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麻醉復蘇;呼吸道并發癥;護理

麻醉復蘇是患者手術和麻醉后患者的呼吸及循環功能恢復到穩定狀態的過程。在手術和麻醉后患者的生命體征尚不平穩,部分反射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易產生各種麻醉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和血壓過高或過低、電解質紊亂、血糖過高或過低、腦出血等,尤其是呼吸道并發癥,患者會出現呼吸道梗阻。本次研究中我們就麻醉復蘇期的呼吸道并發癥進行密切的觀察和分析,探討其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進行全麻手術者69600例,其中麻醉復蘇期發生呼吸道并發癥者7020例,其中男性為3480例,年齡在3~72歲,女性3540例,年齡在2.5~69歲,患者實行口腔或鼻腔插管,采用靜脈復合麻醉,兒童氣管異物取出手術除外。其中呼吸系統手術1200例,包括80例小兒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消化系統手術2160例,循環系統手術1620例,泌尿道手術960例,婦科手術1080例。

1.2方法 在手術和麻醉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患者的體溫、呼吸、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等,做好應急措施,對并發癥積極應對,并對其合理的治療和護理。

1.2.1舌后墜 全麻患者由于物的殘余作用,患者的咽部肌肉松弛以及意識未完全恢復,舌肌由于重力作用而向后下墜,阻塞患者的呼吸道,氣道梗阻導致患者窒息,缺氧,嚴重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包括①術前常規檢查生命體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全面的溝通,使其了解手術的過程和可能并發癥,讓患者在心理上消除緊張情緒。②在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末梢循環情況,尤其是肥胖及頸部較粗者,警惕舌后墜的發生,拔出氣管插管后,抬起患者的下顎,頭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③舌后墜一旦發生,立即開放氣道,進行簡易人工通氣。

1.2.2呼吸遺忘 主要為患者恢復意識后未能建立自主呼吸反應,對于醫護人員,積極巡視患者的什么體征和一般情況,在患者蘇醒的過程中,呼喚患者的同時,要做到提醒患者大口呼吸,與其交談,確保患者意識完全恢復。

1.2.3嘔吐和誤吸 由于手術或者拔管使對咽部的刺激[1],患者可能對發生嘔吐及誤吸,所以應做好術前的胃腸道準備,嚴格進食時間,告知其必要性和危險可能,一旦發生嘔吐、咳嗽和誤吸,及時讓患者頭偏向一側,進行拍背,促進嘔吐物的排出,清理氣道殘留物。

1.2.4喉部痙攣和水腫 是呼吸道的嚴重并發癥,主要為氣管插管操作刺激引起,在插管時應避免反復操作和暴力,減少對喉部的刺激。一旦發生喉部痙攣和水腫,應停止操作,開放氣道,必要時給予糖皮質激素激素或氨茶堿。

1.2.5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 患者由于在麻醉下肌肉松弛,尤其是有吸煙史的患者,分泌物較多,如不能及時清理,可導致呼吸的梗阻,應及時做清理工作,如電動吸引等。

2結果

呼吸道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和例數,見表1

3討論

麻醉期復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并發癥[2],其中呼吸道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舌后墜和呼吸道分泌物堆積在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護理中除了加強巡視外,在并發癥出現時積極有效的開放氣道,促進患者呼吸通暢。嘔吐和誤吸的發生率為0.54%,相對舌后墜和分泌物堆積發生率較小[3],但是由于誤吸加大了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應做到積極預防,對于發生誤吸的患者應及時清理氣道殘留物。部分手術患者有吸煙史和慢性氣道炎癥等,增加了氣道分泌物堆積的可能,術前應多了解患者的病史,對這類患者應提高警惕[4]。我院7020例患者成功的度過了復蘇期,通過本次探究,我們對麻醉復蘇期呼吸道并發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總結出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法,說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積極合理的護理能有效的促進患者度過復蘇期。

參考文獻:

[1]陸雅萍,黃冰,孫利,孫建良.全麻患者達到出恢復室臨床標準時血氣狀態分析及鹽酸多沙普侖干預效果[J].浙江醫學,2009,31(2):18-19.

[2]王眾.麻醉恢復室全麻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8):95-96.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349-01

新生兒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生后1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嚴重窒息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須經過積極搶救和科學的護理才能改善新生兒預后,減少后遺癥,現將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和護理經驗總結如下,旨在為新生兒的搶救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窒息患兒136例,分娩方式均為陰道分娩;胎齡38.25±1.69周;男85例,女51例;出生體重3.14±1.20kg。窒息情況如下:輕度102例,重度34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3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98例。

2 新生兒窒息的診斷標準

目前,國際上較為通用的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為Apgar評分,該方法操作簡便,即可評價新生兒有無窒息又可評價其直系嚴重程度。具體操作如下:于新生兒娩出后1分鐘、5分鐘、10分鐘進行評定,窒息嚴重程度等級: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重度窒息還包括另外一種情況:即出生后評分正常,幾分鐘后Apgar評分下降至3分以下。

Apgar評分標準包含的內容有:1)皮膚顏色;2)呼吸;3)肌張力;4)喉反射;5)心率等。

3 搶救及護理措施

3.1 復蘇評估:準備好復蘇過程所必需的醫療器械。做好系統性產前檢查,若發現母體及胎兒異常,及時處理,避免胎兒宮內缺氧的發生。醫護人員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加強胎兒宮內監測,如有異常,及時行陰道助產或剖宮產,做好新生兒常規復蘇的準備。胎兒娩出后立即進行快速評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聲或呼吸?肌張力是否好?如果以上內容有否,則立即進行搶救。

3.2 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搶救窒息新生兒的首要步驟和關鍵措施。胎頭娩出后,醫護人員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擠壓擠出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應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異物,斷臍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嬰兒全身,置復溫臺保暖。

輕度窒息新生兒取頭略后伸,肩部墊高2~3 cm,盡快用嬰兒吸痰器吸凈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動作輕柔,直到吸干凈為止。

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清理呼吸道,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3.3 通氣給氧:當清理分泌物,經觸覺刺激后,呼吸仍未建立,心率

3.4 胸外心臟按壓:經上措施處理,如患兒未建立呼吸,心率

3.5 配合用藥復蘇:緊急情況下,可配合藥物搶救。重度窒息者經用100 %氧適當通氣和胸部按壓30s后心率<60次/分時,可用1∶10 000腎上腺素(0.1~03)ml/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由于母親使用鎮痛藥或致新生兒呼吸抑制時,可用納洛酮0.1 mg/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

3.6 維持正常體溫:窒息新生兒體溫不穩定,常出現體溫不升,應置于保育箱內,根據患兒體重和日齡調節箱溫,保持患兒中樞體溫在36~37℃,各項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注意保暖。

3.7 防止感染:嚴格進行消毒,對患兒實行保護性隔離,病室保持恒溫、恒濕及空氣新鮮。室溫保持25℃左右,相對濕度60%左右,每日通風換氣,保持環境清潔。同時,嚴格督促工作人員手的消毒,堅持做到進入NICU前及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必須嚴格、正確地洗手并加強皮膚、口腔、臍部、臀部的護理,防止感染。

3.8 心理護理:給產婦講解相關知識,使其盡量保持情緒穩定,維持正常的泌乳功能,同時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常規護理復蘇的新生兒,必要時派專人進行護理,保持病房安靜,避免親友直接探望,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許護理復蘇兒,一切護理工作必須認真、仔細。

4 小結

胎兒娩出后1分鐘,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稱為新生兒窒息,該癥仍是我國圍產兒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發生率占活產兒的5%~10%。新生兒窒息原因雖然多而復雜,但只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就可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做好孕期保健,正確選擇分娩方式,以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本組136例新生兒窒息搶救過程中,由于醫護人員做好充分準備及密切合作,及時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做好保暖工作,使新生兒盡快建立呼吸通道,改善微遁環,糾正缺氧,為搶救成功贏得寶貴的時間,使窒息新生兒得到及時搶救,134例搶救成功,大大降低了新生兒死亡率,減少合并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陸以佳.外科護理學[M].第2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74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創傷性休克;急救措施;護理措施

創傷性休克是急診科比較常見的病種,如果搶救不及時,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來,突發創傷性休克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創傷性休克臨床變現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壓過低以及缺氧造成患者人體各個器官正常循環受到阻礙,在體內出現大量的危害物質,在發病早期,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搶救,可能會引發一系列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了13例創傷性休克的患者,對這些患者進行了及時的搶救和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3例創傷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最小的患者年齡8歲,最大的64歲,平均年齡為47.8歲,在這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受傷部位是顱腦,1例受傷部位屬于肝破裂,2例受傷部位屬于脾破裂,3例受傷部位屬于肺挫裂傷。7例受傷原因為車禍所致,2例由于爆炸所致,1例由于擠壓所致,3例由于高空墜落傷所致。

2急救措施

2.1迅速擴充血容量第一時間恢復患者的有效循環血量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建立兩條或者三條靜脈通路,給予大量液體補液,必要時給予輸血支持,輸液部位盡量選在離受傷部位較遠的大靜脈。

2.2呼吸支持徹底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放置口腔通氣道,防止患者發生缺氧從而引起低氧血癥從而加重休克,給予鼻導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嚴重呼吸困難的患者要立即行氣管插管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3護理措施

3.1基本護理將患者平臥于床上,頭偏向一側,防止患者嘔吐物堵塞氣管造成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應用,同時抬高患者下肢30度,這樣有利于下肢靜脈血的回流,盡量不要搬動患者,保持安靜。

3.2吸氧休克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所以要給予鼻導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狀況不能得到改善,需要立即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有效的清理,包括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的時候給予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呼吸,保證吸氧的效果。

3.3保暖由于休克患者皮膚濕冷,而低體溫又是創傷性休克患者發生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可以提高室內溫度,加蓋棉被對患者進行保暖,如果患者顱腦發生損傷,可以給予冰帽應用對腦細胞進行保護,降低腦細胞的代謝。

3.4建立靜脈通路和液體復蘇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嚴格遵循醫囑給與液體滴入,保證液體的通暢,并且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密切觀察患者的輸液反應,防止患者出現液體復蘇的不良反應。

3.5預防感染在對患者進行急救和護理措施時,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各項操作流程,及時清理患者傷口,如果患者符合手術指證,需要立刻和手術室聯系,做好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4討論

創傷性休克在急診科非常常見,而且發病早死亡率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脅,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救治,病情很容易惡化甚至發生死亡,所以及時有效的急救和護理措施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宋紅梅,呂秀春.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搶救護理[J].吉林醫學,2007,28(12):1440.

[2]趙喜梅,陳淑云,胡曉敏.196例創傷性休克的護理[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0,4(2):114-115.

[3]喬燕.創傷性休克的急救與護理[J].延安大學學報,2011,9(2):72-73.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第4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新生兒窒息40例,根據Apgar評分標準[1]分為輕度21例,重度19例。

1.2 治療 ①疑宮內窒息者于分娩時做好應急準備,胎兒娩出時及時清除呼吸道、口腔黏液、羊水;②窒息兒按ABCDE方案進行復蘇,分別是通暢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復循環、輔助用藥、評價和監護;③復蘇后給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腦組織供氧,降低顱內壓,預防腦水腫和顱內出血,加強支持治療,促進腦細胞代謝,臨床上常用藥物有:20%甘露醇、速尿、胞二磷、腦復康、苯巴比妥等,預防感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

2 護理

2.1 產前準備 產前積極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WHO強調每位胎兒分娩前都應做好復蘇準備,應由產、兒科醫護人員共同協作執行。

2.2 復蘇后患兒要注意保暖,斷臍后將新生兒仰臥在30~32℃的遠紅外線輻射臺上,維持腹壁溫度為36.5℃,并立即揩干體表的羊水、血跡,減少散熱,降低新陳代謝和氧耗,利于復蘇和提高成活率,一切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減少耗氧。

2.3 心理護理 選擇適當時間向母親介紹有關新生兒的情況及可能的預后,取得家長的配合。搶救時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加重母親的心理負擔。

2.4 病情觀察 監測呼吸及神經系統情況,密切觀察呼吸、神志、瞳孔、肌張力、前囟、意識狀態、動脈血氧分壓等。若無嘔吐,上半身可稍抬高,使腹部內臟下降,增加胸腔擴大機會,同時也減輕心臟負擔和顱內壓。

2.5 用氧指導 對于一般情況較好的患兒可給予鼻導管吸氧,有抽搐、呼吸衰竭的患兒給予頭罩吸氧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吸氧時應注意觀察患兒對氧氣的反應,觀察其呼吸次數、呼吸形態及膚色是否改善。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時,應給患兒拍背、吸痰,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6 ABCDE復蘇方案

2.6.1 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復蘇的先決條件,在胎頭仰伸后不急于娩肩,而應及時用手擠壓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斷臍后將其仰臥在復蘇臺上,繼續用吸痰管或導尿管插入咽部吸出黏液和羊水,應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若為重度窒息,則應立即協助醫生在喉鏡下進行氣管插管,直視下吸凈黏液、羊水。

2.6.2 建立呼吸 (1)刺激呼吸:對輕度窒息兒如果清理呼吸道后仍無呼吸,可輕拍或輕彈足底兩次,或用手指按壓人中,促其啼哭,以期建立呼吸;(2)人工呼吸:在呼吸道通暢的基礎上行人工呼吸。①常用托背法:新生兒平臥,用一手托住患兒背部,徐徐舉起,使胸部向上挺(吸氣),脊柱極度伸展,然后慢慢放平(呼氣),每5~10 s重復進行一次,同時給予氧氣吸入,直到建立自主呼吸;②兒手壓胸人工呼吸;③有條件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選擇持續正壓呼吸或間歇正壓呼吸;④緊急情況下也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3)吸氧。

2.6.3 建立有效循環 經加壓給氧后,心率仍在60次/min以下或心跳停止,則應行胸外心臟按摩。新生兒仰臥,用兩指法或拇指法均可,有節奏地按壓胸骨中段,按壓100次/min左右,按壓深度以胸廓按下1~2 cm為宜,每次按壓后隨即放松,按壓時間與放松時間大致相等,按壓有效者可摸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

2.6.4 藥物治療 心臟按壓無效或患兒心率持續

2.6.5 評價 評估貫穿于整個復蘇過程中,以確定進一步采取的搶救方法。評價時先看呼吸,再查心率,繼之觀察皮膚顏色。

2.7 復蘇后護理 ①給予患兒繼續保暖、取側臥位、安靜、給氧,以保持呼吸道通暢;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呼吸、心率、皮膚顏色、對刺激的反應、體溫、出入量、血氣及窒息引起的多器官損傷等,并做好詳細地護理記錄,若并發癥嚴重,需轉運到NICU治療,轉運中需注意保溫,監護生命指征和予以必要的治療;③窒息的新生兒應延遲哺乳,以靜脈補液維持營養,出院后進行跟蹤隨訪,指導家長實施干預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清理呼吸道護理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重癥監護;長期臥床;肺部感染;住院時間;護理干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重癥監護患者88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患者29例,年齡在45-89歲,平均年齡(67.39±3.20)歲。此組患者均為重癥、長期臥床的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患者44例,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針對肺部感染的原因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肺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

1.3結果觀察組患者經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后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

1.4結論對于重癥監護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的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從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5效果評定對于兩組研究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統計肺感染發生的例數的比例進行比較。針對患者的住院日期進行統計做比較。

1.6數據處理經數據統計進行數據分析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l3.0進行統計分析(P

2相關危險因素

2.1長期臥床患者長期臥床,膈肌活動受到局限,肺活量減少,肺底部的肺泡膨脹不全,容易形成肺不張,引起墜積性肺炎。

2.2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昏迷患者因咳嗽能力與吞咽反射的減弱或消失,呼吸道及口腔內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誤吸到氣管內,引起吸入性肺炎。

2.3人工氣道的建立建立人工氣道后原生理性氣道濕化功能喪失,呼吸道分泌物因濕化不足而結痂,纖毛活動減弱或消失,導致氣道阻塞,加重肺部感染。由于人工氣道處于開放狀態,進行頻繁吸痰,霧化吸入,氣管內滴藥,均可能使外來細菌進入肺部,導致肺部感染。

2.4呼吸機的使用應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易誘發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h后所并發的肺實質感染。VAP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屬于嚴重的肺部感染,由于臥位不當,呼吸機管路蓄積水誤入氣道等引起。

2.5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對于抗生素的并不合理應用會增加患者的感染機率。

2.6長期臥床致使器官功能衰竭,營養失調也會增加患者的感染幾率。

3護理干預

3.1病室環境保持病室溫度在20-22℃,濕度為50%-60%,患者入住層流病房,接受全環境保護治療護理的場所,定期監測空氣及物表菌落數每張病床床尾及治療車均備有快速消手液,加強洗手。

3.2護理對于對照組的患者,按照定時翻身拍背護理,而對于觀察組長期臥床的患者,除定時進行翻身、叩背外,保持將床頭抬高30°,每天用肺部震蕩排痰器進行物理療法,對適合引流的病人實施引流。

3.3基礎護理昏迷的患者喪失了正常的咳嗽發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時排除,血液、痰液、嘔吐物會引起誤吸導致窒息。盡快清除口咽部血塊,嘔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有假牙或者義齒的患者應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領和褲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每日進行口腔護理,口腔護理液一般選用洗必泰,而對于臥床時間太長,有特殊感染的患者針對病情選用1%-2%的碳酸氫鈉溶液。

3.4人工氣道的合理管理①溫濕化作用:氣管插管與氣管切開時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濕化及加溫作用,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將呼吸機霧化罐內的水溫調至在32-35℃,未使用呼吸機患者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②及時清理人工氣道內的分泌物:正確方式選擇吸痰,必須密切評估患者的吸痰指證。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選用密閉式吸痰管,并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感染的發生率[2]。吸痰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不超過15s,兩次間隔時間3-5s,連續吸痰不超過三次;吸痰時插入深度為12-20cm,從深部左右旋轉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配合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吸痰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果發現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到待氣管如血管[3],同時注意聲門下吸引,防止口腔內分泌物逆流進入氣道。③對氣管切開患者,有口紗不再定時更換,而是有滲血滲液隨時更換。

3.5呼吸機的應用,預防VAP有以下幾點①醫護人員要做到手衛生。②吸痰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選用密閉式吸痰管。③監測氣管導管的材質,保持呼吸道管積水杯處于下方,及時倒掉蓄積水。④監測氣囊壓力,和氣囊滯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潔,預防應激性潰瘍,注意鼻飼,避免胃腸脹氣。⑥對任何呼吸治療裝置的操作都應嚴格執行手部清潔,吸痰帶一次性無菌手套,呼吸機在使用后嚴格進行消毒,霧化罐、儲霧罐或氧量裝置應執行專人專用,一用一消毒。⑦呼吸機管道使用一次性管道,每周更換一次,如果有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隨時更換。

3.6針對氣管插管的口腔護理干預采用兩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氣管插管,一人進行口腔護理,注意口腔護理時的護理液不能逆流氣道內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每日至少更換一次人工氣道膠布,若有分泌物則隨時更換。

3.7根據細菌培養合理正確使用抗生素,避免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

4討論

社會環境污染的加重,吸煙史、呼吸機使用方式、機械通氣時間、頻繁吸痰、霧化吸入、營養不良、留置胃管、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重癥監護患者同時還存在臥床時間增加,活動量減少,因此重癥監護患者極易發生肺部感染并發癥,尤其對于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的做好護理干預,就會延長患者帶機時間,不能及時撤機,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為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帶來嚴重的影響,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時間,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為家庭帶來經濟負擔,為社會帶來影響。因此作為重癥監護室的護士,應當做到及時、準確、合理恰當、規范化的護理。除了對患者認真負責,關心體貼外,還應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對危重患者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為有效的預防重癥監護患者的肺部感染并發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景海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醫學綜述,200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深水埗区| 肇东市| 同心县| 邮箱| 恭城| 满城县| 崇明县| 长沙县| 晋城| 连江县| 全州县| 江口县| 寿阳县| 霍林郭勒市| 温州市| 芦溪县| 宁陵县| 蓬莱市| 清流县| 隆林| 永川市| 那坡县| 长葛市| 黑龙江省| 华阴市| 崇左市| 包头市| 海晏县| 唐河县| 中宁县| 吉安市| 密云县| 射洪县| 濉溪县| 锡林郭勒盟| 邵武市| 昭觉县| 台州市| 门源|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