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一、山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現狀

從2012年總體情況看,山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1)鄉鎮企業總產值、營業收入、上交稅收均持續增長。2012年,山南地區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69000萬元,同比增長8.1%;營業收入60240萬元,同比增長7.3%;增加值30860萬元,同比增長7.7%;盈利總額14780萬元,同比增長8.5%;上交稅金4490萬元,同比增長7.6%;勞動者報酬10860萬元,同比增長8.6%;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1426人,同比增長6.1%;鄉鎮企業個數達114戶。(2)多種經營對農牧民增收的作用越來越大。2012年,山南地區多種經營實現總收入105500萬元,同比增長7.2%,完成年度計劃的101.2%;純收入66565萬元,同比增長7.1%,完成年度計劃的100.5%;勞務輸出總人數為8.6萬人次,完成年度計劃的102%;勞務輸出總收入39000萬元,同比增長6.9%。(3)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總量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稅收貢獻越來越突出。截止2012年底,山南地區私營企業達707戶,雇工人數12870人,注冊資金36.7億元。個體工商戶11267戶,從業人數37162人,注冊資金3.1億元。2012年,山南地區通過民間項目投資12.3億元。從山南地區2012年重點企業納稅情況可以看出,前20戶納稅大戶中私營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控股企業為16戶,占80%。

二、山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缺乏對非公有制經濟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缺乏全局觀念。二是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真正把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扶持措施不到位。(2)整體發展不快。一是企業規模小,生產經營成本高。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三是龍頭企業小,企業實力還不夠強,難以發揮輻射拉動作用。(3)企業經營者素質偏低,內部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層次偏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二是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形式上以家庭為主,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缺乏規章制度,企業內部運行機構不夠健全。三是非公有制企業沿襲家族式管理模式,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4)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籌措困難。盡管山南地區金融業制訂了一系列改善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法規和政策,但當地銀行認為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狀況復雜,信貸風險過大,直接獲利較小,普遍存在民營企業融資難現象,致使一些好的項目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嚴重制約著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5)結構性矛盾突出。在山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中從事傳統產業的多,經營新興產業的少,資源消耗和效益回報不成正比。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從二三產業結構狀況看,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工業園區和區域特色經濟發展不充分,支撐帶動作用不強,縣與縣之間發展不平衡。

三、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

(1)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發展特色農牧業、優勢礦產業、旅游業、建材業、藏醫藥業、民族手工業等領域,參與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產業建設,以及國有企業改革、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三農”建設與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商貿流通服務等非公有制企業實行減免稅政策,增加稅收扶持力度。(2)運用財政補貼政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山南要結合本地財政實際狀況,設立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與技改、貸款擔保、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實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政補貼策。如:對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的傳統項目及有成果的科學研究開發項目運用財政專項資金加以扶持,對非公有制企業新增員工的培訓、工資費用進行適當補貼等。(3)運用財政擔保、財政信用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的融資渠道。一方面,建立支持非公有制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增加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投入,把非公有制經濟的貸款指標納入年度信貸計劃,安排和解決生產經營所需的技術改造和流動資金貸款。(4)制定吸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財政政策。山南要想使非公有制經濟邁上一個新臺階,就必須制定吸引人才的積極財政政策,并建立留住人才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第2篇

經市政府批準,現將1999年出售公有住宅樓房的成本價及有關政策通知如下:

一、1999年1月1日起,出售公有住宅樓房取消標準價,一律實行成本價城近郊區(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新建樓房的成本價為每建筑平方米1485元。遠郊區縣新建樓房的成本價,由區縣房改辦會同區縣有關部門按規定測定,報市房改辦批準后執行。

按成本價出售公有住宅樓房的房價計算公式,付款方式,以及成新折扣、工齡折扣、調節因素、裝修設備價、提前付款折扣計算等辦法,均按(94)京房改辦字第054號文件的規定執行。其中,房價計算公式中的標準價高限按成本價的94%計,負擔價中的工齡折扣率為0.9%;現住房折扣率下調為1%;提前付款月折扣率為3.15‰;封閉陽臺按成本價的70%計算,未封閉陽臺按成本價的50%計算;復式住宅的價格計算按(98)京房改辦字第179號文件的規定執行。

二、其它有關政策

    1.西藏內調人員購房的,按京組通〔1997〕78號文件的規定,購房人憑市委組織部出具的證明增加購房優惠,夫婦一方屬內調的,優惠5%,夫婦雙方同屬內調的,優惠10%。

2.教師購房的,按(96)京房改辦字第075號、(97)京房改辦字第057號文件的規定增加購房優惠,夫婦一方是教師的,優惠5%,夫婦雙方是教師的,優惠10%。

3.各產權單位出售公有住房按規定的計價公式計算后,實際售價(不含提前付款折扣)低于每建筑平方米211元的(含陽臺),均以211元計。

4.公共維修基金的交納標準調整為每建筑平方米52元,交納方法仍按(94)京房改辦字第054號文件的規定執行。

三、本通知未及事宜,仍按《北京市職工購買公有住宅樓房管理辦法》(京政發〔1992〕35號)等有關文件的規定執行。

四、任何部門和單位都不得在出售公有住宅樓房過程中增加收費項目。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第3篇

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總量增加,在全區經濟的比重提高

經過初步測算,2004年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的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為30.8%,比上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從內蒙古經濟發展狀況看,目前仍以公有經濟為主,但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和比重不斷增加,已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經濟類型看,個體私營經濟是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內蒙古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8%,外商及港澳臺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8%。分產業看,第二產業仍是非公有制經濟主力軍,所占比重最大,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的產業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

(二)發展快,增速快于GDP

近年來,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增長速度超過了GDP和公有制經濟。經過測算,2000-2004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平均增長26%,比GDP年平均增速快11.6個百分點,比公有制經濟增速快10個百分點。2004年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27.4%,比GDP增長速度快8個百分點,比全區公有制經濟增長速度快11個百分點。從構成看,2004年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增長30%,外商及港澳臺經濟增加值增長18%。與上年相比,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速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增長速度提高了5個百分點。

(三)貢獻大,對全區經濟的推動作用增強

2004年由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經過測算,2004年在全區GDP增長19.4%中,非公有制經濟貢獻了8個百分點,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從非公有制經濟內部構成看,個體私營經濟仍是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個體私營經濟對全區GDP的貢獻率達37%,外商、港澳臺經濟貢獻率為4%以上。

(四)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較好,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具有較大優勢

2004年,工商登記的城鎮個體私營企業48.7萬戶,其中私營企業42681戶,比上年增加7567戶;從業人員100.3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的29.2%;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占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達90%。由此可見,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本地私營企業及民間投資的推動。

(五)非公有制工業發展快,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非公有制工業的快速增長,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全區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比2003年提高3個百分點;工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比2003年增長30.8%,比上年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是發展最快的行業。工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對全區GDP的貢獻率為28.7%,比2003年提高3.7個百分點。在工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增加值分別占82%和18%,說明內蒙古非公有制工業主要是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

(六)非公有制經濟是房地產業、住宿餐飲和商品流通領域的主力軍

2004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70%;在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非公有制經濟份額占到80%,其中個體私營經濟消費品零售總額590多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7%,同比增長21%。

(七)投資加快,投資結構多元化

2004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680多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達到38%。其中,城鎮個體私營、外商及港澳臺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個人建房)1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倍。民間資本投資增長的加快,改變了投資結構,從過去主要靠政府和銀行投資求發展的格局逐步改變為全社會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資結構,減輕了政府投資壓力,分散了投資風險,使民間資本投資成為投資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擴展稅源,增加了財政收入

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做出了較大貢獻。2004年,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創造稅收(含國、地稅)56.66億元,占稅收總收入的18.1%,其中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稅收37.2億元,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稅收11.64億元,成為內蒙古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企業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差

由于內蒙古地處內陸,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觀念相對落后,非公有制經濟起步較晚,起點較低,與沿海省市比非公有制企業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差。2004年,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只有830多億元,而2002年廣東已達到6108.48億元,江蘇、浙江分別達到4999.6億元和4271.76億元,分別是內蒙古的7.3倍、6倍和5倍。內蒙古個體私營工商戶注冊資金680.6億元,戶均注冊14萬元,而浙江2003年末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注冊資本已達2515.43億元,比內蒙古多1835億元。就非公有制企業管理模式看,多數企業實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閉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現代經營意識不強,從業人員素質總體不高,發展意識不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地制約了內蒙古非公有制企業的做大做強。

(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不足,差距較大

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以個體私營為主,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決定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內蒙古個體私營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和發達省市相比,仍顯不足。截至2003年末,內蒙古個體私營企業戶數59萬戶,從業人員159.73萬人,遠低于廣東、浙江、江蘇等省。2004年內蒙古個體私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8%,遠低于浙江2003年52.1%的水平。在上繳稅收方面,2003年,廣東為340億元、浙江為288億元、江蘇為283億元,而內蒙古2004年國、地稅收入僅為37.2億元。

(三)融資渠道不暢,企業資金短缺

融資困難,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了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由于個體私營企業規模小,變化大,整體素質不高,銀行對其信貸資產保全難,防范風險難以落實,所以個體私營企業進入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市場困難較大,致使相當部分業戶置身利率高、風險大的民間金融市場,通過非正常渠道籌措資金,既增大了經營成本,又擾亂了金融秩序,影響了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很難獲得政府的專項財政資金;商業銀行受體制、管理和觀念的影響,對非公有制企業心存戒備,貸款門檻較高;資本市場的融資更是難上加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非公有制企業上市融資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據金融機構統計,2004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短期貸款余額中,個體私營企業貸款僅占1.39%,“三資”企業貸款占0.3%,與其創造的增加值比率極不相稱,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與金融資源的占有不匹配。全區民間投資占全區城鎮以上單位投資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9%上升到50%。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制約,金融部門對個體私營企業財務狀況了解難,放貸額度掌握難,辦理抵押擔保貸款評估難,負債情況摸清難等諸多困難。另一方面,有些個體私營企業也確實存在信用不佳,市場行情摸不準等問題,放貸條件不夠充足。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是制約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了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刺激非公有制經濟投資,盡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信貸資金向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傾斜的政策措施,但非公有制企業在獲得國有銀行貸款方面仍沒能取得突破性進展,政策效應顯現不夠。因此,融資難問題不僅是制約以前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今后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四)非公有制投資比重偏低,發展后勁仍需增強

長期以來,由于內蒙古對民間投資的一些限制和認識局限,使民間投資“啟而不動”,發展較慢,非公有制投資比重偏低。2004年,內蒙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809.6億元,非公有制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8%;其中個體私營固定資產投資(不含住宅)143億元,僅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

我們分析,目前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既有深層次的問題,也有淺層次的問題。從客觀原因來看:

1.法制環境不夠完善,市場主體準入門檻過高。目前的法律法規還不適應進一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要求,有不少法律法規急需制定和有待修改,現行的一些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和與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在市場主體準入方面,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雖然制定了不少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但事實上的歧視性政策規定和不公平的做法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經濟不能與其他經濟成分共享平等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加快發展。

2.生產經營資金短缺是制約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造成資金短缺除個體私營經營者自身因素外,體現在銀行方面,也有政策性限制因素,認為個體私營企業誠信度低,經營管理及效益預期不佳;用財產抵押貸款數額有限;對一些下崗失業人員申請的小額擔保貸款,審批制度過嚴,關心不夠。

3.電力不足、運力緊張,仍是制約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由于供電短缺,造成許多非公有制工業企業難以持續正常生產,一些建成企業遲遲不能開工生產。目前烏海市的海南區高載能工業園區里開工企業僅占入駐企業的三分之一。運力不足,也增大了企業的運輸成本。

4.政府管理部門還存在人為設卡和重收費輕管理的問題。雖然不是普遍問題,但至少說明我們的政府管理部門從觀念到扶持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的轉變和改進。如有關部門重復收費的問題;稅務部門存在不是按照個體私營企業的實際效益而是確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機械執行的問題;個體工商戶稅費負擔較重,有些收費不合理;一些執法部門嚴重超編,靠罰款養人;個別地方政府在優化環境中,對待地方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有不一視同仁、重企業輕個體的問題等。

5.行業商會、協會作用發揮不夠。有些行業商(協)會還隸屬于一些政府職能部門,自上而下成立的,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形勢。商會和個體私營協會對基層分會和行業協會的重視還不夠,從而基礎性協調作用發揮不到位,一些個體私營會員的呼聲不能及時反映上來,遇到實際問題協調不得力或無力協調。

三、加快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為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全區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十六大”精神,徹底更新觀念,打破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改變一切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和政策約束,牢固樹立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新觀念,做到思想上“放膽”、機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寬”。進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方針政策,使社會各界達成共識,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一個良好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輿論氛圍,將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實處。

(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

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關鍵。實現政府職能轉變,一是各級領導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規劃、政策引導、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對民營企業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持;二是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三是嚴禁各種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清理整頓行政機關的中介服務、有償服務、強制,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四是讓非公有制企業主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既可讓他們對政府行為有所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門開展工作;五是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根據全區中小企業成長的需求、服務市場的發育狀況和財力狀況,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服務體系,包括信用擔保、籌資融資、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咨詢、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經營管理、國際合作等,為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拓寬融資渠道

加快非公有制經濟信用制度建設,發展誠信企業,建立和發展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是解決非公有制經濟融資和改善經營的重要途徑。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各商業銀行分(支)行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積極開展相應的新業務、新品種,同時研究新的風險控制辦法,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金融體制改革中,地方金融機構要考慮吸收民間資本,積極探索銀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是將政府設立的財政性引導資金、財政性補助扶持資金向非公有制經濟開放;三是加快擔保體系建設;四是充分發揮風險投資公司的作用,積極引導非金融機構、企業集團、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資本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培育和壯大非公有制科技企業;五是通過股份制改造、上市、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直接融資。

(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一是企業家的培養。非公有制業主要加強自身修養,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的新形勢,盡快加強各種法律、法規、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競爭規則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二是技術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非公有制企業必須完善人才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吸收社會人才,充實壯大技術人才隊伍,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創造條件,鼓勵人才到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另一方面,要加強現有專業人才的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為高科技人才提供發展空間。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才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保證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和政策法律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非公有制企業的創新任重而道遠。在融資渠道上,要從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求發展,轉到多元融資發展上來;在企業管理上,要從傳統的家庭式管理轉到科學的現代化管理;在企業組織上,要從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合作制、集團化方向發展;在企業發展上,要從短期行為轉到可持續發展和注重保護環境、生態上來;在經濟理念上,要不斷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現實,使企業在采用先進技術做好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有條件的企業應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并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科技企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五)提升企業科技含量

要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通過采取“產學研用”等經營模式,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優勢,開發具有發展潛力、科技含量高、適宜地區發展的項目和產品,逐步形成高起點、快發展的具有良好前景的企業集團。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科技人員帶著科技成果來內蒙古創業,加大吸引和鼓勵科技人員創辦非公有制企業的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科技含量。引導有條件的國有科研機構轉化為科技型企業,提高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科技含量及整體水平;加快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向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方向轉化,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加速產業升級與結構優化。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第4篇

一、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狀況

從總體看,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區經濟的比重持續升高。2015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GDP實現11579.1億元,比上年增長8.1%,高于同期GDP增速0.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到了64.2%。分盟市看,鄂爾多斯市總量最大,為2979.8億元;烏蘭察布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四個盟市的增速均超過了兩位數,分別為12%、11.5%、11.5%和10.4%;在比重上,鄂爾多斯市的比重超過了70%,烏海市等5個盟市的比重超過了60%,除興安盟外,其余11個盟市的比重均超過了50%。

非公有制工業增速和比重提升較快。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4%,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2.8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了67.7%。當年全區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9.5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94.6%。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非公有制企業的經濟效益優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充分體現了非公有制企業普遍具有的經營負擔相對較輕、方式靈活多變的優勢。

非公有制經濟投資保持穩定增長。2015年,全區非公有制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7837.11億元,占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7.4%。從項目數看,全年在建施工非公有制項目數8188個,占施工項目總數的48.3%;其中全年新開工非公有制項目6141個,占新開工項目總數的48.4%;全年共有7005個非公有制項目投產,占投產項目總數的49.8%。民間資本投資優化了原有的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銀行貸款的格局,已成為投資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公有制單位消費品零售額成為消費市場的“主陣地”。在消費領域中非公有制單位增長較快,成為了“主陣地”。2015年,全區非公有制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4.3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3%,高于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8個百分點。全區銷售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零售企業達396個,比上年增加13個;其中,銷售額億元以上的綜合市場44個,比上年增加4個。貿易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的批發零售企業和綜合市場數量繼續增加,向規模化集中。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全區城鎮非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達536.47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達75.7%。其中,在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68.09萬人,占非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的31.3%;個體戶為248.24萬人,占非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的46.3%;在其他單位從業人員120.13萬人,占非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的22.4%。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全區稅收的重要來源。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已成為全區稅源的重要保障。2015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納稅額達1480.07億元,占全區稅收總收入的68.3%。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及自治區為中小微企業減負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及落實,較上年相比,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納稅額也在明顯下降。非公有制經濟納稅額比上年下降11.8%,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也較上年下降了12.5個百分點。

二、促進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

國家和自治區各方重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國家層面,近幾年,國家多次下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如被稱為國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新舊36條”等,為各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導。自治區層面,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同時,成立了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全區非公有制經濟情況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2013年,自治區出臺了《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若干規定(試行)》(簡稱“70條”)。2016年7月,又對《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若干規定》作了修訂。國家和自治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推動了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多年積累所奠定的堅實基礎。近幾年,我區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不斷邁向中高端水平。農畜產品加工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都得到了較快發展。同時圍繞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及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推進實施,產業集群化發展穩步推進,為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

各項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為了深化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制度束縛,國家和自治區明顯加快了各領域的改革步伐。在打破壟斷、醫療衛生、教育公平、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加強內部競爭機制的引進,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各項建設和運營之中。隨著各項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已逐步被打破,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拓寬了領域。

三、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非公有制經濟內部結構不合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內部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為傳統行業比重偏高,新興服務業涉足不多,金融保險業、壟斷行業比重低,流通服務型企業多而生產型企業少,多數非公有制企業仍處在以資源開發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鏈下端。分區域看,呼包鄂地區集中了全區近一半的個體私營企業。如鄂爾多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發展程度最低的興安盟與鄂爾多斯相比總量相差十幾倍,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兩地也相差近30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質量不高,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大型非公企業數量不足。當前,全區非公有制經濟雖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經濟體量中的占比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也不低,但全區的非公有制企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達到一定規模和在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中型非公企業數量偏少且競爭力不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層次較低。如由全國工商聯編制的“201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內蒙古僅有12家企業上榜,僅占2.4%;其中排名最高的我區企業在全國也僅排第80位,且是唯一一家進入全國百強的我區企業。另外,在這12家企業中,也呈現出以資源能源型企業為主的行業分布相對單一、涉足新型產業少的特征。

縣域經濟發展滯后,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二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縣域經濟的充分發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又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現階段,全區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還不能完全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土地、信貸、資源、技術等方面的需求,生產要素供給緊張。

非公有制企業素質不高,創新能力不強。集中表現為“兩低一少”:整體發展水平低。非公有制企業結構單一、規模偏小、產業層次較低,以初級加工和服務業為主,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工藝落后,利潤空間小,競爭力不強。科技創新能力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非公有制企業非常少,大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企業技術研發資金投入普遍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非公有制企業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專業人才少。不少企業實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和能力不足,專業人才匱乏,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尤為急迫。

非公企業普遍存在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不夠,轉型升級能力不強的問題。當前,全區非公有制企業中從事傳統資源能源開發、中低端加工制造、傳統服務業等領域的居多。不少非公有制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創新升級的要求,表現得無所適從、疲于應對,不熟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尚不能很好地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無法充分適應時代和市場的需求,甚至存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四、推動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繼續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措施,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努力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2013年2月,我區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各盟市、旗縣(市區)也都相繼成立了領導機構,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協調。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分析形勢任務,明確工作思路,謀劃專項規劃,研究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從全局和宏觀層面上進行總體把握,對具體問題進行微觀指導。

今后,我區將進一步強化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的協調服務職能,把事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服務內容分解落實到各地、各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全面落實中央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要求,及時補充、完善、調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增強政策的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和實效性。大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完善政務服務環境。黨的十要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我們應把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營造非公有制經濟良好發展環境作為工作重點,認真評價、努力完善政策環境、金融環境和司法環境等。

營造良好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我區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重點是放權,放松管制,承認并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二階段的重點是讓利,簡化辦事程序,減輕各類稅費負擔;第三階段的重點是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開展信息提供、創業指導、技術咨詢、法律支持、維權幫助等方面的服務,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以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并引導和規范非公有制經濟良性發展。

近年來,自治區加強平臺與載體建設,拓寬平臺的服務范圍,提高平臺的服務功效。繼續清理阻礙非公有制企業市場化發展的行政性審批事項,開放民間投資領域,破除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體制障礙,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以及金融服務、保險、現代物流、文化產業等新興服務業領域,參與政府投資項目、政府采購項目和國有大項目建設,營造促進非公有制企業高效、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政務環境。

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范文第5篇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因素;對策

本文系教育廳科學技術處資助項目:“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研究”(編號:NJSY14312)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27日

目前,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面臨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重疊階段,經濟的發展穩中有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市場主體穩中有升。從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自治區經濟發展前行的新活力。“非公有制經濟已占據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對于自治區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突顯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狀況

截至2015年末,內蒙古經濟轉型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五大基地”的建設取得非常重要的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9.4∶54.5∶36.1演進為9∶51∶40,多元化發展、多極支撐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形成了。現代服務業占整體經濟發展的比例明顯提高,現代物流業、文明綠色旅游、金融保險業、電子商務等行業迅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自治區經濟發展中已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治區公有制經濟實現的增加值已經占全區GDP的63.6%,納稅總額占全區稅收總收入的80.8%,城鎮非公單位從業人員占全區城鎮從業人員的76.69%,為自治區經濟快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內蒙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非公有制經濟融資渠道單一,嚴重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企業發展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最初的資金都來源于個人和家庭的積累。經濟不斷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也跟著快速發展起來,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使企業發展資金嚴重不足,僅僅依靠非公企業的內部積累不能滿足企業內部擴大發展的規模。因此,需要對外進行集資。但是,銀行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發放貸款時,卻不能給予優惠,反倒會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程序繁瑣復雜、貸款額度低、利率高等等不利因素。非公企業自身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內部控制缺乏、信譽低、管理混亂。很難得到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與支持。所以非公有制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發放股票和公司債券市場門檻較高,企業不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根本不符合上市的條件。

為了進一步規范融資市場,內蒙古對非公有企業利用的非正規融資渠道進行融資加以整頓,使民間借貸的行為遭受重大的影響。企業從銀行或其他的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不到20%,而從民間借貸或與親戚朋友籌款的比例高達70%;企業使用的流動資金的50%也是來源于企業的自身積累,從銀行或其他的機構貸款的比例達到30%。單一的融資渠道成為制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的重要因素。首先,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審批權過于集中,為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提供貸款的種類又很少。信貸規模不完善,且貸款利率比較高的股份制銀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已經不能滿足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信貸的需求;其次,經濟實力不強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尤其是從事服務行業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缺少有效的質押物,信用擔保體系又不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很難得到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授信。

(二)非公有制經濟投資比重偏低,發展后勁不足

1、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準入門檻過高。近幾年,為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律法規也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但是不能進一步適應非公有經濟的發展要求,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仍然缺乏可操作,而在市場準入方面同樣需要加強和完善。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引起中央到地方的重視,制定了很多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企業運營理念、服務宗旨及發展目標等決定性因素的制定實施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有偏差,部分精神、理念的執行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受阻。受一直變化的市場環境影響,一些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管理理念的確定在指導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并不能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高效指導。而一些政府服務部門依然存在重收費輕管理的問題。對個體私營企業的實際效益無法確定一個較高的標準,而只是片面機械執行的問題;有些收費不合理;個別地方政府為了優化環境,對地方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存在著不一視同仁的思想,總是制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向前發展。

(三)“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制度需要創新完善。在一些非公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因為多數企業都是個人創業發展起來的,雖然有一些企業一直秉承為員工著想的理念,但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有些并不是員工生存發展所需的必須因素也被強加在員工身上。理論上是為員工的綜合能力提升著想,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員工的工作壓力。相關福利政策又不能相應的給予保證,所以使得員工對政策不理解,使得集團內部對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存在誤解,不僅不利于相關制度在集團內的順利執行還容易使員工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甘谷县| 远安县| 清河县| 莱芜市| 娄底市| SHOW| 瑞昌市| 铜梁县| 灌云县| 偃师市| 永嘉县| 邓州市| 丹寨县| 德钦县| 台东市| 鞍山市| 滁州市| 泰宁县| 米泉市| 泽州县| 博兴县| 荣昌县| 安陆市| 湘潭县| 麻城市| 辽源市| 乌兰浩特市| 临海市| 浦城县| 得荣县| 香格里拉县| 青州市| 雅安市| 彭水| 高台县| 永定县| 大冶市| 叶城县| 陇西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