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學科的性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栗實象;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危害特點;防治方法
栗實象鼻蟲簡稱栗實象,又叫栗實象甲,是板栗的主要害蟲之一。它以幼蟲蛀食果實,嚴重威脅板栗生產[1],可通過營林措施,改善栗園環境條件,惡化害蟲越冬基地,降低越冬蟲口基數,或者采取捕捉成蟲、溫水泡殺幼蟲、藥劑熏蒸等措施進行防治[2,3]。
栗實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等地。以幼蟲啃食板栗葉子,嚴重被害地區種子常在短期內被食一空,并誘致菌類寄生,以致采收后難以儲存運銷,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形態特征
(1)成蟲。雌蟲體長6~9mm,黑色。喙圓柱形,前端向下彎曲,褐色,有光澤,長6.5~11.0mm;觸角從喙1/3處伸出。雄蟲體長5~8mm,觸角從喙1/2處伸出。觸角膝狀,柄節細長,靜止時藏于觸角溝內。復眼黑色,著生于喙的基部。前胸與頭部連接處,前胸背板基部兩側,鞘翅上各有1個由白色鱗片組成的白斑。前胸背板密布刻點。鞘翅長為寬的1.5倍,其上有刻點10條。前胸及鞘翅的刻點均被有無色略透明的鱗片。鞘翅前緣近肩角處有一白色橫條,臀角處有一略成鉤形的白色斑紋;翅長2/5處有一白色橫條,橫條和斑紋均為白色鱗片所構成;翅的外緣有白色毛。腹部及足均覆有白色鱗片。腿節內緣近下方有齒1枚,肘節為3節,有爪1對。陽基端為瘦圓形。
(2)卵。橢圓形,長約1.5mm,表面光滑。初產時透明,近孵化時呈乳濁色,一端透明。
(3)幼蟲。呈鐮刀形彎曲,老熟幼蟲體長8.5~12.0mm。乳白色至淡黃色。頭部黃褐色,口器黑褐色,體多橫皺,疏生短毛。
(4)蛹。灰白色,長7~11mm,喙伸向下方。
2生物學特性
栗實象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土內越冬。第3年6~7月在土內化蛹。成蟲最早于7月上旬羽化,最遲于10月上旬羽化。8月(即板栗成熟前1個多月)出土。9月為產卵盛期。幼蟲在種子內生活1個月。9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蟲陸續離開種子,入土越冬。
初羽化成蟲先取食花蜜,以后才以板栗和茅栗的子葉、嫩枝皮為食,栗園中如混生茅栗,成蟲多喜在茅栗上活動取食。成蟲白天活動,頗敏捷,有假死性,日落后多棲息于栗葉重疊處,趨光性不強。成蟲交尾后第2天即可產卵。產卵前,雌蟲用喙在板栗球苞上刺孔,深達子葉表層,咬成1.0~1.5mm深近三角形或圓形的刻槽,約需30min再拔出喙將產卵管插入,產卵1粒,也有1次產卵3粒的,產卵部位多集中于果實基部。
3危害特點
由于發生期長,成蟲從8月下旬至采收前數日均可產卵。在板栗接近采收時,多在果皮尚未轉為紅褐色的栗實上產卵,不在果皮已變為紅褐色的堅硬的栗實上產卵。因此,卵多集中產于中熟品種及茅栗上。9月中、下旬,中熟品種采收后,即轉移到重陽蒲、重陽紅等晚熟品種上。10月上旬晚熟品種采收完畢,末期成蟲多在栗園附近的茅栗上繼續產卵、危害。
栗實象成蟲喜在刺束短、稀疏、球肉薄的品種上取食和產卵。據在同一林中觀察,刺束長達21.0mm、硬性密生的品種,如焦雜、密刺、早盔,被害率為5.50%~16.98%;而刺束長10mm、分布稀疏可見苞肉的,如薄殼、充良鄉、珍珠蒲、爛頭觀音等,被害率則高達31.76%~68.17%。
不同品種成熟期遲早與被害程度大小有密切關系。成熟早的品種在一定程度上可避過成蟲危害,如8月末9月初成熟的早熟品種處暑紅,被害率在5%以下,而10月上旬成熟的品種重陽蒲、重陽紅,則被害率高達44.27%~60.36%。
4防治方法
(1)選育抗蟲品種。球果針刺密而長的品種(如焦扎)和早熟品種(如處暑紅)被害較輕,還可進一步開展抗蟲育種工作[4]。
(2)改善栗園環境條件。清除栗園周圍的野板栗、茅栗;荒山上的野板栗要早行嫁接或加以清除,以減少野生寄主。栗實成熟后,及時采收,并拾毀落果,避免幼蟲遺留在林內。
(3)惡化害蟲越冬基地。板栗球果采收后,堆積在堅實場地上漚制脫粒,幼蟲脫果后不能入土,可掃集消滅。對已集中入土的幼蟲,可于第2年6~7月深翻15cm,消滅幼蟲。
(4)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早晨露水未干時,在樹下鋪設塑料薄膜,輕擊樹枝聚殺[5]。
(5)溫水泡殺。栗實采收后,立即剪除栗苞,浸入50~55℃溫水中10~15min,殺死其中幼蟲,浸后晾干,不影響種子發芽;或以25.8~38.7c/kg γ射線照射,既
可殺死種實內害蟲,又可保持水分,保鮮期可達6個月。
(6)藥劑熏蒸。將新脫粒的栗實放在密閉條件下(容器、封閉室或塑料帳篷內),用藥劑熏蒸。藥劑處理方法如下:①溴甲烷。1m3栗實用藥60g,處理4h;②二硫化碳。1m3栗實用藥30ml,處理20h;③56%磷化鋁片劑。1m3栗苞用藥21g,1m3栗實用藥18g,處理24h。
(7)藥殺脫果入土幼蟲。栗實脫粒場所進行土壤藥劑處理,以消滅脫果入土越冬幼蟲。通常用3%~5%辛硫磷顆粒劑,1m2用50~100g混合10倍細土撒施并翻耕,在幼蟲化蛹前均可進行。
5參考文獻
[1] 張國慶.生物災害管理理論研究[j/ol].(2008-04-30).科學網,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11.
[2] zhang g q.time-space dynamic analysis about event[j/ol].(2009-8-5).sciencenet.cn,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630.
[3] zhang g q.the life-earth theory[j/ol].(2009-7-6).sciencenet.cn,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088.
[4] 張國慶.生態健康與有害生物管理[j].中國園藝文摘,2008(3):40-41.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學生滿意度;學生行為
一、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高職教育雖然發展迅速,卻面臨著其特有的許多問題,如人才培養的軟硬件條件難以保證、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生源質量略差,以及部分教師雖具備一定的行業技能水平而課堂教學水平不足等。這些因素匯集起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學生逃課、睡覺和手機等“課堂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既能解決當代大學生的諸多“課堂問題”,又能顯著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推動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關于服務質量的研究多集中于管理學科,查閱資料發現,現有對于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研究較少且多數具有局限性。本文將以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對學生滿意度和行為的影響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基于服務質量理論,將課堂教學過程看作是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過程,為了讓消費者滿意且樂意接受,服務提供者從有形性、可靠性、反應性、信賴性和同感性等五個方面進行服務,即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了解并針對這些因素,尋找學生的需求點和關注點,以求達到讓學生這一“顧客”樂于接受教學服務且滿意的目標,從而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這也符合教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本研究以高職在校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實證分析,旨在從理論方面揭示高職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各個因素的相互關系,從實際方面能夠給予高職院校管理者和教師一些提高教學服務質量的參考和建議。
二、研究模型和方法
1.課堂教學服務質量
服務質量的研究眾多,其中以A•Parasuraman(1988)等人提出的SERVQUAL模型應用最為廣泛,該模型將服務質量分為有形性、可靠性、反應性、信賴性和同感性五大因素。根據現有研究的內容,課堂教學服務質量是可以采用SERVQUAL模型的五大因素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本研究將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定義為有形性(Tangibles)指教室、實訓環境與設備,教師著裝,教學體態、語言等;可靠性(Reliability)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教學經驗和表達能力等;反應性(Responsiveness)指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意愿和解決學生問題的能力等;信賴性(Assurance)指教師上課時間,教學計劃安排,作業,考試等;同感性(Empathy)指教師的親和力,了解每位學生需求以及和學生產生共鳴的能力等。
2.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
Cardozo(1965)最先提出顧客滿意的概念,之后已有大量的文章對顧客滿意的定義和測量方法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學術上主要分為交易導向的顧客滿意和累積性的顧客滿意兩種,本研究認為學生滿意度是指學生在接受教學服務之后,對于教學過程和學校整體的情感反應程度。Zeithaml(1996)等人將顧客行動意圖定義為消費者根據對于某一對象的態度而產生未來特定行動的意志和信念。現有的研究多將行為意圖歸為再使用意圖和推薦意圖。
3.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之間的關系
Cronin&Taylor(1992)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對顧客的行為意圖起到更加重要的影響。本研究將管理學的服務質量研究模型進行轉變,得出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假設模型,如圖1。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作者博士研究方向(服務質量管理),有相關方面的事先分析資料,在大量文獻研究和教學一線人員討論之后設計問卷,問卷共分為人口統計信息(3項)、課堂教學服務質量(20項)、學生滿意度(3項)和學生行為(3項)四部分,其中除了人口統計信息以外全部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Likertscale)。采用數字化問卷調查平臺進行數據收集,通過在線和手機兩種問卷模式可以適當提高問卷調查的效率和質量。研究對象為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一二年級的全日制在校學生,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無效問卷過濾之后,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因子分析、可靠性分析、回歸分析。
三、實證分析和結果
1.樣本分布
本研究最終在線回收問卷550份,過濾無效問卷22份,得到有效問卷528份,有效回收率為96%。在528個有效樣本當中,男生226名,占樣本總數42.8%;女生302名,占樣本總數57.2%。在年級方面,大一學生315名,占樣本總數59.7%;大二學生213名,占樣本總數40.3%。
2.因子分析
基于528個有效樣本數據,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法對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20個題項進行因子抽取,使用最大方差法對各因子進行旋轉,共抽取5個因子,取樣足夠度的KMO值等于0.959>0.8,主因子的累計解釋值等于0.713>0.6,結果顯示該數據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根據因子分析的結果可知,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20個題項分別歸類到同感性(因子解釋值16.4%)、可靠性(因子解釋值16.3%)、信賴性(因子解釋值13.9%)、有形性(因子解釋值12.8%)和反應性(因子解釋值11.9%)5個因子中去,每個題項的因子負荷量均大于0.4且交叉負荷很低,符合本研究的基本假設。
3.信度和效度
在量表的信度方面,本研究對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各個因素及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進行可靠性分析,通過Cronbach’α系數來檢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程度。量表各因素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7,課堂教學服務質量20個題項的Cronbach’α值達到0.956,因此該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和可信程度。在效度方面,本研究在進行正式問卷調查之前通過事先分析刪除一些不好的題目,從本研究的因子分析結果也可判斷各題目的內涵符合其因子的定義,因此量表的構建效度良好。
4.相關性分析
對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各個因素與學生滿意度以及學生行為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Pearson相關系數矩陣。整體來看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各個因素與學生滿意度以及學生行為各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其中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和學生滿意度及學生行為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09和0.689,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的相關系數為0.715,表示三者之間在0.01水平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
5.回歸分析
本研究使用因子分析提取的高職課堂教學服務品質的各個因素以及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的因子值,采用回歸分析依次驗證研究假設,得到以下回歸分析結果。首先,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五個因素對學生滿意度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且依次為同感性、信賴性、有形性、可靠性和反應性,可用公式表達為:Yi=β0+0.342有形性+0.316可靠性+0.259反應性+0.372信賴性+0.508同感性(其中Yi為因變量學生滿意度,β0為常量),說明影響學生滿意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課堂教學的同感性和信賴性因素。其次,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五個因素對學生行為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依次為同感性、有形性、信賴性、可靠性和反應性,可用公式表達為:Yi=β0+0.343有形性+0.233可靠性+0.226反應性+0.318信賴性+0.427同感性(其中Yi為因變量學生行為,β0為常量),說明影響學生行為最重要的因素是課堂教學的同感性和有形性因素。再次,學生滿意度對學生行為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可用公式表達為:Yi=β0+0.720學生滿意度(其中Yi為因變量學生行為,β0為常量)。最后,為了檢驗學生滿意度的中介作用,分三步依次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第一,三步回歸分析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Sig.=0.000);第二,在第三步回歸分析當中加入學生滿意度之后,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標準回歸系數從第二步的0.689變為了0.320,根據中介作用的判斷原理,由于0.320的絕對值小與0.689,因此得出學生滿意度在高職課堂教學服務質量和學生行為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課堂教學服務質量與學生滿意度以及學生行為之間的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在高職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課堂教學服務質量的各個因素對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均有顯著影響,揭示了高職課堂教學是與學生滿意度和學生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次,課堂教學服務質量中的同感性和信賴性因素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最大,而同感性和有形性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最大。同感性因素對學生滿意度以及學生行為影響都是最大的,意味著在新環境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富有親和力的授課,能夠走近學生并且能夠與學生達成共鳴,同時盡可能的對班級每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這一點也與當今各個服務行業的趨勢相似。信賴性和有形性因素的影響次之,意味著教師認真合理的安排教學計劃、布置作業和考試以及教室環境與設備、教師的著裝和體態語言等方面也對學生的滿意度和課堂學習行為有較強的影響,而可靠性和反應性因素的結果意味著提高教師的自身專業水平和增加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和影響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效果。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可以帶給高職院校相關人員一些啟示。在我國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諸多改革當中,課堂教學質量依舊承擔著重大的作用,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在這幾個角色的快速轉換過程當中,應當始終保持服務意識,只有清醒的認識到學生既是課堂的主角又是服務的對象,才能讓學生滿意的主動學習、融入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之,在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面臨著巨大挑戰的今天,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實現“互動教學、魅力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裴娣娜.論我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觀的重要轉換[J].教育研究,2008(1).
[2]石貴成,卜慧美.高校服務品質、學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3]李振祥,文靜.高職院校學生滿意度及吸引力提升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4]高維春,江務學.高職院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的問卷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現代教育管理,2014(2).
一、圖片、圖表教學法
新教材與老教材的區別之一是配有大量的圖片和圖表,教材和練習中多次出現圖表及體現動態變化規律的坐標曲線。其中的生物學圖既有形象直觀的一面,又具有概括、濃縮知識的一面,它能直觀地反映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的過程,高度地概括生理活動之間的相同點、區別和聯系。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課本中的圖形和圖表,不僅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識圖、譯圖及挖掘圖表中隱含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溫度和pH對酶的活性的影響”內容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注意觀察坐標曲線,了解縱軸和橫軸的含義,進而明確變量線的變化,掌握變量變化所對應的生物學意義。接著找曲線的起點、轉折點、頂點、終點,理解特殊點或段的含義。最后觀察不同曲線的變化,理解曲線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明白低溫條件對酶的影響和高溫、強酸、強堿條件的不同。
二、簡筆畫教學法
高中生物理論性強,不可能要求學生每時每刻都能聚精會神地聽講,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可以簡筆畫來活躍課堂氣氛,可謂寥寥幾筆,勝似千言。如在講“神經調節”時,可用簡筆畫分別畫出“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間的傳遞”,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地演示神經纖維上的電信號傳導過程及神經元間的電信號傳導和化學信號傳遞過程,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課堂反饋效果很好,比用多媒體展示的印象更深刻。再如“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涉及很多科學史實,要讓課堂內容活潑又能將難點突破,可以每講一個科學史時畫出一種模型,還可以請學生參與其中,最后得出流動鑲嵌模型。除此之外,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繪制簡筆畫,還能為生物課堂教學增添色彩,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總之,在生物課堂上使用簡筆畫輔助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分析能力。
三、體態語教學法
國外許多教育學者強調運用“非言語行為教學法”。他們說,人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錯覺,認為言語符號是信息交流的唯一載體,其實并不如此。國外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共同開創了一門新學科――“舉止形態學”。舉止形態學認為非言語行為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對教學具有極大的意義,它伴隨言語行為可以使學生在接受言語信息的同時,得到生動形象的知識。而我們知道人與人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的相貌不同,講到這,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種類是由R基決定的。當手拉手形成一排時,學生也就能很容易地明白脫水數與肽鍵數之間的關系。
一、學生主體性的基本特征
學生的主體性是個體和實踐的主體性,學生個體都存在著差異,主體性也因人而異。學生主體性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選擇性是讓學生能選擇、會選擇,擁有選擇的權利。學生是自己的主人,應該享有自主選擇權。這種權利不能讓渡,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的自主性表現為獨立自主的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積極的學習態度,能獨立學習和理解教材并運用于實踐。學生的獨立性需要學生從意識上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學習活動的自我支配、調節和控制,充分的發揮自身潛能,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活動,達到學習目標。
學生的能動性表現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方面,并且能夠以此作為學習的努力方向。另外,學生還要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主動地同化外界教育的影響,對它們進行改造、加工,重新進行知識的整合,實現主體結構的建構與改造。
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和最高層次,是對現實的超越、對外在事物的超越,實現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二、學生主體性構建的重要性
中職物理的課堂教學實施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學”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效的課堂要拋開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從根本上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的權利。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由其學生特點決定了教學的難度,教師要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范圍,讓學生能夠安心的學習,適時提出相應的策略,將培育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切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要認識到課堂教學的構建是離不開教師的調控的,適時地對課堂進行調整,避免從傳統教育的極端走向另一個不管不顧的極端。
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暢所欲言,幫助學生自主性的培養,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愛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能,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判斷力。教師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要使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相協調,不能盲目地追求多樣化和新穎化。課堂雖然熱鬧,但是教學形式和內容發生錯位,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有害而無利的。
三、學生主體性構建的注意事項
1. 作為中職物理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學生融為一體,做到師生平等。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自覺地將學生的主體性培養放到教學目標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尊嚴,力爭達到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目標。另外,中職學生的情感和思想變化波動比較頻繁,教師要及時發現和溝通。
2. 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學習活動的動力。在中職物理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來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將學生吸引到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地去鉆研和創造。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從教學方式、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上下狠功。教師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近期的心態和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更新。此外,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興趣聯系到一起。物理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有的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十分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不過,創設情境要適當,不能過于頻繁地濫用,使學生應接不暇,產生厭倦和逆反心理。
3. 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能力、健全人格,還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素材的選擇要遵循“三貼近”原則。
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備課,政治備課,不僅僅是熟悉教材和教法,更重要的是大量素材的搜集和選擇。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學素材的選擇是豐富多彩的,比如:圖片、漫畫、故事、成語、寓言、名人名言、笑話、時政、新聞,甚至包括學生課堂的發言都可以用于課堂教學;但是教師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其有效性,即要選擇有用的素材。所謂“有用的素材”就是說對教師而言,所選的教學素材可以解釋清楚難懂的知識點,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對學生而言,“有用的素材”意味著積極主動的學習,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面對教師的提問有話說、愿意說。
例如:在講授《公司的經營》,我選擇素材的來源就是十堰市的本土公司東風股份有限公司,我通過調查和網絡,了解東風有限的組織結構,經營策略等等,經過自己的篩選作為教案的基本素材,整節課始終以東風公司的材料貫穿整節課堂,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來源于生活,使抽象的政治理論變得淺顯易懂。所以,枯燥的政治理論,吸引學生的重要手段就是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構建并支撐整個政治課堂。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我們要以生活為重心得教學,不要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做個有心人,“政治人”,時時關注生活中的政治,為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創造靈感。
教學方法上選擇遵循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原則。
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探究式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新課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目標。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設問,但是問題一定要有現實價值意義,體現出“為什么”和“怎么辦”。例如,講《公司的經營》,作為十堰本土人的學生們,對東風有限公司的成績,學生是有目共睹的。我展示了大量的關于東風有限公司經營案例以及經營案例,我提出問題,“結合材料與書本知識,你認為東風有限公司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討論之后,根據教材要點歸納出了經營成功的原因及策略,我進一步提出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應該怎么做?”,學生繼續發表看法,明白要加強個人科學文化知識修養等,從而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3、具備富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教態和語言。
加里寧對此曾作過形象的比喻:“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受這樣嚴格的監督,也沒有任何人能對年輕的心靈加以如此深遠的影響。”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教態和語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發揮,產生很大的影響。
教師的教態既包括教師的外在形象(容貌、舉止行為、穿著打扮等),也包括教師在日常行為中反映的內在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養等。教態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通過表情、手勢、姿態、眼神等不同變化來表情達意。
課堂中,為圓滿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除口說手寫外,往往要調動人體各器官參與服務,讓身、手、眼開口說話,以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無聲語言往往會起到比有聲語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當全班學生在集中精神,聽你講課時,卻發現個別學生在開小差、搞小動作。此時你若投去一個關注的眼光,對他們微微點一下頭,或邊講課邊慢慢地走近前去,輕敲一下桌角,這種方式,他完全接受得了,丟下雜念專心聽課。還有的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覺,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邊講課時邊走到他的身邊,碰碰他,然后裝作什么都沒發生一樣,慢慢走開,這樣既不影響上課,又可保留原有的課堂氣氛。學生也會對你心存感激。試想,若教師停下講課,大發雷霆,一頓訓斥,結果學生會怎樣想呢?他們也許會表面聽話,但是內心對你充滿了怨恨,以后的課堂上,他都會帶著抵觸的情緒,更別談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