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哲學基礎研究

哲學基礎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哲學基礎研究

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急性腦出血;局部血流;斷層攝影術;發射型計算機;單光子

[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b)-110-02

Study of regional cerebral flow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ZHU li-xin,FENG Lin-bo,SUN Zeng-jin

(Nankou Railway Hospital,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1022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 . Methods:rCBF perfusion imaging with SPECT was performed in 88 patients with AICH.The relative analysis was made in rCBF changes. Results:The rates of brain ischemia caused by AICH far away from the origin in either cerebral hemisphere and contralatera cerebellar hemisphere were 68.75%,31.25%and 48.75%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ith basal nuclei hemorrhage had damdges in the frontal cortex mostly(78.5%),temporal(63%),parietal(58.5%),occipital(25%)cortex and contralatera cerebellar hemisphere(45.5%) secondly. The hemiplegia cases damaged more seriously had more crossed cerebral-cerebellar diaschisis. Conclusion:AICH can cause brain ischemia far away from the origin in either cerebral hemisphere and contralatera cerebellar hemisphere . As AICH recovered,improvement of rCBF or return to normal are also observed.

[Key words]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egional blood flow;Tomography;Emission-computed;Single-photon

急性腦出血(AICH)后腦組織是否存在缺血以及缺血持續的時間及其是否會導致神經元損傷一直存在爭議。Mayer等[1~2]用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以及CT對23例AICH患者進行動態對照觀察,發現AICH可繼發血腫周圍腦血流量的減少,會引起缺血性腦損害,并嚴重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采用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顯像觀察AICH患者局部腦血流(rCBF)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0年5月~2006年3月急性腦出血住院患者,均經顱腦CT檢查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腦出血診斷標準[3],共80例,其中丘腦出血25例,外囊殼核出血13例,豆狀核出血10例,內外囊混合出血23例,腦葉出血9例。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齡(60.3±6.2)歲。急性期(起病0~7 d)臨床病情按“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量化評分。80例患者均在急性期行SPECT檢查,其中28例恢復期行SPECT復查。

1.2 方法

儀器采用Elscint 409A型SPECT儀。注藥前1 h空腹服用或鼻飼過氯酸鉀400 mg, 注藥前后15 min避聲、光刺激,受試者平臥于檢查床上,OM線垂直地面,靜脈注射顯像劑99mTc-ECD740 MBq,注藥30 min后探頭繞頭旋轉360°進行斷層采集,5.6°/幀,共64幀,原始資料經計算機歸一化后,重建橫段、冠狀及矢狀斷面圖像,由2名有經驗的醫師閱片判讀。

1.3 統計學處理

樣本計量資料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對照組腦SPECT顯示,橫斷面灰質較白質有更多的放射性濃集,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及小腦呈對稱分布,矢狀面灰質清晰可見,冠狀面可見基底節和腦室。腦部各鏡像部位的rCBF比值為0.94~1.09。

80例腦出血患者CT示有80處出血灶,SPECT斷層顯像除顯示與CT相應部位的放射性缺損區外,遠離出血灶還見有119處放射性稀疏區,在最大程度顯示出血灶的相同橫斷面上,CT所示出血灶的大小平均為(4.85±3.98) cm2,而SPECT則為(6.54±4.52)cm2,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

51例急性期上下肢肌力為0度~Ⅲ度的患者發生對側小腦失聯絡現象33例(64.71%),29例為Ⅵ度~Ⅴ度的患者小腦聯系不能僅8例(27.59%),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43例左側基底節出血的右利者中37例出現左額葉皮質缺血,其中31例有運動性失語;27例右側基底節出血的右利者,12例有左額葉皮質缺血,其中5例有運動性失語。

3 討論

Diringer等[4]用質子斷層掃描(PET)研究12例丘腦或基底節出血的患者,發現在發病24 h內患者雙側大腦皮質、丘腦、基底節區rCBF對稱性減低。Takano等[5~6]報道腦梗死患者存在神經失聯絡現象,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出血后同樣會引起遠離出血灶的大腦半球及對側小腦半球缺血,而且丘腦和內囊出血引起失聯絡的范圍大,發生率也高,腦葉出血則范圍相對較小,且發生率也低。而腦基底節出血發生的皮質失聯絡現象最常見于額葉,其次是顳葉、頂葉、對側小腦及枕葉。

Lim等[7]通過SPECT研究23例基底節和丘腦出血的患者,發現有20例存在對側小腦失聯絡現象。眾多的研究表明,腦出血時普遍存在此現象,分析可能與皮質腦橋小腦束受損或由于癱瘓肢體通過脊髓小腦束傳向小腦的刺激減少所致。本研究結果表明:肢體癱瘓越重的患者,對側小腦失聯絡現象發生率越高,反之癱瘓較輕者則發生率較低。35例患者在恢復期病情減輕,重復SPECT檢查,發現其中9例對側小腦失聯絡現象已消失,表明交叉性小腦失聯絡現象是暫時的,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會否出現馳緩性癱瘓,則取決于是否發生對側小腦失聯絡。多數左基底節出血及少數右基底節出血引起運動性失語的右利者均有左額葉缺血,恢復期的34例患者中13例運動性失語有改善,SPECT檢查示有左額葉缺血有所恢復。

本研究結果提示急性腦出血患者存在廣泛的缺血性改變,隨著病情改善,這種缺血性改變也有所恢復,提示對腦出血患者應早期改善其腦部供血,以防止出現缺血性損害。在腦出血中還普遍存在交叉性小腦失聯絡現象,對這一現象的研究有助于開闊思路,拓展腦出血治療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Mayer SA, Lignelli A, Fink ME,et al. 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 forma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PECT study[J]. Stroke, 1998,29(9):1791-1798.

[2]Gebel JM, Broderick JP.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 Clin,2000,18(2):419-438.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Diringer MN,Adams RE,Douford-Shore JE,et al. Cerebral blood flow is symmetrically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ogy,1998,50:338.

[5]Takano T,Kimura K,Nakamura M,et al. Effect of small deep hemispheric infarction on the ipsilateral cortial blood flow in man[J]. Stroke,1985,16(1) :64-69.

[6]Kurthen M,Reichmann K, Linke DB, et al.Crossed cerebellar diasehisis in intracarotid sodium amytal procedures :a SPECT study[J].Acta Neurol scand,1990,81:416-422.

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鼻出血 靜脈留置針 肝素鈉 出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2-050-02

靜脈留置針特點是操作簡單、套管柔軟、可以留置于靜脈較長時間,目前在臨床中已經替代傳統的頭皮針,被廣泛應用[1-2]。封管液的應用是靜脈留置針置管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的是具有抗凝作用的肝素鈉溶液。鼻出血患者往往存在凝血功能異常和出血傾向,研究表明,合適濃度(不超過125U/ml)和劑量(3ml)的肝素封管用于鼻出血患者是安全的[3],本研究對鼻出血患者采用低濃度、不同劑量的肝素鈉溶液封管,探討其對凝血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住我科鼻出血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3組。實驗2ml 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8~62歲,平均46歲;3ml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2~65歲,平均49歲;4ml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1~69歲,平均52歲。所有病例留置針保留時間為3-7天,不足3天者不計入實驗觀察對象。3組患者的選取符合統計學均衡性原則,本實驗均取得患者及主治醫師同意。

1.2 方法

1.2.1 封管方法 實驗所用留置針為美國B―D公司生產的vialon留置針,型號為22G。用的肝素是 常州千紅生化制藥生產的肝素鈉溶液,每只12500u/2ml。各組患者在應用靜脈留置針(22G,美國BD公司產)前常規抽血,檢驗血常規、凝血常規功能,了解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血小板計數情況。穿刺均選擇四肢淺靜脈,3組封官均采用濃度50u/ml(肝素鈉12500u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的肝素鈉溶液。2ml、3ml、4ml組于輸液結束后分別注入2ml、3ml、4ml肝素鈉溶液封管,穿刺及封管由專人操作。

1.2.2 觀察指標 拔靜脈留置針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檢測凝血酶元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血小板計數,了解對凝血功能的影響,同時觀察出血傾向程度變化和置管時間。凝血酶元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血小板計數正常值分別是:11.5-14.5、28.0-43.0、(100-300)×109l。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兩個樣本均數差異t檢驗及x2檢驗,數據均用x±s

2 結果

2.1 3種劑量的肝素鈉封管液對鼻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見表1。

表1 用3種劑量肝素鈉溶液留置針封管對凝血功能影響的比較

3組實驗前后PT、APTT、PLT對照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3組置管后PT、APTT、PLT相關檢驗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3種劑量的肝素封管液對鼻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均無明顯影響。

2.2 3種劑量的肝素鈉封管液對鼻出血患者出血傾向的影響,出血傾向包括再次鼻出血、齒齦出血、皮膚紫癜和胃腸粘膜出血。見表2。

表2 3種劑量肝素鈉封液對鼻出血患者出血傾向的影響

3 種劑量肝素鈉溶液對留置針保留時間的影響 見表3

表3 3種劑量封管液留置針保留時間

留置針7d通暢率2ml組(5例)為17%,3ml組(9例)為30%,4ml組(27例)為90%。4ml組與另兩組相關檢驗p

3 討論

肝素鈉溶液在臨床留置針封管中的應用。肝素是一種劉三花的酸性黏多糖混合物,是臨床常用的抗凝劑。其藥理機制為干擾凝血過程的多個環節,包括抑制凝血酶活性,阻止纖維蛋白形成,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黏著、聚集和釋放反應等,體內體外應用均表現出較強的抗凝作用[4]。因此,臨床上常常將其稀釋后用于靜脈留置針封管,防止血液回流,凝固造成的堵管,保持輸液通暢。研究表明,肝素鈉合理應用于留置針封管安全可靠,已廣泛應用于臨床[5]。但過量使用肝素也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乃至出血的嚴重不良反應[4]。因此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疾病,使用肝素鈉封管需要確定合適的濃度和劑量,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并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良反應,保證醫療安全。

濃度為50u/ml、劑量為3 ml的肝素鈉溶液封管適合鼻出血患者。

表1表2表3的結果表明:對鼻出血患者采用2-4 ml、濃度為50 u/ml的肝素鈉封管,對凝血功能、出血傾向無明顯影響(p>0.05)。由于封管液的肝素鈉濃度低(50u/ml),且進入體循環的量少,不能達到藥理濃度(藥理上肝素鈉抗凝用量一般為每次5000-10000u [3])所以對患者全身功能無明顯影響。經檢測,靜脈留置針的延長管長約6.6cm [1],與肝素帽一起可容納1.2 ml液體,封管時可能有部分肝素鈉進入體循環,但并未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顯影響。并且從另一角度看,3組的留置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在一定劑量范圍內(2-4ml).50u/ml濃度的肝素鈉封管,對鼻出血患者是安全的。本研究發現,4ml組局部皮膚紫癜、穿刺點出血的發生率(27%)較2 ml組、3ml組高,但3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是否與樣本量小有關,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對于2 ml組4ml組而言,3ml組可達到留置時間長、管腔通暢,不增加出血傾向的效果,故認為 3ml濃度50U/ml的肝素鈉溶液可作為鼻出血患者靜脈留置針封管的合適藥物。但在臨床中絕不可拘泥于經驗或者常規,必要時仍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

參考文獻

[1] 陳顯春,封悅,宋爽,等.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2-43.

[2]李瓊.兩種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效果比較[J].護理學報,2009,16(9B):74-75.

[3]丁全福.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9-160.

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第3篇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海綿網球在國外早有運用,屬于短式網球的一種,但在中國的網球教學中運用的還是比較少的.大學所開設的常規性網球課,其教法大多是采用標準球來開展網球訓練,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通過運用海綿網球進行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網球技術,對網球教學產生哪些積極影響.設立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海綿網球在初學者正手擊球的學習階段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正手擊球技術的提高.

關鍵詞 :海綿網球;短式網球;正手擊球:初學者

中圖分類號:G8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171-03

1 引言

海綿網球屬于短式網球的一種,這項運動起源于70年代后期的瑞典,以后在歐美各國流行甚廣.現在世界各國普遍用來對兒童進行網球的啟蒙訓練.目前,大學所開展的常規性網球課上,通常是直接利用標準球來開展網球訓練,從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弊端.現在內蒙古地區的大學將海綿網球運用在對初學者的教學過程中還比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將海綿網球運用到對初學者的教學中,通過運用海綿網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網球正手擊球技術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正手擊球技術.

2 初學者采用海綿網球進行教學的背景因素分析

2.1 對初學者網球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教學方法、手段不同,其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通過使用文獻資料法和觀察法,我們發現:40.3%的教師習慣使用傳統教學方法,25.7%的教師習慣使用討論教學法,此外,使用電化教學法、多媒體錄像及網絡教學法的教師占比為:34%.由此可見,傳統教學法在該高校中仍占主導地位,而很多現代化教學手段及方法,其使用頻率則偏低.現階段,一般高校中所使用的網球教學方法,相對較多的是中高級階段教法手段.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大多數教法用不上,學生在網球初學階段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和枯燥,可選擇性較低.在針對初學者教學時,普通高校大多是采用標準球、場地及球拍等單一技術進行教學,這也使得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期間出現吃不消或不能適應的現象,無法快速掌握網球的運動技能,長此以往,還可能會降低初學者學習網球的興趣.

2.2 對初學者網球學習狀態的調查研究

眾所周知,人類對某種事物已有的認知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對該事物所形成的價值取向及興趣大小.通過對我校30名網球普修課初學者采用教學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分析,得出下列結果:(1)對網球的了解及認知程度方面:在步入大學之前,有近95%的普修班學生未接觸和體驗過網球運動,對于他們來說,對網球運動的了解,大多是通過書籍或者媒體,這些初學者對網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及運動技能掌握的還很少.(2)對網球的學習興趣及熱衷程度方面:在學習和體驗網球前,有近84%以上的初學者認為網球運動屬于走在時尚前沿,極為高雅的一種貴族運動項目,這些學生對網球的學習興趣較為濃厚.65%的初學者認為球速快,標準球彈性大是影響網球技術掌握的主要原因.課后不打網球的初學者占69%.綜上所述,初學者對網球運動的認知狀況和學習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在大部分的初學者看來,網球運動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很難掌握其操作技巧,因此,這些學生在面對網球時,通常表現出怯場情緒,其學習興趣也在逐步下降.由此可見,對初學者的初級教學階段應加以創新和改進.

2.3 海綿網球的特點

海綿網球是短式網球中的一種,又被稱為“迷你網球”.早在20世紀中后期(七十年代初期),瑞典就已經出現了海綿網球運動,該種網球迎合了廣大兒童(5-11歲)的生理、學習及心理規律及特點.海綿網球在運動技巧、禮儀及規則上,與正規網球大體相同,但海綿網球要比標準球更大、重量相對較輕、不易產生過大彈性,且海綿網球的球感更為真實,適合年齡<6歲的孩子使用,且不必擔心兒童在早期接觸正規網球時,對其身體帶來運動損傷或其他影響.基于海綿網球自身所具有的高娛樂性和趣味性,它不僅能讓孩子在強度適中的狀態下鍛爍身體、掌握相應的網球技術,同時,其場地面積通常只需要正規網球的1/3左右(與羽毛球場大小相當),且落地反彈后易于控制,可以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難度,提高初學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初學者網球技能的掌握與提高.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本文將赤峰學院體育學院作為實驗對象,抽選體育學院2013級網球普修班2個(社會體育專業)的34名學生(班級分別為13級3和4班),采用隨機挑選方式,從每班中挑選出15人,并對其展開實驗研究.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網球基本技術和基本情況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和測試.結果顯示(見表1和表2),兩者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與實驗研究的宗旨及要求基本符合.主要研究內容為初學者的正手擊球數量及擊球質量.從引拍、腳步移動、擊球位置、隨揮等四個方面來研究海綿網球對初學者正手擊球的影響.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赤峰學院圖書館借閱圖書并在電子閱覽室用電腦進入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查找、搜集、鑒別、整理出有關海綿網球方面的文獻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全面了解海綿網球在對初學者正手擊球教學階段的運用現狀和研究最新動態,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持.

3.2.2 實驗法

通過設立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對比分析.筆者選取2013級社會體育專業網球普修班2個,每班17人共計34人,每班隨機選取15人作為實驗對象.實驗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先對2組學生的實際狀況及其所掌握的網球技術展開實地調查與測試.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并不存在明顯差異,與此次實驗研究的目標及要求基本相符.主要研究內容為初學者的正手擊球數量及擊球質量.從引拍、腳步移動、擊球位置、隨揮等四個方面來研究海綿網球對初學者正手擊球的影響.考核總成績分為兩部分每部分滿分100分:第一部分為正手擊球技評分占比60%,第二部分為正手擊球有效數量分占比40%(總成績=正手擊球技評分*60%+正手擊球有效數量分*40%).實驗前期進行10個學時的海綿網球的正手擊球練習,中期過渡到標準球正手擊球練習再進行10學時.對照組直接用標準球進行20學時正手擊球練習.最后20學時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正手擊球技術評定及數量的測試,測試采取一人喂球一人擊打的方式進行,認為喂球質量不好的可以不擊打等待進行下一球,不擊打球不算在考核數據當中,記錄相關數據.

3.2.3 問卷調查法

實驗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2個實驗班級的30名參與教學實驗的學生展開調查,問卷的內容包含下列幾個方面:主要從對網球的認識,了解程度、以及進入大學以前是否接觸過網球運動、對標準網球和海綿網球的看法、課后是否進行網球運動,學生對網球的熱衷程度、學習興趣以及是否愿意持續參與網球運動等進行調查.

3.2.4 數理統計法

記錄實驗各項數據,整理數據并進行分析,用Excel,word,制作出表格和圖像.

4 實驗結果與分析

4.1 實驗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正手擊球有效次數分和技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開始進行實驗前,對實驗組采用海綿網球展開教學及訓練,而對對照組則直接通過標準球來展開教學,通過10個學時的教學后,兩組均采用標準球繼續進行10學時的教學練習;在結束長達20學時的教學實驗后,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了科學評定.為提高評定及考核結果的可靠性,還組建了考核小組,組員分別是由2位網球課任課教師(分別為安輝、米宏偉)以及于洋老師組成,最終的評定績效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其各項成績都要比對照組更為突出,該組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P<0.05)(具體參見下表3和表4).

4.2 結果分析

從表3中可發現,在引拍及時、擊球位置準確、腳步移動合理、隨揮動作充足等指標上,對照組與實驗組存在較大區別.分析其原因,實驗組的教學過程更為合理,在教學的第一階段采用海綿球教學入門,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海綿網球具有較輕的重量、且彈性不大,對于初學網球者較為合適.通過使用海綿網球,能使學生掌握規范動作,提升其整體的球感,并樹立起正確的擊球意識.在擊球過程中,初學者通常很容易掌握引拍、擊球及跑位等要素,從而能為準確跑位與規范其技術動作奠定基礎,在提高學生對網球運動關注度的同時,還能讓他們對網球的學習充滿信心,為接下來的標準球教學做鋪墊.在經歷海綿網球課時訓練后,有助于逐步開展下一階段的標準球教學.實驗說明實驗組的教學過程更利于初學者更好地掌握正手擊球技術.

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組學生對網球運動的熱衷及態度要比對照組更好.教學實驗完成后,我們圍繞網球運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及是否愿意長期參與網球鍛煉等方面,對2組學生展開了初步調查.

從兩組學生對網球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信心及是否愿意長期參與網球訓練的態度所做的問卷調查來看(參見上表5),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上述幾方面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就充分表明,實驗組學生對網球運動有著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其原因是采用海綿網球進行初學者的教學,符合“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慢到快”的教學原理.教學方法的轉變,有效提高了學生對網球的學習興趣及信心,教學課堂上,學生所參與的擊球次數也在不斷增加,其運動量遠比過去更大,這些對于學生進一步提升網球技術,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5 結論

首先,海綿網球的體重較輕、球速較為緩慢,在網球教學及課程初期,能很好地彌補網球運動高專業性、入門難度大等缺陷與不足.

其次,運用海綿網球進行初級階段的網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快更好地掌握網球正手擊球技術.

最后,海綿網球在教學中的運用解決了初學者剛開始學習網球就用標準球增加了學習難度,不利于網球技術的掌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彤云.淺析我國網球發展趨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4):33-35.

〔2〕王曉婷.淺析網球運動的終身健身功能[J].遼寧體育科技,2003(05):33-35.

〔3〕徐家偉.普通高校中開展“短網”教學的實驗與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11):42-45.

〔4〕林峰,余貞凱.普通高校網球教學質量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03):38-40.

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第4篇

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稱模擬患者,就是經過培訓,能夠穩定、逼真地模擬臨床情況的人,具有模擬患者、考核者、指導者職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學自 20世紀 70 年代在在國外醫學教學中早已開展應用, 國內也開始有多數院校將SP運用于醫學教學和考核中[2、3]。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是護理專業教學的基礎和核心,是連接臨床的橋梁課程。我校在本科護理學生基礎護理學實訓課程中開展以學生作為標準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學,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14級護理本科學生70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學號將學生編號,根據隨機字母表,將70名學生按學號分為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 35 名,男3名,女32名;對照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使用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對兩組學生進行備用鋪床和無菌技術教學,教學結束后對比 2 次操作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

1.2.1.1標準化患者選取和培訓 從13級護理本科學生(已經學習護理學基礎)中選取7人,他們愿意參加SP培訓,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操作和理論成績優秀的學生。本研究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選取《基礎護理學》課程中部分章節的實驗內容編制劇本,包括臥床患者更換床單,口腔護理、青霉素皮試、肌肉注射和靜脈輸液。請臨床護理專家和指導老師共同制定和修改。在開課前這7名SSP與授課老師在一起接受SP的培訓,讓學生接觸標準化患者的培訓,培訓時間為2w。培訓內容包括5個方面:SP的概述、劇本的解讀、角色培訓、臨床觀摩、實習演練。

1.2.1.2 SSP教學的實施 每個項目實訓教學前1w, 組織講課教師與SSP共同備課,授課教師與SSP根據實訓項目教學劇本演示該實驗項目,其他指導老師和SSP對其演示進行糾正和補充。上課前把實驗組分為5個小組,每組7人。授課教師與1名SSP配合演示實訓內容并進行講解,然后每組分配1名SSP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最后教師、學生和SSP一起總結點評。

1.2.2對照組 采用傳統實訓教學法,分為5個小組,每組7人,老師示教講解-學生練習-學生回示教,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1.3評價

1.3.1實訓技能考核 實訓教學結束后進行技能考核,監考老師統一培訓統一考核標準,并統一使用《基礎護理學操作考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1.3.2標準化患者教學效果調查問卷 自行設計并由專家審閱。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法進行調查。問卷包括7個條目,每個條目有贊成和不贊成2 項。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統計學方法 對資料檢查核對后,將數據輸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學生技能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1。

2.2 35名實驗組學生對SSP教學效果的評價 見表2。

3 討論

3.1 SSP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顯示,與傳統的教學相比,SSP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表2)。這與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醫學院校生源增多,臨床資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何能讓學生準確掌握操作技能,是醫學院校面臨的棘手問題。傳統的技能教學是讓學生機械的反復練習,學生沒有主動思考的愿望,學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齡病情的患者,護士應該怎樣調節滴速;青霉素皮試后護士應該給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項等。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傳統課堂學生面對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對學生的操作做出反應,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操作。SP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接近真實的模擬環境,能表現出患者的一些癥狀體征,學生能與SP進行互動和溝通,促進學生思考,對自己的操作進行反思,加深記憶。傳統教學操作練習時,老師是主要的指導與糾正者,由于學生人數多,老師很難糾正每個同學的操作。SSP作為指導者,與教師一起指導學生,使學生的操作更準確。

3.2 SSP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社會的進步與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護士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要求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有嫻熟的技能時也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88.57%的學生認為SSP教學可以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這與聞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進行SP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溝通,如核對患者,靜脈穿刺沒有一針見血,口腔有潰瘍的患者因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護理等臨床問題出現,學生要運用綜合所學的知識向患者解釋、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做操作增加愛傷的觀念,提升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通過SSP教學,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機會與患者交流,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3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88.57%學生認為SSP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80%的學生提高了主動學習的能力。SSP教學讓學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臨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練習,促進主動學生的學習。

哲學基礎研究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討腎移植患者血清胱抑素C(SCysC)濃度作為移植腎功能測定指標的可行性和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采用顆粒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PETIA)分別檢測39例初次腎移植患者在術前、術后1周和4周的SCysC水平,并與血清肌酐(Scr)、內生肌酐清除率(Ccr)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腎移植術前與術后,患者的SCysC與Scr、Ccr都具有很好的相關性。SCysC與Scr呈正相關(術前r=0.849;術后r=0.940);與Ccr呈負相關(術前r=-0.857;術后r=-0.876);按Ccr分組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腎功能水平的SCysC與Ccr的相關性均較Scr與Ccr的相關性相似或更佳。當50≤Ccr

【關鍵詞】 血清胱抑素C 腎移植 血清肌酐 肌酐清除率

Assessmen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c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ystatin C (SCysC) in assessing re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irtynine patients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SCysC and serum creatinine (Scr) were determined before surgery, 1 week and 4 weeks after surgery, respectively. SCysC was determined by particle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PETIA).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CysC, Scr and Ccr were compared by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Either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period, SCysC show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cr and Ccr. SCysC and Sc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0.849 preoperatively, and r=0.940 postoperatively). SCysC and Cc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857 preoperatively, and r=-0.876 postoperatively). SCysC in different Ccr level shows similar or closer correlation with Ccr than Scr does. At a Ccr level of 50-80mL/(min·1.73m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ysC and Ccr (r=-0.778)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P

KEY WORDS: serum cystatin C; renal transplantation; serum creatinine; creatinine clearance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 SCysC)是一種較理想的測定腎臟功能的內源性標記物。SCys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是一種低分子非糖基化的堿性蛋白,在所有有核細胞內表達,并且以恒定的速度產生;能被腎小球自由濾過,不被腎小管分泌。此外,SCys C不受炎癥、膽紅素、溶血、甘油三脂的影響,并與性別、年齡、肌肉量無關[1]。國內目前已有較多在健康者或在非腎移植患者中SCysC的研究,但還缺乏在腎移植患者中的研究,本研究探討了腎移植患者不同時期、不同功能狀況下,SCysC濃度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濃度和內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Ccr)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39例患者,年齡16-60歲,平均(39±10.2)歲,男22例,女17例。原發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31例,慢性腎盂腎炎3例,高血壓腎病2例,尿路結石致腎功能衰竭1例,間質性腎炎1例,糖尿病性腎病1例。術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環孢素A(CsA)+驍悉(MMF)+強的松(Pred)三聯免疫抑制方案,所有藥物根據臨床具體情況調整用量。

1.2 實驗方法 SCysC采用粒子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PETIA法)檢測,Cystatin C PET試劑盒購自美國DAKO公司。分別于術前、術后1周、4周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離心后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內保存,分批測定SCysC濃度及Scr。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計算肌酐清除率(Ccr),以此作為腎小球濾過率(GFR)的估計值。男性:Ccr=(140-年齡)×體重(kg)/0.815×Scr;女性:Ccr=[(140-年齡)×體重(kg)/0.815×Scr]×0.85,并按體表面積校正。按術后患者Ccr分為以下四組:A組 Ccr>80mL/(min·1.73m2);B組 50mL/(min·1.73m2)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5統計軟件。數據以±s及上下四分位數表示,以P

2 結果

2.1 不同Ccr患者SCysC、Scr、血BUN的測定水平比較 隨著移植腎功能的恢復,術后1周、4周患者的SCysC、Scr水平較術前均有明顯的下降,而Ccr明顯升高。按不同Ccr水平分組顯示:隨著Ccr的降低,SCysC、Scr和血BUN的水平均呈逐漸上升趨勢(表1)。

表1 不同Ccr患者血SCysC、Scr、BUN水平比較(略)

SCysC、Scr、BUN的四組數據間比較, P

2.2 不同時期的SCysC、Scr與Ccr的相關性 在手術前以及手術后的不同時期,SCysC與Scr、Ccr都具有良好的相關性。SCysC與Scr呈現密切的正相關,而相同時點的SCysC與Ccr間呈負相關。SCysC與Ccr的相關性較Scr與Ccr的相關性更佳,兩者相關系數間的比較顯示術前及術后1周兩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術后4周和術后整體的相關系數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術前、術后1周、術后4周SCysC、Scr與Ccr的相關性比較(略)

圖1 術后SCysC與Scr的相關性圖2 術后SCysC與Ccr的相關性(略)

2.3 術后不同Ccr水平SCysC、Scr與Ccr的相關性 術后不同Ccr水平組別患者的SCysC與Ccr的相關性均較Scr與Ccr的相關性要好(表3)。其中B組的相關系數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術后不同Ccr水平SCysC、Scr與Ccr的相關性比較(略)

3 討論

理想的反映GFR的檢測指標應該滿足以下條件:內源性,存在于血漿中;生成速度恒定;可被腎小球自由濾過,并且不被腎小管所分泌,也不會被腎臟重吸收入血;不被腎外途徑所清除[2]。SCysC基本符合這樣的要求。目前臨床最常用的Scr,除經腎小球濾過排出外,腎小管也有少量分泌。當腎功能受損時,腎小管對其的分泌也會增加。Scr容易受到年齡、性別、肌肉量、炎癥、血糖、頭孢類抗生素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較大的波動。此外,Scr水平并不能精確反映GFR的早期變化,尤其對總腎功能損害不到50%的患者缺乏敏感性。24h尿肌酐量容易受到尿量收集不夠準確、尿液酸堿度、GFR降低時腎小管對肌酐分泌增加等因素的干擾而準確性較差,因此,通過收集Scr和24h尿肌酐后計算所得Ccr也常常不能夠準確地反映GFR的真實水平。由CockroftGault公式計算所得的Ccr目前被認為是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成人GFR的指標[3]。但該公式計算時仍需要測定患者體重和考慮年齡、性別等影響因素,因此在臨床工作中仍然未能被廣泛應用。

國內外較多研究表明,在健康人或多種腎臟疾病的患者中,SCysC作為一種能準確反映GFR的指標,其診斷效能優于血清肌酐[45]。目前,對于在術后6個月中沒有發生急性排斥反應,并且在過去4周內環孢素A的用量沒有變化的患者采用SCysC來評價移植腎功能,國外已有較多研究,結論是SCys C較現在常用的Scr診斷效能更優。而對于腎移植術后早期患者的研究較少,Poege等[6]認為腎移植術后早期的SCysC和Scr與Ccr均有良好的相關性,二者間沒有統計學意義。但是當GFR

本研究觀察到3例急性排斥反應的患者和2例CsA中毒的患者,臨床上出現腎功能損害時的SCysC濃度與上次SCysC濃度之比均高于同期相應的Scr濃度之比。當腎功能發生損害時,SCysC的變化較Scr更早、更顯著,在臨床中檢測SCysC可能更及時、準確地發現腎功能的損害。本組相關病例較少,還需要擴大樣本數量來進一步證實。本組發生腎功能延遲恢復的患者中,當腎功能開始恢復時SCysC降低的出現時間要早于Scr降低的出現時間,這與Thervet等[8]的發現類似。

在腎移植患者中,SCysC與Scr和Ccr之間均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并且SCysC可能較Scr更敏感、更早地發現移植腎功能的早期損害,可望作為臨床監測移植腎功能的常規指標。

參考文獻

[1]Brahamson M, Olafsson I, Palsdottir A, et al.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cystatin C gene [J]. Biochem J, 1990, 268:287294.

[2]Swan SK. The search continuesan ideal marker of GFR [J]. Clin Chem, 1997, 43:913914.

[3]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 [J]. Am J Kidney Dis, 2002, 39(2):241246.

[4]Arnidharka VR, Kwon C, Stevens G. Serum cystatin C is superior to serum creatinine as a marker of kidney function: a metaanalysis [J]. Am J Kidney Dis, 2002, 40:221226.

[5]羅長青,王玉梅,鄧安國,等. 測定血清Cystatin C濃度判斷腎小球濾過率的臨床意義 [J]. 臨床內科雜志, 2003, 20(3):154155.

[6]Poege U, Stoschus B, StoffelWagner B, et al. Cystatin C as an endogenous marke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J]. Kidney Blood Pressure Res, 2003, 26(1):55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华安县| 海伦市| 安乡县| 如皋市| 安新县| 牡丹江市| 眉山市| 建宁县| 张家界市| 长武县| 湾仔区| 达尔| 恭城| 博乐市| 图木舒克市| 祁阳县| 宜宾市| 井冈山市| 新泰市| 梁山县| 大洼县| 讷河市| 曲靖市| 阳春市| 宜丰县| 海安县| 澎湖县| 晴隆县| 合江县| 枞阳县| 曲阜市| 繁昌县| 丰镇市| 东乡| 罗山县| 泉州市| 洛川县| 宣恩县| 兴和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