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組195例,其中男131例,女64例;年齡7~71歲,平均38歲。通過調查,大部分患者表現為表情痛苦、神情緊張、煩躁、焦慮,不積極配合醫生檢查及護理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及記錄,根據疼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2 疼痛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
疼痛產生的原因:各種骨折創傷引起的疼痛、腰肌勞損而形成的腰肌無菌性炎癥導致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疼痛、惡性腫瘤、骨肉瘤患者早期一般無疼痛,中晚期出現疼痛。疼痛從無到有,從輕到重。
疼痛的護理。
2.1 及時解除疼痛。護理人員要改變“術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應忍耐疼痛”的舊觀念,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觀察患者疼痛發生時間及程度,及時準確對疼痛進行評估,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解除患者疼痛。
2.2 對癥護理。技術性鎮痛法,神經外科手術止痛。神經刺激術,神經切除術,植入給藥泵。理療包括紅外線、溫泉浴、微波、冷療熱療冰敷等。針刺療法如中醫針灸。藥物鎮痛。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口服、肌肉注射等。藥物治療新技術。椎管內注射鎮痛藥,硬膜外麻醉。阿片制劑,如芬太尼、哌替啶、嗎啡等。非阿片制劑,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采用定時用藥、預防性用藥,有效地緩解疼痛。
2.3 心理護理。患者常因對疾病和對治療效果不了解而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加劇了疼痛的感覺,因此護士應設法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增加對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療護理患者時,動作準確、輕柔,避免粗暴,盡量減少疼痛刺激,如進行翻身、換床單、導尿、清創等護理操作必須移動患者時應注意保持舒適的,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時應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當患者疼痛時,陪伴家屬也受到影響,表現出焦慮不安的情緒,這種情緒反過來又會影響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劇。做好患者及家屬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積極的心理狀態,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復的作用。
2.4 自我放松與按摩。指導患者作放松動作,如嘆氣、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撐切口等,使緊張的骨骼肌或張力性切口松弛下來,減輕疼痛,幫助患者入睡。對于肢體或軀體制動的患者,解釋維持正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指導患者取舒適臥位,督促家屬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動活動量,對減輕被動患者的疼痛尤為重要。指導患者學習一些預防及減輕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時,用手或枕頭按住切口,以防牽扯縫線,引起傷口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變時,避免壓迫、扭曲、牽拉管道;術后尿潴留也是疼痛原因之一,及時排尿防止術后尿潴留,如出現排尿困難時,立即誘導排尿(如聽流水音、按摩膀胱區、針灸等),必要時給予導尿等。
2.5 正確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患者由于害怕疼痛,術后往往不敢早期活動,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瘡、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因此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十分重要,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防止不正確的活動引起疼痛。術后6小時鼓勵患者做患肢肌肉舒縮活動及活動遠端關節、健康肢體,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受壓部位,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并發癥的發生。
3 結果
本組195例緊張、煩躁、焦慮均能有效緩解,其中70%因傷口疼痛,出現焦慮,擔心術后傷口愈合不好,影響日后的工作及生活,從而產生緊張、煩躁、焦慮情緒。緊張、煩躁、焦慮情緒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血壓升高,脈搏加快等。針對此類患者,我們采用自我放松療法,配合心理護理,較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緊張、煩躁、焦慮情緒。另外30%患者因傷口疼痛,加之心理上失落,表現為悶悶不樂,針對此類患者,我們采取心理護理,分散他們對疼痛的注意力,并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使患者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態,減輕傷口的疼痛。通過針對性的護理,195例患者均安全渡過圍手術期,無肺部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住院15~38天,平均19天,全部康復出院。
4 討論
注意護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滿足他們的需求,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分別采取一些心理護理措施,注意與患者交談的話語藝術及肢體語言,通過對疼痛原因的分析,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疼痛有正確的認識,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使患者疼痛得到及時控制,同時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功能鍛煉,減少并發癥,爭取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漓,劉雪琴.老年人疼痛的處理與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12
[2] 王巧珍.骨科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心理護理[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6,14(4):58
山西省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 山西省長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討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護理對策。方法:選取108 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4 例。兩組患者均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在治療的同時給予一般護理,治療組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3%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呼吸系統疾病;護理對策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屬慢性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該種疾病與大氣污染、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據有關統計顯示,呼吸系統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農村占16.4%[1]。就目前來說,治療該種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主要通過把藥物溶液霧化成細小的霧粒,在患者吸氣的過程中進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從而達到消炎、祛痰、鎮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有效改善了臨床癥狀,提高了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科自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當中選取108 例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每組各54 例。治療組患者中,男30 例,女24 例,年齡18-51 歲, 病程1-5 年; 對照組患者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齡21-56 歲,病程2-8 年。通過對比,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保持病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定時通風、消毒。囑患者多飲水,飲食以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2)霧化吸入前的護理:霧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器,宣講霧化吸入的優點,消除患者的誤解,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此外,在霧化吸入前要全面檢查霧化吸入所用的各種管道、儀器。
(3)霧化吸入中的護理:霧化吸入時間應以飯前或飯后1 小時為易,霧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以坐位為主,在霧化吸入期間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指標進行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霧化吸入。
(4)霧化吸入后的護理:霧化吸入后給予拍背幫助患者排痰,并對痰液性質、顏色、量等進行觀察和記錄。其次要叮囑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
(5)其他的護理注意事項:在各項操作中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執行,每個霧化器均做到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
1.3 評價標準
顯效:呼吸道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呼吸道癥狀體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標恢復正常;無效:呼吸道癥狀體征以及其他的各項指標都未改變。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6.0 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對計數數據進行χ2檢驗。當結果滿足P<0.05 時,二者對比具有顯著差異,且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以及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治療組中,顯效39 例,有效13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96.3%;對照組中,顯效19 例,有效24 例,無效11 例,總有效率為79.6%。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屬慢性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該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氣污染、吸煙等因素。這種疾病的病程比較長、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對此,要加強防范和治療措施,就目前來說,治療該種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法主要是通過將空氣壓縮后形成高速氣流且以此為動力,將藥物溶液霧化成細小的霧粒,在患者吸氣的過程中進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從而達到消炎、祛痰、鎮咳的目的[3]。
通過本文的研究,兩組患者均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在治療的同時給予一般護理,治療組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治療組總有效率96.3%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盧慶松.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護理分析[J]. 吉林醫學,2013,34(06):1185-1186.
[2] 安亞珍, 周艷梅.2 種霧化吸入方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J].
關鍵詞: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常規護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狀況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很普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種老年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顯的上升態勢。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特點,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滿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護理的質量。
1 針對日益趨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規范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愛心和細心,這是對一個護理人員最起碼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齡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纏繞,可能會出現焦躁不安、脾氣無常、容易發火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給予患者最大的寬容,始終以微笑來對待患者。要細心觀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并做好交流和溝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增加Vit C和Vit E的攝入。幫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訓練,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通氣量。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及時提供低流量持續吸氧,并迅速報告給醫師。
1.3 嚴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沒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時留取痰液,同時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須是從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檢驗,不得拖延。在應用抗生素時切忌過早溶解,要留心藥物的半衰期。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驗證和確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過多,護理人員應及時記錄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時一定要按常規操作,比如,標本容器應清潔干燥,取樣一定要新鮮,送檢一定要及時,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口腔清潔對患有呼吸系統病變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樣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發生糜爛,并能有效預防霉菌感染的發生。如出現潰瘍或口唇泡疹等癥狀,可用1%龍膽紫涂抹;涂抹1 h以內,不宜進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體石臘油,以濕潤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時排出體外:對一些痰量較多而自己又無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現痰液窒息的現象,護理人員要準備好吸引器等各種設備以保證及時排痰。要保證患者時刻有充足的水分,這樣不僅能保證呼吸道黏膜濕潤與黏膜病變修復,還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況下,患者每天飲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過細胞膜而被人體吸收,使人體器官中乳酸脫氫酶的活力增強。指導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飲食,應給以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并鼓勵患者經常鍛煉身體,從而有效地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隨時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等體征的變化:觀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質,呼吸困難的類型,胸悶氣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質,咯痰、咯血的性質和量,氣急、喘鳴等,并需熟悉酸堿失衡時患者的臨床表現。尤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由于老年患者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都可能會引起肺水腫現象,甚至會導致心衰。特別注意靜脈注射氨茶堿時應緩慢。總之一旦發現患者存在異常病情,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師。
1.7 按醫囑應用藥物治療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患者呼吸衰竭時要慎用鎮靜劑,出現昏迷或者煩躁不安情況的患者一般禁用嗎啡、巴比妥等藥物,但在機械通氣中需要患者主動抑制呼吸時例外。
1.8 在使用機械通氣來輔助呼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氣量足夠的情況下,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氣量出現不足,就要考慮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并發癥。
1.8.2 要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如呼吸不暢,一般原因是連接管道出現了漏氣,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氣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時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送氣的壓力及機器的運轉情況,防止連接的管道漏氣及脫落。
1.8.4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參數,觀察患者的意識神志變化,并做下詳細的記錄。患者如果出現煩躁、惡心、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狀況,則應考慮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堿中毒等現象[3]。
1.9 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體弱,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應加強心理護理。安排患者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如適宜老年患者的活動有太極拳、戶外散步等。適宜的鍛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的機體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療、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1.10 治療后期,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的活動,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氣量。同時做好衛生宣教工作,積極向患者宣傳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知識。針對抽煙的患者,要科學地指導患者堅決戒煙。
2 參考文獻
[1] 張 晶,劉向敏.老年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8,4(12):134.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每組均46例,兩組患兒均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觀察組給予綜合康復護理方式,觀察并分析患兒的病因,比較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護理效果,調查患兒家屬對兩種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程度。
結果: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疾病較因呼吸系統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A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B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P
結論:通過對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病因分析,對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進行及時的治療,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 繼發性 呼吸暫停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指新生兒呼吸停止超過20s,心率減慢等一系列的危險征象,可發生于任何胎齡的新生兒。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所引起,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通常以繼發性為主,嚴重危害了患兒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將會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導致腦細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兒的生命[1]。臨床發現,患兒的護理措施與患兒的病情與康復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92例,所有患兒經臨床確診,均排除原發性呼吸暫停的可能。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為3~15d,平均年齡為(7.1±4.3)d。B組為對照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為2~17d,平均年齡為(6.9±4.5)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A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B組患兒給以綜合護理方式,具體的護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兒體溫過低時,可誘發呼吸暫停,對此類患兒到醫院就診時,采用保溫箱對患兒進行保溫恢復,時時采用人工檢測系統對患兒進行監測。②當患兒的血糖過低時,可抑制患兒的呼吸中樞,使患兒的腦細胞代謝發生障礙,故在護理患兒時,當患兒出現低血糖情況后,適量適時的及時為患兒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證患兒體內的葡萄糖含量達到正常標準。③當患兒的肺部功能受損時,使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導致患兒體內的氧供應減少,為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適時為患兒吸入超聲霧化的藥物,保證患兒的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50~70mmHg。④新生兒的喂養情況也是一類容易忽視的問題,喂奶時,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減少患兒嘔吐情況的發生。臨床診斷分析患兒的病因,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康復效果及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
1.3 觀察指標。經臨床診斷觀察并分析92例患兒的病因,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分為以下幾種:①痊愈:患兒癥狀消失,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②有效:患兒癥狀得到緩解,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③總有效:總有效=痊愈+有效。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而患兒家屬對不同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采用百分制來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兒因不同疾病引起繼發性呼吸暫停的例數見表1。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42例,所占比例為45.65%,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50例,所占比例為54.35%。
2.3 患兒家屬對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滿意程度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7.8±0.6)分,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2.3±0.4)分,觀察組的評分較對照組高,P
3 討論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一類新生兒常見病,此病往往伴隨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極易發生惡化,嚴重威脅到了患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疾病分為呼吸系統類疾病和其他系統類疾病,其中以硬腫癥、胃食管反流、敗血癥、縱膈氣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較大。及時防治及治療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全方位的護理[4]。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較因其他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少。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吸入綜合癥、濕肺、新生兒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縱膈氣胸、先天性肺囊腫等,其他系統疾病包括:HIE、顱內出血、化腦、先天性心臟病、壞死性小腸、胃食管反流、貧血等。表2結果顯示,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并且患兒家屬的滿意度也因護理方式的改變而提高。此外,還應該嚴格遵守消毒和無菌技術原則,防止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其他類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兒發生呼吸暫停時,應及時給予患兒及時的搶救措施,具體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兒的呼吸道;②給予必要的氧供應;③病情嚴重時采取插管搶救。盡力盡早的幫助患兒脫離生命危險,防治因缺氧缺血產生的新生兒腦損害,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總結以上所述,臨床醫療工作者應給予患兒正確的病情判斷,對患兒進行全面的綜合式護理,幫助患兒康復,提高患兒的康復率,從而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嬰兒撫觸防治早產兒呼吸暫停臨床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3,10(6):381.
[3]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8
【關鍵詞】 霧化吸入;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效果
在兒科中,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為一種在冬春季節常見的疾病, 其主要出現在幼兒和學齡前的兒童群體中, 且具有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 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為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 給患兒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霧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其對患兒臨床癥狀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針對該種現象的出現, 作者為進一步了解分析霧化吸入配合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 特從本院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中選取74例進行研究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 并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其中, 治療組37例, 男25例, 女12例;年齡3~8歲, 平均年齡(5.51±1.04)歲;病程為3~6 d, 平均病程(4.43±1.01)d。對照組37例, 男24例, 女13例;年齡為4~7歲, 平均年齡(5.03±1.11)歲;病程4~7 d, 平均病程(5.05±1.2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入院后均采用補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對于出現體溫>38℃的患兒, 應采用降溫方法對其進行處理, 同時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在此基礎上,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 2. 1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 患兒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Ltd, 批號為301846), 1次/d, 0.5~1.0 ml/次。
1. 2. 2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 患兒霧化吸入萬托林(西班牙葛蘭素史克集團公司, 批號為J20110040), 1次/d, 0.5~1.0 ml/次。
1. 3 療效判定標準[1] 顯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治療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前相比出現減輕;無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前相比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臨床治療過程中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加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后, 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30%,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后, 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僅為78.38%。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患兒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組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未出現氣閉、氣促、煩躁和胸悶等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8.92%(7/37), 其中, 1例為氣閉、1例為氣促、3例為煩躁、2例為胸悶。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臨床上,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給患兒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基于小兒呼吸系統中的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 具有黏膜較為柔軟、氣管狹窄、血管豐富和黏膜纖毛運動差等特點, 因此, 患兒在出現咳嗽癥狀時極易出現黏膜充血腫脹癥狀, 使其呼吸道狹窄, 影響患兒呼吸。針對該種現象, 醫護人員應采用相應治療措施對患兒進行治療, 改善其呼吸狀況。霧化吸入治療方法效果顯著, 霧粒直徑僅為1~5 μm, 便于被患兒肺泡和小氣道吸入, 且該種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含水量, 便于濕化患兒呼吸道, 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促使患兒健康成長[2]。萬托林屬于選擇性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其可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 藥效持續時間可達4~6 h。該藥劑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腎上腺素能受體, 進而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對患兒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提高作用。
綜上所述, 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萬托林霧化吸入方法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選取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中, 治療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萬托林霧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小麗.霧化吸入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應用及護理進展.基層醫學論壇 , 2014, 18(15):19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