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森林資源的特點

森林資源的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森林資源的特點

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森林經營管理;福斯特曼模型;哈特曼模型

中圖分類號:S7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9204

1森林資源及其特點

1.1森林資源的概念

森林資源是陸地森林生態系統內一切被人所認識可利用的資源總稱[1]。森林資源是包括林區野生動物和植物資源在內的一個生物生態系統,即陸地生態系統內以喬木為主體的森林植物群落,包括林中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微生物群體[2]。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更新的自然資源,它的更新不僅靠自身的繁殖能力,同時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應該遵循永續利用的原則,加以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的物質內涵以森林為主(包括林地、林木、林區內野生動植物),森林是以林木為主體的生物生態系統。森林有再生性,森林資源的再生性是由森林的再生性決定的,森林資源的再生規律也就取決于森林的再生規律。認識森林資源的再生性及其再生規律,是林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1.2森林資源的特點

系統地認識森林資源的特征,是研究森林資源理論、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的重要理論基礎。總體而言,森林資源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3]。首先,森林資源具有可再生性。森林資源與石油、煤礦、天然氣以及其他礦藏資源不同,它是具有生命的資源,通過森林資源內部各個組成部分的物質運動、能量轉換以及生物種族的繁衍使得森林資源物種不斷更新、生物多樣性不斷發展、森林資源面積不斷擴大,其質量不斷提高。其次,森林資源構成獨立的生態系統。在森林資源內部,森林生物資源之間、森林土地資源之間、森林環境資源之間所表現出來的關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形成完整的陸地森林生態系統。同時,森林資源具有明顯的綜合效益,森林效益具體指森林資源的物質生產總量儲備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所表現出來的價值, 包括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此外,森林還具有分布范圍廣、生產能力強以及具有穩定性等特點。

1.3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而且影響著生態和環境的質量,對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4]。森林資源對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所起的作用可以分為3個大方面[5~7]:第一,森林資源作為原材料物質在人類生存中的作用。森林為人類提供居住條件,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同時森林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木材,木材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建筑原料。森林還為人類社會提供薪材和各種林副產品。第二,森林具有環境生態效益。森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聲等作用。第三,森林具有社會功能。森林蘊育著許多自然奇觀和豐富多彩的珍惜動植物資源,使得森林旅游業蓬勃興起。森林中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森林擁有豐富的物種資源,它對動植物基因的自然選擇和動態儲存功能是任何實驗室都無法比擬的,這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進行遺傳基因及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森林資源在開發利用的同時可以提供相當多的就業機會,此外森林社會功能還具有森林文化功能。

2森林資源采伐相關模型

森林的生長周期比較長,而且一定樹齡以下的樹木沒有商業價值,因而樹齡對木材商業價值的影響比較大。樹木及商業性木材的年生長速度起初隨著樹齡的增長而增長,到了一定樹齡后,樹木停止生長,森林變成成熟林,其商業價值達到最高點。在某一樹齡范圍內,這種成熟林狀態會維持,但超過一定樹齡以后,樹木開始腐爛,其商業價值最后下降為0。森林砍伐有兩種方式:皆伐和擇伐。皆伐是把某一塊林地的樹木全部砍光,而擇伐是在某一塊林地上有選擇地砍伐某些樹齡的樹木。皆伐后,可以通過自然生長或人工造林,恢復某一小塊林地上的森林植被。因此,某一小塊林地上的立木將經歷反復的生長―砍伐過程。換句話說,森林資源利用存在著多次性砍伐,即輪伐現象,因而森林資源經濟學的研究必須考慮森林的最優輪伐期。目前,確定森林最優輪伐期的模型主要有福斯特曼模型和哈特曼模型[8~12]。

應該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稅費都會對最優輪伐年限產生影響。如果稅費按年定額征收,或者對林區所有者征收所得稅,則它不會對最優輪伐年限產生任何影響。只有在每次砍伐時一次性征收定額稅費,才會使得最優輪伐周期延長。

參考文獻:

[1]高嵐.林業經濟管理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28~30.

[2]邱俊齊.林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22~25.

[3]張三煥,苗發勝,廉仁律,等.圖們江下游地區森林資源持續利用與保持的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1999,25(1):64~69.

[4]沈國舫.中國森林資源與可持續發展[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8~20.

[5] Harold Hotelling.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39(2):137~175.

[6]程平.淺論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林業建設,2005(1):20~24.

[7]郭淑紅.中非林業合作現狀、基礎與前景[J].國際經濟合作,2005(6):53~56.

[8]程寶棟,宋維明.中國木材產業安全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28~147.

[9]程寶棟,宋維明.中國木材產業資源基礎及可持續性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06(1):20~24.

[10]胡光.重點國有林區人工用材林建設的探討[J].林業勘察設計,2006(1):18~19.

[11]胡孫躍,楊凌云,陳桂華.循環經濟與木材資源的循環利用[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6,24(4):32~34.

[12]熊滿珍,鮑甫成,段新芳.循環經濟與木材工業可持續發展仁[J].木材工業,2007,21(2):19~22.

[13]朱建軍,王曉華,李秀芬.中國的木材資源的利用與“零排放”[J].上海環境科學,2005,24(2):66~6.

[14]Suresh P S, Gerald L T.Optimal control theory[M].Martinus:Nijhoff Publishing, 1981:187~197.

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第2篇

摘要:森林是地球陸地生物圈的重要支持系統之一,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其林副產品外,還提供多種生態功能。其經營管理必然要建立在森林數字地球的框架上,海量的森林資源數據是數字林業的主要信息源,所以森林經營管理學可看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技術。

關鍵詞:森林經營管理學;數據;特點

森林經營管理學又稱為森林經理學(ForestManagement),200年前出自德國,以日文引入我國也已有近百年歷史”。森林經營管理學發展到今天,已由最初的森林資源永續的經營管理發展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的、全方位的計算機信息管理。

森林經營管理是在森林資源空間數據(包括森林資源的特征類型數量和分布)的基礎上,以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森林經營目標,以3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CI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為手段,對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進行森林調查、空間查詢、資源監控、收獲調整、信息管理(包括資源管理)和森林經營規劃決策等空間分析技術的總稱。

森林是地球陸地生物圈的重要支持系統之一,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其林副產品外,還提供多種生態功能。單從森林具有凈化大氣的功能,有人就把森林看成地球的肺。森林經營管理學在監控全球森林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經營管理必然要建立在森林數字地球的框架上,海量的森林資源數據是數字林業的主要信息源,所以森林經營管理學可看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技術。

一、森林經營管理學的特征

森林經營管理學的空間數據基礎是包括國家、省市(區)、縣(旗),乃至林業企業的森林資源空間分布及其森林特征屬性的時間序列集合,顯然是海量數據,因此具有下述三個特性。

1、數據的空間性

數據的空間性是指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位置及各圖元的關聯關系(稱拓撲關系)。通常以坐標的形式表示森林的空間位置,這些坐標數據必需建立在地球的參考大地水準面上,是按高斯一克呂格投影建立的笛卡爾平面坐標系的空間位置,這就是森林資源分布的圖形數據,這些數據是森林資源空間數據的一類重要數據,它們是林業數字地球的地理基礎和數字基礎。一般CIS都可進行上述地理數據的坐標系統轉換。

2、數據的特征屬性

數據的特征屬性在I類森林資源清查和森林經理類調查中就是調查因子集,它是森林資源空間數據的另一類重要數據。在G15中,它們可存儲在一個項目(或工程)文件(夾)中,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是一致的。無論是I類森林資源清查,還是森林經理Ⅱ類調查,甚至森林Ⅲ類作業設計調查,都有一個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圖形和與它相對應的森林調查因子屬性序列的集合。它們共同構成各類森林資源調查數據的完備集。

3、數據時間性

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森林的采伐和造林會不斷地改變森林資源的結構,顯然這種空間數據的時間序列(包括遙感圖象)對于監控國家的森林資源與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具有上述三種特征的森林資源數據稱為森林經理的空間數據,這就是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據基礎,也是其他林學二級學科與之相區別之處。

二、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實質

1、森林經營管理的特點

(1)森林經營管理的雙向性

森林經營管理包括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木材生產性任務和非生產性森林生態效益的保護任務,二者不可偏廢。

(2)林業生產經營周期的長期性

森林生態系統經營主要靠林木的自然生長,但是林木的成長期很長,少則幾十年,多則要走過100年,這就導致林業生產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森林資源一旦遭到破環,恢復則需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森林生態環境的恢復則需更長的時間。所以必須從長遠的角度管理它,切不可急功近利。

(3)森林經營管理面積的遼闊性

一個林業經營單位,如林業局(場),其經營面積少則幾千公頃,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公頃。在這遼闊的地域范圍內,森林的自然類型和其他客觀條件往往具有很大差異,特別森林經營管理在我國南北方均存在差異。

(4)森林經營管理的宏觀決策性

由于森林經營周期相當長,因此決定了森林經營管理具有宏觀的規劃決策性,而不是具體地研究森林的經營技術。這是它有別于森林經營學之處。

(5)森林生態資源的可持續性和再生性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我們能夠合理組織經營決策,在空間和時間上合理組織調整,最終可以達到可持續生產的目的。

(6)密集的高技術性

為實現對地球森林資源與環境的宏觀監控,必須采用包括地球資源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圖象處理系統等多項技術。

2、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實質

面對林業的種種特點,對森林進行科學經營,以便促使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并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森林經營管理工作。

首先必須利用強大的3s手段,包括利用實時的遙感圖像作為森林資源的主要空間信息源,采用GPS作為地面控制點的手段,而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森林資源的空間數據管理的核心,對某一區域的森林進行調查分析,即對該區域進行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數據的采集和動態分析。

然后在準確的森林資源空間分布數據的基礎上,以森林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行森林生態資源的分析,確定合理的經營周期,對合理經營和生態采伐技術進行規劃設計,編制森林經營利用方案。這一系列工作稱為CIS森林空間數據的分析,簡稱空間分析。這就是森林經營管理(Forestmanagement)的核心和實質。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是緊密聯系長期生產過程的數種多環節的完整體系。隨著3S技術的發展,特別隨著GIS技術的發展,為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學模型

所謂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學模型(Forest Management Model)可描述為U=F(S,A,T)(1―1)式中U――森林經營變量;

s――空間信息,通過大地坐標系統和位置坐標來確定,該坐標系統是一個歐氏平面,即用x、Y軸相互垂直的一個平面;

T――時間信息,了軸與X、Y軸垂直;

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高職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識碼:A

目前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已經打破了原來封閉式的模式,森林資源資產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自1996年林業部(1998年改為國家林業局)和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聯合頒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起,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才逐步展開,直至目前還有不少地區相關的評估體系、評估標準還未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直接服務于生產的高職教育,如何使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更好地服務于林業生產及怎樣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開展該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值得深入研究。

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基本要求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習前必須學習過一些相關的課程,具備一定的知識背景,具體講這些課程包括:森林調查、森林經理、森林經營、森林生態學、林業政策法規等相關課程,因此一般是在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開設為宜。

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模式多樣,我校實行的是“2+1”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年,到生產單位實習1年,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有限,因此“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所占課時也有限,教學工作者必須對課程的核心、重點內容十分清楚,才能熟練、準確、高效地講述該課程。筆者在該課程教學總學時數為86節(包括1個星期的實習),周學時數為6,實訓課的比重占總課時的50%以上。

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內容安排

(一)教材的選擇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目前沒有專門的高職高專教材,在其他林業專業教材中略有相關知識的講述,但不夠詳細,市場上也很難找到相關書籍。筆者在教學中曾采用中國林業出版設2002年4月出版的,由陳平留、劉健主編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運作技巧》和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由羅江濱、陳平留主編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兩本書。

(二)理論知識內容的安排

以羅江濱、陳平留主編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為教材,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內容的安排見表1:

課程內容的安排以生產應用為出發點,著重講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相關財務知識、林木資產評估和林地資產評估三大部分,其中相關財務知識是難點,學生比較難掌握,需要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而在林木和林地評估的理論教學中,評估方法的推倒是重點也是難點,應適當調整講解速度進行講解,如講述收獲現值法時,可以畫一時間線段軸,分清各時間點的成本與收入,然后轉為現值再做加減推倒得出公式,這樣比較容易理解。

(三)實訓教學內容的安排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涉及的學科較多,評估的項目也多種多樣,目前在林業生產活動中主要分為林木評估和林地評估兩大類,其他評估如森林景觀資產評估學生離校工作以后應用較少,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課程開設了以下實訓項目,見表2。在課程實習的一周則按照《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中規定的要求進行綜合實訓,要求學生提供完整的圖、表及報告。

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式、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的教學要與生產密切結合,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因此結合生產是必需的。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教學中結合生產實際的途徑有多種,筆者總結如下幾點:一是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生產實際。學習改課程的學生中有不少學生是來自農村,可以采用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上課講解的例子,如果需要還可以在課后幫助他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在實習周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木材交易市場、資產評估事務所調查收集所需的數據、了解行業特點及了解木材交易情況。三是利用校(下轉第52頁)(上接第23頁)附屬林場的獨特優勢,如在采用市場價倒算法評估成熟林林木價值這個實訓項目時事先聯系了解林場哪里的林木要砍伐,待做完實訓后,將評估的結果與實際價值比較;在采用重置成本法評估幼齡林林木價值時,讓學生親自參加林場的實際造林,然后再用收集的數據進行評估,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評估的準確性都可以有很大提高。

同時為讓學生更注重實踐環節的質量,在期末成績中實訓項目的成績與期考的卷面分所占比重為4:6,還可向學校申請采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實際操作考核代替筆試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二)生產實例在教學中的應用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實例在采用的教材中有,為了讓學生更加對改課程感興趣,可以用本地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報告和相片作為例子(需注意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內容一般是保密的,例子應用時要對數據進行修改),學生也可以用例子作為模板在實習和以后的工作中都可用于參考。在實訓過程中也可按照學生的興趣要求對目前流行的樹種如速生桉樹進行評估,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課程綜合性強,技術性高、發展快并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有密切的聯系,對教學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教學工作者來說除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外,參加實際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實踐中總結豐富的經驗,教學中才能夠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門課。

【參考文獻】

[1]陳平留,劉健.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運作技巧[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健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建設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rest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nan municipal forest resources based on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in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sonnel, puts forwar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forest resources, establish and perfect appraisal institution, with the employees of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to intensify the forest resources asset-like manage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 Asset appraisal;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S75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森林資源產評估是社會資產評估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它不但包括了一般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技術問題,而且包括了森林資源性資產本身特殊的生長變化規律及經營技術、調查技術等,既涉及到林學的知識,又涉及到經濟學和法學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具有政策性、規范性,綜合性、專業技術性,時效性,客觀公正性和權威性,責任性和風險性。

隴南市是甘肅省的重點林區之一,境內近40%的土地為森林所覆蓋,林地面積廣闊,林種資源豐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以森林資源資產為對象的轉讓、抵押貸款以及合資、合作,股份經營等經濟行為越來越多,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2、隴南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現狀

隨著林業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法制的日趨完善,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隴南市的森林資源資產評體系還沒有建立,還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要求。

2.1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規程制定相對滯后。全市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更無相應的政策和技術規范可以指導。全市也還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經濟參數,相關的林業經營數表也不能完全適應評估工作的需要。

2.2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業機構缺乏。依據隴南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自身需要,部分縣成立了改革試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但尚未作資質認定,僅能從事一些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咨詢性工作,其組建方式和運行模式是林改產物,很不規范,且不具有專業獨立性。

2.3復合型專業人才缺乏。根據評估對象和目的不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除具備一般的資產評估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外,還需要系統的林業基礎知識,如對立地條件、地理因素等的把握,同時要熟悉林業生產經營過程,掌握林業的方針政策,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在目前在隴南從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業務人員之中之又少,成為了制經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重要因素。

2.4森林資源資產交易尚未完善,資產化管理不健全

隴南市的林業改革發展與全國先進地區相比相對滯后,造成了森林資源資產市場規模小,發展不完善,資產化管理不健全。森林資源市場存在著一些違反“公開、公正、公平”三原則的行為,導致有關的民事、刑事案件時有發生。

3、加快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建設的建議

3.1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相關法規政策

當前,我國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采取政府監管下的行業管理模式。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要依法依規,根據產權變動的方式,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應遵循的原則、管理部門的權限以及評估機構等進行規范。應盡快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法規和管理辦法,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制度和評估制度,建立健全評估體系,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規范性的制度平臺。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管理,進一步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維護所有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深化林業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森林資源資產商品化經營的發展。為規范隴南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促進林業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建議盡快出臺《隴南市集體林地流轉管理辦法(草案)》、《隴南市林地管理辦法(草案)》,與農村信用聯合社銜接出臺《關于農戶林權抵押小額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隴南市農村信用社農戶林權低押小額貸款管理辦法(草案)》等相關法規。

3.2建立專業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

目前,隴南市僅有部分縣成立了改革試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尚未作資質認定。因此,理順和規范當前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其資質十分必要。另外,應盡快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納入評估工作體系,按規范重新審核或設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評估機構資質可分為甲、乙、丙、丁4級,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評定,并確定每一級的評估業務范圍。全市應有1個甲級評估單位, 2個乙級評估單位,縣(市)應有丙級評估單位和若干丁級評估單位,形成覆蓋全省的評估網絡。

3.3加強培訓,積極培養評估從來人員

要盡快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資質認定納入管理范疇,逐步清理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的職業資格工作,培養一批適應市場經濟和林業發展要求,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注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以及大批評估員。同時,結合林業行業的實際情況,對資產評估人員分期、分批、分層次地進行繼續教育培訓,以提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針對部分評估人員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的現象,建議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從業人員誠信檔案,記錄其所受獎罰行為,接受社會監督。

3.4規范森林資源資產交易市場,加強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

森林資源資產經營周期性長,需要長期、連續地投入生產經營資金,這些投資不能隨時變現,而且通常在很長的時間后才能得到回報,因此,要使林農手中的森林資源能及時變現,必須組建森林資源交易市場。建議政府加強引導,在《森林法》規定的范圍內,盡快出臺有關森林資源市場管理方面的相關法規,規范市場主體行為,限制各種不正當的市場秩序,并引導林農自愿結成新的林業經濟合作組織進行市場交易。

當前,擺脫林業資源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對國有林業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即森林資源資產的產權管理和有償使用、會計核算、資產轉讓及評估管理。對森林資源資產從價值上進行評定估算,有利于對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從而進一步盤活森林資源資產的存量,科學地經營利用森林資源資產,維護所有者權益,防止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流失,實現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

(1)張秋虹,張緒成,對當前我國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機構認定考量[Eb/OL],經濟時評,2009,

(2)霍振彬,王宏偉,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現狀分析[J].中國資產評估,2007(6):23-26

(3)王宏偉,霍振彬,趙建平,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若干問題的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09(2):31―34

森林資源的特點范文第5篇

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系統提升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分析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要性,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森林資源保護措施,以供相關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引言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森林資源的保護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重視。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林業發展成為我國新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林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是一種公益、環保事業,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帶來社會及生態效益。

一、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在當今經濟迅猛發展下,生產對資源的需求及消耗日益加大,由于過度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了資源的再利用,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對人類及后代子孫產生嚴重的影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生態環境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此,迫切需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鑒于我國人均資源占有少,生態環境基礎較差,從歷史和現實狀況分析,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才是人類生存之本以及使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道路。在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系統內的能力轉化及循環為主要發展模式的動態平衡,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完整的生態系統結構,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經濟、生態效益,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資源以及系統循環等各種生態功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森林生態系統可產生可觀的生態、經濟效益,但是目前經濟效益也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方面,生態效益才是工作要點,這就需要我們合理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及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的是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制定相應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體系和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兼顧森林系統中的生態、經濟等效益,科學合理利用、開發森林資源,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1.明確森林資源保護目標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產的物質條件,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最終目標。森林資源狀況是衡量林業工作成效十分重要的內容。森林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森林資源的發展狀態始終在消長動態變化之中,為此,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監督尤為重要。

2.為發揮群眾作用,竭力為群眾創收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森林經濟的發展影響著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當地農民參與產業經濟建設的積極性。為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國家及政府對生態森林建設密切關注。而退耕還林的本質是為農民創收、創造更為有利的林業種植環境,通過深入分析退耕還林與農民增收之間的關系、調整原有森林環境模式,為森林資源的發展指明方向。耕地保護是發展地區經濟的根本保證,要結合耕地保護工程實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戰略保護策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快耕地保護生態化建設,才能實現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新時期國家對生態環境實施多項輔政策,大力開展退耕還林工程以維持生態林業發展,從根本上助推了農民效益增收。

3.優化產業經濟結構

森林保護屬于林業經濟的組成部分,目前由于產業結構規劃與發展的不協調,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眾多問題,阻礙當地經濟總體增長,從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需要正確的經濟戰略決策及對林業經濟的調控和管理。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改革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不竭動力。這方面主要是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對阻礙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作調整,深化林權管理制度的改革。

4.政府加強調控,完善法律

經濟要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要發揮積極性的引導作用,針對當地林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加強調控職能,帶領地區林業產業轉型與升級,形成全面的經濟戰略體系,推動林業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深化建設及改革,政府需著力完善資源管理法規政策建設,采用法律手段約束人員行為,促進資源管理保護水平的提高。

5.解決林地逆轉和超額采伐問題,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明確落實責任。把地方各級主要領導作為林地保護和采伐限額的第一責任人。第二,加大對破壞森林行為(亂占林地,毀林開墾和超額采伐等行為)的執法力度。第三,落實林地保護及采伐限額管理各項制度。

6.積極應用科學技術,是強化林政管理的重要支撐

森林資源保護需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管理和監督水平,利用GPS技術和電腦自動化處理軟件技術,科學合理決策。

7.加強護林防火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森林火災頻繁發生,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森林資源將會遭受重大的損失,由于目前森林資源相對匱乏,而這無疑會成為森林資源保護的致命點,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現代化防火技術的應用,以起到火災防控的作用。有效防火的關鍵就是明確森林發生火災的原因,總的來說主要有兩點: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森林資源的防火工作非常重要,是實現我國現代林業生產的核心內容。目前主要是通過行政措施和技術措施預防并控制火災。預防火災發生的關鍵就是要控制火源。行政措施主要是加強防火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的防火意識,建立一個健全的防火規章制度,“護林防火人人有責”;技術措施包括設置防火溝和生土帶、營造闊葉樹防火林帶、預設防火線、建立化學滅火站、設置瞭望臺、及時火險天氣預報等等。

三、結語

總之,森林資源保護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主要是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和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為目標,工作重點是遏制林權逆轉和超限額采伐,以深化改革、制度機制創新、科技進步為主要動力,以農田林網和四旁綠化為主戰場,積極培育森林資源總量,為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資基礎。

參考文獻:

[1]龍小勇,魏高省.論述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7.

[2]賀鵬,甘世書,胡覺,肖前輝.我國熱帶林區森林資源動態變化特點及發展保護對策探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4(S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头市| 玉山县| 宜宾市| 庆城县| 陆丰市| 昌图县| 清流县| 万州区| 赤水市| 开封市| 铁力市| 双牌县| 寿阳县| 柘城县| 四川省| 吐鲁番市| 通城县| 东海县| 鹿邑县| 姚安县| 双城市| 如皋市| 宜春市| 那坡县| 宁波市| 社旗县| 饶平县| 灌南县| 沈阳市| 临邑县| 贺兰县| 厦门市| 开化县| 宣化县| 虎林市| 房山区| 金乡县| 霍林郭勒市| 德江县| 诏安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