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茶藝知識大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深化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十一”國慶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好轉,經研究決定,開展“十一”國慶期間全鎮性安全生產大檢查,下面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檢查組織領導與實施
由各行政村(社區)和有關部門為責任單位,具體組織力量實施檢查。大檢查工作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各條線分管領導要帶班進行檢查督察。
二、大檢查主要內容
按照2013年度鎮政府與各村(社區)、有關部門簽訂的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及各具有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單位各自的職責范圍為內容進行檢查。各分管領導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職責在9月24日至30日帶班進行檢查督查。
(一)建筑施工場所安全
責任單位:城建辦、各村(社區)
1.建筑施工單位的資質條件。
2.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措施設置情況。
3.各類特種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情況,施工用電安全及持證上崗情況。
4.腳手架、支模架、三寶四口等部位的安全隱患檢查情況。
5.施工現場安全監督員履行職責情況。
6.打樁施工是否影響周圍建筑物的安全狀況。
7.臨時工棚的選址、搭建及防火措施情況。
(二)旅游、教育、文化安全
責任單位:含山旅游公司、鎮衛生院、城建辦、學校、文化站、派出所、各村(社區)
1.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以及安全責任制的落實情況。
2.旅游景點、游樂設施的隱患排除情況和消防設備的配備情況。重點是防范電器及用電、用火不當引發的火災。
3.各級負責人的節日值班安排。
4.餐飲業、賓館的食品衛生安全、消防安全狀況及緊急疏散預案的制定情況。
5.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情況。
6.對學校的事故隱患(尤其應注意疏散通道、樓梯、消防設施及防雷設備)的排查情況。
7.學校食堂(包括外購食品)的食品衛生安全。
8.教學用實驗室安全。
9.各學校應急預案的制定情況。
10.醫院、網吧、文化娛樂場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以及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簽訂落實情況和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11.醫院、網吧、文化娛樂場所的用電安全、疏散通道(包括門戶開啟方向)及消防設施的完好情況,浴室(場)的通風情況,醫院氧氣使用管理情況。
12.文化活動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救援措施落實,并報有關部門備案情況。
(三)商貿安全
責任單位:經濟建設服務中心、派出所、各村(社區)
1.公共場所安全疏散通道暢通狀況,消防設施完好狀況,安全管理人員到位情況和緊急疏散預案制定情況。
2.各農貿市場的食品衛生安全情況。
(四)交通安全
責任單位:派出所、交警中隊、各村(社區)
1.對校車、企業單位自備車進行日常維護、檢查的情況。
2.較大、重特大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情況。
3.對超載、超速、超員、疲勞駕車等違章行為的教育、檢查和糾正情況。
4.道路交通的標線、標志、警示牌及防護設施設置狀況。
5.農用船只載人情況。
(五)工業企業安全
責任單位:公共安全監管中心、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各村(社區)
1.企業安全管理網絡及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對職工的安全三級教育情況。
2.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
3.可操作性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
4.企業職工的勞動安全防護措施。
5.各類消防設施、設備、用品的完好情況,化工企業的防雷設施情況。
6.特種設備、壓力容器(管道)的安全狀況。
7.企業“三合一”情況(即車間、倉庫、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內)。
(六)農林水利安全
責任單位:農辦、農業服務中心、各村(社區)
1.農業養殖場、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以及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簽訂落實情況和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2.農業養殖場在建水利工程的電器及用火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檢測,特種作業人員持證情況。
3.水利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許可證和施工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培訓考核情況。
4.在建水利工程基坑、模板等危險源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
5.河道清淤工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小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施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
(七)宗教事務場所安全
責任單位:民族宗教事務辦、各村(社區)
1.寺觀、教堂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責任人落實情況和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2.寺觀、教堂電器線路安全、防火設施設備配備落實情況。
三、加強“十一”國慶節期間值班和信息溝通工作
一、被調查的六所高校的歷史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介紹
1.陜西師范大學。該校本科歷史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分為五類,即通識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課程模塊、教師教育模塊和實踐模塊。共187 學分。⑴通識模塊。該模塊又細分為三小類包括公共必修課、公共限定選修課和公共任意選修課。公共必修課有49 個學分,占總學分的26.2%,主要課程為外語、計算機、政治、大學語文、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公共限定選修課共8 學分,公共限定選修課共4 學分。⑵學科基礎模塊。包括相關學科基礎課和本學科基礎課兩小類。相關學科基礎課共5 學分,含高等數學和考古學兩門課。本學科基礎課39 學分,占總學分的20.9%,主要開設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和史學概論等課程,在第一至第四學期開課。⑶專業課程模塊。共41 學分,分為三小類。即專業必修課、專業限定選修課和專業任意選修課。其中,專業必修課開設20 門課程;專業限定選修課開設12 門,分為中國古代史系列、中國近現代史系列、世界史系列、其他系列等4 個方向;專業任意選修課開設53 門。學校規定學生應從限定選修課中至少選修12 個學分,要求每個系列都要選,并且要選修一個完整系列。至于任意選修課,學校要求學生至少修10 個學分。⑷教師教育模塊。共17 學分,分為必修和限定選修兩類。必修課開設6 門課程13 個學分,限定選修開設兩門課程4 個學分且必須全選。⑸實踐模塊。共24 學分。包括軍事理論與訓練、教育見習、公益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畢業論文(設計)等課程。
2.西南大學。該校本科歷史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分為六類,即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自主創新學習。⑴通識教育課程。共57學分,分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小類。必修課45 學分,開設課程11 門。開課時間安排在第一至六學期,主要有外語、政治、體育、計算機和就業指導等。選修課由學校統一開設,學生根據專業要求自主選擇。⑵學科基礎課程。共32 學分,全部為必修課。課程主要是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開課時間安排在第一至四學期。⑶專業發展課程。共111 學分,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小類。其中必修課21 學分,開設課程6 門,開課時間在第一至六學期。主要有中西史學史、史學理論與方法、考古學通論、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歷史文選等。選修課進一步細分為八小類。包括專門史類10 學分,5 門課程;斷代史類8 學分,4 門課程;晚清史類10 學分,5 門課程;世界史類20 學分,10 門課程;區域史類6 學分,3 門課程;博物館類12 學分,6 門課程;民族學類8 學分,4 門課程;綜合類16 學分,8門課程。⑷教師教育課程。共34 學分,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課12 學分,5 門課程。主要內容為:教育概論、心理學、中學歷史教學論、教育技術應用、中學歷史課程設計等;選修課22 學分,11 門課程。包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當代世界教育改革、教育美學、班主任工作等課程。⑸實踐教學環節。共20 學分,含教育實習、論文寫作等五項。⑹自主創新學習,不計入總學分。
3.華中師范大學。該校歷史學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比較簡潔,分為兩大類。即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專業必修課主要包括外語、計算機基礎、大學體育、政治、教育學等課程和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歷史文選、歷史科學概論、歷史教育學等課程。可見,該校的專業必修課實際涵蓋了外校通識類、專業基礎類甚至實踐教學類的課程,體現出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專業選修課大致開設有50 門,涉及面比較廣泛。
4.東北師范大學。該校歷史學本科專業課程結構主要分為五類。即,⑴普通教育課程類,開設有外語、計算機、體育、思想品德、軍事理論和綜合知識等,學校要求學生應修44 個學分。⑵專業課程類,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系列課兩小類。專業基礎課共43 學分,專業系列課共58 學分。學校要求學生應修99 學分。⑶教育理論和技能課,開設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教育實習和研究中等教育課程等,學生應修18 學分。⑷專業實踐,主要形式是文物考察。⑸副修課程,開設的主要是有關學科課,共20 學分,但不計入總學分。
5.華南師范大學。同華中師范大學一樣,該校歷史學本科專業課程結構也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⑴必修課。進一步分為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兩小類。①公共必修課。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程;其他公共課程;公共實踐教學;教育理論與教師職業技能課程。②專業必修課。由三個部分組成,共69 學分。分別是專業實踐教學計16 學分;學科基礎平臺計39 學分;專業基礎平臺課群計14 學分。⑵選修課。有專業限選課和任選課兩種。①專業限選課。分為歷史教學方向模塊和歷史研究方向模塊,前一模塊含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學說史、中國文化史等10 門課程,計28 學分;后一模塊主要是專題類課程,包括中國古代史專題研究、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世界史專題研究等11 門課程,計30 學分。學校要求學生選中其中一模塊,修滿19 學分即可。②任選課。任選課也分為兩類,即專業任選課和公共任選課。專業任選課包括中國哲學史、歐洲哲學史、演講學等六門課;公共任選課由學校統一安排。學校規定學生在任選課上必須取得16 學分。
6.江西師范大學。該校歷史學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四個組成部分。⑴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共46 學分。內含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兩小類。前一類課程共36學分,后一類課程共10 學分。⑵學科基礎課程,共31 學分。也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類開設8 門課程,共25學分。選修類系指跨系跨專業選修6 學分。⑶專業課程,共60學分。分為專業必修課程共40 學分和專業選修課程任選20學分兩類。⑷集中實踐環節,共23 學分,要求不少于25 周。
二、課程設置的特色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幾所大學基本上都能立足自身實際,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不少學校的課程設置顯示出了亮點和自己的特色,下面分別敘述之。
1.西南大學。⑴在通識教育課程這塊,比較重視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培養。為此,在第二和第三學期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I 和程序設計Visual,兩門課學分達8 分之多,且課時達144 個。相較其他被調查學校同類課程,無論是學分還是課時的分值都是相當高的。⑵在學科基礎課程這塊,基本開設的是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這也是他們的一個比較獨特之處。⑶在專業發展課的必修課程安排上,他們非常重視史學理論、史學史等課程的教學,安排的多是此類課程。看得出該校在這一塊比較強調對學生方法論的教育,力爭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在專業發展課程的8 類選修課安排上,他們除了做到了廣和博外,還兼顧了西南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表現為開設了一些區域史類課程,如川渝地方史、西南歷史文化地理等;還開設了民族學類課程,如西南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等五門課程;以及博物館類課程等。⑷在教師教育課程的安排上,該校非常注意貼合實際,注重對學生教師技能的培訓。在必修、選修的16 門課中,緊密結合中學歷史教學的課程就占到了11 門之多。⑸在實踐教學這塊,除了正常的教育實習、論文寫作等以外,他們還專門在第六學期給學生安排了一個有1 學分和18 個學時的課堂教學能力訓練課。該課正好放在教學實習的前一學期,對實習的開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陜西師范大學。⑴在通識模塊這塊,和西南大學一樣,該校也非常重視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分別在第一、第二學期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和VF 程序設計,兩門課學分達7 個,課時達162 個。⑵在學科基礎模塊的本學科基礎課這塊,除了一門史學概論外,安排的都是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課。表明該校對通史課在整個課程結構中基礎地位的認識。⑶在專業課程模塊的必修課安排上,他們除開設了中西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文選、歷史地理學等課程外,引人注目地開設了歷史學科專業導引課。⑷教師教育模塊,課程特色是專和廣的結合。必修課只安排了6 門13 學分,但選修課卻達到了29門之多,學生從中選修4 學分即可。
3.華中師范大學。⑴在歷史系基地班的教學中,該校壓縮了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的課時和學分,由原來的720 課時40學分減至450 課時25 學分;增加了選修課程,并將選修課分成專門史和專題研究課兩類。他們拓展了課程內涵,注重前沿和學術特色。開設了一批新課,如博導專題課、中國文化史、西方文化史、國學元典導讀等;設置了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專業素質的課程,如史學論文寫作、史學信息介紹等。⑵歷史系師范專業的教學上,該系強調加強基礎,注重科研;拓寬領域,提高技能(師范技能);形成特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課程結構方面,加強中外文化史、經濟史、世界主要國家現代化史、國際關系史等課程的開設。
4.東北師范大學。⑴在課程體系方面,在基地班的教學中,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壓縮了專業基礎課,增加了專業選修課;增開相應的文史哲、文理科交叉的概論課和技能課。經過系統調整,該系的課程體系已基本與高素質、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⑵該校重視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教學;重視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的教學。⑶還開設了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課程,如東北民族與邊疆史、奉系軍閥史、中俄關系史、東北亞國際關系史等專門史課程。
5.江西師范大學。他們在做好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既注重拓寬學生知識面,又兼顧課程的現實性、地域性和實用性,力爭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為此,在開設了本科生應掌握的一般專業必修課的同時,該校在專業選修課上動腦筋,開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國陶瓷史、萬壽宮文化、江西地方史等課程供學生選修。考慮到中學歷史課改的趨勢,他們還為學生開設了西方經濟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科學技術史、中西文化比較、現代化問題研究、普通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等課程,應對課改提出的新要求。
6.華南師范大學。與江西師范大學一樣,華南師范大學也是一所省屬師范大學。該校歷史系的課程設置也充分考慮了這個前提。在課程設置的特色方面,他們留給我們最大的印象是在第五學期開設的專業限選課。他們把專業限選課分成歷史教學方向和歷史研究方向兩個模塊,規定學生任選其中一個模塊的所有課程。歷史教學方向的課程主要為培養一個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而設計,主要有經濟學說史、中國文化史、廣東地方史、客家學概論、西方政治思想史、領導科學、人生觀通論、政府經濟職能與宏觀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歷史研究方向的課程則以斷代史、專門史等專題課為主,目的在于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深度,為學生畢業后進一步深造做好準備。
三、啟示與借鑒
1.把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這個特點主要體現在幾所重點師范大學身上,在課程設置上他們努力使學生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研究的目的,并不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在處理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時,大多做到了優化基礎課淡化專業課,紛紛壓縮了通史課的學時和學分。優化基礎課就是要使基礎課同時滿足就業市場需求、個人可持續發展、后續課程奠基、繼續深造等多元目標。
2.加強選修課程的設置。進入21 世紀,隨著各學科的不斷交叉、融合,邊緣學科的不斷涌現,在人才培養上人們越來越形成一種共識,即單一的專業知識訓練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所以開設恰當比例的選修課程是尊重學生個性與個人成材選擇的重要表現。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很多地方在這個節日會舉辦一些活動。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端午節的計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計劃1
一、活動背景:
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之轉音也。"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
二、活動主題:
我的端午,我做主,給自己一個端午節最棒的禮物
三、活動日期:
6月20日,也就是農歷五月初四。
四、活動地點:
貴州大學北區中山園
五、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同時通過此次活動讓中心成員增進感情,讓貴大的兄弟姐妹們(尤其是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過端午節的人)感受到節日氣氛,和家的氣息。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人過一個難忘,有意義的溫暖節日。
六、活動內容:
1. 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用展板展示于活動場地)(1)端午節的來歷;(2)端午節的節日意義;(3)全國各地或國外的端午節習俗;2、包粽子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 將粽葉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葉里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 將粽葉包好后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 蒸煮。
具體流程:
(1)前期準備:聯系或委會,借來鍋和爐子,并準備好包粽子所需材料;(2)參加的同學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的到包粽子場地自己包粽子,每個人只限一個。(此環節進行包粽子大賽,每組10人,包得最快而且可以煮的獲勝,有獎品,考慮工作人員人數有限,每次限3--5組一起);(3)包好粽子后到登記臺登記,寫下粽子主人的名(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想送的人),留下聯系方式(便于煮好粽子后聯系相關人員到現場取);(4)統一在下午特定時間段來取自己的粽子。
七、注意事項
1、端午節所需資料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2、為確保活動順利有序的進行,活動前作好分區(登記區、操作區、展覽區、取物區);
3、登記時要注意,將名和粽子固定在一起時要注意:
(1)名不能弄混;(2)名固定的方式,最好用長線把名綁定在粽子上,煮的時候名剩在鍋外面,不能沾水。
4、取粽子時人可能比較多,容易混亂,將粽子按主人名進行分類,按漢語拼音排序(a區、b區、c區........),組織人員到相應區域領取;
5、參與人員不限。
端午節的計劃2
活動主題:“青年置業——小戶型當家”華商報看房團暨濃情端午?“粽”享未來
活動時間:20__年6月15日
活動對象:華商報報名客戶(200人左右,分為兩批)
現場來訪客戶
前期來訪來電客戶(置業顧問回訪邀請)
活動內容
(一)線上部分:(華商報宣傳)
1、活動前期的新聞預報和參與讀者的咨詢、報名;
2、6月10日的特刊釋放,主要內容包括關于小戶型的新聞報道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小戶型展示的形象廣告;
(二)線下部分:(華商報北線看房直通車)
組織讀者參與專門針對小戶型的看樓直通車活動;
(三)現場活動:(濃情端午?“粽”享未來)
目的:以端午節為噱頭,結合華商報看房團的到場,通過現場客戶參與性小活動,并以贈送小禮品形式給客戶利益點,使看房團及來訪客戶愿意長時間停留在銷售中心,營造現場銷售氣氛。
形式:
1、華商報看房團客戶及端午期間來訪客戶在銷售中心登記個人信息,即可領取端午節精美禮品一份(如粽子等);
2、購買端午荷包制作材料,邀請荷包制作老師,現場給客戶制作荷包,客戶更可親手DIY端午小荷包。
3、外場接待,在邀請荷包制作老師現場教客戶DIY荷包的同時,做茶藝表演,同時會有演繹四人組配合表演現場彈奏古典音樂,讓客戶親身體驗高雅的茶文化,品評幽香茶味。
4、現場提供冷飲、冰激凌、爆米花,給客戶帶來涼爽夏季的感覺。
5、在沃爾瑪超市門口請2個環保大使派發環保袋,環保袋內裝MAX未來宣傳資料樹立MAX未來節能環保樓盤的公眾形象。
端午節的計劃3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 通過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端午節前兩天
四、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4組,分課題收集世界各地端午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相關資料。
五、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二、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三、端午節故事演講。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一、情境導入
激情朗誦有關端午節詩歌
二、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
第一主題:話說端午
第二主題:端午實踐活動
三、討論端午節活動方案
四、小結
隊員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端午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老師感到好開心!最后,我提前祝大家端午快樂!
第三階段: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欣賞吟誦了有關端午的詩詞。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分4個活動小組)
1、端午的風俗習慣。
2、端午的傳說和故事。
3、關于端午的詩詞。
4、關于端午的食品。
六、實施策略
這次活動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活動準備,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活動的節目,端午故事演講等等。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行“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龍舟。齊歡聚,賀佳節”的班會活動。第三階段,拓展,延伸,進一步研究端午的風俗習慣,傳說故事等,在此基礎上擴大研究范圍,可研究關于,端午的詩詞,端午的食品等,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隊員帶來快樂與幸福。