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營養狀況貧血小學生

資料與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對蘭州市某小學1~6年級1385名學生進行調查,有效樣本1374名,其中男714名(52%),女660名(48%)。

調查內容及方法:測量調查對象的身高(cm)、體重(kg),計算體質指數(BMI),所有測量均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按照《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檢測細則》實施,現場質量控制符合要求[1];采左手無名指指端血,用微量吸管吸取10μl血置于稀釋液中,用氰化高鐵法測定血紅蛋白值,使用前儀器進行校正,由檢驗科經驗豐富的檢驗師檢驗[2]。

參考標準:①按年齡別BMI篩查“消瘦”,按年齡別身高篩查“生長遲滯”,計算兩類營養不良總檢出率[3]。②超重、肥胖按照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I篩查標準[4]。③貧血診斷參考WHO營養性貧血診斷依據,6~14歲組血紅蛋白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經正態性檢驗,各項數據指標基本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進行統計描述。應用X2檢驗和組間比較等方法進行對比分析,α=0.05。

結果

調查對象男女生超重、肥胖、貧血及兩類營養不良檢出率狀況:調查對象超重和肥胖總檢出率分別為12.37%、8.22%,且男、女生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0),均為男生高于女生。貧血總檢出率16.01%,男、女生檢出率分別為15.19%、16.89%,無統計學差異(P=0.35)。調查對象兩類營養不良總檢出率為7.64%,男、女生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2),女生高于男生。見表1。

調查對象各年齡組超重、肥胖、貧血及兩類營養不良總檢出率狀況:調查對象超重與肥胖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超重檢出率高于肥胖檢出率。調查對象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各年齡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本研究發現學齡期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諸多問題,例如消瘦、超重、肥胖、貧血等在蘭州市小學生中依然存在。提示在制定與實施針對該人群成長的區域性和國內健康促進策略中,應在注重營養不良問題改善的同時高度關注營養過剩的體格發育障礙問題。建議學校、家庭、社會合力重視、宣傳并糾正兒童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適當增加膳食鐵的攝入量,增加兒童戶外活動時間,促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關注兒童成長。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超重;肥胖癥;因素分析,統計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589.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7-0835-02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Yangchun/ZENG Yong-hong*, CHEN Hua-zheng.*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hai Branch, Zhuhai(51901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children's simple obesity in Yangchun,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A multiple 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s in Yangchun, the availabl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ono-factorial and multi-factorial no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5.9% and 4.0% for pupils in Yangchun, the boys' obesity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gir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verweight; Obesity;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Students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兒童肥胖已成為一個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研究表明,經濟發達大城市兒童超重及肥胖率>中小城市>富裕農村>經濟中下水平鄉村,并且呈逐年上升趨勢[1]。本文通過調查陽春市小學生超重及肥胖流行狀況,研究其影響因素,為制定超重及肥胖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以年級為單位,在不同學校中隨機抽樣,每個年級抽取4個班。共調查1 219名小學生,其中男生677名,女生542名。

1.2 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測量學生的身高、體重。測量時學生脫去外衣、鞋襪。參考國內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等一般項目;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學生個人飲食習慣、體育活動習慣、生活習慣等。

1.3 質量控制 身高、體重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杠桿式體重秤和身高計進行測量,測量前均先進行校正,身高精確到0.1 cm,體重精確到0.1 kg。同時抽取5%的小學生復查檢查項目,其一致率要求達到95%以上。調查表家長部分由學校發放,家長填寫后回收;學生部分由經過培訓合格的調查員講解,并進行調查,調查由專人負責。

1.4 診斷標準 以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制定《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2]為診斷標準。

1.5 統計方法 采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方法包括χ2檢驗,單因素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 結果

2.1 超重和肥胖檢出情況 本次調查超重檢出率5.82%,其中男生6.06%,女生5.54%;肥胖檢出率4.10%,男生為5.91%,女生為1.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4,P

2.2 肥胖影響因素

2.2.1 單因素分析 以肥胖作為應變量,家庭情況、家長情況、學生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經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10項影響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2.2 非條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共有10項因素進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其中8項因素具有統計學意義,父母肥胖、進食快、食欲好、喜吃油炸食品、看電視時間過長等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中成為兒童肥胖的獨立危險因素,喜吃蔬菜、體育活動時間充足為保護因素。見表4。

3 討論

3.1 陽春市小學生超重、肥胖情況 陽春市兒童的超重、肥胖率接近全國水平,但顯著好于經濟發達城市[1]。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和生活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深,人們受到膳食熱量過多、體力活動不足、生活方式由“動”趨“靜”等不利因素影響,兒童肥胖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3.2 肥胖的影響因素 兒童肥胖的發生、發展受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及生活行為因素共同影響。雖然遺傳因素對兒童肥胖的形成影響很大,但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社會環境、生活行為等因素影響,前后兩者影響所占的比例大約分別為33%和67%[3]。

3.2.1 遺傳因素 國內研究發現,肥胖具有家庭聚集性,父、母親肥胖,尤其是父母親均肥胖是兒童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4]。本次研究也顯示,父母肥胖是兒童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可能與父母與子女有相同的遺傳基因特性、相同的生活環境、相似的生活習慣方式有關[5]。

3.2.2 飲食行為 研究顯示,進食快、食欲好、喜吃油炸食品等的兒童肥胖風險高,與文獻報道大致相同[4]。可能是兒童食欲好,進食量過大,攝入營養過多,造成能量儲存增加而導致肥胖;油炸食品是高脂肪、高能量食品,長期進食會導致能量和脂肪攝入過多,而進食快,使飽腹感不能及時發生反饋,也能導致進食過多。喜吃蔬菜則有保護作用,可能與蔬菜的能量和脂肪含量少,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增加飽腹感,從而減少高能量的主食和肉類攝入有關。

3.2.3 生活習慣 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對兒童肥胖有保護作用。體育活動能增加能量消耗,促進兒童身體發育,增強兒童體質,減少兒童肥胖發生;看電視時間過長是兒童肥胖的危險因素,一方面是看電視長期靜坐,降低能量消耗,還占用了兒童體育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兒童容易受到電視食品廣告誤導,而廣告中80%的食品營養價值都很低,對兒童青少年的飲食行為沒有起到正確的引導和指導作用,甚至起誤導作用[6],影響兒童飲食行為,從而增加兒童發生肥胖的風險。

兒童肥胖受多種因素影響。兒童的飲食習慣、食物選擇及生活習慣多受父母影響。國外研究表明,父母的提示可以增加兒童吃所提示食物的可能性,如果父母不提示,兒童吃的可能性只有42%,提示后兒童聽從的可能性為71%;在兒童拒絕吃時,88%的父母給予提示,兒童在聽到提示后,聽從的可能性為70%[6]。因此應采取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飲食知識、正確的育兒知識,讓他們認識兒童肥胖的危險性及預防的重要性,讓家長能及時糾正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調整兒童的飲食結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應積極開展兒童的健康教育,培養兒童正確的健康觀念,保證體育運動的質和量,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兒童健康,從而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孫軍玲,陳天嬌.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趨勢動態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103-108.

[2]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

[3] STUNKARC AJ. Current views on obesity.Am J Med, 1996,100(2):161-163.

[4] 沈麗琴,陳希寧,李昌吉,等.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遺傳和環境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9):758-759.

[5] EMILY O, GILLMAN MW. Fetal origins of obesity. Obes Res, 2003,11(4):496-506.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589.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2-0190-03

【關鍵詞】 超重;肥胖癥;評價研究;青少年

目前全球有1.55億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3000萬~4000萬兒童青少年肥胖[1]。兒童肥胖的流行病學報道越來越多,其全球流行趨勢已引起高度關注[2]。我國學者在研究中發現,2000年我國發達城市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趨勢[3]。同時,國內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國的青少年肥胖發展速度比歐美發達國家發展速度還要快[3-4]。所以,有學者預測,如不加以控制,到2010年我國7~18歲的兒童青少年肥胖比例男性將達到18.46%,女性為9.18%[5]。

兒童青少年期體重超重和肥胖最嚴重的后果是到成年期的延續,發生于6~11歲和12~17歲的肥胖,分別有約55%和75%將持續到成年[6],而延續到成年的肥胖又與心血管疾病、非傳染性疾病相互影響,從而加劇其發生與發展。目前,我國很多學者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發生的現狀及流行趨勢作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綜述了目前國內關于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現狀及成因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就如何進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成因進行探索。

1 我國目前推薦使用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評價標準

WHO認為,身高別體重是評價青春期前(10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最好指標,對于10~24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WHO則建議采用年齡-性別-BMI評價[7]。這一評定標準使用簡單、方便,比較客觀,也有利于世界各國間橫向比較。在歐美等國家使用較多[7-8]。我國無論采用“身高別體重法”或者“BMI方法”,7歲以上低年齡組肥胖的檢出率都很高,并隨著年齡增長,檢出率明顯下降。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以“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為參照人群,調查漢族 7~18歲中小學生244 200余人,經過歷時1年多的研究,于2003 年11 月正式推出“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BMI值分類標準”。 研究顯示,以BMI的百分位數P85和P95作為超重、肥胖篩查標準較適宜,靈敏性和特異性符合要求。文章認為,本標準兼顧前瞻性和現實性,既充分考慮近年來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生長的長期加速趨勢,顯著縮短和國際標準的差距,又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東亞人群的種族特征,具較高的現實性,可在全國范圍推廣[9]。

蔣一方等[10]的一項以上海市78 379例2~19歲少年兒童(男39 585例,女 3 8794例)為對象的研究認為,男女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最佳界值點的相應百分位非常接近,男女超重和肥胖百分位分別約為P79和P79.2,及P92和P93.2。 可見,以BMI為指標建立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篩查標準已為研究者所廣泛采用[11]。

另外,鑒于目前的認識水平,建議在中小學校學生肥胖判定的報道時,采用“檢出率”而不要使用“患病率”一詞[8]。

2 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現狀研究進展

自1975年起,我國有關部門已在不同兒童青少年群體中每間隔5~10 a進行1次體格發育抽樣調查或監測評估[12] 。1995年中國9市7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結果提示,我國兒童實際生長水平正在接近或趕上一些發達國家,但也更明確地表明了我國兒童體格發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體重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身高增長幅度,兒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增高。1995-2005年3次學生體質調研數據變化提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與肥胖已進入全面增長期[13] ,我國7~22歲兒童青少年2005年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與1985年比,成倍乃至10倍以上的增加[11]。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前,兒童的主要問題是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檢出率低于1%。20世紀90年代初7~22歲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為1.50%~5.53%,該年齡段學生1995和2000年肥胖率比較,城市男生從 5.08%增加到8.71%,城市女生從2.25%增加到4.07%;鄉村男生從1.45%增加到3.43%,鄉村女生從1.09%增加到2.28%。省會城市城鄉增加幅度更大,1991和2000年資料比較,肥胖檢出率城市男生從3.79%增加到14.36%,城市女生從1.76%增加到7.34%;鄉村男生從0.80%增加到8.69%,鄉村女生從 0.76%增加到4.16%[11-14]。

另外,徐勇等[5]對1985-2000年15年中國7~18歲的兒童青少年肥胖的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結果認為:2000年男女7~18歲各年齡組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分別在4.94%~8.41%和2.25%~4.85%之間,男性高于女性。2000年我國7~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比1985年明顯上升,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男性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的上升幅度在844.82%~2 244.83%。 徐勇等[5]的研究還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比發達國家增長較快。

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等部委共同組織的第五次全國多民族大規模的學生體質健康調查[15]結果顯示: 7~22歲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25%和11.39%,比2000年上升了1.4和2.7個百分點;7至22歲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也分別上升了0.7和0.9個百分點,達到8.72%和5.01%。最嚴重的肥胖流行狀況出現在北京,北京城區男、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經達到27.0%和15.9%(平均21.7%)。上海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城市,7~17歲上海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16.0%和12.5%,肥胖率已超出國家均值近3倍。

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趨勢[16-17]是: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處于失控的奇高狀態。城市肥胖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高于內地及經濟落后地區,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各年齡組男性高于女性,10~12歲年齡組是高發年齡段。上海地區已經接近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18]。

3 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成因探索

對于兒童肥胖問題的成因,不同學科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索。醫學專家和營養學家認為,兒童肥胖既與兒童的基因遺傳有關,又與后天的飲食、體育鍛煉等有關[19-20]。李明等[21]對西安1 804名學生 (11-17歲)進行調查研究表明,性別、年齡、家庭居住地、家庭經濟狀況及父母體重與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顯著相關 (P值均<0.05)。經性別、年齡調整后,城區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風險是郊區的2.7倍;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風險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發病風險是父母體重正常的1.8倍。朱慧蓮等[22]的調查研究顯示:單純性肥胖癥兒童進食量、看電視時間、嬰兒期及出生體重、父母體質指數等明顯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進食速度、進食量、愛吃淀粉類食品、愛吃零食、不愛運動、父母體質指數等因素進入Logistic回歸方程。

青少年兒童肥胖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肥胖兒童常有家族史[11]。據有關資料報道[23],雙親均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為肥胖者;雙親之一(尤其是母親)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為肥胖者;雙親均為非肥胖者 ,子女中只有10%~14%為肥胖者。雙生子研究表明,單卵雙生子無論是在同一家庭長大,或分開撫養,他們在體重方面的差異很小;二卵雙生子成年后體重差異很大,有1/3二卵雙生子成年后其體重相差多達 6 kg。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11] ,肥胖起源于能量攝取和能量消耗之間的不平衡。這一失調的機制目前了解得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攝取過多,或是能量消耗減少,以及兩者兼有。一般認為:攝取能量超過消耗能量,剩余能量則以中性脂肪的形式主要蓄積在脂肪組織內[24]。2002年的營養調查表明[25],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在大城市已達38.4%,谷類和蔬菜消費逐漸減少,谷類供能比降至41.4%,大大低于平衡膳食 60%~65%的合理比例。城市 37%的中等收入家庭和 60%的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為高脂肪飲食[26]。因此可以說,運動量減少以及膳食習慣和結構變化與兒童青少年超體重、肥胖的發生有關。

另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肥胖與心理壓力大也很有關系[27]。李艷麗等[28]對天津市9 908例兒童單純性肥胖的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父親文化水平越低,學習成績越差,發生肥胖的危險性越大。國外也有研究顯示了同樣的結果,即父母文化程度與兒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有關,父母文化程度低者孩子發生肥胖的危險性高于父母文化程度高者[29-30]。

近些年來,有學者開始從社會學的角度[31-32],對傳統的育兒觀念、現代育兒方式以及現代的育兒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探討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的社會原因。陳家鳴等[33]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持兒童應該多吃觀點家長中兒童超重和肥胖率大于持否定態度的比率。研究認為家長育兒觀念對兒童體重有影響作用。沈麗琴等[34]選取6~12歲肥胖組與對照組兒童各938名,采用自編問卷調查肥胖相關危險因素,并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觀念(OR=14.406)、 進食速度快、性格偏外向等因素均與兒童肥胖有相關性。

李亞妮[35]則從社會學的角度,闡述了我國已有的傳統育兒文化、現代科技發展、快餐文化等方面對兒童青少年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形成影響,是兒童青少年肥胖發生的重要因素。如:文中提到高密度的城市住宅狀況影響了兒童的活動場所,尤其是體育設施嚴重不足。孩子從小就沒有任何運動場所可以去,吃飽了就是坐著看電視,這個習慣形成后自然容易長成“小胖墩”。

4 思考和總結

近年來,國外已有學者注意到出生體重與后天肥胖及代謝性疾病呈“U”形分布,即低出生體重與高出生體重可能均是后天肥胖及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我國近年來新生兒的出生體重也在不斷攀升。目前,國內研究表明,出生體重與兒童肥胖之間存在相關關系[36],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梁鳳英等[37]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單純性肥胖與出生體重并無相關關系;徐秀等[38]研究認為,早產低體重兒肥胖發生率低于正常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的增加甚至超重是否與兒童青少年期出現超重、肥胖現象有相關性,這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此外,在社區保健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用生理-社會-心理的醫學模式去看待和分析兒童青少年超體重、肥胖的問題。劉素芹等[39]曾進行的肥胖群體綜合干預研究,以膳食調整、運動處方、健康教育、行為矯正、耳穴按壓等為干預措施,干預對象為超重兒童及其家長、肥胖兒童及其家長及非肥胖兒童家長,結果顯示:經過3 a干預,干預組肥胖發生率從9.8%降至7.0%( P<0.01),對照組肥胖發生率從9.8%上升為12.5%(P<0 .01),干預后兩組肥胖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進一步驗證上文中提到的若干因素是超體重肥胖的危險因素。同時,也說明深入研究健康教育開展情況是否與兒童青少年期出現超體重、肥胖現象有相關性,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并對如何開展健康教育,使民眾進一步認識超重和肥胖,從而降低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有指導作用。

總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關系密切。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人數正在激增,十分令人擔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兒童青少年肥胖約有50%到成年后也肥胖。兒童青少年肥胖對成人期各種慢性非傳染病的發病和死亡都有一定的影響。60%的5~10歲的肥胖兒童,在成年后出現代謝紊亂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其帶來的危害不可低估[40-41]。面對我國目前居高不下且逐年遞增的兒童青少年超體重、肥胖的檢出率,全社會都要予以重視,深入研究其危險因素,積極采取預防措施,保證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5 參考文獻

[1] 李輝.兒童肥胖的現狀和對策.中國醫刊,2005,40(5):7-9.

[2] CYNTHIA LO,KATHERINE MF,MARGARET DC,et al. 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verweight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onts,1999-2000.JAMA,2002,288(14):1 728-1 732.

[3] 季成葉,孫軍玲,陳天嬌.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趨勢動態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103-108.

[4] 羅飛宏,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6~18歲少兒肥胖患病率調查.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6):427-429.

[5] 徐勇,譚琪.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7(3):166-167.

[6] COLE TJ,BELLIZZI MC,FLEGAL KM,et al.Establishing a standard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worldwide:international survey. BMJ,2000,320:1 240-1 253.

[7] WHO.Physicalstatus,the use and interpertation of anthropmetry. Geneva :WHO, 1995:165-271.

[8] 姚興家.兒童青少年肥胖判定及干預策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185-186.

[9]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2-102.

[10]蔣一方,林鐘芳,居美芳,等.上海市男女童體質指數超重及肥胖最佳界值點的探討.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2(8):686-689.

[11]季成葉.兒童少年衛生學 .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55.

[12]梅建.青少年兒童1985-2005體質健康發展狀況和對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7,25(11):25-28.

[13]王隴德.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綜合報告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53.

[14]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

[15]孫斌.肥胖成中國孩子致命弱點,北京肥胖趕超英美.重慶晚報,2008-06-02(04).

[16]丁宗一.1986―1996年兒童期單純肥胖癥研究.中華兒科雜志,1998,36(7):404-407.

[17]季成葉,全球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的流行現狀和趨勢.中國學校衛生,2006,27(8):125-128.

[18]彭寧寧,馮曉剛,王芝英.上海市兒童肥胖的現狀與對策.上海預防醫學雜志,1997,9(1):16-17.

[19]劉松華,許立,楊友春,蔣競雄.學齡前兒童超重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22):52-54.

[20]劉軍祥,黃宗能,蘇紅衛.兒童肥胖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06,22(9):1 032-1 033.

[21]朱惠蓮,王身笏,許月初,陳裕明.兒童單純性肥胖癥危險因素的研究.實用預防醫學,2000,7(3):167-168.

[22]李明,顏虹,MICHALE JD,等. 2004年西安市 11~17歲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現狀及其相關因素.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2):234-239.

[23]LOBSTEIN T,BAUR L,UAUY R.Obes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A crisis in public health.Obesity Rev,2004,5 (Suppl 1):4-8.

[24]任保蓮,童建國.兒童肥胖的原因、危害及減肥方法.中國學校教育,1999,4(2):53-54.

[25]YAN H,MICHAEL D,KATE DE,et a1.The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of Chinese students in 1995:National status of school students age 10-17 years in Shaanxi China. Asia Pacific J Clin Nutri,1999,8(2):121.

[26]WANG Y,POPKIN B,ZHAI F.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dietary pattern of Chinese adolescents,1991 and 1993. Eur J Clin Nutr,1998,52(12):908-916.

[27]季成葉.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I篩查標準的應用.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125-128.

[28]李艷麗.兒童單純性肥胖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3,9(2):22-24.

[29]GNAVI R,SPAGNOLI TD,GALOTTO C, 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prepubral children:A study in an area of

northern Italy. Eur J Epidemiol,2000,16:797-803.

[30]KOZIEL S, KOLODZIEJ H,ULIJASZEK SJ. Parental education, body mass index and prevalence of obesity among 14-year-old betweem 1987 and 1997 in Wroclaw, Poland. Eur J Epidemiol, 2000,16:1 163-1 167.

[31]蔣競雄,夏秀蘭,崔紹珍,等. 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輩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1) :45-47.

[32]武新,趙勤,高云龍,魏玉東,王愛華. 遼寧省“回遷樓”家庭中兒童青少年狀況調查.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3(2):24-26.

[33]陳家鳴,曹國林. 兒童肥胖的成因及其防治.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0,6(4):89-91.

[34]沈麗琴, 陳希寧, 李昌吉,等. 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遺傳和環境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9):132-134.

[35]李亞妮.中國城市兒童肥胖成因的社會學探索. 學前教育研究,2006,9(3):37-40.

[36]邵繼紅,黃水平.學齡兒童單純性肥胖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1):1 329-1 330.

[37]梁鳳英,姚其星,曾憲柳,等.兒童肥胖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廣西預防醫學,2001,7(2):73.

[38]徐秀,郭志平,王衛平.不同出生體重兒0~6歲體格生長水平特點.臨床兒科雜志,2003,2(11):725-727.

[39]劉素芹 , 張清華 , 岳億玲 ,等.兒童單純肥胖癥群體綜合干預研究.中國校醫,2005,19(2):27-29.

[40]PARSONS T,POWER C,LOGAN S,et al.Childhood predictom ofobesity:A systematic review.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1999,23(s8):1-107.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第4篇

《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梳理了中國近30年來有關0~6歲兒童營養調查和監測數據,提出生命早期即“兒童早期特別是從胎兒期到出生后2歲(生命早期1000天)是決定其一生營養與健康狀況最關鍵時期二

國際醫學專家和營養專家經過大量研究,提出“生命早期1000天”理論,指出胎兒期至出生后2歲的重要性:兒童早期特別是生命最初1000天,即從懷孕到2歲,母嬰營養影響一生健康。這一時期的營養,不僅關系到孩子當下的體格發育和腦發育,而且也可能關系到成人后的健康,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都與胎兒、嬰幼兒時期的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相關聯。報告提出孩子的營養促進應從胎兒期開始。

報告還特別強調:要將輔食添加提高到與母乳喂養并重的地位。近年來在發展中國家完成的縱向生長發育研究結果證明,2歲以內是營養不良的高發年齡段:6個月內嬰幾營養不良的發生率較低,但6~24月齡嬰幼兒營養不良(特別是生長遲緩)的發生率迅速上升,并且在2歲后也很難得以糾正。這恰好與給嬰兒添加母乳以外食物的時間完全重合,即主要與輔食添加不合理(過早或過晚)及輔食種類單一、質量差有關。因此,保障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迫切需要科學喂養和合理的輔食添加的指導。

新成就:兒童營養與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一是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近20年來,我國兒童的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城鄉不同年齡組的兒童身高和體重均有增長,增幅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目前,我國城市兒童的平均生長發育水平,已達到甚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生長標準,接近西方發達國家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

二是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減少。2010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為3.6%,比1990年下降了74%,已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生長遲緩率為9.9%,比1990年下降了70%;消瘦率為2.3%,長期保持在低水平。中國5歲以下兒童的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低于多數發展中國家,明顯低于東南亞國家,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兒童常見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況也有所改善。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自2005年開始持續下降,從19.3%下降到2010年的12.6%;2011年在全國水平上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臨床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已不多見。

三是兒童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因營養改善而顯著提高。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歸因于兒童營養不良的比例,由2000年的22%降為2010年的13%;兒童營養狀況的改善,促進了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2010年全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6.4%,比1990年下降了73%,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國兒童營養改善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

一是兒童營養狀況存在顯著的城鄉和地區差異。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問題更為突出。農村地區兒童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約為城市地區的3~4倍,而貧困地區農村又為一般農村的2倍,2010年貧困地區尚有20%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農村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基礎尚不穩定,呈現脆弱性,容易受到經濟條件和突發事件的影響;

二是2歲以下兒童貧血問題突出。缺鐵性貧血是世界性的營養問題,嬰幼兒貧血更是營養學上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缺鐵性貧血甚至輕度的鐵缺乏都可能會造成孩子學習認知能力下降,行為偏異以及免疫功能降低,對認知功能和精神運動的發育可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我國2歲以內嬰幼兒貧血率達到31.1%,顯著高于美國2002年報告的13.l%水平。專家估計:我國當前的兒童缺鐵性貧血水平,在十年后將造成生產力損失會達到24000億元以上。

三是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突出。不僅是在城市,就是在農村地區,兒童肥胖問題也已逐漸呈現。2005年,5歲以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發生率,城市和農村分別為5.3%和3.9%;2010年升至8.5%和6.5%。這是由于膳食構成由過去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過渡到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加上活動量減少和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眾多的因素導致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加,將直接影響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兒童營養改善提升為國家戰略,

2歲以內兒童為干預重點

兒童早期特別是從胎兒期至出生后兩歲(生命早期1000天),是決定其一生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最關鍵時期。改善中國兒童營養問題的具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將兒童營養改善提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扶貧開發戰略,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兒童營養改善經費保障機制。

2.加強多部門合作,探索有效的兒童營養改善合作模式。如2011年,衛生部與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啟動了西部地區消除嬰幼兒貧血行動,目前西部地區已有11個省的23萬兒童受益。下一步,衛生部將進一步加強與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兒童營養改善力度。

超重兒童的健康指導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兒童;氣虛質;綜合干預;中醫干預;按摩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a)-0128-0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悄然變化,兒童營養性疾病發生率也隨之發生改變,愈來愈高。國內外專家均已研究證實,假如得不到及早的干預措施,肥胖兒童中超過80%能夠將肥胖延續至成年[1]。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的主要誘導因素均是肥胖,因此兒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肥胖兒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2]。體重過低持續發展會導致營養不良,是引起兒童死亡和健康狀況差的首要原因之一,兒童常見貧血、生長遲緩,易患各種感染等。而中醫體質理論認為,體質類型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密切相關,廣州市越秀區東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2年1月開始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判定兒童的體質類型,并對氣虛質兒童實施綜合干預,探討綜合干預措施對兒童營養性疾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區管轄范圍,某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兒童585例,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判定兒童的體質類型,兒童的中醫體質類型參照王琦教授的體質九分法進行分型,篩查出氣虛質兒童3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通過學校常規體檢對全部兒童進行營養狀況觀察2年。38例兒童營養狀況評價采用兒童BMI法,根據數值主要分為正常、體重過低、超重及肥胖。結合學生的體檢結果,排除由于急慢性疾病導致的營養性疾病;對比2年體檢體重分析,1年內體重增長為0.5~8 kg,排除學生因減肥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體重異常減輕。

1.2 干預方法

2013年1~12月對38例兒童實施綜合干預:①將家庭、學校及個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健康教育,建立合理的飲食制度,超重及肥胖兒童杜絕暴飲暴食現象發生,盡量不食用含油多、淀粉含量高及油炸食物;體重偏輕兒童增加營養,避免減肥意識。②為營養性疾病兒童制訂相應運動計劃,由家長督促兒童認真完成運動計劃。③中醫按摩:在健康教育課中由醫護人員指導家長對兒童進行穴位按摩,使營養性疾病兒童在家便能接受按摩治療。超重及肥胖兒童使其保持仰臥姿,用手指在兒童腹部分別點揉以下穴位:中脘穴、下腕穴、氣海穴及關元穴,每個穴位點揉1 min;再從腹部由上到下采用團揉法按摩,時間為10 min,肚臍周圍是團揉重點部位;調整臥位換成俯臥姿,對膀胱經及腎俞等穴位進行推拿。體重偏輕兒童采用坐姿,用手指在兒童雙下肢揉足三里穴1 min。每日按摩1次,1個療程為20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前后兒童營養狀況變化情況[4]。以兒童BMI法為準,BMI=體重/身高(kg/m2),BMI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兒童營養狀況的比較

干預后兒童BMI,體重過低、超重、肥胖的比例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干預前后兒童營養狀況的比較[n(%)]

與干預前比較,*P

2.2 干預后兒童營養狀況的好轉情況

干預后11例肥胖兒童1例轉為正常,2例轉為超重;6例超重兒童有3例轉為正常;13例體重過低兒童有5例轉為正常;38例兒童營養狀況好轉率為28.9%(11/38)。

3 討論

相關期刊更多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湖北省教育廳

航空港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環境保護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石油化工設備研究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额尔古纳市| 梨树县| 安化县| 广汉市| 运城市| 凤山市| 仙游县| 德化县| 攀枝花市| 庆阳市| 泾源县| 中西区| 成武县| 仁布县| 古田县| 察哈| 河源市| 达孜县| 申扎县| 兴文县| 延长县| 从江县| 南充市| 巴塘县| 玛沁县| 顺平县| 丹巴县| 广德县| 西和县| 兴安县| 拜城县| 岗巴县| 古田县| 武功县| 奉化市| 荥经县| 张家口市| 南郑县| 栖霞市|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