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病人康復護理

病人康復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病人康復護理

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a)-127-01

腦卒中是一組急性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疾病,其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早期進行規范化康復訓練有利于有降低病殘率。2005年3月~2007年4月對在我院住院的68例腦卒中病人進行系統的臨床觀察,發現早期康復訓練對病人的神經功能損害恢復效果顯著,后遺癥明顯減少?,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68例腦卒中病人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8~78歲,平均63歲,所有病人均經頭顱CT證實確診,其中出血性腦卒中25例,缺血性腦卒中43例。肢體肌力2級以下者46例,3級以下者22例。經常規治療、早期康復護理,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級以上者46例,肌力提高1級以上者17例,肌力無明顯改善者5例。

2護理

2.1保持抗痙攣,預防和減輕肢體痙攣姿勢的出現和發展

隨時注意臥床期肢位擺放。①仰臥位,頭枕枕頭,不要有過伸、過屈和側屈。放肩墊防止肩后縮,患側上肢伸展稍外展。②健側臥位,頭用枕頭支撐,不要向后扭曲,患側肩胛帶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枕頭上,患側髖、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體前面。③患側臥位,是所有臥位中最重要的,頭部用舒適的枕頭支撐,稍后仰,后方墊枕頭,肩關節向前伸展并外旋,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處。

2.2注意變換

經常變換可預防壓瘡及肺部感染,變換還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出現。一般每1~2小時變換一次。

2.3適時進行功能鍛煉

生命體征平穩,神經系統癥狀不再進展,即可有護士協助病人在床上進行功能鍛煉,每天用溫水擦洗患肢并進行肢體按摩和各關節的被動活動,患肢鍛煉采取本體促進法,即利用屈肌及伸肌的共同運動,聯合運動及姿勢反射等生理反射誘發隨意運動。一般按從肢體近端到肢體遠端的順序進行,動作要輕柔緩慢。重點進行肩關節外旋、外展屈曲、肘關節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髖關節外展和伸屈、膝關節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次每個關節做3~5遍,每日1~2次。較長時間臥床者注意雙側肢體的功能鍛煉。如肢體有隨意運動,就開始在床上進行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包括接物、更衣、漱口、梳頭、飲食等。如病情穩定,偏癱肢體功能有所恢復,半個月后,在護士協助下進行雙下肢垂在床邊的坐位訓練,保持坐位平衡,進行軀干前后左右和旋轉等各方向活動。然后進行站位平衡訓練,前后左右移動重心,雙手交叉前平舉過頭,前平舉后軀干前后旋轉等。最后進行步行訓練,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30~60 min為宜。一般在病人達到動態站位平衡,患腿持重達體重的一半以上時才開始訓練,開始由助手協助,在癱瘓的下肢栓1根繩子,當病人想邁步時助手緩慢往上提繩,協助病人邁步,訓練時旁邊要有人攙扶。訓練要循序漸進,訓練過程中如出現頭昏、頭痛應立即停止訓練。

2.4一般常規護理

做好飲食、二便及呼吸道管理。有意識障礙和吞咽障礙者經口進食易誤吸,通常需靜脈補充營養,如3 d后仍不能安全足量地經口進食,可鼻飼營養液。注意做好口腔護理。出現尿潴留、尿失禁必要時給予留置導尿。注意預防泌尿系感染。有便秘者給予開塞露、緩瀉劑。定時翻身拍背加強呼吸道管理,預防壓瘡及呼吸系統并發癥。

2.5心理護理

腦卒中病人由于偏癱在床,行動不便,語言障礙,易產生自卑、焦慮、煩躁等心理。此時護理人員及家屬要耐心細致地觀察病人的表情,準確判斷,細心領會病人意圖,回答和處理病人的要求,以便取得病人訓練的合作。同時進行物體的命名(圖片、實物)及記憶力訓練,鼓勵病人講話。并舉實例說明疾病能治愈,但要有信心,使病人對康復充滿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盡快恢復,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傊?,把心理護理貫穿醫療、護理工作的全過程,是影響康復的重要因素。

3體會

腦卒中病人由于不可逆轉的中樞運動神經損傷,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單純的藥物治療自然恢復。積極創造損傷神經修復或代償的條件可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在良好的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因此發病后注意肢位擺放,保持正確的臥姿,進行肢體的按摩和被動運動,可大大降低肌肉萎縮、關節屈曲畸形、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因而及早進行程序化康復護理對腦卒中病人至關重要。遵循循序漸進、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相結合的原則,從生理、心理、功能訓練等多方面給予正確指導和精心照顧,幫助病人減輕因疾病而導致的身體、心理創傷,增強康復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助于病人盡快回歸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英.內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94.

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2篇

1 觀察要點

首先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如抑郁、焦慮、狂躁行為、外表淡漠等,以便對癥處理,對言語障礙的患者要注意體態語言、手勢、眼神的理解,滿足其需要,注意飲食護理,以及藥物的副作用。注意觀察認知功能障礙如記憶、思維、注意力、理解力、復雜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確的訓練計劃,定期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功能評定,并注意其有無癲癇的發作及時作好防范。

2 一般護理

2.1心理護理 對有情緒、行為障礙的患者,應多與患者交談,并應用行為矯正療法對患者進行系統脫敏治療,使患者學會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慮、恐懼與抑郁,應鼓勵患者多與病友接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樹立對生活的興趣和增強其戰勝殘疾的信心。

2.2皮膚護理 對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長期臥床的患者,應每2h翻身一次;對易發生壓瘡的部位墊一軟枕或海綿墊等;應經常保持病人床鋪平整、干燥、無皺褶;經常用溫水擦洗皮膚,經常給病人按摩受壓部位皮膚,大小便浸濕后隨時更換,供給病人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食物,改善病人全身營養狀況,以維持正氮平衡,提高機體抵抗力。如果出現局部瘀血、紅腫等早期褥瘡的癥狀,首先尋找受壓因素,解除壓迫,防止進一步惡化。

3 功能恢復

3.1肢體癱瘓護理 長期臥床患者注意保持各關節的功能位置,維持合理,以利于顱內靜脈血回流,預防關節攣縮和足下垂。對于肢體癱瘓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樹立耐心和自立自強的信心,讓病人了解鍛煉會使肢體肌肉不萎縮,關節韌帶不強直有希望恢復生理功能,堅持運動,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范圍由近到遠,由被動到自主運動,直到完全恢復。只有依靠自身長期不懈的鍛煉,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1]。

3.2語言功能鍛煉 護理人員可與病人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方案??谡Z的訓練是從提高聽理解力開始,如準備一些圖片,說出單詞名稱,讓病人指出相應的圖片。隨著病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可適當增加圖片量,這樣通過反復刺激可激發大腦語言功能代償,使病人做出反應,然后從單音字訓練開始,逐步向簡單句子過渡,可促進口唇肌肉運動和聲門的閉鎖功能恢復,經常收聽廣播、音樂對訓練聽力、語言發音有一定幫助,逐漸恢復日常用語的表達能力。

4 其他康復治療方法

作為整體康復的綜合考慮,病情穩定后,可對腦部及癱瘓肢體進行物理治療。對腦部病灶的理療,有利于腦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側支循環形成,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常采用碘離子直流電導人法和超聲波療法,對癱瘓肢體的理療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降低肌張力,促進功能恢復延緩和防止肌肉萎縮,常用超短波治療痙攣肌,電刺激療法中頻電療法、水療等均有一定作用。針灸對肢體癱瘓和語言障礙有一定療效。除體針外還可應用頭針、電療等,按摩、氣功等對癱瘓肢體也有一定效果[2]。

目前,對肢體癱瘓的治療還未找到更理想的方法,顱腦損傷并發癥的早期預防及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復是一個緩慢而艱巨的過程,康復護理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肢體癱瘓病人的康復護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重要對康復護理的正確認識問題。同時還需要人為資源、經濟資源、設備條件和家庭、社會的廣泛支持以及病人、家庭、醫師、護士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在身體狀況、個體活動水平和社會參與水平上獲得最大程度的恢復。

參 考 文 獻

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風偏癱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172-01

1功能鍛煉

除了腦出血患者外,一般病情穩定1-2周后,可逐漸增加患肢的活動,以進行功能鍛煉。通過按摩和被動運動的肢體,可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刺激神經反射的建立,預防肌肉的萎縮及關節僵直,保持關節韌帶的正常屈伸。

1.1被動訓練。在病人的肢體未恢復之前,我們護理人員必須親自關照協助指導病人家屬給與足夠的被動活動,包括上下肢體的每個關節的屈、伸、展、旋活動,上肢被動運動可做被動握拳,被動伸指動作,被動腕關節背伸屈動作,被動肘關節伸屈和提肩活動。下肢被動活動可做被動腳趾活動,被動踝關節背屈活動,被動膝關節伸屈活動。同時教會患者進行臏骨按摩,每日保證3-4次,每次4-5分鐘,我們還可配合中醫針灸等輔助措施。

1.2當病人的肌力有一定恢復后,我們可以給病人制定主動訓練的計劃鼓勵病人利用健肢協助患肢活動,屈曲上下肢關節,自行按摩,用小皮球練習手指關節的屈伸,克服依賴的思想,逐漸提高肌力達到能上抬的目的。

1.3練習坐起。當病人進入此項鍛煉時,我們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屬反復強調鍛煉時要注意安全。坐位時,著力點為臀部,讓病人掌握平衡技巧,背部2墊以棉被或抬高床頭30°以鍛煉軀干肌肉的功能,以后逐漸扶床或獨立于床上,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可以坐穩,還可以囑病人坐于床沿,雙下肢下垂并練習輕輕擺動,目的是為站立和步行做準備。

1.4鍛煉站立和步行。最初時由兩個人扶其站立,逐漸減為一個人,最后達到病人獨立站立。當病人能站立并保持平衡后,不要急于走路,以防摔倒,練習一段時間后,可以再練習拄拐行走,但必須有人在旁邊保護,逐步扔掉拐杖自己行走。

2情感護理

人的情感與五臟六肺關系十分密切。中醫學認為七情是造成內傷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中風病人起病突然,病人在短暫的時間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難免發生角色沖突,出現悲傷、抑郁、煩躁、惱怒等情緒,尤其對于伴有失語和肢體活動障礙的病人表現尤為突出,當想到自己將要長期臥床,成為別人的累贅時,常會導致情緒的變化。因此,我們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可以多向病人介紹同種疾病的康復過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病人克服急躁情緒和依賴思想,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讓病人和我們共同配合,參與制定短期康復目標。單應注意,起點的的目的不能太高,以免通過鍛煉達不到,造成病人產生悲觀失望和急躁情緒。我科有一位男性患者年齡72歲,入院后對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脾氣暴躁,拒絕任何親朋好友來探望,對兒女稍不如意大聲訓斥。我們護理人員發現后,有意識多去和他接觸,關系、詢問病情,耐心向他宣傳介紹經過治療和功能鍛煉后康復的同類病友,平時對病人多給予鼓勵和肯定。晨間護理時,通過每天親切的問候、友好的表情,輕柔地為病人整理床鋪,協助做好個人衛生等,讓他感到情人般的溫暖,激發起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病人終于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自覺配合制定的康復訓練計劃,三個月后坐在輪椅上依依不舍的告別我們。

3語言的訓練

對于失去語言的病人,我們還要進行語言鍛煉。可以先使用身體的語言給病人清楚、簡單的指導,也可利用卡片、筆、本、手勢、圖片提供簡單而滿意的雙向交流方式。首先讓病人先發“啊”的音,讓病人反復練習發音盡量問一些簡單的句子,先易后難,逐步完成語言訓練計劃。

4飲食護理

俗話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是健康之道,說明飲食在治療和養生方面的重要性。中風病人的飲食以清熱、健脾和胃為主,禁食肥、膩、甜、腥、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禁煙酒,應指導病人家屬做到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易于消化,中風病人由于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容易發生便秘,讓病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蜂蜜,可以改善胃功能,增加腸蠕動。

5護理體會

我們通過對25例中風偏癱患者的護理,受到明顯的效果,其中有20例能拄拐行走,5例坐在輪椅上出院。我們向病人宣傳疾病康復中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如堅持功能鍛煉,合理調節心理、飲食有節、合理用藥、保持大便通暢,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做到以上幾點,對中風偏癱人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如病人主訴有頭痛、頭暈、語言不得、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不得延誤。參考文獻

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門診;家庭;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3.3 R2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 1349(2007)06―0487―02

我國是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的國家之一,約75%的生存者大多在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時就出院了,加之社區和家庭的康復護理服務水平不高,甚至許多地區尚無康復服務,以至于到處可見腦卒中后病人嚴重的“廢用”“誤用”“過用”狀態。所以將康復護理推向家庭是既經濟又有效的康復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未進行過康復治療)的發病1個月內的意識清楚的腦卒中病人80例,均能理解家人說話,年齡(29~80)歲。均為初次發病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或腦出血,除外溶栓及手術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祻徒M42例,其中腦梗死33例,腦出血9例;對照組38例,其中腦梗死31例,腦出血7例。兩組各有鼻飼4例,留置尿管2例。兩組性別、年齡、偏癱側、病情、入院時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評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康復評定 采用Brunnstrom分級評定法、簡式Fugl―Meyer運動量表(FMA)評定運動功能,用Barthel指數評分表(BI)評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1.3方法 康復組病人進行每日1次的門診護理與康復訓練,陪護家屬給予每周1次的護理與康復知識培訓;對照組病人僅給予常規體檢。

1.3.1護理方法 包括安全護理、大小便護理、吞咽障礙及進食護理,同時注重心理護理,發揮病人主動參與意識,樹立信心,及時反饋病人的心理感受和訓練心得。

1.3.2訓練方法 具體方法是以Bobarth為指導,給予病人正確、翻身訓練、雙手交叉上舉、擺動訓練、搭橋訓練、仰臥位到坐位到站位的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并注重安全防范。門診訓練每日45min,其余時間由陪護家屬幫助訓練。

1.3.3隨訪 每兩周派我科曾從事過多年護理工作并具有中國康復中心結業證書的治療師到觀察者家中進行隨訪,同時帶2名或3名實習護士。隨訪工作包括基礎護理技術的指導,如膀胱沖洗、鼻飼護理、合理的飲食搭配、家庭設施的改造、合并癥的控制,幫助病人樹立堅強的信念及戰勝疾病的主動意識,達到最大限度的康復,減少“再中風”風險;同時糾正病人康復訓練中的錯誤,督促訓練的完成。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

采用t檢驗與x2檢驗。

2結果

經過康復指導和家人的幫助,3個月后康復組病人的運動功能經Brunnstrom分級評分及FMA評分運動功能明顯提高(P

病人康復護理范文第5篇

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筆者結合多種專業護理技術,對患者從身體康復、生活能力恢復、心理治療等3方面進行護理,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全面康復。

1 生活護理

1.1 飲食護理 腦血管病患者應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飲食為主,如豆漿、牛奶、雞湯、米粥等易消化和有營養的食物。喂飯時要選擇安靜環境,采取舒適,精神要集中,若患者吞咽困難、進食嗆咳,應改用鼻飼,并保證營養補給,以增加抗病能力。鼻飼時每次200 mL,每日4~6次,同時鼓勵患者在插胃管的情況下,自己喝少量的水或牛奶等流質飲食,進行吞咽功能訓練,以便及早從口腔進食。

1.2 預防并發癥 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瘡。因此,應經常給患者變換和拍背,每2 h 1次,每次約5 min,以促進痰液排出,防止墜積性肺炎,并做好口腔護理。為防止發生褥瘡,必須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鋪厚海綿床墊或氣墊床,協助患者每2 h翻身1次,要經常給患者洗澡、換內衣、剪指(趾)甲等。

1.3 防止便秘和感冒 患者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有便秘現象,故應多食富含纖維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藥,避免用力排便而再次腦出血。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冬季每天開窗通風,每周用食醋加熱進行房間消毒1次,以防受涼感冒而加重病情。

2 加強肢體功能鍛煉

2.1 床上鍛煉 急性期,肢體保持功能位置,急性期后,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內,可做適當的床上被動運動。先練習緩慢抬頭運動,有力時,練習仰臥起坐,以練腹肌,再練習平穩挺胸,挺起腰部;有力時抬起上臂,可能的話也可做俯臥撐,以練臂力。適當活動關節;上肢:肩關節屈伸、內外展、內外旋,肘關節屈伸,腕關節屈伸、外展,指關節屈伸,對掌劃圓。下肢:髖膝關節外旋、內外轉、屈伸;踝關節除活動關節外,還應做防止足內翻的練習。并配合按摩肢體20 min,2次/d,鍛煉1~2周后可逐漸下床活動。

2.2 坐位鍛煉 在床上坐位練習后,再扶病人于椅上,不用手扶能坐穩,逐漸增加坐的時間,能坐穩后,練習扶床架站立、坐下,再站立,反復練習,因膝關節無力站穩時,可在膝部縛一軟墊木板,頂住膝部。

2.3 站立練習 練習扶床架站立、站穩、站久,并向左右移動身體重心,輪流用一條腿站立;能用一條腿站穩時,練習另一條腿抬起,當膝部有力時,可練習下蹲、起立、膝向前屈曲。

2.4 扶拐鍛煉 先練習扶拐站穩,如膝部無力,可用木板固定膝關節,身體站立背向墻壁,前面有人扶執,以免跌倒。能站穩后,則逐漸練習提起拐杖和輪流提腿,直至能扶拐行走。

2.5 語言訓練 了解病人失語類型,充分利用患者殘存的語言能力,逐漸提高訓練水平,注意患者的發音、語言清晰度、節奏的訓練,采用語言集中法和一詞多功能療法,從簡易日常用語到復雜詞匯,逐漸提高語言能力。

3 心理護理

對心理障礙明顯者用暗示和代償遷移法,進行心理治療,也可通過體療、音樂療法和生活鍛煉轉變病人的異常心理, 以對待自己親人的愛心體貼患者,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細心照顧,并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環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暢,以樂觀、自信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13]。

參考文獻

[1]房向前.腦血管病人的辨證施護[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5):98.

[2]孫 莉.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4):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澄城县| 康定县| 宣汉县| 合肥市| 平南县| 宝应县| 黄梅县| 师宗县| 太仆寺旗| 连云港市| 陵水| 多伦县| 大石桥市| 鱼台县| 秀山| 达日县| 搜索| 高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西藏| 沙河市| 苏尼特左旗| 商河县| 信阳市| 成武县| 蕲春县| 永吉县| 石景山区| 浮梁县| 许昌县| 巩义市| 龙里县| 荥经县| 昭平县| 中山市| 龙岩市| 常州市| 满城县| 紫金县|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