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學者素描畫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平衡構圖指的是畫面構圖的平衡感。它主要可以分為物理平衡和視覺平衡兩種,其中物理平衡指的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各種力量達到一種相互抵消的狀態,即畫面中的各個物體之間處在一個反作用力的狀態下。在這樣的一個情景下,我們稱之為物理平衡構圖。物理平衡主要是以中心軸對稱的方式進行實現。構圖平衡指的是在視覺上和物理位置上的均衡,以靜物為例的話,靜物中間擺放一個壇子,那么這個壇子就是主體物,同時也是整幅畫面的中心軸,沿著這個中心軸向兩側平均分布一些靜物,這些靜物在位置上都是以壇子為中心軸進行對稱分布的。因此,整幅畫面的構圖給人帶來一種極為穩定的感覺。這種視覺上的平衡看似過于平穩,處在一個理想的狀態。所以,很多人不建議學生采用這種構圖方式,然而對于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說,適當地進行平衡構圖練習是很有幫助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接的理解構圖的原理以及構圖的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練習幾張平衡構圖,并在練習過幾張以后再讓學生自己分析平衡構圖的缺點,即過于呆板的缺點,從而引出第二種構圖方法——視覺平衡。另外一種平衡構圖稱為視覺平衡,指的是通過對物體常年感知經驗的積累,把物體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上,使其看上去是平衡的。雖然畫面中的物體從物理位置上看,沒有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是在視覺感覺方面卻處在了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狀態往往是很多繪畫作者所共同使用的一種構圖方式,有時一些繪畫老手甚至會主動地去將均衡構圖調整為平衡構圖。例如,當看到畫面中的每個物體的具置過于平分的時候,他們就會將某些物體的位置移動一下,使其在感覺上達到平衡的狀態。然而對于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讓學生練好均衡構圖后,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練一些視覺平衡構圖,練習方式可以以主動調整和實際寫生兩種方式為主。通過這兩種不同方式的平衡構圖的練習,學生對構圖的認識會不斷加深。
2練習常見的構圖種類,讓畫面變得更加靈活多變
構圖種類指的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構圖的基本形式,這些形式有的是歷代大師經常使用的構圖方式,有的是經常被人們所熟知的構圖方式。讓學生練習這些構圖種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構圖的類型,幫助學生將畫面的構圖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從而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構圖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三角形、圓形、四邊形、s形四種,這四種構圖方式中,三角形構圖方式是初學者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構圖種類的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從三角形構圖開始練起。三角形構圖分為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兩種,正三角形在力學上是最為穩定的,它可以給人帶來一種穩定、堅實的感覺。所以深受繪畫者喜歡。在進行正三角形構圖練習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它的優缺點,正三角形構圖適用于對象高度落差較大的畫面。例如,壇子和蘋果,同時它也不會受到數量多少的限制,但它的缺點是三角形下面的直線容易產生構圖的貧乏和空間緊縮的缺點,因而可以多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練習。倒三角形與正三角形相反,但它容易給人帶去極不穩定的感覺,所以讓學生進行繪畫時盡量少選這種構圖方式。四邊形構圖指的是構圖以一種四邊形的方式進行,它的優點是可以建立一個較為穩定的畫面。圓形構圖常適用于畫面物體較小的情況下,如蘋果堆的造型繪畫。s型構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圖方式,它可以將s型本身的柔美與構圖進行結合,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生們使用的較少。因此,當進入到職業院校進行系統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加強對s型構圖的練習。在進行s型構圖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s型構圖適用于畫面物體較多的構圖,教師讓學生進行這種構圖時,可以多擺放一些物體。其次,s型畫面的物體透視高度比較接近,應該要注意調整各物體之間的關系。最后,由于物體較多,擺放較為緊湊,應注意調整各個物體之間的疏密關系,確保將s型的柔美更好地體現在畫面當中。
3掌握平面構圖技巧,提高素描畫面效果的觀賞性
關鍵詞:美術 色彩課 貢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5(a)-0159-01
經過多年從事中等美術教學,體會到,上好色彩課難度比較大。其原因,學生入學前,普遍沒有系統或完全沒有進行過色彩訓練,加之入學后又沒有切合實際的色彩教材,教師只有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和傳統的水彩、水粉授課模式,進行教學,使本來基礎欠佳的學生更加束手無策,胡亂涂抹,使課程缺乏系統性或學生領會的慢,進步幅度不明顯等一些現象。總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中等美術專業的色彩課,應該分為三步訓練過程。
第一步,鉛筆淡彩訓練,是解決素描過度到色彩繪畫的關鍵環節。
中等美術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對而言,素描要好于色彩。一般情況下,他們先接觸的是素描。在素描課具備一定程度之后,方可接觸色彩繪畫練習。在接觸色彩之前,如何能把素描融入色彩造型之中,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在色彩造型方面,不僅要有準確的色彩語言,即色彩關系、筆觸運用和繪畫技巧,同時,還應該具備完美的造型空間。有時,學生難于把兩者融為一體,往往只注意造型而忽略了色彩關系,或者只注意到色彩變化而忘記了素描關系,使畫面缺少立體感和色彩變化,使學生專業停滯不前,摸不到頭緒。鉛筆淡彩畫,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用鉛筆來畫簡易的素描關系,使其在畫面中起著骨架突出空間的作用。其次,淡彩則幫助學生了解著色時如何處理好用水、用色等符合與適應物體形的關系。在鉛筆運用上,主要用大輪廓、大結構的處理方法,筆法排列近似于素描寫生,筆觸要均勻,空隙間漏有紙地,使物體有完整的空間感,為下一步上色做好鋪墊,減少學生開始接觸色彩容易忽略素描關系的共性問題。在著色時,由于限制要把鉛筆線條透出來,所以淡彩水分就要飽和,顏色要透明。力求要有變化并產生微妙之感,使畫面即看到素描又有色彩變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顏色千變萬化的自然感受和對色彩實踐的了解與掌握。如果淡彩的水分過多,會導致水漬橫流而減少顏色的相對純度。水分過少,則色彩銜接生硬,把素描筆觸蓋掉而透不出鉛筆筆觸,畫面就會干澀。所以,在作畫時,一是鉛筆的素描關系要準確不能拖泥帶水;二是水分與顏色的調配關系要恰到好處。初學者在作畫過程中,對每一筆鉛筆淡彩線條和每一筆顏色與水的調配,要心中有數。只有多練習、多實踐、多積累,才能把握好,進步快。
第二步,單色畫的訓練,是解決用筆造型和過度到色彩造型的核心。
如果鉛筆淡彩是借助素描畫色彩,那么,單色畫就是借助色彩畫素描。單色畫雖然看上去是單一的顏色,但是從用筆與時間掌握上,它以含水的筆觸代替了鉛筆在畫面中起突出空間的作用。單色畫在寫生中要求單顏色的干濕運用,要講究筆觸覆蓋方法,以及近似顏色調配結合和反饋主體空間的造型用色等,都是解決好單色畫的關鍵。從用筆這一問題來看,有待于用單色水彩或水粉顏料解決,一是濕畫法;一是干畫法。雖然用純水彩繪畫也可以訓練筆觸,但學生容易犯只重視色彩,而忽略了用筆,也會忽略素描與色彩之間的關系。因為素描是色彩的前提基礎。讓學生認清單色畫與素描畫區別和聯系的同時,首先應該懂得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是單色畫。次之材料不同,更重要的是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水彩畫需要毛筆、水、以及時間等方面的約束與應用,而素描或淡彩中的素描,沒有條件約束或被約束的較少。在單色繪畫練習時,多采用灰性較強的顏色,如:熟赫、赭石等,也可用兩種顏色調出若干個中間色作畫。那些刺激視覺神經較強的顏色如:朱紅、檸檬黃等,不適合使用。單色畫法主要以單色的濃淡、深淺、近實遠虛等來表現物體色彩的立體空間。用筆以勾描、點擦及縱橫涂刷的效果。關鍵一點,必須要與水分運用密切結合。筆頭含水量的多寡,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及筆觸效果,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水分較少,移筆輕急,會顯現白點閃爍的飛白效果。而水分多,則出現清澈透明之感。前者可用于畫石頭、樹木,質感較硬、不光澤的物體。后者筆法可用于天空及光滑物體等。“形隨筆立”、“下筆有凸凹之形”。即運筆之大小、快慢、輕重要適應對象的體面結構和空間變化,以及質感等條件,抓住關鍵,力避瑣雜,更要避免特意玩弄筆觸。
第三步,就是我們認為常規的、傳統的色彩寫生練習。
關鍵詞:基礎素描;素描審美;造型方法
素描是繪畫藝術的基礎,有著無可超越的地位,基礎素描教學也是眾多院校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素描繪畫涵蓋的題材極其廣泛,從靜物、石膏到人體繪畫,從風景到建筑,處處都能體現對造型的要求和審美的能力。對于學習素描的學生來說,在造型技巧中學習審美,同時在審美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造型技藝。素描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同時也是學習繪畫,解決眾多問題的必經之路,素描需要解決的問題幾乎包羅繪畫中的全部,形體結構、比例關系、透視關系、解剖結構、點線面的應用、黑白灰層次、空間塑造等。
一、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
長久以來,學習素描都是以寫實為開始,要求學生盡可能的客觀描寫寫生對象,構圖之后比例關系是第一個步驟,不管靜物還是石膏像,亦或是風景,比例透視關系是首要解決問題,只有在大的框架內抓住對象的基本比例和透視關系,接下來的形體塑造才具有寫實意義。繪畫過程是一個艱巨的過程,是自主能動性得到發揮的過程。手腦眼并用,抓住對象的內在關聯,各素描關系的合理統一是需要整體和局部觀察、刻畫相交替的,既需要遵循客觀對象,又需要在現實中去提煉。所以,觀察是繪畫的前提,學習繪畫也是重構觀察方法的過程。繪畫形式因人而異,觀察方法跟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先天的聯系。敏銳的觀察力是深入繪畫的一個重要能力。高校素描基礎課的側重點理應放在培養學生觀察力上。素描的學習不能是技藝的不停重復。重復性訓練最后出來的只是有著扎實技藝的匠才。學生的觀察力也是學生總體能力的一個反應,任何藝術形式的實踐都需要跟理論知識相結合,這種結合是內在的積累。比如,除了素描相關的課程以外,美術史論,美術批評理論,設計學,哲學等課程都是很好的培養學生認識對象、觀察對象的途徑。
二、素描是造型思想和觀念的延伸
在高校中基礎素描解決的一般是造型寫實問題,這個是最低層次的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素描的目的不是為了客觀還原對象,而是能夠更好的創造“對象”,繪畫專業學習素描是盡可能從主觀中去理解和認識對象。這種創造、理解或認識的目的都是去延伸自身對藝術的感悟,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造型藝術。每一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藝術領域去追求和畢生挖掘的都是這種“另類”,所以在基礎素描中,也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素描繪畫。啟發式、,逆向思維、或是延展性教學都是應該加強和實踐的方向。素描既能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體系存在,也是加強各藝術形式之間聯系的紐帶。在藝術院校里不乏基礎較好,技藝強的學生,但是對于創作缺乏與之匹配的能力,這也是院校教學的一種失敗,建立完善的素描教學體系不單單是看學生能夠客觀的描繪出什么,更應該關注學生在看的時候能夠想到什么,這既能讓學生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進行創作,也能打破學生對于素描繪畫狹隘的簡單認知。藝術主張和藝術理解需要教師去引導,通過學生對自己的繪畫意識的培養逐漸到藝術主張的培養,并能夠不斷的更新已知的思維觀念,通過觀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內在。
三、基礎素描教學的手段與形式
素描教學需要系統、嚴謹、完整的過程,講究循序漸進和正確的觀察及作畫習慣,新生入學帶來考前班的素描繪畫習慣,極其講究方法而不是所謂的“觀察”。一個地方或是一個考前班出來的學生幾乎統一的作畫工具,統一的畫風,統一的作畫步驟和方法。這已經脫離了繪畫中對“觀察“的要求,不管是靜物還是石膏又或是人物寫生,打輪廓都是切直線,鋪大調子都是一遍遍的畫顏色,畫面中心或是近的區域必然是重點塑造的亮點。這明顯已經進入到素描的“套路“中來了。基礎素描繪畫講究的是結構及體塊關系的表達,以這個目標為中心,不要求線條排的多美,畫面多么干凈。基礎素描的要求說來不高,無非是解決輪廓、形體與結構、明暗關系以及空間的塑造。通過繪畫者的觀察,把實際的對象搬到畫面上來,這個過程重點考慮的是“觀察”的問題。以人物寫生為例,每個人都千差萬別,去抄表面的光影或是黑白,無法畫出緊湊、質感、立體的人物形象,缺少精神氣。觀察要建立在良好的解剖知識下,才能更加主動的把客觀對象變為具有一定個人審美的繪畫作品。另外,畫的像不像的問題是初學者以及大眾作為衡量好不好的一個重要指標。個人認為畫的像不像只是繪畫過程的一個附屬“產品”,遵循和掌握以上造型能力,畫的像就會必然產生。其實通過大師的作品我們也能發現其中的解剖也不盡準確,但是這并不會影響作品的美感,相反,還能增加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德加“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形體的觀察”。這也從而證實,素描其實就是發現的行為,準確也只是感覺上的準,而不是客觀的準。在素描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并不是簡單的描出外形;素描不是單單由輪廓組成。畫素描,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的過程,同時也需要時常停下來,否則很容易過猶不及。剛剛進入校園的新生,對繪畫的套路都很熟悉,可能身邊的應試高手是他們崇拜的偶像,但是問及德加、安格爾、丟勒,了解的也許就不多了。大師經典的作品是我們學習的源泉,臨摹其作品是學習的的門檻,大師的作品超越了所有的時代。
四、素描表現語言以及媒介的探知
素描既是相對獨立又是融入到各類藝術范疇中的藝術形式,其帶有的藝術表現語言及方式也是通過繪畫方式及媒介表現出來的。畫面形式語言的研究和訓練在高校的基礎教學中也是應當被重視和培養的。通常面對寫實繪畫,畫者更多的是關注物體本身,很容易造成畫面局部的割裂,整個畫面的構成關系應當是和諧且統一的。素描是一種用單色或少量色彩繪畫材料描繪生活所見真實事物或所感的繪畫形式,其使用材料有干性與濕性兩大類,其中干性材料有鉛筆、炭筆、粉筆、粉彩筆、蠟筆、炭精筆、銀筆等,而濕性材料有水墨、鋼筆、簽字筆、葦筆、翮筆、竹筆、圓珠筆等,習慣上素描是以單色畫為主。嘗試眾多的表現方式,運用更多的媒介進行素描創作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貨。即使是在同一主題下進行創作,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來表現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即使是同樣的材料,在不同的機理效果下傳達出的質感差異也會很大,這就給素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間和舞臺。素描的繪畫空間被擴大,表現語言相對也得到了擴大。研究各個時期的素描,研究不同材料帶來的質感各機理效果,打破習慣性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和語言方式,同時通過此來技法和提高創造空間。
參考文獻:
[1]蒂爾•塞勒,克勞迪亞•貝迪著.《當代素描新概念訓練教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12.
【關鍵詞】素描 基礎
一、何謂素描:
“素描”,迄今仍是一個爭議不斷的名詞,素描是什么?其實很難給它一個完整的、精準的定義。按《辭海》的解釋,有兩層意義:一是繪畫的一種。主要以單色線條和塊面來塑造物體形象,水平較高的素描畫有獨立的藝術價值;二是繪畫術語。造型藝術基本功之一,以鍛煉觀察和表達物象的形體、結構、動態、明暗關系為目的。
當今,大既分“傳統素描定義”和“現代的素描再定義”兩種說法。
傳統和多數人理解,且常見的“素描”定義:素描是指運用單色或清淡的、素的顏色來作描繪的作品或行為。狹義來說,是單色繪畫,廣義來說,素色的繪畫也算素描的一種。
另外,摘自臺灣的《康和教師手冊》有更廣義的解釋,可算是廿世紀的“素描再定義”:素描是描繪者在既定的面積或在平面的物質(紙、布……)上,描繪出外在的形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并藉此訓練來掌握物體的明暗層次和基本形象。
二、素描的地位:
素描是“觀念”,也是所有圖形行為的基礎,尤其是繪畫的基礎。到了現在,素描已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藝術,是一種專門的表現技法,包括線條的描繪、光影、重點、調子等,具有獨立的地位和價值。
素描是其它藝術的必然基礎,尤其是水彩,油畫,版畫,雕刻(浮雕),另外對平面設計,也是畫草圖的必要基礎。素描雖然被視為是兩度空間的藝術,不需要顏色及第三度空間,卻也同時暗示這兩者。
素描是畫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為復制或摹寫的基礎,但以它的性質而言,它是獨特的。雖然各種藝術不一定都要先繪出素描稿,但素描卻是一切觀賞藝術的基礎。
三、素描的種類:
1、顏色劃分:
由木炭,鉛筆,鋼筆等,用線條來畫出物象明暗的單色畫,稱做素描。
2、工具劃分:
素描通常意味著可于平面留下痕跡的方法,如蠟筆,炭筆,鋼筆,畫筆,墨水,及紙張,其它還包括在濕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條,金屬,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損。(藝術視覺百科全書)
3、一般劃分:
輪廓和線條是素描的一般稱謂。
不同的筆觸營造出不同性格的線條及橫切關系,并包括節奏,主動與被動的周圍環境,平面,體積,色調,及質感。
4、概念劃分:
素描是一種正式的藝術創作,以單色線條來表現直觀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達思想、概念、態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
它不像繪畫那樣重視總體和彩色,而是著重結構和形式。(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5、過程劃分:
在西洋美術辭典這本書中,與素描相關的解釋,只有速寫一項,文中認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圖,是藝術家針對光影、構圖和全幅之規模等要點所作的研究和探討;它是全幅畫的初步構圖或其中之一。
一幅出自風景畫家的速寫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記錄,用來表現風景的光線效果,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重新作畫時的構想作準備(雄獅圖書公司出版)
四、素描工具:
工具材料對素描而言,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素描的工具種類很多,如石筆、炭筆、鐵筆、粉筆、毛筆、鉛筆和鋼筆等;也有用鉆子和金鋼石作畫的。工具的不同,關系著素描的性質和構圖,工具的選用取決于畫家所想要達到的藝術效果,工具也能影響畫家的情緒和技巧。
五、素描題材:
素描原是為繪畫、雕刻等藝術服務的,后因其流暢、充實和美觀,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其題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風景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靜物,到了19世紀又出現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素描。其它還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藝術性建筑素描等。
至于20世紀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動蕩和科學進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現線條豪放為特色。還有一些畫家試圖把生活納入幾何圖形中(立體派)。
在20世紀各流派中也有X射線式的技法,即同時看到外部和內部。表現主義畫家追求“表現一個場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繪事物的現實外表”,超現實主義者則著重表現潛意識心理。
除以上所列舉各種形式的素描之外,還有實用性和技術性素描。實用素描要清晰地記載一件客觀事物,從總體上說,它不重審美,而突出技術設計。實用素描包括為科學目的而作的插圖與說明。很多藝術家作過科學說明的素描。
文學作品中的素描插圖,一般是為某段文字描寫而作的圖畫說明,但因它表現了畫家特有筆法風格,至今還享有崇高的藝術聲譽。與此相關的還有漫畫,這是用于社會批評而創作的一種假定性圖畫。并由此而發展成連環圖畫,進而演變成現代卡通動畫片。
六、常用的素描語言: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體在量或尺寸方面的關系。
3、構圖:各部份的一種配置法,依照經過設計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復的體系去安排。
4、輪廓線:描述前進或后退的形狀之變化方面的一條斷續線或連續線。
5、平衡:在設計或繪畫里,各項元素達到均衡的狀態。
6、線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個面的斷續線。
[關鍵詞]素描;核心;造型
造型藝術最后完成的作品,顯示了一種總的視覺效果――色彩的絢麗和諧、線條的節奏韻律、黑白的響亮對比、藝術形象的塑造以及因體感質感的表現而獲得的真實感等等,這是各種藝術手段的綜合表現。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往往陶醉在這樣外在形式的美感享受之中,而忽視了最根本的東西;即構成藝術形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形體的力量,也就是形體所蘊藏著的巨大內在潛力和豐富的內涵。形體是作品的支柱,色彩、線條、明暗只是它的表現形式的。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運用全身解數,對客觀媒介一步步的進行處理和概括,進行反復多次的研究,什么地方增加一點,什么地方減少一點,不惜花時間畫出幾個甚至十幾個不同的式樣進行比較,最后選擇他認為最恰當的造型,用色彩、線條、黑白色調表達出來呈現給觀眾。在這個藝術造型的深化過程中,素描承擔著最重要的任務。
一提起“造型”,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寫生。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一說某人造型不過關,就是指畫面的比例不合適,解剖形體法結構有毛病,或是對著對象畫不準或畫不像。如某人不僅能畫得準確結實,而且畫得像,就說某人造型能力強。其實這只能是說其寫實能力強或弱,而不是造型能力強。因此,畫的準確與否,畫得像不像和解剖結構掌握的好壞來判斷造型能力的強弱的說法,我是不敢茍同的。如果說造型是基礎,我倒十分贊同,但我覺得還要再補上一點,既造型是畫家每一幅作品的基礎和支柱。它不僅僅只是對客觀物象的形體結構的準確表達,更重要的在于藝術創造――既將客體的形體變化為藝術作品中的形體。造型的關鍵在“造”上,造就是創造,而不是簡單地模仿。藝術造型和畫匠的按照片放大人像的根本區別就在“造”上。因為按照片放大用不著動太多的腦筋,只要把握好正確的比例就行,沒有什么創造價值。而藝術作品中的造型,則是藝術家智慧的結晶,是創造的結果。真正的藝術大師一輩子都在研究造型。馬蒂斯晚年已經功成名就,卻依然如初學者在花園里畫小花草的速寫,研究花的形體的變化,用他的話說,“我每次看到它們都不一樣”。他正是在捕捉一種新的感受,這種感受將促使他對舊形體的改變,而創造出新的現象。一個造型能力強的人,應該會寫生、會變化、會概括、會處理,善于創造,如同一個高明的木匠,拿來一根木頭,能夠讓他變成各種各樣的木制品。假使以畫得像,畫的準確、結實與否來判斷造型能力的強弱,它無法解釋中國古代繪畫與雕塑的造型了,難道中國古代藝術家們造型都不過關嗎?其實正相反,中國古代的畫家們比西方古代的畫家們更重造型。我國古代的人物畫家們雖不崇尚對著對象畫寫生,并不等于不重造型。這種造型的方法,更強調藝術的取舍、概括、提煉,更強烈的體現了藝術造型的法則,很值得從事素描教學的人們去認真研究。
素描所表現的對象,幾乎包括了自然界的一切。人物、動物、山川河海、樹木花草、街道房屋都是素描畫家所獵取的題材。但是,人則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表現對象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大量表現人物的素描作品,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希望通過藝術來重新認識自己的緣故。對人的研究,遠比其他的東西來的復雜,這不僅因為人體的構造遠較其他的動物復雜,而且還因為人的運動較其他任何動物都要復雜和變化多端。另外,還因為人們太熟悉自己的形態特征了,所以觀眾對藝術家的要求也格外苛刻。這里,我就以人體為例,簡述一下自然形態規律研究的過程。首先是從相對靜止的狀態中去研究,如人的基本比例,大概的構成關系,我們常說的“三體積四肢”就基本上概括了人體的形態特征:再去研究每一體積和肢體是由哪些骨骼和肌肉組成的,這些骨骼和肌肉的基本形狀如何?它們之間的構成關系如何?各體積之間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為了讓我們更清楚明了的認識人體的體塊關系,我們將各部分的骨骼肌肉用類似的幾何形體來表達,好像英語中的字母一樣,從一個單詞由若干字母組成,人體一部分的結構則由若干幾何形體來構成。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將不明確的形體明確起來,將不規則的東西規則化,有利于我們理解和掌握。。
我不贊成那種把培養學生模仿自然的能力,視為素描教學的主要任務的訓練方法,從而在各個專業的造型基礎訓練中進行推廣。它作為某一專業中的某一畫派的基礎訓練,也許是富有成效的,但在所有造型藝術專業的基礎造型訓練中來實施是不科學的。首先,它不是理解的客體自然形態和生理結構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其次是這種方法不具備普遍性的意義,忽視了各專業之間的特性,使基礎訓練同專業教學脫節。但更主要的,我以為這個方法的最大害處在于它忽視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他對“造型”的解釋是片面的,很不完全的,他以學生能熟知自然形態和生理結構為能事,以表現客體的自然表象為目的,而忽視了學生審美意識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自己從藝術的角度去重新認識、理解和表現客體的內在實質的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著客觀物象說出他自己的話,拿出他自己的主張。這些年大家在藝術創作上開始進行廣泛的搜索,力圖拿出自己的主張,輸出自己的藝術語言,但是,在素描教學――這個涉及藝術造型的關鍵領域中得改革,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素描作為造型基礎的訓練,對于一個藝術家今后的發展關系極大,要造成多種風格并存、百花齊放的藝術創作局面,必須首先對素描教學進行改革,尤其要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種印象。因為從過去和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凡準備獻身于美術事業的人,大凡想進美術學院的青年,則都必須熟練地掌握契斯恰克夫素描的方法――這塊行之有效的“敲門磚“,否則,他一輩子別想跨進藝術院校的大門。這種情況,目前雖然有改善,但從全國情況來看,依然是改觀不大。我想現在是到了應該徹底改變的時候了,否則,必將因為素描教學的適應性差、素描教學觀念的狹窄,而影響各類藝術人才的成長,妨礙藝術創作出多種風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