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對采用健康管理教育模式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4例患有慢性病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將其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42例。分別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和健康管理教育模式進行管理。結果 B組患者在管理后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A組患者。結論 采用健康管理教育模式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效果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健康管理教育模式;慢性病;社區患者管理

為了對采用健康管理教育模式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社區醫療對慢性病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為社區醫療提供對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的最佳方法,使社區醫療管理更加深入人心,我們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抽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來我社區中的84例患有慢性病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和健康管理教育模式進行管理。對兩組患者經過管理后的依從性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這三年時間內,采用臨床研究過程中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來我院就診的84例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區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兩組。A組患者中有19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齡最大者74歲,年齡最小者51歲,平均年齡61.6歲;B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齡最大者76歲,年齡最小者54歲,平均年齡63.7歲。抽樣患者的病癥主要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抽樣患者所有自然資料,統計學差異并不明顯,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

1.2 方法:將抽樣中的84例臨床確診患者病例資料,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42例。A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B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教育模式進行管理。對兩組患者經過管理后的依從性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3 療效評價標準:良好:患者的緊張、恐懼、抑郁、焦慮等心理已明顯減輕或完全消失,基本能夠完全依從治療計劃,病情好轉或保持平穩;差:患者的緊張、恐懼、抑郁、焦慮等心理進一步加重,完全不能夠執行治療計劃,用藥不及時,對非藥物干預治療措施完全不能接受,病情復發或惡化;一般:介于上述兩標準之間[1]。

1.4 數據處理: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時認為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B組患者在管理后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A組患者,且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比較[n/(%)]

3 討論

健康管理模式是一種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健康管理的新方法,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大力倡導的一種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理念發展為量化管理的技術和方法[2]。

健康教育是一種動態的、雙向的醫患互動模式,通過在社區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管理工作可以使社區居民、患者與醫院的關系被進一步拉近,使患者的健康意識得到顯著的提高,幫助患者建立健康正確的運動、飲食習慣,養成健康良性的生活方式[3]。社區與患者之間要建立健康的網絡,幫助患者養成新型的將抗生活方式,社區的相關醫護人員在對患者的健康進行評價和疾病的危險程度進行預測的基礎上,要根據健康、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患者人群等不同的對象,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計劃,并通過規范服務與個體督導相結合的方式,使健康計劃方案變成慢性病患者的實際行動, 大多數慢性病患者在該項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健康意識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能夠保證科學飲食與規律適當鍛煉,改變了不正確的生活方式[4]。

總而言之,采用健康管理教育模式對患有慢性病的社區患者進行管理的效果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慢性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顯著的提高,為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巖,黃建平,霍士英.淺談以人為本的健康教育程序[J].護理學雜志,2008,18(17):554-555.

[2] 陳京立,辛超英.在實施病人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華護理雜志, 2007,36(16):478- 479.

[3] 嚴平,郭淑春,方睿才,等.下肢骨折患者應用蹺式骨折牽引支架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8,21(13):30-31.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護理;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之一,該疾病的高發群體以老年人最為常見,且該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1]。為了進一步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控制效果,文章選取了我社區120例高血壓患者并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社區中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抽取120例(男64例,女56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年齡62~84歲,平均(74.3±2.3)歲。高血壓分期:一期高血壓48例,二期高血壓46例,三期高血壓36例。合并癥情況: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冠心病14例,無合并癥84例。文化水平:未接受過教育0例,小學文化程度34例,初中文化程度48例,高中文化程度22例,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選取標準:①所選對象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均符合臨床上對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差異不具有特異性,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1.2.1.1 書面宣教 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發放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手冊,宣傳手冊的內容應包括高血壓的形成機制、誘發因素、預防保健知識、控制措施等[2]。

1.2.1.2 口頭宣教 定期對患者開展口頭健康宣教,宣教時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當患者及其家屬有疑問時應耐心解答直至其完全理解和掌握。口頭宣教的形式可選擇定期開展社區學術講座、面談式交流、電話隨訪等。

1.2.1.3 示范宣教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家用血壓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通過親身示范來加強患者的印象,使其充分掌握血壓的測量方法和時間。

1.2.2 慢性病管理護理

1.2.2.1 血壓的監測 根據患者的血壓分期情況及其血壓波動情況對患者進行定時血壓測量,對血壓波動輕微的患者可每周測量一次,對血壓波動較明顯的患者應測量1~2次/d[3]。對部分有經濟條件的患者可告知其家庭電子血壓測量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讓其自行測量和記錄。

1.2.2.2 用藥護理 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進行用藥治療和護理,囑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在患者藥物治療期間嚴密觀察其用藥反應,發現患者出現藥物副反應時及時停藥并應急處理。

1.2.2.3 飲食管理 告知患者飲食與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性,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對于高熱量、高脂肪以及高膽固醇的飲食如魚卵、甜食、肉類、動物內臟等要盡量避免使用,同時,要告知患者戒煙酒、辛辣等刺激性飲食,并嚴格控制其每天攝入的鹽量在2g以下[4]。

1.2.2.4 鍛煉指導 根據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并嚴格執行,運動的內容應以規律性、舒緩的運動方式為主,告知患者在鍛煉過程中若發現身體不適等情況應及時停止運動并就醫。

1.2.2.5 心理護理 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緒和狀態,根據患者的文化背景、血壓分期及心理情緒特點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盡可能滿足其心理需要,為患者樹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正確對待高血壓的觀念。

2 結果

通過對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與宣教前相比明顯提升,患者能基本掌握高血壓的發生機制、誘發因素、控制因素、血壓正常值等。同時,通過對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慢性病管理護理后,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均比護理前更穩定,且患者均能堅持科學合理用藥和治療。

3 討論

高血壓屬于慢性疾病的范疇,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理護理干預的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與臨床表現、飲食與運動要求、高血壓誘發因素、生活習慣的指導、藥物服用的依從性、高血壓的預防和監測等[5]。開展的方式通常可采取示范訓練、圖文宣傳以及集體或個人宣教等方式,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提高疾病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的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和社區慢性病管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較干預前更為穩定,且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掌握情況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對社區老年高血壓開展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護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陳燕,劉盼盼,薛澤剛.健康教育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社區醫學雜志, 2011,12(10):283-285.

[2]鄧秋蘭,李小明,龐玲玲.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1,09(25):336-338.

[3]李惠芝.論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護理干預的作用[J].哈爾濱醫藥, 2011,08(25):295-297.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物聯網技術;慢性病管理;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5-0204-02

0 引言

人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因此,各種慢性病逐漸的增加,并且年輕化趨勢嚴重[1]。有關資料表明,在進入21世紀,我國的慢性病死亡率達總死亡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中國已步入老齡化階段,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水平的疾病之一就是慢性病[2]。慢性病普遍存在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因此,如果能夠干預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謂是一個新的突破。采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慢性病患者實現遠程監控,做到及時防治,效果比較好。本文對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慢性病管理系統設計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 基于物聯網的慢性病管理系統設計

對于慢性病管理系統的設計,需要有一個全面的方案[3]。在有關慢性病管理系統中,通過該系統,能夠及時的了解到一些高危人群以及一些患者的體征信息,因此而能夠更好的進行慢性病的預防和防治。在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其本身可以借助于無線傳輸技術,來實現對于遠程生命體征的信息進行實時的收集,并且具備價格低廉的優點。對于慢性病管理系統來說,關于患者生命體征方面的數據采集規劃。

其中,血壓計、血糖儀等傳感器中統一包含了RFID的讀取設備與必要的無線傳輸模塊。其中,RFID的讀取設備主要作用是為了能夠識別用戶,當用戶的檢測信息被上傳的時候,把RFID的信息也進行同時上傳,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后臺服務器的數據集成。無線傳輸模塊也有自己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數據的傳輸方面。對于患者數據的傳輸,一般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借助于藍牙系統把數據傳輸到手機上,然后再由手機把數據統一整理后傳輸到后臺的服務器那里,實現數據傳輸[4]。第二種方式則是采用的GPRS系統,通過使用GPRS系統,把數據可以直接傳送給服務器。對于整個集成傳感器模塊來說,其核心部件是手機,通過手機,能夠對傳感器傳輸出來的數據進行一些簡單的前期處理,還能夠讓其使用人員看到數據的具體變化趨勢,對于一些變化異常的數據可以給出更進一步的診斷意見。而且,在服務器端在對數據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之后,通過手機,可以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的接受等。

2 基于物聯網的慢性病管理系統整體構架分析

慢性病最常見的一個特點是持續時間長,病的種類具有多樣化。因此,對于其管理系統的設計,不可能做到一個通用的模式而針對所有的慢性病情況。在醫學的不斷的進步下,對于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在逐漸的進步的。因此,在設計其管理系統的時候,要考慮到對于其修改時候的靈活性和可變性[5]。目前,常用的是SOA架構,通過其輔助而實現各個組件的松散耦合。該架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將各部分分開改變而不影響整體,充分顯示了它的靈活性。該系統中,包括特有的組件,分別是藥物庫、循證醫學、個人健康檔案、慢性病管理服務、體征傳感集成服務等組件。慢性病管理系統,主要是通過應用界面來展示所有服務組件,由此使得用戶能夠通過Web界面或者手機應用等手段來實現對于慢性病的管理。對于系統設計中,慢性病管理系統中面對患者的組件都有其自己對應的軟件來實現的,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 [6]。在SOA架構中,系統的通用組件包括了企業服務總線、事件流處理、服務組件架構、業務流程管理以及診療決策服務。這些都是自成的系統,SOA架構只是將這些整合起來而為患者服務。這五部分中,前三項是SOA架構的基礎,而業務流程管理以及診療決策服務服務則有時需要相應的醫生參與其中,以便更有針對性、以及不斷更新患者的情況。服務總線主要是用于集成不同的應用,解決和其它醫療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問題。事件流處理主要是用于對系統中所發生的事件進行監測,并給出相應的處理。服務組件架構主要是把Web服務進行整合,將系統擴展為分布式的服務[7]。

3 結論

基于物聯網的慢性病管理系統設計,對于更好的預防和治療慢性病有著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慢性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和預防,能夠更好的保障國民的健康。本文對基于物聯網的慢性病管理系統設計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于慢性病的治療有一個指導意義。相信在未來科學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對于慢性病的管理會發展的跟更好。

參考文獻

[1]黃建豐,毛松苗,陳國盛,等.基于物聯網的基站移動油機監控管理系統的研究探討[D].2012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2012.

[2]程玉珍,劉世峰.基于物聯網的港口汽車業務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優化[D].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WBM 2012),2012.

[3]張科利,任長忠.基于物聯網的智慧礦山的智能生產系統展望[D].第九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暨礦山技術設備展示會論文集,2012.

[4]王亞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商品信息全程監控系統[D].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WBM 2012),2012.

[5]喬文山,黃銀娣,陳立旦.基于物聯網的汽車生產管理系統設計與應用[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11(10):15-17.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就診;衛生服務;慢性病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09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也隨之加快,我國的死因譜和疾病譜都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中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大幅度的上升趨勢,已經成為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慢性病的病程長、其較低的治愈率和較高的復發率、以及致殘率高和預后差等原因,對于慢性病的衛生要求服務和其高昂的醫療費用成為了社會和家庭沉重的負擔。做好關于社區在慢性疾病方面的管理工作能夠保護群眾的健康,合理利用好衛生資源。

1 資料與方法 本資料來源于2011年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就診患者的病歷登記結果,進行分析統計。

2 結果 全科就診患者2830例,其中,男性1515例,女性1315例;初診1210例,復診1820例;年齡5~95歲。慢性疾病就診1430例,占全科就診患者50.53%。慢性病中高血壓650例,初診183例,復診455人,復診率為65.32%。

2.1 戶籍狀況

在本次調查的2830就診人群中 ,戶籍人口有1750 , 占總人數的61.83 %; 非戶籍人口有108 , 占總人數的38.16 % 。社區的流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小 ,可知大部分來就診的居民都是本地居民。

2.2 年齡與性別

在這2830名病患中,男性患者有1515(53.53%),女性有1315(46.46%);其中50歲以下的人口占35.92%, 55歲以上人口占了63.18%。通過比較就診患者中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3 就診特點分析

3.1 慢性病患病情況

來就診的患者,其主要疾病以慢性病為多,有1430例,占總案例的占50.53%,其中,戶籍的患者占有1240例,占86.71%,而非戶籍的患者有190例,占13,28%,其中非戶籍患者的慢性病就診比戶籍患者較低,因此該數據具有統計學的差異性(χ=651,P=0.001)。

3.2 慢性病就診病種

在戶籍患者診治的慢性病中,前3位病種為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而非戶籍患者則是高血壓、慢性咽炎和慢性支氣管炎。可見表2

3.3 社區衛生服務項目

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戶籍患者中有2407例是來配藥,占總病歷的85.05%;其次是測量血糖或血壓,占49.81%。而非戶籍患者則是主要是診療和配藥,見表3。

4 討論

社區的衛生服務部是以家庭和社區為主要服務對象,對傳染病進行控制和預防,對一些多發病、常見病和慢性病進行診治和護理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的順利開展需要一項重要的制度保證就是醫療保障制度,不過我們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對于居民來說依賴性較強的是醫療保障,醫療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就診。另外在調查中還發現就診的患者對于診療重視,但是對于保健咨詢等其他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根據國內城市居民的疾病譜來看,影響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就是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這次調查發現。老年慢性病就診患者居多,這些疾病排在前幾位的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它們的突出特點就是治愈慢、病程長,尤其對于患者的就診的便捷性和及時性以及治療的費用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廣泛開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預防和重點監測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社區衛生服務的公共衛生職能的充分發揮,以及提供和慢性疾病預防相關的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等常規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金喜,盧祖洵,胡曉霞,等.深圳市流動人口社區衛生服務供給與保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8):1635.

關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社區;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

近幾十年來,我國人民生活質量極大提高,居民生活逐漸從追求溫飽轉化到追求高品質生活。歷史上引起群眾健康危機的傳統疾病逐漸被克服,威脅人民健康的疾病已轉變為以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以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1]。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慢性病業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引起了極大的重視[2]。在此,自2012年1月至12月對我鎮居民進行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知識普及,統計對比教育前后我鎮居民對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情況,進行分析,以探討慢性病健康教育對社區居民的意義,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鎮居民為對象。全鎮3.5萬人,其中老年人占15%的比例,全鎮包括43個行政村,試驗主要操作單位為香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2 方法

對鎮上居民進行有關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具體操作形式包括黑板報、學校講座及現場咨詢、鄉村宣傳窗、資料及傳單發放以及宣傳語張貼等,主要操作單位包括香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行政村。

香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黑板報形式進行宣傳,在2012年度共編輯黑板報15期;中心每年舉辦12次學校講座,每次講座后進行現場咨詢;于法定宣傳日發放資料活動,次數在10次以上,且每月一次張貼宣傳語橫幅和播放影像影響播放每月一次;并發放教育傳單和處方,2012年度共發放健康教育傳單18430份,健康教育處方8250張。

在村級單位,開設宣傳窗,每年4次;全鎮43個行政村均設健康教育宣傳欄,每村一個,每年保持至少4次的更換頻率;組織村級20人以上老年宣傳教育活動,頻率保持每年15次以上;最后每個村指定責任醫師,提供定期隨訪服務,并進行健康咨詢。、

之后對教育成效進行調查,包括居民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包括高血壓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標準以及成人食鹽攝入標準等,并對居民生活方式進行前后對照。

1.3統計學處理

研究所得數據均在SPSS19.0統計學軟件上予以處理,,組間差異均采用x2檢驗,且以結果p0.05表示無差異。

2 結果

行進行健康知識普及之后,我鎮居民生活方式有所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抽煙酗酒以及運動不足等顯著減少,群眾健康知識尤其是與慢性病相關的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與知識普及前相比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不斷富裕起來,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改善,居民生活方式逐漸從追求溫飽轉化到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在此種情況下,歷史上引起群眾健康危機的傳統疾病逐漸被克服,威脅人民健康的疾病已轉變為以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以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3]。幾十年前,由于物質的不充裕,人民溫飽未能解決,高血壓、糖尿病等富貴病很少發生,而今居民生活多追求高品質的享受,同時眾多傳統傳染型疾病由于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和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逐漸被解決,故三高疾病、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逐步成為了威脅群眾生命健康的典型因素。與之同時,隨著我國居民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慢性病對我國人民尤其是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逐步產生了巨大影響,且已成為醫療行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4]。

而就本次試驗中,自2012年間對我鎮居民進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統計對比教育前后,即2011年和2012年我鎮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分析結果發現進行健康教育之后,我鎮居民群眾健康知識尤其是與慢性病相關的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生活方式明顯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抽煙酗酒等顯著減少,且更多居民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運動鍛煉居民的比例明顯提升,與試驗前對比差異顯著(p

綜上可知,對社區居民進行有關慢性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意義巨大,可有效增加其知識面和健康知識知曉率,并改良群眾的生活方式,減少不良習慣,提升居民鍛煉意識,有益于居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慢性病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李秀霞,羅宗賓 .農村社區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8):630-631.

[2] 張秀茹,初春曉.社區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作用的探討 [J].中國社區醫師,2012,13:3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北碚区| 马公市| 邛崃市| 射洪县| 盘山县| 万盛区| 湖南省| 洞头县| 兴国县| 峡江县| 沙洋县| 慈利县| 全州县| 剑阁县| 景德镇市| 长沙县| 上饶县| 布拖县| 大方县| 通渭县| 巧家县| 五指山市| 防城港市| 蓬溪县| 拜泉县| 安平县| 古浪县| 北碚区| 浦东新区| 集贤县| 咸阳市| 沅陵县| 沂南县| 土默特右旗| 类乌齐县| 泾阳县| 常熟市| 宾川县| 阜南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