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普及口腔健康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優質護理;口腔;健康知識;滿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442-01
本文所指的優質服務主要是針對患者而言的一種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要求醫院的護理人員在患者一入院就全方位的為患者解決各種問題,對患者入院、治療、康復以及復診工作的全部過程做好細心地指導和護理工作。舒適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人感受而言的,這種護理模式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要考慮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齡、性別特征等各個方面,保證提供患者所需的服務,使患者在心情舒暢中完成治療過程,已取得優秀的治療成果。客觀看來,這種護理模式的主要目標有四個:滿足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理舒適需求,即考慮到患者的身體需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滿足患者的心理舒適,即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采用人性化的治療方式,使患者在心情舒暢中獲得應有的治療效果;滿足患者的社會舒適需求,即保證患者治療期間周圍人際環境的和諧友好,使患者不必面對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最后是指滿足患者的靈魂舒適,主要是指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精神需求和信仰。這種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從心理上得以滿足,保持心情愉悅。這樣對患者戰勝疾病、恢復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從舒適模式的優質護理在口腔科患者中的應用方面進行研究及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本院口腔科住院患者100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患口腔外傷、齲病、牙周病等需要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男55例,平均年齡42歲;女45例,平均年齡41歲。經t檢驗,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性別、學歷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研究方法 以患者住院順序為依據,對其平均分為兩組:試驗組和普通組。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模式的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如下:①入院前,禮貌、微笑接待患者;②入院后,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傳口腔健康相關知識。③在術前幫助患者排解壓力,解答患者及家屬對此次手術的疑惑;術中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勵患者配合手術,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認真幫助患者護理口腔衛生,講述進食等需要注意的問題,再次進行健康教育,如何保持口腔衛生普及口腔健康知識等。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患者出院前,填寫對此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自行設計的口腔健康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并對兩種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不同組別患者年齡的比較采用t檢驗,性別、學歷等一般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的比較均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實驗組和普通組對醫院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比較 調查數據顯示,在患者出院時,對醫院護理質量的評價中,實驗組的滿意程度較高,而普通組的滿意程度低于實驗組。其中試驗組中的滿意度為88.3%,普通組的滿意度為80.1%。具體數據,見表2。
2.2 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比較兩組患者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結果顯示,試驗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患者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的競爭越來越劇烈,醫院的服務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醫院工作人員在對患者治療疾病方面提供幫助外,最重要的是應該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關懷和滿足,使其心情愉悅、思想健康才能更好的恢復健康。本文所研究的優質護理,就是把患者放在首位,讓患者在入院前、手術前、術中、術后、出院都能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熱忱與關心,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及早恢復健康。通過以上研究得知,舒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要比普通組相對較高,對相關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度也相對較多,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總之,優質護理在口腔科的臨床護理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而且還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掌握口腔健康知識,增進患者的健康,更有效的提高護理的工作質量,提升醫院的形象,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1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口腔健康列為評價人類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口腔衛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場所,具有受教育者數量龐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資源和手段等特點,應當以循序漸進,根據年齡由淺入深,傳授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內容應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識,口腔常見病、預防措施、健康飲食等。有效促進中學生從知識、態度、信念到行為上的轉變,達到實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國的學校編制中只有普通校醫,缺乏專業口腔醫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預防及治療手段,使學生在齲齒和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沒有及時接受窩溝封閉、齲洞充填等防治措施,從而導致許多乳牙和年輕恒牙的嚴重齲壞、早失甚至牙頜發育畸形。
2.2學校的教育體制都以優化教學為主,基礎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識和干預不健康的行為的普及。
2.3對學校口腔保健的三項任務,①口腔健康服務:建立學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檢查,有計劃地進行治療。②預防齲病、牙齦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識與培養口腔健康的良好行為,落實不到位。
2.4學生的餐飲結構單一化、簡單化,從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統一性。
3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的現狀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齒的缺損、牙齒及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癥,最終導致牙齒的脫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損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從調查資料看,中學生恒牙的齲病部位與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顯的聯系。
3.1.2由于牙齒的缺失,影響面部的美觀,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亂,而形成錯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功能的紊亂,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體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視,但嚴重者甚至會引發全身感染、心肌炎、腎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學時期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學生在校期間便于組織和管理,故學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場所。我們應該積極、迅速行動起來,將口腔健康教育與學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進行,使學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觀念。
校醫對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作全面的調查分析,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預措施的系統追蹤觀察,監測與評價。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
4提高中學生口腔健康發展的對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標: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增進中學生口腔健康水平,應根據本校口腔衛生保健的實際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規劃目標。制定長遠規劃,設立目標,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網絡化,將其納入教育衛生工作總體規劃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評價指標,即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愛牙五部曲)知曉率(%)、中學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學生恒牙齲齒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學校預防保健工作的3項基本原則,即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對學校校醫應定期進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訓。
4.3開展學校口腔健康教育:學生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形成期,抓好學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通過學生家庭促進整個學校的口腔衛生保健。
4.3.1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由市教委、市衛生局、學校和校醫的共同參與,定期開展學生口腔健康檢測評價、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愛牙日”活動,并推行牙病預防措施(如使用窩溝封閉劑,局部使用氟化物)。重點抓好齲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種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據衛生部門對學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齲病、牙齦炎防治方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口腔保健計劃。
4.3.3傳授學生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和技能,并在校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
4.3.4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切實落實狠抓到位,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中學生口腔保健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增加宣傳力度,認識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識。
4.3.5定期開展中學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對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細致分析,并實施相應口腔健康服務項目,如治療計劃、預防項目,并能追蹤觀察、監測與評價。
5結論
現代隨著口腔醫學的進步,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劃的必要保證。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口腔專業人員的預防措施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或教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共同促進學生口腔預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規劃》打下牢固的基礎,對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剛.臨床口腔預防醫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談口腔健康教育在臨床實踐中的價值[J].中國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編.預防口腔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34
(2)大力開展健康素養監測、干預、評估活動,進一步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拓寬宣傳渠道,進一步推廣“居民健康素養評估學習系統”,組織城鄉居民自測健康素養水平。采取多種形式,傳播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營造支持性的環境,改變居民不良的衛生習慣,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開展“愛國衛生月”、“健康教育宣傳月”、“全國高血壓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衛生主題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和發動社區、轄區單位,利用聞媒體、宣傳版面、宣傳欄、上街咨詢、專題講座、市民健康教育培訓班等形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營造健康教育宣傳的良好氛圍,提高群眾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各社區出宣傳欄不少于6次,各種文娛宣傳活動不少于4次。
(4)督促轄區內中小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繼續貫徹國家教委、衛生部聯合頒布的《學習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健康教育評估方案》的要求,督促學校確保每月開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動,城鄉九年義務制學校應100%開設健康教育課。高中、職校、中等專科學校和普通高校都應開設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每學期不少于2次。加強師生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重點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煙、口腔保健、環境保護、遠離、預防艾滋病和意外傷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常規工作計劃、教學計劃,重點抓好健康教育課“五有”(課本、課時、教案、教師、考核)的落實。
(5)積極組織落實愛國衛生月各項活動,參加4月7日世界衛生日舉辦的圖版展覽、健康知識宣傳、義診咨詢一條街宣傳活動。
(6)建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開展送醫咨詢活動,組織轄區醫療衛生單位對社區開展常見病義診和預防疾病常識宣傳活動。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 健康教育
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健康觀念的轉變,護理模式也由“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整體的人的健康為中心”。護理學科向獨立學科發展,護理工作的內容由單純的疾病防治護理擴大到全面預防保健護理,開展醫院高水準的保健及關懷服務的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整體護理的特征和整體護理需要不斷完善和深入面臨的重要而迫切的課題。
急性胰腺炎臨床上常表現為上腹疼痛、惡心、嘔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重癥者伴休克、腹膜炎。病因在國內以膽道疾病多見,飲食次之,在國外,除膽石癥外,酗酒則為重要原因。因此,對病人開展有關心理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知識的教育非常必要。
1 臨床資料
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齡大于40歲5例,小于40歲67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5例,中專20例,高中21例,小學及文盲16例,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占66%,出血壞死型胰腺占34%。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普及率100%,高中以上學歷急性胰腺炎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100%,小學及文盲急性胰腺炎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95%,并發癥發生率0.5%,治愈率99%。
2 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計劃
2.1 評估病人身體健康狀況及心理、社會、文化、背景、經濟狀況,了解病人的健康需求。
2.2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2.3 根據病人情況決定采用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如:講解、圖片、電視錄像、幻燈片、文字資料等多種形式。要有針對性,靈活掌握宣教時間,利用對病人進行治療護理的時間或者利用對集中較長的一段時間,宣教的對象除了病人還有家屬,并有文字記錄及病人和家屬簽名。健康教育應貫穿病人入院至出院的全過程。
2.4 質控與評價 成立質控小組不定期抽查健康教育落實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或詢問方式檢查病人是否具備相關健康知識,必要時重復實施進行和修改健康計劃。
3 急性胰腺炎病人健康教育內容
3.1 入院宣教 介紹入院須知、介紹病區壞境、主管醫生、負責護士、科主任、科護士長及病區作息時間等各項規章制度。
3.2 疾病知識 介紹急性胰腺炎名稱,目前病情、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療方案、護理、疾病控制與變化等。
3.3 心理指導 病人多有焦慮、恐懼、與疾病產生的疼痛,對病區環境不熟悉,對疾病預后擔心有關。此時應及時給予病人心理援助,安慰病人,護士應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讓病人確信我們已盡全力治療,只要積極配合,可以完全康復。
3.4 飲食指導 遵醫囑禁食并給予胃腸減壓,目的是防止食物及胃液進入十二指腸,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腹痛和嘔吐基本消失后可給予少量碳水化合物類流質,以后逐步恢復飲食,但忌油脂飲食。癥狀緩解后,選用少量優質蛋白質,每日供25g左右,以利用胰腺的修復。
3.5 休息與指導 急性期臥床休息,協助病人選擇舒適臥位。如彎腰、屈膝仰臥,鼓勵患者翻身。給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休息,保證睡眠以減輕胰腺負擔和增加臟器血流量,增進組織修復和體力恢復,以改善病情。
3.6 口腔衛生指導 禁食期間教病人家屬口渴時可用溫開水含漱或溫潤口唇,胃腸減壓期間,每天可用消毒石蠟油涂抹鼻腔和口唇,定時用生理鹽水清洗口腔。還可用口泰或朵貝氏液等含漱劑漱口防止口臭口垢,口腔潰瘍及感染。
3.7 出院指導 教會病人及家屬監測腹痛情況,告之急性胰腺炎病人發病的誘發因素。如:暴飲暴食、酗酒、進食高脂肪飲食、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導致急性胰腺炎復發。如發現上腹疼痛腹脹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4 結果
對72例急性胰腺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其中能主動積極配合的66例,占91.67%;表示理解但不能完全配合的6例占8.33;不配合的是0。
關鍵詞老年人;牙列缺損;義齒修復
南湖地區是老齡化較嚴重的社區之一,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為掌握本轄區老年人牙列缺損(失)及修復情況,對2016年參加社區體檢老年人的牙列缺損(失)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轄區參與體檢的老年人,年齡50~79歲,其中50~59歲191例,60~69歲203例,70~79歲126例,男206例,女314例。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為本轄區文體社區50~79歲老人,以開展老年人體檢為依托,對520例年齡符合要求的老人進行病史詢問和臨床檢查。詢問內容包括牙列缺損(失)原因、吸煙與否、全身健康狀況及系統性疾病。檢查內容包括:除一般情況外,記錄牙列缺損情況、修復體情況(記錄內容分為活動義齒、固定義齒、上下頜總義齒、種植義齒和未修復齒)。調查標準:按照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診斷標準,根據問診或口腔檢查情況,分年齡段進行記錄。已經修復未戴義齒按照已修復記錄、義齒不佩戴不適按照已修復記錄、義齒拆除按照未修復記錄。質量控制:調查前對參加人員培訓,統一方法和檢查標準,調查人員均為臨床工作≥5年的口腔醫師。數據分析:數據統計處理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以百分數計量分析。
結果
參加體檢520例中,牙列缺損341例,牙列缺損分布和各年齡段缺損分布見表1、表2。按性別和吸煙情況分組分析缺損情況:男145例,女196例;男性吸煙者占被調查人數的35.4%,女性吸煙者1.6%,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見表3。牙列缺損修復和佩戴義齒種類,見表4。
討論
本文以參加社區體檢的老年人為調查分析對象,采取統一方法及標準記錄結果,數據真實。分析轄區老年人牙列缺損和修復情況,為地區開展口腔保健工作宣傳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1]。在受檢老年人中,牙列缺損341例(65.6%),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比例升高,已修復263例(77.1%)。可以看出,老年人牙列缺損發病率較高,缺損后修復意識也在增強,77.1%的患者選擇了修復,以滿足功能和美觀的需要。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對生存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修復的患者中,采用活動義齒修復比例較高(79.2%)。活動義齒就是傳統的可摘局部義齒,是牙列缺損修復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2],除適用范圍廣外,還具有磨除牙體組織少、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清潔以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制作方法簡便、費用較低、便于修理和增補等優點。隨著口腔修復技術不斷發展、修復材料不斷更新,牙列缺損修復的方法會越來越多,修復的功能和美觀的恢復也會越來越完美,如固定義齒、種植義齒、固定活動聯合義齒等修復方式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牙列缺失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吸煙人數比例高于女性。有研究表明,吸煙可從多種途徑對牙周組織造成損害,所以吸煙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而牙周疾病又是導致牙列缺損的主要原因,因此開展社區控煙宣教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