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連 休閑漁業 優勢 政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5-197-02

一、引言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地球上大陸資源的日漸枯竭,生態環境惡化,人類把目光投向海洋,對海洋資源有了重新認識,再加上相關海洋技術的發展,海洋經濟逐步興盛起來。適度開發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的主要戰略決策。

現代海洋經濟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這樣一些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海洋經濟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等六大產業。{1}

大連作為我國東部沿海城市有著特有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基礎較好,目前大連海洋經濟中第一產業比重較大,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逐步提升第三產業比重,休閑漁業作為旅游業和漁業的交叉產業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休閑漁業就是利用人們的休閑時間、空間來充實漁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的產業。是把旅游業、旅游觀光、水族觀賞等休閑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配置,以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為最終目的的一種新型漁業。{2}

二、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的優勢

1.大連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大連三面環海,黃渤海兩海岸線總長度長約1989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約1371公里,島嶼岸線約618公里,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共擁有2.9萬余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其中淺海海域面積2.85萬平方公里,灘涂面積520平方公里。有島嶼226個,面積409平方公里,其中500平方米以上島嶼146個。海洋生物172科、414種,魚、蝦、貝、藻等經濟生物及海洋、濱岸、島嶼珍惜生物種類繁多,資源量大,特別是海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長海、三山島、長山列島等已被列為海洋生物自然保護區{3}。

2.大連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大連有景色秀麗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還有中國近代歷史遺跡,有國家4A級景區10個,國家5A級景區1個。目前大連已成為遼寧旅游業支柱,東北三省旅游重鎮。旅游配套建設完善,旅客人數逐年攀升。2011年度接待游客4377.6萬人次,旅游收入650.2億元,位居全省首位。

3.大連有發達的交通資源。大連是海陸空交通樞紐,海港大,客運發達,空港四通八達,已開通多條國內國際航線;鐵路發達,連接全國。特別是高鐵建成,輻射東北三省,大大縮短了地區間距離,把長途游變成了短途游、周邊游。

4.大連有豐富的海洋漁業文化資源。漁民有著豐富的海洋捕魚經驗,對海洋潮汐、魚群活動習性掌握,海水養殖經驗豐富。大連有著特有的海島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飲食文化、養生文化,游客可以通過漁家生活體驗老一代漁民的新奇、冒險與艱辛的生活,增強旅游的趣味性、吸引力。

三、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的現實意義

1.實現農業向服務業轉型。農業向服務業轉型,這是符合我國現階段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符合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的要求。漁業一直以來都是大連主要的傳統產業,但漁業同時也是夕陽產業。由于多種原因,漁業產量已經不能逐年大幅度攀升,在未來也不可能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漁業產量。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連水產品的產量增速放緩,近年來漁業資源呈現減少、下降趨勢,產業需要轉型,作為交叉產業的休閑漁業是一個必要的過渡。

2.大連旅游季節性和休漁期存在。大連旅游業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第二、三季度,大連的夏季休漁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每年的9月1日,即第3季度,這個時間與休漁期有很大的重合。表1是2009—2012年的按季度統計的大連旅游總收入,可以看出旅游總收入沒有因為休漁期而降低。相反,漁民正好可以利用休漁期的閑暇時間,發展休閑漁業,這樣有三大好處:首先,提高就業,增加漁民收入;其次,減少因賦閑在家引起的社會治安不安定因素;第三,大大提高了出海違禁捕魚的機會成本,在家中同樣可以掙到數目可觀的錢,減少違禁捕魚的事件發生,減少政府執法成本。

3.促進大連新農村建設。通過休閑漁業的發展,有了第一桶金的保障,可以選擇開展資金投入要求較大的海洋漁業深加工企業,提高海洋漁業利潤率,從而達到推動村、鎮經濟發展的目的,使得沿海農村建設有較快的提高,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富裕村鎮、形成產業起到推動作用。

4.增強大連濱海旅游特色。通過休閑漁業發展,增強大連濱海旅游特色,提升大連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滿足游客不同層次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從而達到促進大連旅游業發展的目的。

四、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模經濟不夠。規模經濟問題是所有產業發展初期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那種家庭式的休閑漁業,往往沒有競爭力,服務也不到位,不能給游客應有的服務,成本也相對較高。

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是規模經濟不夠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場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壟斷的存在和市場反應時滯。

3.污染問題嚴重。游客過多的季節和地區環境負擔過重。此外,環渤海化工廠過多,排放嚴重超標,危及到旅游業和漁業。這個問題不解決,休閑漁業根本無法發展。

4.缺少企業家才能。休閑漁業起源于組織規模較小的漁業和旅游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專業培訓少;同時,它又是個新興的產業,所以缺乏類似工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經驗豐富的企業家。

五、政府對休閑漁業發展的支持

1.政府要引導資金投向休閑漁業。政府首先要引導資金投向休閑漁業,市場引導有時失靈,尤其是現階斷壟斷產業大量存在的情況下。休閑漁業作為新興產業,大型壟斷企業不愿放棄現有的壟斷利潤而去從事新興產業,政府的政策和輿論導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政府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投資方向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協調好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來保障休閑漁業的發展。

2.政府做好整體規劃。大連市各級政府應根據各地地理資源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功能區,這樣不但可以對休閑漁業市場進行細分,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達到資源充分利用,減少浪費。

政府要對旅游資源規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日接待游客的標準,并對其進行監管,這樣既保證旅游資源不被過度利用,造成對環境的破壞,也保證了每一名旅客得到較好的服務。總之,政府要協調好規模、結構與環境問題。

3.推進股份合作式經營模式。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經營體系。”經營模式創新可以彌補休閑漁業發展初期的組織規模較小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推動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4.政府要做好休閑漁業的文化建設。首先,要大力發展海洋飲食文化,分三部分:第一,游客來當地品嘗由特色的海鮮美食;第二,加工可帶走的海鮮禮品;第三,舉行培訓介紹一些簡單但帶有大連特色的海鮮烹飪技法,使游客回家后可以品嘗到大連的美味飲食。聘請高級廚師研發新的菜式,舉辦廚藝大賽促進大連海鮮飲食文化的發展,這樣還可以促進大連水產在內地打開銷路,發展漁業加工工業。既吸引了游客,又為大連漁業銷售作了免費的推廣。

其次,要組織人力、物力對海洋水產品、藝術品深加工研究,通過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達到發展大連海洋經濟的目的。

5.政府要做好休閑漁業發展所需的制度建設。首先,經營者要盡快實現服務標準化,政府要統一標識,制定標準,統一對上崗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服務質量。主要原因是漁民文化程度相對低,服務意識差,因此要有標準約束,保證休閑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政府要培養一批經驗豐富、擅長休閑漁業的企業家,來保證制度的正確運行。

六、結論

任何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都是相似的,首先是資金不足帶來規模經濟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后,隨著市場的細分又面臨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相關產業(包括污染治理企業)的協調及金融業的支持,使新興產業形成體系,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規劃、制度和人員的供給,只靠市場調節,速度往往很慢。休閑漁業是個新興的交叉產業,大連發展休閑漁業有著特有優勢和重大現實意義。大連市政府應在促進這個產業發展、解決這個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ttp:///wiki/%E6%B5%B7%E6%B4%8B%E7%BB%8F%E6%B5%8E

2.http:///wiki/%E4%BC%91%E9%97%B2%E6%B8%94%E4%B8%9A?prd=so_1_doc

3.大連年鑒.2010年度

4.田言付,付業勤.三亞市旅游服務標準化的理論與實踐探討.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0(5)

5.曾玉榮,周瓊.臺灣休閑漁業發展特色及其借鑒.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5卷

6.鮑建平.舟山市休閑漁業發展與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第2篇

【關鍵詞】連云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江蘇連云港市地處黃海之濱,是我國沿海經濟帶和“沿橋”經濟帶的結合部,海岸線北起銹針河口,南至灌河口,全長162公里,有全國漁場之一的海州灣漁場,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涂160萬畝,可開發淺海水域400萬畝。隨著江蘇省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連云港市海洋開發也邁入了新的階段,海洋經濟占據連云港市經濟的重要位置,也是加快連云港市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在“十一五”期間,連云港市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1%,到2010年,海洋經濟增加值達到33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9.1%,海洋經濟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海洋運輸、海洋工業、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快速發展,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但連云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連云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海洋經濟總量不大。2010年連云港海洋經濟增加值較上年增長30%,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0萬噸,全市漁業行業實現總產值100億元,連續三年增幅超過10%。雖然連云港海洋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快,但是總量上與其他地區如大連、青島、寧波等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比較大。

2.海區環境污染。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對海洋資源的保護認識不足,使一部分未經處理的工業生產污染物超標排放和大量的生活污染物通過河流攜帶入海,加上海洋開發中的自身的污染物存在,使海洋生物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09年連云港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海域面積有所減少,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積的22.5%,輕度污染海域面積大幅度減少。雖然污染物排海總量有所下降,但實施監測的入海排污口中,66.7%的排污口出現污染物超標現象,個別排污口污染物超標現象嚴重,不容樂觀。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或指標)依然是無機氮和部分站位的化學耗氧量、石油類。陸源污染物排海仍然是造成我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3.海洋經濟產業結構不夠合理。連云港海洋產業有一定的基礎,但目前開發利用多局限于漁業、鹽業、港口和旅游等傳統產業,占比重偏大,新興產業剛剛起步,而作為現代化工產業核心的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對連云港來說還沒有發展起來。并且開發利用尚未向綜合利用轉化。有些資源還局限于低水平、低層次的開發利用,資源的綜合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

二、連云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措施

1.發展臨港工業。臨港產業能為城市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是城市經濟的“助推器”。連云港應該首先明確臨港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和研究臨港產業的發展,緊緊把握國內外制造業轉移機遇,大力發展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臨港產業,促進臨港產業向產業化、多元化發展,圍繞港口做足臨港產業文章。

2.推動海洋產業優化升級。目前,連云港海洋產業結構中,漁業、鹽業、旅游等傳統產業,占比重偏大,這種結構不利于海洋產業的持續發展。而海洋船舶修造、海洋生物醫藥以及海水綜合利用業等這些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大,附加值高,環境污染小,因此,連云港應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基礎條件,制定相關海洋產業政策,重點發展連云港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從而加快連云港海洋產業結構的轉型,使連云港海洋經濟得以快速、持續和健康地發展。

3.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加強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控制;加快治理海洋污染,對入海直排排污口建設監測系統,對超標排放的重點河道進行治理;加強沿海區域污水處理廠建設,降低排入海洋的污染負荷;同時也要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處理設施,努力實現海洋環境生態化,以增強連云港市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參 考 文 獻

[1]張祝鈞.寧波海洋產業結構分析及優化升級[J].港口經濟.2011(4)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第3篇

一、漁業資源及發展現狀

2010年滕州市水產養殖面積8.8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4.86萬噸,水產品總產值近4.3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7.6億元。2010年滕州市被列為省級漁業科技入戶示范縣,滕州市淡水養殖試驗場被評為“省級良種場”和首批省級淡水增殖站。市淡水養殖試驗場和濱湖鎮明湖水產養殖場成功申報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13個水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認證。目前,滕州市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達到11個,水產品獲“無公害”、“有機”認證總數達到36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我市漁業經濟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措施得力,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但也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當前我市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一是漁業經濟結構不合理,名、優、稀、特品種還沒有形成明顯的規模優勢和經濟優勢,難以適應優質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二是漁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規模大、檔次高、實力雄厚、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漁業龍頭企業,特別是水產品加工滯后,產品附加值較低;三是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體系薄弱,科技進步仍然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四是缺少水產品牌,許多養殖戶對水產品品牌創建意識不強。許多養殖戶生產經營的核心仍然是產品,而不是品牌。品牌意識較為模糊,甚至認為產品只要有了商標就是有了品牌,品牌建設理念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五是標準化魚塘建設開發力度不夠,多數魚塘排、灌水溝混亂,道路狹窄難行,進水、排水循環使用,塘泥多年淤積,魚塘淺、產量較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都比較落后,嚴重制約漁業生產發展。六是合作化組織少而且單打獨斗,各自為政,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已成為阻礙水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市漁業經濟的發展,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三、漁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1.政策扶持,搞好服務,營造漁業發展良好政策環境

1.1加強對漁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和扶持

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政策機遇,完善漁業發展政策,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和管理職能,積極引導和幫助群眾大力發展漁業經濟。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加快培育漁業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組織、協調、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溝通企業與政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1.2營造良好的漁業生產環境

加強水產品安全和質量監測體系、市場信息體系等與漁民利益緊密相聯的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幫助漁民做好水產苗種、疫情疫病防治等工作,積極為漁民從事水產品養殖、加工提供服務。

2.科技創新,加強推廣,全面實施科技興漁

優化配置漁業科技資源,在水產品新品種選育、精深加工、健康養殖、節水節能型漁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科技指導漁業生產,重點突出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選擇我市具有明顯優勢的水產養殖品種,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立科學、合理的水產養殖生產與管理模式,加大我市漁業標準化、組織化生產程度。推進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積極發展漁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各類漁業專門人才,提高漁業勞動者的素質。

3.項目支撐,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

重點對納入規劃的漁業項目進行篩選、建立“漁業重點項目庫。加大對全市漁業重點示范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

向社會漁業投資方向指南,引導產業資金流向,確定重點扶持方向。在財政資金支持投入的基本建設投資、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漁用柴油補貼等幾個支農專項資金中,爭取加大用于發展漁業的比例。

在繼續加大政府對漁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投入和發展機制。積極爭取金融部門逐年增加對水產業的貸款支持,鼓勵和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支持水產發展。

4.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完善漁業發展的支撐體系

進一步完善漁業發展的支撐體系,確保現代漁業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重點完善實施好6大支撐體系。

4.1漁業標準化體系。從養殖、捕撈、加工、苗種、飼料、漁藥、漁船、漁用機械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漁業標準監督檢查機制,開展對水產企業、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的經常性監測工作。

4.2漁業疫病防控及水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完善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加強防疫技術隊伍建設,加快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檢疫監督、藥殘監控、水質監測、物質保障等系統建設。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監控網絡。

4.3水產苗種體系。科學規劃國家級和省級原良種的布局,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適當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采取以改造為主、改造與新建相結合的建設方針,形成一個布局合理、種質優良、品種多樣、機制靈活、管理規范的全市水產原良種繁育體系,為我市養殖業特別是特色優勢水產養殖產業提供良好的苗種保障體系。

4.4漁業市場營銷體系。在積極拓展水產品市場的同時,把立足點放在擴展名牌產品市場上。完善品牌產品營銷網絡,發展訂單漁業、連鎖經營、采購配送等新的流通模式。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第4篇

在西方,自凡勃倫(Veblen,1899)以來,休閑一直被當作一種重要的經濟活動加以研究。在中國,把休閑產業作為一門學問研究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于光遠先生最早提倡要對休閑進行研究。現在,隨著休閑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對休閑產業進行統計已經開始成為我們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已經在著手建立各自的休閑產業統計框架,它們的統計年鑒中已有專門的休閑消費統計分類,英國更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即開始每年出版《休閑統計年鑒》。我國也有學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國休閑產業統計學的設想。但是,要建立休閑產業統計學,并使所建立的休閑產業統計體系在統計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須對休閑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明確的界定,否則有關休閑消費、供給、產值、就業、投資、貿易等所有統計指標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學界定休閑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已成為目前休閑產業研究領域所遇到的一個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當前國內外學者對休閑產業的不同理解

休閑產業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引起了學者們越來越大的興趣,迄今為止學術界發表了對休閑產業許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爾(Brown&Veal,1988)認為,休閑產業主要是指那些為滿足人們在閑暇時間里的消費而向他們提供物品、服務和設施的組織和個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閑業定義為與旅游、療養、娛樂及游園等休閑行為有關的職業和團體組織。

我國的許多學者也對休閑產業的定義及范圍的界定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遠先生(2004)曾認為,休閑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休閑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產業,它是休閑得以實現的條件。這一定義雖然具有較高的概括性,但這里存在的問題是:這里的“休閑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閑需要還是包括了間接的休閑需要?定義的模糊使得休閑產業的外延變得很不明確。實際上,于光遠先生也并沒有給出休閑產業一個明確的外延。

馬惠娣是國內較早研究休閑產業的學者,她認為,休閑產業是指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物質的與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特別是以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為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支柱產業。休閑產業一般涉及到國家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她還認為:“休閑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邊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間都有交叉與滲透,界定不同,稱謂不同。如在我國,過去統稱第三產業,經合組織稱服務業,在美國休閑產業被劃定一個范圍。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統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這一關于休閑產業的概念目前為國內學術界所廣泛接受,但很明顯,她指的其實只是休閑服務業,而對第一和第二產業中的那些休閑產業部門則沒有提及。而且,她將休閑產業等同于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說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還有一部分學者也認為休閑產業只存在于服務業中,他們甚至將教育產業、消費品零售業等一些不屬于休閑產業的服務業也納入了休閑產業的范疇。如李再永(1999)認為,所謂休閑產業是指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后,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休閑時間的增加而興起的產業,它主要為人們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美、感、游、創”等心理需求為主,主要包括旅游業、美容業、文化娛樂業、居民服務業、體育產業、教育產業等。宋成立(2001)則認為休閑產業是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的各種行業和產業的統稱,它包括傳統的消費品零售業、生活服務業、社區服務業、娛樂及旅游業、文化、體育、繼續教育等產業。這類定義將一些因消費者的休閑消費而引發對非休閑服務的需求也納入了休閑產業的范疇,明顯存在外延過大的問題。

3休閑產業界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在目前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有關休閑產業的概念中,存在的一個共同缺陷就是:沒有對休閑產業的范圍作出一個較為嚴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閑產業到底應該包括哪些行業或部門?這~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出現對休閑產業的范圍無法達成共識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們對休閑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閑?國內外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對休閑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為不同的人對休閑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閑產業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閑概念基礎上的,如果哪些活動屬于休閑都不能明確,又如何對休閑產業進行明確界定?

二是按照傳統的產業劃分方式和統計方法,我們很難準確劃定休閑產業的界限。正如美國學者所認為的,很難對休閑產業的范圍有一個全面的統計,因為幾乎所有的產業,包括國防,都有一些與休閑相關的工作。加拿大休閑學會在其的休閑白皮書中也指出,休閑活動滲透在包括軍隊在內的幾乎所有部門之中,很難確定其產業邊界。

三是大多數學者還沒有將休閑產業與休閑服務業區分開來,而將休閑產業等同于休閑服務業。因此在對休閑產業的范圍進行界定時,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閑服務的行業或部門,其中主要是旅游業、體育業、文化娛樂業等,而沒有將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消費提供有形產品如休閑食品、休閑用品和休閑器械的行業或部門包括其中,但又覺得這樣處理不科學,因此在進行具體界定時模棱兩可,陷入混亂。

四是對休閑服務業本身的范圍也把握不準。有些學者雖然將休閑產業等同于休閑服務業,將休閑產業限定在一個比較狹窄的范圍內進行界定,但對于服務業中到底哪些行業或部門應該歸入休閑產業,他們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閑用品零售服務,是零售服務還是休閑服務?這些棘手的問題,都有可能使我們陷入模糊。

4.1從“休閑”的經濟學概念出發的原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術界之所以在休閑產業的范圍界定上還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主要是緣于對“休閑”這一概念理解的多樣化。目前學術界對休閑的定義可謂是五花八門,既有來自哲學和社會學的定義,又有來自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定義,而且即使是來自同一學科領域的學者,他們所定義的休閑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們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內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將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閑產業的范圍時應該從哪一類“休閑”的定義出發?筆者認為,休閑產業作為一個經濟學的研究范疇,首先應該遵循經濟學的定義方法,從“休閑”的經濟學概念出發來對休閑產業進行定義。而在經濟學那里,“休閑”被定義為“消費者在閑暇時間里的活動”,它首先是一種消費活動,隱藏在這一活動背后的是消費者對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消費需求。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休閑產業首先應該被定義為國民經濟中所有“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部門”。

4.2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

既然休閑產業是指所有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行業,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哪些產品屬于休閑物品或休閑服務?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一個定義的難題,那就是:如果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那些為大型游樂場所提供游樂設備的行業將被排除在休閑產業的范圍之外,因為這些游樂設施并不是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它們只是游樂服務企業生產休閑游樂服務的中間投入,游樂服務企業生產的休閑游樂服務才是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但根據常識,這些生產游樂設施的企業顯然應該歸入休閑產業。因此,如果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休閑產業的范圍將過窄。相反,如果以消費者的間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因消費者的休閑引致需求而引發的所有產業活動也都將被納入到休閑產業的范圍,如那些為游樂設備生產企業提供中間產品的行業如鋼鐵行業、塑料行業、電力行業等,都將屬于休閑產業,這樣無疑會導致休閑產業的范圍寬泛無邊。

因此,我們既不能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也不能以消費者的間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而應該遵從“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即如果某產品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由消費者直接使用和消費”的,是“用于休閑的”,則這樣的產品就是休閑物品或休閑服務,生產這類產品的行業就屬于休閑產業。比如游樂場向游人提供的游樂服務是游客的直接休閑需要,而游樂場的游樂設施是游客的間接休閑需要,這些游樂設施雖然只是游樂場生產游樂服務的中間投入,但由于許多服務尤其是休閑類服務的生產具有生產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費者利用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設施進行自我服務,因此這類游樂設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產這類游樂設施的企業仍應被歸入休閑產業,而其他那些為生產休閑物品(用品)和休閑服務的企業提供中間產品的企業,由于它們所提供的中間產品不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納入到休閑產業的范圍。所以,對休閑產業的界定應遵循“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則。

4.3和市場相關的原則

人們的休閑活動多種多樣,有些要通過市場,有些不通過市場,那些不通過市場的休閑活動屬于自我休閑服務消費,消費者在進行這類休閑服務消費時沒有相應的產業活動發生,在GDP的計算中就沒有計入,因此雖然這類休閑活動在人們的生活中廣泛存在,但不能計入休閑產業的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將休閑產業定義為:由消費者的休閑消費需求引發的、國民經濟中那些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行業總稱,它廣泛存在于國民經濟三大產業之中。我們將存在于三大產業中的休閑產業部門分別稱為休閑第一產業、休閑第二產業和休閑第三產業,對稱簡稱為休閑農業(廣義)、休閑工業和建筑業、休閑服務業。在現代社會中,休閑服務業是休閑產業的主體產業部門。

下面,筆者從上述休閑產業的定義出發,結合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劃分法和2002年新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法,對休閑產業所包括的行業范圍進行界定,其中:

休閑第一產業。包括了第一產業中那些提供休閑物品的行業或部門,如農業中的花卉和園藝作物種植業、林業中的觀光林營造業、畜牧業中的寵物養殖業、漁業中的觀賞魚養殖業等,我們分別稱為休閑農業、休閑林業、休閑畜牧業和休閑漁業。

休閑第二產業。包括了第二產業中那些提供休閑物品和休閑場館的行業或部門,如休閑食品加工、休閑飲料制造、休閑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類公園、游樂園、體育場館、城市休閑廣場等的建筑等,我們將其分為三類,即休閑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休閑用具(器械、器材)制造業和休閑建筑業。

休閑第三產業。又稱休閑服務業,包括了第三產業中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消費需要提供休閑服務的行業或部門,如公園提供的游覽服務、健身館提供的健身服務、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務、桑拿館提供的沐浴服務、博物館提供的展覽服務、電視臺和KTV等場所提供的文化娛樂服務等。我們大致可以根據這類休閑服務的屬性將休閑服務業劃分為旅游休閑業、健體和美容休閑業、文化和娛樂休閑業、餐飲休閑業以及其他休閑服務業共5類。

6其他幾個需進一步澄清的問題

6.1休閑用品批發零售業是休閑產業嗎?

休閑用品批發零售業只是直接“銷售”而非直接“生產”休閑用品,它直接生產的是批發零售服務而不是休閑服務,這類批發零售服務并不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使用的”,因而不是休閑服務,不能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同樣的情況還存在于休閑用品運輸、倉儲、郵遞、保險等行業中。可見,美國學者穆森將發送和銷售娛樂設備的行業,以及我國學者李再永和宋成立將零售業、教育業、社區服務業等都納入休閑產業,是值得商榷的。

6.2休閑教育業為什么不能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

王琪延(2000)認為,人們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活動是休閑活動,由此所引發的產業活動屬于休閑教育業,應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這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休閑是指在閑暇時間里進行的活動,而業余時間是指非工作時間,非工作時間并不都是閑暇時間,它還包括業余學習時間、生活必需時間、家務(義務)勞動時間等。而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和工作技能,這一活動并不是休閑活動,作為這一活動載體的時間也不是閑暇時間而是學習時間,即使人們此時學習的是休閑技能類課程,他也只不過是為了通過學習掌握休閑的知識和技能而已,但這一學習活動本身并不是休閑。因此為人們在業余時間里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如業余大學等,應該歸屬于教育業而不是休閑業。實際上,按國外學者的觀點,休閑教育是指以學習和掌握休閑知識和休閑技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而不是指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受教育活動。它既可以在業余時間里進行,也可以在專門的學習時間里進行,如國外許多大學就開設有專門的休閑技能課程。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技術;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F326.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8.039

1研究水產養殖行業的現實意義

1.1水產養殖行業的經濟價值

水產養殖行業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產業是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水產品產量占世界總量近40%。據2016 年y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達814萬噸,進出口總額為293億美元。其中,出口量406萬噸、出口額203億美元,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706.8億美元)的28.77%;進口量408.13萬噸、進口額89.82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66%和2.22%。貿易順差113.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62億美元。水產品國際貿易由降轉升,全年水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300億美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將達1.69萬元,同比增長8.37%;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養捕產量比例達到75∶25,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比逐年提高全年水產品總產量6900萬噸。

1.2水產養殖行業的社會價值

2016年,全世界人均年水產品消費量達到20.5公斤,2006年全球人均消費量17.6公斤,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的富裕,預計2030年,如果人均消費量維持不變的話,養殖產量需增長5000萬噸。水產養殖使得市場上的水產品增多,人們餐桌上的菜肴更加豐富,水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增長蛋白質攝入,對人體健康有益。它在支持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減少城鎮遷移,創造就業機會及保持環境的可持續性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2 水產養殖的現狀

水產業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業中增長速度最快、效益收入最好、創造外匯最多的產業,帶動了漁業經濟發展和漁民增收致富。自1985年中央五號文件將“以養為主”確立為漁業發展方針以來,水產養殖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水產養殖業是我國漁業中的重要部分,是漁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如今我國漁業發展的重心從“捕撈為主”向“養殖為主”轉移,促使漁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水產養殖業超過捕撈業的國家。養殖、捕撈、加工是水產業的三大支柱,水產養殖業發展不僅為國內提供了品種多樣、數量充足的水產品,而且水產養殖品進出口貿易額占了農業出口的20%,出口創匯額在農業各產業中排第一位。我國進行規模化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已多達50種,工廠化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生態養殖等發展迅速,混養模式和大水面養殖上升勢頭迅猛。海水養殖由傳統的貝藻類,向蝦、貝、魚、藻和海珍品全面發展;淡水養殖也由“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傳統格局轉變,羅非魚、河蟹等特優水產品已形成規模。

3 水產養殖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導致水產養殖品食用不安全

水環境的污染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源于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我國1200條河流中,850條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個湖泊和近海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營養化問題。大量生物死亡,而重金屬、農殘、藥殘等有毒有害的物質通過水產養殖品進入人體,導致人體中毒,嚴重危及身體健康。

3.2養殖中藥物濫用,水產養殖品藥物殘留超標

多品種,高密度,集約化的生產方式加劇了養殖產品的疾病發生。為了減少損失,加大用藥、過量用藥、重復用藥等現象也加重了養殖中藥物殘留。

3.3養殖產品種質退化,病害泛濫

近親繁殖、不良養殖條件、親本質量差等問題導致養殖種質退化,就連我國“青、草、鰱、鳙”四大家魚種質退化也十分嚴重。近親繁殖使得隱性有害基因增多,生命力低,在塘表現活力低。不良的養殖環境使得養殖對象接受自然選擇,水生物就會處于生理生態的抑制中。繁殖技術的不完善也使生產中催產素過量使用,造成了品種質量及抗病力下降。

4 發展水產養殖行業的對策

4.1因地制宜,發展健康養殖業

我國在水產養殖病害的病理、病原、藥物及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礎,但總體研究不夠。面對淺海、灘涂、內陸大水面、低洼鹽堿地等水域采取不同的科學養殖方式,首先需要確定養殖容量、然后根據養殖對象確定養殖結構,采用立體利用水域的養殖技術和水域的環境優化及生物修復技術。建立以生態調控為主要病害監測、預報系為輔的養殖體系。

4.2優化品種結構,嚴格執行選育程序

建立良好的繁育體系,必須建立良好的繁育場以提供優良的親本。對品質評價和篩選、選育的各階段,開展優良、抗逆新品種研究。建立雌核發育、多倍體、性別控制、轉基因等育種新技術結合生理生態學手段,找出抑制性腺發育和制約早期苗種成活率的關鍵性環境和內在因子,在育種技術上嚴格執行催產的步驟,禁止多催,重復催產。

4.3設施養殖開發,高效養殖

可控程度高、集約化、高密度養魚技術是推廣的重點。海、淡水工廠化養殖技術中的水質控制、凈化處理、增溫、自動控制等工藝和設備的普及;開發10米等深線以外離岸海水養殖技術以及高密度養殖海區環境改造和水質改善技術;養殖工程自動控制技術推廣,加強水產養殖的人工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印,萇建菊.農村水產養殖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4,(10).

[2]張世羊,李谷.地下水用于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潛質與風險[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3,(03).

[3]邢麗榮,徐翔.水產養殖經濟效率與環境效率的測度及分析――以不同模式下淡水魚池塘養殖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6,(04).

[4]科學指導水產養殖用藥, 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2015年全國水產養殖規范用藥科普下鄉系列宣傳活動情況總結.2016,(04).

[5]馬馳.中國―東盟水產品貿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廣西大學,2016,(06).

[6]徐大明.基于機器學習的跨平臺水產精準養殖管理系統設計[J].太原理工大學,2016,(05).

[7]馮正平.服務“三農”是三贏:互聯網上水產咨詢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三農”問題與中部崛起》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9,(05).

[8]康永興.我國政府農業科技投入的重點領域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洛扎县| 昂仁县| 昔阳县| 冷水江市| 卢龙县| 花莲市| 古丈县| 裕民县| 灵丘县| 蓬溪县| 兴安县| 蒙自县| 方山县| 且末县| 论坛| 永新县| 泸溪县| 开远市| 泾川县| 崇信县| 泰来县| 普兰县| 陈巴尔虎旗| 阜城县| 文水县| 韶山市| 白山市| 兰州市| 岱山县| 墨玉县| 柳江县| 克什克腾旗| 威信县| 客服| 鄂伦春自治旗| 社会| 碌曲县| 太仆寺旗| 临城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