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疾病及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間質性肺疾??;呼吸衰竭;影響因素;機械通氣;治療價值臨床呼吸系統常見疾病類型中,間質性肺疾病占有較高發生比例,是累及細支氣管、肺泡、肺間質等下呼吸道的彌漫性肺部疾病,以肺泡、肺實質炎癥性變化為主要病理改變,以漸進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特征[1]。此病進展緩慢,易引發呼吸衰竭、肺彌漫性纖維化,進而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本病合并呼吸衰竭原因較多,呼吸衰竭一旦發生,病情即隨之加重,大部分病理預后不佳,臨床通常采用機械通氣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質量。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分析合并呼吸衰竭相關影響因素,并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現將相關內容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50例間質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齡45~72歲,平均(68.2±1.9)歲。均與入列入選標準符合:①此次或即往對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確診,或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疾病,或非IPF特發性間質性肺疾病,或其它形式間質性肺疾?。虎诒敬问罩稳朐汉笄?0 d內有呼吸困難急性加重出現,評估氧合指數,在250以下。③采用機械通氣在24 h以上?;颊呔栽负炇鸨敬螌嶒炛橥鈺?。
1.2方法
1.2.1對病例臨床資料進行收集 ①體征、癥狀,包括有無雙肺底吸氣相爆裂音、心率、呼吸頻率,有無杵關指(趾);②患者基本情況;③實驗室檢查資料,包括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痰病原學檢查、血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含量、紅細胞沉降率、乳酸脫氫酶濃度等檢查結果;④相應藥物規律使用至少3個月;⑤急性加重期血氣分析資料;RICU治療,如通氣時間、機械通氣方式,RICU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⑥分析呼吸衰竭病發因素;⑦統計疾病急性加重期死亡原因及預后。
1.2.2呼吸道感染診斷 ①采用影像學檢查,肺部有間質性改變或浸潤性陰影;②有下列臨床表現至少2項:?新近有咯痰、咳嗽出現,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有膿性痰出現;?有濕性羅音和(或)肺實變體征;?發熱;?外周白細胞計數10×109/L;③采用抗生素治療可較好臨床效果。
1.2.3間質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診斷 依據2007年IPF臨床研究國際合作項目制定的標準評估。診斷肺栓塞標準:采用肺通氣血流灌注掃描和(或)螺旋CT肺動脈造影確診。
1.3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結果
本組50例患者,特發性肺纖維化19例,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疾病6例,非特發性肺纖維化特發性間質性肺炎8例,未分型間質性肺疾病10例,其它形式間質性肺疾病7例。住院前多采用免疫抑制劑/細胞毒性藥物或激素治療,8例接受激素治療的時間至少3個月,僅行細胞毒藥物/規律免疫抑制劑3例,其它均行細胞毒藥物/免疫抑劑或規律激素治療。無創通氣32例,有創通氣18例。有創機械通氣應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壓力控制通氣模式(PCV)和(或)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對呼吸機參數進行調整,脈搏血氧飽和度在92%及以上。無創機械通氣采用S/T模式,依據患者耐受程度和生理需求調節,對合適的呼吸機參數進行調整,SPO2保持在92%及以上。最常見病因為呼吸道感染,共19例,占38%;其次為間質性肺疾病加重+呼吸道感染,共15例,占15%,肺栓塞9例,占18%。有創通氣組為88.9%死亡率,無創組為43.8%死亡率,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慢性間質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一旦發生,無論任何病因,均表明病情加重和急性進展,在行通氣支持治療后,僅部分病例將誘因去除后,可能成功救治,多數預后較不理想。有研究示,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高達87%病死率,機械通氣時間平均8.6 d。本組病死率為60%。故加強原發病監測和控制,避免誘發或使呼吸衰竭加重,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2]。
分析本次研究結果,常見誘發間質性肺疾病患者并發呼吸衰竭的原因為呼吸道感染,也為重要死亡原因[3]。單感染因素可致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病發呼吸衰竭,進而達較高病死率,也可加重間質性肺疾病,誘發死亡事件。間質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肺栓塞為造成患者并發呼吸衰竭進而死亡的另外常見因素。
對比其它引發病情加重因素,針對感染治療,可獲取良好效果,使病情逆轉,對感染有效控制,使呼吸衰竭得以糾正,可提高生存率。針對間質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發的呼吸衰竭,在對呼吸衰竭糾正同時,需積極行抗炎治療,患者因肺栓塞誘導呼吸衰竭時,溶栓或抗凝為救治關鍵[4]。綜合上述病情特點,臨床對間質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時,需明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以防病情加重。
綜上,分析間質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誘發因素,并針對病情,選用機械通氣等綜合治療,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機械通氣指南(2007)[J].中國危重癥急救醫學,2007,19(9):513-518.
[2]Antoniou KM.Hansell DM,Rubens MB,et al.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outcome in relation to smoking ststu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7:190-194.
關鍵詞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冬病夏治 藥餅灸
我們自1956年起開展冬病夏治,用藥餅灸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陽虛易感等,療效滿意。現對近5年來臨床所治的105例觀察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05例患者門診治療3年及以上者,病例診斷均符合《實用內科學》第11版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齡最大90歲,最小3歲,平均年齡44.2歲。屬慢性支氣管炎46例,支氣管哮喘46例,陽虛易感4例,過敏性鼻炎5例,慢性咽炎4例。
2 治療方法
藥餅制作:取延胡索、細辛、甘遂、白芥子各12g(為一成人患者3次的量,兒童藥量減少1/3),研末后用適量的新鮮姜汁調勻,制成直徑2cm、厚0.5cm左右的藥餅,取0.1g左右的麝香置于藥餅的表面作為藥引。取穴:天突、肺俞(雙)、心俞(雙)、膈俞(雙)。敷貼方法:于每年伏天的頭伏、二伏、三伏11點前貼敷。準確定位后取藥餅放于穴位表面,用醫用膠布固定,囑患者于午后1時取下敷貼膏,如熱辣感不強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如熱辣刺痛感太強難以忍受則提早取下,以免皮膚起泡。注意事項:貼敷期間忌辛辣、冷飲。防止大量出汗以免藥餅脫落。如有皮膚紅腫起泡,消毒后用針灸針刺破水泡后用棉簽擠干液體,再涂龍膽紫,避免摩擦水泡。皮損恢復前不要洗澡。連續3年為1療程,療程滿后可繼續治療仍有效。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療效。治愈:主要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好轉:主要癥狀及
體征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無效:主要癥狀及體征未明顯改善或惡化。
3.2 治療結果:105例患者經上述方法治療后,治愈20例,好轉72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87.62%。具體分病種觀察情況見表1。
4 體會
【關鍵詞】COPD;撤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58-01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一種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常以肺部對有害顆粒或有害氣體的異常反應有關。COPD急性加重時主要表現為呼吸苦難加重,伴有胸悶、憋氣、咳嗽、痰量增多及發熱等。Ⅱ型呼吸衰竭主要由通氣功能障礙引起,表現為嚴重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危及患者生命。及時有效地進行機械通氣是救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但是由于COPD患者存在年老體弱、營養不良、基礎肺功能較差、呼吸機長期疲勞及常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等因素,撤機存在相當難度?,F將本院60例COPD患者撤機護理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ICU收住需要機械通氣COPD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5歲。35例患者在3天內成功撤機,15例在4天內成功撤機,其余10例患者撤機時間超過天。所有60例患者中56例好轉出院,其余4例死于多臟器衰竭。
2 撤機方法
2.1撤機指證:(1)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2)機械通氣參數逐步撤減達到撤機條件。肺功能良好。自主呼吸頻率一20cmH20;SIMV指令通氣頻率≤5~8次/分;壓力支持時PSV≤5~8cmH20;自主潮氣量>5ml/kg;靜息通氣量30g/L,Hb>120g/L,保持血清鉀、鈉、氯、鈣正常水平。(6)心理狀態良好:患者清醒、合作,對撤機有充分的認識及良好的心理準備。在進行自主呼吸時,能努力配合,無煩躁、緊張、疲勞和失眠、不安等。
2.2撤機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呼吸機輔助機械通氣,通氣早期采用控制通氣,呼吸參數設置如下:潮氣量 8~10ml/kg,呼吸頻率12~20次/分,吸入氧濃度40%~60%。一旦患者自主呼吸恢復,采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及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逐級遞減通氣參數,然后行自主呼吸試驗(SBT),直接斷開呼吸機,吸氧,SBT時間為30~120分鐘,在SBT實驗過程總若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則停止實驗繼續行呼吸機輔助通氣:呼吸頻率>35次/分或10mmHg;②脈搏>110次/分,或增加>次/分;③呼吸頻率>30次/分,或增加>10次/分;④潮氣量
3 護理
3.1心理護理 機械通氣狀態下患者常處于恐懼、焦慮、拒絕等不良心理反應狀態,尤其是首次應用呼吸機的患者。因此,停機前護理干預尤為重要,陪伴患者,鼓勵患者拔管前呼吸訓練,保持舒適,每項操作前均應向患者解釋清楚,取得患者的理解。
3.2正確應用呼吸機 早期患者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精神癥狀,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較差,尤其是首次接受呼吸機支持治療患者。鑒于上述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合理選擇通氣模式及參數,指導患者以自身節律平靜放松的呼吸配合呼吸機治療,合理選用鎮靜劑。
3.3維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維持呼吸道通暢。吸痰前先予以翻身、拍背,氣道內濕化:一定要在患者吸氣時緩慢注入生理鹽水3~5 ml/次,30~60分鐘一次以提高吸痰效果[2]。注意無菌操作,避免肺內感染。拔管后數日內,鼓勵患者自主咳嗽排痰,并指導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技巧。
3.4營養支持 長期使用呼吸機患者一般情況較差,由于病情治療期間多不能正常進食,而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早期應按照醫囑給予靜脈營養聯合腸內營養補充能量,減輕呼吸肌疲勞。改善患者全身情況是避免呼吸機依賴及撤機困難的能量保障。
3.5撤機后呼吸功能訓練 由于COPD是慢性疾病,患者長期處于高消耗、高代謝狀態, 撤機后應繼續行積極有效的呼吸鍛煉。
3.5.1指導患者縮唇呼吸
囑病人閉口經鼻吸氣,然后通過縮唇,象吹口哨樣緩慢呼氣4 s~6 s,呼氣時縮唇程度由病人自行調整,勿過大過小??s唇呼吸可防止小氣道過早關閉,減少肺泡內的殘氣量,增加有效通氣量。
3.5.2腹式呼吸
讓病人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盡量保持不動,呼氣時稍用力壓腹部,腹部盡量回縮,吸氣時則對抗手的壓力將腹部鼓起,同時要注意吸氣要用鼻深吸氣。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的運動,使肺泡充分的膨脹,增加氣體交換,提高通氣功能。
優質的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及時、安全、順利的撤機,整體、系統的護理可明顯提高撤機成功率。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撤機前心理干預,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加強營養支持治療及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脫機計劃,使機械通氣患者爭取早日安全撤機,同時也應加強撤機后的呼吸功能訓練,提高肺功能、降低復插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序貫治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生率逐漸的提高, 這一病癥已經引起了人們高度的重視。本文主要是針對于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創與無創呼吸機序貫治療加以分析, 探討其臨床效果。以本院的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從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將這80例患者隨機的分成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最高為73歲, 最低23歲, 平均年齡36歲。對照組患病人群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齡最高為76歲, 最低21歲, 平均年齡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基本相同, P>0.05,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在進行實驗之前需要對患者的血壓血糖以及心血管等各種病癥進行檢測, 對有其他病癥的患者及時的進行藥物等的治療, 排除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1. 2方法對兩組患者分別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解痙平喘藥物、抗生素抗感染以及治療咳嗽化解痰份的相關藥物, 使得患者在進行研究之前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以及使得紊亂的電解質得以修正。觀察組以無創序貫通氣對患者進行治療, 在治療的最初階段需要經口氣管插管把呼吸機連接上。通過采用流量型輔助來進行對通氣方式的控制, 在1 d后對通氣方式進行改變將最初的通氣方式改成壓力支持通氣間接強制通氣。然后根據患者的血氣結果來進行分析, 加以分析后來調整呼吸器的速度和流量。隨著患者病情的改變情況來改變不同的通氣模式, 改變通氣的量。在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后, 可以根據實際患者的病情來決定是不是要將管去掉, 一般插管的時間在3~7 d左右。對于流量的調節, 需要根據氧的飽和度加以確定。在進行調節時, 需要保證氧的飽和度>90%。在機器的協調治療下, 患者病情會慢慢的得到恢復, 直至可以進行自主呼吸了。在對照組進行治療時, 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驟和觀察組一樣。
1. 3觀察指標將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機械通氣時間、有創通氣時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情況、住院時間和撤機失敗情況加以記錄。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通過觀察和分析將所得的數據加以整理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有創通氣時間、總機械通氣時間的數據加以整理, 分析比較得出:對照組的總機械通氣時間和有創通氣時間和觀察組相比, 觀察組治療時間明顯的比對照組低, P
表1兩組患者總機械通氣時間、有創通氣時間比較( x-±s)
組別 例數 總機械通氣時間(d) 有創通氣時間(d)
觀察組 40 4.6±2.3a 12.3±3.2a
對照組 40 12.3±4.7 16.5±3.1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
觀察組患者撤機失敗情況、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情況、住院時間比對照組要低很多, P
表2兩組患者撤機失敗情況、發生呼吸機
相關肺炎情況、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撤機失敗 呼吸機相關肺炎 住院時間(d)
觀察組 40 7 3 15.8±4.7
對照組 40 14 12 27.3±6.3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3討論
隨著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逐漸增多, 使得相關的治療手段逐漸的出現。在對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 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機械通氣治療, 這一方法的出現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希望[1, 2]。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對患者病情起到好轉的作用, 而且還能夠大大的減少康復的時間。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 無創通氣理論開始出現并被廣泛的應用于對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3]。無創通氣設備迅速的被發展起來, 成為醫學領域一項重大的突破。在對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 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的病情、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通氣機。這一通氣設備的臨床應用使得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成為大家認可的一項好的技術設備, 它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情, 使得患者盡早的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蘇溫蘭.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護理.重慶醫學, 2010, 39(11):1468-1469.
[2] 黃桃, 周發春, 萬東, 等.使用BiPAPVision呼吸機單孔型和平臺型呼氣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癥.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1, 23(4):216-219.
遼寧省綏中縣醫院內科,遼寧葫蘆島 125000
[摘要] 目的 探討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措施以及臨床效果。方法 分析80例來該院治療的患者資料,并將其隨機分成兩個組。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對兩組患者進行實驗,將常規護理方法運用于對照組,而將綜合護理的治療方法運用于實驗組,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92.9%治療效果理想,高于對照組(78.6%)(P<0.05);實驗組治療后pH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PaO2指標為(84.52±9.48)mmHg,低于對照組(66.94±3.16)mmHg(P<0.05);實驗組PaCO2為(45.39±3.17)mmHg,低于對照組(54.32±5.73)mmHg(P<0.05)。 結論 急性左心衰發病率較高,且多數患者伴有呼吸衰竭,臨床上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綜合護理能夠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血氣,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無創呼吸機;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治療效果;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181-02
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就是急性左心衰,該病有較多的誘因,還有復雜的機制,疲勞無力、呼吸不暢等是主要的臨床表現,這也讓患者極其痛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該疾病還會誘發呼吸衰竭等后果,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工作等[1]。醫學界還沒有理想的根治方法來治療該疾病,而無創呼吸機治療法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不過,由于缺乏有效的護理,使得患者的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并發癥較多。因此,臨床上在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探討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顯得至關重要[2]。近年來,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為了探討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方法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在此分析了80例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來該院收治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該院收治的80例患者病歷資料,并隨機均分成兩個組。綜合護理組有40例患者,其中23例為男性,17例為女性,年齡在49~84歲之間,(59.3±1.2)歲的平均年齡,有1~6月的病程,(3.5±2.4)月的平均病程;常規護理組有4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在40~66歲之間,56.7±0.8歲的平均年齡,有1.2~6.5月的病程,4.2±3.1月的平均病程。兩組參與研究的患者對其治療方案均完全知情,且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該實驗。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且P>0.05,說明兩組患者在病情和年齡上沒有顯著差異,詳見表1所示。
1.2 方法
通過無創呼吸機對兩組病患進行治療,治療時先要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治療過程中使用Servo-i機型。根據患者情況設置參數,使用起初使用初始模式,待患者使用后根據患者生命指證等設置不同的參數,患者設置完參數之后進行治療,并且在0.5~1 h之內對患者血氣等復查,若患者血氣等各項指標均得到好轉則表明患者機械通氣相關參數比較合理,患者機械通氣8~12 h后再進行復查[3]。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護理人員準備。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加強患者護理,要加強醫護人員專業技能培訓,練熟患者上機操作技能,患者上機前必須嚴格檢查呼吸機管道連接及其運行情況,并且嚴格掌握無創呼吸機患者過程中使用適應證、工作流程等,并且目前觀察患者身體指標,了解出現異常時的處理方法,以便增加患者對無創呼吸機治療的信任感。(2)心理干預。患者治療過程中多數患者第一次直接接觸呼吸機,他們對于這種設備了解較少,不知道這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心理難免會產生焦慮、疑慮等,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治療。因此,患者治療前要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向患者簡單介紹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及其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反應及其注意事項等,如有必要,可以把該治療方法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使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得到增強,這樣能使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負面心理對患者治療預后的影響得以降低。(3)行為干預。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加強患者日常護理,要善于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呼吸特點等調節呼吸機的流量等。并且患者采用這種方法治療時要選擇適合本患者的鼻面罩,并調整其松緊度,提高患者舒適度。(4)并發癥干預。患者采用呼吸機治療時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此時醫護人員要加強患者并發癥干預,具體如下:①胃腸脹氣?;颊卟捎煤粑鼨C治療時醫護人員要引導患者進行正規呼吸治療,讓患者盡可能減少張口吸氣并讓其少說話。對于要言語溝通的患者可以教會他們日常手語等,降低胃腸脹氣發生率。②口咽部干燥?;颊卟捎煤粑鼨C治療時容易出現咽部干燥,護理時要避免患者漏氣,并讓患者偶爾喝水,對于條件較好患者可以采用濕化器,增加吸入氧氣濕度等。③局部皮膚完整性受損。這也是患者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護理過程中要適當的調整固定帶的松緊度,并且要加強患者溝通,讓患者盡可能配合治療,從而保持最佳治療狀態[4]。(5)飲食干預。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加強患者飲食干預,盡可能讓患者飲食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維持身體需要,使患者越來越健康。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0.0軟件統計分析所有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
2 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達到了95%的理想治療效果,比對照組的85%高,P<0.05;治療總體滿意實驗組達到了95%,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所示。
該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后pH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PaO2指標為(84.52±9.48)mmHg,低于對照組(66.94±3.16)mmHg(P<0.05);實驗組PaCO2為(45.39±3.17)mmHg,低于對照組(54.32±5.73)mmHg(P<0.05),具體見表3。
3 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的急性左心衰,有較多的誘發因素和復雜的機制,發病時患者有較多的臨床癥狀。對于這種疾病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如:呼吸衰竭等,嚴重患者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治療方法較多,常規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治療過程中缺乏理想的護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并發癥較多[5]。因此,臨床上無創呼吸機治療過程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護理顯得至關重要。
近年來,綜合護理在無創呼吸機中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通過對比治療后,實驗組的理想治療效果高達95%,比對照組的85%高,P<0.05;實驗組治療總體滿意的患者有95%,高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6]結果類似。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優勢較多,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颊甙l病后臨床癥狀較多,患者一方面需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還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患者內心不免出現恐懼、害怕等心理。此時,醫護人員要加強患者心理護理,消除患者恐懼、害怕等心理,使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2)密切關注患者病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病情變化較快,治療時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神志變化等,對患者血氣等進行動態監測,病情根據患者呼吸節奏、臨床癥狀等合理的調整呼吸機相關參數;對于病情發病惡化或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癥等患者要立即改為有創通氣,避免造成危險。(3)健康宣傳教育?;颊卟捎脽o創呼吸機治療時要加強患者呼吸衰竭等疾病教育,讓患者能夠對這種疾病有一個了解,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及其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時的注意事項,還能使相關癥狀引起患者的注意。與此同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出現異常的患者[7]。(4)加強日常護理。患者治療過程中更多的時間是在自己的病房中度過,通過綜合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消磨時間,確?;颊吒鶕A定的護理步驟進行護理,能夠減少患者治療痛苦。(5)活動指導。患者在治療時應該加強患者活動指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但是,在活動時要控制好活動量,避免大力度活動而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該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后pH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PaO2指標為(84.52±9.48)mmHg,低于對照組(66.94±3.16)mmHg(P<0.05);實驗組PaCO2為(45.39±3.17)mmHg,低于對照組(54.32±5.73)mmHg(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8]結果類似。
根據筆者經驗:急性左心衰患者發病后病情變化較快,患者入院后要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并根據患者情況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治療過程中要加強患者護理,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情等調節呼吸機相關參數,減少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對于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應該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可以聯合其他藥物治療。但是,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實驗中病例數相對較多,且患者入院時的癥狀不盡相同;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分析時存在較大的人為誤差,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綜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發病率較高,且多數患者伴有呼吸衰竭,臨床上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綜合護理能夠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血氣,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沈文沂,王麗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3(5):49.
[2] 呂曉東,劉加良.Bipap無創正壓通氣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1,4(12):377-378.
[3]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機械通氣應用指南(2006)[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7,19(2):65-72.
[4] 冼鳳蓮.護理干預對BiPAP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1):81-82.
[5] 武莉莉,王健.雙水平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11):2090-2092.
[6] 楊妍妍.舒適護理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6):3333-3335.
[7] 強杰,何永清.ICU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監控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