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生呼吸道暴露的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助產士;職業暴露危害;防護措施
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了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稱為職業暴露。這類職業暴露,包括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線職業暴露、化學性職業暴露等。在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中,尤其是助產士在進行各種接產操作時容易被血液體液污染及銳器刺傷,從而增加了被感染的機會,因此助產士熟悉職業暴露的危害并加強防護尤為重要。
1 職業暴露危害因素
1.1 感染因素 助產士每天接觸產婦的血液、體液和羊水,較多的急診產婦未來得及做常規化驗檢查,就開始分娩了,隨著各種血源性疾病的增加,比如HIV、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被各種傳染病病原體感染的概率就增加了。
1.2 銳器刺傷 接產過程接觸手術剪子、縫針、注射器等銳器,易造成職業暴露。
1.3 化學因素 分娩室屬于醫院的重點部門,按手術室Ⅱ類環境管理,室內物體表面、地面、診療用品使用化學消毒劑(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對助產士的呼吸道有刺激,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1.4 心理因素 分娩過程漫長復雜且技術含量較高, 助產士的工作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又經常會遇到緊急的突況,例如難產、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等,使機體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
2 職業暴露危害因素的預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醫院建立完善的預防醫院感染的相關制度,建全分娩室各級人員工作職責、流程、各環節質量控制標準、職業暴露的應急預案等。
2.2 加強職業安全教育 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充分認識職業暴露的危害。對急診和已知的傳染病產婦,在診療操作時戴雙層手套、使用一次性防滲透手術衣,配帶眼罩、面罩等用品,防止血液、體液、羊水飛濺而造成的污染[1]。科室定期進行業務學習,將可能引起職業暴露的因素,逐項進行預防教育、規范操作,反復考核,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
2.3 預防銳器刺傷 熟練掌握銳器的技術操作規程,接產時使用后的縫針、針頭等銳器,直接放置于銳器盒中,養成用鑷子夾取污染針頭和銳器的習慣,絕對不能徒手處理污物和破碎的安瓿,裝量達到3/4時即旋蓋密封回收焚燒處理。在工作中一旦發生有血液或羊水濺入眼結膜,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用聚維酮碘局部沖洗黏膜;若有傷口,立即用流動清水反復沖洗,擠出傷口的血液,并用0.5%聚維酮碘或75%乙醇消毒傷口,如被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感染過得污物或銳器損傷的,則應在24 h內注射相應的高價免疫球蛋白和疫苗[2],填寫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表,及時送感染管理科存檔備案,并且定期追蹤隨訪,及時發現是否被感染。
2.4 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保持環境衛生清潔,溫度保持在24~26℃,濕度以50~60%為宜,室內每日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 min。室內空氣消毒使用動態空氣消毒器進行消毒,每日2~3次;根據污染的程度使用相應濃度的含氯消毒劑消毒室內物體表面、地面、診療用品等,30 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以減少對環境和診療用品的危害和腐蝕。每周對工作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和終末消毒,并做好記錄。
2.5 提高助產士的綜合素質 醫院給予充足的助產士人員配備,合理安排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圍,相互幫助的團隊精神可以緩解各種壓力。助產士自身熟練掌握各種操作規程,提高緊急突況應急能力。
2.6 免疫接種管理 我院尤其重視從事高危助產的醫務人員,定期健康體檢,根據體檢結果注射相應的疫苗,例如乙肝疫苗抗體陽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當抗體滴度下降到
隨著助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助產士已成為感染各種病原體的高危人群,在工作中必須認識到職業暴露的危險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積極采取有效地防護措施,把職業暴露的各種危險因素降到最小程度。
參 考 文 獻
[1] 任娟.助產士職業危害因素與防護措施.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486.
【關鍵詞】特重度燒傷;手術室;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363
特重度燒傷是指燒傷總面積>50%或Ⅲ度燒傷面積>20%的燒傷[1]。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特重度燒傷的患者也逐漸增多。由于損傷嚴重,死亡率較高,如何對特重度燒傷患者進行臨床急救與護理,降低特重度燒傷患者的并發癥、死亡率就顯的尤為重要。特重度燒傷急救手術與其他外科急救手術相比較,它具有參加人員多,患者病情重且急,物品準備多且特殊,再污染概率高等特點。我院地處有多家化工石化企業的南京市化學工業園區,是園區范圍內唯一一家綜合性三級醫院,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燒傷救治是我院的一大特色。
1臨床資料
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特重度燒傷患者10例,年齡30-65歲,燒傷面積52%-94%TBSA,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燒傷和休克。10例患者均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經過后期的植皮換藥治療均痊愈出院。
2手術室急救護理配合
21啟動搶救應急預案:充分的術前準備和熟練精湛專業的手術配合是急救手術成功的關鍵[2]。根據本科室大面積燒傷搶救應急預案成立4人搶救小組,分工清楚,流程明確。各部分流程相互滲透,可隨病情變化提前或交叉,使搶救工作銜接緊密,提高搶救成功率[3]。洗手組2名護士負責手術配合,潔污分開,清創和拉網同時進行。巡回組2名護士負責物品供應和整體協調。通知麻醉科做全身麻醉準備,通知眼科、泌尿外科、骨科術中會診。
22物品準備:燒傷植皮包,凡士林紗布,美寶濕潤燒傷膏,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敷料,布類包多個,燒傷敷料包多個。特殊敷料包內備自制大棉墊:規格為100cm×40cm和70cm×40cm左右各4-5塊,以備包扎胸腹背部和大腿。特殊器械:多功能壓皮機(內有網狀壓皮刀和拉網木板等),漏斗型清創沖洗車1個,大號污物桶2個,燒傷專用翻身床。
23洗手組護理配合:
231將手術間溫度調節至30℃,濕度調節至60%,手術床與翻身床鋪好無菌床單備用。準備消毒的血壓計袖帶和血氧飽和度探頭。清創用的布類、敷料、消毒液、溫生理鹽水準備充分,確保手術所需。
232提前15-20min上臺,準備器械臺3個,分別放置器械包,敷料布類包和多功能壓皮機。掌握好消毒液用量及消毒范圍,動作要協調、準確、迅速;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創面暴露時間及麻醉時間[4]。
233一人負責協助醫師清創:使用漏斗形清創車,清創車下置污物桶,避免液體噴濺。清創順序為:先仰臥位清洗胸腹部、四肢和會,后用翻身床將患者翻至俯臥位清洗背部和臀部,對皮膚水泡進行剪除,注意清洗后的部位在未包扎前覆蓋無菌布單避免再污染和保暖。一人負責協助醫師進行異種皮拉網,檢查異種皮包裝、有效期、有無異味和霉斑,異種皮取出后需生理鹽水沖洗后再用,根據異種皮所需間隙選擇壓皮刀。拉網用木板不可太厚保證拉網成功沒有斷裂。拉網的目的是促進滲出液排出防止液體積聚于創面和異種皮之間,減少感染的機會。包扎四肢時使用長方形紗布,包扎時注意動作輕柔避免異種皮的移位。異種皮拉網時固定器械臺,避免器械臺移動導致的拉網失敗。四肢部位包扎需適當加壓減輕組織的腫脹。
234兩人分別配合清創和拉網,配合時注意無菌原則和消毒隔離,清創和拉網手術器械分開放置,清創前和清創后器械敷料不可混用。變換時撤去潮濕污染布類,重新鋪無菌單。使用翻身床翻身時,保護未清創包扎的創面,覆蓋無菌單,避免再污染。
24巡回組護理配合:
241患者交接。接診時,與護送人員詳細交接患者燙傷面積、燙傷深度、特殊部位燙傷(呼吸道、會)、多科醫師聯合會診排除合并傷(顱腦外傷、胸腹腔內出血、張力性氣胸、頸胸腰椎骨折、角膜損傷)。
242開放靜脈通道抗休克治療。靜脈選擇的原則為:靜脈通道近心端沒有損傷,大面積燒傷患者以深靜脈置管為首選。配合麻醉醫師實施深靜脈穿刺置管,如患者頸部燒傷無法粘帖保護膜,協助麻醉醫師將導管與皮膚縫合兩針固定導管,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外用繃帶纏繞頸部兩圈固定,松緊以能放進兩指為準。如患者以后的植皮取皮區只有頭皮,則不選擇頭皮靜脈作為靜脈通道。按照燒傷補液計算公式計算燙傷后第一個8小時內輸入液體量。晶體液選用平衡鹽溶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癥和糾正部分酸中毒,膠體液選用羥乙基淀粉,先晶后膠交替輸入。根據血氣分析結果遵醫囑給予碳酸氫鈉溶液靜滴。補液的監測:①成人尿量維持30~50ml/h為宜,②心率
243開放氣道與呼吸道護理。特重度燒傷患者常合并氣道燒傷或口腔鼻黏膜燒傷,配合麻醉醫師開放氣道,插管同時觀察口腔粘膜和咽喉部有無損傷,如有損傷給予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鹽水溶液棉球涂擦減輕炎癥反應和水腫。為了防止黏膜水腫阻塞氣道,術后不拔除氣管插管,與病房交接做好呼吸道護理。為了術后盡早腸內營養支持,開放氣道后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病情評估與搶救工作同時進行,以縮短麻醉和手術時間。整理患者相關物品與患者家屬妥善交接并記錄于患者物品交接登記本上,通知病房護士做好迎接危重患者的準備。
244更換和翻身床應用。翻身床在大面積燒傷手術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創面充分暴露,便于術者對創面的觀察和處理。大面積燒傷患者自動與被動更換都是困難的,需采用翻身床來完成變化的要求。使用翻身床前,提前將手術患者翻身時要用的無菌紗墊折疊好以備翻身時用,仰臥位翻為俯臥位時,將患者額部、胸部、髖部、膝蓋墊厚,使患者在翻身床與手術床對壓時有較寬裕的空間,避免擠壓患者影響呼吸。檢查翻身是否在正中,頭面部是否擠壓,清理翻身床上的手術用物,尤其注意清理手術器械如剪刀等,以免在翻身床過程中發生誤傷。巡回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告知麻醉醫生,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翻身手術治療。準備工作就緒后,用約束帶將患者妥善固定,壓力適宜。由2名主管醫生和2名巡回護士共同完成翻身工作,麻醉師托住患者頭部保護氣管導管防止移位,靜脈輸液管道和導尿管妥善安置,翻身時應輕、穩、準、快,多人合作快速翻轉翻身床。翻身后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對患者背部快速清創包扎,手術完畢后不再更換手術床,直接用翻身床轉送患者回病房,減少患者變動。
245術中連續的病情評估。在燒傷護理中,可增強對感染、微循環紊亂、水電解質、酸堿失衡以及內臟各種器官急性變化的預見性,為臨床處置提供重要信息[5]?;颊叱w征監測外,還需進行術中的動脈血氣監測和每小時尿量監測,一般情況下,成人每1%燒傷面積可有高達190ml的體液丟失。及時評估吸引器貯液袋內液體量、浸濕敷料量與每小時尿量,為抗休克治療提供信息。如患者有會燙傷,請泌尿外科會診協助留置尿管。
246術后轉送。術畢保留氣管導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胃管將患者送回病房,與病房護士詳細交接燙傷面積深度、生命體征、已補液體總量、術中每小時尿量、四肢末梢循環。因患者為特重度燒傷,身體大部分均被敷料包裹,與病房護士交接時,需重點觀察患者呼吸,避免敷料包裹過緊影響呼吸的情況。
3體會
31急救手術體現手術室護士綜合能力。急救手術參加人員多,物品準備多,患者病情危重多變;不但需要手術室護士技術能力過硬,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手術護理過程中要綜合評價患者的各項客觀指標制定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動態的、連續的優質整體護理。急救手術的順利進行需要手術室護士的密切配合,平時進行搶救手術的預案演練有助于流程的優化和手術室護士急救水平的提高,并且可以縮短手術時間。
32合適的溫濕度,預防低體溫。清創時要注意保暖,室溫宜保持在30-32℃,大面積燒傷病人尤其重要[6]。未進行手術操作的身體部分給予無菌單遮蓋。燒傷面積較小時清創沖洗液體應為不加溫液體,可以減輕燒傷程度和疼痛感。但重度燒傷患者燒傷面積大且全麻下手術,為了預防術中低體溫,沖洗液體經加溫至37℃再使用。研究表明每輸入1L室溫下液體可使體溫降低025℃ [7] ,靜脈輸入的液體經過加溫至37℃后再使用。因術中使用大量的沖洗液體,在給液體加溫時需注意溫度控制,防止溫度過高發生皮膚黏膜再損傷。
33避免再污染。護理措施為:(1)清創前患者先蓋無菌單后再蓋棉被。(2)無菌單鋪設的手術床,消毒的血壓計袖帶和血氧飽和度探頭,變換時更換污染布類敷料,兩名護士手術配合潔污分開,避免皮膚的再污染和損傷,預防感染。(3)兩組護士配合縮短清創術的時間,遵守無菌原則,減少創面暴露時間。(4)患者頭部有輕微燙傷,剃除患者頭發,用溫生理鹽水清洗頭皮,動作輕柔,保護供皮區預防感染。
34并發癥的預防。(1)大面積燒傷早期需預防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需及時糾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補液量根據燒傷面積和體重進行估算,同時需要根據血氣分析結果給予碳酸氫鈉溶液堿化尿液促進毒性物質排出。監測每小時尿量,觀察尿液的性狀,密切監測腎功能。(2)大面積燒傷患者皮膚的屏障功能嚴重受損,增加發生感染的幾率。有國外資料[8]表明,燒傷面積>30%的死亡患者中70%的患者發生了感染。除了術中避免創面再污染之外,需注意呼吸道的管理,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3)大面積燒傷患者需預防應激性消化道潰瘍的發生。大面積燒傷患者分解代謝旺盛需盡早給予營養支持,休克糾正后盡早給予腸內營養,這樣不但可以確保能量需要,還可以讓腸道盡早復蘇,避免因胃腸道細菌移位而出現腸源性感染[9]。
35積極有效的心理支持。大面積燒傷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護理也是燒傷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10]。大面積燒傷常為意外傷害,患者毫無心理準備,容易引起情緒休克;因此在搶救患者生命的同時還應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如患者至手術室時已經神志不清,手術護士在術后進行回訪,配合病區護士安慰鼓勵患者,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給患者舉例現住院的逐漸好轉的病例,并請其他同病種患者現身說法,鼓勵患者配合救治。與患者家屬溝通,患者家屬保持積極的態度有助于患者心理壓力的緩解。并在以后的換藥植皮手術前后進行連續的心理護理,實現手術室優質護理。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核心是臨床人文關懷能力[11]。隨著現代護理觀的實施,手術配合已不僅僅局限在簡單的操作配合,患者心理特點分析并實施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在急救手術中仍然為重點。
參考文獻
[1]孫永華 盛志勇 臨床診療指南 燒傷外科學分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2
[2]石燕 范淑清 程海琴 大面積深度燒傷急救手術120例的護理配合[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9 ):7205
[3]柴爽,馬鷹,五步流程法在搶救重度燒傷患者中的應用 [J] 中華現代臨床護理雜志2009,4( 3) : 172
[4]陳松蘭,曾偉,燒傷病人體溫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06,20(3):753
[5]梅黎敏,全程護理模式在燒傷手術室的實施及體會 [J] 醫學信息 2011,24 (7 ):4729-4730
[6]覃鳳均 燒傷創面早期處理[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7,35(1):19-20
[7]吳伯瑜 黃逢元 燒傷病人靜脈復合麻醉切削痂植皮術術后低體溫68例 [J]中華麻醉學雜志 1999,19(2):121
[8]Nitin Bandekar,Vinodkumar CS,Basavarajappa KG,et alBeta lactamases mediatedResistance among st gram negative bacilli in burn inf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2011,2(3):812-820
[9]秦媳秀 張林瓊 危重患者腸內營養實施的觀察與護理 [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7,10(09):126-127
關鍵詞:二氧化氯;爆炸泄露;應急措施;
Abstract: In tap water production process, the prevention of chlorine dioxide and other toxic and harmful goods generator explosion leak events,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disas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intern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supply unit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lorine dioxide generator explosion accidents, and accident emergency disposal scheme were discussed, and mad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peers, reference.
Keywords: chlorine dioxide; explosion leak ;emergency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731.5
概述:無棣縣農村供水總公司成立于2000年,承擔著該縣除城區之外的10個鄉鎮,34萬人的自來水供應及魯北高新區工業園、新海工業園的的淡水供給任務。公司擁有三角洼和蘆家河子兩座凈水廠,日處理水能力達到10萬噸。公司始終把生產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對源水的消毒處理中,運用液氯配合二氧化氯共同消毒處理的方法,效果顯著,同時增加了有毒有害物品爆炸泄露事故發生的隱患。公司通過制定系列規范化工作制度和相應應急方案措施,較好地預防了有毒有害物品發生爆炸泄露等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的正常進行。
一、二氧化氯發生器工作特點及爆炸泄露事故原因
(一)、利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優點。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消毒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分為物理和化學兩大類,利用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是比較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明顯,余氯穩定,而且不受PH值的影響,不與氨反應,不產生三鹵甲烷和致突變性,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為氯的2倍,對鐵、錳、嗅味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明顯,其毒性對人體遠遠小于液氯,因此被各凈水廠普遍采用。
(二)、二氧化氯發生器發生爆炸泄露事故的原因。由于二氧化氯液化溫度為9.7℃,且易揮發,遇光又易分解,一次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臨用時就地制備。在制備和使用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或設備本身的原因(發生器壓力過大)等,可能產生容器破裂、閥門斷開或加藥管線破損而引起二氧化氯和原料泄漏,最嚴重是因反應速度控制不當導致壓力過大產生爆炸,氣體或原料擴散形成危害。
二、利用無棣縣農村供水總公司制定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爆炸泄露事故應急預案,對此類有毒有害物品泄露處置措施進行探討,以期供同行借鑒參考。
(一)、無棣縣農村供水總公司二氧化氯凈水設施基本情況
1.設備情況:無棣縣農村供水總公司三角洼凈水廠常年使用殺毒滅菌劑為二氧化氯(clo2)。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日生產量約為200kg。
三角洼凈水廠二氧化氯設備間位于生產廠區最東側的中部,占地面積80平方米,一間反應室,兩間儲料室;南側為混凝劑聚合氯化鋁投加池和混凝劑倉庫,北側為一級提水泵房。
二氧化氯發生器位于設備間反應室內,配置原料罐3個。儲料室兩間內分別放有鹽酸原料罐2個,儲存鹽酸共10噸;氯酸鈉原料5噸。
2.安全設施、防護用品及用具
(1)安全設施:二氧化氯設備間安裝有二氧化氯泄漏報警裝置,出現泄漏,能夠及時報警;同時在設備間距地面300-500mm處安裝2臺能對流的排風扇,控制開關應遠離設備間并易于操作,一旦出現一般性泄漏,能夠及時抽排以確保安全。
(2)設備配置用品:水廠設備間應常備過濾器用亞硫酸鈉,常備量為25kg,每次投加量100-200g,定期調配更換或在過濾器中發生中和反應后隨時更換。
(3)防護用品和用具:水廠備多套過濾式防毒面具,同時崗位職工還按規定發放了口罩、橡膠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
在正常情況下,以上設施及用品完全能夠滿足生產操作、維護維修的需要,防護工具保持完好,可隨時使用。除此之外,按規定二氧化氯發生器還常備一定數量的專用扳手、活動扳手、密封帶、易熔塞、橡膠墊、10%氨水等搶修器材,以備不時之需。
(二)、加氯設備的使用狀況
三角洼凈水廠在制水生產過程中,每天 24小時使用二氧化氯發生器,通過加氯系統對源水進行消毒。目前存在的危險主要有二氧化氯發生器因壓力過大發生爆炸,以及原料使用、運輸、儲存和管理不當造成泄漏事故,給生產造成了安全隱患。
二氧化氯設備間和混凝劑加藥間操作均屬水廠生產科,凈水廠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由熟悉業務的專職人員實行24小時2人值班。操作人員均為正規學校專業畢業,并經過了由衛生安全監督部門組織的安全培訓,持證上崗,通常能夠確保加氯設備安全運行。
(三)、二氧化氯發生器、鹽酸及氯酸鈉相關事故的產生
1、二氧化氯發生器
(1)二氧化氯反應系統采用兩段分級反應,即第一段反應中原料濃度較高,但控制溫度較低,反應速度較慢;第二段反應中控制溫度較高,但反應物料濃度較低,反應速度仍控制在較低范圍內。通常當二氧化氯反應器在-110mmHg下運行時,其氣相中ClO2的濃度控制在8%以下,使反應器的氣相空間減至最少,保證生成的ClO2在反應空間中停留時間小于1秒;二氧化氯發生器關鍵部位設置2個安全閥,實現對運行過程的雙保險;發生器內部為負壓狀態,并有非常靈敏的防爆裝置,一旦設備出現正壓,即可通過防爆裝置泄壓。
設備間所有操作人員嚴守操作規程和安全措施,生產科長及業務負責人定期巡視,定期檢查設備及階段性原料罐、泵、閥是否正常無損壞;如設備運行出現異常,立即關閉設備,排查故障、確保無誤后再重新啟動發生器。
(2)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事故的原因為反應速度控制不當導致壓力過大產生爆炸,氣體或原料擴散形成危害,另外由于工作人員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或設備本身的原因等??赡墚a生容器破裂、閥門斷開或加藥管線破損而引起二氧化氯和原料泄漏。二氧化氯為黃綠色至桔紅色氣體,沸點11℃,冰點-59℃,易溶于水,飽和溶解量為2900ml/L。二氧化氯為強氧化劑,其毒性及對人體的危害性遠低于常用消毒劑氯氣,在吸入高濃度氣體時可引起咳嗽,并損害呼吸道粘膜,但不造成致命傷害。當密閉空間內二氧化氯含量達到10%時,形成易爆氣體。其危害程度因季節、風向、溫度、氣壓等因素,受災影響范圍也不同。
2、鹽酸
(1)工業級鹽酸濃度31%,為無色或微黃色發煙液體,強酸性腐蝕品,有刺鼻的酸味。不燃無爆炸,但與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時,產生氫氣,有爆燃可能;與堿發生中和反應,也可用大量水稀釋。
儲存時應置于陰涼、通風倉間內,與其他物品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并注意防止包裝或容器損壞。
(2)鹽酸泄露后,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
3、氯酸鈉
(1)氯酸鈉無色無臭,強氧化劑,不燃,受強熱或與強酸接觸時可能發生爆炸,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等混合時,急劇加熱可能發生爆炸。
儲存時應置于陰涼、通風倉間內,并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容器應密封,與其他物品分開存放,禁止震動、撞擊和磨擦。
(2)氯酸鈉對呼吸道、眼及皮膚有刺激性,可經皮膚吸收。吸入或食入時可致急性中毒,引起臟器操作或發生窒息。
(四)、爆炸泄露事故應對方案
1.二氧化氯發生器意外爆炸泄露應急措施:
(1)、二氧化氯爆炸應急措施
a、水廠應將爆炸泄漏程度及危害范圍報市自來水公司,由公司決定如何進行處置。公司應根據事故狀態,組織應急救援隊伍立即展開救援工作。
b、如引發火災或人身傷害,應及時撥打119、120報警電話,并立即啟用消防器材或采取噴淋措施滅火,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和送醫。
c、如果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救援工作或救援時有可能會出現更大的人員傷害時,市自來水公司應向市供水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總指揮啟動應急救援指令,進行救援。通訊聯絡組向市公安、消防、衛生、環保等部門進行報告和求援。
(2)、二氧化氯泄漏應急措施:
a、如果出現反應容器開裂或閥門斷開,出現大量泄露,自動報警系統或值班人員雖然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和處置,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并波及廠區周邊范圍。值班人員應迅速配戴呼吸器,并立即切斷原料罐閥門、打開設備間通風系統,在通風20分鐘后用水大量沖洗設備間;水廠應確定職工緊急疏散點,由一名負責人負責組織,按照指揮部的指令,隨時參加救援工作。
b、如果出現二氧化氯微量泄漏,可通過余氯監測及自動報警系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及時發現,并按要求迅速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排查和處置,可以避免事故范圍擴大,減少環境污染。
C.如遇突發停水或停電,發生器中的殘余氣體可通過設備安全通道自動進入過濾器,與過濾器中配置的亞硫酸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
2.鹽酸泄露應急措施
發現鹽酸出現泄露后,應迅速將污染區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并對現場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置人員應配戴呼吸器和防護服進入現場,不能直接接觸泄露物,盡可能切斷泄露源。在出現少量泄露時,可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用水大量沖洗。在出現大量泄露時,應迅速報縣農村供水總公司領導,由公司向縣政府相關部門報告,并根據事故狀態,命令應急救援隊伍立即展開救援工作。
現場人員皮膚接觸泄露物時,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眼睛接觸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15分鐘以上;呼吸道吸入時,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應給氧并及時就醫;誤服時應立即用清水漱口,給服牛奶或蛋清并就醫。
3.氯酸鈉泄露應急措施
如果氯酸鈉出現泄露,應迅速將污染區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并對現場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置人員應配戴呼吸器和一般工作服進入現場,但不能直接接觸泄露物,盡可能切斷泄露源。在出現少量泄露時,應避免揚塵,可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在出現大量泄露時,應立即報告縣農村供水總公司領導,并組織應急救援隊伍立即展開救援工作;如果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救援工作時,由公司領導向縣政府相關部門報告,請求縣政府調動可靠力量進行救援。
現場人員皮膚接觸泄露物時,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并就醫;呼吸道吸入時,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應給氧并及時就醫;誤服時應立即大量飲水,催吐就醫。
(五)、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措施
在爆炸泄露事故出現后,縣農村供水總公司立即啟動應急救援方案,現場人員以及公司內部傷員搶救、搶險維修、電力維修、環境監測、安全警戒、物資供應等等工作小組迅速奔赴工作崗位,各司其職,快速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1.當出現泄露或爆炸事故后,生產科及現場人員應迅速撤離至泄漏污染源上風向500米外,應急工作人員穿好防護服、配戴呼吸器及進入事故點,馬上斷電,并關閉原料罐閥門,打開門窗,用有壓水進行噴淋和沖洗,待濃度降低至安全排放標準后,方可進行下部工作,必要時進行強制通風處理。
2. 電力維修組應全力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快速判斷,制訂、實施救助方案。消防救護人員佩戴好呼吸器,首先搶救現場中毒人員,同時,消防隊員協助現場人員進行緊急處理,防止二氧化氯大面積擴散。處在下風向區域內職工立即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以濕毛巾、口罩等物品捂口鼻,到集結地點,按統一安排,協助搶險搶修組進行工作。
3.傷員搶救組在必要的情況下立即接通縣人民醫院120電話,根據現場人員中毒情況,對嚴重的中毒者,要設法迅速將其移至空氣新鮮處;如果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術;霧化吸入5%碳酸氫鈉溶液;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洗眼、鼻和口;對粘膜皮膚損傷者,應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患處等治療措施,以贏得最佳的救護治療時間。待120急救人員到達后,積極協助配合救護人員做好搶救工作,提供詳細的病人資料,重傷員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4.環境檢測組應根據當時風向、風速,判斷污染氣體擴散的方向和速度,進行監測盡快查明污染氣體的濃度和擴散情況,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告總公司;公司領導立即向縣政府相關部門報告,由縣政府通知擴散區域內的鄉鎮黨政機關按要求疏散當地居民。
5.安全警戒組按照上級指令,快速集結人員,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并加強警戒和巡回檢查,阻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配合當地鄉鎮做好群眾的安全疏散、撤離工作。按泄漏地點上風500米,下風1000米的范圍確定危險警戒區;事故現場警戒區以二氧化氯及原料泄露為中心,半徑100米劃定;事故波及區域應根據當時的氣候條件和具體的檢測結果劃定。
6.搶險維修組根據縣政府相關部門及農村供水總公司的指令,對泄露漏點進行搶修。無法搶修時,撥打119報警電話,請求縣公安消防大隊支援。
7.當事故得到控制,電力維修組對設備系統進行詳細檢查,確認事故隱患已消除,總公司根據環境監測組的監測結果,報縣政府相關部門,由縣政府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恢復生產,解除交通管制的指令。
(六),其他注意事項
(1)毒氣污染區人員撤離現場的注意事項:
①先防護再撤離。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護服或雨衣(大外套),盡可能少地將皮膚暴露在污染空氣中。在氣體泄露而無防護器具情況下,用濕手巾等捂住口鼻撤離染毒區。
②聽從指揮,不要慌亂,要聽從指揮部的指令和安全疏散組的安排,按制定路線,向指定的側、逆風向轉移,并避免橫穿泄露中心或危險地帶。
(2)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域前及實施救援的注意事項:
①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域前,必須清楚了解污染區域的地形、有無爆炸和火災的危險、毒氣的濃度等,佩帶好各種防護器材,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
②進入污染區的救援人員接受統一指揮,利用通訊工具隨時與指揮部及其他救援隊伍取得聯系,避免單獨行動,應至少2—3人一起行動,以便互相照應,救護器材應具有防爆功能。
(3)開展現場急救工作時的注意事項:
①切實做好自身防護。傷員搶救組在救護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風向的變化,及時迅速做好現場急救醫療點的轉移及傷員的防護工作。
②職責明確,分工合作。當事故現場有大批傷員的情況下,傷員搶救組應分工合作,做到任務到人,職責明確,團結協作。
③急救處理程序化。為了避免現場救治工作雜亂無章,醫務人員應事先設計好有毒氣體泄漏時所應采取的現場急救程序。
④不要遺漏對眼睛的檢查和處理。在為傷員作醫療處置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好傷病員的眼睛,切記不要遺漏對眼睛的檢查和處理。
⑤處理污染物時,要注意對傷病員污染衣物的處理,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特別是對某些毒物中毒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時,要謹防救援人員中毒,一般不宜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⑥交接手續完備。對現場急救處理后的傷病員,應做到一人一卡,將基本情況初步診斷、處理措施記錄在卡上,并掛在傷病員的胸前或手腕上,便于識別及下一步的診治,移交傷病員時要手續完備。
⑦科學地轉送傷員
合理選送醫院。轉送醫院時,對危重傷病員應在有醫療監護的情況下,安排急救型救護車轉送,對輕度傷病員可安排大型客車集體轉送。應根據傷病員的情況以及附近醫院的技術力量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轉送,避免再次轉院。同時,也必須注意避免發生盲目追求高標準的醫療條件而延誤傷病員的搶救時機。
[參考文獻]
各縣(市、區)旅游局:
最近,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相繼發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落實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部署的通知》、區旅游局關于轉發《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系統加強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系統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以及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我市豬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的精神,為做好我市旅游系統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現作出如下部署:
一、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切實增強做好防控人感染豬流感工作的責任感與緊迫感
為做好我市旅游系統防控人感染豬流感工作,我局成立玉林市旅游行業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陳翔局長任組長,梁軍紅、馬基寧、卜世芳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以及各縣(市、區)旅游局局長為成員,統一領導指揮全市旅游行業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縣(市、區)旅游局一定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好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以人為本,做好防控人感染豬流感工作。要充分認識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緊迫感,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迅速行動起來,密切關注疫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積極應對,科學處置,確保廣大旅游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全力以赴,高度警惕,切實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項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系統加強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建立出、入境旅游團隊臺帳的緊急通知》精神。要落實專人負責,及時、準確地做好有關數據的上報工作。同時,根據國家旅游局《關于暫停組團赴墨西哥旅游的緊急通知》要求,請各縣(市、區)旅游局做好對本地旅游行業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監督檢查,并通知本地的國際旅行社暫停接待由墨西哥或途經墨西哥來華旅游團,國內旅游也要加強聯系、溝通、監控,有情況及時報告。
(二)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應對準備工作。各縣(市、區)旅游局、各旅游企業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成立領導小組,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同時,加強與當地衛生防疫部門、檢驗檢疫部門的聯系協調,建立工作溝通和聯動機制,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三)加強宣傳普及和輿論引導,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衛生環境。要大力開展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傳教育,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相關防控知識的培訓教育,向旅游者宣傳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知識,讓旅游者廣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緒,相信科學,堅定信心,不信謠、不傳謠,提高旅游者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能力。同時,景區(點)、旅游飯店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環境衛生,鞏固“城鄉清潔工程”,創造健康衛生環境。
(四)加強值守,暢通信息。各縣(市、區)旅游局要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安排專人值班,做到人員在位,聯系通暢,反應迅速。景區、星級酒店、旅游團隊等旅游企業如發現情況或可疑情況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和旅游管理部門,杜絕遲報、漏報、瞞報,對信息報送不及時、不得力,貽誤戰機,造成疫情擴散、影響社會穩定的要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特此通知。
附:1、《玉林市旅游系統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
2、《玉林市旅游系統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領導小組》
二九年五月六日
玉林市旅游系統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
為了認真貫徹國家和自治區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各項措施和要求,積極預防甲型H1N1流感發生,保護來我市的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健康安全,維護我市經濟社會秩序穩定和我市良好旅游形象,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一)建立應急工作機制,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及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名單,確定辦公室及聯絡員電話、傳真、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
(二)服從本地預防甲型H1N1流感指揮部的領導,按要求開展相關工作,相關信息向本地指揮部報送的同時,報自治區旅游行業預防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向所轄區域內旅游行業通報預防信息,向旅行社、星級飯店、旅游景區提出預防要求。
二、旅行社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企業法人代表或總經理親自抓、負總責,明確各部門職責及團隊運作每個環節上的具體責任。
(二)旅行社要加強對員工的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教育,帶團的導游、領隊和一線工作人員必須熟悉當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項方針政策和規定,熟練掌握人感染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和規程及本地區預防甲型H1N1流感指揮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預防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絡方式,發現疫情立即報告。
(三)在認真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注意自身的衛生防疫與保護。旅游團隊行程中發現客人疑似癥狀或疫情,必須在第一時間及時聯系醫院或疾控中心,同時必須服從當地預防指揮部的指揮和管理,堅守崗位,認真負責,按本方案所規定的各項要求,圓滿做好有關工作。
(四)建立組團過程中對相關接待單位嚴格選擇制度。對接待旅游者的飯店、餐館、景區(點)、娛樂場所、旅游車船公司等,事先要進行調查,看這些單位是否按要求開展了防控工作及各項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杜絕組團到疫情發生地旅游。
三、星級飯店
(一)成立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企業法人代表或總經理親自抓、負總責,明確各操作環節上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
(二)飯店的對客區域及后臺操作區域,要按照有關疾病預防控機構及當地政府公布的有關預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項衛生防疫。必須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和各級政府有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項規定,對食品的采購、運輸、加工、儲存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三)飯店要加強對員工的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教育,要求他們在認真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注意個人的健康防護。
(四)飯店要將預防疾病和防止可能出現的疫情擴散作為預防控制的工作重點,清掃客房時,必須打開全部門、窗通風15分鐘以上,保證飯店中央空調系統安全送氣,確保向客房輸送新風,如有必要,需對整個供氣設備和送氣管路使用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
(五)飯店可根據自身情況,盡量將來自疫情發生地的客人安排在相對集中的區域入住,并對該區域加大通風、消毒和其他防疫追蹤的力度。
四、旅游景區(點)、旅游定點餐館、旅游車船公司
(一)成立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企業法人代表或總經理親自抓、負總責,明確各部門及各操作環節上的具體責任。
(二)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有關要求,搞好清潔衛生并加強衛生管理,重點做好對旅游景區(點)的旅游餐館食品的監管。
(三)加強對員工的健康防護、知識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五、嚴格實行首見報告制
(一)要求所有一線旅游工作人員一旦發現疑似病癥,必須在第一時間報告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一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二)在報告至送醫時間內,必須采取應急措施,對疑似病人實施有效隔離,然后按照防疫部門的要求做好善后工作,并提供疑似病人及與其密切接觸者的相關信息。
玉林市旅游系統防控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
組 長:陳 翔 玉林市旅游局局長
副組長:梁軍紅 玉林市旅游局副局長
馬基寧 玉林市旅游局副局長
卜世芳 玉林市旅游局副局長
成 員:高 源 玉林市旅游局辦秘書科科長
蘇茨芬 玉林市旅游局質量規范與管理科科長
鄒才玲 玉林市旅游局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所長
甘 寧 玉林市旅游局規劃科科長
林英南 玉林市旅游局市場科科長
蘇德禮 玉州區旅游局局長
李 甜 北流市旅游局局長
甘文盛 容縣旅游局局長
劉玉文 陸川縣旅游局局長
梁雁秀 博白縣旅游局副局長
李曉華 興業縣旅游局局長
梁 婷 福綿旅游接待辦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梁軍紅副局長兼任,副主任由蘇茨芬科長兼任,辦公室設在管理科。
辦公室電話::0775—2817339;傳真:0771—2832000
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
(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發“人感染豬流感”疫情,造成人員死亡。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宣布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為5級。研究發現,此次疫情的病原為變異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間傳播。WHO初始將此次流感疫情稱為“人感染豬流感”,但隨著對疫情性質的深入了解,現已將其重新命名為“甲型H1N1流感”。我國衛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依照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本次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變異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氣溶膠、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臨床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少數病例病情重,進展迅速,可出現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損傷,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由于這種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發疾病,其特點仍待進一步觀察總結。
一、病原學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屬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屬(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顆粒呈球狀,直徑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許多放射狀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別是紅細胞血凝素(HA)、神經氨酸酶(NA)和基質蛋白M2。病毒顆粒內為核衣殼,呈螺旋狀對稱,直徑為10nm。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基因組約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個獨立片段組成。病毒對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對熱敏感,56℃30分鐘可滅活。
二、流行病學
至北京時間2009年5月8日上午8時,全球共在24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例2371例,分布在美洲、歐洲、大洋洲和亞洲。其中墨西哥確診1112例,死亡42例;美國確診896例,死亡2例;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確診1例。除墨西哥和美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均無死亡病例報道。
(一)傳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為主要傳染源。雖然豬體內已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動物為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或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傳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1-4天。
(一)臨床表現。
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熱(腋溫≥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嘔吐和(或)腹瀉。
可發生肺炎等并發癥。少數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加重。
(二)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
2.病原學檢查
(1)病毒核酸檢測: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結果可呈陽性。
(2)病毒分離:呼吸道標本中可分離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時肺組織中亦可分離出該病毒。
3.血清學檢查:動態檢測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其他輔助檢查。
可根據病情行胸部影像學等檢查。合并肺炎時肺內可見斑片狀炎性浸潤影。
四、診斷
本病的診斷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是防控與治療的關鍵。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
1.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
2.發病前7天內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現病毒的持續人間傳播和基于社區水平的流行和暴發)的國家或地區,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
3.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甲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但進一步檢測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亞型。
(二)確診病例。
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
2.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臨床分類處理原則
(一)疑似病例:安排單間病室隔離觀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時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異性檢查。及早給予奧司他韋治療。
(二)確診病例:由定點醫院收治。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給予奧司他韋治療。
六、治療
(一)一般治療。
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高熱病例可給予退熱治療。
(二)抗病毒治療。
應及早應用抗病毒藥物。初步藥敏試驗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敏感,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藥。
奧司他韋應盡可能在發熱48小時內使用(36小時內最佳),療程為5天。奧司他韋的成人用量為75mg b.i.d.。1歲及以上年齡的兒童患者應根據體重給藥:體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體重15-23kg者,45mg b.i.d.;體重23-40kg者,60mg b.i.d.;體重大于40kg者,75mg b.i.d.。對于吞咽膠囊有困難的兒童,可選用奧司他韋混懸液。
(三)其他治療。
1.如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衰竭的情況,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吸氧、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等。
2.出現其他臟器功能損害時,給予相應支持治療。
3.對病情嚴重者(如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可考慮給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不推薦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
4.合并細菌感染時,給予相應抗菌藥物治療。
(四)中醫辨證治療。
1.毒襲肺衛
癥狀:發熱、惡寒、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參考方藥:炙麻黃、杏仁、生石膏、柴胡、黃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藥:蓮花清瘟膠囊、銀黃類制劑、雙黃連口服制劑。
2.毒犯肺胃
癥狀:發熱或伴有惡寒、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中。
參考方藥:葛根、黃芩、黃連、蒼術、藿香、姜半夏、蘇葉、厚樸。
常用中成藥:葛根芩連微丸、藿香正氣制劑等。
3.毒壅氣營
癥狀:高熱、咳嗽、胸悶憋氣、喘促氣短、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
治法:清氣涼營。
參考方藥:炙麻黃、杏仁、瓜蔞、生大黃、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時可選用安宮牛黃丸以及痰熱清、血必凈、清開靈、醒腦靜注射液等。
甲型H1N1流感宣教知識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Swine In-fluenza)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或人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這種病在豬中經常發生,很少導致豬的死亡(豬的病死率為1-4%)。人類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該毒株包含有甲型H1N1、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甲型H1N1流病毒,可以人傳染人。
二、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源
主要為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證實可以傳播病毒。感染這種病毒的動物均可以傳播。
三、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的豬或其糞便、周圍污染的環境為氣溶膠等途 徑傳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其傳染途徑與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等。
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和現在我國的季節性流感,它們的傳播途徑基本都是一致的,主要是通過飛沫、呼吸道傳染。另外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等。
四、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
這是一種新型病毒,所以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的患者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以青壯年為主,這可能和青壯年外出比率比較高有關。但我們不應忽視老人和兒童的預防。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從事養豬業者、在發病前1周內去過養豬、銷售及宰殺等場所者以及接觸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發生在冬春季節,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
五、甲型H1N1流感臨床表現
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甲期癥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病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六、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措施
1、目前只有用于豬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還沒有專門用于人類的。就目前情況看,普通的流感疫苗對預防人類甲型H1N1流感沒有明顯效果。
2、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噴嚏時應該掩住口、鼻。
3、應勤洗手,經常用酒精為日常用品消毒。
4、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兒”。
5、一旦發現染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外出,以防將病毒傳染他人。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危害;防護對策【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04-01消毒供應中心是醫療體系中一個特殊的部門,是醫院消毒、滅菌醫療器具和器械的重要科室,承擔著醫院各種可重復使用物品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存放及發放的工作,因此,各種污染物品及各種物理化學因素。使消毒供應的工作形成了很高危險性,為了避免或減少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危害,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并提出針對性的防護策略。
1潛在的職業性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臨床使用后受污染的醫療器具攜帶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員在回收、清點、刷洗、包裝過程中,必須暴露于這些感染因子中,極易發生銳利損傷及被污水濺到眼、口、鼻、粘糢,是職業性感染的重要因子。
1.2理化性危害:高濕、高溫、嗓音、輻射、粉塵、纖維絮等是消毒供應中心常見的危害性物理因素.工作洗滌區的潮濕,與大量的清洗工作使工作人員不可避免的接觸冷水,是危害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高壓滅菌器,蒸氣發生器與自動清洗機的使用,使消毒中心處于一種高溫的工作環境。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溫度極高,易發生中青和燙傷。供應中心內機器多,同時開啟嗓聲很大,長期反復在該環境中工作,工作人員易引起煩躁,易怒,頭痛,聽力減退,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癥狀。折疊包裝敷料時,其棉絮纖維,粉塵易被易直接進入呼吸道,長期刺激呼吸道可損害呼吸系統功能。紫外線消毒設備,由于保護不完全或操作不當,這些輻射工作人員的皮膚及眼睛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多酶清洗液及含氯消毒劑等化學消毒劑均有強烈刺激性、腐蝕性和揮發性,極易通過吸入、皮膚接觸而對皮膚粘聯、眼睛及呼吸道產生危害。
1.3生理性危害:滅菌長期站立操作,滅菌裝載、搬運重物、下收下送等體力操作,容易造成下肢靜脈曲張、腰部損傷、肌肉、關節的損傷等。
1.4社會心理因素: 雖然消毒供應中心在保障醫院正常運轉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服務於臨床,屬於無創收科室,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回報,加上工作繁瑣、復雜、勞動強度大、易導致心態失衡,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工作人員職業安全意識薄弱,防護知識缺乏,有時怕麻煩,不穿戴防護用品,而增加職業暴露的危害性。
2 安全防護
2.1安全防護: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接觸大量污染的銳利器械, 在回收處理的這些醫療器械時,應按標準做好自身防護,應戴口罩、帽子、防護眼罩、穿防水圍裙和長筒靴。物品分類放置于防滲漏防刺的密閉容器中運輸,特殊感染的器械應用黃色密閉容器裝置,并遵守先消毒|——清潔——消毒原則。在回收各種穿刺針和銳利器械時,分開放置,防止刺傷。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一旦發生銳器損傷,立即擠出血液,用流動水沖洗傷口。然后消毒包扎,如被HBV、HIV等病毒污染的利器刺傷,如HBV,必要時接種乙肝疫苗,如HIV,經專家評估傷口,如需預防用藥盡可能1-2小時內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記,上報院感染科,并期待學隨訪6-12個月。
2.2理化因素防護: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使工作環境盡可能寬寬敞,安裝排風降溫系統,空氣凈化裝置。冷熱水系統裝置。配備合適的防護用器,如防水衣、防水鞋、橡膠手套、護目鏡等,使用單獨的工作間折疊敷料,并戴一次性口罩,供應中心內的機器應定期維修、保養,按規范操作,盡量減少嗓音,紫外線不能直接照射到人,操作過程中需穿戴防護服和眼罩,照射后通風30分鐘方可進入。高壓滅菌器專人負責,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為防鍋內蒸汽燙傷開門時不要面對鍋門,應站在門旁,卸載物品時,戴無菌且能隔熱的棉紗手套、袖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高溫物品,以防燙傷。在配制和使用各種消毒劑過程中,必須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及手套等防護用品,嚴格遵守配制的方法及濃度,水溫不能過高,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隨時蓋上蓋子。避免消毒劑揮發。如不小被到臉上、眼睛里,要使用眼睛沖洗裝置進行沖洗,嚴重時給予治療。同時,加強廢棄消毒液管理,進行無害的處理,避免環境污染。
2.3生理及心理防護: 加強業務學習,強化專業意識,提高自我價值的認識。供應中心內部建立完整的職業防護制度及應對措施,健全各種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職業損傷和防護知識培訓,加強職業感染危害性認識,減少不安全隱患發生,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同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合理排班,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勞。
總之,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具有較大的職業危害,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正確做好職業防護,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害發生。隨著消毒供應中心的功能的日趨完善,其在醫院發揮工作用越來越大,只有了解和掌握相應的防護知識,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為臨床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參考文獻
[1]梁瓊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J] 中國消毒學誌,2010,27{5}:627_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