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簡述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新課標要求制定準確、明確的、有層次的三維教學目標,實踐也證明有效的教學必須具備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具體劃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次。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求目標準確和明確;其次,教學目標要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方面,因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最后,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還要考慮市場、行業、職業、崗位和能力這些素質的培養。
二、教學方式方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他們潛能的發揮
1.適當開展探究活動,增強教學效果。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生物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增強學習效果。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的過程,而不是使學生只能順著教師的思維軌跡去思考。因為高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社會,所以對其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根據教材的具體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實施探究性教學,讓學生參與,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思維,注重實踐教學。
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彰顯,自我意識強烈,傳統的教學已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必須取而代之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演講、辯論、講座、課題研究、興趣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融入課堂中來,形成研究型教學課堂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根基。
3.努力探索,實行多媒體教學。
在許多高校,理論課教學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滿堂灌方式上,啟發式運用不夠,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還處在嘗試階段。新型的教學媒介更是運用甚少,而生物教學內容中有些屬于微觀的,抽象的,一些生物實例更是美麗多彩的。把多媒體應用到高職生物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理論與實際相聯系。
4.關注生活熱點。
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與社會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或者當今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給學生營造出引人入勝、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去學習新知識。例如,在講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時,教師可以先介紹當前熱門的“克隆”技術。介紹“多利”的誕生和各種轉基因技術、太空育種、人類基因組計劃,以及干細胞的移植技術等,為學生遺傳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了解到生物學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DNA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時,學生必然會積極主動去學習。只有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是培養發展學生的重要途徑,是落實課程目標的載體。新教材內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而高職院校更要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作為生物學教師,我們要通過生物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生活的態度,讓學生學會健康地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需要我們平常在備課中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材鉆研得越深刻,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實現對教材的超越,有效教學也才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另外,作為高職生物教師,我們更要看到教材與實際的聯系,善于改革教材,搞好案例教學。根據他們的專業特色有選擇性地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去感悟生命和理解生命規律。
四、全面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