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腿骨折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憑著一腔熱情,依靠家庭力量創辦老年公寓的楊萍說:“就像嬰兒需要母親,母親‘被需要’著充滿愛心。而我,能在不惑之年被如此多的老人需要,這種感覺比獲得金錢與財富更讓人有沖勁,有力量。”
夫唱婦隨,無論遇到疾病還是失業
1965年10月,楊萍出生在淮南市大通區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高考失利后,因家境困難,楊萍沒有復讀,進了水泥廠的商店上班,后又考進淮南天一襪廠做檢驗員,同時報名參加成人自學考試。
一次,在小姐妹的婚禮上,楊萍認識了大她2歲的倪士紀。倪士紀原是老師,后來調到淮南市一家單位當秘書。他對愛笑的楊萍一見鐘情,托新娘幫忙牽紅線。
剛開始,楊萍沒有看中相貌平平的倪士紀,對他說:“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參加自學考試培訓,沒多少時間談戀愛。”倪士紀沒有放棄,經常晚上去接她放學。相處久了,楊萍發現倪士紀對人細心,知識面廣,漸漸地被他吸引。
1990年4月,楊萍通過成人自學考試12門課程,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專文憑。1991年3月,她和倪士紀結婚,次年2月,兒子出生。兒子小時候身體弱,夫妻倆工作忙,無奈只有請人照顧。雖然生活過得艱苦,但家始終洋溢著歡笑與溫馨。
休產假期間,楊萍在商場租了一個柜臺,雇了一個服務員賣鞋。產假結束后,白天她在襪廠上班,下班就去商場賣鞋。
1993年6月的一個周末,楊萍休班在家帶孩子,突然下起暴雨,她趕忙去收衣服。因為慌亂,她一不小心從2樓的陽臺重重地摔到1樓的水泥地上,全身疼痛爬不起來。接到鄰居通知的倪士紀匆匆趕回來,將楊萍送到醫院。由于是雙手著地,楊萍的雙手手腕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大腿骨也受了傷,醫生診斷后擔心會落下殘疾,決定采用推拿治療。楊萍很害怕,倪士紀安慰她:“你安心養病,別多想,有我在呢!”住院的三個月里,倪士紀每天一下班就去醫院照顧楊萍,楊萍心情不好時就讀書給她聽。
出院后,楊萍兩只手都打著繃帶,什么事都不能做,倪士紀包攬了所有家務。過了一段時間,繃帶拆除了,但楊萍的兩只胳膊卻始終是V形,直不起來。倪士紀每天陪著她做康復訓練,還自制沙袋,睡覺時拴在楊萍的兩只手腕上,借著沙袋的重力,使胳膊一點點地恢復收縮。
又過了半年,楊萍的手終于痊愈,倪士紀總算放心了??擅\卻接連要給這對夫妻出難題,沒多久,由于體制改革,倪士紀下崗了……
少了一份收入,這個家迅速陷入困境。倪士紀身體瘦弱,楊萍不忍心讓他去做體力活,其他工作也不好找,他只好待業在家。那段時間,楊萍到處做兼職。她賣過保險,還兼職幫私人襪廠檢驗襪子,周末到菜場擺攤賣襪子。楊萍擺攤到中午,倪士紀就把飯送去,換她回家休息一會。
屋漏偏逢連陰雨,1996年,楊萍所在的襪廠也破產了。僅靠兼職收入養活全家,壓力像山一樣壓得楊萍喘不過氣來。倪士紀找工作無果,看到妻子每天為生計奔波,他很郁悶,脾氣也大了起來。有時候實在苦惱,他就到巷子里和人打牌。楊萍看在眼里十分著急,對倪士紀說:“你別打牌了,咱們想辦法找點事情做吧?!蹦呤考o很沮喪:“男人三十而立,我還一事無成,能做什么呢?”楊萍考慮了幾天,想到丈夫以前工作時接觸過鋼材,能不能學著做鋼材生意呢?倪士紀聽了很振奮,覺得可以試試。
楊萍開始協助丈夫啟動鋼材生意。資金不夠,他們就找親戚朋友借錢,然后掛靠在朋友的公司下做生意。
倪士紀初涉商場,剛開始生意做得不順利,楊萍不停地鼓勵他??蛻粝矚g在酒桌上談生意,每當要拍板時,倪士紀就找借口出來躲到衛生間給楊萍打電話,聰明的楊萍就給丈夫支招;丈夫面子薄,不好意思去要欠款,楊萍就陪著他去……夫唱婦隨,倪士紀漸漸摸到了門道,生意也做得越來越順當。
1996年7月的一天,楊萍偶然得知新開的華聯商廈在招聘。她一直很喜歡商貿工作,于是順利應聘到商廈企管科,并自學考了全國商業管理經濟師中級職稱。
2002年,因和掛靠的公司有了資金糾紛,楊萍兩口子意識到得注冊自己的公司。倪士紀的妹妹有些擔心,對楊萍說:“開公司風險太大了,我哥能行嗎?”楊萍回答:“這個公司就是一個讓你哥施展的舞臺,舞臺不搭起來怎知道演唱能否成功呢?”
首要的難題就是注冊資金30萬,從哪兒來?楊萍在襪廠工作時樂于助人,有一對當年得到過楊萍幫助的年輕夫婦,如今做生意賺了錢,聽說楊萍有了難處,毫不猶豫地借給她30萬。
2003年1月16日,淮南市博陽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了。楊萍和丈夫感慨萬千: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人,要樂善好施,你昨天的付出,也許就會在明天得到善良的回應。
我支持你,無論困難怎樣超過想象
公司成立后,楊萍把當年參加自考的那股勁頭又使了出來,三個多月的時間拿到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利用晚上和假期幫助丈夫管理公司財務。
因忙于事業,楊萍和倪士紀都無暇照顧孩子。兒子很懂事,上小學開始就自己上下學,自己淘米煮飯。雖然忙,夫妻倆從不忽視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好品格是無價的財富。勤勞致富后,他們想著要回報社會,于是經常帶兒子去敬老院、孤兒院獻愛心。一次,在一所農村敬老院,當楊萍把一份糕點送到一位老奶奶手上時,老奶奶流淚了。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楊萍的心,她突然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更多老人。
怎么幫呢?捐助固然可以,但心靈上的關愛才是老人迫切需要的。楊萍突然有了想法:開一家老年公寓,讓更多孤獨的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楊萍考察了幾家敬老院,發現有些地方環境簡陋,老人們生活得不夠舒適,按照高標準建一所老年公寓的設想在她的腦海中慢慢立體起來……
楊萍把這個想法說給倪士紀聽,倪士紀有些猶豫:“你上班很辛苦,孩子即將高考,我生意又忙,現在開老年公寓,合適嗎?”楊萍覺得丈夫說的在理,可她總放不下這件事。一天,楊萍借口要選擇一家敬老院作為捐助對象,帶倪士紀去幾個條件差的敬老院考察。倪士紀看到楊萍欲言又止的樣子,立刻明白了,對楊萍說:“你大膽地把老年公寓辦起來吧,我支持你!”
得到家人的理解,楊萍干勁十足。當時,丈夫的公司運作順利,資金不是大問題。倪士紀和姊妹在淮南倪圩村有一處宅基地,2007年一家人蓋了兩幢四層樓的房子,一直閑置沒用。倪士紀于是勸說家人支持楊萍創業,家人答應將房子提供給她做老年公寓。
2010年10月,首次投資150萬元進行裝修、注冊的淮南桃園居老年公寓成立了。楊萍辭去了華聯商廈的工作,專心經營桃園居。
2011年,兒子高考失利了??赡苁歉改竸摌I不言敗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倔強的他決定獨自去六安市毛坦廠中學復讀。有幾次,楊萍與公寓內老人的子女溝通時,得知他們有的是為了陪將要高考的孩子學習才把老人送來,楊萍感慨萬千,對兒子心有愧疚。一次,六安的房東打電話來,說孩子發燒了,一天滴水未進,夫妻倆連夜趕過去,才知道兒子是因為疲勞過度病倒了。楊萍抱著兒子痛哭,她真想留下來照顧兒子,可桃園居剛開業離不開楊萍。夫妻倆商量后決定,丈夫暫時中斷收入頗豐的鋼材生意,留在兒子身邊陪讀。
在陪讀的2個月里,兒子聽到父親響個不停的生意來電和父親的推脫,心里很感動。一天,懂事的他對倪士紀說:“爸爸,你回去做生意吧,你在這里我反而心理壓力更大?!蹦呤考o打電話和楊萍商量,楊萍了解兒子的倔脾氣,只好讓丈夫回家。
2012年,兒子順利考上南京財經大學,夫妻倆這才松了口氣。在這一年中,楊萍全身心投入到桃園居的事業中。對楊萍來說,創辦桃園居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剛開始她想得比較簡單:房子是自家的不要租金;護理工作可以聘人來做;經營遇到困難,鋼材公司可以提供資金……可是真正做起來,她才發現,困難遠比設想的要多得多。
每次,楊萍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間看望老人。五六十位老人,談完一圈下來,需要三天時間。有時候,楊萍正在和這位老人說話,看見旁邊躺著的老人滿眼期待,等著她過去。這種被信任、被掛念的感覺讓楊萍心頭暖暖的,越發覺著肩上的責任重大。
自己辛苦點都無所謂,心思細膩的楊萍最見不得子女對老人不孝。有的老人每天眼巴巴地望著門外,孩子偶爾來了還說老人無理取鬧;更有甚者,老人生病了也不來看。遇到老人傷心了,楊萍就輕撫老人的手安慰:“在桃園居,我們就是您的子女,您就放寬心吧。”倪士紀經常會買來老人愛吃的各種糕點,老人們一見到他就笑。
那年春節前,楊萍的父親因病去世了。楊萍無比悲傷,但她只能關上自己辦公室的房門大哭一場。走出辦公室,依舊笑著面對每一位老人。在她眼里心里,這些老人,早就已經是她的親人了。
愛心分享,無論你到哪里我都跟隨
在楊萍的苦心經營下,公寓慢慢走上正軌,70多個床位很快就住滿了老人。楊萍既是院長,又是護理員,除了管理老年公寓,她還親自照顧老人,經常值夜班。剛開始老人尿了吐了,她因為缺少經驗還會本能地犯嘔,但她逼著自己多學多做,漸漸地越做越熟練。
為了美化桃園居的環境,讓老人們住得更舒適,倪士紀主動請愿,放下手中的生意,規劃、張羅,請人用沙石將門前的路多次維修,并將原本臟亂的水塘改造成荷塘。倪士紀又投資40多萬元,為桃園居修建了一個近60米的T型竹藝長廊――頤壽廊。老人們可以在這里鍛煉身體,也可以三五圍在一起喝茶下棋。
每天下班后,楊萍都喜歡將桃園居里發生的事情說給倪士紀聽,講到自己被一些老人的子女誤解,她忍不住落淚。倪士紀總是安慰、開導她。雖然很擔心,但他總是表現出樂觀的樣子。他說生意場上的趣事,逗妻子開心。夫妻倆一聊就是很久,楊萍說:“我們之間壓根兒沒有吵架賭氣的時間,因為共同話題太多了,時間都用來分享了。”
桃園居里瑣事多,高強度的精神壓力讓楊萍身體出現了狀況,她患上高血壓和輕度抑郁癥。一次,倪士紀帶楊萍來到泉山湖風景區散心,微風拂面,滿眼生機盎然,楊萍的心情舒緩了許多。這時,倪士紀指著路邊依山傍水的別墅說:“咱們二十年來一直住在70平方米的舊樓房里,買一套新房吧,也算是犒勞自己。”楊萍很高興,兩人當時就去看房。就在他們選好房準備簽合同那天,桃園居來了一位78歲的老教師韓奶奶。她的老伴癱瘓在床,子女都在廣州,為了不影響孩子工作,老人想住進桃園居。當時,公寓里已經沒有床位了,老人失望的眼神深深觸動了楊萍。于是,楊萍決定暫時不買別墅,將資金投入到公寓擴建中。
楊萍動情地對丈夫說:“這些老人年輕時為社會做貢獻不求回報,一朵大紅花、一張獎狀就是對他們最大的獎勵。如今,他們老了,有了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蹦呤考o知道妻子脾氣倔,決定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這一次,他依舊選擇支持楊萍,將準備買別墅的260萬元全拿了出來,投資到公寓擴建中,并跑前跑后選材料、監督裝修,盡量不讓楊萍操心。
2012年,兩幢新公寓樓建起來了,新增床位80多個?,F在的桃園居,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管理及服務人員29人,已經入住100多位老人。
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楊萍去北京參加培訓,獲得國家民政部頒發的“養老護理員”中級和高級職稱,隨后又多次派員工到北京學習,還買回護理教學示范片對護理員進行培訓。
桃園居漸漸做大了,被中國社會福利協會評為“會員單位”,還獲得“淮南市創業實訓基地”、“巾幗創業示范基地”、“敬老文明號”等榮譽。漸漸地,有不少人從外地趕來,向楊萍取經。楊萍真誠地說:“如果你們辦老年公寓是為了賺錢,我勸你們不要做,這就不是一份賺錢的事業。但如果你們是想服務老人,我會把所有的經驗無償地教授給你們?!?/p>
夫妻倆各自創業,事業越做越大,仍然沒有忘記做公益。楊萍經常帶著員工幫助困難群眾,倪士紀總是陪著她一起去。他們參加淮南市慈善協會“一千元幫助一個貧困母親”的活動,一次就拿出1萬元幫助10位貧困母親;2013年“六一”前夕,他們幫助3名殘疾留守兒童圓夢……給上大學的兒子打電話,楊萍總是叮囑他在校要與人為善。受其影響,兒子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每次在電話里向父母講述心得,楊萍都很欣慰,倪士紀鼓勵兒子:“好樣的,是個男子漢!”
在他們的帶動下,周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獻愛心的行動中。有一次,楊萍回華聯商廈看老同事,商廈的領導高興地告訴她:“我們也經常帶領員工去敬老院、孤兒院獻愛心。有的同事有事沒去成,很遺憾,表示下次一定要參加?!睏钇己芨袆?。不以善小而不為,她相信,愛心的接力才剛剛開始,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小小的愛心能匯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純凈,更美麗。
如今,楊萍將母親和公公也接到桃園居來生活,桃園居不知不覺中還成了倪士紀的“根據地”。因為生意的隨機性,不用坐班,他很少去辦公室,經常待在桃園居,陪老人下棋、聊天;有生意要做,他就出去忙,絲毫不耽誤。桃園居對楊萍夫妻來說更像是一個大家庭,這里有他們愛著的親人,有他們幫助著的老人,溫情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