究與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強化我們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而且還能夠提升我們的生物素養。
四、積極參加知識講座
當前大部分同學已經意識到了學習醫學健康知識的重要性,故時常參加一些與醫學健康相關的講座。當然,要想切實深化我們對醫學健康知識的理解,僅是依靠開展知識講座還遠遠不足。因此,我們在高中生物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相關的醫學健康知識,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關于醫學健康方面的知識點,以便能夠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點,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
五、關注前沿進展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密切關注科技前沿的趨勢,以及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關于生物科技的熱點問題。針對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前沿科技和社會熱點問題,便需要進行密切關注。例如,在學習“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基因診斷”、“基因治療”、“DNA指紋”、“基因掠奪”常識化的知識點時,我們應該對最新的前沿科技及熱點內容有直觀的認識,以便逐步形成熱愛科學的意識,具備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操。
一、給予學生愛、信任與激勵,增強自身情感素質
要在高中生物課堂引入情感效應,要求生物教師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質。作為高中生物代課老師,應該與所代課班級的學生建立親密友好的關系,了解學生的需要,充分地給予學生愛與信任,才能激勵學生對生物課堂產生興趣,快樂地學習。真誠的愛使得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為融洽,老師便有機會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內心的感受與需要。密切聯系生活會使生物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只有讓枯燥的生物學知識與學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感受才會更深刻,對于生物學知識的掌握也更為深刻。另外,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會使學生對生物課堂產生好感,會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
“信任學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物是一門注重課堂與實驗結合的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非常重要。一些學生性格內向膽小,他們內心也很向往在大家面前發言或做公開實驗,獲得同學老師的認可,可是缺少信心和勇氣。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給予肯定和信任,談話時著重肯定他們的成績。
在目前生物教學不被重視的情況下,要使學生們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科學方法及技能產生學習興趣,激勵教學法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所謂激勵,就是要通過各種活動,如課堂、實驗、講座、演講、游戲等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比如,在生物課上,我用著名生物學者以及優秀學生的事跡激勵、引導學生把學習生物知識與人類生存需要聯系起來。將教材上的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的實際意義。采取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并開展課堂搶答、分組比賽、學生講課等形形的活動,激勵學生參與生物教學。
二、不斷總結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技能
高中生物教師一般從進校起就始終擔任生物一門課程的教學,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于授課內容和套路形成了定式。高中學生年輕朝氣,思維活躍,且不同的時代環境下的高中學生對教學方式的心理需求也不盡相同,已成定式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難以適應生物教學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生物老師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生物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正是生物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高中生物老師應該善于總結生物學知識與實踐生活的聯系,將生物課內容與生活實踐有效結合,引導學生發現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生物教學中,在講授書面知識的同時注重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到運用學到的生物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如從日常飲食習慣入手來談《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從日常清洗綠色蔬菜來講《細胞膜的機構與功能》。高中學生情緒體驗較強烈,憧憬未來,常對社會發展充滿興趣。高中生物老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這一特點適當介紹現代生物學發展的新動向和新成就,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另外高中生物老師除了主動地總結提高生物學知識素養,還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觀察與協調管理能力。例如,在我所代課的班上發生過一件事,上課的時候有位同學總是莫名趴在桌上哭一會兒,然后又強忍淚水坐端正了繼續聽課,看著讓人非常心疼。下課我主動找該同學了解情況,原來他是這學期從外地新轉來的學生,一方面原有的知識基礎讓他跟不上這里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由于是外地人,對于教師略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聽起來相當費力。了解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我講課時多注意兼顧班上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盡量講得細致些;另一方面,自己也利用休息時間苦練普通話,上課時刻意注意發音。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師;專業知識;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62-02
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曾經說過,"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古至今,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的重任,所以,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才能勝任這一角色。當下,新課程改革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應該抓住這場改革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自身的才華知識更好地指導課堂教學。教師只有把自己的真憑實學完全落實到課堂上,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而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學識。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自身的知識學問并沒有凸顯的特別重要,往往只重視教學成績,并沒有太多注意到教師自身專業學識的關鍵作用。事實上,高中生物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樹立教師的教學觀念,支配教師的教學行為,指導教師的實踐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次新課改中,高中生物教師能否了解和掌握與新課程有關的知識理論并將之付諸實踐至關重要,這關系到新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與否。但是,從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高中生物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的發展還有待提高,因此,提高高中生物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發展刻不容緩。針對目前高中生物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致力于總結出一套有地促進生物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發展的方法。
首先,不斷提高高中生物教師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知識的發展。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新課改背的大景下,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與同事交流心得,向前輩求取經驗,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訓練,做到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自己的學識,促進自身專業知識的發展提高。教師在新課程中發揮著主體引導的作用,必須堅決杜絕傳統的"沒時間沒精力學習"等消極思想,要把自己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只有認識到位了,才能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教師的專業知識才能提高,才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的進行。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能夠對自身專業知識的發展有一個長途規劃,有了這種全局意識才能夠有充足的動力通過自主學習促進自身知識和能力的發展,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其次,加大對高中生物教師的培訓力度,完善教師的培訓制度,定期對高中生物教師進行培訓也是促進他們自身專業知識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培訓的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當前教育中出現的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發展的趨勢、教學中應該避免的問題等。教師培訓的面要廣,因為對教師的培訓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對教師的發展大有益處,所以要使每位生物教師都有參加培訓的機會,這樣每位教師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培訓中受益。尤其是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要多跟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交流,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再者培訓的方式也要多樣化,不是簡單地"一人埋頭講、眾人埋頭聽",一點交流也沒有而只是機械式的學習??梢酝ㄟ^開辦講座、集體觀看影像、派遣老師外出進修等形式將培訓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培訓的趣味性。還要注意對培訓效果的考查,不能只是把培訓當個形式。學??梢砸笈嘤柕睦蠋熖峤灰环菖嘤柦Y課作業或者去旁聽教師的授課,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學習熱情,才能更好地與教學實踐結合,從而凸顯培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第三,加大對學校的教育投資力度,加強學校硬件設施建設。高中生物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除了需要自身主觀的努力之外,還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這里主要指的就是學校的硬件設施的配備情況。如果一個學校缺乏必要的硬件設施,教師即使擁有再多的才能也不可能全部發揮出來,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的同時也不利于教師自身知識的發展。所以,學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加強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為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需要,學校可以合理購買生物教學器具、建立設施齊備的生物實驗室、創建網絡教學平臺等等。齊全的教學硬件設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教師盡情的發揮自身的學識,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也會促使教師積極的探索新知識,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增長,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與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息息相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試行),相對于傳統生物課程發生了巨大的革新,教師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以往在高中生物新課程實踐中,我們關注和探討的多是技術層面上教師應該怎樣,而對于高中生物教師在新課程中的適應狀況,卻鮮有論者加以關注。
一、生物教師適應新課改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高中生物教師在思想上能夠普遍認同新課程,但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僅局限于知道新課程“是什么”,對具體“如何做”“為何做”還存在顧慮和無所適從,從而表現出對新課程的適應困難。多數教師認為高中生物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模塊式課程設計、探究式教學方法很有必要。但部分教師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新理念落實尚有差距,表現出對實踐的可操作性心存顧慮,無所適從。一些教師對筆者傾訴道:“我很想按照生物新課程所提出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學思路和要求去做,卻不知如何去做。”具體來看,絕大多數教師認為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認同生物教學中倡導探究式教學,但一部分教師對于這一理念的可操作性尚存在顧慮,他們感到探究式教學在實際中難以操作,困難重重。
目前高中最權威的教學評價方式仍然是學生的高考成績。一些教師談到,雖然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很好,真正為了學生的發展,但是面對高考的指揮棒,我們是不敢輕舉妄動的,只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在實際教學中,從學校、教師,到家長,最關注的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仍是傳統的生物教學評價思想,并沒有將生物新課程評價思想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造成教學評價觀念與實際生物教學行動的背離。
對于新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多數一線生物教師還是基本認可的,認為新教材的難易程度基本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但是,仍有部分教師對新教材的內容提出質疑,認為新教材在現實教學條件下,不容易操作,生物教學目標難以實現。這其中的原因很多,通過調查得知,新教材內容多,而課時不夠是多數教師普遍反映的問題。新教材中很多探究內容,需要用很長的教學時間才能完成,而教學時間卻很有限。一些教師談到“課時不夠用,沒有時間講練習題?!薄靶陆滩脑诿抗澱n中都設計了問題探究,但是如果每節課都以這個問題探究來引入,有時會顯得課時很緊張,如果不處理又擔心學生會提出其中的問題。”“新教材量大,內容多,受課時限制,部分內容只能蜻蜓點水而過?!?/p>
二、生物教師適應新課改影響因素的分析
高中生物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狀況并不像預想中的那樣樂觀。在實踐中,一線生物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受到了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既有來自外部的客觀原因,也有來自教師自身的主觀原因。
新教材較以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內容多而新,實驗內容及其他活動多,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比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而有關方面組織教師進行培訓的時間過短,培訓思路單向化,只是把教師放在被培訓者的位置上,忽視了教師在培訓中的反思和自主建構,不利于培訓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新教材培訓方式比較單一,主要采用報告或講座、講授等簡單易行的方式,重理論,輕實踐。
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儲備有待更新。部分教師自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深入、不透徹,沒有樹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新的教育理念,或者對新課程改革持懷疑態度,在具體教學中自然不能很好的將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教師表現出不適應,知識更新較慢,能力準備不完善,在教學中常常感覺捉襟見肘。許多教師沒有形成課后反思的習慣,未能及時的將自己在教學中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經驗的積累。相關的實驗儀器、設備、場地等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導致許多重要的實驗無法開設。與新課標教材相配套的參考書、教輔資料的缺乏。課程資源的不足阻礙了學生活動的開展,給教育教學任務的實現帶來了一定困難。
三、相關對策與建議
首先,有關部門應調整新課程培訓內容,加強培訓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現代的培訓理念倡導重視受訓者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可為其接受培訓提供廣泛而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習的遷移應用創造條件。因此,培訓必須重視高中生物教師原有的認知基礎、教育觀念、教育經驗以及教育經歷等背景,將他們的經驗當作培訓的資源加以利用,并削弱經驗積累的負面效應。做好高中生物教師培訓前的需求調研、溝通交流,深入分析他們的實際需求與期望,在培訓內容上根據其內在需求來設置,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以調整,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培訓實效。
其次,切實保障和改善新課改實施的外部資源條件。各級有關教育部門、學校要重視生物實驗室的建設,增加、更新必要的實驗設備、器材,增加實驗經費的投入?!备骷壵逃鞴懿块T和學校應落實這個指導意見,加大對生物教學的教育經費投入,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的生物教學設備和設施,如對必要的生物實驗室、實驗儀器、實驗材料的經費投入,購置生物課程改革的有關圖書資料,使實施生物新課程的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提高進行新課程的可行性,從而增強高中生物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性。如此,我校的生物教學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思考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生物科學素養培養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生物實驗教學。通過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因此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都是由實驗推導和論證的,離開了實驗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在傳授間接經驗時要加強實驗教學,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教學功能,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對發展學生能力、提高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不僅鞏固、加深、豐富了課內知識,開闊了學生視野,而且鍛煉了學生觀察、動手、思維、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積極進取、百折不屈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質,增強了他們的科技意識,為將來進行生物學的更高層次的研究以及生物學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多年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深感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談一下在開展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實踐中一點思考和體會。
一、研究性學習與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開展,應緊密聯系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深化課本內容,激發學生興趣,開拓視野。
任何一種知識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知識積累總是向深度與廣度兩方面發展的,知識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最底層的知識為梯,循序而上,由易而難,由淺入深。同樣,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須以課本知識為基礎,以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為根本,所選課題不宜偏難,否則學生“蹦起來都夠不著”,三蹦兩蹦,積極性沒了,興趣丟了,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應使學生蹦起來就夠得著,這樣方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目的。
二、研究性學習與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開展,應溶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
1.知識性
所選活動的課題要有一定知識容量,使學生通過認真、細致、耐心的研究,能掌握相應技術,懂得一定的原理,對學生在知識廣度與深度上都有所增強。例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分子與細胞》(必修一)中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一個探究實驗。我通過參考和分析人教版和蘇教版兩套教材,結合實驗操作,將酵母菌細胞呼吸裝置圖經過研究學習進行了改進(圖1),改進后的裝置實驗效果良好。
又比如: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在選修模塊。如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是以專題講座形式介紹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態工程等,學術性較強,書中對很多工程流程僅進行圖示,中學沒有條件進行實驗,書本明確要求學生查看人教網生物欄目中各個專題的專家視頻講解以及查詢相關網頁。在教學中,我設置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奶牛和黃牛是一個種嗎?牛胚胎性別DNA鑒定是如何進行的?胚胎工程還有哪些新進展?讓同學帶著問題通過網絡去研究性學習。
2.趣味性
活動能使學生感到有興趣,而不是枯燥無味。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應當具有調節作用。比如在進行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研究中,對從不同營養環境中采集土壤樣本統計、命名、分類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們利用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進一步進行研究性學習,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能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如何去控制變量。當然還可以開展評比活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覽,以多種形式,使學生認為生物實驗研究性學習有意思并產生興趣。
3.實用性
研究性學習與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要密切聯系實際活動,多選一些能夠為實際生活服務的項目,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例如,果樹的嫁接實驗,我們一開始對接口的處理都是用塑料薄膜扎緊,等接穗成活后再解開塑料薄膜,這一環節既費時間,又污染環境。后來學生們經過研究發現,如果用干的香蒲浸泡后扎好接口,再用河泥糊上,接穗成活后香蒲自動爛掉了,這樣接穗不僅成活率高,還解決了撤除塑料薄膜的費工費時問題,同時又避免了環境污染。這個經驗后來在當地果農中得到了肯定和推廣。
三、圍繞考綱,切實做好研究性學習與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
通過實驗說明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掌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這是課程標準中對酶在代謝中的作用這一節中的要求,考綱中要求學生能以實驗設計題的形式對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進行設計。
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先進行研究性學習,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實驗要求(引題):
①設計實驗:其中要使用“α-淀粉酶或唾液淀粉酶”,其余物品、材料等都可自選;
②將實驗步驟具體化,形成文字提交,并在班級公告一周聽取意見;
③將實驗所需材料向教師簡明申報,經教師許可,自行配制或尋找;
④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完成設計實驗的具體操作驗證,做好實驗報告,并在班級公告。
1.下表是一小組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最適宜的溫度
分析實驗結果討論:加碘液不變色的試管是2號,說明其中的淀粉被分解,由此可見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最適宜溫度是37℃。
2.下表是另一小組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最適宜的酸堿度
分析實驗結果討論:加碘液不變色的試管是1號,說明其中的淀粉被分解,由此可見,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最適宜的環境是中性環境。
另外幾個小組學生設計的課題也各具特色:
設計一:《不同的鹽溶液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設計二:《配制α-淀粉酶的最佳溶劑濃度探究》
設計三:《唾液淀粉酶與α-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探索》
設計四:《α-淀粉酶濃度催化速度差異探究》
設計五:《唾液淀粉酶的本質是蛋白質》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