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林業資源培育

林業資源培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林業資源培育

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林業資源;造林技術;造林方法

1 當前我區域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1.1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我區資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1.1.1植苗培育更新法。

1.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1.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1.2整地、造林樹種選擇 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1.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三種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叢和草類等植物。

1.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2 造林方法

2.1播種造林法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2.2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2.3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 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4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能力強,當年生長量比春季造林大20 %以上。冬季造林時間充裕,有利于勞力安排,保證造林質,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嚴寒的地區,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2.5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60 cm見方,深30~50 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 m×2 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 m×2 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45 cm左右)。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 cm的以苗莖入土15~20 cm左右為宜。

2.6營造混交林 隨著杉、松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各地都有出現,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2.6.1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蟲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腳種植15~20 m寬的防火隔離帶,樹種可選擇種植木荷、楊梅等含水率較高有效防火抗火樹種。改善土壤地力,還可選擇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樹種,如榿木、樟樹、木荷木考類等混交。

2.6.2在立地條件變化較大的造林地,可根據土壤變化情況,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如山窩、山洼、山腳造闊葉樹純林,其他部位選松樹或杉樹,即做到適地適樹,又達到混交效果。此外,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現象,造林時應注意種源選擇,試驗和生產實踐都證明,從附近的中心產區或鄰近的山區采種效果較好,具有遠緣雜交的優勢。

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第2篇

關鍵詞:紫葉稠李;嫁接培育;園林應用

1 紫葉稠李的嫁接培育技術

1.1 接穗、砧木的選擇

接穗最好選用健壯母株發育充實、芽眼飽滿、粗細均勻、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作接穗,枝條最好是1年生的中間部分充實而飽滿的芽。用2~3年生的枝條作接穗,嫁接成活率較低,越是充實的幼嫩組織,愈傷組織的形成能力越強,越利于愈合。以胸徑2~3cm左右的檜柏作為砧木,要求主干順直,長勢健壯。

1.2 嫁接的時間及方法

1.2.1 劈接。在砧木高15m左右處鋸斷,用嫁接刀沿截面中心線由上至下垂直劈1刀,劈口的長度控制在3cm左右,然后在接穗下端兩側各削1刀平滑的楔形斜面,長3cm左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慢慢插入接穗,砧木劈口外側形成層與接穗外側形成層要準確對接,接穗削面的上端應高出砧木切口2~3cm。(通常以插入2個接穗為宜。)用外力使砧木緊緊夾住接穗,套塑料嫁接袋,然后用長20cm左右的塑料薄膜條從下至上將其層層扎緊,以避免碰撞松動和滲透雨水影響成活。

1.2.2 插皮接。在接穗下端芽的背面削長3~5cm的削面,削面要平直并超過髓心,厚3~5cm,在長削面背面末端削成5~7cm的小斜面,在砧木高15m左右處平截斷砧,削平斷面,選平滑順直處,將砧木皮層垂直切口,長度為接穗長削面的1/2~2/3,把接穗沿切口木質部與韌皮部中間插入,長削面朝木質部,并使接穗背面對準切口正中,削面“留白”為2~3cm,將2個接穗接好后,用塑料袋套袋,并將其扎緊即可。

1.3 嫁接后期管理

1.3.1 修剪、整型。修剪、整型對砧木樹干萌芽要及時去除,以確保養分、水分集中用于頂部接穗的愈合生長。當接穗新梢長到20~30cm時,及時摘除嫩梢,使養分回流,促進嫁接部位及早愈合并能盡快促進木質化,增強接穗的抗風能力。入冬后剪除病、殘枝條,注意培養嫁接后的冠型。

1.3.2 嫁接。春季嫁接15天左右,接穗便開始生長萌動,此時要加強肥水管理,對嫁接苗應及時澆水,以提高苗木含水量,在生長季除用有機肥外,可每隔10~15天追施1次0.3%的復合肥。

1.3.3 病蟲害防治。常見病蟲害有流膠病及美國白蛾。病害在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時期,將膠狀物刮除后,噴施40%百菌清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進行防治。美國白蛾為食葉性害蟲,可在每代盛卵期至幼蟲破網前噴灑滅幼脲2000倍液防治;幼蟲分散危害期可噴灑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或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

2 紫葉稠李在園林中的應用

2.1 行道樹綠化

紫葉稠李枝葉緊密,其樹冠成傘型,作為行道樹,遮蔭效果好,觀賞價值高,同時既能阻滯塵埃、吸收氯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2.2 庭院觀賞

紫葉稠李適應性強,對生存環境要求不嚴,樹勢優美,在公園、機關、街心花園及居民小區中孤植、對植、叢植,可獨成一景。紫葉稠李作為一種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樹木,無論是單獨自然式散植,還是單獨、規則、自然成片栽植或與其它植物在房前屋后、草坪、河畔、山石旁混植都能起到豐富景觀層次,引導人們視野,分割景觀空間及障景的作用。

2.2.1 亭閣、庭院點綴。于庭院大廳進門口左右側邊、大廳的玻璃窗外、亭閣周邊、假山景石、墻角轉彎處等位置,根據面積大小,片植或叢植一小片紫葉稠李突顯出清幽高雅,幽而不暗,鬧而不喧,心境頓感平和,別有一番情趣。紫葉稠李嫩葉鮮綠,老葉紫紅,與其它樹種搭配,更是紅綠相映成趣。

2.2.2 公園、廣場設置。大型生態公園,廣場等地方,于水邊、坡間等處,植一片紫葉稠李,中間小徑與兩側籬架蜿蜒前行,置身其中,觀其悠悠柏影,更顯瀟灑飄逸。

2.3 城市生態營造

目前我國城市污染嚴重,城市生態系統脆弱而能夠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城市綠化,而在城市綠化中不得不考慮水資源的消耗問題。紫葉稠李管理粗放,并且抗低溫、抗逆性強。它可在貧瘠的砂土或砂壤土中正常生長,可種植于惡劣的城市園林綠地或城郊綠化帶中,無需修剪及經常澆灌等精心護理,減少了人工養護的花費精力,又可起到很好的綠化效果;同時又可減弱噪音,降低溫度,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泌殺菌素。因此紫葉稠李可在城市生態園林的營建中大顯身手。

3 結語

紫葉稠李已成為城市綠化的重要樹種之一,在其栽植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它的園林特性合理應用,充分發揮其價值,讓這一嫁接新品種給人以“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感覺,讓其創造出的景觀豐富度對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人類自己創建出更加舒適宜人的生活空間。

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林業資源;林業造林;常見方法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林業資源十分豐富,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用途廣泛,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就當下而言,林業資源雖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因培育、管理不善,致使資源質量有所降低,而且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不利于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林業資源現狀,并就其培育技術和造林方法加以分析。

1 林業資源概述

我國地域廣袤,氣候多樣,為林業資源的生長和豐富創造了有力條件,而且當下的林業在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足以見得,推動林業資源良性發展尤為關鍵,在此結合其發展現狀,就其發展優勢和不利之處加以闡述。

我國林業資源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如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林木資源數量呈現出可觀的增長勢頭,其每年的遞增速度高達200萬hm2,從而逐步扭轉了森林資源量長期下降的不利局面,使得其生長量超過了消耗量,雖然林業產品是林產工業的競爭焦點,但森林資源是其關鍵原料,故這是林業資源的一大優勢所在。此外,我國還是世界上屈指一數的竹資源大國,而且產量大、品種多,諸如竹蓀、竹筍等也是重要的創匯資源。

但與此同時,林業資源也面臨著一定的發展困境,如森林資源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質量也每況愈下等,如此一來,優質木材會因供應緊缺導致價格上升,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林木需求,而且也不利于其發揮保護環境的功效,而這與林木培育、造林方法不當、管理不到位等有直接關系;再如我國木材加工業總體實力較低,產品品質較差,加工效率較高,而且價格高,浪費嚴重,與同類產品的國際水平差距很大,顯然不利于林產的長遠發展。

2 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的常見方法分析

由上可知,無論是林業資源,還是林業產業,既有著廣闊的發展和提升空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林木培育和造林方法進行分析,以此實現林業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高,進而滿足林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推動林業經濟健康發展。在此就林業資源培育技術和林業造林常見方法加以重點分析。

2.1 林業資源培育技術

林業資源培育技術的選擇是否得當,與林木數量和質量有密切關系。就當下而言,常用的培育技術有植苗更新法,即由林木培育人員從種苗基地將樹苗移栽至林區;封山育林法,即在山地中對樹苗加以保護和培育,以期促進其穩定生長;人工促天然培育法,即有效融合天然培育和人工培育方法,對樹苗進行全面培育;若結合當下形勢以及培育效果而言,植苗更新法是培育林木資源的有效技術,培育效果最佳[1]。

同時在種苗類型的選擇和整地方法上,我們也應注重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因為整地環節利于改善土地性能,增強其保持水土的能力,顯然對植樹造林有所助益。具體而言,一方面要保證清理工作到位,即盡量將雜物清除干凈,特別是在翻墾環節,此時割除、火燒、化學藥劑等方法是常見的清理方法,建議首先進行人工或設備清理,然后以火燒或噴灑藥品的方式消除雜物;另一方面則是根據地形選擇整體方法,若地形平坦,一般對土壤進行全面翻墾,若為局部整地,則以高壟、犁溝為主;若為山地帶狀地形,可采取反坡梯田、水平溝、水平階等方式。

2.2 林業造林常見方法

2.2.1 應確保樹種選擇科學

樹種選擇是林業造林不可忽視的基礎條件之一,此時應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造林區域的地貌特征、氣候特點,如混交林多見于西南區域,在西北部卻很少見,這主要是由于西部或北部的氣候環境無法滿足混交林的生長需求,故我們在著手造林前,應確保當地的氣候環境適合樹種生長,以此在根本上提高其成活率。以闊葉樹為例,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且對環境要求不高,同時具有景觀美化作用,利于森林資源的豐富,所以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度的推廣種植,從而推動森林植被能夠長遠發展[2]。

2.2.2 要保證造林時間得當

造林時間是否合適或最佳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樹種的生長速度和質量,故也需要格外重視和科學選擇。以往春天是造林的最佳時機,但因樹種特征不盡相同,加之引種、推廣等活動的順暢開展,促使營林時間有所提前,如廣東、廣西等地區的營林時間一般為年底到次年的2月,原因很簡單,冬末初春時節,氣溫較低,水分散失較為嚴重,此時處于地上的植被保持休眠狀態,加之根系活動早于枝葉,抵御干旱的能力較強,故此時營林會提高種苗的成活率,也會在種苗品質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若造林地區的冬季氣候十分嚴寒,則建議其以春種為主,并盡量避開連續暴雨或水分太少的時期,以陰雨季節為宜[3]。至于造林的最佳時間,還是應注重綜合考量,視具體情況而定,以免延誤最佳時機。

2.2.3 要注重造林方法合理

雖然上述的植苗更新培育法具有可觀的培育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造林方法就無用武之地,因為樹種生長速度與質量與造林方法也有一定的關系。如分殖造林法,即以樹木的莖、根等部位為種苗進行種植,相對而言,該種方法不僅簡單實用、經濟合理,而且成活率較高,只需在初期保持適宜的灌溉量即可成活,但其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適用于同類樹木種植,故樹種單一是其弊端;再如播種造林法,即類似于莊稼播種,將樹種播散于種植之處,然后加以灌溉,具體涉及穴播、播種、撒播、縫插等幾種形式,雖然其簡單易操作,但樹種分布難以控制,成活率較低,并受限于土地情況,因此采用該種方法時,最好對地形進行實地考察,并盡量以山區為主,與莊稼用地保持一定的距離。

2.2.4 要注意種植技術到位

無論選擇何種樹種、造林方法,都應以規范、到位的技術操作為保障,若樹木間距過大或過小,或者用于種植樹木的洞穴過深或過淺,均對樹苗成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在此以常見的穴植為例,對其一般的種植規范進行闡述,如穴的見方通常處于40~60之間,深度為30~50,并且保證穴底平整,杉株密度一般控制在每667m2有180~200株,行距為1.7m×2m,但若為松、闊葉林,其密度應縮減至每667m2有160~170株,而行距則擴大至2m×2m;在樹苗栽植過程中,應保證其上部端正,根系呈水平方向順向舒展,而苗梢向山下,入土深度控制在1/3左右,并適當降淺,以此擴大生根部位,提高其抗旱能力[4]。

此外,為改善土壤性能,抵御病害,保護環境,增加效益,建議加大研究力度,發展種植混合林,其中杉木松樹可作為主要樹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多種樹種,而且該種造林模式的實踐已經彰顯了很好的效益,尤其適用于獨立性不強的山區紅土地,而在獨立性變動較大的區域,則可以在山腳、山窩等位置種植闊葉樹純林,而在其他位置種植松樹等,以此提高綜合造林效益。

3 結語

林業資源是我國自然資源的重要構成,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其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這就需要我們基于對林業資源的分析,切實掌握科學的培育技術和常見的造林方法,并加以到位的管、護、防,以此培育更多優質的林業資源,滿足社會對其的需求,進而推動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明魁.淺談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J].科技創業家,2013(06).

[2] 李攀.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探究[J].技術應用,2012(12).

[3] 孫艷秋.淺談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8).

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縣區林業;規劃;創新發展;措施

林業在縣區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1世紀林業的發展應該有全新的運籌決策。筆者現對縣區規劃林業創新性的發展作一探討。

1深化林業改革創新

1.1扎實推進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發展

緊密結合縣區實際,創造性地貫徹上級關于林權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發揮好職能作用,加強對全縣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導。堅持質量第一,總結經驗教訓,實事求是地推進改革。既要堅決防止走形式和假發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產權、激活產業,又要鞏固增進集體經濟[1]。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為群眾自覺行動、加快林業發展的有效動力。

1.2探索建立群眾性護林聯防組織,構建新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總結推廣民間護林組織的經驗,按照“民辦、民管、民監督、民受益”原則,引導林業生產經營者自愿組合、自定章程、自收會費,組建以防盜、防火、防病蟲害為主的群眾性護林組織。同時,建立森林防火風險基金,解決在撲救森林火災中人員傷亡的救治和補償問題,加大對民間森林聯防協會基礎設施投入的補助,構建新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1.3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促進林業生產經營融資

做大做強林業擔保,進一步擴大抵押擔保貸款規模,完善林木林地押金管理辦法。積極主動與金融機構合作,探索林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權抵押登記等程序,以現有林木林地資產為抵押直接向銀行貸款的具體途徑和辦法;盡快組建林權登記管理中心,探索以林權證直接抵押貸款,解決林業生產經營融資難問題。

1.4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試點工作,實現林農收益和生態功能的雙贏

按照林業分類要求和不同生態區位、功能質量等級,把全縣生態公益林分為嚴格保護、重點保護和一般保護3種類型,對后2種的生態公益林實行限制性利用,允許經營主體通過撫育、更新性質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獲得經濟效益,實現林農收益和生態功能的雙贏[2]。

1.5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改進林業行政執法工作

設立林業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林業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健全林業科技推廣網絡,促進林業科技普及,提高林業生產經營者科技素質。建立林業行政許可事項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為林業生產經營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務。按照市場化運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區調查設計中心、木材檢驗中心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合理界定中介組織職能,規范其服務行為,確保其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更好地服務于林業生產經營。整合現有的林業執法隊伍,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實現由分散執法向集中執法轉變。嚴格執法監督,實行錯案追究和責任賠償制度,提高執法水平。

2加強森林資源培育

以速生豐產林、經濟林和當地特產林三大資源培育基地建設為載體,走速生、豐產、優質的發展路子,快速增進森林資源總量。

2.1探索營造林與種苗培育新機制

探索建立“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營造林機制。加大封育力度,及時完成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更新造林,鼓勵各種社會主體投資三大資源培育基地,確保按規劃要求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務。依托縣區林業科技推廣部門建設育苗基地;加快實施種苗國債項目建設。同時,建立縣區林木種苗檢測中心,為三大資源培育基地建設提供優良種苗保障。

2.2實施低產林改造試點項目,創新特產林科技推廣模式

明確低產林分改造對象,簡化低產、低效林分的采伐審批程序,制定相應優惠政策,調動產權主體積極參與改造,為三大資源培育基地建設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不斷提高林地產出率。以特產林為重點,大力推廣高效經營技術,促進特產林資源總量和經營效益的提高,加快特產林產業化進程。

2.3實施品牌戰略,推動森林資源規?;l展

充分發揮當地特產優勢,加強產、學、研協作,實施以特產林為主的經濟林品牌戰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林農收入[3]。放手發展個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國有控股、職工持股等混合型所有制林場。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流轉,鼓勵林農和社會各方面以承包、租賃、轉讓等形式參與生產經營,推動森林資源規?;l展。鼓勵林紙、林板、林脂企業一體化經營,以“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創辦工業原料林基地。

林業資源培育范文第5篇

傳統的林業體系主要目的是木材利用,而忽視森林的環境、生態功能,破壞了生態系統,導致壞境逐漸惡化。而循環林業的出現,則為林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循環林業是通過循環森林資源,將林業服務業、工業、種植業有效的聯結,以促進森林資源的循環利用。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林業從業經驗,對循環林業的內涵、特征、原則和形式進行簡單的分析?,F總結如下:

1.循環林業的內涵

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啟發下,林業系統可遵循、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的規律,以實現重建林業生態經濟。通過循環森林資源,將林業服務業、工業、種植業有效的聯結,以促進森林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本文由收集整理森林資源的利用率。所以,循環林業是通過結合生態林業和循環經濟,優化林業的事業與產業,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循環林業的內涵即循環利用森林資源,主要重心在循環,在林業生產、經濟體系中,對各個環節的森林資源進行不間斷的循環利用??杀憩F為四種形式:(1)資源產品廢棄之后,可繼續使用原先資源。例如回收的廢紙可作為造紙原料繼續使用;(2)被廢棄的資源,被開發出新功能之后,可作為資源繼續使用,例如枝落葉可作為肥料;(3)可將尚未耗盡的廢棄物,實現資源成分的重新利用,例如廢棄木屑可作為板材、燃料等;(4)針對共生要素資源,可利用一種資源要素之后,對其他尚未被利用的要素進行繼續使用。綜上所述,循環林業就是森林資源、林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主要包含:合理開發、科學培育森林資源;對臨床原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成環境產品,并進行現場回用;最終的林業產品在消費、流通的過程中,實現理性消費;在進行生產加工時,對資源進行回用。

2.循環林業的特征

與農業、工業相比,林業主要的特點是它的產業體系,相對較為完整,與國民經濟多個門類都有聯系,屬于產品種類多、產業鏈條長、涵蓋范圍廣,是一個復合產業群體。

2.1生態系統與林業經濟系統的雙重循環

生態系統與林業經濟系統主要在林業經濟循環系統的內部存在,兩者之間相互制約、影響和交織,這屬于林業經濟循環同其他產業經濟的主要區別。站在大林業系統的角度說,因存在森林資源,促使催化三大產業門類,加之森林資源具有流動性,更加緊密了林業三大產業的聯系。林業的第一產業是森林培育,第二產業是采伐業,這兩大產業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非木質、木質資源。第三產業是森林旅游業,森林為森林旅游業提供了充足的景觀資源,第二、三產業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廢棄資源,對這些廢棄資源進行加工、回收、利用,可排入到自然環境中,例如水、土氣、土壤。森林對廢棄資源進行分解、吸收,以釋放氧氣,給人類、林業系統繼續使用,以實現生態系統和林業系統的雙重循環。

2.2最少廢棄、最優投入和生產

生態系統與林業經濟系統主要在林業經濟循環系統的內部存在,兩者之間相互制約、影響和交織,這屬于林業經濟循環同其他產業經濟的主要區別。站在輸出、輸入的角度說,新型循環林業發展模式,以最少廢棄、最有投入和生產為主要經濟特征,體現高效率、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投入。

循環經濟主要是實現物質的閉環流動,促使能量、物質的閉環和梯級使用,但這種循環利用屬于相對性,絕對的開放。站在林業的角度,森林資源的閉環利用,主要是林業系統內部同外部系統之間的交換相對關系上。

3.循環林業的原則

3.1減量化

減量化屬于一種控制源頭的方法,在林業系統中,減量化主要是系統兩端的物質存在減量化,林業生態環境在林業經濟系統中減少了物質的投入量,林業經濟系統向林業生態系統中減少了廢物的輸出量。另外,將量化還包括節流和開流的并重、相對和絕對的并重原則。

3.2循環利用

主要是在加工、采伐、種植、消費中體現循環利用的原則,對廢棄物、木質林產品、森林資源等進行循環利用。將廢棄物、木質林產品進行解析,然后進行多次利用。對非木質資源產品進行解析,進行循環利用。因此,循環利用主要包含木質資源產品和非木質林產品的循環利用。

3.3無害化

無害化原則主要表在四個方面:其一,在進行林木培育時,盡量使用野生植物農藥、生物農藥、生態肥,以取代農業和化肥,使其在樹體、土壤中的殘留量減少,確保生態系統安全;其二,在進行生態采伐時,選擇強度適中的方式,盡量避免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干擾或最小化;其三,在進行加工、設計時,盡量選擇無害、無毒材料,避免污染環境;其四,對臨床生產末端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廢氣物排放量。

4.循環林業的形式

4.1實現林業三產業間的自循環

在林業的三個產業的自循環開始,林業森林培育業主要包括采運、培育的循環,林業采伐業主要是林產企業、林產工業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森林旅游業則是實現規劃、開發的旅游資源循環利用。

4.2林業循環發展模式

林業的循環發展模式,主要由不同類型的副產品、廢棄物、原材料的流動,而構成多條產業鏈。林業森林培育業中的副產品、廢棄物可作為采伐業的原料,旅游業中工業、企業所產生的廢棄物、副產品可在林業森林培育中回收加工后再行利用。

5.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东台市| 宁蒗| 哈巴河县| 西林县| 星座| 宜黄县| 柞水县| 仁化县| 晋州市| 南阳市| 武功县| 长治市| 连城县| 金寨县| 清远市| 当雄县| 唐山市| 榆树市| 亳州市| 乌拉特中旗| 通许县| 大足县| 岳池县| 班戈县| 壶关县| 嘉鱼县| 四子王旗| 武城县| 朝阳市| 万安县| 佛山市| 岳阳市| 上杭县| 大港区| 永泰县| 宿松县| 沂源县| 海宁市| 高邑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