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概念欲探索高職院校突發事件的概念,就必須弄清楚“突發事件”的概念,《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突發事件定義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有些學者將突發事件定義為:社會活動中一類事前難以預測、作用范圍廣泛且對社會造成嚴重威脅和危害的公共事件。高職院校突發事件指在高職院校中,由于自然、人為等原因引發在校園內部的突發性重大事件,對學院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危害性和影響。

(二)應急體適能的概念體適能(Physicalfitness)最早來源于美國健康、體育、休閑協會,它是指人們所具有的或者獲得的與其完成體力活動能力有關的一組身體要素。應急體適能是指在突發事件來臨時,人們為了克服和應對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應急知識和體能。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教育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主要通過書報雜志、學校宣傳、廣播電視等方式來獲得相關知識和應急措施。與學生訪談的過程中我們得出,4所高職院對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書面教育和口頭宣傳,從未開展過類似于安全演習形式的體驗式教育。調查發現,92.2%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有必要開展針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教育。當問及“突發事件降臨時會采取何種行動方案”,有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選擇了自救互救,其余學生則選擇報警求助、逃離現場、依據學校制定方案執行。

(二)大學生對急救措施了解程度通過調查,得出被試者對突發事件應急知識和技能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各種突發事件(包括地震、火災、溺水、交通事故、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昏迷)的基本知識和應急技能的了解程度并不理想。選擇“了解一點”的大學生的比例最高,選擇“一般了解”、“不了解”的比例不高,選擇“非常了解”的比例最低。這說明大學生對應急技能的理解只達到“一知半解”的程度。

(三)大學生對應急體適能的需求程度通過調查發現,對于大學生是否應具備突發事件應急體適能,2.4%的人覺得不一定要具備,97.6%的人回答是肯定的,而無人作完全否定的回答。應對突發事件應急體適能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綜合素質。

(四)體育教育是否增設應急體適能課程調查得出,高達84.7%的大學生認為體育體育教育應該增設應急體適能課程,認為沒必要或者不一定要增設的大學生比較少,說明很大一部分學生都具備急救意識。在內容的選擇上的調查情況詳見表2,從選擇的頻度并累加的結果看出:自救、互救技能、逃生技巧、應對突發事件的身體素質、傷后處理措施所選擇的頻度都超過了60%。

三、結論與建議

(一)目前大學生應急體適能知識、技能缺失當代大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知識和急救技能匱乏,亟待提高。造成目前大學生急救知識水平低與多種因素有關,高職院校在大學生中開展必要的急救知識技能教育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足,所有高職院并未把應急體適能作為學校體育教育內容,多數大學生僅有的急救知識是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零散地被動獲取的。這勢必導致學生應急體適能的不系統、不完整、不規范,更缺乏實踐和操作。

(二)絕大部分大學生對應急體適能課程需求很高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有必要掌握相應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了急救知識技能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體育教育應增設突發事件應急體適能課程。

(三)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技能的培養,缺乏體驗性、實際操作性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際應對措施兩個方面,對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大學生進一步調查當問及“是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時,只有6.3%的大學生回答“能”而有66.3%的大學生回答“能,但不熟練”。具備運用能力的大學生比例過低。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第2篇

[關鍵詞]突發環境污染 應急管理

突發環境事件尤其是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是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其中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不但包括常規性環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學品、危險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和消亡過程中污染導致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

一、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分類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環境污染,具有發生突然、擴散迅速、危害嚴重、污染物不明及處理的艱巨性等特點。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包括重點流域、敏感水域水環境污染事件;重點城市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危險化學品、廢棄化學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溢油事件;突發船舶污染事件等。輻射環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輻射裝置、放射性廢物輻射污染事件。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及通常發生方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可分為:(1)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故:指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因生產、使用、貯存、運輸、排放不當導致有毒有害化學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發的污染事故。(2)毒氣污染事故:實際是上面事故的一種,由于毒氣污染事故最常見,所以另列,主要有毒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等。(3)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質所引起的爆炸、火災事故。(4)農藥污染事故:劇毒農藥在生產、貯存、運輸過程中、因意外、使用不當所引起的泄漏所導致的污染事故。(5)放射性污染事故:生產、使用、貯存、運輸放射性物質過程中不當而造成核輻射危害的污染事故。(6)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種油制品在生產、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因意外或不當而造成泄漏的污染事故。(7)廢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因不當或事故使大量高濃度水突然排入地表水體,致使水質突然惡化。

二、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類

按照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程度,《國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總體預案》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分為四級:Ⅰ級(用紅色表示)為特別重大環境污染事件,Ⅱ級(用橙色表示)為重大環境污染事件,Ⅲ級(用黃色表示)為較大環境污染事件,Ⅳ級(用藍色表示)為一般環境污染事件。

三、突發環境污染的危害

1.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在瞬間排放出的大量具有危害性的物質,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

2.威脅生命和人健康。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所排放出來的有害有毒物質,特別是易燃易爆的有害物質,將直接嚴重威脅生命和人體的健康。

3.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由于其高危性的特點,一般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4.危機城市生命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危害一般相當嚴重,可能危及城市的生命線。

四、應急管理的相關理論

1.應急管理的概念。應急管理是針對特重大事故災害的危險問題提出的。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首先,人的危險可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物的危險指威脅財產和火災、雷電、臺風、洪水等事故;責任危險是產生于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一般又稱為第三者責任險。其中,危險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蘊藏意外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2.應急管理的指導原則。在應急管理中,人們通過實踐總結出一些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來進行應急管理的決策和處置。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第3篇

作為新聞媒體日常報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突發事件的報道是其一個重要的方面。而由于突發事件具有其突然性的特點,對于媒體來說,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也是對媒體日常工作和新聞報道總體水平的一項重要考驗。同時,在資訊傳播手段異常豐富的今天,誰搶占了突發事件報道的制高點,誰就會有效贏得受眾!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新聞媒體能夠構建起一套有效的新聞應急指揮機制,對于做好突發事件的報道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明晰突發事件概念,認清突發事件報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說起突發事件的概念,我國在相關法律中已有明確的界定,根據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例如08年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在2011年的溫州“7.23”動車事故等。此類突發事件的發生通常都是猝不及防,無法預知。在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損失的同時,同樣會給關注此事件的人造成嚴重的心理沖擊和震撼。同時,突然發生的災難,也會造成人們對信息需求的饑渴,并成為短時間內社會關注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對于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媒體所發揮的作用,有關專家形象的比喻說,突發事件是檢驗媒體能力的一塊“試金石”,檢驗著媒體對新聞的掌控能力和報道能力。在突發事件發生并且不斷演進的情況下,媒體所發揮的作用將是無可替代的,即媒體將扮演信息溝通者的角色。一般情況下,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過程就是媒體對信息傳播和交流的過程。因為對信息的有效管理如同處理危機本身一樣重要。因此,媒體應對突發事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機制不暢,制約突發事件報道的有序進行

首先,媒體報道突發事件條條框框較多,影響報道效果。由于突發事件包涵著許多負面新聞信息,對其報道會引起社會諸多不良反應,影響社會穩定。同時,由于長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一直對我國遂行和平演變圖謀,突發事件報道稍微拿捏不準,就會為敵對勢力所利用,這就導致這類報道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從而使傳播效果難以把握,使新聞管理部門和大眾傳媒陷入兩難境地。從而造成長期以來,對待突發事件的報道,新聞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即能捂就捂,能不報就不報的情況。然而近年來,隨著網絡和手機等自媒體的興起,對于突發事件的發生,已經無法再進行拖延,從而加速相關主流媒體和新聞管理部門在突發事件報道上,采取更進一步的開放態度。

其次,相關法律制度缺失,媒體機制不健全,影響突發事件報道。如上所述,由于突發事件報道具有復雜性,因此,在既往的年代里,無論是從主管部門,還是相關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采取的基本是捂與拖的策略,并未建立有效的機制,制度與法律。然而在當前媒體競爭日趨激烈,信息傳播手段日趨豐富的情況下,沒有有效的制度和法律做保障,媒體在報道突發事件,主管部門在管理突發事件報道方面所面臨的難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當突發事件發生后,往往相關信息需要迅疾傳播,然而一些媒體仍舊按部就班地進行,往往會導致喪失報道的最佳時機小國的出現,從而會影響到突發事件的處理,還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條條框框的束縛,制度的缺失造就了當前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方面存在的不足。近年來,雖然國內媒體在突發事件報道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相關制約因素仍然未得到徹底的清除,這就需要媒體在面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構建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應急機制。從而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出擊,迅速搶占突發事件報道的制高點,從而贏得主動權。

三、構建完善的應急機制,搶占突發事件報道的主動權

首先,要有完善的領導體系。由于突發事件報道具有突然性和復雜性,因此,對突發實現的報道必須具備精準的判斷和協調指揮機制。有鑒于此,建立高效的領導體系,是確保對事件的準確判斷和快速反應的重要環節。啟動突發事件下領導機制,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發揮整體協調能力。

其次,制定突發事件報道應急預案,有準備之戰。根據突發事件的特點和損失程度,突發事件有重大突發事件,一般突發事件等特點。那么根據突發事件的程度,以及自身媒體的特點,對突發事件報道的規模、手段、方式等制定詳細的預案,使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自身能第一時間啟動預案,根據預案分級制度,動用相應的報道規模和資源,從而確保突發事件的報道高效運行。

其三,做好人員的統一調配和儲備,發揮招之能來,來之能占的功能。做好應對突發事件,人員的儲備必不可少,從信息采集,到,期間涉及記者、編輯、主持人等多個工種。因此,能夠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信息第一時間,打破部門層級限制,建立以報道突發事件為核心的特別任務編組尤為重要。

其四,構建技術保障體系,為突發事件提供后勤支援。面對突發事件,搶新聞是當務之急。誰能搶先發出消息,誰就占領了突發事件的制高點。那么面對激烈的新聞競爭,技術保障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時下,媒體的報道已經開始由今日報道發展到現在報道的階段。因此,在今天的突發事件報道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連線報道。就是這簡簡單單的連線,首先我們就要準備的就是通信傳輸手段的準備,如衛星電話,3G傳輸設備等等。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為做好新聞的時時報道提供了基礎,而這些技術設備的支持,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準備,以保證事件發生時,設備能夠即啟即用。

四、建立于政府溝通機制,確保獲得準確信息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6-0008-03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在京外籍人士的人數逐年遞增,對外國人突發事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彰顯著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管理水準。由于北京在教育上的優勢,來華留學生和外籍教師人數一直高居各省首位,2015年北京高校的外籍師生已逾十萬人。因此,對高校外籍師生沖突事件的管理研究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在中國知網上分別以主題“突發事件管理”、“外籍教師突發事件”、“留學生突發事件”等為關鍵詞模糊檢索出相關論文,在學者們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對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做系統的綜述和簡評,以期健全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相關機制,對外籍師生突發事件進行有效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參考。

一、界定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的概念

突發事件即緊急狀態、危機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定義的“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教育部《來華留學生突發事件處理規范》(討論稿)界定“來華留學生突發事件”為來華留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遇到的由人為或自然原因造成的傷、病、死亡事件,和由此引發的或涉及的經濟、政治、行政、刑事、民事、治安案件等。袁海萍(2013年)認為,發生在高校內部或外部,由人為、自然或社會原因引發的,與高校人或事有聯系的,由留學生主導的,影響、沖擊或危害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及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的事件都屬于高校來華留學生突發事件。

學者們結合自己的經驗及研究成果,總結高校外籍生突發事件特征為以下幾個方面:(1)突發性。事件難以預測,不以管理者意志為轉移。(2)擴散性。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使外籍師生突發事件很容易帶有傳播者主觀評價色彩的擴散。(3)事件主體為外籍人士。即使是個體事件,也可能波及面很廣。(4)危害性。對個體以及學校教學、科研秩序帶來極大的危害。(5)社會敏感性。外籍師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容易引起媒體興趣及公眾關注。(6)影響的國際性。由于外籍身份使然,其突發事件的影響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國際性。

筆者認為,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是指由于社會、個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涉及到高校外籍師生的,難以預測性,發生得較為突然,并且有可能演變或激化,對高校(乃至社會)正常秩序造成一定影響的事件?!巴馐聼o小事”,由于宗教、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性,高校外籍師生的突發事件具有特殊性,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影響整個高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甚至給國家形象造成不良的國際性影響,演變成國家外交事件。

二、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的理論研究

在理論研究方面,學者們在研究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的過程中引入了管理學中的危機管理、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社會學中的社會沖突理論、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等。目前比較公認的是美國危機管理大師羅伯特?希斯在《危機管理》一書中率先提出的4R(Reduction,Readiness,Response,Recovery)危機管理理論,即縮減力、預備力、反應力、恢復力。針對危機管理的具體程序,研究者建立了多種處理危機的模型和仿真系統,如伯奇和古斯的危機前、危機中和危機后三階段模型;芬克(Fink)的征兆期、發作期、延續期和痊愈期四階段模型;米特羅夫(Mitroff)的信號偵測和探測、預防、控制損害、恢復、學習五階段模型。1994年周貝隆提出了“中國教育的危機”,使他成為中國大陸最早研究高校突發事件及對策的學者;艾學蛟在《突發事件與危機管理》中提出危機管理切割理論,運用預測法和切割法管理危機,構建危機管理的系統。

總體來看,國外對于危機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早,既有清晰的理論思路,也有完整的框架結構,研究成果頗豐。國外多數學者對突發事件管理的研究是基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成果,借助于管理學和公共管理學理論對高校突發事件管理開展研究。盡管各國國情不同,研究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多數學者認同將危機管理分為危機預警、危機準備、危機識別、危機隔離、危機處理、危機恢復、危機評價等不同階段,并進行研究??梢?,由于高校危機管理的突發性、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們要借鑒最新的研究成果,借助于更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結合高校外籍師生的特點,交叉比較、分析和研究,不斷地推陳出新,探索出科學的、系統的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理論。

三、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的實踐

美國學者Lerner等所著的《校園危機反應實戰指南》被公認為實際應用領域的權威著作。該著作對美國校園中出現的一些“急性精神創傷”(Acute Traumatic Stress)開展對策研究和教育培訓。此外,國外實踐工作者建立“校園危機反應網站”(http://)來應對校園的突發事件;美國學習管理人員協會(AASA)1986年成立全學校行政人員協會(NASE),北卡羅萊州1979年創建了校長培訓學院等機構對校園突發事件進行研究;在“9?11”之后,西方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危機管理。在我國研究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問題比較多的是高校的外事工作者,他們在實踐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如陳東風的《留學生突發事件“聆聽工作室”個案整理》、劉玉東的《留學生突發事件案例的整理、匯編及應急預案探討》等。

總的來說,我國高校一般都是外事工作者依據自己的實踐經驗來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突發事件,多屬于經驗總結,而目前將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作為科研課題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的還比較少。

四、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的誘發因素和類型

張璐(2014年)認為,留學生的“文化差異、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識薄弱、外部環境影響”是導致突發事件的主要成因。云建輝和孫康(2013年)認為,引起留學生突發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國際敏感問題、文化差異、留學生安全問題及意外事故。

教育部制定的《來華留W生突發事件處理規范》(討論稿),依據來華留學生突發事件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和性質,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類、刑事類、治安類、意外傷亡類、精神疾患類、衛生類、重大國際類等七類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損害程度、對學校教學和社會秩序產生的影響程度,將留學生突發事件分四級:一級為特別重大事件,二級為重大事件,三級為較大事件,四級為一般事件。徐乾(2011年)認為,留學生突發事件可分為治安類、刑事類、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等突發事件。葉昕媛(2014年)根據突發事件的成因將其分為社會治安類事件、校園安全類事件、各類疾病受傷事件及文化差異引發的突發事件。孫方嬌(2012年)認為,留學生突發事件分為病理型、生活型、外出型、社會型和政治型。

縱觀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他們更多的是研究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類型。由于引起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的因素很多,故我們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歸納,才能針對其成因及其類型進行更好的預防,采取更完善的應急措施。各高??筛鶕饧畮熒话l事件的相應類型,制定出不同的應急預案,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處理。

五、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的原則和策略

2013年教育部國際司和中國高教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組織編寫的留學生管理干部培訓資料中,明確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的工作原則為:(1)加強教育,預防為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2)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快速反應,協同應對。(3)加強保障,重在建設;引進技術,提升水平。(4)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分析總結,共享經驗。此外,還有學者提出制度保障原則、誠信形象原則、信息透明原則、信息應用原則、積極溝通原則、快速行動原則、創新性原則、制度化原則等。

張廣磊(2012年)從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管理策略:加強留學生的漢語語言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滿足外國留學生的物質生活需求;重視文化教育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滿足留學生的文化生活需求;為留學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詢服務。劉芳(2013年)認為,應加強跨文化溝通,減少文化差異導致的管理沖突,促進跨文化溝通與理解,將留學生的突發事件管理納入校園危機管理體系,同時利用社區資源進行多元化管理。還有一些外事工作者從管理學的視角分析建立突發事件的處理機制,如陳靜(2014年)認為應健全留學生突發事件管理機制,建立跨文化溝通模式,疏導留學生消極的心理因素,通過完善的、科學的管理手段,預防留學生心理原因引發的突發事件的發生。

筆者認為,就“突發事件管理的原則”研究現狀而言,學者們的研究很多,但尚未達成共識;對“策略”的理解和方案的制訂比較宏觀和空泛,嚴密性和系統性不強,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來看,這些策略都與高校外事工作者的實務工作“距離”較遠,不能據此進行有效的指導,還應進一步的優化這方面的研究。因此,著重分析外籍師生危機管理原則和策略,為高校外事工作者提供具有可行性與針對性的建議,仍然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

六、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機制的研究

段偉(2013年)對留學生突發事件管理做了分析和展望,認為已有的研究對高校大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機制的討論較多,對留學生教育中的危機管理機制的研究較為薄弱,目前尚未檢索到以此為主題的學術論文。高校學生和來華留學生之間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在管理過程中應對留學生的特殊性予以充分的重視,不能簡單地套用中國大學生突發事件管理的機制去管理留學生突發事件。此外,由于人的主觀成見、傳統觀念、社會因素和新聞媒體等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學術界對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機制的實證性研究匱乏??梢灶A見,外籍師生的危機管理機制研究必將成為高校危機管理研究領域的“重中之重”,實際上也是目前研究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最欠缺的一個方面。因此,進一步加強研究外籍師生突發事件管理問題,健全有效的突發事件管理機制,既是高校教育管理理論建設的需要,也是維護高校校園安全的要求,更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客觀需要。

筆者認為,高校外籍師生危機管理機制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應在高校中常設外籍師生突發事件決策領導小組(主管外事的校級領導擔任組長、外事管理專家、專業外事人員構成)、執行組(外事處長擔任組長,專業外事人員為成員)、咨詢組(由熟悉外事政策、跨文化交際與管理專家構成)、評估組(由熟悉外事管理工作的專家構成)。這四個機構的日常工作貫穿于預警監測、事發處理過程和事后評估反饋的全過程。同時,制定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應對預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預案中應明確工作職責、工作程序以及應對措施等。這樣,才能有效的管理高校外籍師生突發事件。

參考文獻:

[1]段偉.高校危機管理體系中留學生教育的危機管理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2013,(3).

[2]袁海萍.高校來華留學生突發事件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2).

[3]張廣磊.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現狀與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36).

[4]張紅.關于重慶高校留學生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6).

[5]李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中的心理障礙與社會行為問題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06).

[6]Lerner.School crisis response combat guide[M].Boston,Greenwood Press,1996.

[7]Office of Safe and Drug-Free Schools,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Crisis Planning:A Guide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M].US Dept of Education,2003.

[8]周貝隆.從“危機”的禁忌談到中國的教育危機[J].教育參考,1994,(3).

[9]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高校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研究報告[J].中國行政管理,2006,(10).

[10]陳東風.留學生突發事件“聆聽工作室”個案整理[J].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07,(3).

重大突發事件的概念范文第5篇

這是一個讓人緊張而又感動的故事,而對于廣播人,這又是一次難得的實戰機會,從中,我們總結出了交通廣播應對各種各樣突發事件時的應急預案。

一、培養全體人員時刻做好應對突發事件和緊急救援的準備

1.思想和心態上的準備

交通廣播有其資源優勢和專業特色,我們希望在路上遇到突發事件的受眾會第一時間想到交通廣播,第一時間向交通廣播求助,這需要交通廣播的各檔節目日常注重進行此類宣傳,并且用緊急援助的成功案例打造 “應急援助廣播”這樣一個獨有的品牌。

2.基本救援資料與設施的準備

一旦遇到緊急突發事件,無疑時間就是特別重要的要素,這就要求交通廣播的節目主持人、導播、記者應該有應急援助的職業素質,平時應該掌握常規援助部門的聯系電話,能夠做到隨用隨查。

二、遇到緊急事件各個崗位的分工與合作

1.導播不是接線員

一般來說,導播崗位是受理突發事件的第一環節,導播員應該對事件進行一個初步分析,哪些可以算做突發事件,哪些可以進行緊急援助,哪些適合通過廣播進行求助。

2.節目主持人的功力考驗

應對突發事件,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主持人擁有機敏的反應、冷靜的思考、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必要的援助常識,合理引導求助聽眾的情緒,最短時間理清事情經過,制定援助方案。

3.記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趕往現場

突發事件往往牽動人心,現場情況如何,救援效果怎樣,萬千聽眾都在等待和關注。如若第一時間有記者能夠趕往現場,便是對求助者莫大的幫助和心理安慰,對廣播直播節目來講,也是質量升華和畫龍點睛之筆。

例如:今年2月中旬,京哈高速遭遇大霧,北京方向堵車20公里,上千臺車都被迫在高速公路上過夜。第二天一早,就有聽眾向錦州交通廣播求助;再比如,去年12月的一個寒冷冬夜,有聽眾向錦州交通廣播求助,家里老人走丟了,想請夜班的出租車司機師傅根據體貌特征尋找老人。

這兩件事情在時間、地點上都屬于突發事件范疇,而且非常適合廣播進行緊急援助,通過導播、記者和主持人的互相配合,使援助結果及收聽效果都很不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壶关县| 莫力| 金寨县| 石楼县| 唐河县| 澄江县| 达孜县| 翁源县| 文化| 沙洋县| 合山市| 康马县| 庆阳市| 庄河市| 苏尼特左旗| 西峡县| 河南省| 北海市| 云南省| 镇平县| 泰宁县| 常德市| 玉林市| 禹州市| 屏山县| 凤冈县| 墨竹工卡县| 二连浩特市| 绍兴市| 汤原县| 山西省| 稷山县| 平乡县| 中西区| 隆子县| 孝昌县| 翁牛特旗| 屏东市| 兴义市|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