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康復訓練;急性腦梗死;臨床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腦梗塞患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腦梗死患者造成的偏癱給患者及家屬、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怎樣提高腦梗塞患者的康復質量,是臨床心血管醫生所面對的重要課題。根據患者所處疾病階段的不同,應采取不同的康復訓練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急性期患者康復訓練的目的是對異常原始反射活動進行抑制,使患者建立適宜的運動模式,其次是通過鍛煉恢復患者的肌肉力量[1]。筆者依據多年的護理經驗,談談康復訓練的方法。

1 肢體活動訓練

腦梗死患者發生偏癱及的機率較大,加強患者的肢體活動訓練,可有效預防患者發生偏癱或者防止偏癱的進一步加重[2]。對于已經發生偏癱的患者,可通過在患肢上舉位進行適當的運動以改善患肢的活動能力。手指握拳和松拳動作、抓木棒、擰毛巾等都是較易實施且運動量適宜的訓練項目。同時進行一定量的被動活動訓練項目,如:健肢帶動患肢活動,在無痛的前提下,做前臂前后旋轉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使健肢的關節保持靈活[3]。在進行上述活動訓練時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分階段進行。應盡量使患者堅持訓練,切忌一曝十寒,應反復進行維持功能的各種訓練要持之以恒,直到爭取最大。

2 訓練

急性腦梗死患者宜采用良姿位[4]。良姿位對于改善患者的靜脈回流,防止或者減輕手部腫脹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良姿位能為患者后續的站立與步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后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當患側負重良好后,進行邁步訓練及基本步行訓練和實用步行訓練,糾正患肢膝關節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擺拖地動作:雙上肢扶床邊或周圍固定物,雙擺放與肩同寬,下肢膝關節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練習,繼而膝關節交替屈曲,髖關節交替斜上頂做腳尖不離地的踏步練習。

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該項訓練應在知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日常生活能力相對低下的患者可采用“替代護理”法,即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照料,如:給患者喂飯、協助患者漱口、幫助患者更衣、協助患者移動等,對于日常生活能力相對較好者,可采用自我護理的方式進行訓練,即護理人員耐心地引導、鼓勵、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使患者主動參與日常生活訓練當中來。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4 語言的康復訓練

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5]。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音等訓練。

5 吞咽功能訓練

心理護理:腦梗死并吞咽障礙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言語不清、表達力差等,易出現煩躁、情緒抑郁甚至拒食,因此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對預后尤為重要。增加患者治療和康復訓練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告知患者及家屬引起吞咽障礙的原因及預防誤吸的方法,并指導其選餐、進食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創造舒適安靜的進食環境。早期康復訓練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應針對性進行吞咽功能訓練。訓練方法:微笑或皺眉的面部運動,鼓腮后吐氣、吹氣球、吹蠟燭等;張口伸舌,舌體左右擺動,用舌尖舔舐上下唇;吸吮、咀嚼、左右點頭動作。該訓練循環反復,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針刺治療祖國醫學針灸療法可刺激舌咽神經、舌下神經、面神經等,增加神經遞質釋放,促進肌肉的靈活協調性[6]。穴位選取舌三針、地倉、頰車、下關、人迎、風池、天突等;進食護理,選擇流食、半流食。先進糜爛食物,吞咽功能改善后改為碎狀食物,最后改為普通食物。食物要密度均勻、無刺激、溫度適宜;舒適安靜的環境使患者易于專心進食;進食前應休息,坐位或半坐位,在患側喂食。放在健側舌后部或頰部。每次入口量3-4ml,等第一口完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進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min。

6 心理干預

急性腦梗死患者四肢活動不便,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應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對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正確面對自身疾病,確保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輕松的心態面對治療過程所遇到的困難,才能更好地堅持治療和實施康復訓練。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康復訓練,能保持患者各關節的靈活性,改善患者患肢的活動能力,降低患者患肢進一步發展。但在過程中,持之以恒是康復訓練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甄君,羅世堅,賴家盈,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6):470-471.

[2] 曹學兵,秦開蓉,孫圣剛,等.康復訓練、溶栓和神經保護劑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12):723-725.

[3] 王淑敏.早期程序化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5):5253,5261.

[4] 宋成忠,崔愛慶,李義召,等.超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7):1165.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討對腦梗死患者有吞咽困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其138例腦梗死且伴吞咽困難的患者隨機分成康復訓練組、對照組。康復訓練組在對照組進行常規臨床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其吞咽訓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及并發癥等情況。結果 康復訓練組總有效率83.1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2.2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腦梗死 吞咽困難 康復訓練

腦梗死患者伴吞咽困難若不經及時有效、積極的治療,可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有生命危險[1]。因而在腦梗死患者病情相對平穩后,要對患者的吞咽困難盡早進行康復訓練。進行吞咽康復訓練是患者盡早恢復吞咽功能的重要治療方法。2006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對138例腦梗死且伴吞咽困難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38例腦梗死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61例,年齡63歲~86歲,平均為71.2歲。所有患者均經頭部CT確診為腦梗死,無1例存在意識障礙、咽喉病變及口腔潰瘍,均不需要鼻飼導管喂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飲水嗆咳、吞咽困難。隨機分成康復訓練組71例、對照組6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吞咽困難程度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康復訓練組、對照組收治入院后,均進行腦梗死常規治療。康復訓練組在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1.2.1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1)訓練發音:從單音單字開始訓練,每一個音節發育3次,每天進行3遍。 (2)訓練屏氣發聲:要求患者坐在椅子上,雙手撐于椅面并推壓,屏氣,突然松手。此時由于屏氣時胸廓相對固定,突然松手后聲門打開,進行呼氣,從而訓練了聲門閉鎖功能,并提高軟腭肌力,并且有利于停留于咽部的殘留食物的排出。(3)訓練吸吮:病人在食指上戴上塑膠指套并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并用力將指套吸入口中。(4)訓練喉抬高:將患者手指放于訓練人員的甲狀軟骨上緣。訓練者做吞咽動作,讓患者感覺到甲狀軟骨向上運動。并讓患者將自己的手指放于甲狀軟骨上通過鏡子模仿訓練者吞咽。當患者掌握后,指導其同時進行吸吮和喉抬高動作,并逐步將這兩個動作連貫起來。(5)冷感覺刺激訓練:將蘸有少量冰凍水的棉簽碰觸患者軟腭、舌根、咽后壁,并叮囑患者在刺激同時進行吞咽動作。(6)訓練咳嗽:鼓勵患者盡力咳嗽,從而排除氣管內異物。所有訓練進行2周后且吞咽功能明顯好轉時,再進行訓練攝食。

1.2.2攝食功能康復訓練 進食前讓患者處于精神放松,心情愉悅的情緒當中,患者可以取坐直位,坐不穩時可借助靠背架。也可取頭前傾45度。該能使患者在進食時,食物由患者健側咽部直接進入食道,也可將患者頭部向癱瘓側傾斜90度,從而使擴大患者健側咽部,食物能更好的進入食道。必須注意的是,進食前要叮囑患者充分吸氣,但在吞咽前、吞咽時要憋住氣,閉上雙唇、封閉喉部后,再讓患者吞咽且吞咽后咳嗽一下,從而有利于肺中氣體排出的同時也有利于噴出停留在咽部的食物殘渣。剛開始攝食時每一口量通常在3~4ml左右,逐步根據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到15ml左右。并且患者的飲食要從流質到半流質,再逐步至普食。

1.2.3 療效判定標準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的頭一天和第30天評定患者的吞咽障礙程度。判定標準主要參考洼田氏飲水試驗[2]。痊愈即患者吞咽困難消失且飲水試驗評定為1級(能不嗆一次性喝下30ml溫開水。有效即患者吞咽困難有所改善,但飲水試驗評定為2級(患者需分2次不嗆飲下30ml溫開水)。無效即患者吞咽困難改善不很明顯,且飲水試驗評定為3級以上(患者吞咽時有嗆咳)。

1.2.4 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得資料均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兩組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康復訓練組、對照組吞咽困難臨床療效比較

康復訓練組總有效例數為59例,總有效率83.10%;對照組總有效例數35例,總有效率為52.24。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2.2吸入性肺炎發生情況比較

康復訓練組發生吸入性肺炎者3例,發生率為4.23%;對照組發生吸入性肺炎者8例,發生率為11.94%。兩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X2=3.97,P

3討論

腦梗死主要指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是由于腦部血流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或腦軟化。當腦梗死發生于椎基底動脈系統時,通常會出現視物不清、吞咽困難、嗆咳等[3]。其中吞咽障礙通常導致患者易將水或食物誤吸入氣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如吸入性肺炎等。該類患者通常因為害怕嗆咳而減少或拒絕水、食物或藥物等的攝入,從而造成嚴重營養不良,患者生活質量急劇下降[4]。因而,及早有效的加強患者吞咽功能康復訓練、盡早恢復其自主吞咽能力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中康復訓練組總有效例數對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張德祥,陳俊芳.腦血管病后吞咽困難的康復治療[J].中西醫結

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lO

[2]宿英英.神經系統急危重癥監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

版社,2005

[3]劉青峰等主編.常見老年病診治與保健[M].北京:人民軍醫出

版社, 2003.

[4]韓曉微,王桂靜,林桂英,等.腦血管病吞咽障礙的護理[J].中國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關鍵詞:糖尿病性腦梗塞;康復訓練;護理干預

糖尿病(disbetes mellitus,DM)是由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而腦梗塞是DM患者慢性并發癥中較常見的。腦梗塞因其致殘率高,不僅造成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心里負擔,更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治療糖尿病性腦梗塞不僅堅持糖尿病飲食、藥物治療外,應行科學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不僅要求醫師較高的業務水平外,做好患者康復訓練期間護理也同樣重要。近年來,我院對30例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行康復訓練期間護理干預,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糖尿病性腦梗塞病例均來自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所有病例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2]及腦梗塞診斷標準[3]。60例患者采用隨機對照分組的方法,分為正常組和干預組,每組各30例。兩組治療錢性別、年齡、病程、Barthel指數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兩組康復訓練期間均給予正常護理,干預組在正常護理基礎上給予個性化康復教育、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

1.2.1個性化康復教育 護士在接待患者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住院生活環境及康復訓練環境;強調糖尿病飲食的作用及意義。經與患者或陪護人員溝通,了解病史、治療及康復過程以及康復期望值,并評價患者基本的或軀體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sic or physical ADL,PADL),以及康復資源等,為患者制訂個性化康復護理計劃。通過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康復訓練講座,了解各項康復訓練和護理目的、意義及其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及陪護人員主動參與意識。

1.2.2生活護理 注意調節病房及康復訓練室的溫度、濕度。指導患者及護理人員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加強皮膚護理:對于注射胰島素患者,局部皮膚進行嚴格消毒;加強對足部皮膚的清洗,以防糖尿病足的發生。防止在熱療過程中因感覺減退或喪失而燙傷。

1.2.3心理護理 因突然造成的偏癱或語言功能的缺失,使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失去生活的信心,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護士結合患者心理狀況,常給予關愛與幫助,并向患者解釋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使患者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康復訓練前后PADL及護理滿意度等情況。PADL評定采用Barthel指數[4] 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2結果

2.1兩組PADL比較 組內訓練前后Ridit分析表明,康復訓練對PADL改善均有顯著效果(P

2.2護理滿意度 兩組護理滿意度經Ridit分析表明差異顯著(P

3討論

DM患者是造成腦梗塞的獨立因素,其血管征性改變為血管壁纖維化、基底膜局灶性粗糙增厚;血糖控制不佳時,血管病變基礎上,紅細胞聚集性增高、血脂異常、促進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致使血栓形成,誘發腦梗塞[5,6]。康復訓練可使感受器接受的傳入性沖動促進大腦皮層功能的可塑性發展,使喪失的功能重新恢復[7]。然而突然造成的肢體功能或語言功能的喪失,使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產生抑郁、甚至輕生等負面情緒。臨床康復訓練多以功能恢復治療為主,容易忽視對患者心理的護理。本研究結果表明,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若康復訓練期間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PADL,與正常康復訓練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1assifycation of diabetes mel1itus.Report of a WHO conclus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8.

[3]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林蓓蕾,張振香,陳穎,等.社區腦卒中患者抑郁、ADL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3):7-9.

[5]張濤.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診治及預后探討[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4:107-108.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痊愈:洼田飲水試驗正常,吞咽障礙評價7級;好轉:洼田飲水試驗為可疑,吞咽障礙評價4~6級;無效:洼田飲水試驗為異常,吞咽障礙評價1~3級。

2結果

32例吞咽障礙的腦梗患者經過系統的護理,吞咽障礙痊愈7例,好轉13例,無效12例,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3吞咽障礙的護理和康復訓練

3.1輕度吞咽障礙的護理①的選擇:進食時,患者能取坐位的盡量取坐位,不能取坐位的取半坐臥位,頭頸部向前微曲,防止食物反流或誤吸;偏癱的患者于患側肩部墊軟枕抬高頭頸部,進食后保持頭頸部抬高30min左右,避免食物向鼻腔逆流。②攝食的護理:患者有輕度吞咽障礙,一般應給予軟食,1次以1湯匙為宜,不要太多,完全咽下去以后再給下一湯匙;患者口腔有問題時,不能直接把食物推到咽部,應把食物推到舌根部,依靠吞咽反射將食物咽下去,選擇糊狀的食物較好,1次1湯匙。

3.2重度吞咽障礙的護理重度吞咽障礙的患者容易誤吸,經口腔進食的可能性較小且風險大,容易因為誤吸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對于此類患者的護理為盡早進行鼻飼,鼻飼時抬高患者床頭30~80cm,胃管的插入長度增加8~10cm,確定胃管在胃內后先注入10~20ml的溫開水,然后以8~10ml/min的速度鼻飼150~250ml準備好的溫流質飲食,鼻飼后保持半臥位不要翻身,防止食物反流,2~3次/d擦洗患者的口腔,防止口腔和肺部感染。溫流質飲食根據人體營養所需的飲食結構合理搭配。

3.3康復訓練①通過發音運動訓練和常規的鼓腮、磕牙、咳嗽、排痰等動作來促進口唇肌肉運動;②用冰棉棒刺激患者的腭弓,增強吞咽反射;③按深呼氣-憋氣-咳出的步驟進行呼吸訓練,提高患者的咳出能力;④吸吮及喉抬高訓練:體驗吸吮及喉抬高感覺,模仿吸吮及喉抬高動作,至中度吸吮力量時進行吸吮,然后立即作喉抬高訓練。

腦梗患者的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關鍵詞】老年;腦梗塞;康復護理;認知得分;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203-02

腦梗塞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多發于老年人,根據中華醫學會的調查顯示,全國每年死于腦梗塞的患者約有150萬人,老年患者占據了70%以上,腦梗塞認知功能障礙者中老年占據了50%~70%[1],腦梗塞成為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有效提高老年腦梗塞患者認知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是人們研究的重點,我院對于老年腦梗塞患者采用常規治療結合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提高其認知能力,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88例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7例,女41例,平均年齡為(69.3±4.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塞標準[2];由顱腦CT、MRI證實均為首次腦梗者;生命體征平穩,48h內病情無明顯進展,Glasgo評分>8分;病程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僅給予常規神經內科護理常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包括心理健康護理及康復訓練:心理健康護理是幫助患者減輕對疾病的恐懼及抑郁心理,重拾恢復健康的信心,使其能夠自我放松,配合治療,保證治療的完整性及連續性;康復訓練是患者在床上時變換及肢位,被動、主動回復其四肢關節功能,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坐位平衡、起立、起立平衡、步行等,康復訓練每天1次,每次45分鐘,與心理護理共同3個月為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治療一個療程后評定其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及基本認知能力,分別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SSS)、BI指數評分、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及基本認知能力測驗。

1.4 統計學處理:本實驗所有統計學計算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完成。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x2檢驗,以P

3 討論

腦梗塞致死致殘率非常高,更會造成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研究發現,在腦梗塞過程中大腦皮層及其相關神經元的變性壞死阻斷了相對應腦功能區神經信號傳遞[3],或者相應功能區的缺血壞死造成認知功能缺失,而早期進行康復鍛煉通過肢體被動、主動的活動,釋放出電信號刺激腦神經,增強腦神經的可塑性、代償性,逐步改善認知功能[4]。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護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態、減少因為疾病出現的抑郁、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增強可以康復生活的自信心,增加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

本組實驗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基本認知能力得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上所述,對于老年腦梗塞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可改善其認知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為應用。

參考文獻

[1]潘更毅,史巖.急性腦梗塞個體化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痰病雜志,2008,11(2):81―82.

[2]蔣海華,時恒平,徐艷,等.腦梗塞患者康復期心理障礙的分類研究[J].中國康復,2008,23(3):177-178.

相關期刊更多

工業控制計算機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健康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杭州市教育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博白县| 七台河市| 赤水市| 鹤庆县| 资中县| 平顶山市| 巴里| 玉林市| 伊宁市| 页游| 宝丰县| 钦州市| 阳谷县| 乃东县| 鹤岗市| 文成县| 武汉市| 东乡县| 日照市| 英山县| 宣恩县| 长兴县| 安新县| 通河县| 集安市| 常熟市| 武川县| 安平县| 罗城| 通州区| 化隆| 三都| 巴南区| 开平市| 正阳县| 卢龙县| 疏勒县| 施秉县| 津市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