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人蓄共患寄生蟲病。根據感染血吸蟲后出現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不同而分為急性血吸蟲病、慢性血吸蟲病、晚期血吸蟲病。蕪湖縣位于皖東南沿江地區,歷史上血吸蟲病流行嚴重,今年初,全縣有螺面積305.5萬m2,6個鎮77個村流行血吸蟲病,其中二類村5個、三類村17個、四類村40個、五類村15個,流行區人口18萬人。縣血防站收治的血吸蟲病患者大多數是農民,由于其文化水平、心理素質、家庭環境和病情程度的不同,則護理需要也應有所不同。長期以來,我們對血吸蟲患者的護理措施多限于常規護理方面,而在病后期間對患者的心理動態方面研究不多,心理護理工作做的更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一方面對醫療保健服務的質量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對醫療保健過程中的人文關懷的要求亦日益增強。有鑒于此,筆者依據本站收治的血吸蟲病患者的心理狀況觀察資料,淺談血吸蟲病不同期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
1臨床資料
2003年以來本所收治血吸蟲病患者252例,其中急性血吸蟲病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齡12~53歲;慢性血吸蟲病患者200例,男125例,女81例,年齡8~77歲;晚期血吸蟲病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齡44~65歲。
2血吸蟲病不同期患者的心理特點
2.1急性血吸蟲病患者這類患者由于發病突然,病情重,來勢兇猛,醫護人員及家屬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其心理活動,患者常表現為恐懼、緊張、憂慮等,具體表現為:情緒緊張,經常找醫生打聽病情,擔心病情過重而難以醫治,因此造成失眠、納差、情緒不穩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2.2慢性血吸蟲病患者這類患者多數為20~50歲的青壯年。他們是家庭的支柱或是主要勞動力,因生產生活接觸疫水較多而造成重復感染。由于年輕力壯,抵抗力強,患者臨床表現不明顯,且年年檢查年年治療,吡喹酮副作用少,大多數患者與正常人一樣,能吃、能睡、能勞動,常常表現為無所謂,漠不關心,進而降低其全家人的血防依從性。
2.3晚期血吸蟲病患者這類患者病情重,病程長,體質弱,尤其是頑固性腹水反復發作,對治療喪失信心,自認為無藥可救,只等死神的到來。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渴求以至悲觀絕望,對低鈉飲食厭惡,這些心理活動對疾病的治療轉歸起著消極作用。
3護理對策
3.1對急性血吸蟲病患者應多給以關愛,入院后醫護人員應迅速熱情地接待患者,為患者提供一切可需服務;以美好、和藹、誠懇、充滿信心的語言、舉止和態度,使患者從心理上感到被護理人員重視,受到人格的尊重,從而建立了對護理人員的親切感和信賴感,可起到積極配合醫治護理的作用。同時做好精神安慰工作,調整心態,消除恐懼緊張等不安情緒,也是身心護理的關鍵。根據患者的職業、愛好、態度、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選擇一種適當的時間、談話內容與語調,給患者講解焦慮情緒帶來的危害性,讓患者消除消極情緒,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
3.2對慢性血吸蟲病患者應多給以說理開導,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安排他們看圖片、畫冊、錄像等,使他們知曉血防知識,增強血防意識;針對他們對血吸蟲病危害性認識不足,請同住的晚期血吸蟲病病友進行現身說教,介紹其不治或延誤治療導致因病致貧的嚴重后果,使患者認識血吸蟲病的嚴重危害性和及時治療的重要性,進而改變其衛生行為,提高其全家血防依從性。
3.3對晚期血吸蟲患者必須從整體護理出發,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活動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對出現悲觀絕望、焦慮渴求心理的患者,要關心安慰他們,使患者堅持住院,心情寬裕,配合治療。千萬不能歧視患者,對患者提出的要求表示理解,盡可能給予滿足。通過護理措施調動病員的積極情緒,利用其積極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動員家屬多向患者進行開導,使其安心治療養病。對腹水患者講明限鈉或限蛋白質飲食有利于腹水消退和防止肝昏迷的意義,解除其心理壓力,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4小結
心理護理是護理學中一門較新的學科,尚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基礎和臨床模式。開展血吸蟲病人的心理護理,必須深入病房,善于發現,全面了解,講究方法,解決問題,根據其心理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并不斷修正總結。
參考文獻:
[1]黃峻.人性化服務――現代護理的發展趨勢.中國護理雜志,2007,42(5):391.
[2]帥勤然,余文杰,陳蘭.吡喹酮的三日療法治療102例急性血吸蟲病臨床觀察.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3):84.
關鍵詞 兒童 疾病類型 防治
郴州市處于五嶺山脈交接地帶,季節、氣候、地域有其特點,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兒童各類疾病的發病率常與當地的氣候、地理特點有關。為此,以郴州市各級醫院(市級、縣級、鄉級)0~16歲住院兒童為研究對象,對郴州市住院兒童的病種分布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資料與方法
郴州市城區2個區、下轄9個縣及臨近郴州的耒陽、贛州、樂昌、藍山等各級別(一、二、三級)醫院2008~2010年16歲及以下住院兒童的病例資料,共收集202 551例患者的相關資料。
調查方法:疾病診斷參照ICD-9國際疾病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將所有內容建立出院病人數據庫,疾病名稱按輸入先后自行編號,并轉換為ICD-10標準碼分類統計,對疾病名稱不統一或變遷者,在分析時加以合并。所有調查數據經核對整理后按數據格式輸入,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結 果
住院兒童疾病類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疾病(46.2%);其次為消化系統疾病18.2%;新生兒疾病7%;五官科疾病5.8%;感染性疾病5.6%。22個系統疾病的排序構成詳情,見表1。
表1 郴州市及周邊地區住院兒童疾病構成排序
討 論
在郴州地區2008~2010年的202 551例住院兒童中,各系統疾病的構成以呼吸系統疾病居兒科住院患者的首位,這與國內相關研究報道一致[1,2]。呼吸系統疾病占住院兒童總人數的46.2%,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統疾病的64.6%,其次為支氣管肺炎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統疾病的15.9%和13.6%。郴州地區是礦資源極其豐富的區域,大量的礦資源開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呼吸道疾病極易受空氣的影響,再者跟郴州的氣候因素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排在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統疾病,占整個系統疾病的18.2%,該系統疾病以小兒腹瀉為主,占消化系統疾病的52%,小兒腹瀉發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為夏秋季節溫度較高,雨水充足,適合霉菌、細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兒童食用后引起胃腸炎,導致腹瀉的發生,這與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機體防御功能差有關。消化系統疾病有“病從口入”的特點,因此,要注重指導家長合理喂養,改善環境衛生條件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統分別為新生兒疾病7.0%、五官科類5.8%、感染性疾病5.6%。新生兒疾病以早產兒多見(36.4%),新生兒窒息23.1%;五官類疾病排序為:扁桃體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樣體肥大4%;感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39.6%;與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統的第五位[3],這與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發有著莫大的關聯。總之,加強兒童常見疾病的防治,仍是疾病預防和臨床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李旭,葉縣宣,孫曉燕,馬建虹,劉偉瓊,楊小慧.珠海市主城區12年住院兒童疾病譜變遷及死因分析[J].中國病案,2010,11:30-33.
【關鍵詞】
住院;疾病;醫院;學齡兒童
為全面地了解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及變化情況,以利采取相應的預防手段,降低嚴重影響學齡期兒童身體健康的疾病發生率,提高學齡期兒童健康水平,故進行了此次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開封市4家三級醫院2001~2010年間學齡期8421份兒童住院病歷,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兒童3950份、農村兒童4471份。全部資料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疾病種類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統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損傷和中毒(15.6%)次之。對呼吸系統疾病進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氣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學齡期兒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種類比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種類相同,疾病順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0%)、意外損傷和中毒(8.8%)、消化系統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3%)、消化系統疾病(8.8%)、意外損傷和中毒(6.8%)。
2.3 城市和農村學齡期兒童的住院疾病種類比較 前3位住院疾病種類相同,疾病順位有所不同。城市學生住院疾病
作者單位:475001開封,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9%)、消化系統疾病(8.8%)、意外損傷和中毒(6.5%);而農村學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損傷和中毒(9.1%)、呼吸系統疾病(8.4%)、消化系統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種類近10年發病趨勢分析 通過對2001-2010年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的分析,發現在住院疾病構成順位中,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始終排在前3位,同時前3位住院疾病種類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趨勢,應值得大家重視。
3 討論
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以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為主。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改善學齡期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近10年來呼吸系統疾病始終位居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首位。這與兒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點有主要關系,兒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組織,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極易發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為肺炎,同時喘息性疾病亦有明顯增多,所以加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進行毛細支氣管炎、哮喘發病機理以及預后隨訪的前瞻性研究,規范化的哮喘治療,提高患病兒童的生活質量,是我們兒科全體醫師今后從事研究和臨床工作的重點。消化系統疾病位居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的第2位,其中胃腸炎和結腸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主要原因為學齡期兒童的個人衛生自理能力差,沒有養成進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習慣,導致病從口入。隨著小兒C13呼氣試驗和超細無痛胃鏡檢查的臨床應用,發現Hp相關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道潰瘍疾病兒童數量漸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統疾病有“病從口入”的特點,所以指導家長對小兒的喂養,改善環境衛生,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開封市學齡兒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車禍傷、跌傷、異物吸入、中毒等為主,這與目前機動車數量劇增、公眾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性還還相對較差、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全球范圍內,意外損傷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兒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學齡期兒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第二,發生傷害的常見原因為玩耍、騎車、運動、溺水及觸電等,校園內外受傷機率明顯高于家中,所以加強對學齡期兒童的安全教育,盡量避免意外傷害發生,開展以學校為主體的綜合預防措施,對降低學齡期兒童的傷害發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統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統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多發的病種,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進食不潔食物,這與女生喜食零食、衛生意識較差有關,針對這一點在兒童中開展食品衛生知識教育、使她們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亦很重要。
農村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損傷和中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農村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農村學齡期兒童自我防范意識和安全知識教育非常重要。為了提高全民族兒童的健康水平,廣大農村的衛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視。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類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兒科醫學也從單純診治軀體疾病發展到關注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對于兒童疾病從注重治療向注重預防保健轉變,進而涉及社會-文化問題,成為現代兒科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根據不同疾病的發展和變化趨勢,不失時機地采取綜合有效的預防措施,提供高質量醫學關注兒童,盡一切力量使兒童達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狀態[3]。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關注兒童的健康,為兒童創造一個和平、寧靜、清新、活潑的生長環境是我們全體兒科醫生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參 考 文 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等. 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664-1669.
[關鍵詞] 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 支原體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中圖分類號] S8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氣候比較惡劣,氣溫較低,因此,雞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個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雞的呼吸道系統疾病。一是傳染性因素,包括:支原體、大腸桿菌(氣囊炎)、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喉氣管炎病毒、傳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傳染性因素,包括:①環境因素:如果雞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溫度超過了5℃,那么雞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氣質量不好——氨氣含量超標、煙塵大等。②應激反應:疫苗反應、捕捉、轉群等。③營養方面: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A)等。三是人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當的免疫時間間隔,疫苗質量不合格,雞舍內沒有做到合理科學的消毒以及飼養員養殖方法不規范等原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從環境因素上的通風保濕這個方面來對雞的呼吸系統疾病做一個系統的闡述分析。
一、通風和保溫問題
一般情況下,養雞戶不能夠充分處理好通風和保溫這兩個方面因素的關系,通常的養殖戶大多注意雞舍的保溫,而忘記了雞舍的通風問題。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為:第一,因為一旦雞舍的晝夜溫度超過5℃,雞舍內的雞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養殖戶就很注意雞舍的保溫;第二,雞的一些生理特點會錯誤的引導養殖戶,使得養殖戶無法處理好通風和保溫二者之間的關系。
1.耐氧力強。雞的呼吸系統是由喙——鼻腔——喉——氣管——支氣管——肺——氣囊組成的,雞進行呼吸的時候,氣體經過雞的喉和氣管等進入肺臟和氣囊,當氣體經過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會經過與吸入的氣體交換到達雞的前氣囊,因為在呼氣前前氣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經被排出,后氣囊中的空氣就會被擠入到肺腔中進行氣血交換這一過程,氣血交換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氣體又會被擠入前氣囊,這就是雞的整個呼吸過程。與其他動物的呼吸系統不同,雞不論是在呼氣的時候,還是在吸氣的時候都能夠進行氣血交換這一過程,因此,雞具有非常強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動物中,相同單位體重的雞耗氧量是最大的。從上面的兩個方面因素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雖然說雞在動物中耐氧能力比較強,但是它的單位體積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雞的正常生理活動中對氧氣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氣。同時,如果雞舍內不注重通風處理,會造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雞會患上呼吸系統疾病,如果呼吸系統疾病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就會引起雞的腸道系統疾病,繼而引起雞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雞舍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夠過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過0.5%,而氨氣的濃度超過了20ppm,就會對雞的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這一現象并不嚴重造成的影響就是雞的性成熟較晚,雞的患病率較高,嚴重的話會導致雞舍內的雞患上腫頭、腹水疾病。這些都是雞舍內沒有做到合理通風所造成的影響。
二、如何科學合理的通風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才能夠做到雞舍的合理通風:首先,雞舍的通風要勤,晚上也要對雞舍進行通風,不能夠關上雞舍;其次,每次通風的時間要短,特別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風時間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了;再次,必須做到室內外空氣的對流,并不能只打開天窗;而且,必須避免冷空氣直接吹向雞舍內的雞,盡量使得冷空氣從雞舍的兩側或者是雞舍的上面吹向雞,也可以設置擋風板來阻擋冷空氣;也可以在雞舍通風之前給雞舍適當提高點溫度,或者是在通風口設置一些熱溫板,進而增加溫度;最后,必須及時清理雞舍的雞糞,保證雞舍的清潔。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預防。一般來說,預防雞的呼吸系統疾病的方法一共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對雞進行疫苗的接種。接種疫苗所預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傳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腸桿菌引起的氣囊炎疾病,接種疫苗并不能夠很好的預防,因此,我們不建議接種疫苗來預防這種氣囊炎。第二種預防方法是藥物對呼吸系統疾病進行預防,比如說使用土霉素鈣預混劑和吉他霉素預混劑來對雞的呼吸系統疾病進行預防。
2.治療對于已發生呼吸疾病的雞群有以下幾點措施。養殖戶必須根據雞的患病癥狀來確定雞的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這種疾病癥狀主要有干咳和濕咳,所謂的干咳是指雞咳嗽的時候沒有痰液只是咳嗽,這時就需要解決雞的咳嗽問題,因為雞咳嗽的時候會帶動氣流,進而破壞雞的呼吸道系統的粘膜等,這也會導致一些細菌的感染入侵;而濕咳就是指雞正常的呼嚕,但是它會產生一定的痰液,這個時候就不必做鎮咳處理,必須稀釋雞的痰液,讓雞能夠把痰液咳出來,避免呼吸困難,進而導致雞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釋劑有氧化銨以及禾豐生產的“康諾”等藥劑,這些藥劑的效果都比較明顯,效果較好。但是如果雞的癥狀比較嚴重,就應該使用氨茶堿來治療雞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據不同細菌病毒的感染能狀況來決定使用哪種消炎藥物來治療雞的病原體感染疾病;治療雞的呼吸道系統疾病的藥物有抗病毒類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藥,其他的還有向安乃近這些解熱鎮痛之類的藥物。適當的喂食雞舍內雞一些維生素A,可以大大減少雞的呼吸系統疾病,修復雞的呼吸系統的細胞損傷,修復雞的呼吸道粘膜。在對雞的呼吸道系統疾病進行治療時,要有一個合適的用藥時間。因為向支原體和衣原體這樣的病原體并沒有細胞壁,導致很少的藥物能夠將其殺死,而且它們通常會有兩種遺傳物質。同時,這些病菌生長在細胞外,就像雞的氣囊,在氣囊上并沒有細胞,也就沒有了毛細血管,因此藥物很難將病菌殺死。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雞的呼吸道疾病治療困難的問題。我們建議使用噴霧治療外加一定的飲水方法進行雞的疾病治療,并且維持足夠的治療療程,才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而述,養殖戶要想做好養雞生產,就必須秉承著“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理念來進行生產過程。必須做好雞的病毒預防工作,接種相應的疫苗。同時,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給雞營造一個合適的生存環境。如果,雞的呼吸道疾病已經發生了,就應該盡量找出致病原因,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而減少疾病在雞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狄淑英.雞群頑固性呼吸道病的應對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綜合征的用藥原則及最佳給藥途徑[J].北方牧業,2009(14)
廣西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廣西南寧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討鹽酸氨溴索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方法 選擇80例患有呼系統疾病患兒,分為兩組。試驗組采取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對照組采取鹽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試驗組40例患兒中,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40例患者中,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出現1例患兒消化系統癥狀(惡心、嘔吐等),出現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5%,對照組出現3例消化系統癥狀,心率紊亂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2.5%,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兒科治療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兒童中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具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統疾病;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簡介] 鄭明(1977-),男,壯族,廣西橫縣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郵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體發育尚未完全,免疫機制尚未完善,機體抵抗力較低,尤其在季節及溫度變化大時,兒童患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較高,該類患者在兒科中較為常見,為常見病、高發病[1]。患兒體質特殊、疾病發生率高,臨床正確選擇合適藥物顯得尤為重要[2]。臨床治療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方式多樣,可靜脈滴注藥物,也可選擇霧化吸入方式,藥物也逐漸多樣化。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屬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用藥,效果顯著。為探討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對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該研究將2012年1月—2013年1月該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分組治療,記錄并觀察注射氨溴索的試驗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對照組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患者年齡1.8~8.9歲,平均(6.7±2.5)歲,治療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兒中,45例為男性,35例為女性,28例為新生兒肺炎,27例為小兒毛細支氣管炎,25例為小兒支氣管肺炎,所有患者均無心臟病等先天性系統性疾病。將8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兒肺炎患兒,19例小兒毛細血管支氣管炎患兒和10例小兒支氣管炎患兒;試驗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兒肺炎患兒,8例小兒毛細血管支氣管炎患兒和15例小兒支氣管炎患兒.兩組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試驗組給予鹽酸氨溴索-伊諾舒(國藥準字H20051604;產地:天津市南開區玉泉路96號)注射液治療,靜脈滴注,<2歲患兒,2次/d,7.5 mg/次;<6歲患兒,3次/d,8 mg/次;>6歲患兒,2次/d,15 mg/次;對于呼吸窘迫患兒,以30 mg/Kg計算藥物總量,分2次靜脈滴注。對照組:40例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鹽酸溴己新(國藥準字H31022703;產地: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滬路879號)注射進行治療,<6歲患兒,2~4 mg/d,分2次給予;>6歲患兒,4~8 mg/d,分2次給予。
1.3 評定療效標準
①顯效: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無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紫紺,聽診患兒肺部濕羅音消失;②患兒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減少,濕羅音減少,患兒接近正常;③患兒臨床癥狀無改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未見減少,聽診患兒濕羅音未見減少,病情基本無恢復[2]。總體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40例患兒中,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40例患兒中,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經統計學分析,P<0.05,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不良反應比較
試驗組出現消化系統癥狀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對照組40例患兒出現消化系統癥狀3例,心率紊亂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2.5%,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8,P<0.05)。
3 討論
鹽酸氨溴索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常用,對呼吸系統疾病療效確切,該文中總體有效率95%,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注射鹽酸氨溴索治療患兒呼吸系統疾病試驗組的療效(有效率為95%)顯著高于使用鹽酸溴己新治療對照組的療效(有效率為80%);試驗組患兒在治療過程出現的不良反應有消化系統癥狀和皮疹,觀察組患兒還會出現息率紊亂的不良應,且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0%)高于對照組(12.5%)。這意味著鹽酸氨溴索對改善患兒的呼吸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為臨床上在研究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提供了參考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術和采取的樣本量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誤差,影響試驗的結果,為進一步得出精確的實驗數據和結果,需規范操作和改進技術,并擴大樣本量才能提高結果的可信度和結論的準確性。鹽酸氨溴索在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其發揮作用為分解多糖纖維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利于修復支氣管上皮組織,同時鹽酸氨溴索同時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狀細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滯度降低,可促進患兒排除痰液,同時抑制釋放炎性介質,并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另外,鹽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較強,可抑制中性粒細胞產生H2O2J及溶酶體的釋放[5],進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應性;其次,鹽酸氨溴索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主要機制為通過抑制肥大細胞、白細胞釋放組胺類物質、白三烯等炎癥物質,抑制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鹽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減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氣量,使患兒呼吸狀況改善,機體恢復。呼吸系統疾病就是在其鹽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響下達到治療的效果。
兒童因其獨特的機體特點,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兒支氣管較為狹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導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氣管造成呼吸道堵塞,進而呼吸困難,甚至導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呼吸系統疾病在兒童發病率較高,部分病情嚴重者表現呼吸窘迫綜合癥、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7]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減少了機體內病毒數量,同時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其狹窄狀況,可促進肺功能恢復,機體病情得到好轉,免疫力也同時可提升。相關研究表明[8],鹽酸氨溴索可應用于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作用較佳,且無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
通過分析發現,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在取得較佳療效同時,仍有不良反應出現,消化道系統癥狀的出現,雖例數較少,但表明對胃腸道仍有一定影響,我們臨床治療時,不僅關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時也應更加重視不良反應的出現,以保證患兒安全。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兒呼吸系統疾病病情,同時具有不良反應少優點,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楊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0):49-50.
[4] 王亞文, 付世龍.鹽酸氨溴索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9):1175-1176.
[6] 肖興仕.鹽酸氨溴索在兒童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2012,10(9):149-150.
[7] 高宏.鹽酸氨溴索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9):131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