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的傳輸過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系統噪聲傳輸過程中的噪聲就是指信號于擾問題,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各個設備都會產生干擾信號,同時通過傳輸過程中的相互疊加增強了噪聲信號的強度,使得信號的清晰度下降、傳輸數據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通常,可以采用信噪比來對之進行衡量。根據噪聲所產生的來源,可以將噪聲氛圍內有源設備噪聲以及無源設備噪聲兩種,而根據噪聲的性質可以將之分為光噪聲和電噪聲兩種。
1.2傳輸損耗所謂的傳輸損耗就是指在傳輸過程中因為介質、設備而造成的數據信號功率下降問題。對于HFC網絡而言,存在損耗的地方主要是光纜、同軸電纜兩個部分。
1.2.1光傳輸損耗造成光纖傳輸損耗的本質是功率下降,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1)不論傳輸介質是何種材料,在光傳輸的過程中都會存在吸收問題,而吸收的強度在于材料的結構、性質、波長等影響因素;(2)因為傳輸介質在制作的過程中存在著加工缺陷,諸如不均勻的問題,導致光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出現散射現象,使得信號傳輸過程中出現了諸如瑞利散射、缺陷散射、受激散射等;(3)在安裝過程中因為彎曲作用造成了光纖的反射條件受到限制,引起了傳輸的損耗。隨著彎曲半徑的不斷減小,損失的光信號將不斷增加。
1.2.2電傳輸損耗因為HFC網絡的最后一段是用同軸電纜與用戶相連,因為其傳輸過程中會在內、外層存在電阻、漏電等問題,導致高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產生出較多的熱量,使得數據信號傳輸受損。
1.3非線性失真在心痛的數據信號傳輸過程中,存在的非線性失真主要包括光纖因為色散而造成的失真、光接收設備性能導致的失真、發射設備導致的失真等。另外,在傳輸過程中若使用了電放大器,同樣會導致非線性失真的問題。
2提高HFC網絡數據傳輸質量的措施
2.1減少噪聲,提高系統信噪比HFC網絡中的噪聲熱噪聲屬一種穩態噪聲,去主要與工作頻率、傳輸帶寬以及溫度等因素相關。對于圖像以及數字電視的伴音沒有太大影響,只是對模擬信號有較明顯的影響。因此,為了降低其對傳輸系統的影響,一般可以根據設備使用要求,合理選擇設備的工作環境。
2.2降低傳輸損耗根據網絡的布置要求,應該盡量使得傳輸損耗達到相關要求。
2.2.1降低光傳輸損耗光傳輸損耗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原因,其自身的原因主要是介質的吸收和色散等問題。而外部原因則是指光纖變形、外部干擾信號輻射導致的損耗。在傳輸網絡設計過程中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予以解決:(1)合理選擇光纜型號當前數字電視所采用的傳輸光纖主要包括這樣兩種:其一,G652標準單模光纖;其二,G653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在選擇的過程中通常可以直接選擇標準單模光纖作為傳輸介質,而且在驗收過程中應該對之傳輸特性進行檢驗,保證其達到相關要求。(2)光纖長度的合理設計光纖衰減常數是指單位長度的光纖上發生的損耗,其單位通常是dB/km。通過合理控制光纖傳輸長度能夠很好的降低光信號的損耗,提高光信號的傳輸質量。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在滿足網絡架構的相關條件基礎上,應該盡量縮短光纖的架設距離。(3)合理選擇路由設備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安裝過程中的外力可以造成光信號損失,所以在安裝過程中要注意安裝方法。同時,還應該合理避開容易受到破壞的場所,并適當采用管道鋪設的方式來解決其受到外力作用問題。另外,當鋪設條件合適時,也可以采用架空鋪設、沿墻鋪設等方式,確保其能夠避免外力所受到的影響。
2.2.2減少電傳輸損耗在進行電纜傳輸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對以下幾個問題予以關注:其一,盡量選擇實力雄厚的廠家作為產品的提供商,為網絡傳輸提供設備保障;其二,為了盡量減少損耗,應該選擇最為合理、線路最短的路徑進行線路架設;其三,對線纜的規格進行合理搭配,在同等條件下應該盡量選擇尺寸相對較大的線纜;其四,對于同軸網絡電平,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按照GYffl06和GYffl80對電平進行設計,一般要求數字信號的電平與模擬信號電平相比要低10dB左右。
3結語
在設計好信息傳輸過程后要進行發展的需求分析,網絡工程的實際設計者不僅要考慮到當前網絡能夠容納的最大量使用用戶,還要考慮到網絡工程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的可擴展能力和市場發展需求,從而實現有目的和有機會的增加數據傳輸量和擴容計劃,以此滿足網絡的迅速發展。所以在進行硬件設施的布設過程中要保證做好充足的預留,能夠實現在設計過程中的隨時購置和容量變化設計。不同的使用單位甚至同一使用單位的不同設備生產型號的交換機和其他設備在功能和實際使用效果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安全系數、穩定性、轉發速度以及特殊性能上。所以在進行網絡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網絡工程對設備性能的基本要求,以此選擇更加合理的交換機。在進行實際設置位置的過程中要根據企業實際設備的設置來考慮設計的可行性,一般來說對于一個企業的辦公樓有二十到三十個信息點,在設計的過程中要保證每個信息點都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數據傳輸,同時要做到各個點的設計合理化,這些信息設計合理化主要需要考慮到設置成本,保證結構設計上不影響工作性能,這就要求了設計方在進行設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設計分析。對通信流量需求分析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設計網絡工程技術和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以太網選擇上主要是選擇快速以太網和千兆以太網,這就要看企業在進行信息傳輸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數據傳輸速度的要求,如果信息傳輸的區域過大或者不想破壞已經設計完成局域網就可以考慮在信息傳輸范圍內增設局域網。在以上各個需求分析結束后要進行網絡工程的總體項目投資分析,這就要根據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和計劃投資額進行設定,同時根據提出的資金最大額度來確定配置設備的各項級數和設備資金投入以及各部分設備的使用等級。
二、企業區域網絡工程系統設計
在企業實現網絡工程先進級數設計和整體性能優化的過程中,要避免原有設計技術的停滯,同時也要避免偏低級數對企業網絡的限制。目前網絡的主流傳輸室依靠快速以太網、千兆以太網和ATM三種方式進行傳輸。這些網絡能夠實現網絡信息數據的快速傳輸,這些信息傳輸過程中都需要傳輸設備具有非常強的實時性,同時還要求了在傳輸過程中的長時間穩定。而對于信息管理和銷售管理系統等多種系統則相對比較復雜,這些系統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傳統的信息數據傳輸進行信息分類和查詢,還要在需要傳輸的數據中加載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多媒體應用,這就要求了信息傳輸過程中要具有大量的可變量突發性信息傳輸渠道,在進行數據傳輸和接收時還要充分考慮到信息傳輸的均勻性和低延遲性,從這些方面的要求來看,上述三種信息傳輸方式都能夠進行有效的信息傳輸。從網絡工程設計的成本角度來看,在設計網絡工程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未來的維護成本和各種信息網絡之間的類型搭配等多種因素。但是對于數以百計的網絡接入點來講這就需要更大的投資量和較高水平的維護技術。在進行網絡工程建設中要重視多媒體技術的信息傳輸技術,所以要在建設過程中以發展的眼光滿足設計的需要,這就要求了企業加大對技術水平的重視,同時也要注重對原有信息網絡傳輸水平的提高和技術革新,通過及時地信息技術升級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滿足更高速更便捷和更有效率的信息傳輸。只有為信息傳輸提供更加穩定的信息傳輸環境和外部條件才能提高企業在信息傳輸上的整體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結束語
關鍵詞:計算機證據;網絡傳輸;安全保護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9-0047-02
1概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逐漸普及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信息安全問題卻居高不下,而且各種計算機犯罪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嚴重威脅著網絡環境的安全性。計算機證據對打擊計算機犯罪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如何保證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中的安全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計算機證據
計算機犯罪可稱為是與計算機系統有關的犯罪,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犯罪也逐漸專業化、智能化、復雜化,嚴重威脅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計算機證據是打擊和預防計算機犯罪的關鍵,所以對計算機證據的相關研究是目前很受關注。計算機證據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可認為是電子證據,可以是文件、程序或者是源代碼,是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產出的可以反映案件真實情況的記錄和材料。計算機證據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先進科技應用于訴訟的重要體現。計算機證據的特點如下:
第一,計算機證據具有極強的法律效力。計算機證據是通過法律打擊犯罪行為的中央訴訟證據,其具有極強的法律效力。計算機證據在案件訴訟過程中通過有效性驗證之后即可發貨舉證效果,其在法律訴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第二,計算機證據具有無形性和隱蔽性。計算機犯罪行為的對象是計算機和網絡,而犯罪分子的行為和痕跡均可以通過計算機語言以文件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具有無形性和隱蔽性。計算機證據不同于一般直觀存在的、有形的物理性證據、證書,其隱藏于計算機程序語言中,并且需要一定技術和時間才能找出來。
第三,計算機證據易被復制、篡改、偽造。計算機是以二進制的計算機語言來表示的,以非連續性的數字信號方式存在,在信息采集過程中極易被截取、被刪減,而且無法準確查詢,嚴重影響了計算機證據的真實性。另外在操作人員操作失誤以及設備故障等情況下均會對計算機證據造成一定影響,證據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
3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的安全性問題
計算機證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訴訟證據,但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極易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竊取、被復制、被篡改,最終導致計算機證據失去真實性。網絡傳輸中計算機證據存在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網絡全保護系統不完善
計算機證據要發揮法律效力首先要通過相關部分的檢驗核實,證據核實過程中涉及計算機證據的取樣、司法機構對證據的分析和鑒定等等環節,另外計算機證據在使用過程還要經過多次傳輸和查看,雖然對相關文件進行了加密、權限設置等安全保護措施,但如果網絡環境缺乏安全保護措施就極易給入侵者提供可乘之機,并度計算機證據進行竊取、復制、篡改等行為,最終出現文件丟失、破壞等現象。
3.2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問題
計算機證據是一種電磁記錄物,以電磁濃縮形式存儲,體積較小,便于攜帶,同時也極易被人為破壞,遺失證據。另外還有黑客入侵電腦破壞證據,以及在計算機證據傳輸過程中動手腳均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計算機證據被破壞情況。
4網絡傳輸計算機證據有效保護的解決方案
計算機證據用于法律訴訟的重要的證據形式,但由于其特點的特殊性,在互聯網傳輸過程中比較脆弱,極易被破壞,使計算機證據失去真實性。所以要使計算機證據充分發揮法律效力,有效打擊計算機犯罪,首先需要解決網絡傳輸計算機證據的安全性問題。計算機證據網絡傳輸過程中的有效保護方案如下:
4.1完善計算機網絡安全保護系統
要保證計算機證據網絡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必須要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安全保護系統,安全的網絡環境是計算機證據安全傳輸的基本保障。如果計算機證據傳輸過程中忽略了對網絡環境的安全保護,不僅無法保證計算機證據的有效傳輸,同時也極易導致計算機證據在傳輸過程中造成破壞,影響證據的真實性,所以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非常重要。另外要制定簡明、有序的工作流程,實現安全保護規范化,增強計算機證據網絡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4.2對計算機證據進行等級分類,并實施針對性安全保護措施
計算機證據涉及的內容廣,數據資料較多,種類繁雜,信息處理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工作過程中難免為出現疏忽、漏洞,為計算機證據的安全性造成隱患。因為每種計算機證據的效果和重要級別都是不同的,其在網絡中遇到的破壞程度也各有差異,如果對所有的數據花費同樣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處理就需要極大的工作量,所以可以對各種計算機證據的網絡傳輸進行安全風險評估,了解各種計算機證據的脆弱程度,并根據評估結果對計算機證據進行等級分類,可劃分為普通級別文件、保密級別文件、機密級別文件以及絕密級別等,然后綜合多方面因素對各個級別的計算機證據制定相適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這樣既減少了工作量,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4.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在計算機證據的安全保護方面,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甚至有些關鍵問題仍處于空白狀態。計算機證據是打擊計算機犯罪的關鍵,是進行法律訴訟的重要證據,所以對計算機證據的安全性保護有著重大意義,尤其在法律法規方面要給予重視,針對計算機證據的安全保護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大懲罰力度,提升震懾力。法律法規是保證計算機證據安全的重要途徑,通過法律武器可以將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中的威脅降低最低。
5結語
本文結合計算機證據網絡傳輸安全現狀,從完善計算機網絡安全保護系統、對計算機證據進行等級分類,并實施針對性安全保護措施以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探討了網絡傳輸計算機證據的有效保護方案。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始終都離不開安全問題,計算機證據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訴訟證據,對打擊計算機犯罪有著重要意義。計算機證據要充分發揮法律效力就需要網絡傳輸中的安全保護問題,以保證證據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 范玉柏.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中的安全保護方法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5):150,153.
[2] 安鳳剛,徐峰.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中的安全保護方法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4):87-88.
[3] 宋秀麗,鄧紅耀.計算機證據在網絡傳輸中的安全保護策略[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31(16):3608-3611.
[4] 余立帆.信息傳輸中計算機證據安全保護措施分析[J].中國電子商務,2012(20):48-48.
[5] 王勇.淺議計算機證據的提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20):1-2.
[6] 魏少峰,張穎.信息傳輸中計算機證據安全保護措施經驗談[J].無線互聯科技,2013(2):138.
【關鍵詞】 城域波分 PTN/OTN 傳輸技術 應用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社會的需求逐漸增加,傳統的光纖傳輸不能滿足人們日漸增長的社會信息需求,PTN/OTN給網絡的傳輸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其中OTN具有較強的網絡組織能力,擴展性也較好,能夠完全透明的傳輸客戶的信號。
一、PTN/OTN傳輸技術的構建
PTN/OTN傳輸技術應用的基礎就是能夠充分挖掘傳輸技術的優勢,并且能夠對傳輸領域中的安全程度進行統籌分析,對網絡發展中的投資成本和拓展空間也可以進一步進行衡量,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構建滿足客戶需求的網絡系統,能夠讓客戶在對網絡的應用過程中清楚的分化層次。通常情況下,完整的移動傳輸網絡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各個層面功能也應用分清。其中的三個網絡層面主要是指核心、匯聚與接人。
就傳統的技術結構體系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其結構相對簡單,并且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有著較高的生存性,因此得到了人們的廣泛使用和推廣。城域數據傳輸網絡作為新型網絡技術,要想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普及和使用,應該結合傳統網絡設計的原則,將多個環形網絡子拓撲因作為其基礎設計層面,組成層次分明的網絡系統。
在新型的傳輸技術中,ONT實現了數據信號的同步傳輸功能,其傳輸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物理層同步、PTP同步和透傳的同步。在這些網絡系統功能同步的基礎上再利用IEEE1588v2作為傳輸標準,能夠使OTN同PTN端口在計時過程中保持一致性。
在我國的城域網絡波分中,有著大規模的MSTP設備,雖然現有的網絡傳輸主要形式是TDM,但是網絡分組中的業務相對較少。隨著網絡傳輸技術的進步,作為傳統形式的TDM處于一種逐漸變少的趨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TDM仍然是數據傳輸的大頭。需要保持其在數據傳輸領域的穩定發展,并且將其作為技術傳輸業務進行拓展,就需要以PTN/ONT為基礎進行發展。
二、PTN/OTN傳輸技術在城域波分中的具體應用
城域波分中所有層次網絡從接入層到核心層都應用了PTN設備,在分組平面構件的傳輸過程中也相應的做了規劃,將長期的網絡系統和現存系統進行了層次性結合,規劃相對獨立。在互聯網接入過程中,主要以PTN/OTN模式為基礎,保持原有的2G網絡業務,在PTN設備層中開放新的IP業務。在PTN組網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將GE速率作為祖歡接入層,匯聚環以上的其他環都采用以太網,組網中使用的主要是相互環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在獨立組網的模式之下有著較高的網絡結構清晰度,能夠便捷的對網絡進行維護管理。將PTN技術應用于網絡結構中,需要較高的投資,由于其使用過程中占據的有效資源和光纖相對較多,因此需要對部分局房進行改造,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滿足用電需求。此外,不同層次的網絡傳輸速率也會有所不同,往往會出現匹配相對較低的情況,在應用過程中要對其進行綜合考慮。
某省在城域波分中主要采用PTN/OTN技術為實踐,測試過程中需要結合技術理論和技術選型。最終在多家互聯網技術中將華為和中興作為合作公司進行選擇。利用華為公司的PTN/OTN技術在該省中心城市構建了網絡傳輸系統,在網絡傳輸的基礎上配合了中興公司的PTN/OTN在該省管線范圍內的八個城市分別建立了網絡系統,從而實現了全省城域傳送網的相互連通,進一步完善了網絡層面。為了充分考慮城市分布狀況,該省網絡管理部門又對網線的布局進行了詳細處理,能夠保障該網絡傳輸在業務擴展過程中能夠被更多的領域所使用。
關鍵詞:Packet Tracer;計算機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4
計算機網絡課程屬于計算機技術專業中的基礎性教學內容,由于該課程涉及很多的理論知識和抽象的算法、協議,而且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結構拓撲越來越復雜,這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實踐應用的需求,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引入Packet Tracer虛擬仿真軟件,不僅可以降低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造能力,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Packet Tracer 虛擬仿真軟件簡介
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軟件屬于是一款專門針對CCNA認證考試的輔助學習軟件,其可以構建一個高度集成的可視化、仿真、協作以及評估環境的仿真模型。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引入該軟件,學生便可在軟件圖形用戶界面上自由建立網絡拓撲,同時還能夠在IOS環境中配置虛擬設備,有助于學生了解、掌握網絡設備中各種配置的指令;可詳細演示數據包在網絡傳輸中的處理過程,學生可清楚地觀察到網絡實時的運行情況[1]。
2 Packet Tracer輔助計算機網絡教學實踐應用
目前,Packet Tracer軟件可支持“Simulation”、“Topology”兩種模式,在本文研究中我們將在這兩種模式下通過兩個教學案例介紹如何利用Packet Tracer輔助學習軟件。
2.1 HTTP數據包傳輸實驗教學案例
通過對HTTP數據包傳輸進行實驗教學,可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HTTP請求的整個傳輸過程細節。詳細實驗教學案例步驟如下:
2.1.1 在IP地址為192.168.1.2的主機web 瀏覽器上輸入:http://192.168.2.2。
2.1.2 打開Simulation Panel的設置,在其中預設一個過濾規則,其主要是用于捕獲HTTP和TCP數據包;捕捉到數據包之后點擊“auto capture play”,此時在Event List中便會自動顯示HTTP請求的整個傳輸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HTTP請求的傳輸過程
2.1.3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查看所有的數據包,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數據包的傳輸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主要為TCP通過三次握手協議建立鏈接的過程;第二階段則為HTTP傳輸數據包的過程;第三階段為釋放數據包。而判斷各個階段的主要依據在于TCP報頭中的FIN、ACK、SYN標志[2]。
通過本教學案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以下幾方面知識點:一是了解TCP數據包的端-端通信模式,HTTP主要作用于應用層服務,通過主機和服務器可查看1-7層的傳輸數據信息;二是TCP建立鏈接需要進行三次握手。HTTP數據在傳輸之前必須建立連接;三是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每一方的TCP報頭序列號都會呈現出遞增1的規律;四是當所有數據傳輸完成之后都需要連接釋放,TCP在鏈接釋放時需要進行三次握手。
2.2 ICM P數據包傳輸實驗教學案例
在本教學案例中可以讓學生掌握ICM P數據包傳輸的整個過程。實驗步驟如下:
2.2.1 在IP地址為192.168.1.2的主機命令行方式下輸入:ping 192.168.2.2。
2.2.2 打開Simulation Panel的設置,預設一個過濾規則――只捕捉ICM P數據包,設置完成之后再點擊“auto capture play”,此時在Event List中便會自動顯示ICM P數據包傳輸的全部ping過程。
2.2.3 密切觀察ICM P數據包傳輸經過的所有路徑。數據包的傳輸路徑為:192.168.1.2 H ub0 192.168.1.3和Switch0,Swtich0 Router0 192.168.2.2(H TTP服務器)。同時HTTP服務器回應ICM P數據包一般采取逆向傳輸方式回到主機。
2.2.4 隨機打開任意數據包,點擊“PDU Inform ation at Device”后便可以直接查看此數據包的報頭信息。在圖3中主要顯示Router0 接受到Switch0所傳輸的ICM P數據包信息,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從路由器開始傳輸之后,兩端IP地址未發生改變,但是源M AC地址和目的M AC卻發生改變。R outer0上的ICM P數據包信息詳見圖2。
圖2 在R outer0上的ICM P數據包信息
通過本教學案例的學習,學生可掌握以下幾方面知識點:一是由于路由器屬于網絡層設備,只能查看1-3層的數據信息。當數據包有路由器經過時,其網絡層的IP地址不會改變,但是數據鏈的路層地址會發生改變;二是由于交換機屬于是數據鏈中的路層設備且采用交換式的工作方式,只能查看到1-3層的數據信息。當數據包經過時其MAC地址不會改變;三是了解集線器是一個物理層設備且采用廣播式工作模式,在上面無法查看到2-7層的數據信息,其工作主要是采用廣播式[3]。
3 結束語
Packet Tracer軟件通過虛擬手段建立一個高度仿真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模擬的網絡實訓平臺上開展直觀的教學活動,其將抽象的理論教學變成了自主設計虛擬案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思考、驗證、解決教學問題,同時學生在學習時還可以發現更多的規律和問題,不僅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對于提升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質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薛琴.基于Packet Tracer的計算機網絡仿真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2):67.
[2]徐巧枝.基于Packet Tracer的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方案[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